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7119A -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 Google Patents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7119A
CN101567119A CNA2009101366724A CN200910136672A CN101567119A CN 101567119 A CN101567119 A CN 101567119A CN A2009101366724 A CNA2009101366724 A CN A2009101366724A CN 200910136672 A CN200910136672 A CN 200910136672A CN 101567119 A CN101567119 A CN 101567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earthquake
display reminding
ground
n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66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7119B (zh
Inventor
王梦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366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7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7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7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71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是多方面显示提示前震、地面高程形变、地面平行水平形变、水平变化和地电(地光)异常及地磁异常的一种观测临震现象的科学仪器。其结构简单,原理明确,效果可靠,重量轻,体积小,便于运输,安装容易,微能耗,免维护,免人工操作,一次安装完毕,随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就能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一日地时刻守卫着所测地域,为显示提示地震前兆始终不渝,忠心耿耿。本发明将创造一切机会,占领地球上每一寸有人居住的土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站岗放哨。

Description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属于地震预报领域。
地震是地壳运动,也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每年约有百万次之多,灾难性的地震约有10次左右。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横贯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很早就注意地震及其灾害,留下了世界最古老而系统的地震记录,比如:在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就有帝舜时期“地圻及泉”,夏桀时期“社圻裂”的记载。《吕氏春秋》(公元前239年)记录了周文王八年(公元前1177年)“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康熙琼山县志》记载了1605年7月13日发生在海南岛的大地震。《元史.五行志》记述了1303年9月17日发生在山西洪洞赵城大地震,“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的惨状。《明史.五行志》记载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以上大地震,“官史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这是地震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灾害。
其实,地震同样发生在世界各地。发生在欧洲最严重的一次是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那天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繁华如常,秩序井然,突然一声巨响,接着大地强烈震颤,地面翻滚,抛起然后落下,接着大地裂开深渊,将所有的海水、码头、船只和人群一并吞噬,接着地裂合并,被它吞噬的一切永远葬身其中。与此同时,海啸发生了,高达15米的波浪席卷整个城镇,喧嚣的大水给灾难性的毁灭雪上加霜,6分钟的时间里,六万平民丧失了生命。
从1783年2月开始,意大利南部发生了一系列持续达4年的地震。第一年可计数的为949次,次年为151次,同年2月5日发生的第一次大地震,仅仅2分钟时间,就摧毁了整个城市、乡村和小村庄,地面开裂,像一块块破碎的格窗玻璃,山岗爆裂,一分为二,大片土地位移或下沉。波利斯提娜的一个小镇被猛冲到1km以外的一个峡谷中,许多小山从底部被分裂,其中一部分移动到平原中部,直到被河流所拦截......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就发生过以下灾难性的地震:
1906年4月18日5时13分,美国旧金山发生了8.3级地震,700余人丧生,几百人失踪,数千人受伤,7.5万人逃离该市。
1908年12月28日5时25分,意大利墨西拿发生7.5级大地震,11万人死亡。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日本关东大地震,14.3万人死亡,全日财富的5%化为灰烬。
1960年5月22日,智利两海岸大地震,死亡1万多人,地震引起瑞尼赫湖大滑坡,造成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地震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0多米,席卷智利沿海区域,25米高大的波浪以700km/h的速度横扫太平洋,相继袭击了菲律宾、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使夏威夷死亡56人,日本138人。
1970年5月31日秘鲁钦博特市发生7.7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了该市以东的容加依市,全城2.3万人被活埋,死亡66794人,受伤10万多人,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1985年9月19日7时19分,墨西哥发生7.8级大地震,死亡3.5万人,4万人受伤,万人无家可归。
