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4569B -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4569B
CN101624569B CN2008101162421A CN200810116242A CN101624569B CN 101624569 B CN101624569 B CN 101624569B CN 2008101162421 A CN2008101162421 A CN 2008101162421A CN 200810116242 A CN200810116242 A CN 200810116242A CN 101624569 B CN101624569 B CN 101624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interlude
folded
cell
convex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6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4569A (zh
Inventor
陈振玲
李勇
蒋兴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2008101162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4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4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4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4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4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并对其操纵的装置和方法,其为在基底金表面用PDMS的微流管道将其划分成可修饰和不可修饰区域。不同管道区域通入不同分子修饰,使其划分成细胞可粘附和不可粘附区域。在可粘附不同区域接种不同细胞,拿开PDMS,几种细胞便有序吸附在表面。电化学解吸,破坏不可粘附区域中分子与金的结合,使所有种类细胞自由移动。另外,选择性修饰一种或几种细胞两侧成为不可粘附区域,其余细胞利用PBS分隔,去除PDMS,被选择的细胞被固定,其余细胞可自由移动。该方法和装置简单易操作,且可控制不同种细胞固定、全部运动或者部分运动,达到任意操纵多种细胞的目的,可用于研究多种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可用于药物筛选。

Description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并操纵多种细胞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仅仅对一种细胞观察和操纵的体外研究系统,已无法满足基础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需要,人们常常需要在模仿生命体条件下,体外观察和操纵两种或多种细胞,通过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了解生命体发育、疾病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进一步进行药物筛选和干预。
现在接近生命体条件下,可用于研究两种细胞相互作用的装置,市场上可购买到Transwell Chamber。该商品利用带孔的薄膜将两种细胞分隔成上下两层培养,只能观察上层细胞向下的侵袭,而无法观测它们之间的相互运动,并且只能观察两种细胞之间的作用,对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无法研究。
在文献1:Li,Y.,Bo,Y.,Ji,H.,Han,D.,Chen,S.,Tian,F.,Jiang,X.,Angew.Chem.Int.Ed.,2007,46(7),1094-1096中,蒋兴宇研究小组结合纳米尺度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电化学以及微流控技术,把本来不能使细胞粘附的基底表面某些区域选择性“活化”,使得不同种细胞在指定空间粘附。该小组同时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98280.4(其在先申请号200610089251.7,在先申请日为2006.08.11)的申请构建了一种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把不同种细胞要有序粘附在同一表面,需要长时间的电化学解吸附过程,不利于此方法的推广。
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710117815.8,申请日2007年6月25日的发明专利申请构建了将多种细胞以有序阵列方式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此方法过程简单,但无法构建连续距离变化的有序多细胞排列。
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710119999.1(申请日2007年8月6日)和200710119997.2(申请日2007年8月6日)的两项发明专利申请构建连续距离变化的有序多细胞排列,并利用电化学解吸方法和聚(L-赖氨酸)-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的嵌段共聚物的性质实现了多种细胞在同一基底上的同时束缚、释放和选择性释放,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在装置制备时需要对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该处理方法在一般生物实验室难以实现;同时在选择性释放时,使用的聚(L-赖氨酸)-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的嵌段共聚物性质不稳定,进而降低了方法的稳定性,因此上述装置和方法不利于在通常生物实验室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装置简单易操作、并且可在同一基底粘附并控制不同种细胞间的运动,以便研究不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装置,包括:
一基底;所述基底上表面上蒸镀有一层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所述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上蒸镀有一层金层;
一下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微凹槽单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和
一负极连通于所述基底,电压为1.0~1.4V的电源;
所述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在20~1000μm范围内;
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所述金表面之间形成六条封闭的微流道,所述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或者
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另一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利用细胞外基质被修饰成促进细胞粘附的活性区域。
所述的钛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铬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金层厚度为20~50nm。
本发明提供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一干净玻璃基底上表面上先蒸镀2~10nm厚的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然后再在所述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上蒸镀20~50nm厚的金层;
2)使用光刻技术,在一硅片上制备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该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由六条凸型条组成;
