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1917B -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1917B
CN101581917B CN2009100877703A CN200910087770A CN101581917B CN 101581917 B CN101581917 B CN 101581917B CN 2009100877703 A CN2009100877703 A CN 2009100877703A CN 200910087770 A CN200910087770 A CN 200910087770A CN 101581917 B CN101581917 B CN 101581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structure
support point
control
module
internal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77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1917A (zh
Inventor
郭彦林
王小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877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1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1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1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9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所述方法是在一个由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组成的控制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实现。该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完成对各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量进行自动控制与调整,且实时跟踪计算屋盖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一步拆撑下沉位移量。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屋盖拆撑施工效率,并能保证结构在拆撑过程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技术背景
在传统的钢结构屋盖施工方法中,一般采用临时胎架支承的施工方法,通过单元吊装、高空就位焊接或栓接的连接方法实现其安装。在屋盖安装结束后,需要拆除临时胎架支承构件。屋盖处于支承状态时的受力状况,与其处于设计成型状态的受力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所以在拆除临时胎架支承构件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屋盖结构由临时支承状态到设计状态的平稳过渡,而且必须保证整个屋盖结构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目前屋盖施工的拆撑技术,一般步骤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拆撑分级数、支承下沉量与拆撑顺序,手动控制各个临时支承点的下降位移。该方法存在比较大的缺点,由于人工控制的精度范围有限,在拆撑过程中,不能确保卸载位移的同步性与准确性,实施过程可控性差,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造成的误差;另外,拆撑过程中,一般仅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屋盖结构的安全性,无法实现对屋盖结构的实时跟踪计算,对屋盖结构拆撑过程中出现的内力与变形发展不能及时了解,不能对结构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进行及时的警报,这样使得屋盖结构在拆撑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严重时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的控制方法,可克服目前屋盖施工拆撑技术的缺点。该方法基于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在预先输入的分级拆撑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各个临时支承点反馈的位移实际下沉值,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各个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的自动控制与调整,从而使得下降位移的同步性与准确性得到保证;同时该控制系统可以依据各临时支承点的当前位置,实时跟踪计算屋盖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进而判断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判断结构的变形状况是否合理并与设计方案一致。如果当前状态下结构不满足强度与稳定性要求,或者变形状况出现异常,该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反馈信息,并在下一轮卸载时调整下沉量;当屋盖结构受力与变形非常不利时,可暂停结构拆撑,从而确保结构在拆撑过程中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屋盖拆撑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实时监控屋盖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及时调整拆撑方案,保证屋盖结构在拆撑过程中的安全。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一个由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组成的控制系统中按照下述步骤实现的,所述控制系统中包含一个能够测量各临时支承点位置的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安放于各临时支承点处:
步骤(1):在计算机中设置如下四个模块:
5)数据输入模块;
6)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
7)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
8)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2):用户向数据输入模块输入屋盖结构分级拆撑方案,输入数据包括:
8)屋盖结构参数;
9)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
10)分级拆撑的总级数:n;
11)第j个临时拆撑点的第i级目标下沉位移:dij;其中,i=1,2,...,n,代表分级拆撑的级数;j=1,2,...,m,代表临时拆撑点编号;
12)位移同步性与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
13)拆撑过程中为控制同步性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1
14)拆撑过程中为进行屋盖结构安全校核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2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包括:m,dij,e,采样间隔Δt1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进行第1级拆撑,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1):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进行第1级拆撑方案的数据输入,包括: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各临时拆撑点的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采样间隔Δt1
步骤(3.2):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为目标,对各临时点的位置同步实施下沉;
步骤(3.3):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各拆撑点同步性控制与调整,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3.1):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向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输入数据,包括:采样时间间隔Δt1
步骤(3.3.2):每隔Δt,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撑点的实时下沉位移d1j t
步骤(3.3.3):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计算s1j=d1j t/d1j,以第一个提升点为参照,计算Δs1j=s1j-s11;如果|Δs1j/s11|>e,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Δd1j t=Δs1j×d1j为修正位移量,在各临时支撑点下沉的同时,进行临时支撑点下沉量的微调,以保证各临时支撑点在拆撑过程的下沉同步性;
