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7059B -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7059B
CN101627059B CN2008800075710A CN200880007571A CN101627059B CN 101627059 B CN101627059 B CN 101627059B CN 2008800075710 A CN2008800075710 A CN 2008800075710A CN 200880007571 A CN200880007571 A CN 200880007571A CN 101627059 B CN101627059 B CN 101627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er
conduit
slurry
chamber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75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7059A (zh
Inventor
R·E·鲍德
M·F·麦克唐纳
S·T·米尔纳
T·D·谢弗
R·H·柴兹
R·N·韦伯
P·J·赖特
J-P·库尔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2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7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7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7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2Neutralisation of the polymerisation mass, e.g. killing the catalyst also removal of catalyst residu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6Nozzle-type reactors, i.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reactants within the reactor is effected by their introduction or injection through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B01J4/002Nozzle-type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8Butenes
    • C08F10/10Isobut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12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 B01J2219/0012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adding a temperature modifying medium to the re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8Butenes
    • C08F110/10Isobut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324With control of flow by a condition or characteristic of a fluid
    • Y10T137/0329Mixing of plural fluids of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r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06Flow affected by fluid contact, energy field or coanda effect [e.g., pure fluid device or system]
    • Y10T137/2087Means to cause rotational flow of fluid [e.g., vortex generator]
    • Y10T137/2109By tangential input to axial output [e.g., vortex amplifi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将溢流淤浆从聚合反应器(12)排放到罐(14)中的转移方法和系统(8)。该方法包括从猝灭流体入口(42)到猝灭室(15)将在输送管线(20)远端的导管延伸部(28)热隔离。传送系统(10)的特征在于围绕导管延伸部(28)的环形绝热层和在反应器(12)和导管延伸部(28)之间流体连通的无陷阱导管(20),该环形绝热层可以包括绝热体(34)和/或耐热支撑环(36)。该转移方法和系统可以减少或消除异烯烃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制造中输送管线(20)堵塞的现象。

Description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来自聚合反应器的聚合物淤浆猝灭并转移到闪蒸罐以使输送管线的堵塞最小化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已经普遍接受淤浆聚合法用来在稀释剂,通常是氯代甲烷中制备丁基橡胶的广泛应用。通常,异烯烃例如异丁烯与任何共聚单体的聚合使用在低温下,通常低于-90℃的氯代甲烷作为反应混合物的稀释剂。氯代甲烷因各种理由而使用,其中包括它溶解单体和氯化铝催化剂,但不溶解聚合物产物。氯代甲烷还具有合适的凝固点和沸点,以便分别地允许低温聚合和有效地与聚合物和未反应的单体分离。
通常用于制造丁基橡胶淤浆的商购反应器是具有由泵叶轮提供的高循环速率的体积为大于10升至30升的充分混合式容器。聚合和泵都生热,通过换热器除去热以保持淤浆冷却。让淤浆循环经过换热器管。通常将产物淤浆从丁基反应器转移到猝灭鼓或罐,在那里,将它与猝灭流体,通常是蒸汽和/或热水混合,以终止任何更进一步的聚合和除去稀释剂。
