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706A -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706A
CN101635706A CN200810142962A CN200810142962A CN101635706A CN 101635706 A CN101635706 A CN 101635706A CN 200810142962 A CN200810142962 A CN 200810142962A CN 200810142962 A CN200810142962 A CN 200810142962A CN 101635706 A CN101635706 A CN 101635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businessman
dynamic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曼谢克·安东尼·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ppy Access Dynamic Media Network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ppy Access Dynamic Media Network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ppy Access Dynamic Media Network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Happy Access Dynamic Media Network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2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5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5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其中包括用户标识设备和媒体设备。所述用户标识设备存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其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用户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所述媒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第一处理器,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处理器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媒体设备和相应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

Description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和信息服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据用户标识而传递与该特定用户标识相关联的动态媒体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拥有量的激增,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内容、服务以及应用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而在无线设备上得以应用。传统的移动数据服务发现和启动需要移动设备的用户主动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例如通过点击各种菜单进行浏览、编辑和发送具有特定编号的短信来请求或是通过已知的一些服务的来源进行搜索。这样,当用户需要特定类型的信息时,他/她将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查看工作,浏览很多的网站和文档等等,因此一直以来存在着对于更为便捷且有效率的服务内容获取方法的需求,已知的一种减轻移动终端用户启动移动数据服务的负担的技术是称之为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根据LBS,当移动设备的用户在物理上位于特定位置时,通过移动设备的内置GPS,可以对移动设备的用户进行引导,使其可以获取例如实时交通、语音导航、地址点、品牌图标、该地理位置附近的产品或是服务等等信息。然而,已有的LBS仍然要求用户方的某些形式的浏览、消息接发或是其它一些特定操作,因此,就减轻用户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操作负担这一点而言,已有的LBS并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一对于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的需求,已经提出一种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无线设备进行网络连接的方法,当移动设备的用户位于RFID应答器的无线传输范围内时,借助移动终端发射的无线信号来激活应答器,从而通过被激活的应答器接收应用程序标识符和内容,而移动终端接着调用根据应用程序标识符识别的应用程序和/或显示相应的内容。虽然这种通过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用户主动操作的负担,但是这种服务信息获取方法具有如下缺点:RFID读取设备集成在移动终端上,需要特殊设计的专用移动终端才能够实现这一方案,对于大量现有的移动终端来说并不能应用;RFID读取设备与移动终端的集成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和复杂度;所请求提供的信息最终只能发送到该RFID所位于的移动终端上,并且RFID这种信息请求方和信息接收方的绑定带来很多不便;以及所接收信息可能是并无针对性的、海量的资讯,而其中可能有一些是用户并不想接收的与其无关的信息。
已经提出的另一种根据用户标识(ID)请求和/或接收信息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用户将其自身的ID标签传递给商家媒体装置处的ID标签读取器,商家媒体装置将带有用户ID数据和商家媒体ID的商家信息请求信号发送到一个远程服务器,该远程服务器根据用户ID和商家媒体装置ID将商家的一些信息发送到用户地址。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利用其自身的ID请求关于具有特定ID的商家的媒体信息。但是很明显,这种服务信息的传递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所发放的信息是单方的商家服务信息,用户在这里仅仅是接收者;其次,远程服务器仅仅存取对应于商家媒体ID的商家信息以及对应于用户ID的用户接收地址,并简单地将商家信息发送到用户接收地址。该信息的内容却和用户特定的信息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关联性和互动关系,更谈不上针对特定用户或是特定时间或特定事件而进行适应性的修改并呈现。这种生硬的信息推送方法一方面过于简单,无法更好地让用户满意。例如,当某一用户在一商家的累积消费已经达到一定数额从而可以享受更多的折扣,或是某一用户在生日的当天经过一家承诺在消费者生日当天有额外优惠政策或是礼品赠送的商家,如何让这两名用户知晓可能仅仅针对于其的特殊的商家信息,如果仅仅根据现有技术的服务信息提供方法,用户也只能接收到和从商家门前经过的所有其他用户所能接收到的一样的信息,因此无法实现更好的服务信息传递。而另一方面,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却可能由于传送了不恰当的信息而达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当一用户由于宗教信仰或是健康等其它原因而禁食特定的食物,当他携带着RFID标签进入了某一正在热销该食物的商家的RFID阅读器的短程通信范围内,商家的RFID阅读器发射出RF激活波,激活所述的RFID标签,RFID标签接着将其特定于该用户的ID提供给RFID阅读器,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信息请求和接收方法,此时RFID阅读器将用户ID以及其自身的一些广告信息发送到一个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将不加甄别地将商家促销该食物的信息发送到与该用户ID绑定的接收地址,可以看到,这种服务信息的提供反而可能招致用户反感,显然有违其初衷。因此虽然这种技术解决了信息请求方和信息接收方绑定的不便,但是其并没有实现更有针对性、个性化和实时性的服务信息传递。