其中,位于右侧三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该右侧三条凸型条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右侧第一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右侧第二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1.5cm;所述右侧第三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右侧第四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0.8~1.5cm,且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0.8~1.5cm,且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槽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凸型条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
所述六条凸型条长度均在1.2~1.5cm范围内;所述六条凸型条宽度均在20~300μm范围内;
3)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对步骤2)得到的具有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进行翻膜,得到一与所述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相对应的具有至少一组微凹型单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该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下表面上的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在20~1000μm范围内;
然后把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具有微凹型单元的面朝上,高压消毒;
4)将步骤3)经高压消毒后的无菌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取出后,把具有微凹型单元的面朝下与步骤1)所述基底金层进行接触性连接,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基底金层之间形成封闭的六条微流管道;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所述金表面之间形成六条封闭的微流道,所述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或者,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另一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用50~200μg/ml细胞外基质被修饰成促进细胞粘附的活性区域;孵育1~3h;
5)制备不同种类的粘附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为106个/ml,然后把不同种细胞通入相应设计培养细胞的流通管腔中,再放入细胞培养箱,在37℃,二氧化碳体积浓度5%,培养30~60min,细胞粘附在微流管道内的金表面上;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中,12~24h后,细胞在各自限定区域内生长,以完成多种细胞粘附于同一基底上并束缚在各自的区域内;
6)若操纵基底上全部种类的细胞都可以自由移动,则在步骤5)中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后,在金表面上通负电极,培养液通正电极,电压为1.0~1.4V,通电时间为30~60s,破坏金表面上的硫醇分子与金的结合,从而除去硫醇分子,使其束缚的细胞释放,所有种类细胞均自由移动;
7)若操纵基底上的部分种类细胞移动,而其余种类细胞在原位固定,则在步骤4)中把50~200μg/ml细胞外基质蛋白的PBS磷酸缓冲液通入设计培养细胞的微流管道中;然后在设计需要原位固定细胞的微流管道两侧管腔中通入1~5mM硫醇溶液;而设计细胞移动的管腔两侧管腔中通入PBS溶液进行分隔;孵育1~3h;
8)制备不同种类的粘附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为106个/ml,然后把不同种细胞通入相应设计培养细胞的微流管道中,再放入细胞培养箱,在37℃,二氧化碳体积浓度5%,培养30~60min,细胞粘附在微流管道内的金表面上;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中,4~8h后,被固定的细胞在各自限定区域内生长,而用PBS分隔的细胞开始移动,以完成选择性操纵细胞移动和固定的目的。
所述硫醇是HS(CH2)11(OCH2OCH2)6OH、HS(CH2)11(OCH2OCH2)5OH或HS(CH2)11(OCH2OCH2)3OH。
所述步骤7)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为纤维结合蛋白、胶原蛋白或层粘连蛋白。
本发明上述装置和方法可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于同一基底,粘附的细胞间通过分泌的可溶性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装置和方法将多种细胞粘附和操纵于同一基底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在粘附的细胞培养的条件下加入待筛选的药物,与没有加入药物的样品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哪种药物可以影响这几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用于进行电解吸,观察全部种类细胞的移动;或者选择性固定一种或几种细胞,观察其余细胞的移动,从而为新药筛选,提供一种极为便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首先是在基底表面先用金表面与PDMS中的微流管道形成可修饰的管道表面和不可修饰的封闭表面。以细胞外基质、PBS和寡乙二醇为末端的单层膜将可修饰表面划分成细胞可粘附区域和细胞不可粘附区域,使多种细胞固定在各个区域;或者利用电化学反应,解除单层膜在金表面的吸附,使得全部种类的细胞都可移动;或者选择性修饰各种细胞两侧,进而选择性固定和释放一种或多种细胞,以达到可以粘附和操纵任意一种或多种细胞的目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利用表面化学和微流控的结合,来构筑复杂的细胞培养体系,可以让多种细胞在可调控的空间和时间,有序地在表面的粘附、生长。
2、在不同种细胞有序固定在基底表面后,也可以进行电解吸检测几种细胞之间互相爬动的影响。
3、控制几种细胞使之局限于一定区域完全不能移动;也可以使部分种类细胞移动,其余种类细胞不移动;也可以使所有细胞都移动。
4、这几种细胞的密度和相间的距离可以精确调控,以便检测几种细胞之间的反应。因为可以控制细胞密度、几种细胞之间的间隔,所以分析的精度是前所未有。
5、在这种方法得到的粘附了多种细胞的基底为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提供了平台,可以单细胞水平高精度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细胞生物学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作为基于细胞和细胞之间作用的药物检测,为发现药物和有毒物质的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6、可以让细胞之间仅仅通过溶液中的物质进行信号交换而相互作用;也可以让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号交相互作用。
7、对多种细胞粘附、全释放和部分释放的操作方法更加简便易行。
8、对粘附和操纵细胞装置的制作进行改进,使之更加适用于生物实验室的日常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
本发明提供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装置,包括:
一基底;所述基底上表面上蒸镀有一层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所述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上蒸镀有一层金层;
一下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微凹槽单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和
一负极连通于所述基底,电压为1.0~1.4V的电源;
所述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在20~1000μm范围内;
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所述金表面之间形成六条封闭的微流道,所述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或者
