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408A - 旋转灯 - Google Patents
旋转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4408A CN101634408A CN200910161737A CN200910161737A CN101634408A CN 101634408 A CN101634408 A CN 101634408A CN 200910161737 A CN200910161737 A CN 200910161737A CN 200910161737 A CN200910161737 A CN 200910161737A CN 101634408 A CN101634408 A CN 1016344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mentioned
- speculum
- emitting diode
- reflect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灯包括基体、灯罩、轴部、旋转构件、主反射镜、发光二极管和驱动部;上述灯罩安装于基体上,具有透光性;上述轴部设置于基体内;上述旋转构件可旋转地支承于轴部上;上述主反射镜配置于旋转构件的上表面上,其光的反射面以抛物面构成;上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旋转构件旋转;使发光二极管的光轴与主反射镜的反射面相交。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提高了反射效率、且使用可使来自旋转灯的光到达远处的发光二极管的旋转灯。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02月21日、申请号为200680012482.6、发明名称为“旋转灯”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的旋转灯。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旋转灯,公知有一种将白炽灯用于光源的旋转灯。但是,使用该白炽灯的旋转灯存在灯泡经过不长时间会被烧断灯丝这样的问题,另外,其耗电也较大,维持管理费时费力。
因此,近年来,正将LED光源元件用作旋转灯的光源。作为这样的将LED光源元件用作光源的旋转灯,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02-16390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灯。
该日本特开2002-163903号公报中记载的旋转灯,在圆板状支座的上下表面以放射状排列多个LED发光元件而形成光源,具有在该光源周围旋转的圆筒状反射器。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旋转灯中,通过使反射器在由LED发光元件构成的光源的周围旋转,从而沿水平方向反射从LED发光元件发出的光。
被反射器反射了的光为大致平行光,因此为了使反射光达到更广范围,需要确保反射光路径的截面积。为此,以往将反射器的开口部做成规定尺寸。由此,多个LED发光元件中的、位于反射器的开口部侧的LED发光元件的数量也较多。随之,来自LED发光元件的光中的直接向外方放射的光的比例较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39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样,在上述以往的旋转灯中,反射器反射来自LED发光元件的光的反射效率效较低。在此,LED发光元件的光虽然指向性较高,但由于其有在远处扩散的倾向,因此存在反射器的反射效率较低时旋转灯的光无法到达远方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考虑到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提高了反射效率,而可使来自旋转灯的光到达远方的发光二极管的旋转灯。
本发明的旋转灯包括基体、灯罩、轴部、旋转构件、反射镜、发光二极管和驱动部;上述灯罩安装于基体上,具有透光性;上述轴部设置于基体内;上述旋转构件可旋转地支承于轴部;上述反射镜配置于旋转构件的上表面上,至少一部分构成抛物面形反射面;上述发光二极管起到光源的作用;上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旋转构件而使该旋转构件旋转;以使发光二极管的光轴与反射镜的反射面相交的方式配置发光二极管和反射镜;具有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器还包括形成为环状的环状构件、和板状构件;沿上述环状构件的周向至少配置有1个上述板状构件,其一端部配置于上述环状构件的内方;上述板状部件包括自上述环状构件朝外方延伸的延伸部。优选为,上述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向反射面照射平行光时的焦点位置,上述反射镜具有自发光二极管后方向侧方延伸、再经由发光二极管的上方向发光二极管的前方突出的形状。优选为,还具有配置于旋转构件上表面上的、与反射镜相面对配置的辅助反射镜,发光二极管配置于辅助反射镜与反射镜之间。优选为,上述辅助反射镜中的与反射镜相面对的面是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面,弯曲面形成为其高度随着远离发光二极管而升高地倾斜,并且弯曲面的沿上述反射镜旋转方向延伸的周向长度渐渐变大。优选为,还包括设有发光器的印刷电路板、和用于将印刷电路板与轴部连接起来的连接构件,以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轴部、印刷电路板和连接构件。优选为,还包括用于支承旋转构件和轴部的平板状支承板,以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支承板。优选为,将上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灯罩的上壁上。优选为,还包括可向外部散发在上述发光二极管上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部,借助散热部将发光二极管固定在灯罩的上壁上。优选为,上述散热部包括在表面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和在表面上安装有印刷电路板的散热板,将散热板固定在灯罩的上壁上。优选为,还包括用于向上述发光二极管供电的导线,以沿灯罩的内表面延伸的方式配置导线。
优选为,上述反射镜包括抛物面形状的第1反射面、和配置于第1反射面两侧的第2反射面、第3反射面,第2反射面将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朝向比被第1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更靠基体的位置反射,上述第3反射面将光朝向比反射光更靠近反射镜上端部的位置反射。优选为,自基体侧到反射镜的上端部侧形成有多个第2反射面及第3反射面,位于基体侧的第2反射面的面积小于位于反射镜上端部侧的第2反射面的面积,位于反射镜上端部侧的第3反射面的面积小于位于基体侧的第3反射面的面积。优选为,还包括用于引导来自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的导光部。优选为,导光部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面。优选为,导光部还包括用于会聚来自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并将其向导光部供给的聚光部。优选为,上述导光部设置成立在发光二极管上方,并在其前端部具有用于使光散射的散射部。
采用本发明的旋转灯,可使光到达远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灯的II-II侧剖视图。
图3是印刷电路板、发光器和主齿轮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的发光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状态的布线图。
