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523A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2523A
CN101582523A CNA2009101488505A CN200910148850A CN101582523A CN 101582523 A CN101582523 A CN 101582523A CN A2009101488505 A CNA2009101488505 A CN A2009101488505A CN 200910148850 A CN200910148850 A CN 200910148850A CN 101582523 A CN101582523 A CN 101582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charger
output plug
shell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88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2523B (zh
Inventor
麦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488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2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2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2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25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产品的充电器,使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同一充电器,且待充电之产品可以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又不需另外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设置软电线连接,包括充电电路、充电输出插头和外壳,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中设有水平方向的枢接轴与外壳枢接,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插入所述向上伸出的充电输出插头后,待充电之产品以所述枢接轴为轴摆过一个角度后背靠住所述外壳的外侧或者背靠住固定着充电器的墙壁,使待充电之产品被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外壳的外侧或墙壁支撑住,从而将待充电之产品稳定在充电器中。

Description

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手机、MP3、MP4或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虽然可以免除充电线的困扰,但其缺点是内凹状的插置槽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不能共用充电器,造成资源的浪费;即使是小于插置槽而可以插入插置槽的内手机,也会因为难以使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对准插置槽底部的充电插头而造成使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不同待充电产品之间不能共用充电器或者是待充电产品与充电器之间必须使用软电线连接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数码产品的充电器,使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同一充电器,且待充电之产品可以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又不需另外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设置软电线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充电输出插头和外壳,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中设有水平方向的枢接轴与外壳枢接,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插入所述向上伸出的充电输出插头后,将待充电之产品以所述枢接轴为轴摆过一个角度后背靠住所述外壳的外侧或者背靠住固定着充电器的墙壁,使待充电之产品被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外壳的外侧或墙壁支撑住,从而将待充电之产品稳定在充电器中,充电电路将来自市电的电压降压整流后送到充电输出电路再经充电输出插头输出到待充电产品。即使不同型号的产品,只要其使用的充电插孔相同即可以使用该充电器进行充电,不受待充电产品体积大小的影响。其中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实际上相对于充电输出插头来说是一个插座,而插头和插座是成对出现的,所以上述充电输出插头也可以改为充电输出插座,同时将待充电产品上的充电插孔改为充电插头,是现有公知的技术。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一转换头中的插座相配,该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与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使用时先将所述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插入待充电产品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转换头中的插座插入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中。加设转换头以适应具有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同样,充电输出插头与转换头上的插座也可以互换,即将充电输出插头改为充电输出插座,而将转换头上的插座改为插头。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数多于一个且各充电输出插头固定在同一摆块中,该摆块通过所述水平方向的枢接轴与所述外壳枢接,各充电输出插头沿所述枢接轴方向排列,所述摆块中对应每个充电输出插头设有容置腔,对应的充电输出插头设置在该容置腔内,所述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插入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后外露的部分与该容置腔相配,使用时根据充电插孔位于待充电产品的位置将所述转换头插入最合适的容置腔内,利用所述摆块上端面支撑住待充电产品的侧面防止待充电产品向左右方向摆动,如果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靠近待充电产品的左侧,则选择摆块上位于左侧的容置腔,以利用摆块右侧支撑住待充电产品的右部,尽量使待充电产品的重心靠近摆块的中央,防止待充电产品的重力过多地作用在转换头的插入端上。