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另一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利用细胞外基质被修饰成促进细胞粘附的活性区域。
所述的钛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铬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金层厚度为20~50nm。
实施例1、
1)在一干净的玻璃载波片(厚度0.15mm)表面蒸镀5nm的钛粘附层,然后再在其上蒸镀30nm厚的金层,制得一实验所需要的基底;
2)把步骤1)的基底切成2×2cm2的小块,备用;
3)使用光刻技术在一硅片上制备出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单元,首先用作图软件L-edit设计出所要图形六条并排的凸型条,其中,位于右侧三条凸型条为等截面的凸型条,该右侧三条凸型条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右侧第一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7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4cm;所述右侧第二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1.2cm;所述右侧第三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以45度斜角折向右侧0.7cm;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中间段上段凸型条截面宽度200μm;所述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200μm;而且该右侧第四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45度斜角折向左侧0.7cm;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200μm,且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2cm,且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该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7cm;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该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200μm,且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2cm,且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槽的左侧边平行;该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左侧0.7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4cm;
所述六条凸型条的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凸型线相通的垂向通孔;本实施例的六条凸型条长为1.5cm,宽度为100μm;然后打印为分辨率为3600dpi的胶片;接着再涂胶(SU-8系列负胶),利用甩胶机均匀地将光刻胶,涂在硅片上,经高温烘烤硬化后,把胶片垂直放在涂有光刻胶的基板上,显影曝光后就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制成了所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
4)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步骤3)得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进行翻膜,得到一与上述微结构相对应的、具有至少一组微凹槽单元的PDMS印章;然后把印章有微凹槽的面向上,进行高压灭菌;
所述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图1中标号1、2或3所示的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图1中标号1所示的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图1中标号2所示的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图1中标号3所示的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图1中标号4所示的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图1中标号5所示的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图1中标号6所示的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且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在20~1000μm范围内;
5)将步骤4)经高压灭菌后PDMS印章取出后,把具有微凹槽单元的面向下与步骤2)的基底金表面紧密接触,在PDMS印章与基底金表面之间形成封闭的六条微流道;然后把100μg/ml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on))的PBS磷酸缓冲液(pH 7.4)通入特定的管腔中;其余管腔通入3mM硫醇溶液;孵育2h;
6)制备不同种的粘附细胞——Hela细胞和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均为106个/ml,然后把Hela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第二管腔中,将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第五管腔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于37℃、二氧化碳浓度5%(体积浓度),培养40min,细胞粘附在管腔内的金表面上;把PDMS印章揭掉,把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浓度10%)中,24h后,细胞就会长满各自的限定区域,得到一粘附并固定了两种细胞的基底。
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粘附和固定多种细胞的基底。
实施例2
1)在一干净的玻璃载波片(厚度0.12mm)表面蒸镀10nm的铬作为粘附层,然后再在其上蒸镀50nm厚的金层,制得一实验所需要的基底;
2)把步骤1)的基底切成2×2cm2的小块,备用;
3)使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制备出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首先用作图软件L-edit设计出所要图形六条并排的凸型线,该六条并排的凸型线包括:由左向右共计六条凸型线;其中右侧三条凸型线在中间位置平行,所述右侧第一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cm,然后垂直折向中部0.3cm;所述右侧第二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cm;所述右侧第三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以斜角30度角折向左侧0.5cm;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每段向左加宽100μm,并且平行段的两端以斜角30度角折向左侧0.5cm;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依据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线依次垂直折向左侧100μm,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cm;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依据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线依次垂直折向左侧100μm,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cm,然后垂直折向中部0.3cm;所述六条凸型线的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凸型线相通的垂向通孔(凸型线长为1.2cm);宽度为宽20μm(凸型线宽为20μm);然后打印为分辨率为3600dpi的胶片;接着再涂胶(SU-8系列负胶),利用甩胶机均匀地将光刻胶,涂在硅片基底上,经高温烘烤硬化后,把胶片垂直放在涂有光刻胶的基板上,显影曝光后就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制成了所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