图6是表示发光器1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7是图2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X-X部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14是旋转灯的侧剖视图,是表示反射来自发光器的光的反射效率的图。
图15是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X VI-X VI剖视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3的旋转灯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X VIII-X VIII部视图。
图19是表示反射镜及主齿轮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的光的路径的剖视图。
图21是从剖面看本实施方式4的旋转灯的一部分时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旋转灯的散热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施方式5的旋转灯的主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的光的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26是从剖面看反射镜的一部分时的旋转灯的俯视图。
图27是反射镜的放大剖视图。
图28是本实施方式6的旋转灯的主视图。
图29是旋转灯的侧剖视图。
图30是从剖面看旋转灯的反射镜的一部分时的俯视图。
图31是导光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2是从剖面看反射镜的一部分时的旋转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光器
2:印刷电路板
3:轴部
4:底板(支承板)
5:反射镜
5a:反射面
7:凸缘(连接构件)
8:主齿轮
9:中间齿轮
10:小齿轮
11:电动机
20:台
20a:上表面
21:驱动部
31:引线框
33:壳体(环状构件)
34:发光二极管
35:延伸部
50:辅助反射镜
50c:副反射面
60:高功率LED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100的立体图。如该图1所示,旋转灯100具有框体16,该框体16包括具有透明性的灯罩12、和主体(基体)13。灯罩12为大致中空圆柱形状。灯罩12的下表面作为向外方开口的开口部12a,在该开口部12a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部。主体13形成为大致中空圆柱形状。主体13的上表面为向外方开口的开口部13a,在该开口部13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形成于开口部12a上的螺纹部螺纹接合的螺纹部。形成于这些开口部13a和开口部12a上的螺纹部相互螺纹接合,使灯罩12与主体13成为一体,从而构成框体16。
在开口部12a、开口部13a附近配置有形成为圆形的台20。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灯的II-II侧剖视图,如该图2所示,旋转灯100包括轴部3、旋转构件19、反射镜5、发光器1和驱动部21;上述轴部3配置于主体13内;上述旋转构件19可旋转地支承于轴部3上;上述反射镜5配置于旋转构件19的上表面上,其光反射面5a以抛物面构成;上述驱动部21用于旋转驱动旋转构件19。另外,旋转灯100还包括用于支承旋转构件19和轴部3的平板状底板(支承板)4。
底板4为遮盖主体13的开口部13a程度的尺寸,其形成为圆形平板状。另外,该底板4由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另外,底板4优选由铜或铝构成。在该底板4中心部的上表面侧配置有筒状的轴部3。在该轴部3的下端部,自底板4的下表面侧螺纹接合有螺母15。另外,在底板4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构件19的驱动部21。
轴部3包括筒部3a、和形成于该筒部3a上端部且向外方鼓出的鼓出部3b。在筒部3a内配置有未图示的电线。该轴部3由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另外,轴部3优选由铜或铝构成。而且,在轴部3的筒部3a的外周面侧配置有旋转构件19。
旋转构件19包括台20、和配置于台20的下表面侧的主齿轮8。台20包括形成为圆形平板状的上表面20c、和自该上表面20c的外周缘部垂下的周壁部20b。在上表面20c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20a。主齿轮8包括筒部8b、圆板部8a、周壁部8d和安装部8c;上述筒部8b形成为圆筒状;上述圆板部8a形成于该筒部8b上端部侧,且为圆形;上述周壁部8d设于圆板部8a的外周缘部,朝向上方形成;上述安装部8c形成于该周壁部8d的上端部。安装部8c的直径自周壁部8d的上端部朝向外方扩大,在安装部8c的上端部形成有螺孔。因此,主齿轮8形成为中空状,在主齿轮8的内部形成有收容部8e。主齿轮8与台20通过螺纹接合于安装部8c的螺钉连接为一体。另外,在圆板部8a的外周缘部及周壁部8d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齿部。
在主齿轮8内设有发光器1、设有发光器1的平板状印刷电路板2、和用于将印刷电路板2与轴部3连接起来的凸缘(连接构件)7。
凸缘7的上端部利用螺钉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上,其下端部埋入轴部3的鼓出部3b中。因此,轴部3、凸缘7、印刷电路板2和发光器1连接为一体。发光器1配置于印刷电路板2的中央部,且配置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另外,凸缘7由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优选由铜或铝构成。
驱动部21包括支承轴18、支承于该支承轴18上的中间齿轮9、与中间齿轮9啮合的小齿轮10、和用于旋转驱动小齿轮10的电动机11。支承轴18配置于底板4的上表面上,利用旋转构件19配置于底板4的外周缘部侧。另外,电动机11利用该支承轴18配置于底板4的外周缘部侧。支承轴18包括设于底板4上表面上的大径部18a、和设于该大径部18a的上端部的直径小于大径部18a的小径部18b。因此,在支承轴18的中段部分形成有台阶部。支承轴18嵌合贯穿中间齿轮9,可旋转地支承该中间齿轮9。该中间齿轮9包括形成为圆板状的圆板部9a、和形成于该圆板部9a上表面上的筒部9b。在筒部9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形成于主齿轮8上的齿部相啮合的齿部,在圆板部9a的外周缘部也形成有多个齿部。
电动机11配置于底板4的下表面侧,该电动机11的驱动轴11a以自底板4的下表面向其上表面贯穿的方式配置。在该驱动轴11a的上端部设有小齿轮10。在该小齿轮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用于与形成于中间齿轮9的圆板部9a上的齿部相啮合的齿部。
图3是印刷电路板2、发光器1和主齿轮8的立体图,如该图3所示,沿周向在周壁部8d的上端面的4处形成有设于主齿轮8上的安装部8c。在该4个安装部8c的内侧配置有印刷电路板2。该印刷电路板2由含有金属材料的材料构成,优选由铝或铜构成。
图4是发光器1的俯视图,如该图4所示,发光器1包括壳体(环状构件)33、引线框(板状构件)31和发光二极管34;上述壳体33形成为圆环状;上述引线框31沿该壳体33的周向至少配置1个,其一端部配置于壳体33内方;上述发光二极管34设于引线框31的端部。
引线框31设于壳体33周向的8处,在这些引线框31中,除了一对相对置的引线框31之外,在其他6个引线框31的前端部配置有发光二极管34。而且,3个相邻的发光二极管34通过配线32串联为1组,2组发光二极管34并联配置。另外,引线框31形成为较长的平板状,其一个端部配置于壳体33内。另外,在引线框31上设有自壳体33内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5。
