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的检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工品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的检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电子雷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雷管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雷管开始被投入应用试验和市场推广。
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08688.X中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检测功能的电子雷管控制芯片以及该芯片在外部起爆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自检测的工作流程,从而实现了对芯片内部及其外部的连接可靠性的在线重复检测。该发明所提供的内含检测电路的控制芯片及其检测方法,实现了对电子雷管的充电、发火、安全放电等工作过程的全面检测。该检测方法采用与电子雷管工作时完全相同的工作回路作为检测回路,真实可靠地对各个工作回路进行了检测,从而确保了电子雷管控制芯片的准确性。这种技术方案在不影响电子雷管产品使用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电子雷管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上述发明中,以图9所示流程为例对芯片及其连接可靠性进行检测,其检测过程可简述如下:
1.初始状态检测:对充电控制电路、安全放电电路和发火控制电路的预设初始工作状态进行检测;若预设初始工作状态正常,则对上述电路所构成的回路的组合进行检测。
2.工作回路状态检测:首先,对由充电控制电路和储能装置构成的充电回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继续对由储能装置和安全放电电路构成的安全放电回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正常,则对储能装置充电至一高电位预定值。然后,对 由储能装置、点火装置和发火控制电路构成的点火回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保存检测结果。在本工作回路状态检测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充电回路进行检测,以确保储能装置中能有效储存足够能量;然后对两个储能释放回路,即点火回路和安全放电回路,依次进行检测,在完成对其中一个放电回路的检测后,要对储能装置重新充电方能对另一放电回路进行检测。
3.回复到初始状态:向充电控制电路、安全放电电路和发火控制电路分别发送控制信号,使其分别回到各自的预设初始工作状态;结束本次检测。
在电子雷管起爆网路中,若多个电子雷管同时处于充电回路检测过程,或者,处于对储能装置进行充电的状态,则当网路中的雷管数量较多时,对多个雷管同时充电会导致雷管网路总线上的压降极大增加,严重时有可能导致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复位,这就降低了起爆网路工作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由于起爆装置电流输出能力的限制,对多个雷管同时充电会导致各雷管的充电电流减小、充电所需时间延长,而充电回路检测中将依据最小充电时间和最大充电时间判断充电回路检测是否正常,参见图14所示流程。因此,充电所需时间的改变还会影响充电回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的检测控制方法,旨在通过分时检测的方式避免网路中对多个雷管的同时充电,从而减小了起爆网路中信号总线上的瞬态电流,避免了对多雷管同时充电带来的网路电源噪声,进而提高了电子雷管起爆网路工作的可靠性和电子雷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检测控制方法包含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和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两方面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电子雷管控制芯片执行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实现起爆网路的分时检测。其中,控制芯片内部包含逻辑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发火控制电路、安全放电电路和非易失性存储 器等功能模块。上述流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向充电控制电路、发火控制电路和安全放电电路分别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充电控制电路处于非充电状态、发火控制电路处于非点火状态、安全放电电路处于放电状态。
第二步,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本雷管的身份代码。
第三步,等待接收电子雷管外部的起爆装置发送来的指令:若接收到检测指令,则电子雷管进入检测状态,继续执行第四步;若接收到状态回读指令,则电子雷管进入状态回读状态,继续执行第七步。
第四步,依据检测指令中的雷管身份代码,判断是否对本雷管进行检测:若对本雷管进行检测,则继续执行第五步;若不对本雷管进行检测,则返回第三步。
第五步,逻辑控制电路向起爆装置发送检测指令应答信号。
第六步,逻辑控制电路执行自检测流程;然后返回第三步。
第七步,依据状态回读指令中的雷管身份代码,判断是否回读本雷管的状态:若回读本雷管状态,则继续执行第八步;若不回读本雷管状态,则返回第三步。
第八步,向起爆装置发送本雷管的状态字;然后返回第三步。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执行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在起爆装置发送来的检测指令的控制下进行自检测,并返回检测指令应答信号。通过这种交互应答方式,使得起爆装置可以得知电子雷管是否准确接收了该检测指令。在起爆装置发送来的状态回读指令的控制下,电子雷管控制芯片还向起爆装置回送雷管的状态字,以便起爆装置保存该雷管的状态信息,并据以判断该电子雷管是否通过检测、是否可正常起爆。每一电子雷管内部执行的自检测流程,与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08688.X中公布的检测过程一样,主要包括充电回路检测、储能释放回路检测和充电过程等几部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起爆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执行下述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实现起爆网路的分时检测:
步骤一,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的缓存中待用,并将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的初值调入缓存中待用。
步骤二,取存储在起爆装置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及其状态标志。
步骤三,依据该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若已通过检测,则进行步骤五;若未通过检测,则继续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对该电子雷管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
步骤五,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六,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二;若为零,则结束本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