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日本关西淡路岛和神户市发生7.2级地震,死亡5466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140多万人受害。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中国台湾大地震,2378人死亡。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59280人死亡,受伤41390人。
2001年1月26日3时16分,印度古古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造成16480人死亡,15万人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总人口达1698万人。
2003年2月26日伊朗古城巴姆发生6.7级地震,造成3.6万人死亡,全城被毁。
2004年12月26日7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印度洋沿岸:印尼、印度、泰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10个国家的沿海地区(及大批旅游者)近30万人遇难或失踪。
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印巴交界发生7.8级地震,共死亡74876人,伤4000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遇难69226人,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如此惨重,人类是早就开始了对地震的研究探索。
背景技术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公元138年设置在洛阳地区的地动仪,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地震仪器检测到发生在甘肃陇西的地震。过了1751年后的1889年英国人米尔恩和尤固安置在德国波茨坦的现代地震仪记录到了发生在日本的一次大地震,获得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震图。
1902年,意大利科学家麦加利提出了测量地震破坏性大小尺度——麦式地震烈度表。
1906年,国际地震协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城建立第一个地震观测站。
1935年,美国地震学家查里斯.李克特提了里氏震级表。
199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与美国地质勘探局共同建立实时地震信息系统-CUBE工程,它由250个地震网络站组成。
1991年,墨西哥格雷罗由私人组织集资成立地震报警系统(SAS系统)。
2000年,中国建成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2001年1月3日正式启用。该网络由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由国家重力(24个观测台)台网及台网中心,国家地磁(90个观测台)台网及台网中心,地壳形变(130个观测台)台网及台网中心,地电(100个观测台)台网及台网中心,地下流体(204个观测台)台网及台网中心以及地磁、地壳形变、地下流体3个流动观测体系,四川西昌、甘肃天祝2个前兆台阵,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和31个区域中心地震前兆台网部所组成],中国数字测震台网[由国家测震(105个测震台)台网、区域测震(685个测震台、2个海底地震试验观测系统、2个小孔径台陈)台网、火山(33个火山测震台)台网、流动测震(1个国家级流动地震观测系统和19套区域流动地震观测系统)台网,2个前兆观测台,1个国家台网中心和32个区域台网中心所组成],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由固定强震动(1154个观测台站)台网,大城市地震动强(烈度)度速报(310个烈度速报站和5个速报中心)台网,强震动专用(12个)台阵,强震动流动观测台网,国家强震动(1个)台网中心及3个区域强震动台网所组成],中国地震活断层层探测技术系统,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及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所组成。
中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的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1994年青海共和2月12日5.8级、9月24日5.5级、1O月10日5.3级的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6年12月21日,四川白玉-巴塘5.5级地震,1997年1月25日-30云南景洪、江城5.1级、5.5级的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2月21日5级、4月6日6.3级、6.4级、4月13日5.5级、4月16日6.3级的地震,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宣化4.2级地震,1997年5月31日福建连城-永安5.2级地震,1997年8月9日西藏八宿5.2级地震,1998年8月29日西藏申扎-谢通门6级地震,1998年云南宁蒗10月2日5.3级、10月27日5.2级、11月19日5.0级、6.2级,1999年1月3日5级的地震,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海城5.4级地震,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2000年1月27日云南丘北-弥勒5.5级地震,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白银5.9级地震,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玛多6.6级地震。
1998年4月20日早,日本科学技术厅防灾科研所通过设在依豆地区的倾斜仪观测到地基下沉现象,与此同时,气象厅设在当地的体积扭曲仪也显示了异常数据。根据这些观测结果,判断有发生群发地震的可能,并向有关部门发出了通报。结果从当天下午开始这个地区地震活动就频繁开始了。
美国CUBE工程,由250个地震网络站组成,在1991-1994年的几次地震中都高效地发挥了作用。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研究发现:地震中射线频谱峰值的周期性与经过地壳的最大潮汐波有关。他们研究了1964年——1992年间发生的大地震,发现在太平洋地震带发生的大地震全部发生在新月开始形成或月圆时。在这前后2-3天时间,在地震带内能观察到中子射线的爆发现象,它将高出背景强度几十倍。通过测量地表中子射线的数量即可预报近期地震。