图5是表示发光二极管34的连接状态的布线图,如该图5所示,3个发光二极管34串联,该串联着的发光二极管34以2组并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34,但并不限定于此。图6是表示发光器1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如该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在印刷电路板2中央部配置有1个高功率LED(Light Emitting Diode)60的发光器1。另外,由于来自高功率LED60的发光量较多,因此即使是1个高功率LED60,也可以用作旋转灯的光源。
在图2中,反射镜5设于台20的上表面20c上,该反射镜5配置于开口部20a附近。发光器1配置于开口部20a的中央部,抛物面形状的反射镜5以遮盖发光器1的方式配置。因此,反射镜5具有这样的形状:自图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34的后方朝侧方延伸,再经由发光二极管34上方向发光二极管34的前方突出。反射面5a的抛物面的轴P配置成与台20的上表面20c平行。而且,通过沿水平方向配置基体13,使轴P也为水平方向。
各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配置于反射镜5的旋转轴上、或该旋转轴线附近,使得各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与反射镜5交叉。即,光轴Q配置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或轴部3的中心轴线附近,与轴部3的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
而且,由于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呈圆锥形,因此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以轴部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大致对称地放射。
另一方面,反射镜5与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交叉,并且,反射镜5以轴部3为中心转动。因此,即使在反射镜5以轴部3为中心转动时,自发光二极管34向反射镜5内照射的光的照射状况的变动也较小。即,即使反射镜5以轴部3为中心旋转,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照在反射镜5上的角度也几乎不会变动,反射镜5的反射状态几乎不会变动,即使反射镜5旋转,也可以向外方放射稳定的反射光。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发光二极管34的光的放射角度为170°左右。另外,连接发光二极管34和反射镜5的下端部的线段、与台20上表面20c所形成的角度设定为10°左右。而且,连接反射镜5上端部和焦点O的线段、与连接焦点O和反射镜5下端部的线段所成的交叉角度θ设定为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20°。因此,来自发光器1的光可照射在自反射镜5的下端部到上端部的整个面上。另外,在此,焦点O是指在与该反射镜5的轴线平行的平行光照在形成为大致抛物面状的反射镜5上时,其反射光会聚的点。
另外,在将交叉角度θ设定得小于90°时,由于发光二极管34的放射角度为170°左右,因此会减小反射镜5反射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的反射效率。另外,在将交叉角度θ设定得大于120°时,要进一步延长反射镜5的前端部,会增大反射镜5。
在此,在与反射镜5的抛物面的轴P平行的平行光照射在反射镜5上时,其反射光会聚于1点。将发光二极管34配置在该反射光所会聚的点上。即,发光二极管34配置于将平行光照射在反射镜5的反射面5a上时的焦点O上。另外,该焦点O位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或该中心轴线附近。
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旋转灯100,电动机11驱动小齿轮10而使之旋转。在小齿轮10以驱动轴11a为中心转动时,与小齿轮10啮合的中间齿轮9以支承轴18为中心转动。在中间齿轮9以支承轴18为中心转动时,与中间齿轮9啮合的旋转构件19以轴部3为中心转动。这样,在旋转构件19以轴部3为中心转动时,设于台20上表面的反射镜5以轴部3为中心转动。此时,由于焦点O配置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因此即使在反射镜5转动时,反射面5a的焦点位置也不会变动,而位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
而且,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配置成与台20的上表面20c正交,来自该发光二极管34的圆锥形光能以放射角度为大致170°左右的幅度向上方出射。另一方面,反射镜5使连接反射镜5上端部和焦点O的线段、与连接焦点O和反射镜5下端部的线段所成的角度θ为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20°。
因此,在发光二极管34的放射角度小于(θ-90°)×2时,反射镜5的反射效率为100%。另外,即使在发光二极管的光的放射角度大于(θ-90°)×2时,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与反射镜5交叉,并且反射镜5以遮盖发光二极管34上方的方式配置,因此反射镜5的反射效率可确保为50%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光的放射角度为170°左右的发光二极管34,但即使对于这样的光的放射角度较大的发光二极管34,光轴Q附近的光的发光强度也较高。而且,由于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与反射镜5交叉,因此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圆锥形的光中的、发光强度较高的部分能可靠地被反射镜5反射。
来自发光器1的光照射在反射镜5的整个面上,照射来的光被反射面5a反射。在此,由于反射面5a的抛物面的轴P为水平方向,且发光二极管34配置于焦点O处,因此反射面5a上的反射光向水平方向反射。即,自反射面5a的下端部侧到上端部侧,反射光的行进方向为水平方向,而与反射面5a的轴P平行地行进。
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如该图7所示,由于反射面5a为抛物面形状,且发光二极管34配置于焦点O处,因此来自发光器1的光被反射面5a反射为平行状态。此时,自反射面5a的一端部侧到另一端部侧,反射光被反射为沿反射面5a的轴平行。这样,来自发光器1的光被反射镜5反射为沿反射面5a的轴P平行。因此,被反射的光难以扩散而到达远处。
另外,即使在反射镜5以轴部3为中心旋转时,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照射在反射镜5上的照射状况也不会变动,因此即使在反射镜5转动时,被反射镜5反射的反射光也可被反射为平行光。因此,被反射镜5反射的光可射出至远方。
在此,旋转灯100被长时间驱动时,会在发光二极管34上产生热量。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引线框31具有自壳体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35。因此,在发光二极管34上产生的热量首先被传导至引线框31的延伸部35,并可凭借延伸部35向外方散热。而且,如图2所示,具有发光二极管34的发光器1、印刷电路板2、凸缘7和轴部3构成为一体。因此,在图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34上产生的热量及被传导至引线框31的热量依次被传导至图2所示的印刷电路板2、凸缘7、轴部3,并向外部散热。在此,由于该轴部3、凸缘7和印刷电路板2由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因此可良好地导热,并且可良好地散热。另外,在由铜或铝构成轴部3、凸缘7和印刷电路板2时,导热系数较高,可良好地向外部散热。
