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1440B - 壳盖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盖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1440B
CN101631440B CN 200910163831 CN200910163831A CN101631440B CN 101631440 B CN101631440 B CN 101631440B CN 200910163831 CN200910163831 CN 200910163831 CN 200910163831 A CN200910163831 A CN 200910163831A CN 101631440 B CN101631440 B CN 101631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inside surface
hold
opening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38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1440A (zh
Inventor
李信宏
沈俊明
吴宗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638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1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壳盖及电子装置,壳盖用以覆盖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开口。本发明的壳盖包含盖体以及捉持结构。盖体具内表面,当壳盖覆盖开口时,内表面朝向壳体内部,而捉持结构形成于内表面上,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上的物体。捉持结构可为黏着层或者是包含突出结构,当捉持结构为黏着层时,其用以黏着落于内表面上的物体,而当捉持结构包含突出结构时,藉由突出结构可将物体局限于其中。通过本发明,可避免当使用者更换零件时因掉落物体而受伤的发生。

Description

壳盖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壳盖与电子装置,并且特别地,本发明关于一种具捉持结构的壳盖以及具有此壳盖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的视讯会议中,通常利用投影机将简报数据或是开会数据投影于布幕上。投影机的主要结构包含灯源(如:高压水银灯泡、发光二极管)、透镜、分光镜、面板以及用来保护以上结构的壳体。在机壳上有开口作为投影机内部与外界的沟通管道,藉此便于使用者更换灯源或其它零件。此外,为了防尘以及避免灯源或零件从壳体中脱出,通常会设计壳盖(如:灯盖)来覆盖开口。以实际的应用上来说,当投影机的灯泡故障或者是破裂时,使用者会将灯盖打开,以更换位于投影机壳体中的灯泡。
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吊挂式投影机为例,由于投影机装置于天花板处(或从天花板处垂吊下来),为了方便使用者更换灯泡,通常会将灯盖设计在机壳朝向地板的那一面。但若投影机的灯泡因振动或是使用不当而爆裂时,其玻璃碎片将散落在投影机内,此时若打开灯盖换灯泡,灯泡的碎片很有可能掉入使用者眼睛中而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壳盖以解决先前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揭露一种壳盖,其用以覆盖壳体的开口。本发明的壳盖包含盖体以及捉持结构。盖体具内表面,当壳盖覆盖开口时,盖体的内表面朝向壳体内部,而捉持结构形成于内表面上,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上的物体。捉持结构可为黏着层或是包含突出结构。当捉持结构为黏着层时,其用以黏着落于内表面上的物体;而当捉持结构包含突出结构时,此突出结构可为复数个突柱或是挡墙,突柱与挡墙在内表面上围成一区域,当物体落于此区域中时可将物体局限于其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前述壳盖的电子装置,以解决先前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壳体、灯源以及壳盖。其中壳体具有开口,而灯源设置于壳体中并对着开口设置。壳盖用覆盖开口,其包含有盖体及捉持结构。盖体具有内表面,当壳盖覆盖开口时,内表面朝向壳体内部。捉持结构形成内表面上,其可为具有黏性的黏着层或者是包含突出结构,当物体从壳体内部掉落至内表面时,藉由捉持结构可捉持落于内表面上的物体。
综合言之,本发明的壳盖与电子装置藉此捉持结构可以黏着落在壳盖表面上的物体,或是将物体局限于突出结构中。相较于先前技术,当使用者更换零件时,容易因掉落的物体而受伤,经由本发明的捉持结构,可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
图1B为沿图1A中线段X-X的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
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
