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2319B -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319B
CN101592319B CN2009101517279A CN200910151727A CN101592319B CN 101592319 B CN101592319 B CN 101592319B CN 2009101517279 A CN2009101517279 A CN 2009101517279A CN 200910151727 A CN200910151727 A CN 200910151727A CN 101592319 B CN101592319 B CN 101592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t
stopper
edge
outer ledge
chassi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7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319A (zh
Inventor
黄达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17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2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2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Description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改善漏光(light leakage)的框架结构及使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模块与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显示器的技术也不断地发展,轻薄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逐渐取代传统厚重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CRT)。常见的平面显示器包括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均可广泛的应用在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与电视等。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液晶面板是由两片基板及配置在此二基板间的一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模块主要由框架、光源、导光板、多个光学膜片所组装而成,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一般来说,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与侧边入光式(Side Incident Type)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而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
传统上在背光模块的框架的侧边上会制作多个通孔,用以将光学膜片定位在框架上。虽然这些通孔可防止光学膜片在框架上移动,但由于在框架上具有通孔,因此亦会导致背光模块的侧边发生漏光的情形。如此一来,背光模块将无法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此外,为了改善上述的漏光所造成问题,传统上亦提出利用不透光胶带贴附通孔,以阻挡漏光。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除了会有脱胶的疑虑外,亦会增加额外的制作成本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其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采用上述的框架结构,具有较佳出光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其采用上述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该外侧边缘与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内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沿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  0,L2>b0。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框架结构、一光源模块以及一光学膜片。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该外侧边缘与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内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沿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内。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体。颈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开口内。耳部主体与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固定结构的容置槽内,其中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开孔卡置在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结构、一光源模块以及一光学膜片。框架结构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多个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该外侧边缘与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内侧边缘。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内侧边缘和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挡部位于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挡部分别与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在沿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内。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其中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体。颈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开口内。耳部主体其与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固定结构的容置槽内,其中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开孔卡置在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一框架主体以及一固定结构。框架主体具有一第一内侧边缘、一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一外侧边缘,该第一外侧边缘与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框架主体的第一内侧边缘。固定结构设置在框架主体上,且包括一第一突出部以及一挡部。第一突出部具有一内侧边缘与框架主体的第一内侧边缘相接、一端部边缘与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挡部具有一内侧边缘对应于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与挡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挡部的端部边缘相接。挡部与第一突出部在沿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且L1>a≥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框架结构、一光源模块以及一光学膜片。光源模块位于框架结构内。光学膜片位于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上方。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与一耳部结构。耳部结构包括一颈部以及一耳部主体。颈部与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与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端部边缘以及外侧边缘卡合。耳部主体与颈部连接,并具有一开孔,且开孔与挡部卡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所述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对应于显示面板设置,且光学膜片位于显示面板与框架结构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针对框架结构的固定结构进行设计,借由第一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线欲从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以及挡部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此外,也因为框架结构可有效减少漏光,使得采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出光效果,而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模块则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框架结构的一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与光学膜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显示模块
200:显示面板
300:背光模块
400:框架结构
410:框架主体
412a:第一内侧边缘
412b:第二内侧边缘
414a:第一端部边缘
414b:第二端部边缘
