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5435Y -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5435Y
CN201435435Y CN2009201561277U CN200920156127U CN201435435Y CN 201435435 Y CN201435435 Y CN 201435435Y CN 2009201561277 U CN2009201561277 U CN 2009201561277U CN 200920156127 U CN200920156127 U CN 200920156127U CN 201435435 Y CN201435435 Y CN 20143543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shell
charged
product
convers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61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561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543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543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543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外壳和转换头,外壳上设置物理摆轴沿水平方向左右走向的摆盘;摆盘设有开口向上且沿物理摆轴方向走向的条形槽,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相当,在条形槽内固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应;将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将转换头插入摆盘的条形槽内,使转换头上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摆盘上的两块电极片接触,然后向后摆动待充电产品带动摆盘一道以物理摆轴为轴摆动到待充电产品的背部靠住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从而利用摆盘、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外壳中。

Description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手机、MP3、MP4或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虽然可以免除充电线的困扰,但其缺点是内凹状的插置槽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即使其它型号的手机与插置槽相配,但可能因为充电插孔位于手机底部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不能使用,所以不同型号的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造成资源的浪费;体积较小而可以插入插置槽的手机,也因为难以使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对准插置槽底部的充电插头而使用困难。
现有另一种手机充电器叫座充,它是在充电座(外壳)上设置与手机底部相配的插槽,在插槽内设置与手机上的充电触头对应的电极片,在充电座与市电电源之间用电源线连接,手机与充电座之间无需用软线连接,充电时,将手机直接插入充电座的插槽中即可使手机中的充电触头与插槽内的电极相接触而向手机充电,其充电座上的插槽同样必须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之间的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手机底部小于插槽的手机,即使可以插入插槽,但因为手机底部与插槽之间间隙较大,一是难以使手机的充电触头对准插槽内的电极造成使用不便,二是稍为振动就会使手机移位而造成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不同待充电产品之间不能共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使大多数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充电器,且待充电产品可方便地安放在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中,又不需另外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设置软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头,该转换头下端设有两个触点、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两个触点为弹性触点并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物理摆轴大致沿水平方向左右走向的摆盘,所述之物理摆轴为虚拟摆轴,该物理摆轴不一定在摆盘上显露出来而且最好沿水平方向;所述摆盘设有开口向上且沿所述物理摆轴方向走向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相当(或相配),所述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露出的长度,在所述条形槽内固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触点对应;拨动摆盘使所述条形槽的开口向上,将所述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将所述转换头插入所述摆盘的条形槽内,使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所述摆盘上的两块电极片接触直到待充电产品插有充电插头的侧壁与所述摆盘的上侧面接触,利用摆盘的上侧面支撑住待充电产品使待充电产品不能沿左右方向摆动,然后向后摆动所述待充电产品带动所述摆盘一道以物理摆轴为轴摆动到待充电产品的背部靠住所述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一般情况下是使待充电产品的背部向后靠在外壳前侧或电源插座前侧),从而利用摆盘、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也即利用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限定待充电产品以摆盘的物理摆轴为轴向后摆动的幅度)。