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3620A -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3620A
CN101623620A CN200810063103A CN200810063103A CN101623620A CN 101623620 A CN101623620 A CN 101623620A CN 200810063103 A CN200810063103 A CN 200810063103A CN 200810063103 A CN200810063103 A CN 200810063103A CN 101623620 A CN101623620 A CN 101623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harcoal
surface layer
layer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63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63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3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3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包括底面层和表面层,所述底面层和表面层包裹着多个各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炭粒堆的周围是点状粘合区将底面层和表面层粘合成炭包群。所述炭包可以是正六边形,也可以是正四边形,还可以是矩形、三角形菱形多边形。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制造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放卷展平,施炭装置将炭粒有规则或者均匀地地施撒在底面层上,然后表面层放卷复盖在底面层以及炭粒堆或者炭层上,点状粘合装置将底面层和表面层进行点状粘合,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制得成品收卷。有益效果在于,不损失炭的吸附能力,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

Description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空气与调节湿度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本发明还涉及该净化空气与调节湿度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利用活性炭、木炭、竹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无毒无味的优良特性以及抗菌作用,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苯、氨、甲醛以及臭、异味等有害物质,应用于空气净化等领域,特别是竹炭,它除了具备活性炭、木炭所具备的功能外,还能产生适合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内环境,又可以增加空气中有益健康的负离子,平衡湿度并防螨。所以各种各样的炭产品也应运而生。例如:中国专利03229258.9竹炭布,“在上、下层面布涂上粘合剂,竹炭粉粒散在其中,两层面布复合,竹炭粘在中间,成为竹炭布。”;这样的活性炭无纺布或纺织布的优点是可以防止掉炭,但粘合剂粘结在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损失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专利200510049884.0活性炭无纺布及其制造工艺,“活性炭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具体技术措施还包括:无纺布由内层到外层还均匀吸附融结有由粉末状结构颗粒构成的活性炭层,活性炭层渗入无纺布基体内的部分构成活性炭和融合结。”这种无纺布由于是将活性炭融结在无纺布基体上,所以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损失活性炭的性能,从而降低净化效果。
中国专利03145523.9竹炭纸,“一种纸的新产品竹炭纸,其特征是:主要配料由加工细化的竹炭和针叶木浆组成,辅助配料由施胶剂、干燥剂、分散剂和助留剂组成,使竹炭的固有特性以纸的形态呈现。”。炭造成炭纸后,炭纸的可塑性拓展了炭的应用领域。但在实际使用中,炭纸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含炭量低以及依附在炭纸表面未被纸纤维完全网住的炭粒容易脱落。
中国专利200610053595.2夹炭无纺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包括由上、中、下三层无纺布以及置于中间层无纺布网络间的活性炭复合而成的夹炭无纺布,活性炭置于中间层无纺布的网络间,上、下两层无纺布通过热熔胶膜/或热熔胶网/或低熔点无纺布与中间层无纺布粘结复合成夹炭无纺布过滤材料。这种用多层无纺布或热融胶膜复合而成的夹炭无纺布,工艺复杂,造价高,无纺布等辅料的体积占比大而主体材料炭的体积占比显得太小,同时由于复合过程中炭还是会渗入热熔胶膜/或热熔胶网/或低熔点无纺布内,构成活性炭损失,使其活性炭含量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损失炭的吸附能力,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本发明还提供二种该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技术方案,包括底面层和表面层,所述底面层和表面层包裹着多个各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炭粒堆的周围是点状粘合区将底面层和表面层粘合成炭包群。
所述炭包可以是正六边形,呈蜂窝状排列;也可以是正四边形,呈田字形排列。当然,炭包的形状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矩形、三角形、菱形等各种多边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制造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放卷展平,施炭装置将炭粒有规则地施撒在底面层上,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然后表面层放卷复盖在底面层以及炭粒堆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将底面层和表面层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和表面层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制得成品收卷。
本发明的第二种制造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放卷展平,施炭装置将炭粒均匀地施撒在底面层上,使之形成厚薄均匀的炭层,然后表面层放卷复盖在底面层以及炭层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将底面层和表面层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和表面层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制得成品收卷。
所述点状粘合装置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也可以是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还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和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
所述炭粒为活性炭粒、木炭粒、竹炭粒,所述炭粒大小为300纳米-1.5毫米。所述底面层和表面层的熔点至少不低于220℃,优选230℃。
所述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的热压辊表面温度为:120-220℃,优选150-220℃。
本发明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有益效果在于,不损失炭的吸附能力,制造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炭包为正六边形,呈蜂窝状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切面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炭包5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炭包为正四边形,呈田字形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切面的剖面图;
图6是图4中炭包5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种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种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图2、图3所示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包括底面层1和表面层2,所述底面层1和表面层2包裹着多个各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3,炭粒堆3的周围是点状粘合区8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粘合成炭包5群。所述炭包5是正六边形,呈蜂窝状排列。
第二实施例:
图4、图5、图6所示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包括底面层1和表面层2,所述底面层1和表面层2包裹着多个各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3,炭粒堆3的周围是点状粘合区8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粘合成炭包5群。所述炭包5是正四边形,呈田字形排列。
本发明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第一种制造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1放卷展平,施炭装置9将炭粒10有规则施撒在底面层1上,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3,然后表面层2放卷复盖在底面层1以及炭粒堆3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4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1和表面层2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5,制得成品7收卷。
所述点状粘合装置4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也可以是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还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和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
本发明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第二种制造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1放卷展平,施炭装置9将炭粒10均匀地施撒在底面层1上,使之形成厚薄均匀的炭层6,然后表面层2放卷复盖在底面层1以及炭层6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4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1和表面层2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5,制得成品7收卷。
所述点状粘合装置4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也是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还可以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和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
所述底面层1和表面层2包括所有防水透气的非纺织布、纸、其它纺织面料及其复合材料,还包括其中的底面层1或者表面层2为防水不透气的非纺织布、纸、其它纺织面料、其它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包括底面层(1)和表面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层(1)和表面层(2)包裹着多个各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3),炭粒堆(3)的周围是点状粘合区(8)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粘合成炭包(5)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包(5)是正六边形,呈蜂窝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包(5)是正四边形,呈田字形排列。
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1)放卷展平,施炭装置(9)将炭粒(10)有规则地施撒在底面层(1)上,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有规则排列的炭粒堆(3),然后表面层(2)放卷复盖在底面层(1)以及炭粒堆(3)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4)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1)和表面层(2)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5),制得成品(7)收卷。
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底面层(1)放卷展平,施炭装置(9)将炭粒(10)均匀地施撒在底面层(1)上,使之形成厚薄均匀的炭层(6),然后表面层(2)放卷复盖在底面层(1)以及炭层(6)上,然后点状粘合装置(4)将底面层(1)和表面层(2)进行点状粘合,底面层(1)和表面层(2)点状粘合后,形成一群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炭包(5),制得成品(7)收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粘合装置(4)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粘合装置(4)是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粘合装置(4)是超声波点状态粘合装置和热压点状态粘合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粒(10)大小为300纳米-1.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制造复合炭垫或者炭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层(1)和表面层(2)的熔点至少不低于220℃,优选230℃。
CN200810063103A 2008-07-10 2008-07-10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623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3103A CN101623620A (zh) 2008-07-10 2008-07-10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3103A CN101623620A (zh) 2008-07-10 2008-07-10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3620A true CN101623620A (zh) 2010-01-13

