CN101668324A -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324A
CN101668324A CN200810119654A CN200810119654A CN101668324A CN 101668324 A CN101668324 A CN 101668324A CN 200810119654 A CN200810119654 A CN 200810119654A CN 200810119654 A CN200810119654 A CN 200810119654A CN 101668324 A CN101668324 A CN 101668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ath
sign
trace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9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可
刘菁
彭炎
张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9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617 priority patent/WO20100256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路由方法包括: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路由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路由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RS能够根据获取到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依次匹配出路径标识、下一跳站点即RS标识,从而实现了在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

Description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向宽带化、移动化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简称3GPP)组织分别在移动接入网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方案即演进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以及在移动核心网提出了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简称SAE)方案即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EPC)。
E-UTRAN采用只有演进型Node B(eNB)构成的单层结构,以便简化网络和减少时延,这种结构实际上已经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该网络中不存在路由的问题。在引入中继站(Relay Station,简称RS)之后,终端和eNB之间就存在了多跳接入的情况,这样就有必要对该场景下的路由问题进行研究。现有技术中并未给出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实现在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包括:
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
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路由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发送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中继站,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RS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匹配出路径标识,再继续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可以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并根据下一跳RS标识将所获取到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RS,从而实现了在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LTE中继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中隧道数据包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引入RS后的LTE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LTE系统由若干eNB和RS组成的,eNB通过S1口连接到EPC,RS和eNB之间是树型的拓扑关系,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可以通过RS,以多跳的方式接入eNB。eNB可以支持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和双模(dual mode)操作。eNB之间可以通过X2实现交互,S1和X2都是逻辑接口。
由于系统中引入了多跳中继,因此,需要对中继链路的物理层和高层的处理机制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应用场景。对路由而言,就需要引入新的路由标识,并对数据包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中,RS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匹配出路径标识,再继续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可以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并根据下一跳RS标识将所获取到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RS。其中的标识信息可以为UE标识,还可以为隧道标识。RS可以根据该标识信息在路由表和路径表中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根据下一跳RS标识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下一跳RS。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可以包括UE标识C-RNTI和隧道标识T-RNT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既能够实现在LTE中继系统下基于UE的路由,又能够实现在LTE中继系统下基于隧道的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RS都需要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称为中继站标识RS_ID,该标识可以在RS接入之后由eNB自动分配,也可以由系统的操作管理员进行分配。当RS收到上一跳发来的数据包后需要转发给下一跳,此时,各个RS需要维护一个路由表和路径表,以保证数据包能被正确的路由。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所有的路由管理消息都必须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路由管理,对每条路由可以使用两个域的信息来进行描述,一个为标识信息RNTI,另一个为路径标识Path_ID,即路由表的表项至少包含两个域,分别为标识信息和路径标识,路由表的构成形式如表1所示。标识信息RNTI可以包括UE标识C-RNTI和隧道标识T-RNTI。以隧道标识T-RNTI为例,路由表可以简单直观地表示出隧道和路径的绑定关系,实现的时候可以对该路由表进行压缩和优化。路径和隧道的区别是:隧道是逻辑概念,与业务流相关,同一条路径上可以绑定多条隧道。
表1路由表
  标识信息   Path_ID
  C-RNTI1   Path_ID1
  T-RNTI1   Path_ID2
  C-RNTI2   Path_ID2
  ...   ...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路径管理,对每条路径都使用两个域的信息来进行描述,一个为路径标识Path_ID,另一个为路径信息Path_info,即路径表的表项至少包含两个域,分别为路径标识和路径信息即该路径上的RS的RS标识,路径表的构成形式如表2所示。路径表记录了路径标识与R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的RS标识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行下一跳RS标识和下行下一跳RS标识。上行下一跳标识可以应用于非树型网络拓扑的情况。
表2路径表
  上行下一跳   Path_ID   下行下一跳
  RS_ID1   Path_ID1   RS_ID2
  RS_ID1   Path_ID2   RS_ID3
  RS_ID1   Path_ID3   RS_ID4
  ...   ...   ...