4)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步骤3)得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进行翻膜,得到一与上述微结构相对应的、具有凹型图案的PDMS印章;然后把印章有凹型图案的面向上,高压灭菌;
5)将步骤4)中的印章取出后,把有凹型图案的面向下与步骤2)的金表面的基底接触,形成封闭的管腔;然后把100μg/ml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on))的PBS磷酸缓冲液(pH 7.4)通入特定的管腔中;其余管腔通入3mM硫醇溶液;孵育2h;
6)制备不同种的粘附细胞——3T6细胞和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均为106个/ml,然后把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第一管腔中,将3T6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第二管腔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于37℃、二氧化碳浓度5%(体积浓度),培养30min,细胞粘附在管腔内的金表面上;把PDMS印章揭掉,把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浓度10%)中,24h后,细胞就会长满各自的限定区域,得到一粘附并固定两种细胞的基底。
7)在步骤6)中的细胞两侧基底的金表面上通负电极,培养液通正电极,电压为1.4V,通电时间为45s,破坏金表面上的硫醇分子与金的结合,从而除去硫醇分子,使其束缚的3T6和NIH 3T3细胞释放,达到两种类细胞均可自由移动的目的。
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粘附固定,然后释放多种细胞的目的。
实施例3
1)在一干净的玻璃载波片(厚度0.15mm)表面蒸镀2nm的钛作为粘附层,然后再在其上蒸镀20nm厚的金层,制得一实验所需要的基底;
2)把步骤1)的基底切成2×2cm2的小块,备用;
3)使用光刻技术在硅片上制备出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首先用作图软件L-edit设计出所要图形六条并排的凸型线,该六条并排的凸型线包括:由左向右共计六条凸型线;其中右侧三条凸型线在中间位置平行,所述右侧第一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cm,然后垂直折向中部0.5cm;所述右侧第二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1.5cm;所述右侧第三条凸型线在平行段的两端以斜角60度角折向左侧0.8cm;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每段向左加宽300μm,并且平行段的两端以斜角60度角折向左侧0.8cm;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依据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线依次垂直折向右侧300μm,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1.5cm;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线在中间平行段再分为三段,依据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线依次垂直折向右侧300μm,平行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cm,然后垂直折向中部0.5cm;所述六条凸型线的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凸型线相通的垂向通孔(凸型线长为1.5cm);宽度为宽300μm(凸型线宽为300μm);然后打印为分辨率为3600dpi的胶片;接着再涂胶(SU-8系列负胶),利用甩胶机均匀地将光刻胶,涂在硅片基底上,经高温烘烤硬化后,把胶片垂直放在涂有光刻胶的基板上,显影曝光后就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制成了所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
4)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步骤3)得到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进行翻膜,得到一与上述微结构相对应的、具有凹型图案的PDMS印章;然后把印章有凹型图案的面向上,在等离子清洗器中氧化2min,形成具有亲水表面的PDMS印章;
5)将步骤4)中的印章取出后,把有凹型图案的面向下与步骤2)的金表面的基底接触,形成封闭的管腔;然后把100μg/ml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on))的PBS磷酸缓冲液(pH 7.4)通入62和65的管腔中;61和63管腔通入3mM硫醇溶液;64和66管腔通入PBS溶液;孵育2h;
6)制备不同种的粘附细胞——3T6细胞和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均为106个/ml,然后把NIH 3T3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62管腔中,将3T6细胞的悬浮溶液通入65管腔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于37℃、二氧化碳浓度5%(体积浓度),培养30min,细胞粘附在管腔内的金表面上;把PDMS印章揭掉,把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浓度10%)中,2h后,3T6细胞开始移动逐渐爬出65管腔的位置,而NIH 3T3细胞仍被束缚在62管腔中,达到一种细胞固定,另一种细胞自由移动的目的。
同样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得到粘附固定,然后选择释放多种细胞的目的。

Claims (5)

1.一种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装置,包括:
一基底;所述基底上表面上蒸镀有一层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所述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上蒸镀有一层金层;
一下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微凹槽单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和
一负极连通于所述基底,电压为1.0~1.4V的电源;
所述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均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均在20~1000μm范围内;
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所述金表面之间形成六条封闭的微流道,所述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或者
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另一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利用细胞外基质被修饰成促进细胞粘附的活性区域,所述硫醇是HS(CH2)11(OCH2OCH2)6OH、HS(CH2)11(OCH2OCH2)5OH或HS(CH2)11(OCH2OCH2)3O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铬粘附层厚度均为2~10nm;所述的金层厚度为20~50nm。
3.一种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一干净玻璃基底上表面上先蒸镀2~10nm厚的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然后再在所述钛粘附层或铬粘附层上蒸镀20~50nm厚的金层;
2)使用光刻技术,在一硅片上制备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该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由六条凸型条组成;