因此,目前存在这样的需求,即如何根据用户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例如语言、种族、宗教信仰、性别或是一些其它的特征)以及与其ID相关联的、已经发生的、对将要传递给用户的信息产生影响的事件(例如用户的生日、纪念日、已经消费的金额、特定时期内累计的积分、规定时限内的消费等等),有选择地将其可能感兴趣的、与其相关的、实时的服务信息传递到用户指定的、其可以查看的通信地址。
上述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缺点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服务信息传递实施方法都是通过将带有用户ID数据和商家媒体ID的信息请求信号发送到一个远程服务器,该远程服务器根据用户ID和商家媒体装置ID检索出对应的商家信息和用户地址,然后将商家的对应信息发送到所检索出的用户地址,其必然相应地具有这样一种弊端,即在无法连接服务器的情况下或是服务中断时,由于无法从服务器方立时获取用户接收地址,因此会导致影响甚至阻断商家信息到用户地址的传递。另外,上述方案的实现必须要求广泛分布的RFID阅读器必须能够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而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从而限制了该方案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例如用户身份标识及用户接收地址等用户信息以及与该用户相关联的事件生成或选择动态媒体信息并对该媒体信息进行传递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移动数据库设备和驻地数据库之间的实时动态媒体信息交换,还可以在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发生通信故障而无法连接到远程服务器或处理器时通过直接从与用户身份标识一同提供的用户接收地址自行传递媒体信息,从而解决了信息服务的中断问题,因此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无间断,甚至可以省略服务器这个环节降低实现的成本。此外,其更具有优势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库管理方式,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阅读、保存、显示、追踪、演示,还可以通过自行设置为自动消除或是销毁移动数据库来达到保密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服务器的信息进行远程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其中包括:
用户标识设备,其中存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其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用户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
媒体设备,其中包括如下部件: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一处理器,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处理器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出了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其中包括:
用户标识设备,其中存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其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用户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以及
媒体设备,其中包括如下部件: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存储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发送到一个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包括如下部件: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从媒体设备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
第二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接收的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与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对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二处理器,用于按照预定的规则从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把处理器中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传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另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媒体设备,其中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包括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一处理器,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处理器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另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媒体设备,其中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包括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存储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发送到一个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读取用户标识设备中存储的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按照预定的规则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将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读取的用户接收地址。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其中: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的方框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的方框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媒体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商业应用情境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商业应用情境的示意图。