其中,路径标识Path_ID为一数值,作用是在一个eNB下唯一区别不同的路径。在同一eNB下,该路径标识Path_ID只和接入RS有关,只要接入RS不发生变化(退网、跨eNB切换等),那么该路径标识Path_ID就不会改变;路径信息Path_info记录了从eNB到接入RS所经历的中间RS的中继站标识RS_ID。如果RS发生了变化(退网、切换等),或者路径中间的RS发生变化,eNB就需要更新路径信息Path_info中的信息。路径信息Path_info中至少包括两个域的内容,即中继站标识RS_ID的集合和RS的数量num,可以为如下形式:
{{num},{RS_ID1,RS_ID2,...,RS_ID n}}
其中num域表示路径中间RS站点的个数;标识域即中继站标识RS_ID的集合就是依序的中间RS的中继站标识RS_ID。如果路径标识Path_ID对应的路径信息Path_info为空,那么表示该RS是直接附着在eNB上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基于UE的路由机制,即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UE标识C-RNTI。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RS获取携带有UE标识C-RNTI的数据包。
RS可以根据控制信道上指示的UE标识C-RNTI接收数据包,该数据包使用UE标识C-RNTI来标识;
步骤202、RS根据UE标识C-RNTI在路由表中匹配出路径标识Path_ID;
步骤203、RS根据路径标识Path_ID判断能否在路径表中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若RS根据UE标识C-RNTI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中间RS;若RS根据UE标识C-RNTI不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接入RS;
步骤204、RS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RS标识RS_ID对应的下一跳RS;
步骤205、该RS即接入RS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UE标识C-RNTI对应的UE。
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UE标识C-RNT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是基于UE的路由方法,实现了在LTE中继系统下的基于UE的路由。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基于隧道的路由机制,即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T-RNTI。本实施例中,隧道可以采用隧道标识T-RNTI来标识,eNB和接入RS都需要在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支持MAC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的聚合和解聚合。eNB到接入RS的隧道是已经建立好的,路由表中已经记录了隧道标识T-RNTI与其对应的路径标识的映射关系。隧道标识可以在相关控制信道上传输,RS通过监听来获得隧道标识。隧道标识作为一种连接标识,还需要有其描述文件(Profile)来描述,例如:时延,所支持的业务、所支持的服务质量(QoS)等,不同业务的数据应在相应的隧道中传输。由于隧道是从eNB到接入RS的概念,该隧道标识T-RNTI只需要在中继链路上使用,而且隧道的封装和解封也只在eNB和接入RS上进行,因此对接入链路没有任何影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eNB将要发送的预发送数据包中的MAC层PDU的负载与所述MAC层PDU对应UE的UE标识一起封装成隧道数据包,并使用隧道标识T-RNTI来标识该隧道数据包。
其中聚合的PDU可以是来自相同UE的预发送数据包,也可以是来自不同UE的预发送数据包,预发送数据包可以这样理解:若是基于UE的路由机制,则预发送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若是基于隧道的路由机制,则需要将预发送数据包进行处理,使之形成能够传递的隧道数据包。聚合后形成隧道数据包(tunnel packet)。图4a和图4b为隧道数据包的格式,如图4所示,隧道数据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隧道数据包的包头(tunnel packet header)和隧道数据包的负载(tunnel packet payload)。
其中,隧道数据包的负载部分包括多个(1......n)传统LTE中MAC层PDU的负载部分、以及存储UE标识的标识区。由于隧道数据包可能是由来自多个UE的MAC层PDU的负载聚合而成的,因此,有必要在隧道数据包的负载中加入UE标识指示出这些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的归属情况。隧道数据包的包头部分可以分为若干子头(sub-header),每个子头分别和隧道数据包的负载中的UE标识、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以及间隙(padding)相对应。在子头的区域之后是由若干标识块组成的存储UE标识的标识区,每个标识块用于描述隧道数据包的负载中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分别属于哪个UE。其中标识块又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接入RS用于区分UE的UE标识,另一部分则是说明属于该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的个数(Num)。
步骤302、eNB发送隧道数据包;
步骤303、RS根据控制信道上指示的隧道标识T-RNTI接收eNB所发送的隧道数据包;
步骤304、RS根据隧道标识T-RNTI在路由表中匹配出路径标识Path_ID;
步骤305、RS根据路径标识Path_ID判断能否在路径表中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若RS根据隧道标识T-RNTI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中间RS;若RS根据隧道标识T-RNTI不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接入RS;
步骤306、RS将隧道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RS标识RS_ID对应的下一跳RS;
步骤307、该RS即接入RS根据隧道数据包中的UE标识分别从隧道数据包中提取出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
步骤308、接入RS分别对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进行封装,并分发至该UE标识对应的UE。
本实施例中,如果RS只是隧道的中间RS,那么该RS不会解封隧道数据包,只会根据路由表直接将隧道数据包进行转发;如果该RS是隧道的终点站(即接入RS),那么它会在MAC层解封隧道数据包,提取出隧道数据包中属于不同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然后再在接入链路上进行重新封装和分发。
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T-RNT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是基于隧道的路由方法,实现了在LTE中继系统下的基于隧道的路由。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管理路由表的流程。本实施例的路由表中包括了UE和路径(Path)的信息,相对于路径的变化,UE的变化即入网/退网/切换更为频繁,所以在路由表的管理中,主要考虑UE对路由表的影响。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管理路由表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RS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标识信息(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的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所述路由表。
其中的路由更新消息具体包括路由表添加消息和路由表删除消息;
步骤502、RS根据标识信息(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判断能否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3。