图3C为沿图3B中线段Y-Y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壳盖以及运用此壳盖的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1,图1B为沿图1A中线段X-X的剖面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发明的壳盖1包含盖体10以及捉持结构12。盖体10具有内表面100,在盖体10的内表面100上形成捉持结构12。壳盖1实际上是用来覆盖某一壳体(未绘示于图中)的开口,例如:吊挂式投影机的壳体开口、手机壳的电池开口、手电筒的灯泡开口。当壳盖1覆盖壳体的开口时,盖体10的内表面100会朝向壳体的内部。
捉持结构12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上100的物体(未绘示于图中),例如:玻璃碎屑、金属碎片等。本发明中所谓的捉持指的是利用捉持结构12使掉落下来的物体留在盖体10的内表面100上。为了捉持落于盖体10内表面100的物体,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具有黏性的材料来制作捉持结构12。在图1A所示的捉持结构12,是在内表面100上形成一层第一黏着层来黏着物体,藉此让物体停留于内表面上100。作为捉持结构12的第一黏着层可为双面胶带,胶带的一面黏在内表面100,另一面则用来黏着物体,第一黏着层亦可藉由在内表面上100涂布黏胶形成。如先前技术所述,当更换吊挂式投影机的灯泡时,若灯泡本身是因为爆裂而需要更换,灯泡的碎屑容易掉落至人的眼睛中,造成视力的危害。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黏着层(捉持结构12)设计于盖体10内表面100上,用来黏着落于内表面100上的物体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此补充说明一点,壳盖1的形状不限于图1A所示,可以依照实际的需求设计。
实际上,捉持结构12不限定为第一黏着层,捉持结构12可包含突出结构,例如突柱或挡墙。请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2。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壳盖2包含盖体20以及捉持结构22。盖体20具有内表面200,捉持结构22包含复数个突柱220(仅标示其一),此复数个突柱220伫立于内表面200上,并且与内表面200连接。如上文所提,捉持结构22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200上的物体,为了达成此功效,复数个突柱220可根据需求在内表面200上围成一预定区域,其所围成的区域对应于物体掉落的位置。当物体落于此区域时,由于受到突柱220的阻隔,物体将会被限制在突柱220所围成的区域中,以避免物体砸伤人体或刺伤眼球。
此外,为了增加捉持结构22捉持落于内表面200上物体的效果,捉持结构22除包含复数个突柱220外,还进一步包含第二黏着层222,第二黏着层222形成于突柱220所围成的区域上,以黏着落于内表面200上的物体。第二黏着层222与第一黏着层的制作方法类似,都是利用黏性物质所制作的,并且一如前述,第二黏着层可为双面胶带,将双面胶带的其中一面贴在所围成的区域上;第二黏着层亦可藉由于内表面上200涂布黏胶形成。除此之外,由于掉落于内表面200上的物体,其尺寸有大小之别,小尺寸的物体(碎屑)还可藉由第二黏着层222所黏着。并且,考虑到第二黏着层222对于较大型物体(碎片)的黏性较不佳,多是利用复数个突柱220将较大型物体局限于所围成的区域中。补充说明一点,虽然在此实施例中,复数个突柱220围成五边形的区域,但实际上所围成的区域大小及形状,其依据为物体可能落下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复数个突柱220的形状、高度亦不受限于本实施例,不同的突柱220可具有不同的形状及高度。此外,在前述突柱220所围成的区域内也可再形成复数个突柱,有助于捉持落于其间的物体。若再于突柱220上形成凹凸的轮廓(例如压花或刻痕),亦有助于前述的捉持。
图2的壳盖2相较于图1的壳盖1,其中的差别在图1的捉持结构12事实上是一层黏着层,而图2的捉持结构22包含复数个突柱220。以黏着层作为捉持结构12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不需于内表面上100其它的突出结构,可减少制作的手续。而包含复数个突柱220的捉持结构22的优势则在于:当使用者清理落于内表面200的物体时,由于突柱220与突柱220间具有空隙,可方便使用者清理(物体可从空隙处被扫出来)。
捉持结构所包含的突出结构,除可为复数个突柱,其亦可为挡墙。请参阅图3A,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4。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壳盖4包含盖体40以及捉持结构42。盖体40具有内表面400,而捉持结构42包含挡墙420,此挡墙420形成于内表面400上,并且与内表面400连接。相似于图2所示的捉持结构22的突柱220,本实施例的捉持结构42包含挡墙420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400上的物体。挡墙420于在内表面上400围成一预定区域,并且所围成的区域可为封闭区域(当然亦可不为封闭区域,此时有助于清除落于区域中之物体)。当物体落于挡墙420所围成的区域内时,会被限制于所围成的区域中。类似地,捉持结构42除包含挡墙420外,还可进一步包含第二黏着层422以黏着落于内表面400上的物体。第二黏着层422功用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3A的壳盖4相较于图2的壳盖2,其中的差别在于捉持结构22、42所包含的突出结构,一个为复数个突柱220,另一个则为挡墙420。使用复数个突柱220做为突出结构的好处在于:便于清除落于区域中的物体以及去除形成于所围成区域上的第二黏着层。当第二黏着层222黏满碎屑等物体,而使用者想利用溶剂去除第二黏着层222,由于有突柱220具有空隙的缘故,溶剂可由空隙处进出,便于清除第二黏着层222。而使用挡墙420的好处在于:挡墙420可围成封闭的区域,即使未于区域上形成第二黏着层422,亦可将小尺寸的物体局限于其中。