世界各国的地震学家们都对地震的预报和探索做出了贡献。研制了各种各样的观测仪器。
地震观测仪器分两大类。一类是地震仪,用来观测和记录地震震动,以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另一类是前兆仪器,用以检测地震的前兆异常,为地震作出预报。
目前使用的前兆仪器有:
1、卫星红外温度遥感观测。
2、卫星监测,用激光在卫星、地球岩石处的反复照射,监测地球岩石的变化。
3、激光测量地层移动。用安置在断层两侧的镜子反射一束激光,反射方向的微小变化,说明地层已稍微移动。
4、监测岩石运动的射电望远镜。岩石运动摩擦,使岩块水分中的氢氧电子电离出去。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到。
5、GPS观测,大震前的地表会大面积地出现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现象并在地震中及邻近地区产生高剪应变集中区。
6、变应仪,置地壳断层处,监测岩块运动的情况。
7、钻洞测斜器,放置100m深的洞中,监测地表倾斜数据。
8、长基线测斜器,长10多m的水平仪器,监测地表的倾斜数据。
9、地震仪,记录地表轻微的颤动,这种仪器极其灵敏。在附近车辆往来都会对它造成影响。必须剔除车辆及各种震动才能记录到地壳本身的震动。
中国专家准确预报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是史无前例的,成功的案例轰动了一时。1976年7月27日中国科学家在唐山开会,讨论地震即将来临时会出现什么征兆。可是就在那天,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巨震袭击了唐山,房屋倒塌,死亡24.2万人。这是近代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级地震突袭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顷刻间,生命陨落,家园破碎、山河告急,举国同悲。汶川巨痛,中国泪流。
两场灾难说明,观察自然现象(地震前兆)或用科学仪器测量,都难以可靠地预测地震,地震预报仍然是当今全球性的科学难题。
在数以千计的地震灾难史料中,在地震前兆种种现象中,在观测地震各种科学仪器中,在震区震后的地理变化中,都集中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地壳的形变。其实地质学家早就知道,地壳形变(包括地面高程变化及水平方向的变化),大多数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现代观测地震前兆的各种科学仪器,也都是集中观测地壳形变的。由于地形变后,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地磁异常,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等。唐山地震前,郊区有父女俩赶马车去市区拉水泥,半夜回家途中突然天空亮如白昼。假如这郊区父女换是两个地震学家,唐山地震的伤亡,也许会大大减少。为什么地震预报仍然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呢?在地震灾害史料中,地震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或板块内部产生错动或破裂而引起的。
1556年中国陕西关中大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均属板内地震。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向东挤压四川盆地板块,在板块断裂带上产生错动破裂。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美国人里德认为,旧金山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边界上。
不管发生在两板块的边界或板内的地震,震前必然会出现地壳形变(高程变化或水平移动)。在地震前兆种种现象中,《万历实录》卷五十五记录了1509年5月26日夜,湖北武昌府见“碧光闪烁如电者六七次,隐隐有声如雷鼓,已而地震”。《正德实录》卷107记载了1513年12月30日四川越隽县“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次日,戊戌地震”。
如上所述,唐山地震前夕,郊区有父女两赶马车去市区拉水泥。半夜回家途中,突然天空亮如白昼。女儿恐惧,父问女儿怕什么,女儿答:“奇怪,没有月亮,半夜为什么天会发亮。”
1978年3月3日早晨,地质学家吕大炯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北部天空观测到走向为北东东向的条状地震云彩,结合“激光”测得基岩应变突跳等情况,预报了3月7日上午10时在日本将发生一次强烈地震。结果于3月7日10时45分,日本海发生了7.5级地震。
1955年4月14日四川康定发生7.2级地震前两天,离震中10km处的温泉发生水冒,震前一天喷起0.3-0.7m高的水柱,流量大增,震后恢复如常。
通海地震前两天,井水翻滚,浑如米汤。潥阳地震前两日,井水变黄,如开水沸腾,散发水草味,水位比平时升高1.5m。松潘地震前,井水乳汁或蓝色如靛。
宁夏《隆德县志》记载“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井水突然浑如墨汁。泥渣上浮,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
普遍认为“地声”是由地壳的挤压、震动或地壳形变使岩洞岩石发生错动崩塌而发出的。“地光”是震前震源区岩发生剧烈变形,同时产生压电效应,引起地电效应,在上空形成与断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地震云。“地下水异常”是地震前发生地壳形变,压迫地下水喷出,水位上升、下降(干涸),地下水串流,水质变色、变味等。其实“地声”“地光”“地震云”“地下水异常”等前兆现象都是由地壳变形发生了降升或下陷、平行移动或断裂才出现。
从现有的观测地震前兆的各种科学仪器,目的就是要判定地壳是否发生了形变。虽然目的很明确,但是结果不可靠,因为比如要用激光在某岩石上、卫星上反复照射进行监测,须知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须设多少万个点,又须相隔多少时间在定点上反射照射,要真正获得有用的数据,是很难办到的。即使用安置在断层岩石的两面镜进行激光反复照射也同样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和不可能长期连续性。至于钻洞或长基线测斜器所放置的位置如果都在同一块地层上,就是地层发生了变化,这两种测斜器都依然甜睡不醒。正因为这些科学仪器对完成其目的还非常地鞭长莫及,还有极大的局限性和不可能连续性,造成地震预报是科学难题原因所在吧!