所述各充电输出插头或充电输出插座的大小规格相同。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为直角曲尺状,其向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水平端设有插座与固定在外壳上并水平伸出的圆形插头相配。也即固定在外壳中的圆形插头与充电输出插头上的横向水平插座枢接,圆形插头相当于所述枢接轴。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端的下侧面为圆弧面,且在所述外壳上设有抵住该圆弧面的支撑面。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支撑住待充电之产品下侧的支撑翼,该支撑翼位于所述待充电之产品摆动轨迹以外。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固定在一调节块上,该调节块与外壳之间设有紧固螺栓以便将调节块固定在外壳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之产品背靠住所述外壳外侧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8度到30度之间;当然,从节约空间和稳定性两者结合考虑,该夹角最理想在15度到22度之间或者在15度到20度之间。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只需将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直接插入充电输出插头上,然后再用手使待充电之产品摆过一角度而靠在外壳或墙壁上即可以将其稳定;只要在设计时,在外壳或墙壁与待充电产品背部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则对于不同体积的产品只要其使用相同的充电插孔即可以使用同一充电器,而不会因为待充电产品的体积大小而受影响;而对于充电插孔设置在侧壁上的待充电产品,可以用支撑块支撑;特别是增加了转换头后,即使使用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只需更换一个小小的转换头即可以使用原来的充电器,对于不同长度的转换头只需调节一下调节块的位置即可;充电插孔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待充电产品只需选择摆块上适当的容置腔,则可以减少待充电产品的重量直接作用在充电插孔上,防止因此而损坏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上述各技术方案中,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无需设置软电线连接,使用不但方便,而且同一个充电器可以对不同产品进行充电,节约了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充电器安装好后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中限位块4沿底部方向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2插上手机时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5是将图4在的手机向后侧方向推过一角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充电插孔位于手机一侧时上述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7是图2中面壳、底板及滑块被部分剖切后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充电器另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使用的充电输出插头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充电输出插头插入图9上的插头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使用的转换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5实施例使用的其中一个转换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5实施例中摆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实施例使用的另一转换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5实施例使用状态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5实施例使用状态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图15实施例使用状态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15实施例使用的另一转换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15实施例组装好后将图18的转换头插入摆块中间的容置腔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24是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重心附近时插入图18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25是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重心左边时插入图18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26是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重心右边时插入图18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中1、底板,102、电源插脚,105、卡口,106、限位翼,104、卡翼,103、导向翼,101、压柱,2、线路板,4、限位块,401、弧形口,5、充电输出插头,501、枢接轴,62、紧固螺栓,302、限位筋,3、面壳,311、孔,31、凸台,6、调节块,601、条形孔,602、支撑翼,61、紧固螺母,301、开口孔,711、拨轮,71、螺杆,702、通孔,7、滑块,701、锁钩,72、锁紧螺母;402、缺口,81、转换头,82、83、手机,91、轴线,A、角度,01、外壳,011、插头,012、支撑面,03、充电输出插头,031、插入端,032、插座;991、外壳,992、充电输出插座,98、转换头,981、插入端,982、插头,983、手机;A1、底板,A11、A12、卡臂,A111、A121、轴孔,A3、线路板,A2、面壳,A21、隔板,A22、通孔,A4、摆块,A41、A42、A43、容置腔,A45、枢接轴,A50、中部,A51、插座,A52、插入端,A410、A420、A430、充电输出插头,A61、下部,A62、