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0315A -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 Google Patents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0315A
CN101600315A CNA2009101522084A CN200910152208A CN101600315A CN 101600315 A CN101600315 A CN 101600315A CN A2009101522084 A CNA2009101522084 A CN A2009101522084A CN 200910152208 A CN200910152208 A CN 200910152208A CN 101600315 A CN101600315 A CN 101600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med edge
subrack
prism
air
horizont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522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9101522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00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00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插箱和多框插箱组。该插箱中:外壳为棱柱体;进风口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棱柱体中第一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第一棱边处相互邻接,第一棱边为连接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和/或出风口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棱柱体中第二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第二棱边处相互邻接,第二棱边为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框插箱组包括至少两个插箱,且各插箱以叠放面相互接触来叠放。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棱边处设置多个进风面和出风面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系统风量,改善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设备通风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背景技术
插箱是通讯、电子设备中经常采用的支撑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容纳带有各功能模块的单板。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插箱的结构示意图,插箱包括由多块板材构成的外壳1,从空间放置的便利性角度考虑,现有插箱的外壳1一般是立方体形状的。在外壳1内可以插设放置有多块单板2,各单板2通常是平行地并列放置的。由于单板2上器件工作时需要散热,因此插箱内一般还形成有风道。插箱的外壳1上设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在外壳1内设置有风扇5。各单板2间的位置关系、风扇5对气流的导引方向、以及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位置共同确定了气流在外壳1内的走向,也就是确定了风道的走向。如图1所示,单板2为竖向、相互平行的设置。从散热角度考虑,需要气流尽量能够经过各块单板2的位置,所以风道一般采用“Z”形设计,进风口3设置在外壳1前侧表面的下端,出风口4设置在外壳1后侧表面的上端,图1中箭头方向即代表风道内气流的大致走向。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目前通讯和电子等设备均向小型化、紧凑化方向发展,所以插箱内的元件集成度提高,导致发热量增加。而在现有插箱尺寸及表面上可用区域的限制下,进风口和出风口面积不能相应增加,导致插箱内气流量不足,因而散热效果差,不良的散热效果也成为插箱内设备提高集成度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箱和多框插箱组,以提高插箱的散热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
所述外壳为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
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一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一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和/或
所述出风口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二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二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框插箱组,包括至少两个插箱,每个所述插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
在每个所述插箱中,所述外壳为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一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一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所述出风口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二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二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表面为叠放面,用于与另一插箱接触叠放,各所述插箱以所述叠放面相互接触来叠放。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连接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处设置进风面,和\或在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处设置出风面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系统风量,改善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中一种隔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中另一种隔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中再一种隔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叠放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叠放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插箱包括由多块板材围设而成的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所谓进风口3和出风口4即在外壳1板材的相应位置开设多个通风孔,采用具有蜂窝状网孔的网板即可作为进风口3和出风口4处的板材。本实施例中,外壳1具体可以为横截面为六边形的棱柱体,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面为棱柱体的底面,第二水平面为棱柱体的顶面。或者也可以第一水平面为顶面,第二水平面为底面。进风口3包括两个进风面,即第一进风面31和第二进风面32,分别形成在棱柱体外壳1中第一棱边6两侧的表面上,且第一进风面31和第二进风面32在第一棱边6处相互邻接。出风口4包括两个出风面,即第一出风面41和第二出风面42,分别形成在棱柱体外壳1中第二棱边7两侧的表面上,且第一出风面41和第二出风面42在第二棱边7处相互邻接。其中,图2中的第一棱边6为连接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即通过与第一棱边6相互邻接的第一进风面31和第二进风面32,使得进风可以从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进入插箱;图2中的第二棱边7为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即通过与第二棱边7相互邻接的第一出风面41和第二出风面42,使得出风可以从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流出插箱。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棱边6是棱柱体下端面中的一个棱边,第二棱边7是棱柱体上端面中的一个棱边。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也可以为棱柱体中的任意棱边,气流从进风口3进入,再从出风口4流出,气流在插箱内的流动方向由插箱内单板2的插设位置和风扇5的导流方向来决定,一般风扇5邻近进风口3或出风口4设置,以风扇5的抽吸作用实现导流。