在所有的上述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对形成为本发明一部分并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很多修改、变形或是替代,而不会超出本发明的范畴。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本发明方法流程开始;在步骤S102,至少存储有用户身份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标识设备与媒体设备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标识设备与媒体设备通过短程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短程通信技术例如可以是射频无线电技术,也即已知为RFID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短程范围内实施电磁/静电耦合。身份标识装置可以是由运营商发行的具有唯一卡标识的RFID卡,或者是具有唯一标识的任意RFID卡,例如公交卡。运营商在登记新用户时,把所发行RFID卡或者用户已经持有的RFID(例如,公交卡)中的唯一标识与用户的身份以及用户的通信地址(例如,用户的移动终端号码、固定电话号码、电子邮件、传真号码等等)进行关联。进行用户登记之后,用户持有的RFID的唯一标识将作为用户ID被媒体设备所识别(在此处,出于不引起歧义的考虑,我们仅仅讨论一次性商业使用RFID卡的情况,即推定在一次商业使用中特定的卡与特定的用户相关联,而对该卡可能由其他人持有或是回收之后重新与新的用户身份相关联的情况不予讨论,因此,在此上下文中,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身份标识和卡标识是唯一相关的)。当带有用户身份标识设备(在此处为RFID卡)进入能够发射射频波的媒体设备的范围内时,其由该媒体设备所发射的射频波所激活,使得其所携带的例如用户ID和用户接收地址等的信息被传送到媒体设备中;接着,在步骤S103,媒体设备对所获取的用户ID进行识别,根据其自身基于用户信息提供的时刻而生成或选择的设备信息、作为该用户ID在之前所发生的事件的函数的动态数据、和/或其中存储或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的针对该用户的相关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等等)生成或选择动态媒体信息。下面举例说明基于提供用户信息的时刻生成动态媒体信息的例子。
例如,某个餐馆在安装于门口附加的根据本发明的媒体设备上设定一条规则:在中午时间就餐的客户可以享受打折优惠或增加消费积分。当用户在中午时把其RFID卡靠近该餐馆的媒体设备时,该媒体设备的处理器会判断刷卡的时间根据餐馆设定的规则,把打折信息发送给该RFID卡用户的手机,从而吸引客户在此就餐。
再比如,某个餐馆或电影院设定根据本发明的媒体设备用于预定座位,则用户刷卡时,媒体设备将存储该用户预约的次序和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处理器可以在快轮到该用户就餐之前的某个时刻,或者预约电影放映之前的某个时刻才通过短信自动通知和提醒用户过来。
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是把本发明的方案与户外循环播放的电视广告相结合,这时可以获得特别有利的效果。例如大众传媒这样的户外广告通常通过电视循环播放不同产品的广告片段,但是由于播放的时间短信息量比较少,而且不易被观看广告的大众所记住。在本实施例中把播放该广告的设备与本发明的媒体设备相联系时,当播放设备播放某条广告时,用户把RFID卡靠近本发明的媒体设备,该媒体设备立即读出用户接收地址,并且基于用户刷卡的时刻生成与该时刻对应的正在播放的广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并直接发送到用户接收地址,用户可以用手机、PDA这样的便携式移动设备或电脑接收该广告的详细资料。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刷卡行为给予用户一定的优惠或者对广告商家收取费用。
在此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媒体设备的ID、其所存储的与其ID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其基于用户信息提供的时刻而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进行更新的设备信息。而作为用户ID在之前所发生的事件的函数的动态数据指的是根据媒体设备中设定的规则、用户ID的历史事件、以及根据该规则和历史事件产生的针对特定用户ID的动态数据。例如,在使用某一用户ID的消费行为作为历史事件的情境下,媒体设备根据在其中预先设定的与消费行为相关的规则生成针对该特定用户ID的输出,该输出会随着用户的不同消费行为、商家随时设定的规则和/或用户设定的规则而发生实时的变化。例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用户规则,包括接收信息的语言、接收方式(例如电子邮件、网址、MMS、SMS等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频、声音、文字、图片、回呼等等)、信息量(例如,1KB、1MB等等)。
在步骤S104中,所述媒体设备将所生成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到所存储或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接收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媒体信息的接收装置,因此,在二者单独出现的时候,可以认为其彼此可以互相指代。在步骤S105,本方法流程结束。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一远程服务器进行交互的步骤,远程服务器指的是在通信网络中与信息接收/发送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送/接收的计算机系统。当步骤S103完成后,媒体设备将比配成功的信息,包括例如媒体设备自身的信息(包括设备的ID、对应媒体的ID等等)以及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用户接收地址、用户个人信息等等)打包成新的信息分组发送到该远程服务器,使得该远程服务器对信息进行接收、运算、处理、分拣、存储、传送、管理等其它操作。接着,远程服务器将处理好的数据传送到所存储或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的方框图。该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包括:用户标识设备2001用于与媒体设备2002进行通信;媒体设备2002对所获取的用户ID进行识别,根据其自身基于用户信息提供的时刻而生成的设备信息、作为该用户ID在之前所发生的事件的函数的动态数据、或是其中存储的针对该用户ID的相关信息生成动态媒体信息;用户接收地址或设备2003,用于接收所述媒体设备2002所传递的生成的动态媒体信息。所述的动态媒体信息接收地址可以是设备为一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地址,并且该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地址预先与该用户ID关联,而其个数也可以为多于一个,在此实施例中,虽然用户标识设备和动态媒体信息接收设备实现为两个分离的设备,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标识设备和动态媒体信息接收设备可以实现在一个设备中。