插入端,A7、手机,A8、市电插座,A9、手机,A63、插入端,A64、下部,A65、触头;A02、A03、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1,为本发明所述充电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该充电器,包括设置在线路板2内的充电电路、充电输出插头5以及由底板1和面壳3构成的外壳,充电输出插头5放入面壳3内侧后经面壳前侧凸台31上侧的孔311向上伸出,限位块4前端两侧的弧形口401分别卡住充电输出插头5两侧的枢接轴501,使充电输出插头枢接在外壳中,充电输出插头上的引线502经限位块4下侧的缺口(见图3中的缺口402)伸出接线路板2;将线路板2固定在底板1内侧;将锁紧螺母72压入滑块底部的内六角孔内,然后螺杆71穿过滑块的通孔702后与锁紧螺母耦合,再将滑块7放入底板内侧的两只导向翼103之间,使滑块上的锁钩701伸出底板外(参见图7),同时螺杆71颈部卡入底板的卡口105而螺杆顶端的拨轮711位于底板的卡翼104与限位翼106之间的空间内;再将面壳与底板之间相互固定,底板上的压柱101压住限位块4,然后,将紧固螺母61压入面壳的开口孔301内,紧固螺栓62穿过调节块6上的条形孔601后与开口孔内的紧固螺母61耦合;充电器安装完毕。图1中面壳侧壁上的限位筋302用于防止调节块6上的条形孔601右边的边在紧固螺栓62的作用下向外胀而移位,起限位及导向作用。
使用过程如下:见图7,充电器上的两只电源插脚与三孔电源插脚上的两只电源插孔相配,充电器插入墙壁上的三孔电源插座后,锁钩701对应伸入三孔电源插座的地线插孔内,拨动拨轮711时,螺杆71带动锁紧螺母72向上移动,使滑块上的锁钩701远离电源插脚102而撑紧电源插座,从而将充电器固定在墙壁的电源插座中;将图4的转换头81上端的插入端(图中未能见到)插入待充电之手机82下侧的充电插孔后(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相当于一个插头--公插,而待充电手机下侧的充电插孔相当于插座--母插),手执手机再将转换头81下部的插座插入充电输出插头5后(转换头下部的插座相当于母插,而充电输出插头相当于公插),如图4所示,然后将手机推向面壳到图5所示状态使手机背部靠住面壳即可。因为图4和图5所示的手机充电插孔位于手机底部正中央,所以手机不需使用支撑翼602支撑也可以稳定安放在充电器中。如果手机充电插孔不位于手机侧面的中央,如图6所示,则第一次使用充电器时,将手机进行到图6所示状态后,用一只手扶住手机,另一只手松开紧固螺栓62,将调节块6向上推到支撑翼602顶住手机下侧为止,再拧紧紧固螺栓62使支撑块602不能移动即可。
本发明中的支撑翼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支撑翼位于待充电之产品摆动轨迹以下;见图8,当用手将手机向左摆动时,手机摆动的轨迹不能与支撑翼面相交,否则会划花手机或者不便将手机取出。图8中,手机83背靠住面壳后,充电输出插头的轴线9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20度。只要将夹角A分别设置为8度、15度、22度、30度则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三、四、五,因为一般的机械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只需将相应的图形进行修改即可实现,所以,在此不再多述。
实施例六,见图9和10,是另一实施例的外壳和充电输出插头的外形图,从图9中可见,外壳01前固定有横向水平伸出并与外壳内的线路板输出电路电连接的圆形插头011,而插头011下方为支撑面012,本实施例的充电器是直接固定在墙壁中用电源线与市电电源连接的(也可以将现有固定在墙壁上的电源插座拆下,将本实施例的充电器的电源线与原市电电源线连接后,再使用原螺丝将充电器固定在安装电源插座的位置处),无需使用电源插头;见图10,本实施例的充电输出插头03为直角曲尺状,其向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031、水平端为具有外圆柱面的插座032与图9中的插头011相配;见图11,充电输出插头03插入图9的插头011后,不管充电输出插头03如何摆动,外壳上的支撑面012始终抵住插座032的外柱面,其好处是使待充电之产品的重力作用在该支撑面上而不会直接作用在插头011上;使用时,也可以将充电输出插头011从外壳上拔出,先将插入端031插入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内,再将其插座032插入外壳的插头中。
实际上上述各实施例中与外壳枢接的充电输出插头是与手机的充电插孔(座)或对应的转换头上的插孔(座)相配的,其中充电输出插头是公插,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座)或转换头上的插孔(座)是母插,而实际上公插和母插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两者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即将充电输出插头(公插)改为充电输出插座(母插)、将手机上的充电插孔(母插)或转换头上的插孔(母插)改为插头(公插),使充电输出插座与该插头相配,详见图12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七,见图12,在外壳991前侧枢接有充电输出插座992(母插),图13中的转换头98下部的插头982(公插)与图12上的充电输出插座992相配,而图13中的转换头98上端的插入端981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实际上插入端981相当于公插插头而手机上的充电插孔相当于母插插座。图12的使用状态如图14所示,手机983背靠在外壳991前侧而被稳定。
实施例八,见图图15,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器包括由底板A1和面壳A2构成的外壳,以及固定在线路板A3中的充电电路、摆块A4,其中摆块A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枢接轴A45(图中只见到左侧的枢接轴),摆块A4上设有三个大小相同的容置腔A41、A42、A43。见图17,摆块上的三个大小相同的容置腔A41、A42、A43沿枢接轴的轴线方向排列且内部分别固定大小规格相同的充电输出插头A410、A420、A430,三个充电输出插头的电气线路并联后电线穿过图15中面壳的隔板A21中的通孔A22与图15中的线路板A3上的充电输出电路电连接。图15在安装时,先将底板A1上的两只卡臂A11和A12向外推并在两者之间放入摆块A4,使摆块两侧的枢接轴分别伸入两卡臂的轴孔A111和A121中,从而将摆块A4通过两枢接轴枢接在底板中,然后将线路板A3安装在底板和面壳上部围成的内腔内,而摆块A4随底板上的两卡臂被推入面壳A2的隔板A21上方,两卡臂A11和A12的外侧分别被面壳的侧壁定位从而将摆块稳定地枢接在外壳中。
