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429A -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429A
CN101662429A CN200810213662A CN200810213662A CN101662429A CN 101662429 A CN101662429 A CN 101662429A CN 200810213662 A CN200810213662 A CN 200810213662A CN 200810213662 A CN200810213662 A CN 200810213662A CN 101662429 A CN101662429 A CN 101662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tatus condition
condition
informa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
刘海涛
宋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3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2823 priority patent/WO20100226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2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携带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根据所述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通过该方法可对满足不同选择条件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通信网络系统,特别关于基于条件的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业务丰富多彩,许多业务的会话建立阶段,都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来选择需要加入会话的用户,这些条件将基于用户所拥有的各种信息,如呈现(Presence)信息、位置(Location)信息以及用户的兴趣和爱好信息。
现有的通信技术中,不同的用户信息分处于不同的服务器上,如呈现信息存在于呈现(Presence)服务器上,这些信息包括用户的在线信息、网络承载信息、客户端设备应用能力信息以及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心情等信息。位置信息存在于定位(Location)服务器上,该位置信息指出了用户当前所处的地理位置。
例如,要获得位于某一个商场附近、状态为在线的用户列表,则需要根据用户当前的呈现信息和他们的地理位置信息才能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获得满足上述条件的用户列表。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用户选择系统的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请求者通过终端设备101向呈现(Presence)服务器102发送请求,其中,该请求携带状态条件(在线),以获得状态为在线的用户统一资源标识(URI: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然后,该请求者通过该终端设备101再向定位(Location)服务器103发送请求,该请求携带的地理位置条件(商场附近),以获得地理位置在商场附近的用户统一资源标识URI。获取上述用户的统一资源标识URI后,请求者自己将根据这些用户统一资源标识URI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满足条件,即位于商场附近、状态为在线的用户列表。
由上述可知,通过上述系统获取用户列表时,需要请求者使用其终端设备101向不同的状态信息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得用户的状态,并且该请求者自己还需将返回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样,该请求者需要知道每种服务器所保存的信息,而且该请求者的终端设备101需要具备到各种不同服务器的接口,这样,在获取用户列表时,会给该请求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图2是相关技术中基于条件的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求者使用其终端设备201将对地理位置、呈现等信息的要求或者条件送至用户选择服务器202,用户选择服务器202与各种状态信息服务器连接,例如与呈现服务器203、定位服务器204等服务器连接,向呈现服务器203获得呈现信息,向定位服务器204获得地理位置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将满足请求者发送条件的用户URI发送至请求者的终端设备201,这样,采用基于条件的用户选择(CBUS:Condition Based URIs Selection)系统,不需要请求者的终端设备201与各种各样的服务器直接进行交互,也不需要该请求者自己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踪合,也不需要在该请求者的终端设备201上配置不同的接口,只需要把需求提交给用户选择服务器203即可,这样,通过基于条件的用户选择系统可以给该请求者带来一定的方便,解决图1的用户选择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该CBUS系统中,该CBUS系统选择的是用户,选择条件的含义是这个用户所应具备的条件。在用户选择过程中,该CBUS系统的选择服务器202需要对各个条件进行单一的搜索,以获得相应的搜索结果,即用户列表;然后通过“和”运算,对搜索结果进行再次选择得出用户期望的结果,该搜索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算法单一,搜索花费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选择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满足不同选择条件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户选择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满足不同选择条件的用户进行选择,既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根据所述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选择系统,该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对满足不同选择条件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基于条件的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和三的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选择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5是图4A中选择单元的构成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处理单元构成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选择单元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用户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用户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用户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按照先后顺序对多个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选择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接收单元301和选择单元302;其中,该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该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该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该选择单元302用于根据该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选择条件可包括用户范围,也可不包括用户范围,当该选择条件中不包括该用户范围时,默认该用户范围为所有用户。