并且,由于底板4也由含有金属的材料构成,因此被传导到了轴部3的热量也可良好地传导至底板4,而可良好地向外方散热。另外,在由铜或铝构成底板4时,可更加良好地向底板4导热,而向外部散热。
此外,由于发光器1配置于旋转构件19内、或比反射面5a中央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可以将用于散发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热量的机构收容于旋转构件19内,从而可以抑制来自反射面5a的反射光被印刷电路板2等遮挡。另外,通过将发光器1配置于旋转构件19一侧,可以将印刷电路板2等散热构件配置在发光器1的正下方,从而不会遮挡反射光,而可以良好地散发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热量。
采用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100,对于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中的、放射角度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θ°的部分,被反射镜5反射,反射镜5的反射效率较高。因此,可以将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的大部分转换为平行光,从而可以可靠地使光到达远处。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100中,可以可靠地反射自发光二极管34射出的圆锥状光中的、发光强度较高的部分,因此可以射出发光强度较强的平行光。
并且,在该旋转灯100中,可以向外方散发发光二极管34产生的热量,因此可以谋求发光二极管34的长寿命化。
实施方式2
使用图8~图16说明实施方式2。图8是本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200的立体图。如该图8所示,旋转灯200具有与反射镜5相面对配置的辅助反射镜50。该辅助反射镜50包括固定于台20的上表面20c上的支承部50a、和设于该支承部50a的前端部的副反射部50b。
辅助反射镜50与发光器1均沿反射面5a的轴P配置,发光器1内的发光二极管34配置于反射镜5与辅助反射镜50之间。
图9是图8所示的旋转灯200的侧剖视图,如该图9所示,辅助反射镜50中的与反射镜5相面对配置的副反射面50c为弯曲成圆弧形的弯曲面。该呈弯曲面的副反射面50c以其高度随着远离焦点O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在此,由于在焦点O处配置有发光二极管34,因此副反射面50c以其高度随着远离发光二极管34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另外,辅助反射镜50配置在沿轴P的方向上,并配置于比焦点O靠上表面20c的外周缘部侧的位置。
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如该图10所示,辅助反射镜50的副反射面50c形成为其周向长度随着远离焦点O渐渐变长。因此,在俯视副反射面50c时,副反射面50c以焦点O为中心形成为扇形。而且,在副反射面50c的内方配置有发光器1,副反射面50c的下端部沿发光器1的外周缘部配置。另外,副反射面50c以反射面5a的轴P为中心而对称地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副反射面50c的角度为大致9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副反射面50c的角度设为大致90°左右,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11是图8所示的旋转灯200的侧剖视图,如该图11所示,副反射部50b形成为其宽度随着自台20的上表面20c朝向上方去渐渐变大。另外,上述构造之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造相同。另外,副反射部50b及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为副反射部50b的上端部与台20的上表面20c之间的距离。
图12是本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200的俯视图,如该图12所示,来自发光器1的光在被反射镜5反射时成为平行光而向外方反射。图13是旋转灯200的侧剖视图,如该图13所示,来自发光器1的光被反射镜5反射时,反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即,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即使对于本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200,来自发光器1的光在被反射镜5反射时,也可被反射为与反射面5a的轴P平行的平行光。
图14是旋转灯200的侧剖视图,是表示反射来自发光器1的光的反射效率的图。如该图14所示,来自发光器1的光中的、被夹在通过焦点O和副反射面50c的上端部的线段与通过焦点O和副反射面50c的下端部的线段之间的区域,被副反射面50c反射。被该副反射面50c反射的反向反射区域根据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而变动,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越高,该反向反射区域越广阔。另一方面,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中的、通过副反射面50c下端部与开口部20a外周缘部之间的部分,不会被副反射面50c反射,而向外放射出。并且,发光二极管34的光中的、通过副反射面50c上端部与反射镜5上端部之间的光,直接向外方放射。在此,将发光二极管34放射光的总放射角度设为β,将焦点O和副反射面50c上端部和焦点O和副反射面50c下端部所形成的角度中的、相对于焦点O处的角度设为α1。另外,将反射镜5反射来自发光二极管34的光的区域相对于焦点O的角度设为α2。并且,将γ1设为通过副反射面50c下端部与开口部20a外周缘部之间的发光二极管34的光相对于焦点O的角度,另外,将通过副反射面50c上端部与反射镜5上端部之间的发光二极管34的光相对于焦点O的角度设为γ2。
在此,γ1是通过副反射面50c下端部与开口部20a外周缘部之间的发光二极管34的光相对于焦点O的角度,该角度较小。并且,γ2是通过副反射面50c上端部与反射镜5上端部之间的发光二极管34的光相对于焦点O的角度,该角度较小。另一方面,由发光器1放射出的总放射角β中的、直接向外方放射的光的角度为γ1+γ2,因此可将直接向外方放射的光控制得较小。
即,借助辅助反射镜50,可以利用原本被直接向外方射出的发光二极管34的光,可提高反射效率。
图15是旋转灯200的侧剖视图,如该图15所示,来自发光器1的光中的、向反射镜5中的下端部侧照射的光,首先被反射镜5朝向水平方向反射。然后,被反射镜5的下端部反射了的来自发光器1的光,被副反射面50c朝反射镜5反射。来自该副反射面50c的反射光再次被反射镜5反射。然后,该再次被反射镜5反射了的光朝比水平方向的更靠下方的位置射出。
这样,从侧方看时,来自发光器1的光中的、在副反射面50c与反射面5a之间往返的光朝比水平方向的更靠下方的位置射出。即,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越高,朝比水平方向的更靠下方的位置射出的光的量越多。另一方面,因反射镜5的反射而成为平行光的向外方射出的平行光的量减少。因此,该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要结合旋转灯200的用途、设置场所等适当地改变。
即,在非常需要使来自旋转灯200的光到达远处时,将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设定得较低。另外,例如,在将旋转灯200设置于高于人的视点的位置、而非常需要确保从下方的可视性时,将副反射面50c的高度H设定得较高。