如图3A所述的挡墙420不必垂直于盖体40的内表面400,实际上挡墙420与内表面400间所夹的角度可小于九十度藉此形成沟槽。请参阅图3B及图3C,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壳盖6,图3C为沿图3B中线段Y-Y的剖面图。如图3B及图3C所示,本发明的壳盖6包含盖体60以及捉持结构62。盖体60具有内表面600,捉持结构62包含挡墙620,此挡墙620形成于内表面600上,并且与内表面600连接。相似于图3A所示的捉持结构42,捉持结构62除包含挡墙620外,亦进一步包含形成于内表面600上的第二黏着层622,用以黏着落于内表面600上的物体。其功用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3B的捉持结构62与图3A的捉持结构62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捉持结构62所包含的挡墙620与内表面600间形成小于九十度的夹角,藉此形成沟槽624(大致为图3C中虚线表示的区域)。以这样方式所形成的挡墙620,由于和内表面600形成沟槽624,当物体落于区域中,因为物体可能被沟槽624勾住,即便在壳盖6本身被晃动的状况下,物体也较不容易由挡墙620中掉出。当然沟槽624的形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在实际应用上,本发明的壳盖可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用来覆盖电子装置壳体的开口,此电子装置可为投影机、手电筒等。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8,请一同参阅图1A。如图4所示,电子装置8为投影机,其具有壳体80、壳盖1以及灯源(未绘示于图中,原则上即位于图中壳体80内部、壳盖1上方),其中壳盖1即为图1A的壳盖1。壳体80具有开口801,而壳盖1则用以覆盖开口801,至于灯源设置于壳体80中并对着开口801设置。壳盖1包含有盖体10及捉持结构12。盖体10具有内表面100,捉持结构12形成于内表面100上。当壳盖1覆盖开口801时,盖体10的内表面100会朝向壳体80的内部,因此形成在内表面100上的捉持结构12亦朝向壳体80内部。捉持结构12事实上可为一层第一黏着层,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100上的物体9,在本实施例中物体9为玻璃或金属破碎物。
此外,壳盖1的构造亦可相同于图2至图3B的壳盖2、4,其包含突柱220或挡墙420,藉此突柱220或挡墙420于内表面200、400上围成一区域,用以捉持落于内表面200、400上的物体9,其详细功能及构造解说请参阅前文。此外,为了将壳盖1固定于壳体80上,可以螺丝固锁的方式,当然也可以在壳体80邻近于开口801处形成榫头,而于壳盖1上形成榫眼,藉由卡榫的动作将壳盖1覆盖于开口801上。
实际上电子装置8可以是吊挂式投影装置,而灯源则是用来投影的灯源,当电子装置8吊挂在天花板处,且以内表面100朝向天花板的方式设置时,由于形成于内表面100上的捉持结构12是朝向壳体80内部,当物体9(或破碎物,例如灯泡的玻璃碎片)脱离其固定位置时,因为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物体9会朝着壳盖1的方向行进,只要捉持结构12的位置能对应物体9的落点,即可透过捉持结构12捉持物体,避免打开壳盖1时,物体9弄伤人体的事件发生。
综合言之,本发明的壳盖与电子装置具有捉持结构,捉持结构可为黏着层,或包含复数个突柱或挡墙等突出结构。当捉持结构为黏着层时,可藉由黏着层黏着落在壳盖表面上的物体。当捉持结构包含突柱或挡墙时,可将物体局限于突柱中,藉此避免物体从壳盖处掉出。在先前技术中,当使用者更换电子装置的零件时,从电子装置中掉落的物体可能通过开口而砸到人。特别是当物体为玻璃碎屑或金属碎屑时,可能会造成眼球的永久伤害。本发明的捉持结构,其对应开口而设置,当物体落在开口区即被捉持结构所黏着或局限于其中,可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壳盖,用以覆盖壳体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该壳盖包含:
盖体,该盖体具有内表面,当该壳盖覆盖该开口时,该内表面朝向该壳体内部;以及
捉持结构,形成于该内表面上,用以捉持落于该内表面上的物体,其中该捉持结构包含突出结构,突出于该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突出结构包含复数个突柱,或者,该突出结构包含挡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挡墙与该内表面间形成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突出结构在该内表面上围成一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捉持结构包含第二黏着层于该区域上,用以黏着该物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区域为封闭区域。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该壳体具有开口;
灯源,该灯源置于该壳体中;以及
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盖,该壳盖用以覆盖该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对着该开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投影用灯源。