为使气流能够在插箱内流经尽量大的区域,优选的是将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分设在外壳1不同表面上,较佳的是呈对角的棱边。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进风口3或出风口4设置在棱边处,且棱边两侧有邻接的进风面或出风面,因而可以增加进风或出风的气流量,且设置在棱边处的两个进风面或两个出风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因而可以扩展导引气流进入或流出的方向范围,更有利于气流流通。所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加插箱内的气流量,改善散热效果。
在棱边处两面开设通风孔的设计方式可以仅用于进风口3或仅用于出风口4,优选是同时改善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设计。另外,棱柱体并不限于为六变形横截面的棱柱体,也可以为五边形、七边形等,从插箱内放置单板2以及摆放插箱的空间利用角度考虑,插箱外壳1优选的是为立方体。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插箱的外壳1具体为立方体,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中互为对角的两条棱边。第一棱边6为连接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第二棱边7为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并且,当插箱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棱边6具体为立方体的前下棱边,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的后上棱边。立方体的前面即为插箱工作时的正面,后面即为插箱工作时的背面,图3中,插箱的正面朝左放置,后面朝右放置,图中箭头指向气流的大致流动方向。
采用对角设置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方案,可以优化气流在插箱内的流动路径,经过尽量多的插箱内空间,为更多的单板2表面提供对流散热。并且,对角设置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并不限于为图3中所示,还可以是第一棱边6为立方体的前上棱边,且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的后下棱边。或者还可以设置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的竖边,当单板2在插箱内水平放置时,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插箱内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隔风单元8,本实施例具体以第二实施例为基础,在邻近立方体外壳1的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该隔风单元8为不带有通风孔的密闭板,与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第三棱边9的数量可以为两条,且具体位置可以为两条第三棱边9分别与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
隔风单元8可以辅助引导气流在插箱内所经过的路径,可以引导气流穿过设置有单板2的中心区域。优化气流路径可以使气流路径缩短,从而降低风阻,提高气流量,更有利于散热。可见,邻近棱柱体中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且隔风单元8为密闭板,与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其中,第三棱边9与第一棱边6分别为棱柱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和/或第三棱边9与第二棱边7分别为棱柱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
具体应用中,隔风单元8所对应的第三棱边9根据需要可以为棱柱体中的任意棱边。第三棱边9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仅对应进风口3或出风口4设置,或者第三棱边9根据需要设置为多条,起到导流作用。
隔风单元8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5~7所示,隔风单元8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弧线形等。
第四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叠放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棱柱体第一水平面中,第一棱边6的对边设置有第三棱边9,邻近棱柱体中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且隔风单元8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并且棱柱体第二水平面中,第二棱边7的对边也设置有第三棱边9,邻近棱柱体中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且隔风单元8同样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8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由图8可见,第三棱边9两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两个补偿面,即第一补偿面91和第二补偿面92。且两个补偿面上均设置有通风孔;隔风单元8和两个补偿面围设成补偿风道。外壳1的至少一侧表面为叠放面10,用于与另一插箱接触叠放。通常都是多个插箱互相叠放,所以每个插箱外壳1上的叠放面10一般是外壳1中相对的两个表面,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补偿风道的具体位置也就是第三棱边9的位置满足下述要求:第三棱边9与第一棱边6所在的同一表面垂直于叠放面10,第三棱边9与第二棱边7所在的同一表面也垂直于叠放面10。
如图9所示,当两个上述插箱以叠放面10接触的相对关系叠放在一起时,下侧插箱中平行于叠放面10的第二补偿面92与上侧插箱中平行于叠放面10的第二进风面32至少部分重合,当插箱叠放时,增设的进风面不会被遮挡,因而能够增加进风量,提高散热效果。类似的,上侧插箱中平行于叠放面10的第二补偿面92与下侧插箱中平行于叠放面10的第二出风面42至少部分重合,当插箱叠放时,上侧插箱不会遮挡下侧插箱增设的出风面,可以增加出风量,提高散热效果。
若各个插箱上进风口3或出风口4设计的位置不完全对应,则补偿风道的位置应对应待叠放的插箱上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进行设计。
在具体应用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完全相同的各插箱彼此叠放,由于一个插箱中的叠放面10通常是相对的两个表面,所以一个插箱中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应至少部分相对重叠,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应至少部分相对重叠。如图8中所示,与第二进风面3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表面中的第二补偿面92,与第二进风面32至少部分相对重叠。与第二出风面4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表面中的第二补偿面92,与第二出风面42至少部分相对重叠。对位于叠放结构外层的插箱而言,上述进风面、出风面与补偿面的对应关系满足其一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通常需要叠放的插箱,补偿风道的设置能够避免对上下插箱中进风面和出风面的阻挡,从而提高进风和出风的气流量。
补偿风道的设置是与进风口3和出风口4的设置位置相关的,并不限于图9中所示的立方体,且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呈上下对角设置的情况。下述实施例还给出来不同位置关系的插箱以及插箱叠放结构。
第五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是立方体中处于不同平面内且相互垂直的两条棱边,例如第一棱边6为图中的左下棱边,第二棱边7为图中的前上棱边。两叠放面10仍为外壳1的上、下表面。当第三棱边9的数量为两个时,一个第三棱边9与第一棱边6所在的同一表面垂直于叠放面10,另一个第三棱边9与第二棱边7所在的同一表面也垂直于叠放面10。
当满足上述的位置相对关系时,将两个插箱以叠放面10接触的相对关系叠放时,下插箱的一个补偿风道恰好对应上插箱的进风口3,上插箱的一个补偿风道恰好对应下插箱的出风口4,从而避免叠放时对风口的遮挡,增加了系统风量,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上述设置有补偿风道的技术方案中,优选是设置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叠放时对进风面和/或出风面的遮挡。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进风面、出风面和补偿面均为完全与各自的棱边邻接的,以开设尽量大的通风区域,但具体应用中并不限于上述规则的图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第六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叠放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各补偿面与第三棱边9完全邻接,且占据所在叠放面10一半面积,在立方体中,补偿面为占据叠放面10一半面积的矩形。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即分别位于两个叠放面10中的第二补偿面92和第二进风面32尺寸相同;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即位于两个叠放面10中的第二补偿面92和第二出风面42尺寸相同。