416a:第一外侧边缘
416b:第二外侧边缘
420:固定结构
422:第一突出部
422a:内侧边缘
422b:端部边缘
422c:外侧边缘
424:第二突出部
424a:内侧边缘
424b:端部边缘
424c:外侧边缘
426:挡部
426a:内侧边缘
426b:端部边缘
426c:外侧边缘
428:开口
500:光源模块
600:光学膜片
610:光学膜片主体
620:耳部结构
622:颈部
624:耳部主体
626a、626b:开孔
C:容纳槽
D:间距
a、b、L1、L2: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的组合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3,显示模块100包括一显示面板200以及一背光模块300,其中背光模块300配置在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例如是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下方。背光模块300包括一框架结构400、一光源模块500以及一光学膜片600,其中光源模块500位于框架结构400内,用以提供亮度给显示面板200显示影像,而光学膜片600位于框架结构400内且设置在光源模块500上方,其可以包括棱镜片、扩散片、集光片、增光片、保护片,且其作用在于改善面光源的分布,使得出光较为均匀,以进一步优化出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500例如是一直下式光源模块或是一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意即背光模块300可为一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或是一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此外,显示面板200例如是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意即显示模块100可为一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请再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400包括一框架主体410以及多个固定结构420(图3中仅示意地示出四个)。框架主体410具有一第一内侧边缘412a、一第二内侧边缘412b、一第一端部边缘414a、一第二端部边缘414b、一第一外侧边缘416a以及一第二外侧边缘416b,其中第一外侧边缘416a与第一端部边缘414a相接并对应第一内侧边缘412a,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第二端部边缘414b相接并对应第二内侧边缘412b。
固定结构420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410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420包括一第一突出部422、一第二突出部424以及一挡部426。第一突出部422具有一内侧边缘422a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内侧边缘412a相接、一端部边缘422b与第一突出部422的内侧边缘422a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422c与第一突出部422的端部边缘422b和框架主体410的第一端部边缘414a相接。第二突出部424具有一内侧边缘424a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内侧边缘412b相接、一端部边缘424b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内侧边缘424a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424c与第二突出部424的端部边缘424b和框架主体410的第二端部边缘414b相接。挡部426具有一内侧边缘426a对应于第一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一端部边缘426b与挡部426的内侧边缘426a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426c与挡部426的端部边缘426b相接。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410与固定结构420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框架主体410与固定结构420的材质可为具有遮光性质的塑料材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丙烯腈-丁二烯-苯二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或两者的混合材料。
图4为图3所示的框架结构的一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的一端以及第二突出部4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侧边缘412a和第一端部边缘414a、第二内侧边缘412b和第二端部边缘414b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C。第一突出部422的另一端与第二突出部424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428,且第一突出部422的长度为L1,第二突出部424的长度为L2。挡部426位于容纳槽C的内部,并且可平行第一突出部422与第二突出部424设置,其中挡部426分别与第一突出部422以及第二突出部424在沿第一端部边缘414a与第二端部边缘414b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挡部426与第一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挡部426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优选地,则L1>a≥0,L2>b≥0。
进一步而言,挡部426与第一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a以及挡部426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b可更进一步定义为:
L 1 > a ≥ L 1 2 + H a 2 × h a H a × sin θ a ;
L 2 > b ≥ L 2 2 + H b 2 × h b H b × sin θ b ,
其中Ha为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与第一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介于0.1毫米(mm)与0.5毫米(mm)之间,Hb为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介于0.1毫米(mm)与0.5毫米(mm)之间;ha为第一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与挡部426的内侧边缘426a之间的距离;在一优选实施例中,0<ha<Ha/2,亦即距离的范围可介于0毫米(mm)至0.25毫米(mm)之间;hb为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与挡部426的内侧边缘426a之间的距离,其设计方式优选地可与ha相同,即0<hb<Hb/2,范围则可介于0毫米(mm)至0.25毫米(mm)之间;θa为框架主体410的第一端部边缘414a与从第一突出部422的端部边缘422b和第一突出部422的外侧边缘422c的相接处至框架主体410的第一端部边缘414a和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θb为框架主体410的第二端部边缘414b与从第二突出部424的端部边缘424b和第二突出部424的外侧边缘424c的相接处至框架主体410的第二端部边缘414b和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外侧边缘416b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此外,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是位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内侧边缘412a、第二内侧边缘412b之间,其中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之间具有一间距D1,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二外侧边缘416a之间具有一间距D2,其中间距D1实质上与间距D2相同。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间距D1(或间距D2)的设计方式可与ha(或hb)相同,即0<D1<Ha/2(或0<D2<Hb/2),或者间距D1(或间距D2)介于0毫米(mm)至0.25毫米(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的设计是使第一突出部422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第一突出部422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424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源模块500所发出的光线欲从框架主体410的两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400的设计不需使用不透光胶带来阻挡漏光,除了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与生产时间外,亦可避免脱胶的疑虑。简而言之,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400的设计可以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使背光模块300具有较佳的出光效果,进而提升显示模块100的显示品质。
请再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600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610以及多个耳部结构620(图3中仅示意地示出四个),其中每一耳部结构620包括一颈部622以及一耳部主体624。颈部622与光学膜片主体610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框架结构410的其中一固定结构420的开口428内,意即颈部622与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的内侧边缘422a、端部边缘422b与外侧边缘422b以及第二突出部424的内侧边缘424a、端部边缘424b与外侧边缘424b卡合。耳部主体624与颈部622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固定结构420的容置槽C内,其中耳部主体624具有一开孔626a,且开孔626a卡置在容置槽C内的挡部426中,意即开孔626a与挡部426卡合。在本实施例中,耳部主体624的开孔626a例如为一封闭式开孔。
