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6071B -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6071B
CN101616071B CN200810131748XA CN200810131748A CN101616071B CN 101616071 B CN101616071 B CN 101616071B CN 200810131748X A CN200810131748X A CN 200810131748XA CN 200810131748 A CN200810131748 A CN 200810131748A CN 101616071 B CN101616071 B CN 101616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access point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line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7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6071A (zh
Inventor
纪光辉
徐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8101317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6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6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6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0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上述无线网络的每一个接入点通过讯息交换取得有关频宽与无线信号强度等相关数据,并依据上述相关数据作计算,以评估每一个接入点对于某一移动站的潜在频宽优势,藉此选出最适合接受此移动站的连线请求的接入点。此方法可平衡无线网络接入点的负载。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且特别涉及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低成本与高频宽,支持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正在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以IEEE 802.16标准为基础的无线微波接入网络(Wireless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也富有前景,可用在都会区取代近用户端的传统有线网络。在以上的IEEE 802.11与802.16标准逐渐成为民用无线网络的主流技术时,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就益显重要。 
IEEE 802.11和802.16标准并无规定使用者端的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连接无线网络的程序细节。在大部分系统中,移动站欲连线到无线网络是依据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的强弱来决定要连线到哪一个接入点。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接入点已被占用多少频宽,也没有考虑到接入点已经在服务多少个移动站的连线。因此很可能使多个移动站集中往某一特定的接入点来连接,造成负载的不平均。 
有一种集中式(centralized)的负载平衡方法是利用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LAN)和网络交换机(switch)连接每一个接入点,例如美国专利公开申请2004/0063455A1与2004/0156399A1。每当接入点接收到移动站的上行链路信号(uplink signal),例如探查请求讯息(probe request frame)或连线请求讯息(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时,就会发送相应的讯息给网络交换机。在网络交换机有一个管理节点(manager node)接收并处理这些讯息,来决定由哪个接入点接受移动站的连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可以在无线网络范围中,选出最适当(best-fit)的接入点来接受移动站的连线请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点,可以通过接入点间讯息的交换,来了解接入点间负载连线状况与忙碌程度,以决定是否接受移动站的连线请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其中的接入点可彼此交换相关数据,以供接入点决定是否接受移动站的连线请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用于一无线网络的一接入点,包括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探查请求讯息,根据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以及根据第一连线记录以及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本发明的一实施范例提出一种接入点,用于无线网络,包括一运算单元与一存储单元。运算单元用以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探查请求讯息,根据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自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并且根据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移动站的连线。存储单元耦接于运算单元,用以存储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本发明的一实施范例提出一种无线网络,包括多个接入点,每一上述接入点包括一运算单元与一存储单元。运算单元用以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探查请求讯息,根据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自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并且根据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移动站的连线。存储单元耦接于运算单元,用以存储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 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示意图。 
图2A与2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流程图。 
图3A和3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讯息返回时间比较图。 
图4A和4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入点总合流通频宽比较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步骤1-7:流程步骤 
g、h、i:移动站 
J、K、L:接入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一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示意图,此无线网络包括三个接入点J、K、L以及三个移动站g、h、i。其中每一个接入点的服务区域,也就是无线信号范围,以虚线表示。每一个接入点J、K、L都执行本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接入点J、K、L通过一有线骨干网络(局域网或互联网)互相连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的流程,请参照图1、图2A与图2B。以移动站i为例,当移动站i需要连接无线网络,移动站i会发出探查请求讯息。无线信号范围内的接入点J、K接收到这个探查请求讯息,回复对应的探查响应讯息(probe response frame)至移动站i(步骤1)。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接入点都存储着一个连线表格(association table),发送探查响应讯息之后,接入点J、K在各自的连线表格内新增一笔连线记录(步骤2)。以接入点J为例,其连线表格如下面的表1所示。 
  移动站识别  码   接入点识别  码   比较栏  位   时间栏  位
  i   J   -25   1000
  ...   ...   ...   ...