图15实施例可以使用图16或图18所示的转换头。其中图16中的转换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上端是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A52,下部为与图15中摆块A4上的容置腔A41或A42或A43相配的方形插座A51,插入端A52与插座A51之间的中部A50大于插座A51,使用时将插入端A52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后再将插座A51插入摆块A4的容置腔A42中;见图19,此时转换头中部A50位于手机A7底侧与摆块A4端口之间,将手机A7向后靠使其背部靠在市电插座A8的前侧即可松手,从图19中可见,图16这种转换头更适合于充电插孔靠近重心附近的手机,如果充电插孔位于手机重心的左侧或右侧,则可能因手机重量的作用而造成转换头插入手机中的插入端受到向左或向右的侧向扭力较大,从而可能影响转换头或手机的寿命,所以,图15的实施例最好采用图18所示的转换头。
见图18,该转换头上部为与手机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A62、下部A61可以与图15中摆块上的容置腔A41或A42或A43相配,而与充电输出插头相配的插座设置在转换头下部A61,而当该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A62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后只有下部A61露出,对于充电插孔设有底部的手机其使用状态如图20所示,转换头的下部完全被插入摆块A4的容置腔内使摆块A4的上端面支撑住手机A7下侧。
对于充电插孔位于侧壁的手机,其使用状态如图21所示,图24是图21中的手机A9插入图18所示转换头后的立体示意图,其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手机侧壁重心(中央)附近,此时将图24中的转换头下部A61插入图15中摆块A4中间的容置腔A42内,使手机的重心尽量靠近摆块A4中央,如图21所示。图21中拿走手机A9后在摆块A4上保留转换头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3所示,从图23中可见,此时图18中的转换头上的插入端A62凸出在摆块A4上端面,而转换头的下部A61藏于摆块A4中间的容置腔内。当然,也可以将图24中外露于手机A9的转换头下部A61插入图23中摆块A4的容置腔A41或A43中,但其稳定性不如插入位于摆块中间的容置腔A42。
图25是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重心左边时插入图18的转换头后,转换头的下部A61外露在手机外的立体示意图,此时,手机正面(显示屏)朝前地将转换头的下部A61插入图23左边的容置腔A41比插入另外两个容置腔A42或A43时,放置在充电器中的手机更为稳定。
图26是手机的充电插孔位于重心右边时插入图18的转换头后,转换头的下部外露在手机外的立体示意图,此时,手机正面(显示屏)朝前地将转换头的下部A61插入图23右边的容置腔A43比插入另外两个容置腔A41或A42时,放置在充电器中的手机更为稳定。
本发明中,所谓之插头和插座(具体是指充电输出插头和转换头上的插座,或充电输出插头和待充电产品上的充电插孔--即相当于所述的插座,或转换头上的插入端和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是配对使用的,其中一个是公插,另一个是母插,而且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公插和母插的位置是可以相互换位使用的,本发明中所述的插头与插座也是可以相互换位的。
如图22是图15实施例使用的另一转换头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部是与手机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A63、下部A64与图15的摆块A4的容置腔A41或A42或A43相配,在下部A64表面设有两个与插入端中的电气触片电连接的触头A65,同时将图15中摆块的容置腔A41、A42、A43内的插头改为两只触片分别与转换头的两个触头A65对应,其中该容置腔A41、A42、A43中的两只触片分别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此时,图22所示的下部A64可以称为插头,而摆块中的容置腔可以称为插座。当然图18中转换头的下部A61也可以称为插头,而将摆块中的容置腔称为插座,这时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其实际效果是一样的。
图18中转换头的下部A61的外形也可以是圆形,此时,应相应地将摆块上的三个容置腔也改为圆形与之相配。
图15的实施例对于充电插孔不同的手机,可以使用巨有不同插入端、但相同下部的转换头,即图18所示的转换头可以有多种外形,但其下部A61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其插入端A62。
图15实施例中,当转换头进入摆块上的容置腔过程中,对应的容置腔对转换头起导向限位作用,便于用户将转换头插入;所以,实际上三个容置腔之间是可以相互连通的,图15中相邻容置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不能大于转换头前后壁之间的距离,以防止转换头在相邻容置腔之间而不能使其插座插入充电输出插头中。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充电输出插头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中设有水平方向的枢接轴与外壳枢接,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插入所述向上伸出的充电输出插头后,将待充电之产品以所述枢接轴为轴摆过一个角度直到其背靠住所述外壳的外侧或者背靠住固定着充电器的墙壁,使待充电之产品被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外壳的外侧或墙壁支撑住,从而将待充电之产品稳定在充电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与一转换头中的插座相配,该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与待充电之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数多于一个且各充电输出插头固定在同一摆块中,该摆块通过所述水平方向的枢接轴与所述外壳枢接,各充电输出插头沿所述枢接轴方向排列,所述摆块中对应每个充电输出插头设有容置腔,对应的充电输出插头设置在该容置腔内,所述转换头上端的插入端插入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后外露的部分与该容置腔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充电输出插头大小规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为直角曲尺状,其向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插入端、水平端设有插座与固定在外壳上并水平伸出的圆形插头相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端的下侧面为圆弧面,且在所述外壳上设有抵住该圆弧面的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支撑住待充电之产品下侧的支撑翼,该支撑翼位于所述待充电之产品摆动轨迹以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翼固定在一调节块上,该调节块与外壳之间设有紧固螺栓以便将调节块固定在外壳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8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之产品背靠住所述外壳外侧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8度到30度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之产品背靠住所述外壳外侧后,所述充电输出插头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8度到30度之间。