步骤(3.4):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屋盖结构的安全校核,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3.4.1):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2):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3):每隔Δt2,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4):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数据传送给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包括:屋盖结构参数,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5):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根据各个临时支撑点所在的位置、屋盖结构参数,确定屋盖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包括屋盖结构、临时支撑胎架、地基,确定荷载工况以及边界约束;有限元分析软件包通过计算,得到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状态,并将结果传送回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计算结果传送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3.4.6):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传递的计算结果;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结构内力分布结果判断结构是否在弹性范围内,并检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变形状态,判断屋盖结构变形是否正常合理;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情况均满足要求,各支承点的下沉继续进行;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或者变形情况出现异常,该模块会及时发出警报,情况危险时暂停结构的拆撑,待重新制定方案后继续进行;
步骤(3.5):待步骤(3.2)完成时,即各支承点以d1j为目标下沉量完成同步下沉后,由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获得各临时支承点的位置,将其反馈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
步骤(3.6):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1);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通过对比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位移值d1j (1)与目标下沉量d1j,计算出下沉量误差Δd1j (1)=d1j-d1j (1)
步骤(3.7):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如果|Δd1j (1)/d1j|≤e对每一个j均满足,进入步骤(4);否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Δd1j (1)为依据对各临时支承点位置进行微调;与此同时,重复步骤(3.4),进行拆撑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校核;
步骤(3.8):待支撑点位置完成第一次微调后,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2),之后多次重复步骤(3.6)~步骤(3.8),直至第k次调整临时支承点位置后|Δd1j (k+1)/d1j|≤e,进入步骤(4);
步骤(4):进行第2级以及后续的拆撑,重复步骤(3),直至完成支承体系的拆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实现了屋盖结构拆撑过程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可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控制造成的误差;在拆撑过程中可实现对屋盖结构的内力、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控,对结构可能处于的危险状况可给予及时警告,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一步拆撑下沉位移量,避免施工过程可能对结构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各模块关系图;
图2为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工作流程图;
图3为数据输入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具体说明这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在一个由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组成的控制系统中按照特定步骤实现的;所述控制系统中包含一个能够测量各临时支承点位置的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安放于各临时支承点处。
其中,数据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进行分级提升方案的输入,并向各模块传送数据。
其中,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为主控制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传递的分级拆撑方案,按照各临时支承点的分级下沉量对各临时支承点进行下沉操作;分级拆撑过程中,接收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各临时支撑点的位置,以某一临时支撑点为参照,计算其他临时支撑点与参照点的下沉同步误差,若误差超出控制范围,对各临时支撑点的位置实施微调,以保证拆撑的同步性;分级拆撑完成时,根据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反馈的各点实际下降位移,计算出目标下沉位移与实际下沉位移之间的误差,若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对各临时支撑点的位置实施微调。
其中,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传递的数据,在拆撑过程中接收由拆撑位置测量装置反馈的各个提升点的位置,并将数据传输给内置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决定屋盖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包括屋盖结构、临时支撑胎架、地基,确定荷载工况以及边界约束,计算结构内力与变形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再将计算结果传输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其中,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为次控制模块;依据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计算得到的内力判断结构是否在弹性范围内,并检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依据变形,判断结构的变形情况是否安全合理;依据计算结果,判断并实时显示临时支承胎架与屋盖结构的脱离情况,判断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若屋盖结构的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会发出警报。
下面具体说明这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的实施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在计算机中设置如下四个模块: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2):如图1所示,用户向数据输入模块输入屋盖结构分级拆撑方案,输入数据包括:屋盖结构参数,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分级拆撑的总级数:n,第j个临时拆撑点的第i级目标下沉位移:dij,其中,i=1,2,...,n,代表分级拆撑的级数;j=1,2,...,m,代表临时拆撑点编号,位移同步性与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拆撑过程中为控制同步性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1,拆撑过程中为进行屋盖结构安全校核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2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包括:m,dij,e,采样间隔Δt1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进行第1级拆撑,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1):如图2所示,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进行第1级拆撑方案的数据输入,包括: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各临时拆撑点的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采样间隔Δt1