另外,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为逻辑和(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中的一个。其中,“and”表示满足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间的交集;“or”表示满足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间的并集;“not”表示满足前一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但不包含后一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收单元301和选择单元302的工作由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对满足不同状态条件、逻辑关系、用户范围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选择系统,如图4A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接收单元402和选择单元403;其中,该接收单元402和选择单元403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B所示,该系统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401,该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该请求消息至所述接收单元402。
图5是图4A中选择单元的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选择单元403包括第一解析单元501、第一处理单元502和第一结果获取单元503。
其中,该第一解析单元501用于对该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该状态条件和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若选择条件中没有用户范围,则该解析单元501采用默认的用户范围,即所有用户;该第一处理单元502用于获取该用户范围内、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该第一结果获取单元503用于根据该逻辑关系对用户集合进行逻辑运算,以获取用户选择结果。
图6是图5中第一处理单元构成示意图。其中,该第一处理单元502包括:状态信息获取单元601第一用户集合获取单元602;其中,该状态信息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每个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该第一用户集合获取单元602用于从每个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对应该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以获取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此外,如图4A所示,该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404,该存储单元404可储存获取的用户的状态信息。这样,对获取的用户状态信息进行暂存,当请求发送单元401再次请求相同用户的状态信息时,该选择单元403可以先获取暂存的用户状态信息,并用于用户选择操作。
如图4A所示,该系统还包括定时器405和维护单元406;其中,该定时器405用于为暂存在存储单元404中的该用户的状态信息进行计时。该维护单元406用于判断存储在存储单元404中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储存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有效时间,若判断结果为超过,则从存储单元404中删除该用户的状态信息。如图4A所示,该系统还包括信息提供单元406,该信息提供单元406用于提供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这样,当选择单元403中的第一处理单元502在获取用户状态信息时,首先可判断存储单元404中是否暂存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用户的状态信息;若判断结果为有,则从该存储单元404直接获取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用户的状态信息;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从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相应的信息提供单元406获取用户的状态信息。
由上述可知,由于用户的状态信息经常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暂存的状态信息设置一个有效时间,有效时间与状态信息的种类相关,如静态信息的有效时间就会较长,如用户的兴趣爱好;而可变的状态信息有效时间就应较短,如用户的位置信息。当选择单元403获得一个用户状态信息后,首先将该用户的状态信息进行保存,然后通过设置的定时器405为该用户的状态信息进行计时,当超过预设有效时间时,就删除该暂存的用户的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该请求发送单元401可采用用户终端设备407来实现。该接收单元401、选择单元403、存储单元404、定时器405可由选择服务器408来实现。该信息提供单元406由相应的信息提供服务器409来实现,例如呈现服务器、位置服务器等来实现。其中,用户终端设备407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该选择服务器408进行信息交互,将请求消息发送给选择服务器408,而该选择服务器408将选择结果回传给该用户终端设备407;该选择服务器408可通过网络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进行信息交互。但不限于上述实现方式,还可采用其它的方式实现。
另外,通过将获取的用户状态信息暂存在选择服务器408的存储单元中,这样,当该选择服务器408根据请求消息再次请求相同用户的状态信息时,可以先获取暂存的用户状态信息,并用于用户选择操作,这样可大大减少选择服务器408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之间的数据交互。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选择单元403中的第一解析单元502对多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同时执行各个状态条件下的用户选择,然后再根据各个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得最终用户选择结果。因此,通过该系统可对满足不同状态条件、逻辑关系、用户范围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选择系统,如图4A所示,该系统包括请求发送单元401、接收单元402、选择单元403、存储单元404、定时器405和信息提供单元406;其中,该请求发送单元401、接收单元402选择单元403、存储单元404、定时器405和信息提供单元406的作用与实施例二中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是实施例三的选择单元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选择单元包括第二解析单元701、第二处理单元702和第二结果获取单元703;其中,