其中,位于右侧三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该右侧三条凸型条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右侧第一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右侧第二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8~1.5cm;所述右侧第三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截面宽度向左侧宽于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右侧第四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右侧第四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为等截面凸型条,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与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上段凸型条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中段凸型条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垂直折向左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右侧第五条凸型条的中间段下段凸型条槽的左侧边平行;所述右侧第六条凸型条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凸型条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凸型条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
所述六条凸型条长度均在1.2~1.8cm范围内;所述六条凸型条宽度均在20~1000μm范围内;
3)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对步骤2)得到的具有至少一组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进行翻膜,得到一与所述凸型线型微结构单元相对应的具有至少一组微凹型单元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该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下表面上的微凹槽单元由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六条凹槽组成;
其中,位于左侧三条凹槽为等截面的凹槽,该左侧三条凹槽的中间段相互平行,所述左侧第一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5~0.8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所述左侧第二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左侧0.8~1.5cm;所述左侧第三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以30~60度斜角折向左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截面宽度向右侧宽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截面宽度100~300μm;而且该左侧第四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以30~60度斜角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四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五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由该凹槽中间段的两端垂直折向右侧0.5~0.8cm;
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为等截面凹槽,其中间段分为上、中、下三段,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与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上段凹槽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100~300μ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中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所述左侧第六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垂直折向右侧0.8~1.5cm,然后再垂直折向下部,以便与所述左侧第五条凹槽的中间段下段凹槽的右侧边平行;该左侧第六条凹槽中间段之外的两端段垂直折向右侧0.5~0.8cm,之后再垂直折向中部0.3~0.5cm;
所述六条凹槽的槽端处分别设有与相应的凹槽相通的垂向通孔;所述六条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500μm;所述六条凹槽长度均在1.2~1.8cm范围内,宽度均在20~1000μm范围内;
然后把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具有微凹型单元的面朝上,高压消毒;
4)将步骤3)经高压消毒后的无菌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取出后,把具有微凹型单元的面朝下与步骤1)所述基底金层进行接触性连接,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基底金层之间形成封闭的六条微流管道;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的下表面贴覆于所述基底的金层上,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与所述金表面之间形成六条封闭的微流道,所述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或者,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通过1~5mM硫醇的乙醇溶液自组装而被修饰成抗细胞粘附的惰性区域,另一部分微流道内的金表面用50~200μg/ml细胞外基质被修饰成促进细胞粘附的活性区域;孵育1~3h;
5)制备不同种类的粘附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为106个/ml,然后把不同种细胞通入相应设计培养细胞的流通管腔中,再放入细胞培养箱,在37℃,二氧化碳体积浓度5%,培养30~60min,细胞粘附在微流管道内的金表面上;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中,12~24h后,细胞在各自限定区域内生长,以完成多种细胞粘附于同一基底上并束缚在各自的区域内;
6)若操纵基底上全部种类的细胞都可以自由移动,则在步骤5)中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后,在金表面上通负电极,培养液通正电极,电压为1.0~1.4V,通电时间为30~60s,破坏金表面上的硫醇分子与金的结合,从而除去硫醇分子,使其束缚的细胞释放,所有种类细胞均自由移动;
7)若操纵基底上的部分种类细胞移动,而其余种类细胞在原位固定,则在步骤4)中把50~200μg/ml细胞外基质蛋白的PBS磷酸缓冲液通入设计培养细胞的微流管道中;然后在设计需要原位固定细胞的微流管道两侧管腔中通入1~5mM硫醇溶液;而设计细胞移动的管腔两侧管腔中通入PBS溶液进行分隔;孵育1~3h;
8)制备不同种类的粘附细胞的悬浮溶液,细胞密度为106个/ml,然后把不同种细胞通入相应设计培养细胞的微流管道中,再放入细胞培养箱,在37℃,二氧化碳体积浓度5%,培养30~60min,细胞粘附在微流管道内的金表面上;揭掉聚二甲基硅氧烷印章,将生长有细胞的金表面放入普通细胞培养液中,4~8h后,被固定的细胞在各自限定区域内生长,而用PBS分隔的细胞开始移动,以完成选择性操纵细胞移动和固定的目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醇是HS(CH2)11(OCH2OCH2)6OH、HS(CH2)11(OCH2OCH2)5OH或HS(CH2)11(OCH2OCH2)3OH。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同一基底上粘附和操纵多种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为纤维结合蛋白、胶原蛋白或层粘连蛋白。