Family

ID=4151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3103A Pending CN101623620A (zh) 2008-07-10 2008-07-10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362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5534A (zh) * 2018-07-24 2018-12-11 中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过滤机
CN110170216A (zh) * 2019-06-20 2019-08-27 魏巍 一种用于治理电火花油烟的方法及浮粒
CN111453872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反渗透膜滤芯和净水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5534A (zh) * 2018-07-24 2018-12-11 中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过滤机
CN108975534B (zh) * 2018-07-24 2021-05-18 中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过滤机
CN111453872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反渗透膜滤芯和净水机
CN110170216A (zh) * 2019-06-20 2019-08-27 魏巍 一种用于治理电火花油烟的方法及浮粒
CN110170216B (zh) * 2019-06-20 2022-01-28 魏巍 一种用于治理电火花油烟的方法及浮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5308C (zh) 夹炭无纺布过滤材料
US11090203B2 (en) Absorbent composite, an absorbent article employ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absorbent composite and/or article
CN104470477B (zh) 用于吸收制品的包括吸收芯和/或收集以及分散层的整体吸收结构
RU2656793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H0245458B2 (zh)
CN1158558A (zh) 具有上下凝胶层的吸湿体
JP2013141609A5 (zh)
CN106974774A (zh) 卫生用品的吸水芯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3736A (zh) 层合型吸收性片材
CN107206621A (zh) 纸浆纤维堆积片、及纸浆纤维堆积片的制造方法
CN101623620A (zh)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7970Y (zh) 一种活性炭夹芯无纺布
JP4225408B2 (ja) 層状の構造が一体化された乾式パルプ不織布
JP3408566B2 (ja) 吸水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283830U (zh) 一种新型吸收芯体
JP4060885B2 (ja) 吸収シートまたはウェブ材料および乾式形成によってこの材料を製造する方法
CN201244481Y (zh) 复合炭垫或者炭布
KR102094388B1 (ko) 다층 스펀레이스 부직포 제조 방법, 장치 및 다층 스펀레이스 부직포를 이용한 마스크팩
CN210644354U (zh) 一种高柔软度的四层芯体
US11096840B1 (en) Absorbent garment insert
CN207875004U (zh) 一种低用胶复合吸湿体
CN208573907U (zh) 一种用于卫生用品的吸湿芯体
DE69938066T2 (de) Saugfähige struktur mit integrierten partikel-sperrschichten
JP2022551865A (ja) 化粧料成分の調製方法
CN207512381U (zh) 一种拒吸相融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