表1,接入点J的连线表格 
在连线表格中,每一列存储一笔连线记录。连线记录包括四个栏位。其中移动站识别码栏位是发出探查请求讯息的移动站识别码,例如可使用移动站的无线网络界面的第二层(layer two)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简称MAC address)做为识别码。接入点识别码栏位是接入点本身的识别码,例如可使用接入点的无线网络界面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做为识别码。图1的g、h、i、J、K、L都是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连线记录以前面两个识别码栏位为索引。本实施例中,比较栏位是移动站i在接入点J的信号强度,单位为dBm。例如当接入点J收到移动站i的探查请求讯息时,就可以量测探查请求讯息的RSS值,将其填入比较栏位。时间栏位是连线记录的有效时间,单位是毫秒(millisecond,ms)。连线记录在步骤2新增时,时间栏位会被填入统一的预设值,本实施例的预设值是一千毫秒。 
新增连线记录之后,每一个接入点将自己新增的连线记录传送给有线 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同时也接收有线局域网中每一个其他接入点所发送的新增连线记录(步骤3)。如此每一个接入点的连线表格都会存储所有接入点的新增连线记录。本实施例的接入点J、K、L是以以太网络(Ethernet)的类的广播式有线局域网互相连接,新增的连线记录可利用一般无线网络中既有的接入点传输协议(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IAPP)讯息或如IEEE802.2第一型逻辑连线控制讯息(type 1 logic link control frame)等第二层(layer two)讯息,在上述有线局域网中以广播方式传送。以上两种讯息都有数据栏位可供传递新增的连线记录。 
移动站i会量测每个接入点的RSS,依此决定一个顺序,然后按照此顺序逐一发送连线请求讯息(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给每一个接入点。当某个接入点接收到移动站i的连线请求讯息,会将自己新增的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和其他接入点新增的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作比较。如果自己新增的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在整个连线表格的所有比较栏位中为最大值,这个接入点会回复一个连线响应讯息(association response frame)给移动站i,表示接受连线(步骤4)。反之,如果自己新增的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并非最大值,这个接入点会回复一个连线响应讯息至移动站i,表示拒绝连线,或不回复任何讯息,让移动站i在超时(timeout)之后认定接入点不接受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为移动站被接入点量测而得的RSS值。移动站i在接入点J的RSS值为-25dBm,在接入点K的RSS值为-34dBm。所以接入点J在收到移动站i的连线请求讯息之后,接入点J会接受连线,并回复一个连线响应讯息给移动站i(步骤4);而接入点K会拒绝连线。一般来说,越大的RSS表示信号品质越好,传输速率(transmission rate)也就越高,所以让RSS最大的接入点接受连线请求是合理的做法。 
接入点J接受移动站i的连线之后,会将以(i,J)为索引的连线记录的时间栏位设定为另一个预设值,表示接入点J已接受移动站i的连线,本实施例的这个预设值是无限大(步骤5)。然后接入点J传送对应的连线通知讯息给有线局域网中的其他接入点L与K(步骤6)。其他接入点收到连线通知讯息之后,会将同样以(i,J)为索引的连线记录的时间栏位也更新设定为无限大(步骤7),如此所有接入点的连线表格都具有相同的内容。 
上述的每一个接入点都会定期检查其连线表格内的每一笔连线记录。 如果有连线记录的时间栏位不是无限大,就会倒数其时间栏位。接入点会将时间栏位倒数至零的连线记录删除。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接入点是单纯地比较同一移动站在各接入点测得的RSS值,以选出接受连线请求的接入点。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用其他指标替代RSS值,例如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接入点的剩余频宽、或接入点的网络负载(traffic load)等等。还可以将上述各种指标套入预设公式,然后比较经由上述公式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以选出接受连线请求的接入点。以下就说明几种可用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预设公式是 μ ( r i , J ) [ Σ j ∈ S J 1 / μ ( r j , J ) ] - 1 , 其计算出的比较值又称为偏好值(preference)。其中ri,J是移动站i在接入点J测得的RSS值,μ是将RSS值(单位dBm)对应至传输速率(单位Mbps)的预设递增函数,例如对IEEE802.11g的接入点而言,μ(-80)=18而且μ(-78)=24。SJ是接入点J的无线信号范围内的移动站的集合。 可解释为接入点J为其无线信号范围内每一移动站各传送一位元(bit)所需的时间,可称之为接入点J的反应时间(responsiveness)。就连线品质而言,反应时间越短越好。由于移动站可用的实际频宽随着RSS值增加,而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移动站i经由接入点J连线的偏好值公式就制定为 μ ( r i , J ) [ Σ j ∈ S J 1 / μ ( r j , J ) ] - 1 .