所述两个触点分别为正、负触点,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为正、负电极片,正触点与正电极片对应,负触点与负电极片对应;市电电源经电源插脚输入到充电电路后被降压、整流、滤波、稳压后送到所述摆盘上的两只电极片中,再经转换头上的两只触点、充电插头送入待充电产品的电池电极对电池进行充电。对于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可能其充电插孔位于边上的位置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充电插孔位于侧壁上的待充电产品--称为侧插式;相对于侧插式,充电插孔位于底壁的待充电产品称为底插式),但因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极片为左右走向的条形,只要电极片左右走向的长度足够,就可以将待充电产品相对于外壳左移或右移,使待充电产品安稳地放置在所述外壳上。对于具有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只需更换与之相配的转换头(转换头下端的触点尺寸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转换头上端的充电插头)即可。
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露出的长度的好处是:使用过程中,手执待充电产品将转换头插入所述摆盘的条形槽直到待充电产品插有充电插头的侧壁与所述摆盘的上侧面接触后,利用所述摆盘上侧面支撑住待充电产品的侧壁,再将待充电产品向后靠向所述外壳或墙壁,使放置在外壳中的待充电产品更为稳定,以免待充电产品的重量全部落在转换头而造成不稳定。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触点为弹性触点的好处是,使用过程中,可以轻轻用力将待充电产品向下压一下使转换头下端的弹性触点压入摆盘的两只电极片之间分别顶住两电极片的内侧。
所述摆盘上的条形槽的前壁内侧或后壁内侧设有若干竖向槽,在所述转换头的对应侧设有至少一条竖向筋,该竖向筋的宽度与所述竖向槽的宽度相当。转换头插入摆盘内的条形槽过程中,转换头上的竖向筋滑入所述竖向槽内对转换头的左右方向起定位使用,使放置在所述充电器外壳中的待充电产品更加稳定,不会因外力或振动沿左右方向滑动。
所述条形槽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转换头左右方向的宽度之和。
所述外壳上侧开设上腔,所述摆盘放置于该上腔内且摆盘的底部下侧与该上腔的底部上侧接触。摆盘摆动时,摆盘的底部与所述上腔的底部相对移动。此方案中摆盘可以自由地放置在所述上腔内,而且摆盘可以相对于上腔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具体距离受所述两块电极片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电线的长度限制);为了使摆盘不能相对于上腔向上移动的位移太大而拉断上述连接线,可以作如下改进:在所述摆盘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所述外壳由底壳和面壳构成,所述上腔设置在面壳中,所述底壳上设有伸入所述上腔内的两只卡脚,该两只卡脚分别位于所述摆盘的轴的上侧以限定摆盘向上方向的位置。
所述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插脚固定设置在外壳的背部并沿水平伸出,使用时直接将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插在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中,待充电产品以所述物理摆轴摆动时,可以靠住电源插座或墙壁或外壳。如果充电电路的电源插脚与外壳之间用电源线连接,待充电产品以物理摆轴为轴摆动时,待充电产品最好靠在外壳上,如果要靠在电源插座或墙壁上,则只有将外壳置于靠墙壁处或靠电源插座处。
所述摆盘通过其两端伸出的轴与外壳枢接,该轴的中心轴线即为所述之物理摆轴。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在所述摆盘左右两端伸出的轴分别伸入对应的套板的轴孔内,再将两套板固定在所述外壳中,其中套板与外壳之间的固定可以用胶水粘合,也可以用螺丝固定等。
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也可以使所述两块电极片的端部伸出所述摆盘的左端或右端,在外壳上固定有弹性压片压住对应的电极片端部,所述弹性压片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输入插脚(是充电电路的一部分)也可以固定在电源插头中,在电源插头与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用电线连接,此时本实用新型相当于一个座充,松开手后,相应地将待充电产品的背部靠在外壳前侧,在座充与待充电产品之间不需充电线,所以也可称为无线或无绳摆动式支撑充电器。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只需将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再一道插入外壳中的摆盘内并向后摆过一小角度,摆盘、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即可以将待充电产品稳定,并使转换头上的触点与摆盘上的电极片可靠接触,使用极之方便;对于具有相同转换头但充电插孔位置不同的待充电产品可以使用同一充电器,即使使用不同充电插孔(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也不同)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只需更换一个小小的转换头即可;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无需设置软电线连接;使用不但方便,而且同一个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可以对不同产品进行充电,节约了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面壳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摆盘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将底壳和面壳的左侧壁切除后的内部结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转换头沿侧面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转换头的分解放大图。
图8是图7沿A--A线方向的剖面放大图。