聚合物通常具有比稀释剂更低的密度,并且反应器溢流管线用来将聚合物淤浆从反应器转移。溢流输送管线通常呈倒U形状,这可以适应冷却的聚合反应器(-90℃或以下)和闪蒸罐之间的热膨胀,该闪蒸罐通常在从稀释剂的沸点至水的沸点的较热温度,例如+40至100℃的温度下运转。连接淤浆聚合反应器4和闪蒸罐6的现有技术输送管线2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输送管线2通常终止于猝灭喷嘴7,其中将它与可以从闪蒸罐6的下端提取和泵送的蒸汽和/或热水8混合。
当使用氯代甲烷稀释剂时,反应器溢流输送管线在聚合物生产周期期间具有堵塞的倾向。在氯代甲烷稀释剂中,聚合物颗粒倾向于含有溶解的稀释剂并且可能是柔软的,导致颗粒具有粘在一起并粘到反应器表面上的倾向,即颗粒是″粘性的″并认为由于颗粒附聚并粘附到输送管线中的表面上而引起输送管线堵塞。通常,采用氯代甲烷稀释剂时,可以使用汽蒸实践而使输送管线不堵塞,该汽蒸实践认为使氯代甲烷在管线内表面上的薄膜蒸发和/或使氯代甲烷从聚合物颗粒排出。精制的蒸汽鼓泡管线和冷凝物收集系统(未显示),包括输送管线的蒸汽夹套,已经设计用于使输送管线不堵塞或防止输送管线堵塞。由于当使用氯代甲烷时橡胶颗粒的柔软性质,通常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释放堵塞物并使之从输送管线加压排出。
最近,已经公开了异丁烯及其它单体在氢氟烃(HFC)稀释剂,例如四氟乙烷中的聚合。HFC在稀释剂或稀释剂共混物中的使用已经产生了减少颗粒附聚的新型聚合系统,此外还可以消除或减少聚合系统中的氯化烃例如氯代甲烷的量。此类新型聚合系统将减少颗粒附聚和反应器中的结垢,而不会损害工艺参数、条件、或组分和/或不会牺牲生产能力/产量和/或生产高分子量聚合物的能力。HFC是当前用作环境友好致冷剂的化学物质,因为它们具有非常低(甚至零)的臭氧消耗可能性,此外还通常具有低的可燃性,尤其是与烃和氯化烃相比。
可以采用HFC的一些聚合介质、方法、反应器和系统在以下共同转让的专利参考文献中进行了公开:WO2004058827;WO2004058828;WO2004058829;WO2004067577;WO2006011868;US2005101751;US2005107536;US2006079655;US2006084770;US2006094847;US2006100398和US2006111522。
当使用HFC时,输送管线也具有堵塞的倾向,并且与氯代甲烷淤浆不同,不能容易地通过应用蒸汽和压力清除。这是令人意外的,因为HFC淤浆颗粒不如氯代甲烷淤浆颗粒那么粘,并且聚合物颗粒的粘性广泛地认为是导致输送管线堵塞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HFC淤浆颗粒是硬的并且具有形成非常硬的堵塞物的倾向,所述非常硬的堵塞物不能通过汽蒸除去。
据估计,不管所使用的稀释剂如何,大半个世纪以来输送管线堵塞已经是工业中使用的丁基反应器的停机时间的主要起因。然而,关于抑制或消除输送管线堵塞现象,鲜有研究和开发。同时表现问题的困难性和为了试图解决问题操作者将从事的过度复杂的尝试的一种途径包括在输送管线中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5187366中公开的那样。
明显地,本领域中对于供丁基反应器和相似方法使用的改进的输送管线系统和方法仍存在长期和未满足的需求,它们的设计与操作简单,并且有效地避免堵塞的频繁出现。
发明内容
发明概述
根据本发明,经由绝热流道(flow passage)将淤浆从反应器转移到猝灭室中。使淤浆与任何猝灭流体热隔离,并且淤浆也可以在输送管线进入的位置处与猝灭室壁的热传导隔离。例如,输送管线可以是绝热的。另一个改进可以包括从U形输送管线消去降弧(downward leg),这从现有技术的输送管线设计中消除陷阱(trap)。绝热和/或无陷阱(trapless)输送管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输送管线堵塞的频繁发生。考虑到现有技术中施加外部蒸汽以避免或除去输送管线堵塞物的普遍实践,这种结果是令人意外的。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从聚合反应器转移淤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淤浆从反应器排放到终止于猝灭室中的输送管线,和让该淤浆从输送管线以水平、向上倾斜、竖直或其组合的方式经过该输送管线中的导管并经过导管延伸部经过猝灭室壁中的开口到出口。该方法可以包括最初将猝灭流体导入与导管延伸部相邻的猝灭室中。该方法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导管延伸部与该壁和猝灭流体热隔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将淤浆和猝灭流体的混合物从猝灭室排到罐,例如闪蒸罐中。输送管线的出口可以在导管延伸部的远端(distal end),与该壁轴向分隔开。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经过导管的流道是无陷阱的。可以维持导管中的淤浆的速度大于淤浆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终端漂浮速度(terminal flotation velocity),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使得该颗粒不沉积或附着于流道的壁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淤浆速度维持在等于或大于0.91m/s(3ft/s)。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猝灭流体导入可以包括在该壁和导管延伸部的出口之间的猝灭室的柱形表面处建立猝灭流体的切向漩涡流动模式。
在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导管延伸部封装在共轴外管中,并且将绝热体配置在导管延伸部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此外,可以使导管稳定在外管中,例如采用配置在环隙中的支撑体。该支撑体可以是环形物和/或由耐热材料制成。外管的远端可以与导管延伸部的外表面密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使导管延伸部以与水平呈0-5度的角度向下倾斜进入到猝灭室中,例如排到猝灭室中。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抛光流道的表面,特别是电抛光,和/或在输送管线的相邻部分之间形成滑膛过渡段。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维持沿着反应器和导管延伸部之间的导管的长度经由导管的竖直、向上倾斜、水平或其组合的淤浆流动取向。优选地,导管中的任何回转头可以按大的半径,即0.91m(大约3ft)或更高的半径形成。