如果采用预设公式,在图2B的步骤4中,每一个接入点先用公式计算出所有接入点对于移动站i的比较值,如果自己的比较值在所有接入点中是最大的,就接受移动站i的连线请求,否则就拒绝连线请求。 
第二种预设公式是 α · μ ~ ( r i , J ) + ( 1 - α ) R ~ J , 这是偏好值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中α是预设参数,0≤α≤1,用以控制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5
和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6
的加权平均比例。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7
是接入点J的传输速率μ(ri,J)除以移动站i的无线信号范围内所有接入点的传输速率总和所得的比例值。而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8
是接入点J的反应时间倒数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9
除以移动站i的无线信号范围内所有接入点的反应时间倒数总和所得的比例值。 
以上两种公式中的反应时间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10
可进一步改为 
Figure S200810131748XD000511
其中ξj是移动站j在接入点J等待外传的数据数量,例如等待传送的伫列长度(delivery queue length),单位是位元组(byte)。在IEEE 802.11e标准中,由 于数据讯息(data frame)增加了服务品质控制栏位(QoS control field),接入点可以取得伫列长度的数据。 
以上比较值公式所需的各项数据,有些可由接入点自行量测或计算,有些必须自其他接入点取得。在此情况下,同一网络的接入点可利用上述的接入点传输协议讯息或第二层讯息以互相交换比较值公式所需的各项数据。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接入点将移动站的RSS值存入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接收到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讯息的接入点会根据比较栏位和其他数据,计算每一个接入点的比较值,互相比较之后决定是否接受连线请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接入点接收到移动站的探查请求讯息时,可以直接用预设公式算出比较值,将比较值存入新增的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然后将新增的连线记录传送给其他接入点。如此在稍后接收到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讯息时,接入点可以直接用比较栏位作比较,不需要再耗费时间计算各接入点的比较值。 
如果某一个接入点在步骤4接收到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讯息时,发现连同它在内有多个接入点的比较值并列为最大值,这个接入点可以直接接受连线请求,或进一步比较具有最大比较值的各接入点的剩余频宽。在进一步比较的情况下,如果这个接入点在具有最大比较值的各接入点当中具有最大的剩余频宽,就接受移动站的连线请求,否则就拒绝连线请求。 
接入点的剩余频宽是指接入点的最大频宽减去使用频宽,而使用频宽是指经由此接入点连上无线网络的各移动站所占用的传输频宽的总和。每个接入点都知道自己的最大频宽,也可以量测自己的使用频宽。至于其他接入点的最大频宽和使用频宽,可以通过前述的接入点传输协议讯息或第二层讯息来互相通报。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连接各接入点的广播式有线局域网的共用传输媒体(例如以太网络的网络线),以检测其他接入点的讯息流量,进而取得其他接入点的最大频宽和使用频宽。此外,各接入点的最大频宽也可以通过人工设定的方式,直接存储在每一个接入点。 
其他接入点的目前讯息流量也就是目前的使用频宽,显而易见。至于最大频宽可以用下列方法检测。IEEE 802.11或802.16标准各有不同的最大频宽,因此可以将这些标准的最大频宽从小到大排序。先给每一个接入点设定其中最小的最大频宽,如果检测到的使用频宽不超过目前设定的最大 频宽,就维持不变。如果某一个接入点被检测到的使用频宽超过了目前设定的最大频宽,就将这个接入点的最大频宽改设定为排序顺序中的下一个最大频宽,依此类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的启动与停止的判断机制。如果无线网络之中任何一个接入点的使用频宽大于一个预设值,就启动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否则就停用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这个预设值可以因接入点而异,例如可将上述预设值制定为接入点的最大频宽的一个预设比例,例如最大频宽的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接入点可以包括一个运算单元以及一个存储单元,两者互相耦接。运算单元用以执行以上实施例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存储单元则用以存储连线表格与其他数据,例如比较值公式所需的各项数据、观察所得的其他接入点的讯息流量与其衍生数据、以及人工设定的接入点最大频宽等等。 
图3A和图3B以及图4A和图4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拟数据。这个实施例将上述的第一种预设公式的表现和几种传统负载平衡方法作比较。其中信号强度法(RSS-based)就如同前面的第一个实施例,是单纯的比较移动站在接入点所测得的RSS值,选出RSS值最大的接入点来接受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连线个数法(population-based)是比较经由各接入点连上无线网络的移动站个数,选出服务最少移动站的接入点来接受连线请求。利用程度法(utilization-based)是由移动站主动扫描频道(scan channel)以检测每个接入点的忙碌程度,由移动站挑选最不忙碌的接入点以发出连线请求讯息。本实施例方法就是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使用第一种预设公式 μ ( r i , J ) [ Σ j ∈ S J 1 / μ ( r j , J ) ] - 1 .
