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339B - 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9339B
CN101659339B CN2009101739378A CN200910173937A CN101659339B CN 101659339 B CN101659339 B CN 101659339B CN 2009101739378 A CN2009101739378 A CN 2009101739378A CN 200910173937 A CN200910173937 A CN 200910173937A CN 101659339 B CN101659339 B CN 101659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sheet material
engagement grooves
packaging structur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9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9339A (zh
Inventor
苏宏积
谢坤宏
张文元
范植钧
吴郡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739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9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9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9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架体。每一架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与多个隔板。第一壁与第二壁相对,这些隔板间隔地固定于第二壁。相邻两隔板间形成子容置槽,上述两架体的这些子容置槽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两子容置槽之间形成容置槽。第二壁的末端具有对应子容置槽的多个可弯折抵靠部。此包装结构能降低包装成本并提高包装效率。

Description

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包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重缓冲效果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进步,加上平面显示器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及省电等优势,平面显示器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显示器。目前常见的平面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电泳显示器(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等,而这些平面显示器在设计上皆朝向薄型化的趋势发展。
薄型化的平面显示器其显示面板的厚度较薄。由于显示面板的厚度不足,导致原本直接设置于显示面板边缘的固定机构(如锁附孔)需外凸于显示面板外。这些外凸于显示面板外的固定机构的结构强度较弱,易受外力影响而变形。因此,在运送显示面板时,需特别针对这些固定机构加强保护,以防止这些固定机构变形。
图1A与图1B是将显示面板放置于已知透明包装盒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已知用于保护显示面板50的方式是将一片显示面板50放入一个透明包装盒60中,以借由透明包装盒60来防止显示面板50的固定机构52受到外力影响而变形。此外,分别装有显示面板50的多个透明包装盒60会被放入同一箱体内,以利显示面板50的运送作业。
在已知技术中,由于一片显示面板50需借由一个透明包装盒60来保护,所以需要使用大量的透明包装盒60,如此需花费许多透明包装盒60的成本。此外,已知技术中,需先将每片显示面板50单独包装于一个透明包装盒60内,之后再将这些包装盒60放入箱体内。由于包装步骤较多,导致包装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以降低包装成本并提高包装效率。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包装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架体。每一架体具有第一壁、第二壁与多个隔板。第一壁与第二壁相对,这些隔板间隔地固定于第二壁。相邻两隔板间形成子容置槽,上述两架体的这些子容置槽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两子容置槽之间形成容置槽。第二壁的末端具有对应子容置槽的多个可弯折抵靠部。上述的每一架体包括第一板材及多个第二板材。第一板材具有多个第一卡合槽,且第一板材构成第一壁。每一第二板材弯折形成抵靠部以及连接于抵靠部的相对两侧的两连接部。每一连接部具有第二卡合槽,第二板材透过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卡合槽相卡合而固定于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的抵靠部构成上述的第二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壁的末端包含第二壁的顶端与第二壁的底端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相邻两第二板材的相邻的两连接部的第二卡合槽卡合于同一第一卡合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板材的每一连接部从第一板材的内侧延伸至第一板材的外侧,而第一板材的内侧邻近第二板材的抵靠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架体更包括第一结构加强件。第二板材的连接部具有位于第一板材的外侧的多个第三卡合槽,而第一结构加强件卡合于这些第三卡合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板材的抵靠部设有多个第四卡合槽,而上述这些隔板卡合于这些第四卡合槽而固定于第二板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板包括多个第一隔板与多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从第二板材的内侧延伸至第二板材与第一板材之间,并抵靠于第一板材,而第二板材的内侧远离第一板材。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交替设置,且第二隔板从第二板材的内侧延伸至第一板材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连接部具有位于第一板材外侧的第一抵靠端,每一第二隔板具有位于第一板材外侧的第二抵靠端,且第一抵靠端与第一板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抵靠端与第一板材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架体更包括第二结构加强件。