起爆装置对起爆网路中诸个尚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逐个地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该进程用于启动对电子雷管的检测过程,并且回读电子雷管的状态,以确定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从而判定该电子雷管是否可正常起爆。该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A1,控制模块向所取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
步骤A2,控制模块执行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则继续执行步骤A3;若未接收到,则直接执行步骤A7。
步骤A3,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到达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若到达T,则继续进行步骤A4;若未到达,则继续等待到达T。
步骤A4,控制模块向该电子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
步骤A5,执行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状态字,则继续执行步骤A6;若未接收到,则直接执行步骤A7。
步骤A6,控制模块保存该雷管的检测状态。
步骤A7,结束本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
起爆装置执行上述进程完成对网路中电子雷管的检测。起爆装置向网路中某一尚未成功检测的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待该雷管确认进入检测状态后,延时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待该时间T到达后,起爆装置再向该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回读该雷管的检测状态。该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
起爆装置向雷管发送的检测指令为单个指令,该指令中包含某一雷管的身份代码,这就实现了检测过程的点对点控制。并且,该方案采用延时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起爆装置在雷管的自检测过程中向雷管网路发送指令,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在延时时间T后再向下一发雷管发送检测指令,也就确保了起爆装置不会同时对多个电子雷管进行充电,从而极大减小了信号总线上的瞬态电流,提高了信号总线状态的平稳性,保障了起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与此同时,还避免了对多发雷管同时充电带来的网路电源噪声,进而提高了电子雷管起爆网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有一种实现方案在于,起爆装置中的控制模块依次执行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和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以实现对起爆网路中诸电子雷管的分时检测。
其中,上述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C1,控制模块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的缓存中待用,并将预设充电时间t0的初值调入上述缓存中待用。
步骤C2,取存储在起爆装置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及其状态标志。
步骤C3,依据该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若已通过检测,则进行步骤C7;若未通过检测,则继续进行步骤C4。
步骤C4,控制模块向该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
步骤C5,控制模块执行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则继续执行步骤C6;若未接收到,则返回执行步骤C2。
步骤C6,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到达预设充电时间t0:若到达时间t0,则继续进行步骤C7;若未到达,则继续等待到达时间t0。
步骤C7,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C8,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C2;若为零,则结束本雷管网路检测进程。
其中,上述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D1,控制模块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的缓存中待用。
步骤D2,取存储在起爆装置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
步骤D3,控制模块向该电子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
步骤D4,执行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状态字,则继续执行步骤D5;若未接收到,则返回步骤D2。
步骤D5,控制模块保存该雷管的检测状态。
步骤D6,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D7,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D2;若为零,则结束本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起爆装置先执行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对网路中尚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使之进入检测状态;再延时预设充电时间t0后,即对下一发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然后,起爆装置执行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对网路中的电子雷管逐个地读取其状态,以确定各雷管是否均已通过检测。由于雷管的放电回路检测过程对网路电流并无影响,因此,完成对一发雷管的充电回路检测后,即可启动对下一发雷管的检测。这种方案既避免了对多发雷管的同时充电,又缩短了每发雷管的平均检测时间,从而大大缩短了对整个起爆网路完成检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本发明的检测控制方法中,起爆装置发出的、电子雷管接收到的检测指令由同步学习头、检测命令字和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依次构成,其中,同步学习头的预设个数为m个。状态回读指令由同步学习头、状态回读命令字和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依次构成,其中,同步学习头的预设个数为m个。检测指令和状态回读指令均为针对某一电子雷管的单个指令。上述两指令在各自的指令命令字前增加同步学习头,从而对于采用RC振荡器构成时钟电路的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可利用该同步学习头对雷管的数据接收时机和计数间隔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对指令命令字接收的准确性。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指令,可适用于采用RC振荡器作为时钟电路的电子雷管构成的起爆网路,使得 本发明的检测控制方法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于不同的电子雷管起爆网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的构成框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检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雷管网路检测进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检测指令的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状态回读指令的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的自检测流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控制芯片的功能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起爆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起爆装置的信号接收进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执行自检测流程时检测端上输出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电子雷管执行充电回路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电子雷管起爆网路,由电子雷管起爆装置100、一个或者多个电子雷管200、以及连接起爆装置100和电子雷管200的信号总线300组成。