步骤(3.2):如图2所示,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为目标,对各临时点的位置同步实施下沉;
步骤(3.3):如图2所示,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各拆撑点同步性控制与调整,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3.1):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向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输入数据,包括:采样时间间隔Δt1
步骤(3.3.2):每隔Δt,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撑点的实时下沉位移d1j t
步骤(3.3.3):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计算s1j=d1j t/d1j,以第一个提升点为参照,计算Δs1j=s1j-s11;如果|Δs1j/s11|>e,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Δd1j t=Δs1j×d1j为修正位移量,在各临时支撑点下沉的同时,进行临时支撑点下沉量的微调,以保证各临时支撑点在拆撑过程的下沉同步性;
步骤(3.4):如图3所示,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屋盖结构的安全校核,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3.4.1):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2):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3):每隔Δt2,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4):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数据传送给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包括:屋盖结构参数,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5):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根据各个临时支撑点所在的位置、屋盖结构参数,确定屋盖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包括屋盖结构、临时支撑胎架、地基,确定荷载工况以及边界约束;有限元分析软件包通过计算,得到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状态,并将结果传送回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计算结果传送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3.4.6):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传递的计算结果;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结构内力分布结果判断结构是否在弹性范围内,并检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变形状态,判断屋盖结构变形是否正常合理;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情况均满足要求,各支承点的下沉继续进行;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或者变形情况出现异常,该模块会及时发出警报,情况危险时暂停结构的拆撑,待重新制定方案后继续进行;
步骤(3.5):如图2所示,待步骤(3.2)完成时,即各支承点以d1j为目标下沉量完成同步下沉后,由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获得各临时支承点的位置,将其反馈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
步骤(3.6):如图2所示,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1);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通过对比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位移值d1j (1)与目标下沉量d1j,计算出下沉量误差Δd1j (1)=d1j-d1j (1)
步骤(3.7):如图2所示,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如果|Δd1j (1)/d1j|≤e对每一个j均满足,进入步骤(4);否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Δd1j (1)为依据对各临时支承点位置进行微调;;与此同时,重复步骤(3.4),进行拆撑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校核;
步骤(3.8):如图2所示,待支撑点位置完成第一次微调后,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2),之后多次重复步骤(3.6)~步骤(3.8),直至第k次调整临时支承点位置后|Δd1j (k+1)/d1j|≤e,进入步骤(4);
步骤(4):进行第2级以及后续的拆撑,重复步骤(3),直至完成支承体系的拆除。

Claims (1)

1.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一个包含数据输入模块、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的控制系统中按照下述步骤实现的,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中还包含一个能够测量各临时支承点位置的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安放于各临时支承点处:
步骤(1):在计算机中设置如下四个模块:
1)数据输入模块;
2)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
3)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
4)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2):用户向数据输入模块输入屋盖结构分级拆撑方案,输入数据包括:
1)屋盖结构参数;
2)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
3)分级拆撑的总级数:n;
4)第j个临时拆撑点的第i级目标下沉位移:dij;其中,i=1,2,...,n,代表分级拆撑的级数;j=1,2,...,m,代表临时拆撑点编号;
5)位移同步性与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
6)拆撑过程中为控制同步性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1
7)拆撑过程中为进行屋盖结构安全校核对各临时拆撑点下沉位置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Δt2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包括:m,dij,e,采样间隔Δt1
数据输入模块将部分数据传输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进行第1级拆撑,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1):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进行第1级拆撑方案的数据输入,包括:临时拆撑点的个数m与布置,各临时拆撑点的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位移同步性与目标位置控制误差e,采样间隔Δt1
步骤(3.2):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第1级目标下沉位移d1j,为目标,对各临时点的位置同步实施下沉;
步骤(3.3):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各拆撑点同步性控制与调整,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3.1):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向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输入数据,包括:采样时间间隔Δt1
步骤(3.3.2):每隔Δt,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撑点的实时下沉位移
Figure FSB00000294146100021
步骤(3.3.3):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计算
Figure FSB00000294146100022
以第一个提升点为参照,计算Δs1j=s1j-s11;如果|Δs1j/s11|>e,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
