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470B - 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4470B
CN101634470B CN2009100379248A CN200910037924A CN101634470B CN 101634470 B CN101634470 B CN 101634470B CN 2009100379248 A CN2009100379248 A CN 2009100379248A CN 200910037924 A CN200910037924 A CN 200910037924A CN 101634470 B CN101634470 B CN 101634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eflecting plate
housing
electric heater
cavity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79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4470A (zh
Inventor
陆社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ushibao Electric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ushibao Electric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ushibao Electric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Fushibao Electric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379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4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4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4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4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暖器,包括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还包括横向设置在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的发热元件;所述壳体的前侧外壁呈网格状而形成第一隔离网;在第一隔离网的后面设置有呈蜂窝状的蜂窝板,蜂窝状小孔的孔壁具有反射面;发热元件位于反射板与蜂窝板之间所形成的加热容腔内;反射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且反射板的反射面基本平行地朝向所述发热元件;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壳体外冷空气进入并沿着加热容腔逐步上升并不断地被加热,最后从壳体的顶部空气出口排出。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的特点,能够应用于电暖器产品中。

Description

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办公室或房间等类似场合取暖用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暖器,由壳体和加热管组成,利用反射板的反射作用将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反射出并对特定的部位或区域加热,显然这种电暖器只能对局部加热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需要对整个比较大的空间均匀升温,则显得无能为力。
为此有人提出了利用散热片制造电暖器的技术方案,比较典型的文献是2002年2月27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CN01224278.0,名称为“一种电暖器”的专利。其次申请日为2003年5月23日,专利号为US6901213,名称为“Electric heater”(电暖器)的美国专利也公开与该中国专利基本相同的技术方案。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暖器,装有反射板和散热导流片,利用反射板的辐射作用对局部空间进行快速加热,利用散热导流片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对流提高室内的整体温度。但该技术方案非常明显的缺陷是在壳体内装有大量的散热导流板和支撑所述散热导流板的支撑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制造成本高,产品装配麻烦,如果散热导流板表面积累灰尘,不仅散热效果明显下降而且维修保养也很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又能快速对室内空气予以加热升温的电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还包括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横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发热元件并基本与所述发热元件平行地横向延伸;在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的对面位置设置有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上设置有呈蜂窝状小孔,所述蜂窝状小孔的孔壁具有反射面;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蜂窝板之间所形成的加热容腔内;从而可以使进入所述加热容腔内的冷空气被加热后快速地从所述空气出口排出,也可以通过所述蜂窝板上的具有反射面的蜂窝状小孔,对从所述加热容腔经所述蜂窝状小孔散射出的红外线能够充分反射,也能够让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红外线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散射出所述壳体外部。
所述蜂窝板一般由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具有反射表面的长条状薄板(如薄铝板)按蜂窝状依次焊接组装而成,组装完成后所述长条状薄板的宽度就是蜂窝板的厚度。所述蜂窝板不仅能进一步阻挡外面的杂物进入加热容腔内,还可以也能使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空气与所述蜂窝板壁充分换热。
所述蜂窝状小孔或所述反射板所具有的反射面,是一种表面比较平滑而能够对光线具有反射功能的表面。
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的对面位置设置有蜂窝板,是指所述蜂窝板的板平面与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相对设置从而形成容腔型气流加热通道。所述红外线从所述加热容腔散射出来,是指红外线经过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照射到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设置呈网格状的第一隔离网,所述蜂窝板位于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从而可以使所述加热容腔内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红外线能够从所述第一隔离网散射出,又能防止使用者误碰容腔内的发热元件。所述第一隔离网由纵横交错的条状件交叉固定组成,或者是由纵向或横向的条状件单独排列组装而成;其网格的间距大小须保证安全使用,特别是保证儿童的手不会直接伸入到加热容腔或触摸到电热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蜂窝板基本贴在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蜂窝板的厚度在5~25MM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所述反射板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呈倾斜状设置,其中所述发热元件所处的加热容腔的横截面从下往上逐步变大。