详细地说,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之间具有一间隙,用以可确保光学膜片组装正确并保留各元件适当的胀缩裕度。其中,此间隙的大小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可调整。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的设计除了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外,当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相互干涉时,固定结构420的第一突出部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可限制耳部结构620的颈部622、耳部主体624以及开孔626a的移动,也就是说,固定结构420的设计亦有可定位光学膜片600的作用。此时,光学膜片600的耳部结构620与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介于0.1毫米(mm)与0.3毫米(mm)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学膜片600亦可采用其他的定位方式。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框架主体410、固定结构420以及光学膜片600的形态,虽然此处所提及的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是位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第二外侧边缘416b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内侧边缘416a、第二内侧边缘416b之间,且光学膜片600的耳部主体624的开孔626a为一封闭式开孔,但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挡部426的外侧边缘426c与框架主体410的第一外侧边缘416a以及第二外侧边缘416b亦可为切齐,且此时光学膜片600的耳部主体624的开孔626b例如为一开放式开孔,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固定结构420具体化为第一突出部422、第二突出部424以及挡部426的搭配,但已知的其他能达到同等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的结构设计,例如框架结构400的固定结构420仅只有一个突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二突出部424),且突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二突出部424)的长度大于挡部426与突出部(第一突出部422或第二突出部424)之间的重叠长度,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框架结构的固定结构的设计,是借由第一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第二突出部的长度大于挡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因此当光线欲从侧边导出时,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以及挡部可有效阻断光线路径,以减少漏光。此外,也因为框架结构可有效减少漏光,使得采用此框架结构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出光效果,而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模块则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另外,本发明的固定结构亦有可将光学膜片定位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框架结构,包括:
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该外侧边缘与该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缘;以及
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以及
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二突出部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a、b更进一步为:
L 1 > a ≥ L 1 2 + H a 2 × h a H a × sin θ a
L 2 > b ≥ L 2 2 + H b 2 × h b H b × sin θ b
Ha为该框架主体的外侧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距离,Hb为该框架主体的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距离;
ha为该第一突出部与该挡部之间的距离,hb为该第二突出部与该挡部之间的距离;
θa为该端部边缘与从该第一突出部的所述另一端至该框架主体的外侧边缘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以及
θb为该端部边缘与从该第二突出部的所述另一端至该框架主体的外侧边缘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3.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框架结构,包括:
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该外侧边缘与该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缘;以及
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以及
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二突出部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以及
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模块上方,其中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
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该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该开口内;以及
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的该容置槽内,其中该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该开孔卡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膜片的耳部结构与该框架结构的固定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耳部主体的开孔为一封闭式开孔或是一开放式开孔。
6.一种显示模块,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块,位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框架结构,包括:
一框架主体,其具有一内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以及一外侧边缘,
该外侧边缘与该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内侧边缘;以及
多个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该框架主体的相对向的两侧边上,其中每一固定结构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的一端或该第二突出部的一端分别与该内侧边缘和该端部边缘连接以构成一容纳槽,该第一突出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突出部另一端之间则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以及
一挡部,位于该容纳槽的内部,并且平行该第一突出部与该第二突出部设置,其中该挡部分别与该第一突出部以及该第二突出部在沿该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1>a≥0,L2>b≥0;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以及
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模块上方,其中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以及多个耳部结构,每一耳部结构包括:
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对应设置在该框架结构的其中一固定结构的该开口内;以及
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且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的该容置槽内,其中该耳部主体具有一开孔,且该开孔卡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挡部中。
7.一种框架结构,包括:
一框架主体,具有一第一内侧边缘、一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一外侧边缘,该第一外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内侧边缘;以及
一固定结构,设置在该框架主体上,包括:
一第一突出部,具有一内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内侧边缘相接、一端部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相接;以及
一挡部,具有一内侧边缘对应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一端部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端部边缘相接;