图16是图15的X VI-X VI剖视图,如该图16所示,自发光器1射出的光作为放射光朝反射镜5行进。然后,来自发光器1的光被反射镜5反射为与轴P平行的平行光。该平行光被副反射面50c反射,之后暂时会聚,然后扩散。来自该副反射面50c的反射光被反射镜5反射。被该反射镜5反射出的光以在远离反射镜5的位置会聚的方式行进。
采用本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200,反射镜5反射来自发光器1的光,然后,辅助反射镜50反射该反射光,反射镜5再反射来自该辅助反射镜50的反射光,从而可以朝下方射出来自发光器1的光,可以提高从下方的可视性。另外,辅助反射镜50可以将不从发光器1射向反射镜5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反射镜5反射,从而可以提高反射效率。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是,由于来自发光器1而直接被反射镜5反射出的光成为平行光,因此也可以使来自旋转灯200的光到达远处。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2的旋转灯200也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相同的构造,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7~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旋转灯300。
图17是本实施方式3的旋转灯的立体图。如该图17所示,旋转灯300包括框体16、高功率LED60、印刷电路板2、散热部62、反射镜61和供电部67;上述高功率LED60作为光源配置于该框体16内;在上述印刷电路板2上配置有高功率LED60;上述散热部62借助印刷电路板2安装有高功率LED60。
灯罩12包括形成为圆形的上壁12b、和形成于该上壁12b的周缘部上的周壁部12c。散热部62利用多个凸起部63直接固定在上壁12b上。散热部62形成为圆形板状,其稍微离开上壁12b地被固定。而且,印刷电路板2固定于散热部62表面上的、框体16内方一侧的表面上。高功率LED60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的大致中央部。
在供电部67与印刷电路板2之间设有导线66。该导线66是用于自供电部67向高功率LED60供电的配线。该导线66的一端部连接于印刷电路板2。而且,导线66自印刷电路板2朝灯罩12的周壁部12c延伸,在其途中通过导线保持部65保持在上壁12b一侧。另外,导线66自周壁部12c的上端部朝周壁部12c的下端部,大致沿周壁部12c的内壁面垂下。而且,导线66在其下端部连接于供电部67。另外,导线66为包覆有绝缘材料的配线,导线66的直径设定得较小。另外,由于作为光源的高功率LED60借助散热部62固定在上壁12b上,因此,就不需要配置在主体13侧支承散热部62及高功率LED60的支承部等地,抑制阻碍来自反射面61a的反射光的行进。
图18是图17的X VIII-X VIII剖视图。如该图18所示,在底板4的上表面上配置有轴部3,主齿轮8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轴部3上,台20固定在该主齿轮8上。反射镜61固定于该台20的上表面侧。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用于使反射镜61旋转的驱动机构与作为光源的高功率LED60相分离。
而且,对光源进行冷却的散热部62未配置于驱动机构内,而配置于离开驱动机构的位置,因此可以确保散热部62的配置空间较大。即,由于将驱动机构配置于主体13一侧,并将散热部62配置于上壁12b一侧,因此散热部62可配置在上壁12b的大致整个面上。
即,由于在上壁12b上未配置散热部62之外的构件,因此可以确保构成散热部62的板状构件的面积较大。并且,来自反射面61a的反射光、及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不通过上壁12b,即使将散热部62配置在上壁12b的整个面上,也可抑制阻碍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及反射光的行进。
而且,在该高功率LED60的下方配置有反射镜61。反射镜61具有用于反射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反射面61a。反射镜61的该反射面61a配置成随着自灯罩12的开口部12a附近朝向内方去而渐渐朝向上壁12b去。该反射面61a形成为大致抛物面形状。即,反射面61a由抛物面的一部分构成,高功率LED60配置于该反射面61a的焦点位置。采用本实施方式3的旋转灯300,反射面61a朝向上壁12b地配置。而且,该反射镜61形成为自高功率LED60的后方经由高功率LED60的光轴Q侧的上方,而向高功率LED60的前方突出。
由于各自独立地配置了作为光源的高功率LED60、和驱动机构,因此驱动机构构造紧凑,电动机11等配置于轴部3附近,并且驱动机构的高度较低。因此,可确保台20上方的空间较大,并可确保周壁部12c附近的空间也较大。而且,反射镜61的下端部配置于比台20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反射镜61可配置在形成于台20上方的整个宽阔的空间中。因此,可确保反射镜61的反射面61a的面积较大。
而且,高功率LED60的光轴Q朝向下方配置,并与反射面61a交叉。另外,高功率LED60的光轴Q配置于轴部3的中心轴线上、或该中心轴线附近。
图19是表示反射镜61及主齿轮8的立体图。如该图19所示,反射镜61的宽度形成为随着自台20侧朝向上方去而渐渐变宽。而且,反射镜61的上端部形成为最大宽度。即,反射镜61的上端部侧配置成遮盖图18所示的高功率LED60的侧方。
图20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路径的剖视图。如该图20所示,由于高功率LED60配置于反射面61a的焦点位置,因此高功率LED60的光在被反射面61a反射时,变为平行光。在此,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以光轴Q为中心呈圆锥形射出。而且,反射镜61的上端部配置于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中的、通过与光轴Q的交叉角度最大的位置的光的路径上。而且,该反射镜61的大致中央部配置于高功率LED60的光轴Q上、或该光轴Q附近附近。该反射镜61的下端部进一步延伸至台20的下表面一侧。这样,反射面61a在较大范围反射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另外,由于反射面61a配置在自高功率LED60附近到台20的下表面侧的较大范围,因此可确保来自反射面61a的反射光路径的截面积较大。
而且,在高功率LED60长时间发光时,会在高功率LED60上产生热量。在该高功率LED60上产生的热量首先被传导至印刷电路板2。由于印刷电路板2由含有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的材料等构成,因此在良好地向外方散热的同时,可向散热部62导热。在此,由于印刷电路板2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平面与散热部62相接触,因此可良好地自印刷电路板2向散热部62导热。由于散热部62由遮盖上壁12b整个面的程度的板状构件构成,因此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另外,由于散热部62由含有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的材料构成,因此其可良好地向外方散热。另外,由于散热部62配置成稍微离开上壁12b,因此其也可自离开上壁12b侧的表面良好地散热。这样,在印刷电路板2及散热部62良好地向外方散发高功率LED60的热量时,难以在高功率LED60上积蓄热量,可抑制高功率LED60成为高温。
采用本实施方式3的旋转灯300,可确保反射面61a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以提高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反射效率。
并且,由于可确保反射面61a的面积,因此可以确保来自反射面61a的反射光路径的截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可视性。