图9是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是图9沿侧面方向带有墙壁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参考图。
图12是图1实施例再一使用状态的参考图。
图13是图12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实施例使用过程中一只带转换头的横插手机插入摆盘前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5的组装图。
图17是图16中将摆盘收入外壳的上腔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中两电极片84和840插入摆盘后沿条形槽开口向摆盘底部方向的投影放大图。
图19是图15中套板沿内侧的立体放大图。
图20是图15中压片85中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21是将图20的压片装入图19中的套板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图15中面壳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5中将电极片、压片和套板将入摆盘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4是将图23状入图22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5图2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27是图15中转换头9的立体分解图。
图28是图15中转换头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29是图27中前后弹片安装在安装块94后的立体放大图。
图30是图23沿摆盘物理摆轴方向的投影视图。
图31是所述另一种弹性压片与电极片端部之间压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其中一只电极片沿端部方向的立体放大图。
图33是所述另一种弹性压片与电极片端部之间压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线路板,3、面壳,31、上腔,11、12、卡脚,4、摆盘,43、条形槽,51、52、电极片,6、转换头;32、卡孔,33、34、限位柱,35、通孔;41、42、轴;44、竖向槽,45、定位柱,61、后盖,611、后钢珠,612、后弹片,63、压块,622、前弹片,621、前钢珠,620、钢珠孔,62、前盖,6201、竖向筋,60、充电插头;0、墙壁插座,71、竖插手机;631、632、顶脚;00、墙壁,72、73、74、横插手机;81、底壳,811、限位筋,83、摆盘,831、8310、轴,830、条形槽,832、竖向筋,840、84、电极片,8401、841、弯头,8410、通孔,850、85、弹性压片,860、86、套板,861、轴孔,9、转换头,82、面壳,820、隔板,821、内腔,823、挡翼,824、槽,800、上腔,8300、凸起,862、凹坑,863、凹槽,864、凸柱,852、缺口,853、压脚,851、孔,825、间隙,91、前盖,911、竖向筋,912、壁孔,93、充电插头,94、安装块,941、孔,92、后盖,95、后弹片,96、前弹片;A1、摆盘,A31、A41、弹性压片,A21、A22、端部,A10、轴,A2、固定板,A32、A42、下端,A11、弹性压片,A9、固定板,A12、下端,A8、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1,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包括设置在线路板2中的充电电路和由底壳1、面壳3构成的外壳,底壳1背部设有电源插脚--是一种可以直接插在墙壁插座中的壁插式充电器,面壳3上侧开有上腔31,摆盘4放入上腔31内,两块条形的电极片51和52安装在摆盘4的条形槽43底部,转换头6的前后面之间的间距与条形槽43前后壁之间的间距相配,条形槽43左右方向的长度大约是转换头6左右方向宽度的三到四倍。安装在摆盘4底部的两块电极片51和52分别连接有电线,电线另一端经图2中面壳的上腔31底部的通孔35伸入图2中面壳的内腔36后再与线路板上的充电输出端电连接。摆盘4放入面壳的上腔31后,摆盘的轴42位于图2中上腔的侧壁上的两条限位柱33和34之间,底壳和面壳组装在一起后,底壳1上的卡脚12穿过图2中卡孔32伸入图2的上腔31内并位于图1中轴42的上侧,也即图2中的限位柱33和34连同图1中底壳上的卡脚12对图1中轴42起定位作用;同样,在图2的左侧设有与卡孔32、限位柱33和34对称的卡孔、限位柱(由于图2角度的原因,图中未能见到),用于对图3中摆盘上的另一轴41的定位。
从图4中可见,其中一条电极片51靠摆盘的条形槽43底部的定位柱45固定在条形槽的底部,摆盘的前壁开有9条竖向槽44,其中竖向槽44的宽度与图7中转换头的前盖62上的竖向筋6201的宽度相当。从图3中可见,摆盘的左右端面上分别伸出轴41和42。
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摆盘4被定位的效果,底壳上的卡脚12位于摆盘的轴42上方,而面壳的上腔31侧壁上的两条限位柱33和34分别位于轴42两侧,摆盘4的底部与上腔31的底部接触,图5中的摆盘4相当于可以以轴42为轴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一角度。
图1中的转换头的结构参考图7所示,从图7中可见,转换头由充电插头60、压块63、前后盖62和61、前后弹片622和612、前后钢珠621和611构成,其中充电插头60上端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前盖上的竖向筋6201与图4中摆盘上的竖向槽44相配;前盖下部的前壁开有外径咯小于前钢珠621直径的钢珠孔620,同样在后盖上也开有与后钢珠相配的钢珠;其中前后弹片622和612分别与充电插头60中的充电输出电极端电连接(图中未画出连接电线)。图7组装后的侧视图见图6,沿图6中的A--A方向剖面后得到图8所示的放大图。
从图8中可见,压块62上的两只顶脚631和632分别顶住后弹片612两端,后弹片612中部顶住后钢珠611,图8中的后弹片612稍有变形使后钢珠611的一部分外露于后盖61外,当转换头插入摆盘的条形槽后,条形槽内的电极片将后钢珠611向左顶而克服后弹片612的弹力,使电极片与后弹片之间通过钢珠保持良好的电接触。同理,图8中右侧的前盖、前弹片、前钢珠的原理也一样,在此不再多述。
使用说明,见图9,先将充电器插入墙壁插座0中,再将转换头插入竖插手机71(充电插孔位于手机底侧的手机定义为竖插手机,同样对充电插孔位于侧面的手机定义为横插手机),然后使转换头插入摆盘4的条形槽内并使转换头中的竖向筋对准条形槽内的竖向槽,一直插到竖插手机底部与摆盘4的上侧面接触为止,再向后摆动竖插手机71直到图10所示使其背部靠在墙壁00中即可;图10中如果墙壁插座0的厚度较大(即墙壁00向左移动),则竖插手机71可以继续向左摆动直到竖插手机71左侧的背部直接靠在墙壁插座0的上端部为止。
