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1880B -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1880B
CN101651880B CN2008101313737A CN200810131373A CN101651880B CN 101651880 B CN101651880 B CN 101651880B CN 2008101313737 A CN2008101313737 A CN 2008101313737A CN 200810131373 A CN200810131373 A CN 200810131373A CN 101651880 B CN101651880 B CN 101651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nding node
true
rre
true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3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1880A (zh
Inventor
佘小明
刘竞秀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1313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1880B/zh
Priority to EP09004762.2A priority patent/EP2154925B1/en
Priority to US12/537,807 priority patent/US8467339B2/en
Priority to JP2009186683A priority patent/JP5484819B2/ja
Publication of CN10165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1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用于在虚拟小区中实现协作发送,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和/或真实小区中的完整扇区,且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与其他扇区中的至少一个在物理位置上相邻,虚拟小区的扇区与真实发送节点一一对应,方法包括:主信息处理节点获取用户与至少一个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主信息处理节点根据用户与至少一个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用户和真实发送节点的调度;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对调度到的用户的数据进行协作发送。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减弱了干扰,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多小区协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及基站,降低小区间干扰,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背景技术
蜂窝通信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由于相同的频谱资源在相邻的或较近的小区之间进行重用,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小区间的信号干扰。未来蜂窝通信系统要求能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小区边界吞吐,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降低小区间的干扰ICI(inter-cell interference)。
当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化过程中对于如何降低小区间干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本上同意采用一种称为“松”协作的方式,即通过小区间的X2接口交换一些简单的信息实现相邻小区间资源(发送功率,使用的资源块等等)上的协作,从而达到降低小区间干扰的目的。由于X2接口上所容纳的信息传输速率较低,而且信息交互的时延较大,采用这种小区间的“松”协作方式所带来的系统性能增益非常有限。
与小区间的“松”协作相比,更为有效的协作方式是“紧”协作,即小区间联合的信号发送。小区间的“紧”协作方式可以将不采用协作的传统小区间的信号干扰转化为有用信号,从而有效的提高系统性能,该种技术实现请具体参考M.K.Karakayali,etc.“Network coordination for spectrally efficient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IEEE wireless commun.Mag,Aug.2006。
然而,当前的对于“紧”协作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针对实际系统设计上的要求,如信令开销,实现复杂度等等,还未能给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降低小区间干扰,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在虚拟小区中实现协作发送,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和/或真实小区中的完整扇区,且所述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与其他扇区中的至少一个在物理位置上相邻,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与真实发送节点一一对应,所述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A,主信息处理节点获取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B,主信息处理节点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用户和真实发送节点的调度;
步骤C,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调度到的用户的数据进行协作发送。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在物理位置上两两相邻。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根据下述方法确定:
获取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与所述用户之间的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从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中选择平均SINR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
从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中除所述平均SINR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之外的真实发送节点中,选择平均SINR高于第一阈值的真实发送节点,或者选择平均SINR与最大SINR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真实发送节点。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获取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具体为:
对于频分双工系统,接收用户发送的根据下行信道得到的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根据上行信道估计得到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11,确定所有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
步骤B12,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有的所述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
步骤B13,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用户调度结果计算所有的所述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对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14,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真实发送节点作为所述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并将所述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中的用户作为所述调度到的用户。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21,构建预设固定数目的真实发送节点与预定数目的用户组合之间的合成信道矩阵,在所述步骤A没有获取真实发送节点与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时,所述合成信道矩阵中的对应元素为0或长时信道特性;