该第二解析单元701用于对该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状态条件和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该第二处理单元702用于按照先后顺序对状态条件进行处理,先后获取每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该第二结果获取单元703用于根据该逻辑关系和每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确定用户选择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处理单元702按照先后顺序对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可采用如下方式:根据在先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和该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在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其中,按照先后顺序分批对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当先后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非时,首先获取逻辑非对应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然后获取另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当先后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或者为逻辑或时,不考虑先后执行顺序。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处理单元702获取在先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后,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可采用如下方式括: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时,将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或时,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非时,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相应地,当第二处理单元702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时,可采用如下方式: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时,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或时,将符合先后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将合并的结果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为逻辑非时,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第二处理单元702按照先后顺序分批对各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并且根据前一次条件选择的用户选择结果更新后一次选择的用户范围,这样,可大大减少进行用户选择时的选择次数,选择效率高,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该请求发送单元401可采用用户终端设备407来实现。该接收单元401、选择单元403、存储单元404、定时器405可由选择服务器408来实现。该信息提供单元406由相应的信息提供服务器409来实现,例如呈现服务器、位置服务器等来实现。其中,用户终端设备407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该选择服务器408进行信息交互,将请求消息发送给选择服务器408,而该选择服务器408将选择结果回传给该用户终端设备407;该选择服务器408可通过网络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进行信息交互。但不限于上述实现方式,还可采用其它的方式实现。
这样,该选择服务器根据408请求者发送的选择条件,分批到各个状态条件相应的信息提供服务器409中获取用户的状态信息,并且根据前一次条件选择的用户选择结果更新后一次选择的用户范围,这样,可以减少后几次请求状态信息的用户数量,节约了选择服务器408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间的通信流量,也减少了信息提供服务器的负荷。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选择方法。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用户选择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该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该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见步骤801);根据该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该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见步骤801)。
在本实施例中,该选择条件可包括用户范围,也可不包括用户范围,当该选择条件中不包括该用户范围时,默认该用户范围为所有用户。
另外,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为逻辑和(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中的一个。其中,“and”表示满足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间的交集;“or”表示满足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间的并集;“not”表示满足前一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但不包含后一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逻辑或和逻辑非中的一个。
以下结合附图4B、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选择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901,用户通过终端设备407发送请求消息至选择服务器408;其中,该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该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步骤902,选择服务器408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对该请求消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当该请求消息中不包括用户范围时,该选择服务器408可确定该用户范围为所有用户。
步骤903,选择服务器408分别获取该用户范围内、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其中,可采用如下方式:
分别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或者选择服务器408的存储单元中获取用户范围内的每个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分别从每个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对应该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以获取与该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步骤904,根据该逻辑关系对每个用户集合进行逻辑运算,以获取最终的用户选择结果。
步骤905,该选择服务器408将用户选择结果回传至用户终端设备407。
由上述可知,在步骤903中,对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同时执行各个状态条件下的用户选择,然后再根据各个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得最终用户选择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可对满足不同状态条件、逻辑关系、用户范围的用户进行选择,该方法精确、效率高,给请求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步骤903中,选择服务器408还可将获取的用户状态信息进行存储,当该选择服务器408根据请求消息再次请求相同用户的状态信息时,该选择服务器408可以先判断该选择服务器408是否暂存该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该选择服务器408可直接从暂存的信息中获取用户状态信息,而不从信息提供服务器409获取,若判断结果为该选择服务器408没有暂存该用户状态信息,再从相应的信息提供服务器409获取。这样,可大大减少选择服务器408和信息提供服务器409之间交互的次数。