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的方框图,其中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远程服务器2004,用于接收经过媒体设备2002比配成功的信息,包括例如媒体设备自身的信息(包括设备的ID、对应媒体的ID等等)以及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用户接收地址、用户个人信息等等)打包成新的信息分组,并且进一步对该信息分组进行接收、运算、处理、分拣、存储、传送、管理等其它操作并将处理好的数据传送到所存储或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用户标识设备和媒体设备之间通过RFID技术来进行通信,但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中,该用户标识设备可以是任何存储有识别信息的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包括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的载体、磁条卡、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还包括手机运行软件生成的卡装置,因此,实现该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可以是GPRS、CDMA、3G、蓝牙、红外、条形码扫描等无接触式通信。此外,由于用户接收地址所指定的动态媒体信息接收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MP4、导航仪、膝上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各种卡装置以及其它具有发送、接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的其它移动通信终端,因此,在媒体设备和动态媒体信息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GPRS、CDMA、3G、蓝牙、红外、WIFI、WIMAX、UWB、网线、电话线、电线、有线电视线等所有可联网的通信线路。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媒体设备的结构框图。其为对图2和图3所示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中的媒体设备2002的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4所示,媒体设备2002至少包括:第一通信装置4001,用于对具有用户身份标识的用户标识设备进行读取,从而获取用户身份标识数据和用户接收地址,其还可以实现为对例如指纹、视网膜等人类身体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的信息识别功能模块,例如对于高安全性要求的领域,可以在获得用户身份标识数据和用户接收地址之后要求用户输入生物特征信息,接着比较所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接收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才执行后续的信息传递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身份标识可以设定为对应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经过特定算法转换而得的数据。由于生物特征信息的唯一性和持续性,因此如果由生物特征信息生产用户身份标识,则该用户身份标识一旦存储在用户标识设备中之后就不能被随意更改,但是用户接收地址或者其他用户个人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而更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装置4001对用户身份标识数据读取可以通过射频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互联网和局域通信网络的组合等等无接触式通信,也可以使用数据传输线进行读/写操作。在获取了用户身份标识数据之后,第一通信装置4001将所获取的用户身份标识数据传送到存储装置4002,其将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媒体信息存储在其中;接着处理器4003对数据进行解码、分拣、处理、编码和打包,其中所述的处理包括根据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对与用户身份标识数据相关的动态媒体信息进行处理,按照预定的规则从存储装置4002中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媒体信息,并将处理后的动态媒体信息打包推送到第二通信装置4004;第二通信装置4004接着将由处理器4003所选择的动态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信息传递方法和装置,不但可以实现动态媒体信息的智能化传递,其还实现了一种新颖的信息存储和交换方法。在本发明中,用户标识设备只要具备用以存储用户身份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的存储功能以及传送用户身份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的传送功能就可以通过以下的简单的动作来请求通信:用户刷卡(例如RFID卡、IC卡或磁卡),并可配合例如刷指纹、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进行安全性确认。而媒体设备依据用户身份标识就可以进行动态的数据处理,对处理设备自身依据自然时间生成的数据、与该用户身份标识相关联的事件以及根据这些事件而实时产生的数据进行解码、分拣处理、编码和打包。虽然在实施例中没有一一列举由此生成的数据的发送目的地,但是很明显,由于媒体设备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进行读或写的操作,因此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推入到第一通信装置,由第一通信装置写入到用户标识设备中,也可以推入到第二通信装置,继而由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出去,根据具体实践的需要,或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或是直接发送到与该用户身份标识相关联的信息接收地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媒体设备中包含有第二通信装置,因此接收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媒体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根据具体的实施而有所不同,例如,当移动通信终端仅仅用作信息接收设备时,经处理的数据根据与用户身份标识相关联的地址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而当移动通信终端用作对媒体设备中所存储的信息进行更新或修改的装置时,这种修改或更新同样可以通过处理设备中的第二通信装置而实现。而这种数据的交换至少可以仅仅依靠短信方式来完成,因此其局限性和技术前提更少,因此也更为实用、方便。
在图3所示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中,当包含了远程服务器2004时,上述媒体设备中的处理器和第二通信装置所实现的部分功能放到该服务器2004中。
媒体设备2002可以仅仅包括如下部件: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发送到所述服务器2004。