本实施例分别依据下面的表2的两种接入点组合来比较上述的四种负载平衡方法。图3A和图3B分别是组合一和组合二其中,四种方法的讯息返回时间(tumaround time)和移动站个数的对应曲线。图4A和图4B分别是组合一和组合二其中,四种方法的接入点总合流通频宽(aggregatethroughput)和移动站个数的对应曲线。由图3A至图4B可看出本实施例方法的表现最佳,无论有多少个移动站,都能达到最短的讯息返回时间和最高的接入点输出频宽。由图3A、3B与图4A、4B中的模拟图中,本发明和 传统负载平衡方法相比具有最佳表现。 
    组合编号     接入点组成
    组合一     一个IEEE 802.11b接入点,两个IEEE    802.11g接入点
    组合二     全部使用IEEE 802.11g接入点
表2,产生模拟数据的各种接入点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利用既有的接入点传输协议讯息或第二层讯息以交换必要数据,藉此进行比较,以挑选最合适的接入点来服务(serve)移动站的连线要求。本发明的计算由接入点各自进行,因此是分散式(distributed),而非集中式,不需要额外的集中管理机制。本发明是依据现有的IEEE 802.11或802.16标准而扩充,和现有的IEEE 802.11或802.16架构相容,只需对接入点作小规模修改,不需要修改现有的移动站。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用于一无线网络的一接入点,包括:
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一探查请求讯息;
根据该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
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以及
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
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该接入点接收来自该移动站的该探查请求讯息的步骤还包括回复一探查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上述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的步骤还包括:
将该第一连线记录发送至每一上述其他接入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上述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的步骤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该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讯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计算该比较栏位所需的数据是取自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所发送的讯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该比较栏位是根据该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或根据每一上述移动站的该信号强度以及每一上述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而计算产生,或根据该局域网范围内的每一接入点所测得的每一移动站的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的步骤包括:
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大于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则回复一第一连线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表示接受连线,其中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为直接取自该第一连线记录的该比较栏位或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的该比较栏位而计算产生,该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为直接取自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比较栏位或根据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比较栏位而计算产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等于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一部分的比较值,而且大于该部分以外的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则比较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和该部分的上述第二连线记录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其中该部分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的剩余频宽是来自该部分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所发送的讯息,或根据观察该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共用的传输媒体而产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还包括:
将该部分所对应的一接入点的最大频宽设定为一第一预设值;
观察该部分所对应的该接入点的使用频宽;以及
如果该使用频宽大于该第一预设值,则将该最大频宽设定为一第二预设值;
其中该部分所对应的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等于该最大频宽减去该使用频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的步骤还包括:
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小于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之一的比较值,则回复一第二连线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表示拒绝连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时间栏位,而且该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还包括:
在新增该第一连线记录时,将该时间栏位设定为一第三预设值;
在决定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时,将该时间栏位设定为一第四预设值,并且发送对应的连线通知讯息至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
根据来自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的连线通知讯息,将对应的第二连线记录的时间栏位设定为该第四预设值;
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或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之一的时间栏位不等于该第四预设值,则倒数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时间栏位;以及
如果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时间栏位倒数至零,则删除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还包括:
如果该无线网络之中任一接入点的使用频宽大于一第五预设值,则启动该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否则停止该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该第五预设值为该使用频宽所属的该接入点的最大频宽的一预设比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负载平衡方法,其中该接入点所属的该局域网为有线局域网。
15.一种接入点,用于一无线网络,包括:
一运算单元,用以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一探查请求讯息,根据该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并且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以及
一存储单元,耦接于该运算单元,用以存储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
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运算单元还用以因应该探查请求讯息回复一探查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将该第一连线记录发送至每一上述其他接入点,以及接收来自该移动站的连线请求讯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运算单元还用以自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所发送的讯息取得计算该比较栏位所需的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比较栏位是根据该局域网范围内的每一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或根据每一上述移动站的该信号强度以及每一上述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而计算产生,或根据该局域网范围内的每一接入点所测得的每一移动站的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大于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则该运算单元回复一第一连线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表示接受连线,其中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为直接取自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或由该运算单元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而计算产生,该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为直接取自该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或由该运算单元根据该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栏位而计算产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如果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等于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一部分的比较值,而且大于该部分以外的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则该运算单元比较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和该部分的上述第二连线记录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其中该部分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的剩余频宽是来自该部分所对应的每一接入点所发送的讯息,或由该运算单元观察该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所共用的传输媒体而产生。