在震区震后地理变化,1822年发生在智利的一次地震,使得大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升,海拔平均升高1米,在震中从瓦尔地维亚到瓦尔帕莱索的海岸发生明显可察的上升,震前淹没有水中的岩石,震后露出海面2-3米,可知,大震前夕这片土地已经隆升。
综上所述,地震发生前,首先出现地壳形变,这种情况象烧煮开水一样,水将沸腾时,锅盖首先是一边先被托起。
要破解地震预报这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需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多功能的综合显示的科学仪器,让被测地域的人民公众能明白清楚地看到地震即将发生,以便冷静地、自觉地、有序地作好避震减灾的准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能随时、实时、同时显示搜索前震资料,地面高程(隆升或下陷)形变,地面平行方向形变、水平变化、地电(地光)异常和地磁异常的多功能显示提示仪,提供需要知道,自身生存环境安全的公众,一目了然地清楚地震将要发生,及时利用震前时间,冷静、有序、有效地作好避震减灾的准备,从容面对地理灾难,安全渡过难关。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同在一个方形的半透明的仪器箱中,同安装有搜索前震的显示提示仪,地面高程形变的显示提示仪,地面平行形变显示提示仪,全方位的水平显示仪,地电、地光异常的光声显示提示仪和地磁异常的显示提示仪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搜索前震的显示提示仪,是一个容积为1000ml的硬质玻璃瓶或铝制金属瓶,基本装满纯净水,盖严塑料盖,蜡(胶)封,免使水份蒸发。瓶上平行固定两根竹(或木)制横瓶条,横瓶条一端以瓶身相齐,另一端超出瓶身约15cm,超出瓶身的一根横条上拴有特制的一根软线,软线垂挂有一小重锤,重锤底部安有特制笔尖,笔尖正好与放在笔尖下面的厚白纸接触。前震发生时,地表、装水瓶、水、横条一起震动,经过重锤的笔尖,记下了震动的曲线而显示出来,另一根超出瓶身的横瓶条上,垂有一根硬塑条,其下部成⊥型,随震动拨合了装在底部的电铃线路开关,使小电铃发出铃声提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地面高程(隆升或下陷)形变显示提示仪,是一个特制的悬臂式天平。是水平垂直固定在仪器箱内的天平柱框座。相对的两根框柱的相同水平的位置安装相同的V型承刀座。特制的天平悬臂长约30cm,支点装有三棱形玛瑙刀,支点在重臂并靠近重臂端,重臂端悬挂有一重锤,重锤靠箱面一面柱框面上装上特制笔尖,笔尖正对记录纸板。力臂端部装有螺丝,通过调节螺丝,保持悬臂天平的平衡,力臂靠箱的一面也装有特制笔尖,笔尖与贴在箱上的记录纸板接触,力臂的另一面装有小竹签,以拨合电铃线路的开关,力臂端上装有指针,指针正指固定在正面上的刻度表0,0上0下各分10格,当地面隆升或下陷时,仪器箱随着地面运动,但重锤受重力作用保持不变,重锤上的笔尖在记录纸上记录下运动曲线;力臂端侧面的笔尖也记录下了运动的曲线。地面高程的变化使重臂上的悬重物与地心的距离发生了变化,灵敏度极高的悬臂式天平指针在指正刻度表时,显示了公正的度数,与此同时,力臂另一面的小竹签、拨合电铃线路的开关,铃响提示了地面高程的形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地面平行水平移动的显示提示仪是在本功能的特制的水平板上,分东南方向分别装四个万向随意倒重物,万向随意倒重物设计成上重下轻的镀铬熟铁物,底部嵌有四颗可活动的镀铬钢珠。