在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可以包括通过关闭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和导管和猝灭室之间的第二隔离阀隔离用于维护(maintenance)的导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隔离阀可以配置在导管和导管延伸部之间。如果需要的话,该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导管中安装维护法兰接受器(service flangereceptacle)。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将淤浆排放到猝灭室的终止于壁处的侧部中,并让淤浆和猝灭流体从该侧部经过与罐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该侧部在水平的5度之内向下倾斜以排到提升管部分中。该侧部中的淤浆排放物可以具有进入提升管部分的轨迹以抑制该侧部表面上的淤浆撞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存在第二猝灭流体导入猝灭室,这可以包括在与提升管部分上端相邻的柱形表面处建立猝灭流体的切向漩涡流动模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根据上述方法的可用于将淤浆从聚合反应器转移的转移系统,例如,将淤浆猝灭和转移到闪蒸罐。该转移系统可以包括在从反应器经过输送管线的流道的出口处将猝灭流体导入猝灭室的第一猝灭流体入口。该猝灭室可以与罐连通并且具有比输送管线的外横向尺寸相对更大的内横向尺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可以进一步特征在于:该流道包括无陷阱导管和经过该猝灭室的壁中的开口到出口的导管延伸部;和在该壁和导管延伸部之间并且沿着导管延伸部从该开口延伸到出口的阻热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初始猝灭流体入口可以包括轴向配置在壁中的开口和输送管线的出口之间的切向漩涡喷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管可以封装导管延伸部,并且绝热体可以配置在导管延伸部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导管和外管可以是共轴的。导管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的支撑体可以将导管与外管分隔。例如,支撑体可以是环形物和/或由耐热材料制成。外管的远端可以与导管延伸部的外表面密封,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例如与出口相邻,该出口可以与壁分隔开。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朝向猝灭室的开口的壁可以包括堵塞法兰(blind flange),并且外管可以延伸穿过在该堵塞法兰中的该开口。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流道的表面可以是抛光的,任选地包括电抛光,并且该系统可以包括在流道的相邻部分之间的滑膛过渡段(smooth bore transitions)。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管可以沿着其长度是竖直、向上倾斜、水平的或其组合。该导管延伸部可以水平或与水平呈至多5度的角度向下倾斜进入到猝灭室中。该系统也可以包括在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和在导管和猝灭室之间的第二隔离阀。第二隔离阀可以配置在导管和导管延伸部之间。维护法兰接受器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导管中,例如配置在与第二阀门相邻的导管的末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猝灭室也可以包括终止于壁处的侧部和该侧部和罐之间用于流体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该侧部可以在水平的5度之内并且该提升管部分在竖直的5度之内。或者,提升管部分可以在竖直的5度-50度之间倾斜。第二猝灭流体入口可以包括与该提升管部分的上端相邻配置的切向漩涡喷嘴。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聚合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淤浆聚合反应器,它具有一个或多个向反应器供应单体、催化剂和稀释剂的进料管线,将来自反应器的淤浆与猝灭流体混合的猝灭室,与猝灭室连通的罐,和在反应器和猝灭室之间流体连通的淤浆输送管线,其中该猝灭室具有比该输送管线的外横向尺寸相对更大的内横向尺寸。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在经由该输送管线的流道的出口处将猝灭流体导入猝灭室的第一猝灭流体入口,其中该流道包括无陷阱导管和经过该猝灭室的壁中的开口到出口的导管延伸部,和在该壁和导管延伸部之间并且沿着导管延伸部从该开口延伸到相邻的出口(from theopening to adjacent the outlet)的阻热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罐包括闪蒸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聚合系统还可以包括封装导管延伸部的共轴外管,配置在该导管延伸部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的绝热体,配置在导管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的耐热支撑体(它可以是环形物)以将该导管与外管分隔,和在该外管远端和该导管延伸部的与出口相邻的外表面之间的密封件,该出口可以与壁轴向分隔开。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朝向猝灭室的开口的壁包括堵塞法兰,并且外管可以延伸穿过在该堵塞法兰中的该开口。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导管延伸部可以水平或与水平呈至多5度的角度向下倾斜进入到猝灭室中。