此外,由于用户的状态信息经常发生变化,为保证获取的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可靠性,该选择服务器408还可对暂存的状态信息设置一个有效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有效时间可与状态信息的种类相关,一般,该状态信息可包括静态条件的状态信息和动态条件的状态信息,这样,可将静态信息的有效时间设置较长,如用户的兴趣爱好,而将动态可变的状态信息的有效时间设置较短就应较短,如用户的位置信息。这样,当该选择服务器408储存一个用户的状态信息后,会为该状态信息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的时间等于或超过该类型的状态信息对应的有效时间时,即当时间过期时,选择服务器408将删除该暂存的状态信息,这样,可自动维护该选择服务器408上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减轻选择服务器408的负荷,并保证获取的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4B、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选择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01,用户通过终端设备407发送请求消息至选择服务器408;其中,该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该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步骤1002,选择服务器408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对该请求消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当该请求消息中不包括用户范围是,该选择服务器408可确定该用户范围为所有用户。
步骤1003,该选择服务器408按照先后顺序对状态条件进行处理,先后获取每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步骤1004,该选择服务器408根据该逻辑关系对每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以获取用户选择结果。
步骤1005,最后该选择服务器408将获取的用户选择结果传送至用户终端设备407。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03中,该选择服务器408按照先后顺序处理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时,可根据在先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和该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在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从而减少选择服务器408和信息提供服务器409之间的数据交互的次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按照先后顺序对多个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步骤1101,判断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类型,是否为逻辑非;
步骤1102,在步骤1001中,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该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中的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步骤1103,根据获取的用户集合和先后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
步骤1104,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两个状态条件中的另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在步骤1103中,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时,将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相应地,在步骤1004中,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时,可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在步骤1103中,当先后两个状态条件的逻辑关系为逻辑或时,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相应地,在步骤1004中,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时,将符合先后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将合并的结果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在步骤1101中,若判断结果为该逻辑关系为逻辑非,则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105,首先执行逻辑非针对的状态条件下的用户选择操作,即首先获取该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中对应逻辑非的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
步骤1106,根据获取的用户集合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
步骤1107,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另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相应地,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包括: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在步骤1106中,在进行用户范围更新时,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相应地,在步骤1004中,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时,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102、1104、1105、1107中,获取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可采用如下方式:
获取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这时,可首先判断该选择服务器408中是否暂存该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若有,则直接从该选择服务器408获取该状态信息。否则,从相应的信息提供服务器409获取该状态信息。
最后,从该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该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
通过上述实施例,选择服务器408可根据请求者发送的选择条件,分批到各个状态条件相应信息提供服务器409中获取用户的状态信息,并且根据前一次的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和该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后一次的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从而可以减少后几次请求状态信息的用户数量,节约了与状态信息服务器间的通信流量,也减少了状态信息服务器的负荷。
此外,由于用户的状态信息经常发生变化,为保证获取的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可靠性,该选择服务器408还可对暂存的状态信息设置一个有效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有效时间可与状态信息的种类相关,如静态信息的有效时间就会较长,如用户的兴趣爱好,而可变的状态信息有效时间就应较短,如用户的位置信息。这样,当该选择服务器408储存一个用户的状态信息后,会为该状态信息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的时间等于或超过该类型的状态信息对应的有效时间时,即当时间过期时,选择服务器408将删除该暂存的状态信息,这样,可自动维护该选择服务器408上的用户信息,减轻选择服务器408的负荷,并保证获取的用户的状态信息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按照分批获取用户状态信息时,当有逻辑非的逻辑关系时,可考虑先处理逻辑非的运算,但对于其它逻辑关系,执行顺序不受限制,可任意选择。
当对至少两个状态条件按照先后顺序分批进行处理时,可以根据状态信息的类型安排处理的顺序,可先获取静态条件的状态信息,然后获取动态条件的状态信息。