若RS根据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中间RS;若RS根据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不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接入RS;
步骤503、RS将路由更新消息转发到下一跳RS标识RS_ID对应的RS。
本实施例中,路由表管理消息即路由更新消息都是由eNB根据UE附着站点(eNB或RS)的情况生成的,eNB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生成路由表管理消息即路由更新消息:
(1)UE入网,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建立,UE完成入网认证之后,eNB会生成路由表添加消息,将UE的UE标识C-RNTI同UE数据传输经过的路径的路径标识Path_ID进行绑定,并通知该路径上所有RS将对应路由表项添加入该路径上所有RS的路由表,初始接入的信令路由和接入后的数据/信令路由可以不同的;
(2)隧道建立,eNB和接入RS之间建立隧道之后,eNB也会生成路由表添加消息,将隧道的隧道标识T-RNTI和路径的路径标识Path_ID进行绑定,并通知该隧道中所有RS添加路由表项;
(3)UE退网,UE退出网络之后,eNB会生成路由表删除消息以告知路径上的RS删除对应的路由表项;
(4)隧道取消,如果隧道被eNB取消掉,那么eNB会生成路由表删除消息以告知路径上的RS删除对应的路由表项;
(5)UE切换,在UE切换过程中,eNB需要先建立起在新路径上的路由,通过路由表添加消息更新该路径上的路由表,然后等切换结束之后,通过路由表删除消息将UE原来所在路径上的对应路由表项删除。
针对(1)、(2)的情况,路由表项的添加可以通过RNTI路由添加指示(RNTIrouting Add Indication,简称RAI_REQ)消息来完成,其中RAI_REQ消息是层3(L3)消息,它的负载(payload)中至少包括两个域的内容,即标识信息RNTI的集合和对应的路径标识Path_ID,可以为如下形式:
RAI_REQ{{RNTI1,RNTI2,...,RNTI n},{Path_ID i}}
其中RNTI可以是UE标识C-RNTI,也可以是隧道标识T-RNTI,整个RAI_REQ消息是表示将标识域的标识添加到对应Path_ID i所指示的路径上的RS的路由表中去。该RAI_REQ消息需要利用中继链路上的安全域密钥(Security Zone Key,简称SZK)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然后在中继链路上传输,所有路径上的RS要能够解出该消息的内容,并据此更新路由表。
针对(3)、(4)的情况,路由表项的删除可以通过RNTI路由删除指示(RNTIrouting Delete Indication,简称RDI_REQ)消息来完成,其中RDI_REQ消息也是个L3消息,它的负载也至少包括了两个域的内容,即标识信息RNTI的集合和对应的路径标识Path_ID,可以为如下形式:
RDI_REQ{{RNTI1,RNTI2,...,RNTI n},{Path_ID i}}
其中RNTI可以是UE标识C-RNTI,也可以是隧道标识T-RNTI,整个RDI_REQ消息的作用是告诉路径上的RS删除和标识域的标识相关的路由表项。
针对(5)的情况,可以路由表项的添加可以通过(1)、(2)的情况中的RNTI路由添加指示消息来完成,路由表项的删除可以通过(3)、(4)的情况中的RNTI路由删除指示消息来完成。
路径中的RS收到RAI_REQ/RDI_REQ消息之后,会根据消息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该消息转发至下一跳,直至路径的终点(即接入RS)。如果在中间RS(包括接入RS)接收消息的时候发现消息错误,那么该RS会直接给eNB发送一个RAI_RSP/RDI_RSP(报错)消息;否则中间RS会沿消息中指示的路径转发该消息,直至接入RS。最后,接入RS确认消息无误并更新路由表之后,就会向eNB反馈一个RAI_RSP/RDI_RSP(路由正确更新)消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管理路径表的流程。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路径表的作用主要是便于eNB和RS进行路由的维护和管理,相比于路由表,路径表的变化就要相对没有那么频繁。路径可以理解为eNB到接入RS的一条路由,路径标识Path_ID和这些路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管理路径表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RS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标识信息(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的路径更新消息来更新路径表;
步骤602、RS根据更新后的路径表来更新路由表;
步骤603、RS根据标识信息(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判断能否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04。
若RS根据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中间RS;若RSUE标识C-RNTI或隧道标识T-RNTI不能匹配出下一跳RS标识RS_ID,说明该RS为接入RS;
步骤604、RS将路径更新消息转发到下一跳RS标识RS_ID对应的RS。
本实施例中,路由表管理消息即路径更新消息都是由eNB根据RS的变化生成的,eNB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生成路径表管理消息即路由更新消息:
(1)RS入网,在RS完成入网流程之后(RS的入网可以分为两大类情况,其入网流程可能会有所区别:一类是只有一个RS接入网络,另一类是有两个RS同时接入网络,且一个RS为另一个RS的附属中继站,并随另一个RS一起接入网络),eNB会为eNB到该RS的路径分配一个新的路径标识Path_ID,然后结合该路径上的路径信息Path_info,生成一个路径表添加消息,传递给该路径上的所有RS;
(2)RS退网,RS退出网络后,eNB会生成一个路径表删除消息,删除该路径上RS路径表中的对应条目,并相应更新路由表中的内容;
(2)RS切换
(a)跨小区切换,此时路径的更新等价于在原小区删除一条路径,并且在新小区添加一条新的路径;
(b)小区内切换,如果是因为RS的移动发生了小区内切换,那么同样需要对路径进行更新。但是区别于跨小区切换,eNB不会为切换后的RS分配一个新的路径标识Path_ID,而只需要对该路径标识Path_ID对应的路径信息Path_info进行更新即可,然后沿着新路径将路径更新消息告知路径上的RS。
针对(1)的情况,路径表项的添加可以通过路径添加指示(Path AddIndication,简称PAI_REQ)消息来完成,其中PAI_REQ消息也是个L3的消息,它的负载中至少包括两个域的内容,即路径标识Path_ID和对应的路径信息Path_info,可以为如下形式:
PAI_REQ{{Path_ID i},{Path_info i}}
该PAI_REQ消息需要利用中继链路上的SZK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然后在中继链路上传输,所有路径上的RS要能够解出该消息的内容,并据此更新路径表。
中间RS收到PAI_REQ消息后会根据消息中指示的信息来更新路径表,然后再相应地更新路由表项;
针对(2)的情况,路径表项的删除可以通过路径删除指示(Path DeleteIndication,简称PDI_REQ)消息来完成。PDI_REQ消息也是L3消息。它的负载也至少包括了两个域的内容,即路径标识Path_ID和对应的路径信息Path_info,可以为如下形式:
PDI_REQ{{Path_ID i},{Path_info i}}
该PDI_REQ消息中包含路径信息Path_info的目的是在路径更新失败的情况下,譬如路径上某些RS已经根据消息删除了相关的路径信息,如果没有路径信息Path_info的指示,可能在重传路径删除消息的时候就无法进行转发了。这里可以考虑优化,譬如在初次传PDI_REQ消息的时候不带路径信息Path_info,但是重传的时候再带路径信息Path_info。
RDI_REQ消息的作用是告诉路径上的RS删除和该路径标识Path_ID相关的路径表项和路由表项。中间RS收到RDI_REQ消息后会更新路径表项,然后再相应地更新路由表项。
路径中的RS收到PAI_REQ/PDI_REQ消息之后,会根据消息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该消息转发至下一跳,直至路径的终点(即接入RS)。如果在中间RS(包括接入RS)接收消息的时候发现消息错误,那么该RS会直接给eNB发送一个PAI_RSP/PDI_RSP(报错)消息;否则中间RS会沿消息中指示的路径转发该消息,直至接入RS。最后,接入RS确认消息无误并更新路径表、路由表之后,就会向eNB反馈一个PAI_RSP/PDI_RSP(路由正确更新)消息。