所述服务器2004中包含: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从媒体设备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第二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接收的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与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对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第二处理器,用于按照预定的规则从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第四通信装置,用于把第二处理器中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传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因此该服务器不仅能够发布各种通信协议的服务(例如WEB、FTP、SMTP等),对信息进行接收、修改、删除以及读取等等操作,还可以使得接收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基于B/S方式在Web浏览器上浏览、操作服务器2004的信息。因此,实现了更为便利的数据信息更新和交换。
以下通过参照图5所示更为具体的示例性的情境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应该理解,本示例仅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将其设想为一个商业情境,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和实现环境的限制。此外,为了使得说明更为清楚,本示例加入了种种细节,但是不能将其理解为为了实现本发明而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在图5所示的情境中,身份标识装置P1的功能如上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其具有身份标识PP1-ID,身份标识装置P1的直接发行人具有身份标识DMC-ID,代理发行人具有身份标识CMC-ID,媒体设备P2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如上各实施例所示,在此对其不再进行赘述,其具有身份标识PP2-ID,服务器P3具有身份标识P3-ID,在一般性的服务信息提供链中,还可能出现商家(没有示出),其具有身份标识M-ID,并且使用服务器P3和/或媒体设备P2来发布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或服务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影像或是其它格式的信息,并且以节为信息的最小单位进行存储和处理。还会包括媒体广告商(具有身份标识AD-ID)、本发明装置运营商(具有身份标识OSG-ID)以及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具有身份标识SP-ID)。除了上述之外,媒体设备P2安装设定的位置编号、移动通信终端P4的通信号码、动态媒体信息生成的日期和时间、操作代码、密钥等等都具有自身的ID,在此虽然没有一一列出,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想见和理解的。
参照图5,可以看出,其为实现了根据本发明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的更为全面的动态媒体信息交换示意图。参照上文的描述,可以理解,身份标识装置P1和媒体设备P2之间的通信T1、媒体设备P2和服务器P3之间的通信T2、媒体设备P2和移动通信终端P4之间的通信T4以及服务器P3和移动通信终端P4之间的通信T3可以实现为例如GPRS、CDMA、3G、蓝牙、红外、WIFI、WIMAX、UWB、网线、电话线、电线、有线电视线等所有可联网的通信线路。身份标识装置P1发往媒体设备P2的数据为D3,其中至少包括用户标识设备编号、移动通信终端P4通信号码,媒体设备P2发往身份标识装置P1的数据为D6,其除了D6中所包含的信息外,至少还包括服务信息。媒体设备P2发往服务器P3的数据为D12,其中包括P3-ID、密钥ID、PP2-ID以及服务信息等,服务器P3发往媒体设备P2的数据为D11,其中包括PP2-ID、P3-ID、密钥ID以及服务信息。在此没有对所有的数据构成一一赘述,可以看出,所有的数据传递都是交互的、双方向的,这得益于本发明媒体设备P2中的处理器以及第二通信装置,其不但实现了动态媒体信息的实时处理,对用户ID数据、随时发生的有可能影响服务信息内容的事件、媒体设备中随着自然事件而更新或产生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运算和处理,对运算和处理的结果进一步进行传递或是存储,在提高了服务信息传递质量的同时,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而且通过这种媒体设备,还可以实现与用户ID相关的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交换,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信息进行查找,并可以存储在多个地方,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服务器P3或是移动通信终端P4。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有线或是无线联网方式对信息进行修改,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终端P4对媒体设备P2中的信息进行更新,也可以通过媒体设备P2进一步对身份标识装置P1中的信息进行修改。
在没有服务器P3的实施例中,身份标识装置P1中的用户接收地址等用户信息的更新可以通过专用的读写设备来完成,在每条被更新的信息中可以附加该信息被更新的时间。
在具有服务器P3的实施例中,身份标识装置P1的用户信息既可以通过专用读写设备直接更改身份标识装置P1中的信息也可以在服务器P3更改,同时每条被更改的信息附加有更新的时间。当身份标识装置P1与媒体设备P2通信时,媒体设备P2读取身份标识装置P1中的用户信息并传送到服务器P3;服务器P3把所接收的用户信息与其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相比较;如果所接收的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更近则用所接收的用户信息修改服务器P3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反之如果服务器P3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更近,则服务器P3把更新的用户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媒体设备P2,并由该媒体设备P2改写身份标识装置P1中的用户信息。因此,身份标识装置P1每次与媒体设备P2交互信息的同时实现身份标识装置P1上的用户信息与服务器P3中存储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同步操作。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首先在用户标识设备中同时存储有用户接收地址,该地址继而可以被媒体设备读取并存储,因此,当服务器由于故障或是检修而发生服务中断时,媒体设备可以根据其所存储的用户接收地址自行发送服务信息;其次,本发明的有益之处还在于通过媒体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智能化、人性化地生成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下面将通过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该有益之处进行描述。