这样所述反射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进入所述反射板内的加热容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反射板的横向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横向台阶,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横向台阶的水平壁部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发热元件为石英管电热元件;作为等同的方案,还可以是钢管电热元件或碳棒电热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是板状体,在所述后侧外壁上间隙设置有后侧进气孔;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后侧外壁的内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呈板状并设置底板进气孔;位于所述底板以下的所述壳体下部的前侧外壁或后侧外壁上设置有所述空气进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反射板的底端连接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隔离网设置在所述底板以上的所述壳体的前侧外壁部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顶部空气出口部位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二隔离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上部设置有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以上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前侧外壁呈板状并设置有上部通气孔,所述顶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通气通道。这样所述顶板的通气通道在所述加热容腔的顶部形成一个束流通道,进一步提高加热容腔内的空气流速;其次,从所述上部通气孔进入的冷空气又能对从所述通气通道溢出的高温气流予以冷却,降低从所述空气出口流出气体的温度,防止高温对位于所述电暖器上面的物体形成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隔离网设置在所述顶板以下的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反射板的顶端连接到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或所述顶板下面的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包括左侧外壁和左辅助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包括右侧外壁和右辅助支撑板;所述发热元件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左辅助支撑板和右辅助支撑板上;所述辅助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纳所述发热元件的连接电线和电器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状的提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脚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所述壳体内没有设置散热板等辅助器件,使本发明产品的结构比较简单。
2.由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蜂窝板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所述加热容腔,从而可以使从所述壳体外进入的冷空气能沿着所述加热容腔逐步上升并不断地被加热,最后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的空气出口排出;还可以通过所述蜂窝板对从所述第一隔离网流入的空气充分加热;其次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空气又能与所述蜂窝板壁充分换热。
3.由于所述蜂窝板基本贴在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后部,从而容易固定。
4.由于所述蜂窝板的厚度在5~25MM之间选择,可以根据电暖器的功率大小选择合适的所述蜂窝板厚度。
5.由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外壁设置第一隔离网,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设置有蜂窝板,不仅能进一步阻挡外面的杂物进入加热容腔内,防止使用者误碰容腔内的发热元件。
6.由于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并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不仅所述反射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进入所述反射板内的加热容腔,而且使加热容腔呈漏斗形,相对地挤压了所述加热容腔1的有效体积,使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热气流速度加快。
7.由于在所述反射板的横向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横向台阶,使所述发热容腔内具有多个方向的反射面。
8.由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基本是封闭的板状体,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后侧外壁的内侧,这样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部位的温度很低,在将所述电暖器靠近墙壁等物件时不会对这些侧边的物体造成高温损坏。
9.由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底板进气孔;这样实际上将加热容腔远离所述电暖器的底壁即悬空一定的距离,使所述电暖器在使用时不会因热量向下散发而损坏位于所述电暖器下面的物体如地板等。
10.由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空气出口部位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二隔离网,使外部杂物不容易从上面掉入所述电暖器内。
11.由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上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通气通道,这样所述顶板的通气通道在所述加热容腔的顶部形成一个束流通道,进一步提高加热容腔内的空气流速。
12.由于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所形成的空间不仅可以容纳所述发热元件的连接电线和其他电器控制元件,而且所述辅助支撑板能起到隔热作用,延缓连接电线和其他电器控制元件因热老化。
13.由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状的提手,可以方便使用者搬运所述电暖器。
14.由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脚轮,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地面上直接拖动所述电暖器,又可以节省包装材料及运输的体积和用量。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优点,本发明可以使用在办公室或房间等类似场合取暖用的电暖器上。
附图说明
图1:应用本发明技术的产品立体示意图;
图2:应用本发明技术的产品剖面示意图;