在聚合系统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流道的表面可以是抛光的,例如电抛光的。聚合系统还可以包括在流道的相邻部分之间的滑膛过渡段。导管可以沿着其长度是竖直、向上倾斜、水平的或其组合。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在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在导管和导管延伸部之间的第二隔离阀,和在导管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维护法兰接受器。
在聚合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猝灭室可以包括终止于壁处的在水平的5度之内的侧部,和在该侧部和罐之间的竖直或在竖直的50度之内倾斜的用于流体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猝灭流体入口,包括与该提升管部分的上端相邻配置的切向漩涡喷嘴。
附图简述
图1是从反应器到闪蒸罐的现有技术U形管溢流管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在淤浆聚合反应器和闪蒸罐的猝灭室之间的转移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该转移系统的由图2中的线条3包围的区域的详细截面图解。
图4是在图3的堵塞法兰30处沿着线条4-4看到的截面图解。
图5是在图3的第一猝灭流体入口44处沿着线条5-5看到的截面图解。
图6是在图3的第二猝灭流体入口46处沿着线条6-6看到的截面图解。
图7是在转移系统的由图2中的线条7包围的区域中看到的渐缩管50的详细截面图解。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贯孔阀门(a full-borevalve)的截面图解。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在淤浆聚合反应器和具有倾斜提升管部分52的猝灭室之间的转移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在淤浆聚合反应器和闪蒸罐的猝灭室之间显示水平输送管线54的转移系统的示意图。详细描述
本发明涉及将来自制备异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例如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等的反应器的聚合物和稀释剂的淤浆猝灭和输送到闪蒸罐的系统和方法。
对于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书而言,术语″反应器″是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任何容器(一个或多个)。通常用于制造这些聚合物的商购反应器是具有由泵叶轮提供的高循环速率的体积为大于10升至30升的充分混合式容器。聚合和泵都可以产生热,并且为了保持淤浆冷却,反应系统可以包括换热器。此种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CFSTR″)的实例参见美国专利号5,417,930,引入供参考。在这些反应器中,淤浆可以经过换热器的管子循环。可以提供冷却,例如,通过壳程上的沸腾乙烯来提供。可以通过该沸腾乙烯温度、所要求的热通量和总传热阻力设置淤浆温度。
″淤浆″是指包括聚合物的大量稀释剂,该聚合物已经从例如,稀释剂,单体,催化剂体系组分例如路易斯酸,引发剂,改性剂等沉淀。
″稀释剂″指稀释或溶解剂。稀释剂可以包括能够充当催化剂体系组分、单体或其它添加剂的溶剂的化学物质。纯稀释剂通常不会改变聚合介质的组分,即催化剂体系的组分、单体等的一般性质;然而,稀释剂和反应物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有限的相互作用。另外,术语稀释剂可以包括两种或更多种稀释剂的混合物。此外,卤化烃,例如氯代甲烷和氢氟烃仅是可以适合用于本发明的稀释剂的非限制性实例。
″猝灭(Quench)″或″猝灭(quenching)″是指迅速地将来自反应器的淤浆加热并与猝灭介质,通常是水和/或蒸汽混合的过程,其中终止进一步的聚合。例如,淤浆可以离开低于-90℃的反应器并进入在60℃下的闪蒸罐。
″陷阱″是指管线中的弯曲或分隔室,其中相对较低密度的材料可能聚集并抑制、阻断或密封该管线的相对较高密度材料的通过,例如回管的顶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无陷阱″是指管线或管线段不含陷阱,并且优选通常不含显著向下的湍流通道,例如在管线的给定长度或部分内基本上由水平、竖直和向上倾斜部分或其组合构成的管线或通道,更优选非负向斜率管线。当管线中的向下湍流通道具有超过管线半径两倍(当管线具有均匀圆形截面时),或超过管线水力半径两倍(在管线横截面非圆形的情况下)的总竖直高度时,该向下湍流通道对本发明的目的是重要的。
斜坡或倾角(即向上/正或向下/负)的取向按在稳态工艺操作条件下流动的法线方向取得。
根据本发明的转移系统的一个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从淤浆聚合反应器到与闪蒸罐连接的猝灭室中的输送管线。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淤浆聚合反应器12和闪蒸罐14之间的转移系统10的示意图,其中猝灭室适宜地以放大的管子或喷嘴15的形式提供。反应器出口16可以是溢流出口,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并且上游隔离阀18可以连接反应器出口16与导管20。喷嘴15可以包括侧部60、直立或提升管部分62、和与罐14永久连接的基底部分64。基底部分62有时称为粗短管子或短柱。反应器12可以从其出口16排放淤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导管20可以与猝灭喷嘴15连接,如下面更详细论述的那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管20可以在反应器12和猝灭喷嘴15之间是无陷阱的,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没有负向斜坡。导管中的负向斜坡可能倾向于形成陷阱,这通常是不希望的,因为它可能促进堵塞。导管20优选是绝热的。