参考图6,其所示为体现了本发明构思的一个商业情境。在这里模拟一场示例性的展览会,常规的展览会的参与方一般有组织者、系统提供者、参展商以及参与个人。传统的展览会的信息获取或者广告发放方法(载体)为纸件媒体,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由于有形的载体的重量使得个人所能够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参展商的数量众多,因此参与个人可能由于记忆混淆而重复索取资料或是遗漏资料,再者这种传统的信息获取方法对于人力物力的消耗比较大,同时大量的纸件资料也会不利于环保。而采用了本发明动态信息传递系统的展览会很明显可以避免上述的种种不利之处而同时带来很多有益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提供者(没有示出)即提供采用了本发明系统并对其进行维护的一方,参展商(A1...An)为具体持有带有不同设备ID的各个媒体设备的一方,参与个人通过其所持有的用户标识设备(在此处可以为RFID卡)在各个参展商处索取希望的资料。首先,参与个人在登记处R进行登记,使得其基本资料(包括用户接收地址)录入到本发明的系统中(该基本资料可以仅仅存储在系统提供者的服务器中或是基于所述参与个人之后的主动索取或请求信息行为而进一步发送或存储在各个参展商所持有的媒体设备中),同时取得具有唯一ID的用户标识设备,在该标识设备中存储有用户身份标识以及用户接收地址。当带有用户标识设备的参与个人主动进入其感兴趣的、能够发射射频波的媒体设备的范围内时,由该媒体设备所发射的射频波激活所述标识设备,使得其所携带的例如用户ID和用户接收地址等的信息被传送到媒体设备中。接着,媒体设备对所获取的用户ID进行识别,根据其自身基于用户信息提供的时刻而生成的设备信息、作为该用户ID在之前所发生的事件(例如,该用户是否已经索取过)的函数的动态数据、或是其所预先设置的规则(例如刷卡的次数或方式)而进行更新的设备信息等等产生针对该特定用户ID的动态数据。接着,媒体设备将所生成的动态媒体信息传递到其之前所存储或者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此时,服务信息的获取就结束了。而当采用远程服务器以进行交互的时候,媒体设备将其处理并生成的信息等等打包成新的信息分组发送到该远程服务器,使得该远程服务器对信息进行接收、运算、处理、分拣、存储、传送、管理等其它操作。接着,远程服务器也可以将处理好的数据传送到所存储或所接收的用户接收地址。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系统的另一个实时情境的说明,使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更为清楚。
在现有的带有语音介绍或是讲解服务的场所,例如博物馆、艺术品拍卖预展、动植物园等,当游客在其感兴趣某物品或是展厅驻留时,其可以通过该场所所提供的随身携带的硬件(讲解器)来接收关于该物品或是展厅或是展品的介绍,从而进行收听。然而这种服务信息的传递存在几个不便之处:首先,游客需要去指定地方租用该设备;其次其启动服务请求的方式为将类似代码或是文字之类的符号输入到该讲解设备中然后才能收听到对应的讲解,但是通常不能区分用户所使用的语种提供相应语种的讲解;而当游客离开该场所,将会无法再次接收或是接触到各种讲解信息。而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用户通过用户标识设备向存储有对应展品的介绍信息的媒体设备传递用户自身的移动电话号码和/或电子邮件地址作为用户接收地址以及用户个人信息(包括语种、接收信息的格式等等),然后该媒体设备可以把相关语种讲解的语音信息和/或文字材料发送到用户所提供的用户接收地址。用户可以使用其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终端收听语音讲解同时可以同时用电子邮件收到关于该讲解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而无需获取专门的设备;其次,其启动服务请求的行为相当简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简化为一次刷卡行为;此外,本实施例更具有优势之处在于用户在进行登记时可以提供(至少一个)其希望接收指定的后续服务信息的通信地址,这样当其离开该特定场所之后,仍然可以在希望的接收地址收取服务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服务信息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声音、文字、图片等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针对用户的刷卡方式来设定相应的各种服务信息的形式,并且还可以设定即时传递的服务信息的形式以及后续派送信息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将上述的系统或者方法实施为机器或者过程从而生成程序化的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
在对本发明所有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没有对用户标识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如何被关联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的。例如可以通过将用户设备编号或者生成的唯一编号/编码植入其ID中,并且建立起用户标识设备ID和移动通信终端通信号码之间“一对一”对应的编码表,作为解析和解码该ID的工具。
通过以上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种种有益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应当理解所列举出的实施例仅仅出于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泛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3)

1.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其中包括:
用户标识设备,其中存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其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用户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
媒体设备,其中包括如下部件: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一处理器,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处理器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用户标识设备选自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的载体、磁条卡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包括选自用户移动终端号码、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用户的信件地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用户的传真号码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用户接收地址的不同生成或选择不同的商家媒体信息格式和商家媒体信息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还存储并提供用户的其他用户信息,包括: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用户标识设备提供的所述其他用户信息和/或提供该信息的时刻生成或选择相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5.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系统,其中包括:
用户标识设备,其中存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其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用户标识和用户接收地址;以及
媒体设备,其中包括如下部件: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存储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发送到一个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包括如下部件:
第三通信装置,用于从媒体设备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
第二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接收的用户信息和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与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对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二处理器,用于按照预定的规则从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四通信装置,用于把处理器中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传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用户标识设备选自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的载体、磁条卡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包括选自用户移动终端号码、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用户的信件地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用户的传真号码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用户接收地址的不同生成或选择不同的商家媒体信息格式和商家媒体信息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用户标识设备还存储并提供用户的其他用户信息,包括: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器根据用户标识设备提供的所述其他用户信息和/或提供该信息的时刻生成或选择相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9.一种媒体设备,其中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包括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第一处理器,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处理器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述用户接收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非接触式或接触式读取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的载体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得包含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包括选自用户移动终端号码、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用户的信件地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用户的传真号码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用户接收地址的不同生成或选择不同的商家媒体信息格式和商家媒体信息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上述用户信息和/或提供该信息的时刻生成或选择相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生物特征信息读取装置,用于读取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处理器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从用户标识设备读取的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相比较,如果匹配则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和执行后续的信息传递操作,否则拒绝用户请求的信息传递操作。
14.一种媒体设备,其中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用户标识设备进行通信,并获取包括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用户标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存储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或该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标识发送到一个服务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非接触式或接触式读取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的载体、磁条卡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获得包含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包括选自用户移动终端号码、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用户的信件地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用户的传真号码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媒体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
18.一种动态媒体信息传递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读取用户标识设备中存储的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用户接收地址的用户信息;
按照预定的规则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以及