步骤B22,基于所述合成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用户组合对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23,重复所述步骤B21和B22,计算所有可能的用户组合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24,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用户组合的用户作为所述调度到的用户,所述预定数目的真实发送节点作为所述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将对原小区/扇区造成干扰的小区或扇区和原小区/扇区形成新的虚拟小区,进而进行协作发送,在协作发送方式下,原来的干扰被消除,也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说明虚拟小区的组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图7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仿真示意图;
图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说明虚拟小区的组成的另外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中,利用现有的小区扇区组成新的虚拟小区。该虚拟小区中包括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对应于一个基站,然后根据一定准则利用该多个基站进行协同工作,以降低小区间干扰,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组成该虚拟小区的扇区可以是真实基站的扇区,也可以是真实小区,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无线网络下行传输,如蜂窝网络下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下行等等,同时发送节点与主信息处理节点之间可以进行高速的信息交换。
如该发送节点为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设备),其负责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而RRE通过光纤与主处理节点(如基站、中央单元等)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在本发明的后续描述中,以上述的RRE和基站的场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虚拟小区进行详细说明,以利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
虚拟小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小区协作中,进行联合信号发送和用户调度的区域,其定义了对用户服务的RRE间的协作范围,即是由哪几个RRE协作,对哪些用户进行服务。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虚拟小区的选择与每个真实小区包含的扇区数以及每个扇区内天线的角度相关,然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满足以下的条件:
1、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中的完整扇区;
2、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在物理位置上两两相邻;
3、虚拟小区的每个扇区分别对应于一个真实发送节点。
下面对上述的虚拟小区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真实小区包括3个扇区,分别为:
扇区1、2、3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4、5、6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7、8、9组成的真实小区。
其中,每个扇区的天线方向对准小区角,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虚拟小区如图1所示,图1中带有斜线的部分组成了虚拟小区,即扇区2、6、7组成的虚拟小区。
如图2所示,真实小区包括3个扇区,分别为:
扇区1、2、3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4、5、6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7、8、9组成的真实小区。
其中,每个扇区的天线方向对准小区边,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虚拟小区如图2所示,图2中带有斜线的部分组成了虚拟小区,即扇区2、6、7组成的虚拟小区。
如图3所示,真实小区包括6个扇区,分别为:
扇区1、2、3、4、5、6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7、8、9、10、11、12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13、14、15、16、17、18组成的真实小区。
其中,每个扇区的天线方向对准小区边,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虚拟小区如图3所示,图3中带有横线的部分组成了虚拟小区,即扇区3和18组成了虚拟小区。
如图4所示,真实小区包括6个扇区,分别为:
扇区1、2、3、4、5、6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7、8、9、10、11、12组成的真实小区;
扇区13、14、15、16、17、18组成的真实小区。
其中,每个扇区的天线方向对准小区角,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虚拟小区如图4所示,图4中带有斜线的部分组成了虚拟小区,即扇区3、11和13组成了虚拟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上述4种情况为例对虚拟小区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其他组成形式的真实小区,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述的描述中,是以真实小区存在真实扇区的情况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在无扇区概念的环境下(即采用全向天线的情况),此时虚拟小区包含若干真实小区,组成虚拟小区的真实小区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1、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
2、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的真实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两两相邻;
3、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的真实小区分别对应于一个真实发送节点。
当然,该虚拟小区还可以是既包括无扇区的真实小区,还包括其他有扇区的小区中的扇区。
由于后两种虚拟小区的组成方式与由真实扇区组成的虚拟小区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组成单元的不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续具体描述中,是以真实扇区组成虚拟小区为例进行说明,但应该了解的是,这些说明同样适用于真实小区组成的虚拟小区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虚拟小区确定后,系统即可根据虚拟小区的图案和用户位置将可以为该用户进行协作发送的节点告诉用户,进行后续协作发送处理,图1、图2、图3和图4的虚拟小区中,分别有3、3、2、3个发送节点RRE为用户服务,至于如何服务将在后面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个用户都需要发送信道状态信息。
在确定虚拟小区后,将进行协作发送处理,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即反馈步骤和联合发送步骤,下面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在系统将可以为用户服务的RRE通知处于虚拟小区中的用户设备UE之后,用户设备UE已经获取了可以为其进行协作发送的RRE。