CN2008101162421A 2008-07-07 2008-07-07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4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62421A CN101624569B (zh) 2008-07-07 2008-07-07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62421A CN101624569B (zh) 2008-07-07 2008-07-07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4569A CN101624569A (zh) 2010-01-13
CN101624569B true CN101624569B (zh) 2012-01-25

Family

ID=4152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624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4569B (zh) 2008-07-07 2008-07-07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4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0422B (zh) * 2010-02-02 2014-10-0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用于控制不同种细胞相互作用的装置、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2382792B (zh) * 2010-08-31 2013-03-1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选择性损伤培养细胞的方法
CN107073758B (zh) * 2014-09-29 2019-05-03 微非特有限公司 微型半球阵列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微型半球阵列板的微流器件及利用微流器件的细胞集合体的培养方法
CN104764732A (zh) * 2015-04-09 2015-07-08 复旦大学 基于特异材料超吸收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NL2017705B1 (en) * 2016-11-02 2018-05-18 Lumicks Tech B V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udying biological cell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052A (zh) * 1998-12-17 2002-02-2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利用抗体结合蛋白的模式化沉积产生基于光衍射的生物传感器
CN10112193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052A (zh) * 1998-12-17 2002-02-2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利用抗体结合蛋白的模式化沉积产生基于光衍射的生物传感器
CN101121930A (zh) * 2006-08-11 2008-02-13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gyu Jiang等.A General Method for Patterning Gradients of Biomoleculeson Surfaces Using Microfluidic Net works.《Analytical Chemistry》.2005,第77卷(第8期),2338-2347. *
李勇等.控制多种细胞在同一表面有序粘附的研究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第31卷(第1期),83-8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4569A (zh)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ebersold et al. “Brains on a chip”: Towards engineered neural networks
JP4755368B2 (ja) 高密度細胞アレイ用基板、製造法、及びその利用方法
Millet et al. Over a century of neuron culture: from the hanging drop to microfluidic devices
CN106497771B (zh) 一种用于多种药物及细胞同时筛选的多功能微流控芯片
CN101624569B (zh) 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
US20040214313A1 (en) Cell interaction culture system and uses thereof
CN102140422B (zh) 用于控制不同种细胞相互作用的装置、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333522B (zh) 将多种细胞有序地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WO2013086512A2 (en) Muscle chip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02042411A1 (fr) Appareil destine a l'observation microscopique de la culture durable d'une cellule unique
Müller et al. Measurement of respiration and acidification rates of mammalian cells in thermoplastic microfluidic devices
WO2017175236A1 (en)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in-vitro co-cultures of mammalian tissues.
CN101121930A (zh) 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US202300894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ganoid culture
Gonçalves et al. Recent trends of biomaterials and biosensors for organ-on-chip platforms
WO2004069988A1 (ja) 高密度細胞アレイ用基板、製造法、及びその利用方法
Yu et al. A portable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cancer metastatic potential which is programmable for temperature and CO 2
Zheng et al. Microfluidic chemostatic bioreactor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sustainable co-harvesting of biomass and biodiesel in microalgae
Khademhosseini Micro and nanoengineering of the cell microenvironm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CN101748060B (zh) 将多种细胞排列于同一平面并对其进行操控的装置及方法
CN101363020B (zh) 将多种细胞有序粘附至同一基底设定位置处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Deir et al. Step-by-step fabrication of heart-on-chip systems as models for cardiac 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
Rhee et al. External force-assisted cell positioning inside microfluidic devices
CN101363019B (zh) 将多种细胞有序粘附至同一基底设定位置处的装置及粘附方法
Saglam-Metiner et al. Humanized brain organoids-on-chip integrated with sensors for screening neuronal activity and neurotoxi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