此第二结构加强件具有多个第五卡合槽,而上述这些隔板卡合于第五卡合槽而固定于第二结构加强件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架体更包括第二结构加强件。此第二结构加强件具有多个第五卡合槽,而上述这些第二隔板卡合于这些第五卡合槽而固定于第二结构加强件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隔板更包括抵靠于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抵靠部之间的支撑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此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与两第七卡合槽,其中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上述两架体的第二壁,而第七卡合槽分别卡合于上述两架体的第二结构加强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此第三结构加强件由形状相同且相连接的两片状体对折而成,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架体的第二壁,其中第三结构加强件设置于相邻两第二板材的连接处,且相邻两第二板材的相邻的两连接部位于第三结构加强件的片状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此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其分别卡合于上述两架体的第二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底板。底板配置于上述两架体之间,且底板具有多个第八卡合槽,而上述这些隔板卡合于第八卡合槽而固定于底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底板。底板配置于上述两架体之间,且底板具有多个第八卡合槽,而上述这些第一隔板卡合于第八卡合槽而固定于底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结构加强件更与底板相卡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盖板。盖板配置于上述两架体上,且卡合于上述两架体的这些隔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包装结构更包括箱体,而上述两架体配置于箱体内。此外,架体的第一抵靠端例如是抵靠箱体。
在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中,由于每一架体的第二壁的顶端及/或底端具有可弯折抵靠部。当待包装物放置于容置槽内时,待包装物的较易变形的凸出机构可抵靠于上述的可弯折抵靠部。如此,在运送的过程中,即使待包装物的凸出机构因晃动而冲击可弯折抵靠部,可弯折抵靠部受力后能朝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间距弯折,所以能降低凸出机构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进而防止待包装物变形。此外,由于待包装物可直接放置到每个容置槽,而不需另外使用透明包装盒来保护待包装物,所以能节省包装成本并提高包装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是将显示面板放置于已知透明包装盒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架体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绘示图3的架体的组装流程图。
图6是待包装物抵靠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的架体的可弯折抵靠部的示意图。
图7与图8绘示图3的架体增设结构加强件后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包装结构的局部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显示面板
52:固定机构
60:透明包装盒
80:待包装物
82:凸出机构
100:包装结构
112:第六卡合槽
114:第七卡合槽
116:片状体
118:内缩结构
110:第三结构加强件
120:底板
122:第八卡合槽
130:盖板
140:箱体
200:架体
201:容置槽
202:第一壁
204:第二壁
205:可弯折抵靠部
206:隔板
207:子容置槽
210:第一板材
212:第一卡合槽
220:第二板材
222:抵靠部
223:第四卡合槽
224:连接部
225:第二卡合槽
226:第一抵靠端
227:第三卡合槽
230:第一隔板
232、244:底部
240:第二隔板
242:第二抵靠端
243:支撑结构
250:第一结构加强件
260:第二结构加强件
262:第五卡合槽
C:连接处
D1、D2:距离
E: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架体的立体示意图,而图4是图3的架体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请先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包括两架体200。此两架体200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待包装物(如显示面板、触控板、基板等)可放置于此两架体200之间所形成的容置槽201。
请参照图3与图4,上述的每一架体200具有第一壁202、第二壁204与多个隔板206。第一壁202与第二壁204相对,这些隔板206间隔地固定于第二壁204,且相邻两隔板206间形成子容置槽207。上述两架体200的这些子容置槽207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两子容置槽207之间形成上述的容置槽201(示于图2)。第二壁204的顶端及/或底端具有对应这些子容置槽207的多个可弯折抵靠部205。本实施例是以第二壁204的顶端及底端都具有可弯折抵靠部205为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弯折抵靠部205可仅设置于第二壁204的顶端或底端。需说明的是,可弯折抵靠部205可沿平行隔板206的延伸方向E被弯折。
图5A至图5C绘示图3的架体的组装流程图。请先参照图5A,上述的每一架体200例如包括第一板材210,此第一板材210具有多个第一卡合槽212,且第一板材210构成上述的第一壁202。为了增加第一板材210强度与卡合稳固度,此第一板材210可由形状相同且相连的两片状体211对折而成。