将所生成或选择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发送到所读取的用户接收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读取步骤通过读取RFID卡、IC卡、带有条形码的载体、磁条卡以及其它载有用户信息的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来实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接收地址包括选自用户移动终端号码、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用户的信件地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用户的传真号码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所述按照预定的规则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步骤根据所接收到用户接收地址的不同生成或选择不同的商家媒体信息格式和商家媒体信息内容。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生日、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消费积分、用户的设置偏好、用户信息的更新时间和/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按照预定的规则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的步骤根据上述用户信息和/或提供该信息的时刻生成或选择相应的动态商家媒体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读取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从用户标识设备读取的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相比较,如果匹配则按照预定的规则从第一存储装置中生成或选择用户所需动态商家媒体信息和执行后续的信息传递操作,否则拒绝用户请求的信息传递操作。
23.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标识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经过特定算法转换而得的数据。
CN200810142962A 2008-07-23 2008-07-23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ending CN101635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2962A CN101635706A (zh) 2008-07-23 2008-07-23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2962A CN101635706A (zh) 2008-07-23 2008-07-23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706A true CN101635706A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2962A Pending CN101635706A (zh) 2008-07-23 2008-07-23 动态媒体信息传递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7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574A (zh) * 2016-05-10 2019-04-02 乐威指南公司 用于将交互式特征传送到另一个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088A (zh) * 2003-03-21 2004-09-29 ��˹��ŵ�� 用于借助本地用户识别来启动远程内容递送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088A (zh) * 2003-03-21 2004-09-29 ��˹��ŵ�� 用于借助本地用户识别来启动远程内容递送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574A (zh) * 2016-05-10 2019-04-02 乐威指南公司 用于将交互式特征传送到另一个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US11729462B2 (en) 2016-05-10 2023-08-15 Rovi Guid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 interactive feature to another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7261B2 (en) Enhance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96266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electronic data via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tags
US201403040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audible codes an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to users via their computing devices
CN101292510A (zh) 用于物品识别和购买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20377A (zh) 一种用于交互营销的系统和方法
US99779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electronic data via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tags
CN101536470A (zh) 便携式通信装置及用于生成意愿列表的方法
CN102713908A (zh) 用于自适应提问和推荐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18939A (zh) 增强和存储用于再调用的数据
CN102047277A (zh) 通过利用社会图信息进行内容使用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533088A (zh) 用于借助本地用户识别来启动远程内容递送的装置和方法
TW201141103A (en) Interactive ID system using mobile devices
US20090300106A1 (en) Mobile book-marking and trans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21349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argeted Advertising During Communic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Provider
CN105210343B (zh) 建立通信
WO2014182580A1 (en) System for handling messages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JP2010510576A (ja) 消費者情報の収集方法
US20140244781A1 (en) Enhanced information delivery
CN105723395A (zh) 使用移动设备的广告系统及其方法
US200201740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cing an item for sale
CN108573412A (zh) 一种广告推荐终端、广告推荐系统和广告推荐方法
KR10100329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지식공유 및 광고 제공시스템 및그 방법
US20030036960A1 (en) Email transmitting method using compute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KR101485813B1 (ko) Nfc 태그를 이용한 건물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KR20140039101A (ko) 전자 쿠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