本实施例中,路径表更新的优先级要高于路由表更新,即如果需要同时更新路由表和路径表,例如群移动,eNB则先发送路径更新消息,再发送路由更新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中,路由模块可以根据控制信道上指示的标识信息可以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根据下一跳站点标识将获取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站点。其中的标识信息可以为UE标识,还可以为隧道标识。当路由装置收到上一跳发来的数据包后需要转发给下一跳,此时,各个路由装置需要维护一个路由表和路径表,以保证数据包能被正确的路由。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获取模块72和路由模块73。其中,获取模块72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路由模块73根据该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再继续根据该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并向该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获取模块72所获取到的数据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维护模块71,用于分别存储标识信息与路径标识、以及该路径标识与站点标识的映射关系,以供路由模块73对获取模块72所获取的数据包进行路由。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可以认为是一个中继站RS,设置于基站eNB与UE之间,RS和eNB之间是树型的拓扑关系,UE可以通过RS,以多跳的方式接入eNB。其中,维护模块71中所存储的标识信息与路径标识、路径标识与站点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通过路由表和路径表来实现。路由表中可以对每条路由用两个域的信息来进行描述,一个为标识信息RNTI,另一个为路径标识Path_ID。标识信息RNTI可以包括UE标识C-RNTI和隧道标识T-RNTI。路径表可以对每条路径用两个域的信息来进行描述,一个为路径标识Path_ID,另一个为路径信息Path_info。其中,路径标识Path_ID为一数值,作用是在一个eNB下唯一区别不同的路径;路径信息Path_info记录了从eNB到接入RS所经历的中间RS的中继站标识RS_ID。
当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UE标识时,路由模块73根据由UE标识匹配出的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还可以用于将获取模块72所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UE标识对应的UE。
当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时,获取模块72所接收的隧道数据包是由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与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对应UE的UE标识封装而成的,路由模块73根据由隧道标识匹配出的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还可以用于根据获取模块72所接收到的隧道数据包中的UE标识从隧道数据包中获取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对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进行封装,并分发至该UE标识所对应的UE。
进一步地,考虑到UE以及中继站的变化会对路由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中维护模块71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eNB发送的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的路由更新消息或路径更新消息来更新所存储的映射关系,即更新路由表和路径表。
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UE标识C-RNTI和隧道标识T-RNT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既可以适用于基于UE的路由方法流程中,又可以适用于基于隧道的路由方法流程中,能够实现在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
本实施例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四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基站80和多个中继站70。中继站70和基站80之间是树型的拓扑关系,UE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站70,以多跳的方式接入基站80。其中,基站80发送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中继站70可以根据控制信道上指示的标识信息接收基站80发送的数据包,获取到了基站80所发送的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根据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根据该匹配出的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并根据匹配出的下一跳站点标识向该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中继站转发接收到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的中继站70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
当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时,基站80还需要将要发送的预发送数据包中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与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对应UE的UE标识一起封装成隧道数据包,以隧道标识来标识该隧道数据包,并向中继站70发送该隧道数据包。
进一步地,考虑到UE以及中继站的变化会对路由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中基站80还用于根据UE附着站点的情况生成并发送路由更新消息,以及根据中继站的变化生成并发送路径更新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UE标识C-RNTI和隧道标识T-RNTI,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既可以执行基于UE的路由方法流程,又可以执行基于隧道的路由方法流程,能够实现在LTE中继系统下的路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
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终端UE标识或隧道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UE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UE标识对应的UE转发所述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则所述数据包为隧道数据包,所述隧道数据包由预发送数据包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对应UE的UE标识封装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根据所述隧道数据包中的所述UE标识从所述隧道数据包中获得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
对属于同一UE的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进行封装,并分发至所述UE标识对应的U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具体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在路由表中匹配出路径标识;
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具体为: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在路径表中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的路由更新消息更新所述路由表;
当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路由更新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的路径更新消息更新所述路径表;