其中,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在沿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的方向上局部重叠或相切,该第一突出部的长度为L1,该挡部与该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a,且L1>a≥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a更进一步为:
L 1 > a ≥ L 1 2 + H a 2 × h a H a × sin θ a
Ha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ha为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
θa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和从该第一突出部的端部边缘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外侧边缘的相接处至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外侧边缘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该框架主体具有:一第二内侧边缘;一第二端部边缘,该第二端部边缘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一端部边缘;以及一第二外侧边缘,该第二外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相接,并对应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内侧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该固定结构还包括一第二突出部,具有一内侧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内侧边缘相接、一端部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相接、以及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端部边缘和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相接,该第二突出部的长度为L2,该挡部与该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重叠长度为b,且L2>b≥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结构,其中所述b更进一步为:
L 2 > b ≥ L 2 2 + H b 2 × h b H b × sin θ b
Hb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外侧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hb为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与该挡部的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
θb为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和从该第二突出部的端部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的外侧边缘的相接处至该框架主体的第二端部边缘与该框架主体的第二外侧边缘的相接处的一连线之间的夹角。
12.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一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
一光源模块,位于该框架结构内;
一光学膜片,位于该框架结构内且设置在该光源模块上方,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光学膜片主体与一耳部结构,该耳部结构包括:
一颈部,与该光学膜片主体连接,且与该第一突出部的内侧边缘、端部边缘以及外侧边缘卡合;以及
一耳部主体,其与该颈部连接,并具有一开孔,且该开孔与该挡部卡合。
13.一种显示模块,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对应于该显示面板设置,且该光学膜片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框架结构之间。
CN2009101517279A 2009-07-13 2009-07-13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Active CN101592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17279A CN101592319B (zh) 2009-07-13 2009-07-13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17279A CN101592319B (zh) 2009-07-13 2009-07-13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319A CN101592319A (zh) 2009-12-02
CN101592319B true CN101592319B (zh) 2011-01-05

Family

ID=4140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7279A Active CN101592319B (zh) 2009-07-13 2009-07-13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2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4303A (zh) * 2011-09-30 2013-04-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結構
CN102661558B (zh) * 2012-06-01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JP7065651B2 (ja) * 2018-03-13 2022-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85A (zh) * 2004-03-29 2005-10-05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
CN201107520Y (zh) * 2007-11-21 2008-08-27 亚通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
CN201184548Y (zh) * 2008-03-06 2009-01-21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201212934Y (zh) * 2008-07-01 2009-03-25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85A (zh) * 2004-03-29 2005-10-05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背光模块的框架结构
CN201107520Y (zh) * 2007-11-21 2008-08-27 亚通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防漏光卡位的背光模组
CN201184548Y (zh) * 2008-03-06 2009-01-21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201212934Y (zh) * 2008-07-01 2009-03-25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319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438B (zh) 框架結構、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US1019131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5536476B2 (ja) 表示装置
CN100485489C (zh) 液晶显示器
CN10911662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494661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其應用
US10234715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5049841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2675313U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494280A (zh) 背光模块结构
US2019008660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9946442U (zh) 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CN101592319B (zh) 框架结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KR20080084352A (ko) 차광잉크가 도포된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30020849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153300A (zh) 一种tft‑lcd双面液晶显示模组
US20180292703A1 (en) Display module
US20130308080A1 (en) Optical Film for LCD Device and LCD Device
CN201392441Y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框架及液晶显示器
CN102518986B (zh)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WO2017063281A1 (zh) 一种背板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KR2015006378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206450931U (zh) 一种防漏光lcd显示模组结构
US2021036486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