请参照图3与图5B,上述的每一架体200例如更包括多个第二板材220(在图5B中仅绘示一个)。每一第二板材220弯折形成抵靠部222以及连接于抵靠部222的相对两侧的两连接部224。每一连接部224具有第二卡合槽225,且第二板材220透过第一卡合槽212与第二卡合槽225相卡合而固定于第一板材21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二板材220的相邻的两连接部224的第二卡合槽225例如是卡合于同一第一卡合槽212,借此可使相邻两第二板材220相连。每一第二板材220的每一连接部224从第一板材210的内侧延伸至第一板材210的外侧,其中第一板材210的内侧是邻近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此外,上述的第二壁204是由固定于第一板材210的多个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所构成。上述的可弯折抵靠部205属于抵靠部222的一部分。另外,每一连接部224具有位于第一板材210外侧的第一抵靠端226。
请参照图5C与图4,上述的隔板206可包括多个第一隔板230与多个第二隔板240。第一隔板230从第二板材220的内侧延伸至第二板材220与第一板材210之间,并抵靠于第一板材210,其中第二板材220的内侧远离第一板材210。借由第一隔板230抵靠于第一板材210可使第一板材210与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之间维持适当的间距,并能提供缓冲效果。此外,第二隔板240与第一隔板230交替设置,且第二隔板240从第二板材220的内侧延伸至第一板材210的外侧。
更详细地说,每一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可设有多个第四卡合槽223(如图5B所示),而上述这些隔板206(即第一隔板230与第二隔板240)经由这些第四卡合槽223而从第二板材220的内侧延伸至第二板材220的外侧。而且,这些隔板206卡合于第四卡合槽223而固定于第二板材220。此外,每一第二隔板240可具有位于第一板材210外侧的第二抵靠端242,且第二板材220的连接部224的第一抵靠端226与第一板材210之间的距离D1可大于第二抵靠端242与第一板材210之间的距离D2。另外,每一第二隔板240可更具有抵靠于第一板材210与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之间的支撑结构243。支撑结构243可使第一板材210与第二板材220的抵靠部222之间维持适当的间距,并能提供缓冲效果。
图6是待包装物抵靠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装结构的架体的可弯折抵靠部的侧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壁202与第二壁204之间有间隙,所以可弯折抵靠部205受力时可朝向第一壁202与第二壁204之间的间隙弯折。因此,当待包装物80装载于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的容置槽内时,待包装物80的较易变形的凸出机构82(如固定机构)可抵靠于可弯折抵靠部205。如此,在运送的过程中,当凸出机构82因晃动而冲撞可弯折抵靠部205时,由于可弯折抵靠部205会朝向第一壁202与第二壁204之间的间隙弯折,所以可减少凸出机构82所承受的反作用力,进而防止凸出机构82变形。
在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中,由于可弯折抵靠部205能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所以能防止待包装物的结构强度较差的部分变形。如此,可省去已知技术中所使用的透明包装盒,所以能节省包装成本。此外,相较于已知技术,使用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来包装待包装物可省去将待包装物装至透明包装盒内的步骤,所以能提升包装效率。
为了加强每一架体200的结构强度,可于架体200增设结构加强件。图7与图8绘示图3的架体增设结构加强件后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5C与图7,本实施例的每一架体200可更包括第一结构加强件250。第二板材220的连接部224具有位于第一板材210的外侧的多个第三卡合槽227,而第一结构加强件250是卡合于这些第三卡合槽227。此外,架体200可更包括第二结构加强件260。此第二结构加强件260具有多个第五卡合槽262,而且,如图7所示,上述这些隔板206卡合于第五卡合槽262而固定于第二结构加强件260上方。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单独借由第二隔板240的底部244卡合于第五卡合槽262,以使隔板206(即第一隔板230与第二隔板240)固定于第二结构加强件260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设计成由第一隔板230卡合于第五卡合槽262或是第一隔板230与第二隔板240皆卡合于第五卡合槽262。
图9是图2的包装结构的局部构件的分解示意图。请参照图2与图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强化包装结构100的结构强度并使两架体200之间维持固定的间距,包装结构100可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110(图2与图9中以多个第三结构加强件110为例)。此第三结构加强件110具有两第六卡合槽112,其分别卡合于上述两架体的第二壁204。此外,第三结构加强件110可具有两第七卡合槽114,而此两第七卡合槽114分别卡合于上述两架体200的第二结构加强件26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结构加强件110可由形状相同且相连接的两片状体116对折而成,且第三结构加强件110例如是设置于相邻两第二板材220的连接处C。相邻两第二板材220的相邻的两连接部224位于第三结构加强件110的片状体116之间。如此,可使相邻两第二板材220更牢固地连接。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可更包括底板120,此底板120配置于上述两架体200之间。底板120具有多个第八卡合槽122,而上述这些隔板206卡合于第八卡合槽122而固定于底板120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单独借由第一隔板230的底部232卡合于第八卡合槽122,以使隔板206(即第一隔板230与第二隔板240)固定于底板120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设计成由第一隔板230卡合于第八卡合槽122或是第一隔板230与第二隔板240皆卡合于第八卡合槽122,可视实际需求调整。此外,上述的第三结构加强件110例如更与底板120相卡合。更详细地说,第三结构加强件110例如具有内缩结构118,以使第三结构加强件110透过内缩结构118而与底板120相卡合。
底板120的设置可强化包装结构100的结构强度,并使两架体200之间维持固定的间距。此外,底板120的设置还可提供缓冲功能,以保护待包装物。
请再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还可更包括盖板130。盖板130配置于上述两架体200上,且卡合于上述两架体200的这些隔板206之间。盖板130可防止待包装物朝接近盖板130的方向跳动,进而避免待包装物受损。