由于用户位置和平均SI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相对应的,即用户位置定了,平均SINR也就定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步骤基于用户位置或平均SINR的信道反馈方法进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需要向RRE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此时,用户从为其服务的RRE中,按照平均SINR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部分RRE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其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1,从虚拟小区的RRE中选择需要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第一RRE;
在获取虚拟小区信息后,首先确定自己所处虚拟小区内的所有发送RRE,计算这些RRE发送信号到用户的平均接收SINR,并将SINR最大的RRE当作主RRE,同时,用户还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判断除了主RRE之外,是否还需要对其他RRE(为方便说明,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将其命名为第二RRE)过来的信道进行反馈。
其中,该判断准则如下所示:
方式一、比较接收到的由第二RRE发送的信号的平均SINR与预先设置的RRE选择阈值,如果高于RRE选择阈值,则需要反馈对应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否则不需要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方式二、比较接收到的由第二RRE发送的信号的平均SINR与主RRE发送的信号的平均SINR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先设置的RRE选择阈值,如果低于该RRE选择阈值,则需要反馈对应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否则不需要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总之,上述两种方式的选择总结下来就是:按照平均SINR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预定数目的RRE。
步骤52,估计并向目标RRE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两种反馈方式,如下所述:
方式一,目标RRE为主RRE,即将与第一RRE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都向主RRE反馈;
方式二、目标RRE为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RRE,即将与第一RRE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向对应的RRE反馈,说明如下。
假设选择的第一RRE包括RRE A、RRE B和RRE C,则RRE A到用户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由用户反馈给RRE A,RREB到用户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由用户反馈给RRE B,RRE C到用户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由用户反馈给RRE C。
同时,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为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其包括信道质量的量化,即信道质量信息(CQI),和信道向量的量化,其中信道向量的量化方式可以采用信道向量量化(CVQ),预编码向量量化(PVQ)等各种现有的量化方式,其具体量化过程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53,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的RRE(即目标RRE)将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给主信息处理节点,用于联合的信号发送和调度。
上述为频分双工系统的处理流程,而对于时分双工系统而言,下行信道可以通过上行的信道估计获得,因此不需要进行信道反馈,此时仅仅需要确定由哪些RRE来进行信道估计,其处理方式如下所述:
针对某个用户,虚拟小区内每个RRE计算该用户到该节点的平均SINR,并将SINR最大的RRE当作主RRE。
该用户按下面的准则之一判断除了主RRE之外,是否还需要由其他RRE进行信道估计:
方式一、比较该用户到其他RRE的信号的平均SINR与预先设置的RRE选择阈值,如果高于RRE选择阈值,则其他RRE也要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否则不需要估计信道状态信息。
方式二、比较该用户到其他RRE的信号的平均SINR与用户到主RRE的信号的平均SINR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先设置的RRE选择阈值,如果低于该RRE选择阈值,则其他RRE需要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否则不需要估计信道状态信息。
各RRE将信道估计后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给主信息处理节点BS/CU,用于联合的信号发送和调度。
在主信息处理节点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后,即可进行联合发送处理,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联合发送处理使用两种方式来实现,如下所述。
方式一、RRE数目不固定,自适应确定参与联合发送的RRE。
在这种方式下,该联合发送步骤包括两个子步骤,即调度子步骤和预编码子步骤,分别说明如下。
调度子步骤包括:
步骤A1,确定所有可能的RRE工作模式组合;
在3个RRE(假设分别为RRE A、RRE B和RRE C)的情况下,可能的RRE工作模式组合如下所示:
组合一、RRE A、RRE B和RRE C分别单独发送;
组合二、RRE A单独发送,RRE B和RRE C协作发送;
组合三、RRE B单独发送,RRE A和RRE C协作发送;
组合四、RRE C单独发送,RRE A和RRE B协作发送;
组合五、RRE A、RRE B和RRE C协作发送。
步骤A2,根据用户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各种RRE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
具体说来,某用户反馈了与哪几个RRE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便由该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RRE对该用户进行发送,而RRE的工作模式包括单个RRE发送,两个RRE协作发送和三个RRE协作发送。
假设虚拟小区中有6个用户,分别为UE 1、UE 2、UE 3、UE 4、UE 5和UE 6,其中:
UE 1反馈了其与RRE A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2反馈了其与RRE B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3反馈了其与RRE A和RRE B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4反馈了其与RRE A和RRE B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5反馈了其与RRE A、RRE B和RRE C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6反馈了其与RRE C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即用户UE 1、UE 2和UE 6对应于单个RRE发送,UE 3和UE 4对应于两个RRE协作发送,而UE 3对应于三个RRE协作发送。
上述情况下,各种组合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如下所示:
组合一调度到UE 1、UE 2和UE 6;
组合二调度不到用户;
组合三调度不到用户;
组合四调度到UE 3、UE 4和UE 6;
组合五调度到UE 5;
步骤A3,根据RRE工作模式组合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中的用户所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所有RRE工作模式组合对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在本步骤中计算组合一调度到UE 1、UE 2和UE 6的系统吞吐,组合四调度到UE 3、UE 4和UE 6的系统吞吐,以及组合五调度到UE 5的系统吞吐,由于组合三和四无法调度到用户,所以不用计算。
步骤A4,根据计算结果,从RRE工作模式组合中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RRE工作模式组合;
步骤A5,利用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RRE工作模式组合、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协作发送。
假设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RRE工作模式组合为组合四,调度到UE3、UE 4和UE 6,则在步骤A5中,RRE C单独发送UE 6的数据,而RRE A和RRE B协作发送UE 3和UE 4的数据。