见图11和12,是本实施例分别对横插式手机进行充电时的使用状态图,其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1和12的两只横插手机72和73的充电插孔位于侧壁上的不同位置,其中图11中的横插手机72充电插孔靠手机上部,而图12中的横插手机73的充电插孔靠手机的下部,从图13中可以见到图11和12中横插手机被支撑在外壳和墙壁插座上时的状态。
见图14,横插手机74的侧面充电插孔上插入了转换头6后,转换头6插入条形槽43前的状态,可以左右移动横插手机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后再插入。
实施例二,见图15,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壳81、面壳82、摆盘83以及图中未画出的线路板,其中充电电路设置在线路板内,该线路板固定在面壳82的内腔821内;摆盘83上的条形槽830的壁内侧设有若干竖向槽832与转换头9中的竖向筋911相配;两电极片84和840分别经摆盘两侧的侧孔插入条形槽内,见图18,两电极片插入摆盘的条形槽后分别位于条形槽的前后壁,而两电极片的弯头841和8401分别位于摆盘两侧,且摆盘两侧的轴831和8310分别穿过两弯头中的通孔(其中电极片84的弯头中的通孔见图15所示的标记8410)。
图15,摆盘两侧分别配有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弹性压片85和850、以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套板86和860。见图19,套板上的轴孔861与摆盘上的轴相配、凹槽863的宽度与图20所示的弹性压片的宽度相当,凹槽863上还设有凸柱864与图20所示的弹性压片中的孔851相配,套板上还设有凹坑862,将图20所示的弹性压片装入图19所示的套板后如图21所示,图21中弹性压片上的压脚853受力后可以被压入套板的凹坑862内,图21与图18装在一起后(见图23所示),弹性压片中的压脚压住图18中的弯头841或8401的外侧。
图15安装时,先将两电极片84和840装入摆盘83内(如图18所示),然后再将两只弹性压片85和850分别装入套板86和860中(如图21所示),再将图21装入图18后如图23所示,此时,弹性压片与弯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30所示,此时即使摆盘83以轴831为轴摆动也可以保证弯头841与弹性压片85电气接触(弹性压片通过电线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用两只手指分别压紧图23中的套板86和860外侧后放入图22所示的面壳内得到图24所示的状态,此时,弹性压片8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隔板820的上、下侧,弹性压片的上部保持与摆盘内的电极片接触、下部用电线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面壳82中的挡翼823和图15中的槽一起限定套板860上下方向的位置;在图23装入图22后,弹性压片85位于图26所示的间隙825中。
向图24装入图15中的底壳81和转换头后即得到图16所示的状态,此时底壳中的限位筋811与面壳一道对套板860的前后方向起限位作用,其中底壳与面壳之间用超声波焊接固定。
图15实施例中使用的转换头9的分解图见图27,它由前盖91、后盖92、安装块94、充电插头93以及前弹片96和后弹片95构成,安装时,在前后弹片96、95上分别焊上电线后,将电线经安装块94底部穿过孔941后与充电插头93中的充电触片相接,然后将前后弹片96和95分别插入安装块中如图29所示,最后将各零件组装后如图28所示,此时,前后弹片分别突出于前后盖外而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之转换头下端的两个触点,而图28中前盖上的竖向筋911与图15中摆盘条形槽内的竖向槽832相配。
使用时,将图16所示状态的充电器插入固定在墙壁中的市电插座中,用手将转换头9取出后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再根据转换头位于手机中的位置将转换头9上的竖向筋压入摆盘条形槽的竖向槽内,直到手机侧面与摆盘上侧面接触为止,再将手机摆向市电插座或墙壁即可,市电经充电电路降压、整流后送到图15中的两片弹性压片,因为两弹性压片分别压住两只电极片的弯头,所以充电电流经两电极片输送到转换头上的两只触片再送到充电插头,然后经手机中的充电插孔输送到手机内电池的正负极,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在外出携带时,可以将图16所示中的摆盘83向下摆到图17所示状态,此时底壳与摆盘口部位置接触处之间是过盈配合而以防止摆盘在被振动时向上摆出,要使用时用手扣住摆盘口部处的凸起用力拉起即可,摆盘口部处的凸起8300见图18所示。
实施例二中,弹性压片和套板、以及摆盘中的轴都是成对出现且功能相同,所以上述论述过程中有时只提及一对中的其中一只,而另一只没提及。
图15实施例中电极片与弹性压片的压合结构也可以不采用图30所示的方式,而采用图31或图33所示的结构。
见图31和32,它是将电极片伸出摆盘A1外的端部A21和A22造成弧形,固定在面壳中的固定板A2上嵌件注塑两条弹性压片A31和A41,两弹性压片A31和A41上部压在两电极片外端A21和A22的弧形面外侧,两弹性压片的下部A 32和A42分别通电线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极电连接,当摆盘A1以轴A10为轴摆过一定的角度时,可以保证弹性压片A31和A41始终分别压住电极片的端部A21和A22。
见图33,它是将图15中两电极片弯头状的端部的外端改为圆弧状而成。从图33中可见,当摆盘A1以轴A10为轴摆过一定的角度时,弹性压片A11始终压住端部A8的弧形段,其中固定在面壳中的固定板A9在注塑时将弹性压片A11嵌注在一起,而弹性压片A11的下端A12通过电线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电极电连接;图33中只显示摆盘其中一侧的电极片端部与弹性压片之间的压合关系,而另一侧中电极片端部与弹性压片之间的压合关系也是一样,在此不再多述。
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手机为待充电产品,实际上以上各实施例也适合对其它数码产品充电。

Claims (10)