图3:应用本发明技术的产品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应用本发明技术的所述反射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6:应用本发明技术的所述蜂窝板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的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说明仅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的最佳方案之一,并不代表本发明仅仅只包含这些方案。
实施例: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一种电暖器,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由前侧外壁11、后外侧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所围成的容纳腔15。所述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的所述容纳腔15的空气进口10a,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的所述容纳腔15的空气出口10b。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状的提手16;在所述壳体1的底壁9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脚轮2。所述脚轮2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是拆卸状态的,只有实际使用电暖器前才将所述脚轮2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底壁9上,这样可以节省包装材料及运输的体积和用量。
如图3所示,位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部位的所述前侧外壁11由三部分构成,位于上部的是上部前侧外壁111呈板状,所述上部前侧外壁111上设置有上部通气孔111a;位于下部的是下部前侧外壁112呈板状,所述下部前侧外壁112上设置空气进口10a;位于中部的是所述第一隔离网113,所述第一隔离网113由纵横交错的铁条交叉固定组成并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或所述上部前侧外壁111和下部前侧外壁112上。所述第一隔离网113网格的间距大小设计为5~15MM之间,以保证安全使用,特别是保证儿童的手不会直接伸入到加热容腔或触摸到电热元件。
如图3所示,所述后侧外壁12呈板状,所述后侧外壁12上规则地间隙设置有多组后侧进气孔12a。其中,位于底板5下面部分的所述后侧外壁12上均匀设置的所述后侧进气孔12a实际上也构成了所述空气进口10a或者说具有等同的功能和用途。
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壁13由左侧外壁131和左辅助支撑板132组合而成,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左侧部容腔。所述右侧壁14由右侧外壁141和右辅助支撑板142组合而成,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右侧部容腔。左右侧部容腔内还可以添加隔热材料,从而更好地保护左右侧外壁或电器元件。
如图3所示,所述容纳腔15内设置四根石英发热元件3,每一根发热元件的功率为400W;四根所述石英发热元件3相对错开排列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辅助支撑板132和右辅助支撑板142之间,所述石英发热元件3并联电连接后接外电源而发热。所述石英发热元件3之间的连接电导线及所述电暖器的控制电器元件都可以收纳在所述左侧壁13或右侧壁14内。所述石英发热元件3是电发热丝装在石英管内而成的部件,由于石英管具有发射红外线的功能,所以所述石英发热元件3不仅能够产生热量,而且还可以产生红外线。
如图3所示,在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并位于所述第一隔离网113的内侧设置有蜂窝板4。所述蜂窝板4基本贴在所述第一隔离网113的内侧部,并且将所述蜂窝板4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或所述上部前侧外壁111和下部前侧外壁112上或所述第一隔离网113上。如图6所示,所述蜂窝板4上设置有呈蜂窝状小孔41,所述蜂窝状小孔41的孔壁具有反射面,所述蜂窝状小孔41的形状可以任意设置无需特别限制。所述蜂窝板4由宽度为6MM并且具有反射表面的长条状薄铝板按蜂窝状依次焊接组装而成,组装完成后所述蜂窝板4的厚度为6MM。所述蜂窝状小孔41所具有的反射面,是一种表面比较平滑而能够对光线具有反射功能的表面。由于蜂窝板由专门的工艺和工厂制造,在此不再啧述。所述蜂窝板4不仅能进一步阻挡外面的杂物进入所述加热容腔15内,还可以通过所述蜂窝板4上的具有反射面的蜂窝状小孔41,对从所述加热容腔经散射出的红外线能够充分反射,进而对从所述第一隔离网113可能流入的空气充分加热。如果所述蜂窝板4的机械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够保证其直接外露使用,在所述蜂窝板4的外侧也可以不用设置所述第一隔离网11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壳体1的所述后侧外壁12的内侧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5内还设置有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6,所述反射板6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6a;所述蜂窝板4的板平面与所述反射板6的反射面相对而设。所述反射板6可以由厚度为0.1~0.5mm的铝板、不锈钢等板材制造;所述反射板6的反射面,是比较平滑能够对光线具有反射功能的表面。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反射板6在所述壳体1的容纳腔15内呈倾斜状设置,这样所述反射板6将所述容纳腔15分为上下两个容腔,上部容腔为加热容腔151,下部容腔为非加热容腔152。所述发热元件3位于所述反射板6与所述蜂窝板4之间所形成的加热容腔151内,所述加热容腔151的横截面从下往上逐步变大。这样所述反射板6将所述容纳腔15予以分割,相对地挤压了所述加热容腔151的有效体积,使所述加热容腔151内的热气流速度加快。所述非加热容腔152内的冷空气通过所述反射板6上设置的所述反射板进气孔6a进入所述反射板6内的加热容腔151,第一隔离网113外的冷空气也能通过第一隔离网113进入所述加热容腔151。
如图3所示,所述反射板6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发热元件3并基本与所述发热元件3平行地横向延伸固定到所述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从而可以使从所述壳体1外进入的冷空气能沿着所述加热容腔151逐步上升并不断地被加热,最后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的空气出口10b排出,也可以使所述加热容腔151内的红外线从所述前侧外壁11的所述第一隔离网113散发到所述壳体1的外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所述蜂窝板4利用其蜂窝构造,可以方便地让所述发热元件3发射散发的红外线及所述反射板6反射散发的红外线穿过其蜂窝状小孔并散发到所述电暖器的外部。而由于所述蜂窝板4具有一定的厚度,又可以大量抑制和减少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热气流在加热区从机体的侧面半途流出,进而所述蜂窝板4与所述反射板6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加热容腔151,所述加热容腔151内的空气又能与所述蜂窝板4的壁体充分换热。经过实验发现,在安装了所述蜂窝板4后,冷空气从机体侧面即从所述蜂窝板4进入所述加热容腔151的速度明显加快加大,而从所述空气出口10b溢出的气流也明显加大加快,这样显然提高了室内空气与所述发热元件3之间热交换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和室内空气热量交换的均匀性。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反射板6的横向方向设置三个上下排列的横向台阶61;如图5所示,所述横向台阶61包括立壁611和水平壁612,所述反射板进气孔6a均匀地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横向台阶的水平壁612部位。