本实施例中,对于任一个插箱中的任一个叠放面10而言,该叠放面10内的进风面或出风面,与该叠放面10的补偿面完全的邻接,且占据叠放面10的全部表面积。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即保证了上下插箱中进风面、出风面、补偿面的互相对应,也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叠放面10的区域,实现通风量的最大化。
第七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且进风口3还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三进风面33,形成在垂直于第一棱边6的表面上,且与第一棱边6相交;出风口4还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三出风面43,形成在垂直于第二棱边7的表面上,且与第二棱边7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竖直面进、出风的通风孔,能够提高系统风量,改善散热效果。
相应的,在补偿风道中与一个第三棱边9垂直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有通风孔,即在垂直于第三棱边9的表面上形成带有通风孔的第三补偿面93,避免遮挡叠放后插箱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插箱,能够在总尺寸不变下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进风口3、出风口4的空间,提升系统风量,一般提升系统风量达30%以上,可显著改善散热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框插箱组,包括至少两个插箱,每个插箱包括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4,其中:在每个插箱中,外壳1为棱柱体,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可以分别为顶面或底面;进风口3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棱柱体中第一棱边6两侧的表面上,且在第一棱边6处相互邻接,第一棱边6可以为连接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出风口4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棱柱体中第二棱边7两侧的表面上,且在第二棱边7处相互邻接,第二棱边7可以为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外壳1的至少一侧表面为叠放面10,用于与另一插箱接触叠放,各插箱以叠放面10相互接触来叠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多框插箱组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插箱结构叠放组成。
在棱柱体第一水平面中,第一棱边6的对边设置有第三棱边9,邻近棱柱体中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且隔风单元8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棱柱体第二水平面中,第二棱边7的对边设置有第三棱边9,邻近棱柱体中第三棱边9处设置有隔风单元8,且隔风单元8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1上所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即第三棱边9的数量为一条或两条,第三棱边9与第一棱边6和/或第二棱边7为棱柱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第三棱边9两侧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三棱边9邻接的两个补偿面,且两个补偿面上均设置有通风孔;隔风单元8和两个补偿面围设成补偿风道。第三棱边9与第一棱边6所在的同一表面和/或第三棱边9与第二棱边7所在的同一表面垂直于叠放面10。
各插箱以叠放面10相互接触来叠放。
该多框插箱组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有补偿风道的插箱所组成,插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插箱以叠放面10相互接触的位置关系来叠放。具体可参见上述图9和图12的叠放关系。
在每个插箱中,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
在每个插箱中,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
在每个插箱中,各补偿面与第三棱边9完全邻接,且占据叠放面10一半面积。
在每个插箱中,棱柱体为立方体;第一棱边6和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中互为对角的两条棱边。
插箱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棱边6为立方体的前下棱边且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的后上棱边,或第一棱边6为立方体的前上棱边且第二棱边7为立方体的后下棱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多框插箱组能够在插箱互相叠放时,以补偿风道避免叠放插箱对进风口3、出风口4的遮挡,从而能够增加插箱内的风量,改善散热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插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为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
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一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一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和/或
所述出风口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二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二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邻近所述棱柱体中第三棱边处设置有隔风单元,且所述隔风单元为密闭板,与外壳上所有与第三棱边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所述第三棱边的数量为一条或两条,
其中,所述第三棱边与所述第一棱边分别为所述棱柱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和/或所述第三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分别为所述棱柱体中同一表面内的对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棱边两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第三棱边邻接的两个补偿面,且两个所述补偿面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隔风单元和两个所述补偿面围设成补偿风道;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表面为叠放面,用于与另一插箱接触叠放;所述第三棱边与所述第一棱边所在的所述同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三棱边与第二棱边所在的所述同一表面垂直于所述叠放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还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三进风面,形成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棱边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棱边相交;所述出风口还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三出风面,形成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棱边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棱边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风道中与所述第三棱边垂直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设置有通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柱体为立方体;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中互为对角的两条棱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箱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前下棱边且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后上棱边,或所述第一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前上棱边且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后下棱边。