1、一种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头,该转换头下端设有两个触点、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两个触点为弹性触点并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物理摆轴沿水平方向左右走向的摆盘;所述摆盘设有沿所述物理摆轴方向走向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相当,所述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露出的长度,在所述条形槽内固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触点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盘上的条形槽的前壁内侧或后壁内侧设有若干竖向槽,在所述转换头的对应侧设有至少一条竖向筋,该竖向筋的宽度与所述竖向槽的宽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转换头左右方向的宽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侧开设上腔,所述摆盘放置于该上腔内且摆盘的底部下侧与该上腔的底部上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盘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轴,所述外壳由底壳和面壳构成,所述上腔设置在面壳中,所述底壳上设有伸入所述上腔内的两只卡脚,该两只卡脚分别位于所述摆盘的轴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插脚固定设置在外壳的背部并沿水平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盘通过其左右两端伸出的轴与外壳枢接,该轴的中心轴线即为所述之物理摆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盘左右两端伸出的轴分别伸入对应的套板的轴孔内,两套板固定在所述外壳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电极片的端部伸出所述摆盘的左端或右端,在外壳上固定有弹性压片压住对应的电极片端部,所述弹性压片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
CN2009201561277U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43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61277U CN201435435Y (zh)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301.4 2008-08-30
CN200810198301 2008-08-30
CN200920051314.9 2009-02-13
CN200920051314 2009-02-13
CN200910038678.8 2009-04-12
CN200910038678 2009-04-12
CN2009201561277U CN201435435Y (zh)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5435Y true CN201435435Y (zh) 2010-03-31

Family

ID=4205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612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5435Y (zh) 2008-08-30 2009-06-05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543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524B (zh) * 2008-08-30 2011-09-07 麦广树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N106340970A (zh) * 2015-07-06 2017-01-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N111439044A (zh) * 2020-05-12 2020-07-24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524B (zh) * 2008-08-30 2011-09-07 麦广树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N106340970A (zh) * 2015-07-06 2017-01-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N106340970B (zh) * 2015-07-06 2018-08-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
CN111439044A (zh) * 2020-05-12 2020-07-24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9146U (zh) 手机保护与移动充电装置
CN201435435Y (zh)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N204481506U (zh) 车载手机保护与充电装置
CN101582524B (zh) 摆动式支撑无线充电器
CN105071477B (zh) 移动电源及使用该移动电源的充电盒
CN213462244U (zh) 一种蓝牙耳机收纳盒
CN205489710U (zh) 一种新型背夹式移动电源
CN207588150U (zh) 可调整充电座
CN201435437Y (zh) 充电器
CN215601074U (zh) 一种具有充电时防脱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4334043U (zh) 可显示电量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06300480B (zh) 充电装置
CN218897282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下盖
CN215601061U (zh) 一种吸盘式移动电源
CN208539606U (zh) 一种相机电池无线充电装置
CN203119776U (zh) 一种电源转换器
CN208385779U (zh) 多功能充电线
CN220823248U (zh) 一种tws耳机充电仓下盖组件
CN218677825U (zh) 一种电磁兼容的标准负载电源适配器
CN201966654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9371489U (zh) 一种手机用超级快充充电器
CN208862251U (zh) 一种便于放置手机的插座
CN107706607A (zh) 用于充电宝和手机的接线器
CN213213541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支架
CN209200269U (zh) 一种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