本实施例的包装结构100还可更包括箱体140,而上述两架体200配置于箱体140内。此外,架体100的第一抵靠端226例如是抵靠于箱体140。在本实施例中,当架体200受到待包装物冲击时,抵靠于箱体140的第一抵靠端226可提供缓冲效果。此外,如图4所示,由于第二板材220的连接部224的第一抵靠端226与第一板材210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隔板240的第二抵靠端242与第一板材210之间的距离D2,所以在架体200未受冲击的情况下,第二抵靠端242不会抵靠到箱体140。如此,当架体200受到冲击而使第二隔板240的第二抵靠端242抵靠到箱体140时,第二隔板240的第二抵靠端242亦可提供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中,由于每一架体的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且第二壁的顶端及/或底端具有可弯折抵靠部。当待包装物放置于容置槽内时,待包装物的较易变形的凸出机构可抵靠于上述的可弯折抵靠部。如此,在运送的过程中,即使待包装物的凸出机构因晃动而冲击可弯折抵靠部,可弯折抵靠部受力后能朝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的间距弯折,以减少施加于待包装物的凸出机构的反作用力。因此,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架体的可弯折抵靠部能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防止待包装物变形。此外,相较于已知技术,由于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不需使用透明包装盒即可防止待包装物在运送的过程中变形,所以能节省透明包装盒的成本。而且,由于不需将待包装物放入透明包装盒的步骤,所以能提高包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装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架体,每一架体具有一第一壁、一第二壁与多个隔板,该第一壁与该第二壁相对,该些隔板间隔地固定于该第二壁,相邻两隔板间形成一子容置槽,该些架体的该些子容置槽相对应,且相对应的两子容置槽之间形成一容置槽,该第二壁的末端具有对应该些子容置槽的多个可弯折抵靠部;每一架体包括:
一第一板材,具有多个第一卡合槽,且该第一板材构成该第一壁;
多个第二板材,每一第二板材弯折形成一抵靠部以及连接于该抵靠部的相对两侧的两连接部,每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二卡合槽,该些第二板材透过该些第一卡合槽与该些第二卡合槽相卡合而固定于该第一板材,且该些第二板材的该些抵靠部构成该第二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板材的每一连接部从该第一板材的内侧延伸至该第一板材的外侧,该第一板材的内侧邻近该些第二板材的该些抵靠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架体更包括一第一结构加强件,该些第二板材的该些连接部具有位于该第一板材的外侧的多个第三卡合槽,而该第一结构加强件卡合于该些第三卡合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板材的该抵靠部设有多个第四卡合槽,而该些隔板卡合于该些第四卡合槽而固定于该些第二板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隔板包括:
多个第一隔板,从该些第二板材的内侧延伸至该些第二板材与该第一板材之间,并抵靠于该第一板材,而该些第二板材的内侧远离该第一板材;以及
多个第二隔板,与该些第一隔板交替设置,该些第二隔板从该些第二板材的内侧延伸至该第一板材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部具有位于该第一板材外侧的一第一抵靠端,每一第二隔板具有位于该第一板材外侧的一第二抵靠端,且该第一抵靠端与该第一板材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抵靠端与该第一板材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架体更包括一第二结构加强件,该第二结构加强件具有多个第五卡合槽,而该些第二隔板卡合于该些第五卡合槽而固定于该第二结构加强件上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隔板更包括抵靠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的该抵靠部之间的一支撑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架体更包括一第二结构加强件,该第二结构加强件具有多个第五卡合槽,而该些隔板卡合于该些第五卡合槽而固定于该第二结构加强件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该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与两第七卡合槽,该些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第二壁,而该些第七卡合槽分别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第二结构加强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第二板材的相邻的两连接部的该些第二卡合槽卡合于同一第一卡合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该第三结构加强件由形状相同且相连接的两片状体对折而成,该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第二壁,其中该第三结构加强件设置于相邻两第二板材的连接处,且相邻两第二板材的相邻的两连接部位于该第三结构加强件的该些片状体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该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第二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底板,配置于该些架体之间,该底板具有多个第八卡合槽,而该些隔板卡合于该些第八卡合槽而固定于该底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三结构加强件,该第三结构加强件具有两第六卡合槽,分别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第二壁,且该第三结构加强件更与该底板相卡合。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底板,配置于该些架体之间,该底板具有多个第八卡合槽,而该些第一隔板卡合于该些第八卡合槽而固定于该底板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盖板,配置于该些架体上,且卡合于该些架体的该些隔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箱体,而该些架体配置于该箱体内。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箱体,该些架体配置于该箱体内,且该些第一抵靠端抵靠该箱体。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的末端包含该第二壁的顶端与第二壁的底端的至少其中之一。