水平垂直地安放在仪器箱内,万向随意倒的底部装有线路开关,倒下时可接通响铃提示的线路,当地面水平平行形变时,地面与仪器箱一齐向同一方向运动,万向随意倒重物底部也会与地面一起运动,而重物因受重力、惯性的作用保持不变,结果向地表运动的反方向倒下,其倒下同时接通了响铃电路的开关,使显示提示一齐表示出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全方位水平显示仪是将四个“T”形的气泡水平仪分别在有东南(相对西北)方向的仪器箱上,安装严格保持各面水平,观察地形变后,水平发生的变化,以判断地面形变的情况。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地电、地光异常的光、声显示提示仪,是由两根长约150mm,Φ20-30mm的特制小日光管,其中1根管身有镀铜斑马线,固定在仪器箱墙体上。一截线圈的一端接着两片紧贴一起的极箔金属片,金属片两边安装有响铃触合开关。当地电异常,两小日光管尤其是管身有镀铜斑马线的自明,贴在一起的金属箔片因受同一电荷排斥而张开,触合了响铃线路开关,电铃发响,提示了临震到来;日光管发亮,显示了大震也许将在1小时发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地磁异常的显示提示仪,是一个特制的罗盘指南针,指南针的两极上备有两个约1mm的小孔,小孔中装有特制的笔尖,另一小孔也装有拨合铃响线路开关的小竹签,当地磁异常时,指南针强烈扰动,笔尖自动记录下地磁异常的详情细节,小竹签拨合了铃响线路开关,使电铃发响提示。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其声响提示装置是小电铃和一个5号电池所组成的线路。5号电池会安在仪器箱外,以便每3年或响铃后换一次电池,线路主要由并联形式组成,各有各的提示开关,互不干扰,互相配合。如地面高程形变和地电异常时,其响铃同时出现,则是两个线路接通,由一个电铃发响。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通风、安静、干燥的位置,如大楼、机关单位、学校、医院或家庭的里屋或入门大厅,为了观测方便,可用水泥、砂、砖砌起一个高1米、宽长约0.5-0.6米与地面垂直的小平台,并在小平台上按本发明底部用固定螺钉位置,预埋上螺丝钉,待小平台经过28天的保养期后,把本发明按仪上水平所示固定在小平台上,并按本发明使用说明书,检查和调节好各功能的仪器,在本仪器箱中放进配放的无水氯化钙,或硅胶等干燥剂,固定好通气口上防尘棉盖,盖好箱盖。至此,本发明已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将几十年或数百年如一日地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中。
负责或拥有本发明的主人,应定期除去本明仪器箱外的灰尘,并按本发明使用说明书,定期换放(并记录建档)干燥剂和5号电池,并应每天定期观看记录建档观测结果,以免错过本发明的显示和提示。
如果搜索前震的地震仪记录上留下了曲线,再看地面高程形变显示仪,地面水平移动显示仪,气泡水平变化显示仪,地电、地磁异常显示仪是否都有记录,按说明书可以知道地震前兆是否出现,利用震前的时间,及时做好避震减灾的准备。
如果本发明的六大功能显示中,只有一或二个有显示,其它功能都无异样,这要对照说明书,看显示的功能是否有决定意义,或者可能是人为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可拉开仪器箱一般不常开的侧门,重新调好各功能仪器,使其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搜索前震的地震仪会因附近汽车、列车的行驶的强烈震动或碰撞、急刹车留下震动记录,地电、光、声显示仪和地磁异常显示,会因附近突然出现高压高频电场或雷电而出现显示、提示和记录,首先排除附近人为原因后再落实是否属前兆现象。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便于运输、安装容易、微能耗、免维护、免人工操作,适用性强,效果可靠,同一仪器有六大现象的显示提示。同一种现象中存在2-3种方法互相配合显示提示。