Figure FSB00000294146100023
Figure FSB00000294146100024
为修正位移量,在各临时支撑点下沉的同时,进行临时支撑点下沉量的微调,以保证各临时支撑点在拆撑过程的下沉同步性;
步骤(3.4):在进行步骤(3.2)的同时,进行屋盖结构的安全校核,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3.4.1):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接收数据输入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屋盖结构参数,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2):在开始进行步骤(3.3)的同时,临时支撑点位置测量装置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数据,包括:采样间隔Δt2
步骤(3.4.3):每隔Δt2,临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向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反馈一次数据,即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4):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数据传送给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所述数据包括:屋盖结构参数,各临时支承点的空间位置;
步骤(3.4.5):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根据各个临时支撑点所在的位置、屋盖结构参数,确定屋盖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包括屋盖结构、临时支撑胎架、地基,确定荷载工况以及边界约束;有限元分析软件包通过计算,得到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状态,并将结果传送回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将计算结果传送给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
步骤(3.4.6):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接收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传递的计算结果;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模块传递的结构内力分布结果判断结构是否在弹性范围内,并检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依据变形状态,判断屋盖结构变形是否正常合理;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情况均满足要求,各支承点的下沉继续进行;如果结构强度、稳定性或者变形情况出现异常,屋盖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模块会及时发出警报,暂停结构的拆撑,待重新制定方案后继续进行;
步骤(3.5):待步骤(3.2)完成时,即各支承点以d1j为目标下沉量完成同步下沉后,由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获得各临时支承点的位置,将其反馈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
步骤(3.6):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1);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通过对比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位移值d1j (1)与目标下沉量d1j,计算出下沉量误差Δd1j (1)=d1j-d1j (1)
步骤(3.7):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进行如下判断:如果|Δd1j (1)/d1j|≤e对每一个j均满足,进入步骤(4);否则,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以Δd1j (1)为依据对各临时支承点位置进行微调;与此同时,重复步骤(3.4),进行拆撑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校核;
步骤(3.8):待支撑点位置完成第一次微调后,临时支承点下沉位移控制与调整模块接收支承点位置测量装置传递的数据,包括:第1级拆撑中各临时支承点的实际下沉量d1j (2),之后多次重复步骤(3.6)~步骤(3.8),直至第k次调整临时支承点位置后|Δd1j (k+1)/d1j|≤e,进入步骤(4);
步骤(4):进行第2级以及后续的拆撑,重复步骤(3),直至完成支承体系的拆除。
CN2009100877703A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7703A CN101581917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77703A CN101581917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1917A CN101581917A (zh) 2009-11-18
CN101581917B true CN101581917B (zh) 2011-05-11

Family

ID=4136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77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917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1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1248B (zh) * 2017-04-18 2021-02-09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屋盖与支承结构协调受力的设计方法
CN107165420B (zh) * 2017-06-12 2019-02-19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屋盖网架内集成机电系统液压提升整体安装的方法
CN114997033B (zh) * 2022-08-04 2022-11-29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性能的大跨度钢结构闭环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1917A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917B (zh) 一种大跨度屋盖拆撑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CN109885966B (zh) 基于bim技术的滑槽管片冲突及优化布置的方法
CN202562677U (zh) 锚下预应力智能同步张拉检测装置
CN103364276B (zh) 一种锚下预应力智能同步张拉检测装置
CN105731262A (zh) 基于bim技术的塔吊平面布置系统及方法
CN104050357B (zh)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体结构焊脚高度的确定方法
CN110635521B (zh) 一种基于电量和备用容量的公平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560507A (zh) 调速系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方法与系统
CN101587340B (zh) 一种大跨度屋盖整体提升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CN103046767B (zh) Plc计算机槽身双控制同步顶升施工工法
CN103062164A (zh) 过载保护的调试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1935722B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旁通阀在静叶异常全关时的控制方法
CN110928273B (zh) 一种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试验的自动测试方法
CN103100592A (zh) 切边模具的安装结构
CN2934193Y (zh) 高空作业车工作斗限重控制系统
CN105761015B (zh) 一种适用于操作票的智能防误方法及系统
CN102493354A (zh) 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整联顶推施工方法
CN101587339A (zh) 一种大跨度屋盖整体滑移施工一体化控制方法
CN101899539B (zh) 高炉煤气能量回收装置旁通阀在高炉溢流时的控制方法
CN207404716U (zh) 一种起重设备快速更换起升机构的装置及轨行式起重机
CN108131019A (zh) 一种卸料平台用施工安全系统
CN103258086A (zh) 一种工装刚度分析方法
CN103132462A (zh) 用于控制构件下挠的组合工具及其安装、使用方法
CN106650962A (zh) 一种通信铁塔维护工作单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205642805U (zh) 脚手架稳定性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