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运算单元还用以将该部分所对应的一接入点的最大频宽设定为一第一预设值,观察该部分所对应的该接入点的使用频宽,并且在该使用频宽大于该第一预设值时,将该最大频宽设定为一第二预设值,其中该运算单元将该最大频宽减去该使用频宽,做为该部分所对应的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若该第一连线记录的比较值小于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之一的比较值,则该运算单元回复一第二连线响应讯息至该移动站,表示拒绝连线。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时间栏位,而且该运算单元更用以在新增该第一连线记录时,将该时间栏位设定为一第三预设值;在决定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时,该运算单元将该时间栏位设定为一第四预设值,并且发送对应的连线通知讯息至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该运算单元根据来自该无线网络的其他接入点的连线通知讯息,将对应的第二连线记录的时间栏位设定为该第四预设值;若该第一连线记录或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其中之一的时间栏位不等于该第四预设值,则该运算单元倒数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时间栏位;若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的该时间栏位倒数至零,则该运算单元删除该第一或该第二连线记录。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点,其中该接入点所属的该局域网为有线局域网。
25.一种无线网络,包括多个接入点,每一上述接入点包括:
一运算单元,用以接收来自一移动站的一探查请求讯息,根据该探查请求讯息新增一第一连线记录,自该接入点所属的局域网范围中的每一其他接入点接收一第二连线记录,并且根据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决定是否接受该移动站的连线;以及
一存储单元,耦接于该运算单元,用以存储该第一连线记录以及上述第二连线记录,
其中每一上述第二连线记录为对应的该其他接入点的第一连线记录,该第一连线记录包括一比较栏位,该比较栏位选自由该移动站在该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该信号强度而计算产生的比较值、该移动站的待传送数据数量、该接入点的剩余频宽、以及该接入点的网络负载所组成的群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该接入点所属的该局域网为有线局域网。
CN200810131748XA 2008-06-27 2008-06-27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748XA CN101616071B (zh) 2008-06-27 2008-06-27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748XA CN101616071B (zh) 2008-06-27 2008-06-27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071A CN101616071A (zh) 2009-12-30
CN101616071B true CN101616071B (zh) 2012-01-11

Family

ID=41495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7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071B (zh) 2008-06-27 2008-06-27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607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385A (zh) * 2004-04-27 2005-01-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负载均衡方法
EP1515484A1 (en) * 2003-09-09 2005-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load balancing in a hybrid wired/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15484A1 (en) * 2003-09-09 2005-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load balancing in a hybrid wired/wireless network
CN1571385A (zh) * 2004-04-27 2005-01-26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负载均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2004/O229621A1 2004.1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071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9664B2 (en) Layered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027710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中继链路的方法
JP6456951B2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23802B (zh) 无线局域网中选择接入点的方法和装置
US9258813B2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7400901B2 (en) WLAN having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access point loading
US8363628B2 (en)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point, and load balancing method thereof
US200600563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smart antenna capability information
CN101690004B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用于事件报告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7376398B2 (en) Implementing a smart antenna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687539B2 (en) Method of relay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01217785A (zh) 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和客户端设备
CN101217784A (zh)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CN105359590A (zh) 无线局域网系统内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3232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CN105101355A (zh) 一种wlan系统中基于用户吞吐量估算的接入点选择方法
CN108777844A (zh) 一种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7249202A (zh) 一种分布式无线回程路由算法
He et al. A novel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radio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s
CN101616071B (zh) 无线网络、接入点与其负载平衡方法
Lianghai et al. Context-aware cluster bas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o ser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Awang et al. A cross-lay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an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13316192B (zh) 基于链路设置的多链路调度策略
CN107889167A (zh) 多小区网络mumimo的吞吐量增强方法
WO202411944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