当然,作为等同的实施方案,所述立壁611上也可以设置所述反射板进气孔6a。如图2所示,在组装时最好每一个所述水平壁612部位的上方2~3CM左右位置设置一个所述发热元件3。其次所述横向台阶61是直接将呈平板状的反射板折弯而成的构造,所述立壁611和水平壁612之间的夹角大小,无需特别的限定,最好使所述水平壁612在使用时处于水平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的容纳腔15的下部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呈板状并固定在所述下部前侧外壁112、后侧外壁12、左辅助支撑板132或右辅助支撑板142上。所述底板5距离所述壳体1的底壁9一定的距离,所述底板5上均匀设置多个底板进气孔5a;所述下部前侧外壁112位于所述底板5以下,所述第一隔离网113设置在所述底板5以上的所述壳体1的前侧部位。冷空气从所述空气进口10a进入后再穿过所述底板5进入所述容纳腔15。由于所述反射板6呈倾斜状安装,为此所述反射板6的下端基本接近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前端部51。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的顶部空气出口10b部位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二隔离网7,使外部杂物不容易从上面掉入所述电暖器内。
如图2或图3所示,由于所述反射板6呈倾斜状安装,所述反射板6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8下面的所述后侧外壁12的内侧壁上;因此所述壳体1的所述容纳腔15的上部,也就是所述加热容腔151的上部。所述加热容腔151的上部设置有顶板8;所述顶板8同时也位于所述第二隔离网7的下面,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位于所述顶板8以上的前侧外壁部位是所述壳体1的上部前侧外壁111,位于所述顶板8以下的前侧部位设置所述第一隔离网113。所述顶板8呈板状并固定在所述上部前侧外壁111、后侧外壁12、左辅助支撑板132或右辅助支撑板142上,其中间部位设置呈方形的通气通道8a。这样所述顶板8的通气通道8a在所述加热容腔151的顶部形成一个束流通道,进一步提高加热容腔151内的空气流速。其次,从所述上部前侧外壁111上的所述上部通气孔111a,或者从所述后侧外壁12上的所述后侧进气孔12a进入的冷空气又能对从所述通气通道8a溢出的高温气流予以冷却,降低从所述空气出口10b流出气体的温度,防止高温对位于所述电暖器上面的物体形成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由于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了所述底板5和所述顶板8,为此,所述左辅助支撑板132和右辅助支撑板142的高度也仅仅与所述底板5和所述顶板8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所述电暖器按上述方案组装后,不仅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隔离网113部位向外部空气中直接散发红外线,而且冷空气从所述空气进口10a和第一隔离网113的网孔进入所述加热容腔151被加热,热力使所述加热容腔151内的热气流迅速通过所述空气出口10b流出,从而对房间内空气不断加热使其升温。该结构的电暖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容易组装和维修。

Claims (18)

1.一种电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还包括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横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发热元件并基本与所述发热元件平行地横向延伸;在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的对面位置设置有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上设置有呈蜂窝状小孔,所述蜂窝状小孔的孔壁具有反射面;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蜂窝板之间所形成的加热容腔内;从而可以使进入所述加热容腔内的冷空气被加热后快速地从所述空气出口排出,也可以通过所述蜂窝板上的具有反射面的蜂窝状小孔,对从所述加热容腔经所述蜂窝状小孔散射出的红外线能够充分反射,也能够让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红外线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散射出所述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设置呈网格状的第一隔离网,所述蜂窝板位于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从而可以使所述加热容腔内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红外线能够从所述第一隔离网散射出,又能防止使用者误碰容腔内的发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贴在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的厚度在5~2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所述反射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蜂窝板之间所形成的加热容腔的横截面从下往上逐步变大;这样所述反射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进入所述反射板内的所述加热容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板的横向方向设置1个以上的横向台阶,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横向台阶的水平壁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石英管电热元件、钢管电热元件或碳棒电热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是板状体,在所述后侧外壁上间隙设置有后侧进气孔;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后侧外壁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底板进气孔;位于所述底板以下的所述壳体下部的前侧外壁或后侧外壁上设置有所述空气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设置在所述底板以上的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空气出口部位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二隔离网。
13.根据权利要求2、3或1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的上部设置有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以上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前侧外壁呈板状并设置有上部通气孔,所述顶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通气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设置在所述顶板以下的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顶端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或所述顶板下面的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包括左侧外壁和左辅助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包括右侧外壁和右辅助支撑板;所述发热元件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左辅助支撑板和右辅助支撑板上;所述辅助支撑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所形成的空间内容纳所述发热元件的连接电线和电器控制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内凹状的提手。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脚轮。