CN2009101488505A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2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88505A CN101582523B (zh)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301.4 2008-08-30
CN200810198301 2008-08-30
CN2009101488505A CN101582523B (zh)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523A true CN101582523A (zh) 2009-11-18
CN101582523B CN101582523B (zh) 2011-09-28

Family

ID=4136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612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434Y (zh)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CN2009101488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2524B (zh)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N20091014885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2523B (zh)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612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434Y (zh) 2008-08-30 2009-06-05 充电器
CN2009101488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2524B (zh)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0143543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6672A (zh) * 2012-05-11 2013-11-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将电动工具置于充电座的方法、电动工具与充电座的组合
CN108110580A (zh) * 2017-12-20 2018-06-01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拔式充电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8422B1 (de) * 2010-08-12 2011-08-15 Iroom Gmbh Steckdosen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9867Y (zh) * 2004-02-13 2005-02-16 朱雁娜 手机电池充电器
US6994575B1 (en) * 2004-12-22 2006-02-07 Motorola, Inc. Desktop charger with adjustable connector module
CN201435435Y (zh) * 2008-08-30 2010-03-31 麦广树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6672A (zh) * 2012-05-11 2013-11-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将电动工具置于充电座的方法、电动工具与充电座的组合
CN108110580A (zh) * 2017-12-20 2018-06-01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拔式充电头
CN108110580B (zh) * 2017-12-20 2023-05-09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拔式充电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2523B (zh) 2011-09-28
CN101582524A (zh) 2009-11-18
CN101582524B (zh) 2011-09-07
CN201435434Y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2523B (zh) 充电器
CN201226514Y (zh) 手机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2564981U (zh) 充电器
TW201331756A (zh) Usb充電控制器
CN207719829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07098203U (zh) 一种可拆卸式锂电池连接器
CN207459839U (zh) 一种可拆卸无线充电底座
CN207782057U (zh) 一种医疗设备支撑装置
CN209267238U (zh) 一种模块化车载多功能电源
CN202050267U (zh) 充电器
CN217882042U (zh) 一种可收纳多功能插排
CN202050259U (zh) 充电器的活动式手机支撑机构
CN102163867A (zh) 充电器
CN217036257U (zh) 一种充电转接器
CN207217899U (zh) 一种插口可伸缩的两用型数据线
CN219372060U (zh) 一种餐牌移动电源
CN212908431U (zh) 一种多功能可翻转插座的集中式充电塔座
CN207835528U (zh) 一种手机
CN207234092U (zh) 插头和插板
CN201060909Y (zh) 充电器
CN210957875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7426337U (zh) 一种可调节的插排
CN21015660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电源插座
CN202260510U (zh) 平板电脑便携式充电电源底座
CN211480980U (zh) 一种可折叠输入插脚的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