对于不同的状态条件有不同的有效时间,一般,可根据状态信息类型设置有效时间,该状态信息可包括静态条件的状态信息和动态条件的状态信息,这样,可将静态信息的有效时间设置较长,如用户的兴趣爱好,而将动态可变的状态信息的有效时间设置较短就应较短,如用户的位置信息。这样,可先获取较长有效时间对应的状态信息,后获取较短有效时间对应的状态信息,因为有效时间较长,则更有可能从暂存的状态信息中获得目标用户的状态信息,而且因为这类信息暂存的时间较长,能为以后更多的用户选择服务,所以先执行状态信息获取工作,此时使用的用户范围较大,获得的状态信息能有更多的应用价值;而有效时间较短的状态信息,则后执行状态信息获取工作,此时使用的用户范围较小,能承担有效时间短带来的暂存无用的弊端。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五
Zack希望与他的同事建立一个聊天室,讨论一下工作中的内容,同事共有6人,但北京的同事因为中国特有的节日不用上班,则Zack仅需要与开机但不在北京的同事一起讨论工作。Zack作为请求者通过其终端设备向选择服务器发送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其中该请求消息包括用户范围、状态条件和状态条件间的逻辑关系。
用户范围为一个6人列表,其中还包括6人的联系方式,如表1所示。该状态条件为:(Presence=开机)not(LOC=北京)。
表1
  Alice   Sip:Alice@example.com
  Bob   Sip:Bob@example.com
  Chris   Sip:Chris@example.com
  David   Sip:David@example.com
  Emily   Sip:Emily@example.com
  Frank   Sip:Frank@example.com
该选择服务器收到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后,向信息提供服务器,例如Presence服务器请求6人的Presence信息,并向定位服务器请求6人的位置信息,获得6人的状态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用户   Presence信息   位置信息
  Alice   开机   北京
  Bob   关机   东京
  Chris   开机   伦敦
  David   开机   巴黎
  Emily   开机   柏林
  Frank   关机   纽约
该选择服务器判断Alice、Chris、David、Emily均开机,符合(Presence=开机)的条件,判断Alice位于北京,符合(LOC=北京)的条件,则该选择服务器根据该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not”,判断Chris、David、Emily符合选择条件要求,并向Zack返回符合要求的用户列表,即Chris、David和Emily。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五相同的场景。选择服务器收到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后,向定位服务器请求6人的位置信息,获得位置信息后(信息内容与表2一致),判断Alice位于北京,符合(LOC=北京)的条件。则选择服务器根据逻辑关系“not”更新用户范围,更新后的用户范围不包括Alice;然后,该选择服务器向Presence服务器发送除Alice后的5人列表,并请求该5人的Presence信息,获得5人的Presence后(信息内容与表2一致),判断Chris、David、Emily符合选择条件要求,并向Zack返回符合要求的用户列表,即Chris、David和Emily。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比,选择服务器向Presence服务器请求Presence信息的用户名单少了1人。Presence服务器无需获取和向选择服务器返回Alice的Presence信息。
实施例七
广告发布商希望发布一条商场的促销广告,该商场位于北京,且促销活动为当天一天。因此广告发布商希望发送给商场附近的所有人和向其订阅了该项服务且位于北京的用户。广告发布商作为请求者向选择服务器发送一条用户选择请求消息,提供了一个51人的订阅用户名单,其完整的选择条件为:((51人名单,(LOC=北京))or(所有人,(LOC=商场附近)and(Pre-sence=开机)))。
选择服务器收到请求消息后,向Presence服务器获取所有开机用户的名单,Presence服务器返回当前Presence状态为开机的用户名单,一共83975人。用户选择服务器再将该83975人的名单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请求该83975人的位置信息,定位服务器返回这些人的经纬度信息,选择服务器计算83975人每人与商场的距离,其中距离小于1公里的共有1746人。选择服务器比较广告发布商提供的51人名单,发现其中5人在上次获取的1746人名单中,则选择服务器将51人中剩下的46人名单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请求该46人的位置信息,获知其中32人位于北京。则选择服务器将1746+32共1768人的名单返回给广告发布商。
实施例八
Zack希望与他的同事建立一个聊天室,讨论一下工作中的内容,同事共有6人,Zack仅需要与开机的同事一起讨论工作。Zack作为请求者向选择服务器发送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其中包括用户范围、状态条件和状态条件间的逻辑关系。用户范围为一个6人列表,其中还包括6人的联系方式,如表3所示。状态条件为:(Presence=开机)。
表3
  Alice   Sip:Alice@example.com
  Bob   Sip:Bob@example.com
  Chris   Sip:Chris@example.com
  David   Sip:David@example.com
  Emily   Sip:Emily@example.com
  Frank   Sip:Frank@example.com
选择服务器收到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后,向Presence服务器请求6人的Presence信息,并将所示信息进行暂存,并提供有效时间,如表4所示。
表4
  用户   Presence信息   有效时间
  Alice   开机   30分钟
  Bob   关机   30分钟
  Chris   开机   30分钟
  David   开机   30分钟
  Emily   开机   30分钟
  Frank   关机   30分钟
选择服务器向Zack返回包括Alice、Chris、David和Emily的选择结果完成该次用户选择操作。之后Yang作为请求者也发起一次用户选择请求操作,请求消息中提供了一个5人用户列表,如表5所示,状态条件为(Presence=开机)。
表5
  Emily   Sip:Emily@example.com
  Frank   Sip:Frank@example.com
  Gray   Sip:Gray@example.com
  Hans   Sip:Hans@example.com
  Jack   Sip:Jack@example.com
选择服务器先从暂存的用户状态信息中获取5人的Presence信息,从中获得Emily和Frank的Presence信息,然后选择服务器向Presence服务器请求Gray、Hans和Jack的Presence信息,得到如下结果,并将Gray、Hans和Jack的Presence信息进行暂存,如表6所示。
表6
  用户   Presence信息   有效时间
  Emily   开机   26分钟
  Frank   关机   26分钟
  Gray   开机   30分钟
  Hans   开机   30分钟
  Jack   开机   30分钟
选择服务器向Yang返回包括Emily、Gray、Hans和Jack的列表。
当选择服务器判断Alice等的Presence信息有效时间达到26分钟时,该选择服务器删除暂存的Alice、Bob、Chris、David、Emily和Frank的Pre-sence信息。
实施例九
广告发布商希望发布一条商场的促销广告,该次促销活动的内容为体育用品。因此广告发布商希望将广告发送给位于商场附近且个人爱好为体育的所有人。广告发布商作为请求者向选择服务器发送一条用户选择请求消息,提供了一个51人的名单,希望选择服务器能够返回个人爱好为体育且位于商场附近的用户名单。其完整的选择条件为:(51人名单,((LOC=商场附近)and(个人爱好=体育)))。
因为个人爱好信息是静态信息,而位置信息是动态信息,选择服务器在收到请求者发送的用户选择请求消息后,先向信息提供服务器(如网络地址本信息,其中记录的联系人的个人爱好信息)中查询51人的个人爱好信息,其中20人的个人爱好为体育,符合选择条件的要求。