根据更新后的路径表更新所述路由表;
当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路径更新消息。
9、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路由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护模块,用于分别存储标识信息与路径标识、以及所述路径标识与站点标识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UE标识,所述路由模块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UE标识对应的UE转发所述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隧道标识,则所述数据包为隧道数据包,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隧道数据包由预发送数据包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对应UE的UE标识封装而成,所述路由模块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未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根据所述隧道数据包中的所述UE标识从所述隧道数据包中获得属于同一UE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对属于同一UE的所述MAC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载进行封装,并分发至所述UE标识对应的UE。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路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路由表存储于所述维护模块中,以及所述路径标识与所述站点标识的映射关系以路径表存储于所述维护模块中,所述维护模块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的路由更新消息更新所存储的路由表,以及或根据接收到的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的路径更新消息依次更新所存储的路径表和路由表。
14、一种中继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发送携带有标识信息的数据包;
中继站,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匹配出路径标识,当根据所述路径标识匹配出下一跳站点标识时,向所述下一跳站点标识对应的站点转发所述数据包。
CN200810119654A 2008-09-04 2008-09-04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1668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654A CN101668324A (zh) 2008-09-04 2008-09-04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09/073617 WO2010025658A1 (zh) 2008-09-04 2009-08-28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654A CN101668324A (zh) 2008-09-04 2008-09-04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324A true CN101668324A (zh) 2010-03-10

Family

ID=4179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9654A Pending CN101668324A (zh) 2008-09-04 2008-09-04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8324A (zh)
WO (1) WO2010025658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1084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刘建 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US8781477B2 (en) 2009-12-31 2014-07-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in relay network, relay node, control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CN104158736A (zh) * 2013-05-15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一跳、发布路由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00148A1 (zh) * 2013-07-03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支撑节点及通信系统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US9247479B2 (en) 2010-09-02 2016-01-26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71202B2 (en) 2009-06-29 2016-0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32217A (zh) * 2016-08-22 2017-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7162191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31306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1727661A (zh) * 2018-02-14 2020-09-29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970741A (zh) * 2018-01-09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的路由方法和通信节点
WO2021139289A1 (zh) * 2020-01-08 2021-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路由表项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68632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路由表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1704B2 (ja) * 2006-03-23 2010-1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CN101150498B (zh) * 2006-09-18 2012-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00442786C (zh) * 2007-07-10 2008-12-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树形结构的路由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1202B2 (en) 2009-06-29 2016-0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1477B2 (en) 2009-12-31 2014-07-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in relay network, relay node, control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8923869B2 (en) 2009-12-31 2014-12-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in relay network, relay node, control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9301231B2 (en) 2009-12-31 2016-03-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in relay network, relay node, control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WO2011131084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刘建 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US9247479B2 (en) 2010-09-02 2016-01-26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80200B2 (en) 2010-09-02 2018-05-22 Intel Deutschland Gmb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20636A (zh) * 2012-09-10 2015-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桥接学习