对于如何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编码、MIMO发送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如单用户MIMO、多用户MIMO、秩自适应、酋矩阵预编码、块对角化等等,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方式二、RRE数目固定
固定RRE数目的协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该虚拟小区内的任意用户,采用该虚拟小区内所有RRE或者固定数目的RRE对其进行协作发送,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给定某一用户组,如3个用户,在此,系统在同一资源块上服务的用户数目可以由系统初始给定;
步骤B2,构建固定数目的RRE与该用户组之间的合成信道矩阵;
在此,假设用户组合为UE 1、UE 2和UE 3,其中:
UE 1反馈了其与RRE A和RRE B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2反馈了其与RRE C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UE 3反馈了其与RRE A、RRE B和RRE C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则合成信道矩阵如下所示:
H = H 1 A H 1 B 0 0 0 H 2 C H 3 A H 3 B H 3 C
其中,行代表用户,列代表RRE,每个元素代表相应RRE到相应用户之间的信道矩阵。
对于没有信道反馈的情况,比如RRE C到用户1的信道没有反馈,此时合成信道矩阵中的相应元素用0或者长时信道特性来代替,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以0代替进行说明。
步骤B3,基于该合成信道矩阵,采用现有方法计算预编码矩阵以及该用户组合对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4,重复步骤B1-B3,计算所有用户组合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并从中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用户组合;
步骤B5,根据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固定数目的RRE对该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用户组合采用相应的预编码方法进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协作发送。
对于如何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编码、MIMO发送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如单用户MIMO、多用户MIMO、秩自适应、酋矩阵预编码、块对角化等等,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通过选择真实小区组成虚拟小区,并进一步进行RRE协作发送,降低了小区间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结合图1所示,对扇区2而言,其最大的小区间干扰来自于扇区6和扇区7,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将扇区6和7与扇区2结合进行协同发送,消除了扇区6和7对扇区2的干扰,所以能够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吞吐量。
结合图2所示,对扇区2而言,其最大的小区间干扰来自于扇区6、扇区7和扇区9,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将扇区6和7与扇区2结合进行协同发送,消除了扇区6和7对扇区2的干扰,在该虚拟小区中,原来具有最大干扰的扇区仅有扇区9还会对其干扰,所以大大降低了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吞吐量。
对图3和图4所示的虚拟小区而言也是如此,都降低了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吞吐量。
图6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仿真示意图,图6中横坐标为用户数,纵坐标为频谱利用率(bps/MHz),从图6中可以看出,不管是RRE不固定的方式还是协作RRE固定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小区发送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频谱利用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图7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另一仿真示意图,图6中横坐标为用户容量(bps/Hz),纵坐标为累积密度函数(bps/MHz),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累积密度函数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的协作RRE不固定的方式和协作RRE固定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小区发送方式,用户容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累积密度函数超过0.1时尤为明显。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中,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满足以下的条件:
1、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中的完整扇区;
2、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在物理位置上两两相邻;
3、虚拟小区的每个扇区分别对应于一个真实发送节点。
然而,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也可以是在物理位置上不两两相邻,仅需要组成虚拟小区的扇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与与其他扇区中的至少一个在物理位置上相邻即可,如图8~图9所示的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在虚拟小区中实现协作发送,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为真实小区和/或真实小区中的完整扇区,且所述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中的任意一个扇区与其他扇区中的至少一个在物理位置上相邻,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与真实发送节点一一对应,所述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A,主信息处理节点获取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B,主信息处理节点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用户和真实发送节点的调度; 
步骤C,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对调度到的用户的数据进行协作发送;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11,确定所有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 
步骤B12,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有的所述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 
步骤B13,根据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和用户调度结果计算所有的所述可能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对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14,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真实发送节点作为所述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并将所述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工作模式组合所对应的用户调度结果中的用户作为所述调度到的用户;
或者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21,构建预设固定数目的真实发送节点与预定数目的用户组合之间的合成信道矩阵,在所述步骤A没有获取真实发送节点与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时,所述合成信道矩阵中的对应元素为0或长时信道特性; 