图3是图2的转移系统10的显示其中导管20与猝灭喷嘴15连接的区域的特写截面图解。导管20的湍流通道可以最终终止于出口24,该出口24与由猝灭喷嘴15界定的室26连通。导管20可以与导管延伸部28连接,该导管延伸部28可以与导管20隔离或一体化。下游隔离阀38和维护法兰接受器40可以适宜地配置在导管延伸部28和导管20之间的输送管线中。该接受器40可以接收常规维护法兰,本领域中也称作8字形盲板或双圈盲板,它包括用于与堵塞法兰正常操作连接的间隔元件,该堵塞法兰任选地有维护流体进入旋塞,该旋塞根据需要也可以交替地置于运转模式和维护模式之间的接受器40中。如果需要的话,通常当反应器12没有运转时,可以备选或另外地为维护提供朝向导管20的洗液入口(包括洗涤阀门22)以供应溶剂或其它流体,例如石脑油,它们可以用作溶剂清洗导管20、反应器12或其它设备。
导管延伸部28可以延伸穿过猝灭喷嘴15的末端或侧壁,例如,导管延伸部28可以适宜地伸过在猝灭喷嘴15末端的堵塞法兰30。图4是在图3的堵塞法兰30处沿着线条4-4看到的截面图解。导管延伸部28可以封装在外管32中,并且绝热层34(参见图3)可以配置在导管延伸部28和外管32之间的环隙中,形成环形阻热层。该环隙可以装备有远端密封件35,它可以适宜地通过在外管32和导管延伸部28的远端处焊接中心穿孔管盖形成。支撑环36可以配置在导管28和外管32之间的环隙中以将导管与外管分隔。支撑环可以使导管延伸部28稳定以使作用在远端密封件35处的焊接接头上的应力最小化。支撑环36可以优选由具有较高传热阻力的持久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导管延伸部28和/或喷嘴15的侧部60可以是水平的,或如果需要的话,向下稍微倾斜,例如,与水平呈至多5度的角度倾斜,以促进液体排入提升管部分62。
流道29可以终止于在侧部60中的和/或与提升管62的上端相邻的导管延伸部28的远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管延伸部62的终止、内径和姿态(attitude)经设计使得以设计流量和速度离开的淤浆的轨迹落入提升管62,而对侧部60的内表面具有最小或没有撞击。图5是漩涡式喷嘴44的截面图解,它可以是与导管延伸部28相邻的第一水入口。喷嘴15、室26、外管32、绝热体34、导管延伸部28和流道29的壁可以如所示形成同心圆。漩涡式喷嘴44可以将猝灭液体相对于喷嘴15的局部直径成切线地导入,并因此在喷嘴15的在侧部60中的内表面处赋予螺旋流动模式。然而,如果喷嘴15具有从侧部进入提升管部分62的尖锐弯头或回转头,则液体流可能改变成轴流模式,并且可以导入辅助或补充的猝灭液体。
图6是第二水入口的截面图解,它可以在提升管62的上端。该辅助猝灭流体入口可以包括切向漩涡喷嘴46以沿着提升管62的表面赋予螺旋猝灭液体流动模式。漩涡式喷嘴可以抑制颗粒上浮和附聚。附加的切向漩涡喷嘴47(参见图2)可以配置在基底部分64中或在喷嘴15中的另一个位置(一个或多个)。漩涡式喷嘴44、46、47可以用来迅速地加热淤浆、冲走任何撞击性聚合物颗粒和抑制聚合物颗粒在猝灭喷嘴15中的任何积聚。蒸汽和/或冷凝物可以用作备选猝灭液体或与经由管线66从闪蒸罐14再循环的水联用(参见图2)。
可以使用适合选择用于预期服务和操作条件的材料或者在新建构造中或者作为现有丁基反应器设备的改型安装转移系统10。对于现有输送管线的转换,导管20、在堵塞法兰30处的组件、侧部60和提升管部分62、以及任何连接管线或配件可以与可能要求的任何新支撑体或进入结构(access structure)一起预制。例如,升高的甲板(未显示)可能是希望的以允许人员在堵塞法兰30的组件的上升处(elevation)进入,此外还提供足够的高度以允许人员在该升高甲板下面进入。当预制的替换组件已经在手头时通过断开和移除旧的转移系统组件,可以使转移系统10的新组件的安装的停机时间最小化。
在操作中,冷淤浆可以穿过导管20和导管延伸部28进入喷嘴15中的猝灭室26。可以经由漩涡式喷嘴44、46和47将热水供给猝灭室26以迅速地加热进入室26的淤浆。猝灭水可以含有淤浆助剂,例如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钙,以涂覆和润滑猝灭喷嘴中的聚合物以释放在表面上的聚合物附聚物和抑制大的附聚物形成。淤浆助剂可以直接地添加到猝灭给水中,或备选地或另外地,可以将淤浆助剂添加到闪蒸罐中,然后连同从闪蒸罐的底部提取的水而泵送到猝灭喷嘴中。猝灭流体可以冲走撞击在猝灭室26的壁上的任何聚合物并且有效地抑制固体的粘附。淤浆和水可以经过提升管部分62和基底部分64排到闪蒸罐14中以便按通常的方式加工。
导管20和导管延伸部28的冷的、绝热的操作使聚合物颗粒在输送管线中的内表面上的附聚最小化。导管延伸部28的绝热可以促进堵塞法兰30附近的等温或几乎等温的操作,并且可以避免过热点(hot spot)的形成,该过热点可能倾向于导致限流或堵塞。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冷却导管20和/或导管延伸部28,例如,通过在绝热体下运行致冷剂跟踪管线(未显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避免导管20和/或导管延伸部28的蒸汽鼓泡或其它加热。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水蒸气存在于离开反应器10的管线,即导管20和导管延伸部28中时,水(有或者没有氯代甲烷水合物)将形成冰是可能的,该冰可能引起阻断。在此种情况下,可以维持该管线的末端在足以防止冰和/或水合物形成的温度下。
如此前所提及的那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淤浆速度维持在这样的速度下,使得它可以抑制颗粒沉降或附着于流道的壁上,例如,大于橡胶颗粒在淤浆稀释剂中的终端漂浮速度。作为颗粒和稀释剂间的密度差、颗粒的尺寸和流道的任何倾角的函数的终端漂浮速度可以由技术人员容易地测定。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由淤浆反应器在稀释剂中制备的异丁烯聚合物和共聚物,具有在聚合物和商业稀释剂例如氯代甲烷或HFC间的典型密度差,所述终端速度通常小于0.91m/s(3ft/s),这因此可以用作设计准则。在其中现有的U形管溢流管线过大而不能提供期望的淤浆速度的改型安装中,相应的替换导管20可能需要较小的直径。例如,标称76.2mm(大约3in.)U形管可能需要用标称50.8mm(大约2in.)导管20替换以在输送管线中获得期望的淤浆速度。
进一步促进抑制硬的或粘性聚合物颗粒在导管20和导管延伸部28中的附聚的其它特征可以包括:避免尖锐的弯头,为流动方向变化或横截面流动面积变化提供渐变过渡段,提供滑膛流道,使淤浆流路中的暴露边缘最小化,将流道29的表面抛光等等。导管20中的弯头优选具有至少30cm(大约1ft),更优选至少60cm(大约2ft),特别是至少90cm(大约3ft)的半径。