其中,诸电子雷管200并联在由起爆装置100引出的两根信号总线300之间。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雷管200内部的控制芯片400可采用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08688.X中公开的技术方案构成,如图10所示。电子雷管起爆装置100可采用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35028.0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1所示。
图2所示的检测控制方法包含两部分,分别为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和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电子雷管控制芯片400执行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实现起爆网路的分时检测。其中,控制芯片400内部包含逻辑控制电路106、充电控制电路110、发火控制电路105、安全放电电路108、非易失性存储器107、和检测电路111等功能模块,如图10所示。控制芯片400外部连接有储能装置203和点火装置204等。上述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逻辑控制电路106进行初始化,使得电子雷管处于安全状态,即向充电控制电路110、发火控制电路105和安全放电电路108分别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充电控制电路110处于非充电状态、发火控制电路105处于非点火状态、安全放电电路108处于放电状态。
第二步,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107中存储的本雷管的身份代码。通常情况下,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107中的数据需要较大的功耗,将这些数据,例如雷管的身份代码读取到逻辑控制电路106的缓存中待用,可以避免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7中反复读取,从而可以提高电子雷管网路总线的平稳性。
第三步,等待接收电子雷管200外部的起爆装置100发送来的指令:若接收到检测指令,则电子雷管200进入检测状态,继续执行第四步;若接收到状态回读指令,则电子雷管200进入状态回读状态,继续执行第七步。
第四步,依据检测指令中的雷管身份代码,判断是否对本雷管进行检测:若对本雷管进行检测,则继续执行第五步;若不对本雷管进行检测,则返回第三步。
第五步,逻辑控制电路106向起爆装置100发送检测指令应答信号,从而起爆装置100即可得知雷管已成功接收到检测指令,并执行自检测流程。
第六步,逻辑控制电路106执行自检测流程;然后返回第三步,等待起爆装置100对本雷管的下一次操作控制。
第七步,依据状态回读指令中的雷管身份代码,判断是否回读本 雷管的状态:若回读本雷管状态,则继续执行第八步;若不回读本雷管状态,则返回第三步。
第八步,向起爆装置100发送本雷管的状态字;然后返回第三步。通过这种点对点的状态回读过程,起爆装置得以获知电子雷管的自检测结果和当前状态,从而可以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是否可正常起爆。
电子雷管控制芯片400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106执行如图2所示的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在起爆装置100发送来的检测指令的控制下进行自检测并返回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在起爆装置100发送来的状态回读指令的控制下,电子雷管控制芯片400还向起爆装置100回送雷管的状态字,以便起爆装置100保存该雷管的状态信息,并据此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是否可正常起爆。每一电子雷管内部执行的自检测流程,与专利申请文件200810108688.X中公布的检测过程一样,主要包括充电回路检测、安全放电回路检测、点火回路检测和充电过程等几部分,如图9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起爆装置100中的控制模块101执行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实现起爆网路的分时检测,如图2所示:
步骤一,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101的缓存中待用,并将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的初值调入缓存中待用。
步骤二,取存储在起爆装置100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及其状态标志。
步骤三,依据该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若已通过检测,则进行步骤五;若未通过检测,则继续进行步骤四。考查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以判断是否对该雷管进行检测,这就可以加快检测过程,即不对已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进行重复检测。若需要强制性地对整个起爆网路进行重复检测,则可以在调用本检测控制流程前,将所有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修改为未通过检测状态。例如,若以“0”代表“未通过检测”、以“1”代表“通过检测”,则将起爆装置中存储的所有状态标志都赋值为“0”即可。
步骤四,对该电子雷管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
步骤五,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六,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二;若为零,则结束本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
起爆装置100中的控制模块101对起爆网路中诸个尚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逐个地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该进程用于启动对电子雷管200的检测过程,并且回读电子雷管200的状态,以确定该雷管200是否已通过检测。该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如图3所示:
步骤A1,控制模块101向所取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
步骤A2,控制模块101执行图12所示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则继续执行步骤A3;若未接收到,则直接执行步骤A7。
步骤A3,控制模块101判断是否到达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若到达T,则继续进行步骤A4;若未到达,则继续等待到达T。
步骤A4,控制模块101向该电子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
步骤A5,执行图12所示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状态字,则继续执行步骤A6;若未接收到,则直接执行步骤A7。