CN2009100379248A 2009-03-17 2009-03-17 电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4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79248A CN101634470B (zh) 2009-03-17 2009-03-17 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79248A CN101634470B (zh) 2009-03-17 2009-03-17 电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470A CN101634470A (zh) 2010-01-27
CN101634470B true CN101634470B (zh) 2011-11-23

Family

ID=4159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79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4470B (zh) 2009-03-17 2009-03-17 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44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257A (zh) * 2013-12-11 2014-04-09 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2885B (zh) * 2009-12-16 2013-06-05 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
US20110220637A1 (en) * 2010-03-15 2011-09-15 Win Global Electrical Appliance Ltd Heater Apparatus
CN102679445A (zh) * 2012-05-16 2012-09-19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用导风管
CN104566602A (zh) * 2014-12-02 2015-04-29 彭萍芳 一种电磁发热装置
CN107461796A (zh) * 2017-08-21 2017-12-12 方少章 一种环保节能的工业车间用取暖且净化空气的装置
CN109528387A (zh) * 2018-12-10 2019-03-29 合肥和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贴合度腹部暖宫宝
CN109827236A (zh) * 2019-02-22 2019-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板装配结构及蓄热电暖器
CN110440332B (zh) * 2019-08-09 2020-12-22 马鞍山市黄池食品(集团)金菜地畜业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局部循环式取暖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5138Y (zh) * 1999-10-22 2000-11-08 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电暖气装置
JP2006010156A (ja) * 2004-06-24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輻射暖房機
CN200958861Y (zh) * 2006-10-09 2007-10-10 赵传明 电加热取暖器
CN101078533A (zh) * 2007-06-27 2007-11-28 纪宏光 具有防电墙的电暖器
WO2008057362A2 (en) * 2006-11-01 2008-05-15 Kronos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Space heater with 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heat transfer and method of assisting heat transfer in heating devices
KR20080102105A (ko) * 2007-05-18 2008-11-24 최중일 전기 가열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5138Y (zh) * 1999-10-22 2000-11-08 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电暖气装置
JP2006010156A (ja) * 2004-06-24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輻射暖房機
CN200958861Y (zh) * 2006-10-09 2007-10-10 赵传明 电加热取暖器
WO2008057362A2 (en) * 2006-11-01 2008-05-15 Kronos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Space heater with 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heat transfer and method of assisting heat transfer in heating devices
KR20080102105A (ko) * 2007-05-18 2008-11-24 최중일 전기 가열기
CN101078533A (zh) * 2007-06-27 2007-11-28 纪宏光 具有防电墙的电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257A (zh) * 2013-12-11 2014-04-09 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470A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470B (zh) 电暖器
CN104633727B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KR20150025221A (ko) 차량용 히터 장치
CN105120714B (zh) 具有加热器的桌子
CN201354348Y (zh) 多点控温的复合加热箱
CN101046325A (zh) 平板式加热器的强制热对流结构及加热器
US20140120203A1 (en) Heating system for oven for preforms
CN201316176Y (zh) 食物烘烤装置
CN109282343A (zh) 踢脚线电暖器
CN100527900C (zh) 带有导风片的ptc发热组件
CN203605313U (zh) 一种带电热器的燃气取暖器
CN203561239U (zh) 卡扣式多翅片型热交换装置
WO2013013440A1 (zh) 一种电取暖炉
CN213940174U (zh) 一种带有密码锁的保温多层外卖送餐柜
CN211746538U (zh) 一种面制品醒面箱
KR101534511B1 (ko) 인덕션 렌지용 복합 케이스
CN104654429B (zh) 电暖器
CN202167767U (zh) 一种低压配电箱的壳体
WO2010118562A1 (zh) 新型电暖器
CN203177300U (zh) 一种有蒸气加湿装置的ptc陶瓷电暖器
CN220067711U (zh) 一种红外线鳍式加热系统
CN113847627B (zh) 一种散热好的电磁烹饪装置
CN201053757Y (zh) 平板式加热器的强制热对流结构及加热器
CN201237294Y (zh) 板式电暖器
CN203561241U (zh) 立式弧面多管型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Foshan Fushibao Electric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