图7示出了可以在导管20的邻近上游隔离阀18(参见图2)的近端中使用的渐变过渡渐缩管50。例如,当隔离阀是标称76.2mm(大约3in.)和导管是标称50.8mm(大约2in.)时,该渐缩管50将包括76.2mm×50.8mm渐缩管。标称或标准渐缩管可能导致急剧过渡,这可能导致输送管线堵塞或限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渐缩管50具有渐变锥形过渡角70,优选与纵向不超过15度,更优选不超过12度,更优选不超过8度,特别是不超过5度。
图8是下游隔离阀38(参见图3)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截面图解,它可以与上游隔离阀18相同。该阀门38可以具有包括贯孔42的球,即该孔42与导管20和/或导管延伸部28中的流道29的孔相同。这表示在不同部分之间的输送管线的壁处提供滑膛过渡段。通过使边缘和过渡不连续最小化,可以在过渡段附近使湍流和聚合物附着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流道29的抛光和尤其是电抛光可以有效抑制聚合物附着或沉积在电抛光表面处。电抛光,有时称作反向电镀,是熟知的电化学方法,它通过从工件除去微观量的材料而将金属表面抛光。在电抛光中,将金属工件浸于电解质的温度受控浴中并与直流(DC)电源的正极端子(阳极)连接。将负极端子与阴极连接,当施加电流时,从阳极(工件)除去的颗粒被吸引到该阴极上。通常,在工艺过程中控制阴极与工件的尺寸、位置和距离以获得期望的抛光水平和使抛光区域局部化。该工艺还通过使铬富集在钢的表面上而使一些钢的表面钝化。这种表面然后与氧气反应,例如,产生铬-氧化物层,该铬-氧化物层是防止不锈钢生锈的惰性层。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在淤浆聚合反应器和闪蒸罐的猝灭喷嘴之间的转移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喷嘴15具有与竖直方向倾斜40-50度的提升管部分52。在侧部和提升管52之间的喷嘴15中的更渐进弯头可以沿着喷嘴15的长度提供来自漩涡式喷嘴44的猝灭液体的切向流动模式,从而消除对补充的漩涡式喷嘴的需要。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转移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在输送管线中使用总体上水平的导管54。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溢流管线可以与反应器基本上水平,例如向内弯曲,任选地具有用于排放的略微负向斜坡。该输送管线可以经改进以适应热膨胀,例如,输送管线可以包括在导管54和/或喷嘴部分52中的波纹管(bellow)(未显示)。输送管线还可以包括帮助淤浆转移到闪蒸罐的特征和设计要素。例如,导管54可以包括双螺杆挤出机单元(未显示)。双螺杆挤出机和波纹管的实例参见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5187366,据此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在这里列出的全部专利和专利申请,试验方法(如ASTM方法)和其它文献将在此类公开物与本发明一致的程度上并且对于允许这些引入的所有权限,被完全引入供参考。
尽管本发明已经详细描述了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各种其它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且容易达到的。因此,不认为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于这里给出的实施例和叙述,而是权利要求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中存在的可以取得专利权的新颖性的所有特征,其中包括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认为是这些特征的等同物的所有其它特征。

Claims (18)

1.从聚合反应器转移淤浆的方法,包括:
将淤浆从反应器排放到终止于猝灭室中的输送管线;
让该淤浆从输送管线以水平、向上倾斜、竖直或其组合的方式经过该输送管线中的导管并经过导管延伸部经过猝灭室壁中的开口到出口;
使猝灭流体进入与导管延伸部相邻的猝灭室的第一导入;和
将该导管延伸部与该壁和猝灭流体热隔离。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将淤浆和猝灭流体的混合物从猝灭室排到罐中。
3.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该导管是无陷阱的。
4.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该猝灭流体进入该猝灭室的第一导入包括在该壁和输送管线的出口之间的猝灭室的柱形表面处建立猝灭流体的切向漩涡流动模式。
5.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关闭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和导管和猝灭室之间的第二隔离阀隔离用于维护的导管。
6.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将淤浆排放到猝灭室的终止于壁处的侧部中,并让淤浆和猝灭流体从该侧部经过与罐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该侧部中的淤浆排放包括进入提升管部分的排放淤浆轨迹以抑制该侧部表面上的淤浆撞击。
8.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猝灭流体进入该猝灭室的第二导入,其包括在与提升管部分上端相邻的柱形表面处建立猝灭流体的切向漩涡流动模式。
9.用于从聚合反应器转移淤浆的转移系统,包括:
在从反应器经过输送管线的流道的出口处将猝灭流体导入猝灭室的第一猝灭流体入口,其中该猝灭室与罐连通并且具有比输送管线的外横向尺寸相对更大的内横向尺寸,并且进一步特征在于:
其中该流道包括无陷阱导管和经过该猝灭室的壁中的开口到出口的导管延伸部;和
在该壁和导管延伸部之间并且沿着导管延伸部从该开口延伸到相邻的出口的阻热层。
10.权利要求9的转移系统,其中该第一猝灭流体入口包括与该壁中的开口和该出口之间的导管延伸部轴向相邻配置的切向漩涡喷嘴。
11.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的转移系统,还包括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和导管和猝灭室之间的第二隔离阀。