10、一种多框插箱组,包括至少两个插箱,每个所述插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插箱中,所述外壳为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由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的多个竖直面围设而成;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进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一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一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一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所述出风口包括两个出风面,分别形成在所述棱柱体中第二棱边两侧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棱边处相互邻接,所述第二棱边为连接所述棱柱体第二水平面和竖直面的棱边;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表面为叠放面,用于与另一插箱接触叠放,各所述插箱以所述叠放面相互接触来叠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框插箱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柱体第一水平面中,第一棱边的对边设置有第三棱边,邻近所述棱柱体中第三棱边处设置有隔风单元,且所述隔风单元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上所有与第三棱边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和/或
所述棱柱体第二水平面中,第二棱边的对边设置有第三棱边,邻近所述棱柱体中第三棱边处设置有隔风单元,且所述隔风单元为密闭板,与棱柱体外壳上所有与第三棱边邻接的表面密闭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棱边两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第三棱边邻接的两个补偿面,且两个所述补偿面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隔风单元和两个所述补偿面围设成补偿风道,第三棱边与第一棱边所在的同一表面和/或第三棱边与第二棱边所在的同一表面垂直于叠放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框插箱组,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插箱中,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至少部分相对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框插箱组,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插箱中,两相对表面中的进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和/或两相对表面中的出风面和补偿面的尺寸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多框插箱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柱体为立方体;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中互为对角的两条棱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框插箱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箱在工作状态时,第一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前下棱边且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后上棱边,或所述第一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前上棱边且所述第二棱边为所述立方体的后下棱边。
CNA2009101522084A 2009-07-10 2009-07-10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Pending CN101600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522084A CN101600315A (zh) 2009-07-10 2009-07-10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522084A CN101600315A (zh) 2009-07-10 2009-07-10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315A true CN101600315A (zh) 2009-12-09

Family

ID=4142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522084A Pending CN101600315A (zh) 2009-07-10 2009-07-10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003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001B (zh) * 2018-01-05 2019-08-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的堆疊框架
CN112236018A (zh) * 2020-11-05 2021-01-1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柜及变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001B (zh) * 2018-01-05 2019-08-2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的堆疊框架
CN112236018A (zh) * 2020-11-05 2021-01-1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柜及变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0524B1 (en) Front-to-back cooling system for modular systems with orthogonal midplane configuration
US9613548B2 (en) Advanced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isplay
US8300409B2 (en) Fan duc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03590B (zh) 用于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
CN103841792A (zh) 散热系统
CN103270374B (zh) 换气装置
CN101662913B (zh) 一种插箱、机柜及机房
US9066448B2 (en) Insert box with front and rear inser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600315A (zh) 插箱和多框插箱组
WO2021088771A1 (zh) 一种散热插箱、散热柜及背板通信系统
AU2012363660B2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a fill pack of heat exchanger plates
CN103687449A (zh) 电子设备和数据中心
CN102405694A (zh) 单板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16015513A1 (zh) 一种机柜
WO2017148351A1 (zh) 具有平行背板的通讯设备及其平行背板的布置方法
US9863710B2 (en) Laminated total heat exchange element
CN210666674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
CN216775382U (zh) 一种板卡散热装置
CN206330268U (zh) 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CN108966593B (zh) 机箱及通信设备
CN107957123A (zh) 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CN103582387B (zh) 一种插板散热系统
CN213029013U (zh) 一种均流板、机箱和电子设备
CN203040083U (zh) 一种风道引导装置
CN202738360U (zh) 散热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