选择服务器再向定位服务器获取20人的位置信息,通过定位服务器返回的20人的位置信息,判断其中6人符合选择条件要求,并将该6人名单返回给请求者。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对不同条件(用户条件、状态条件)下的用户选择结果进行集合运算,获得最终的选择用户结果;可根据条件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前一次条件选择的结果修改后一次选择的用户范围,减少选择服务器与信息提供服务器间的信息交互;该选择服务器对获取到的状态信息进行暂存,以减少与信息提供服务器间的交互;可对暂存的信息进行维护;根据状态条件的性质分批获取状态信息,先获取静态条件的状态信息,后获取动态条件的状态信息,以确保选择的精确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用户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根据所述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逻辑和、逻辑或和逻辑非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包括:
对所述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获取所述用户范围内、与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根据所述逻辑关系对所述用户集合进行逻辑运算,以获取用户选择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范围内、与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包括:
在所述用户范围内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分别从每个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对应所述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以获取与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包括:
对所述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按照先后顺序对所述状态条件进行处理,先后获取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根据所述逻辑关系对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以获取用户选择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按照先后顺序对所述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包括:
判断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类型,是否为逻辑非;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所述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中的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根据获取的所述用户集合和先后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
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两个状态条件中的另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类型是逻辑非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先后两个状态条件中对应逻辑非的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
根据获取的所述用户集合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
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另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一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从所述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所述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逻辑关系为逻辑和时,所述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包括:将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包括: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逻辑关系为逻辑或时,所述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包括: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包括:将符合先后两个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进行合并,将合并的结果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逻辑关系为逻辑非时,所述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包括:将在先用户范围除去符合在先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更新的用户范围;
当根据逻辑关系对先后两个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进行处理,包括:将符合在后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作为用户选择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暂存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包括:从暂存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或者从相应的服务器获取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为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设置有效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暂存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是否超过所述有效时间;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删除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有效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获取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所述用户集合。
17.一种用户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行用户选择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携带至少一个选择条件,所述选择条件包括至少两个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或用户范围;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条件进行用户选择,以获得符合所述选择条件的用户选择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解析单元,所述第一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范围内、与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第一结果获取单元,所述第一结果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关系对所述用户集合进行逻辑运算,以获取用户选择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状态信息获取单元,所述状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第一用户集合获取单元,所述第一用户集合获取单元用于从每个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中选择符合对应所述状态条件的用户集合,以获取与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二解析单元,所述第二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选择条件进行解析,以获取用户范围、所述状态条件和所述状态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按照先后顺序对每个所述状态条件进行处理,先后获取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其中,当按照先后顺序对所述状态条件中的先后两个状态条件进行处理时,根据在先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和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逻辑关系对用户范围进行更新,利用更新的用户范围来获取在后状态条件对应的用户集合;