步骤B22,基于所述合成信道矩阵,计算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用户组合对 应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23,重复所述步骤B21和B22,计算所有可能的用户组合的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 
步骤B24,选择系统吞吐或加权吞吐最大的用户组合的用户作为所述调度到的用户,所述预定数目的真实发送节点作为所述被调度到的真实发送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且所述组成所述虚拟小区的扇区在物理位置上两两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根据下述方法确定: 
获取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与所述用户之间的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从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中选择平均SINR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 
从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中除所述平均SINR最大的真实发送节点之外的真实发送节点中,选择平均SINR高于第一阈值的真实发送节点,或者选择平均SINR与最大SINR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真实发送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获取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具体为: 
对于频分双工系统,接收用户发送的根据下行信道得到的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根据上行信道估计得到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所述真实发送节点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CN2008101313737A 2008-08-11 2008-08-11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Active CN101651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3737A CN101651880B (zh) 2008-08-11 2008-08-11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EP09004762.2A EP2154925B1 (en) 2008-08-11 2009-03-31 Cooperative multi-cell transmission method
US12/537,807 US8467339B2 (en) 2008-08-11 2009-08-07 Cooperative multi-cell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9186683A JP5484819B2 (ja) 2008-08-11 2009-08-11 マルチセル協調送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3737A CN101651880B (zh) 2008-08-11 2008-08-11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1880A CN101651880A (zh) 2010-02-17
CN101651880B true CN101651880B (zh) 2013-12-25

Family

ID=4131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3737A Active CN101651880B (zh) 2008-08-11 2008-08-11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339B2 (zh)
EP (1) EP2154925B1 (zh)
JP (1) JP5484819B2 (zh)
CN (1) CN101651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5499B2 (en) * 2006-11-23 2011-08-09 Cisco Technology, Inc. Minimizing spanning-tree protocol event processing and flood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1841496B (zh) * 2009-03-17 2013-03-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用于多小区协作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5319398B2 (ja) 2009-05-27 2013-10-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15130B2 (ja) * 2009-05-27 2013-10-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359619B1 (en) * 2009-06-30 2018-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mmunication
WO2011046317A2 (ko) * 2009-10-14 2011-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셀 협력 통신 모드 및 단일-셀 mimo 통신 모드 간의 모드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JP5396306B2 (ja) * 2010-02-24 2014-01-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ウェイト生成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KR101595194B1 (ko) * 2010-03-19 2016-02-1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멀티-셀 mimo 송신을 위한 셀 선택
KR101639042B1 (ko) * 2010-04-06 2016-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상 셀을 이용하여 전송 데이터의 전송 전력을 결정하는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EP2583382A1 (en) 2010-06-18 2013-04-24 Nec Corporation Precoding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066594B2 (ja) * 2010-07-27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45982B2 (ja) * 2010-07-28 2013-11-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部分的協調送信方法及び集約局
KR101761821B1 (ko) * 2010-07-29 2017-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섹터 협력 전송을 위한 송신 빔포밍과 다중 사용자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25166B (zh) * 2010-08-04 2012-1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扇区间的协作调度方法和系统
WO2012028180A1 (en) * 2010-08-31 2012-03-08 Fujitsu Limited Schedu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cell mimo systems
KR101403150B1 (ko) * 2010-09-03 2014-06-0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중-셀 mimo를 위한 채널 상태 피드백
CN101965062A (zh) * 2010-09-19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扰协调的小区间用户调度方法
JP5512822B2 (ja) * 2010-11-05 2014-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594525A (zh) * 2011-01-07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小区联合信道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642147B2 (en) * 2011-02-14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number of protected active users based on QoS requirements, throughput and traffic