步骤A6,控制模块101保存该雷管的检测状态。
步骤A7,结束本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
起爆装置100执行上述进程完成对网路中电子雷管200的检测。起爆装置100向网路中某一尚未成功检测的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待该雷管确认进入检测状态后,延时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待该时间T到达后,起爆装置100再向该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回读该雷管的状态信息。该时间T的取定,应至少使得电子雷管200内部执行的自检测流程完成两次充电过程,即充电回路检测过程和储能释放回路检测后的充电过程。
上述起爆装置检测控制流程与电子雷管检测控制流程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电子雷管起爆网路中所有已注册雷管的检测。其工作过程可描述为,如图2和图3所示:
1.对于已注册到起爆网路的电子雷管200,起爆装置100中已保存了其身份代码和状态标志。因此,起爆装置100逐个地读取网路中雷管200的身份代码及状态标志,就能逐个地判断出各雷管的检测状态。对于未通过检测的雷管200,起爆装置100对该雷管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完成对一发电子雷管的检测后,起爆装置100进而对下一发未通过检测的雷管200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起爆网路中所有电子雷管的检测。
2.起爆装置对某一电子雷管执行单雷管检测控制进程。起爆装置首先向该雷管发送检测指令。起爆网路中的雷管接收到检测指令后,将该指令中的雷管身份代码与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7中读取出的本雷管身份代码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断该指令为针对本雷管的指令,向起爆装置100回送检测指令应答信号,然后开始执行自检测流程;否则,对该指令不予响应。起爆装置接收到电子雷管返回的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后,进入预设检测延期时间倒计时;待到达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后,起爆装置再向该电子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该雷管在确认接收到针对本雷管的状态回读指令后,向起爆装置发送本雷管的状态字,以便起爆装置中保存其状态信息。
上述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可包括两次充电的时间T1(可均取为图13中所示的t1)、安全放电回路检测的放电时间T2(即(t2-t1))、和点火回路检测的放电时间T3(即(t4-t3)),参见图13所示。
其中,充电时间取决于充电回路的充电等效电阻R1、储能装置203中起爆电容的容量C、总线电压V0和检测电路111的高电平翻转电压VLH。这四者与充电时间T1的关系如下:
其中,放电时间TX(T2或T3),则同放电回路的等效阻抗R2和检测电路111的低电平翻转电压VHL密切相关。满足以下关系: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有一种实现方案在于,起爆装置100中的控制模块101依次执行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和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以实现对起爆网路中诸电子雷管的分时检测,如图4所示。
其中,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可按照图5所示步骤进行:
步骤C1,控制模块101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101的缓存中待用,并将预设充电时间t0的初值调入上述缓存中待用。
步骤C2,取存储在起爆装置100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及其状态标志。
步骤C3,依据该电子雷管的状态标志,判断该雷管是否已通过检测:若已通过检测,则进行步骤C7;若未通过检测,则继续进行步骤C4。
步骤C4,控制模块101向该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
步骤C5,控制模块101执行图12所示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检测指令应答信号,则继续执行步骤C6;若未接收到,则返回执行步骤C2。
步骤C6,控制模块101判断是否到达预设充电时间t0:若到达t0,则继续进行步骤C7;若未到达,则继续等待到达t0。
步骤C7,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C8,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C2;若为零,则结束本雷管网路检测进程。
其中,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可按照图6所示步骤进行:
步骤D1,控制模块101将已注册电子雷管数的值作为变量N的初值调入控制模块101的缓存中待用。
步骤D2,取存储在起爆装置中的、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
步骤D3,控制模块101向该电子雷管发送状态回读指令。
步骤D4,执行图12所示信号接收进程:若接收到该雷管返回的状态字,则继续执行步骤D5;若未接收到,则返回步骤D2。
步骤D5,控制模块101保存该雷管的检测状态。
步骤D6,将变量N的值减1,作为新的N的值,即N=N-1。
步骤D7,判断变量N的值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返回步骤D2;若为零,则结束本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起爆装置100先执行雷管网路检测进程,对 网路中尚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200发送检测指令,使之进入检测状态;再延时预设充电时间t0后,即对下一发未通过检测的电子雷管发送检测指令。然后,起爆装置100执行雷管网路状态回读进程,对网路中的电子雷管200逐个地读取其状态,以确定各雷管是否均已通过检测。
结合图13所示波形图,在雷管的自检测过程中,安全放电回路检测过程II和点火回路检测过程IV对总线电流均不构成影响,而充电过程III对总线电流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只有在检测起始阶段的充电回路检测过程I中存在较大的总线电流,参见图13所示。在充电回路检测过程I中,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也逐渐减小,待达到最大充电时间t1时结束充电回路的检测。因此,将预设充电时间t0取为雷管自检测中的最大充电时间t1,则后一发雷管将在前一发雷管完成充电回路检测过程I后再开始执行自检测流程,这就能有效地避免网路中同时向多发雷管进行大电流充电,从而达到分时检测的目的。这种实现方案与延时预设检测延期时间T的方案相比,可以缩短单个雷管的平均检测时间,从而提高起爆网路的检测效率。
[0131] 在本发明的检测控制方法中,起爆装置100发出的、电子雷管200接收到的检测指令由同步学习头、检测命令字和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依次构成,其中,同步学习头的预设个数为m个,如图7所示。状态回读指令由同步学习头、状态回读命令字和一个电子雷管的身份代码依次构成,其中,同步学习头的预设个数为m个,如图8所示。检测指令和状态回读指令均为针对某一电子雷管的单个指令。上述两指令在各自的指令命令字前增加同步学习头,从而对于采用RC振荡器构成时钟电路的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可利用该同步学习头对雷管的数据接收时机和计数间隔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对指令命令字接收的准确性。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指令,可适用于采用RC振荡器作为时钟电路的电子雷管构成的起爆网路,使得本发明的检测控制方法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于不同的电子雷管起爆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