CN 200910163831 2009-08-04 2009-08-04 壳盖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631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3831 CN101631440B (zh) 2009-08-04 2009-08-04 壳盖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3831 CN101631440B (zh) 2009-08-04 2009-08-04 壳盖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1440A CN101631440A (zh) 2010-01-20
CN101631440B true CN101631440B (zh) 2011-10-12

Family

ID=41576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3831 Active CN101631440B (zh) 2009-08-04 2009-08-04 壳盖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144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299Y (zh) * 2005-06-21 2006-08-1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灯泡收容机构
CN1900587A (zh) * 2005-07-20 2007-01-24 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防止碎片外流的金属板
CN101414109A (zh) * 2007-10-19 2009-04-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倒吊式投影机拆卸灯泡护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299Y (zh) * 2005-06-21 2006-08-1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灯泡收容机构
CN1900587A (zh) * 2005-07-20 2007-01-24 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防止碎片外流的金属板
CN101414109A (zh) * 2007-10-19 2009-04-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倒吊式投影机拆卸灯泡护目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科技日报.科学生活:打破荧光灯要彻底消毒.《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第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1440A (zh) 2010-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5354B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
JP6308571B2 (ja) 画像取込モジュール
KR20060124920A (ko) 돔형 감시카메라
CN101631440B (zh) 壳盖及电子装置
CN112702501A (zh) 一种镜头保护罩及拍摄装置
TWI430735B (zh) 殼蓋及電子裝置
CN207473275U (zh) 一种投影机镜头防尘装置
US9325910B2 (en) Photographing device and lamp device thereof
JP2020515203A (ja) 携帯電子機器用ケース
TWI581194B (zh) 電子裝置與生理特徵辨識模組
JP5622873B2 (ja) 監視カメラ
CN101083884A (zh) 保护盖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2001319A (zh) 相機模組
CN210982622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力监测仪表
CN208015837U (zh) 一种双目安防监控设备
CN216217131U (zh) 电子设备的镜头保护装置
KR200433014Y1 (ko) 적외선 감시카메라
CN101408669B (zh) 安装于小型电器上带照明效果的放大镜结构及其应用
CN205353938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0896565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场智能安防装置
CN213302757U (zh) 投影设备
JP3226195U (ja) レンズ鏡筒周囲用防塵フィルタ、および該防塵フィルタ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CN101825270A (zh) 具影音无线传输功能的可携式照明及防卫装置
CN216670899U (zh) 一种火灾报警器阻燃防护装置
CN217902144U (zh) 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