JP5918505B2 (ja) * 2011-11-07 2016-05-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737513B2 (en) * 2011-11-11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tly selecting precoding matrices in a MIMO multi-flow system
KR20130061936A (ko) * 2011-12-02 2013-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전한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547994A (zh) * 2012-01-18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141320A1 (ja) * 2012-03-22 2013-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3369545B (zh) * 2012-03-29 2016-08-1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划分协作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65285B (zh) * 2012-05-02 2014-12-03 黄林果 一种可靠信息栅格系统的最优业务调度方法
CN103813344B (zh) * 2012-11-12 2017-06-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矩阵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3841588A (zh) * 2012-11-21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426673B2 (en) 2013-04-05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cell management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LTE
JP5449602B2 (ja) * 2013-07-09 2014-03-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WO2015025613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5407474B (zh) * 2014-09-04 2021-01-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基站
CN107615803B (zh) 2015-12-18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607A (zh) * 2002-09-30 2004-06-02 ���ǵ�����ʽ���� 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虚拟小区资源的设备和方法
CN1943152A (zh) * 2004-02-13 2007-04-04 桥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自适应发射和反馈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6348A1 (en) * 2001-06-07 2003-02-0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0131946B4 (de) * 2001-07-02 2014-10-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obil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und Stationen dafür
US8018903B2 (en) * 2001-11-21 2011-09-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 in frequency selective multipath channels
KR100950652B1 (ko) * 2003-01-08 2010-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전송 방식에서 순방향 링크의 채널 상태 추정 방법
WO2005027392A2 (en) * 2003-09-11 2005-03-24 The Kohl Group, Inc. Flexible transport system including support for bilateral user access
US8514865B2 (en) * 2004-04-30 2013-08-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ssigning WAN links to subflows based on WAN link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preferences
KR100663548B1 (ko) * 2004-08-28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브 캐리어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7428268B2 (en) * 2004-12-07 2008-09-23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JP4464836B2 (ja) * 2005-01-14 2010-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US7477622B2 (en) * 2005-01-28 2009-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erposi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311475A (ja) * 2005-03-31 2006-11-09 Ntt Docomo Inc 制御装置、移動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制御方法
JP5060473B2 (ja) * 2005-06-28 2012-10-3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協調符号化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適応的な変調
US7764658B2 (en) * 2006-03-20 2010-07-27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Downlink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n OFDMA systems, including WiMax systems
US20070280175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Fang-Chen Cheng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amo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KR100975705B1 (ko) * 2006-09-27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027407B2 (en) * 2006-11-06 2011-09-27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ynchronous space-time coded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base stations over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US8059732B2 (en) * 2006-11-28 2011-11-15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band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non-collocated base stations over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US8031795B2 (en) * 2006-12-12 2011-10-04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e-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MO antenna systems