另外,由于可确保散热部62与印刷电路板2的接触面积,可以良好地将高功率LED6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部62,而可以凭借散热效率较高的散热部62向外方散热,因此可以良好地冷却高功率LED60。因此,可以谋求作为光源的高功率LED60的长寿命化。
实施方式4
使用图21、图22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旋转灯400。
图21是从剖面看本实施方式4的旋转灯400的一部分时的侧视图。如该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4中也单独配置了散热部62和用于驱动反射镜61的驱动机构。即,散热部62配置于灯罩12的上壁12b的内壁面上。
图22是图21所示的旋转灯的散热部62附近的剖视图。如该图22所示,散热部62包括散热板62a、散热板62b和散热板62c;上述散热板62a固定于上壁12b的内壁面上;上述散热板62c配置于散热板62a的下表面,其面积小于散热板62a的面积;上述散热板62b配置于该散热板62c的下表面,其面积大于散热板62c的面积。即,散热部62是互相重叠面积不同的板状构件而形成,可确保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而且,散热板62c的大小与印刷电路板2的大小大致相同。另外,配置于最靠近上壁12b一侧的散热板62a以稍微离开上壁12b的状态固定在上壁12b上。另外,散热部62也可以将遮挡上壁12b的程度的散热板62a、散热板62b、和面积小于该散热板62a、散热板62b的散热板62b层叠起来而形成。上述之外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3所述的旋转灯的构造相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采用这样地构成的旋转灯400,高功率LED60上的热量可传导至印刷电路板2。而且,被传导到印刷电路板2的热量被自印刷电路板2的整个上表面传导至散热板62b。而且,被传导到散热板62b的热量自散热板62c的整个下表面传导至散热板62c。另外,被传导到散热板62c的热量自散热板62c的整个上表面传导至散热板62a。这样,由于通过散热板62c的表面进行导热,因此可良好地自散热板62c向散热板62a导热、自散热板62b向散热板62c导热。
采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旋转灯400,由于散热部62的表面积较大,因此可以提高自散热部62向外方的散热量。因此,可以良好地冷却高功率LED60。另外,在高功率LED60上产生的热量可以良好地传导至散热板62a~62c,而凭借各散热板62a~62c良好地向外方散热。
实施方式5
使用图23~图27说明本实施方式5的旋转灯500。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100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23是本实施方式5的旋转灯500的主视图。如该图23所示,在旋转灯500的反射面5a的大致整个面上形成有凹部5A和凸部5B。该凹部5A和凸部5B与反射镜5的旋转轴线交叉地延伸,例如沿与该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而且,该凹部5A和凸部5B朝向反射镜5的旋转轴线方向地交替形成有多个。这样,在反射面5a的表面形成了多个凹部5A、凸部5B,因此在来自高功率LED的光照在反射面5a上时,被向各个方向反射。
图24是图23所示的旋转灯500的侧剖视图。在该图24中,位于形成于反射面5a上的凹部5A表面的反射面(第1反射面)5a1为抛物面,位于凸部5B表面的反射面5b朝向与该抛物面交叉的方向配置。而且,具有高功率LED60的发光器1配置于作为抛物面的反射面5a1的焦点O处。图25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路径的侧剖视图。图26是从剖面看反射镜5的一部分时的旋转灯500的俯视图,它们均为表示来自发光器1的光的反射状态的图。如图25及图26所示,在主体23水平配置时,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以放射状扩散,然后,在该光到达凹部5A的反射面5a1上时,被沿水平方向反射为平行光。
于是,如图25所示,在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照在凸部5B的反射面5b上时,被向与反射面5a1的反射光交叉的方向反射。因此,由于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在被反射镜5反射时,被反射为平行光,并被向与该平行光交叉的方向反射,因此在旋转灯500的正面及自正面错位若干的位置,均可以确保旋转灯500的可视性。
图27是反射镜5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路径的图。如该图27所示,反射面5a包括抛物面形反射面5a1、配置于该反射面5a1两侧的反射面5a2、和反射面5a3。这些反射面5a1、反射面5a2和反射面5a3均分别自图25所示的基体13侧向反射镜5的上端部侧依次交替配置。而且,反射面5a2及反射面5a3形成于凸部5B的表面上,反射面5a2相对于反射面5a1配置在与反射面5a3相反的一侧。
反射面5a2以这样的方式配置:随着自图25所示的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的上端部侧去,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反射面5a1更朝高功率LED60侧倾斜。
因此,相对于被反射面5a1反射的反射光,反射面5a2将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更朝图25所示的基体13地反射。即,在基体13沿水平方向配置时,来自反射面5a2的反射光被朝向水平方向的下方反射。因此,即使将旋转灯500配置在观察者视线的上方位置,也可以确保旋转灯500的从下方的可视性。
而且,随着自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的上端部侧去,反射面5a2的自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侧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小,另外,反射面5a3的宽度变大。
因此,位于图25所示的基体13侧的反射面5a2的面积小于位于反射镜5上端部侧的反射面5a2的面积,位于反射镜5上端部侧的反射面5a3的面积小于位于基体13侧的反射面5a3的面积。
随之,抑制了朝向下方的反射光被图25所示的旋转构件8及基体13遮挡,从而可以良好地朝下方放射反射光。并且,由于可确保比平行光更朝向反射镜5上端部侧的反射光在反射镜5的基体13侧较宽,因此也可以确保旋转灯500的从上方的可视性。
另一方面,反射面5a1的自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上端部侧的方向上的宽度与反射面5a的位置无关,其大致均匀。因此,可在反射面5a的从上端部侧到基体13侧的大致整个面上,大致均等地放射平行光。由于该平行光可到达远处,因此即使在远处也可以确保旋转灯500的从正面的可视性。
实施方式6
使用图28~图32说明本实施方式6的旋转灯600。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灯100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28是本实施方式6的旋转灯600的主视图。如该图28所示,旋转灯600具有配置于灯罩12内的透明的导光部70。该导光部70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原料、作为非塑料透明原料的玻璃等透明原料构成。
这样,由于导光部70由透明构件构成,因此可以抑制被反射面5a反射的反射光被导光部70所遮挡。因此,可以利用来自反射面5a的反射光确保旋转灯600的可视性。
图29是旋转灯600的侧剖视图,图30是从剖面看旋转灯600的反射镜5的一部分时的俯视图。如图29所示,导光部70固定于台20的上表面上,包括固定部74、颈部72、聚光部73和散射部71;上述固定部74朝高功率LED60延伸;上述颈部72设于该固定部74上,且配置于高功率LED60的上表面上;上述聚光部73形成于该颈部72的下端部;上述散射部71设于颈部72的前端部。