第二结果获取单元,所述第二结果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关系和每个所述状态条件对应的所述用户集合确定用户选择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请求发送单元,所述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请求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用于为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进行计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维护单元,所述维护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存储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有效时间,若判断结果为超过,则删除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状态信息提供单元,所述状态信息提供单元用于提供所述状态条件所属信息类型对应的所有用户的状态信息。
CN200810213662A 2008-08-25 2008-08-25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1662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662A CN101662429A (zh) 2008-08-25 2008-08-25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PCT/CN2009/072823 WO2010022619A1 (zh) 2008-08-25 2009-07-17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662A CN101662429A (zh) 2008-08-25 2008-08-25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429A true CN101662429A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20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3662A Pending CN101662429A (zh) 2008-08-25 2008-08-25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2429A (zh)
WO (1) WO20100226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158A (zh) * 2012-12-27 2014-07-02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激励目标用户选择方法及设备
WO2015100563A1 (en) * 2013-12-30 2015-07-09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incentive target users
WO2020119173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6251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项投放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7342B4 (de) * 2005-02-17 2013-03-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CN101098267B (zh) * 2006-06-28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群组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27649A (zh) * 2008-01-15 2008-07-23 侯万春 以无线覆盖区域选择广告受众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158A (zh) * 2012-12-27 2014-07-02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激励目标用户选择方法及设备
WO2015100563A1 (en) * 2013-12-30 2015-07-09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incentive target users
WO2020119173A1 (zh) * 2018-12-10 2020-06-1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6251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项投放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22619A1 (zh)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3221B1 (ko) 다중 사용자-다중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3049538B (zh) 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活动信息聚合搜索与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3188270B (zh) 一种推荐服务器的接入ip地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461702C (zh) 网络社区好友同步管理方法
US20050193054A1 (en) Multi-user social interaction network
CN1389053A (zh) 通过信标的本地数据传输
US20160381508A1 (en) Location-Based Prefetch and Participant-Based Prefetch
CN103166828A (zh) 社交网络的互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3139045B (zh) 名片交换方法、装置和交友客户端
CN108471455A (zh) 房产信息的推送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1667998A (zh) 一种移动搜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083633B (zh) 信息搜索系统及搜索方法
CN101599951A (zh) 一种发布网站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99527B (zh) Sns网络中动态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07528761A (zh) 一种微信公众号自动回复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10535A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00461808C (zh) 一种利用手机终端进行信息智能查询的方法
CN103067249A (zh) 联系人显示方法、即时通讯软件客户端和客户端服务器
CN102761572A (zh) 动态调整数据流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62429A (zh) 用户选择方法和系统
CN107480801A (zh) 一种运动场馆智能预订管理系统
CN10724800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与装置
CN100392652C (zh) 检索系统和检索方法
CN102739812A (zh) 一种推荐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0106A (zh) 一种软件推广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