12.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的转移系统,其中该猝灭室还包括终止于壁处的侧部和该侧部和该罐之间用于流体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
13.权利要求12的转移系统,还包括第二猝灭流体入口,包括与该提升管部分的上端相邻配置的切向漩涡喷嘴。
14.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的转移系统,其中该猝灭室还包括终止于该壁处的在水平的5度之内的侧部,和在该侧部和罐之间的竖直或在竖直的50度之内倾斜的用于流体连通的直立提升管部分。
15.权利要求14的转移系统,还包括第二猝灭流体入口,包括与该提升管部分的上端相邻配置的切向漩涡喷嘴。
16.聚合系统,包括:
淤浆聚合反应器,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向反应器供应单体、催化剂和稀释剂的进料管线;
将来自反应器的淤浆与猝灭流体混合的猝灭室;
与该猝灭室连通的罐;
该反应器和猝灭室之间流体连通的淤浆输送管线,其中该猝灭室具有比该输送管线的外横向尺寸相对更大的内横向尺寸;
在经由该输送管线的流道的出口处将猝灭流体导入猝灭室的第一猝灭流体入口;
其中该流道包括无陷阱导管和经过该猝灭室的壁中的开口到出口的导管延伸部;和
在该壁和导管延伸部之间并且沿着导管延伸部从该开口延伸到相邻的出口的阻热层。
17.权利要求16的聚合系统,还包括封装导管延伸部的共轴外管,配置在该导管延伸部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的绝热体,配置在该导管和外管之间的环隙中的耐热支撑体以将该导管与外管分隔,和在该外管的远端和该导管延伸部的与出口相邻的外表面之间的密封件。
18.权利要求16-17中任一项的聚合系统,还包括在该导管和反应器之间的第一隔离阀,在该导管和导管延伸部之间的第二隔离阀和在该导管和第二隔离阀之间的维护法兰接受器。
CN2008800075710A 2007-02-09 2008-01-25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1627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0064107P 2007-02-09 2007-02-09
US60/900,641 2007-02-09
PCT/US2008/052075 WO2008100692A1 (en) 2007-02-09 2008-01-25 Polymerization quench method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7059A CN101627059A (zh) 2010-01-13
CN101627059B true CN101627059B (zh) 2012-08-22

Family

ID=3835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75710A Active CN101627059B (zh) 2007-02-09 2008-01-25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771667B2 (zh)
EP (1) EP2118148B1 (zh)
JP (1) JP5046342B2 (zh)
CN (1) CN101627059B (zh)
AT (1) ATE527052T1 (zh)
CA (1) CA2677795C (zh)
RU (1) RU2455315C2 (zh)
WO (1) WO2008100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0377B (zh) 2015-06-10 2020-06-19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耐热串扰的流动反应器
CN111051355A (zh) 2017-08-29 2020-04-21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二氧化碳作为溶液聚合中的催化剂淬灭剂和由其制备的产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4889A (en) * 1977-03-16 1980-04-16 Monsanto Co Reducing polymer scale in lines carrying acrylic polymerization slurries
CN1578755A (zh) * 2001-10-30 2005-02-09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烯烃生产过程中的热量回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4924A (en) * 1978-03-31 1979-05-15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Butyl reactor overflow plugging and post reactor polymerization prevention
SU1070097A1 (ru) * 1982-10-27 1984-01-30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Орде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И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Г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Г.В.Плеханова Способ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 суспензии по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м
US5035794A (en) * 1985-12-27 1991-07-30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Isoprene recovery in the butyl rubber process
ES2101111T3 (es) * 1991-07-29 1997-07-01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Reactor de polimerizacion.