如图29及图30所示,散射部71以半圆状延伸,并自颈部72的前端部朝与反射面5a相反的一侧突出。该散射部71的表面上的、形成于反射面5a一侧的反射面71a为半圆锥台形。
图31是导光部70的放大剖视图,如该图31及图29所示,聚光部73表面上的与高功率LED60相面对的表面,例如为凸透镜73a,该聚光部73相对于高功率LED60的光轴Q位于而与反射面5a相反的一侧。
因此,聚光部73可以会聚由高功率LED60放射出的光中的、未照在反射面5a上的光,从而可以提高由高功率LED60放射出的光的利用率。而且,凸透镜73a可使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朝向颈部72及散射部71折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聚光部73表面的、与高功率LED60相面对的表面作为凸透镜,但并不限定于此。即,若是可使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朝向颈部72或散射部71折射的形状,则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凹透镜。
被向颈部72供给的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通过在颈部72内反射等的同时,被导向散射部71一侧。反射面71a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可全反射来自颈部72的光,并可根据构成导光部70的构件适当设定。
在散射部71的表面的、位于与反射面71a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透镜71b。该凸透镜71b使被反射面71a反射来的光散射,而将其朝向与被图29所示的反射面5a反射出的平行光交叉的方向放射。这样,由于可以凭借散射部71使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散射,因此不仅可以确保旋转灯600的从正面的可视性,也可以确保其从下方及上方的可视性。
另外,导光部70设置成立在高功率LED60的上方,由于散射部71配置于比台20更靠近反射镜5上端部侧的位置,因此不仅可以从旋转灯600的正面看到散射部71,也可以从下方看到散射部71。因此,在从下方看到旋转灯600时,也可以良好地看到来自散射部71的光,可谋求提高其从下方的可视性。
在此,观察者通过导光部70看到高功率LED60,但对于观察者来说,仿佛是看到散射部71自身在发光。
而且,由于自基体13侧朝反射镜5上端部侧层叠有多个用于使光散射的透镜71b,因此可以确保仿佛在散射部71上看到的光源的尺寸。
在此,随着自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上端部侧,各透镜71b朝与图29所示的反射镜5相反的一侧突出。而且,随着自基体13侧朝向反射镜5上端部侧,反射面71a朝与反射镜5相反的一侧倾斜,因此,自基体13侧到反射镜5的上端部侧,散射部71的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这样,由于散射部71的厚度不会产生差异,因此,在通过挤压成形等方法制造导光部70时,难以因位置不同而使冷却速度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可以良好地制造导光部70。
如图29所示,导光部70的颈部72相对于光轴Q朝与反射面5a相反的一侧倾斜。这样,通过使颈部72倾斜,可以使导光部70形成于反射面5a上的阴影位于反射面5a上端部侧。即,在位于通过高功率LED60和导光部70的直线上的反射面5a上,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被导光部70遮挡,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变弱,该部分的反射光较弱。因此,通过上述那样地使反射光较弱的部分位于反射镜上端部侧,可以抑制该反射光较弱的部分较为明显。
并且,相对于由连接高功率LED60和反射镜5上端部的平面、与反射面5a所限定的区域,使导光部70位于反射镜5的外方,从而可以抑制导光部70的阴影映在反射面5a上,可以抑制形成来自反射面5a的反射光较弱的部分。另外,通过将导光部70配置于图29所示的轴部3的中心线上,并使其延伸,可以在驱动旋转灯600时看到导光部70位于恒定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颈部72也为圆锥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其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自基体13侧到反射镜5上端部侧大致恒定的半圆筒状。另外,通过上述那样地使颈部72的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以自基体13侧到反射镜5上端部侧为均等的方式形成,可以抑制制造导光部70时因位置不同而使冷却速度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可以良好地制造导光部70。
图32是从剖面看反射镜5的一部分的旋转灯600的俯视图,也是表示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的路径的图。如该图32所示,在俯视时,借助导光部70而产生散射的来自高功率LED60的光,被以高功率LED60为中心以放射状放射,放射角度为180°左右。并且,如图31所示,由于来自散射部71的光也向上下方向散射,因此,在俯视时,来自旋转灯600的光在大致180°左右的范围内也向上下方向放射,因此,可以从各个位置观察到来自散射部71的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由散射部71及颈部72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的区域形成为以高功率LED60为中心的180°左右的半圆形,但并不限定于该区域,也可以设为大于等于180°、或小于等于180°。并且,在俯视时,反射面5a以覆盖凸透镜73a周围的与导光部70相反一侧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以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的大致180°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该角度,也可以以各种角度的范围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
即,为了确保导光部70的可视性,可以一方面增大散射部71及颈部72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的角度,另一方面减小反射镜5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的角度,这些导光部70及反射镜5覆盖高功率LED60周围的角度,可根据取决于导光部70的可视性及取决于反射镜5的可视性的平衡适当改变。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在所有方面进行示例,而没有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使用发光二极管的旋转灯。
Claims (2)
1.一种旋转灯,该旋转灯包括基体(13)、灯罩(12)、轴部(3)、旋转构件(19)、反射镜(5)、发光二极管(34)和驱动部(21);上述灯罩(12)安装于上述基体(13)上,具有透光性;上述轴部(3)设置于上述基体(13)内;上述旋转构件(19)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轴部(3)上;上述反射镜(5)配置于上述旋转构件(19)的上表面上,至少一部分构成抛物面形反射面;上述发光二极管(34)起到光源的作用;上述驱动部(21)用于驱动上述旋转构件(19)旋转;
以使上述发光二极管(34)的光轴(Q)与上述反射镜(5)的上述反射面(5a)相交的方式配置有上述发光二极管(34)和上述反射镜(5);