KR101002877B1 (ko) * 2007-03-06 2010-12-21 한국과학기술원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EP2017973A1 (en) * 2007-07-20 2009-01-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selecting a subchannels subs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relays
US8009617B2 (en) * 2007-08-15 2011-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form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14265B2 (en) * 2007-08-15 2011-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igen-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73998B (zh) * 2007-08-20 2012-07-2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低信息交互的多基站协作mimo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US9622192B2 (en) * 2008-02-01 2017-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174959B2 (en) * 2008-03-11 2012-05-0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Auction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KR101498048B1 (ko) * 2008-05-02 2015-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적 mimo를 사용하는 셀 경계 사용자를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US8942165B2 (en) * 2008-08-01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00754B1 (ko) * 2008-08-04 201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rf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9755705B2 (en) * 2008-08-07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user and single-user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91206B2 (en) * 2008-08-07 2013-03-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joi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lustering of base stations
US9294160B2 (en) * 2008-08-11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607A (zh) * 2002-09-30 2004-06-02 ���ǵ�����ʽ���� 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虚拟小区资源的设备和方法
CN1943152A (zh) * 2004-02-13 2007-04-04 桥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自适应发射和反馈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Younsun Kim et al;《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2007. ACSSC 2007.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Forty-First Asilomar Conference on》;20071107;448 - 452 *
Younsun Kim et al.Multi-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2007. ACSSC 2007.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Forty-First Asilomar Conference on》.2007,448 - 45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54925A1 (en) 2010-02-17
US8467339B2 (en) 2013-06-18
US20100039951A1 (en) 2010-02-18
JP5484819B2 (ja) 2014-05-07
JP2010045783A (ja) 2010-02-25
EP2154925B1 (en) 2018-03-28
CN101651880A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1880B (zh) 多小区协作发送方法
Björnson et al. Scalable cell-free massive MIMO systems
JP569762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リモート無線ユニットクラスタリング方法
EP2635088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in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24780B (zh) 多扇区合作通信的合作类型转换技术
EP2612533B1 (en) Schedu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cell mimo systems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KR101280854B1 (ko) Mimo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셀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3999513B (zh) 用于mu‑mimo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05052176A (zh) 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输出无线通信中用于利用信道互易性的射频校准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81853A (zh) 在通信系统中选择工作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41446A (zh) 多输入多输出方法和装置
JP2013504905A (ja) Mimo送信のためのセル選択
CN101986574A (zh) 用于多基站协作系统的波束成型矩阵的优化方法
Zhao et al. Clustering methods for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Zhang et al. Cooperative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under limited-capacity backhaul
CN104135315A (zh) 基于LTE-Advanced系统的下行CoMP混合协作通信方法
CN103078714B (zh) 一种基于协作决策和自适应功率分配的下行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2761353A (zh) 一种协作节点和配对用户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1989869B (zh) 一种多天线蜂窝网络的联合预编码与功率控制方法
Tang et al. Multi-cell user-scheduling and random beamforming strategies for down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428812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하향 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22423B1 (ko)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하향 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장치
CN107425885B (zh) 基于联盟博弈的CoMP下混合动态分簇方法
Han et al.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ownlink transmission with over-the-air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