JP2613146B2 (ja) * 1991-11-26 1997-05-21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リー触媒用管型反応器
US7723447B2 (en) * 2002-12-20 2010-05-2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JP4441487B2 (ja) * 2002-12-20 2010-03-31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重合プロセス
US7425601B2 (en) * 2002-12-20 2008-09-1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ers with new sequence distributions
JP4426527B2 (ja) * 2002-12-20 2010-03-03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重合プロセス
US7141711B2 (en) * 2003-03-24 2006-11-28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Catalyst fines handling process
CA2458750C (en) * 2004-02-23 2012-02-07 Bayer Inc. Isoolefin-diolef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06011868A1 (en) 2004-06-25 2006-02-0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ing hydrofluorocarbons
WO2007006556A1 (de) * 2005-07-12 2007-01-18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isobuten hoher qualitä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4889A (en) * 1977-03-16 1980-04-16 Monsanto Co Reducing polymer scale in lines carrying acrylic polymerization slurries
CN1578755A (zh) * 2001-10-30 2005-02-09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烯烃生产过程中的热量回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18148A1 (en) 2009-11-18
JP5046342B2 (ja) 2012-10-10
CA2677795C (en) 2012-07-03
JP2010518232A (ja) 2010-05-27
CA2677795A1 (en) 2008-08-21
US20080194777A1 (en) 2008-08-14
CN101627059A (zh) 2010-01-13
EP2118148B1 (en) 2011-10-05
WO2008100692A1 (en) 2008-08-21
RU2455315C2 (ru) 2012-07-10
RU2009133443A (ru) 2011-03-20
US7771667B2 (en) 2010-08-10
ATE527052T1 (de) 201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1043B1 (ko) 퍼옥시드 개시제 주입용 저밀도 폴리에틸렌(ldpe) 관형 반응기
US5008085A (en)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of a hydrocarbon stream
EP2738184B2 (en) Continuous take off technique and pressure control of polymerization reactors
CN101472950A (zh) 聚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工艺
CN101627059B (zh) 聚合猝灭方法和系统
US20090312513A1 (en) Polymer stream transfer
WO2005082522A1 (en) Heat exchanger polymerization reactors for manufacturing drag reducing agents
TWI466724B (zh) 用於生產丁基橡膠之聚合反應器
WO2003090918A1 (fr) Reacteur de craquage catalytique a courant descendant
CN113474079B (zh) 用于制备低聚物的设备
CN112999815A (zh) 一种对油气换热洗涤的装置与方法
BR112020010153B1 (pt) Método para desidrogenação oxidativa de etano a etileno compreendendo remover ou impedir o acúmulo de incrustações substancialmente solúveis em água na tubulação a jusante de um reator de odh
CN219849596U (zh) 用于悬浮法生产pvc的聚合釜
CN220496327U (zh) 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的外循环反应装置及系统
JP2008303259A (ja) 石油系重質油の熱分解反応槽、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分解処理装置
MXPA06009552A (es) Reactores de polimerizacion d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para manufacturar agentes de reduccion de arrastre
MXPA01011193A (en) Mitigation of fouling by thermally cracked o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