该旋转灯还具有配置于上述旋转构件(19)的上表面上的、与上述反射镜(5)相面对配置的辅助反射镜(50);
上述发光二极管(34)配置于上述辅助反射镜(50)与上述反射镜(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灯,其中,
上述辅助反射镜(50)中的与上述反射镜(5)相面对的面为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面;
该弯曲面形成为以随着远离上述发光二极管(34)使其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并且使上述弯曲面的沿上述反射镜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周向长度渐渐变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18703 | 2005-04-15 | ||
JP2005118703 | 2005-04-15 | ||
JP2005330278 | 2005-11-15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24826A Division CN101160491B (zh) | 2005-04-15 | 2006-02-21 | 旋转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4408A true CN101634408A (zh) | 2010-01-27 |
Family
ID=3930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24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0491B (zh) | 2005-04-15 | 2006-02-21 | 旋转灯 |
CN200910161737A Pending CN101634408A (zh) | 2005-04-15 | 2006-02-21 | 旋转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248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0491B (zh) | 2005-04-15 | 2006-02-21 | 旋转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11604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63323B2 (en) * | 2008-06-20 | 2015-02-24 | Alcatel Lucent | Heat-transfer structure |
CN102954361A (zh) * | 2011-08-24 | 2013-03-06 | 孙赫禹 | 一种无论安装方向如何都可以定向发光的led灯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54791A (en) * | 1975-02-06 | 1977-10-18 | Shane Harold P Du | Portable lantern with high speed rotatory beam |
CN2169767Y (zh) * | 1993-09-11 | 1994-06-22 | 董荣芳 | 旋转灯具装置 |
CN2515520Y (zh) * | 2001-11-28 | 2002-10-09 | 张文虎 | 发光二极管旋转信号灯 |
JP2005038605A (ja) * | 2002-02-12 | 2005-02-10 | Daisei Denki Kk | 照明器具 |
DE20311169U1 (de) * | 2003-07-21 | 2003-10-09 | Hella KG Hueck & Co., 59557 Lippstadt | Signalleuchte |
-
2006
- 2006-02-21 CN CN2006800124826A patent/CN1011604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21 CN CN200910161737A patent/CN10163440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0491A (zh) | 2008-04-09 |
CN101160491B (zh) | 201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96772A (zh) | 旋转灯 | |
US8496358B2 (en) | Fresnel reflection device for concentration or collimation | |
WO2008050783B1 (en)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and lighting unit using the same | |
JP2011228241A (ja) |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
US8465173B2 (en) | LED lamp and street lamp using the same | |
CN101761791A (zh)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
US11560999B2 (en) | Light fixture with rotatable light source | |
JPWO2009028090A1 (ja) | 照明用の発光装置 | |
CN101109491A (zh) | 具有棱镜结构的反射器 | |
CN208652459U (zh) | 一种照明灯具及照明模组及透镜 | |
CN208011622U (zh) | 一种光学组件及照明装置 | |
CN101160491B (zh) | 旋转灯 | |
JP5344739B2 (ja) | 照明器具 | |
US11480314B2 (en) | Light collimation assembly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
CN114110534B (zh) |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 |
US20130301262A1 (en) | Lighting device and a luminaire comprising the lighting device | |
CN101476681B (zh) | 反光面自散热led室内照明灯 | |
EP2400212A2 (en) | LED lamp forming light distribution mode of approximate parallel optical array by using lenses | |
CN202215965U (zh) | 一种反光面led照明灯 | |
JP5636790B2 (ja) | 照明装置 | |
US9194553B2 (en) | Vehicle lamp with laser lighting source | |
US9091406B2 (en) | Vehicle headlamp with laser lighting source | |
WO2011051542A1 (en) | Illuminator for producing even light on roads and other large areas as well as on illuminated surfaces of various articles | |
CN206361517U (zh) | 一种工业用led射灯 | |
CN216521002U (zh) | 一种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0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27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0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