CN2009101739378A 2009-09-17 2009-09-17 包装结构 Active CN101659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39378A CN101659339B (zh) 2009-09-17 2009-09-17 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39378A CN101659339B (zh) 2009-09-17 2009-09-17 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9339A CN101659339A (zh) 2010-03-03
CN101659339B true CN101659339B (zh) 2011-03-16

Family

ID=4178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9378A Active CN101659339B (zh) 2009-09-17 2009-09-17 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9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1580B (zh) * 2011-12-15 2014-06-11 Au Optronics Corp 收納結構
CN103587827B (zh) * 2012-08-13 2015-07-22 三和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缓冲装置
CN102785841B (zh) 2012-08-28 2014-04-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包装缓冲结构
CN106586264B (zh) * 2017-02-03 2018-12-21 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润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标本运输箱
CN106829197B (zh) * 2017-02-03 2018-10-09 成都思力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携式标本运输箱
CN114502053A (zh) * 2019-10-10 2022-05-13 伊曼纽拉·斯比纳斯 用于收集和倾倒固体产品或液体产品的器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2172A (ja) * 1999-04-20 2000-10-31 Chiyoda Container Corp 段ボール板製緩衝体
CN2679076Y (zh) * 2004-01-16 2005-02-16 李庆成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
CN2701783Y (zh) * 2004-05-13 2005-05-25 鸿助纸器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材结构
CN1323904C (zh) * 2004-08-04 2007-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包装材料的隔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2172A (ja) * 1999-04-20 2000-10-31 Chiyoda Container Corp 段ボール板製緩衝体
CN2679076Y (zh) * 2004-01-16 2005-02-16 李庆成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
CN2701783Y (zh) * 2004-05-13 2005-05-25 鸿助纸器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材结构
CN1323904C (zh) * 2004-08-04 2007-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包装材料的隔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9339A (zh)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339B (zh) 包装结构
US8215484B2 (en) Package membe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CN202244650U (zh) 液晶显示面板模组的包装体
US8777008B2 (en) Package cushion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100075097A1 (en) Corrugated paper sheet buffer article
US20080239195A1 (en) Display device
US10065793B2 (en)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US6811028B2 (en) Packing apparatus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module
US20130104504A1 (en) Pallet for Packag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onent
US8997988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package box
US20140183083A1 (en) Slot-type Protection Device for Plate-shaped Product
CN201545373U (zh) 液晶面板包装箱
CN102673889A (zh) 蜂巢结构及缓冲箱体
KR20070104242A (ko) 유리 기판용 반송 상자
CN205615954U (zh) 承载盘与具有此承载盘的承载盘堆叠结构
CN102298222B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合方法以及两个框体的组合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N205661851U (zh) 液晶显示屏的包装结构
CN203568168U (zh) 缓冲包装单元及缓冲包装箱
CN101955019B (zh) 包装箱及其组装方法
JP2010116209A5 (zh)
KR10059224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용 고정장치, 포장장치 및 포장세트
CN105620920B (zh) 缓冲包装结构
CN105730876A (zh) 电视包装箱
CN103600924A (zh) 显示器缓冲包装衬垫及缓冲包装箱
CN102745420A (zh) 缓冲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