CN104158736B (zh) * 2013-05-15 2017-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一跳、发布路由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58736A (zh) * 2013-05-15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一跳、发布路由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83657A1 (zh) * 2013-05-15 2014-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一跳、发布路由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075362B2 (en) 2013-05-15 2018-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ext hop and advertising routing information
CN104396309B (zh) * 2013-07-03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支撑节点及通信系统
CN104396309A (zh) * 2013-07-03 2015-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支撑节点及通信系统
WO2015000148A1 (zh) * 2013-07-03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支撑节点及通信系统
CN107231306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WO2017162191A1 (zh) * 2016-03-23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31306B (zh) * 2016-03-23 2021-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6332217A (zh) * 2016-08-22 2017-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970741B (zh) * 2018-01-09 2022-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的路由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11970741A (zh) * 2018-01-09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的路由方法和通信节点
US11974208B2 (en) 2018-01-09 2024-04-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rou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CN111727661A (zh) * 2018-02-14 2020-09-29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727661B (zh) * 2018-02-14 2023-12-26 株式会社Kt 中继节点中rrc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1139289A1 (zh) * 2020-01-08 2021-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路由表项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68632A1 (zh) * 2020-02-24 2021-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路由表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25658A1 (zh) 201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324A (zh) 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098514B1 (ko) 무선국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및 이들의 방법
US8792819B2 (en) Identification of relay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98475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123460B (zh)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组呼业务切换的方法
CN103813454B (zh) 进行设备至设备通信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US91184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rrier uplink data at network-side
CN106535337A (zh)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476217A (zh) 可配置的接入阶层安全性
CN107113862A (zh) 用于无线接入的网络功能的灵活分配
CN102196499A (zh) 实现接入控制的方法、中心控制器及接入点设备
US201201357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Betwee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
CN105451210A (zh) 数据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72093A (zh) 用户上下行不同步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63346B (zh) 中继网络中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基站、中继节点及通讯系统
CN101179511A (zh) 获取网络地址的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8631962B (zh) 一种重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0108412A1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CN10442910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534662B1 (en)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03227982A (zh)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EP2885950B1 (en) Management of a protocol interface for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nection
EP3419248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self-adaptive t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JP5869013B2 (ja) 移動局及び上りデータ送信方法
JP696318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