本发明使用时间特长,按说明书调好各种元件后,随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且会几十年、数百年如一日永远在正常工作状态中,即使完成过本身的历史使命,只要重新调节好后,又能继续进入工作状态,为新一轮地震发生继续作显示提示贡献。
本发明将开拓人类避震减灾的新时代,使人类从担心地震的突然袭击到充分意识地震将何时发生,这一进步大大减少了地震给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为各国政府分担了忧愁,由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各国政府不惜一切人力财力,大力组织研究预报地震,而本发明的性质能使百姓公众轻松地知道自身地域有无地震发生,当地震发生时,可利用震前时间作好充分准备,从容面对灾难,平安渡过危险。
诚然,本发明深知,还须经过很多坎坷、艰难,努力才能得到人类的充分认知,但本发明将创造一切机会,占领地球上每一寸有人居住的地方,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站岗放哨。

Claims (7)

1、本发明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是一个方形的半透明的仪器箱中,同时安装有搜索前震的显示提示仪、地面高程形变显示提示仪、地面平行形变显示提示仪、全方位水平显示仪、地电异常的光声显示提示仪和地磁异常的显示提示仪,多功能的地震前兆显示提示仪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其搜索前震的显示提示仪,是一个容积为1000ml的硬质玻璃瓶或铝制金属瓶,装满纯净水,盖严塑料盖,蜡(胶)封,免使水分蒸发。瓶上平行固定两根竹(或木)制的横瓶条。横瓶条一端以瓶身相齐,另一端超出瓶身约15cm,超出瓶身的一根横条上拴有特别的一根软线,软线垂挂有一小重锤,重锤底部安有特制笔尖,笔尖正好与放在笔尖下面的厚白纸接触。前震发生时,地表、装水瓶、水、横条一起震动,经过重锤的笔尖,记下了震动的曲线而显示出来,另一根超出瓶身的横瓶条上,垂有一根硬塑条,其下部成⊥型,随震动拨合了装在底部的电铃线路开关,使小电铃发出响声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其地面高程形变显示提示仪,是一个特制的悬臂式天平,是水平垂直固定在仪器箱内天平柱框座,相对的两根框柱的相平水平的位置安装相同的V型承刀座。特制的天平悬臂长约30cm,支点装有三棱形玛瑙刀,支点在重臂并靠近重臂端,重臂端悬挂有一重锤,重锤靠箱面一面柱框面上装上特制笔尖,笔尖正对记录纸板,力臂端部装有螺丝,通过调节螺丝,保持悬臂天平的平衡。力臂靠箱的一面也装有特制笔尖,笔尖与贴在箱上的记录纸板接触。力臂的另一面装有小竹签,以拨合电铃线路的开关。力臂端上装有指针,指针正指固定在正面上的刻度表0,0上0下各分10格,当地面隆升或下陷时,仪器箱随着地面运动,但重锤受重力作用保持不变,重锤上的笔尖在记录纸上记录下运动曲线,力臂端侧面的笔尖也记录下了运动的曲线。地面高程的变化使重臂上的悬重物与地心的距离发生了变化,灵敏度极高的悬臂式天平指针在指正刻度表时,显示了公正的度数.与此同时,力臂另一面的小竹签、拨合电铃线路的开关,铃响提示了地面高程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地面平行水平移动的显示提示仪是在本功能的特制水平板上,分东南方向分别装四个万向随意倒重物,万向随意倒重物设计成上重下轻的镀铬熟铁物,底部嵌有四颗可活动的镀铬钢珠。水平垂直地安放在仪器箱内,万向随意倒的底部装有线路开关,倒下时可接通响铃提示的线路。当地面水平平行形变时,地面与仪器箱一齐向同一方向运动,万向随意倒重物底部也会与地面一起运动,而重物因受重力、惯性的作用保持不变,结果向地表运动的反方向倒下,其倒下同时接通了响铃电路的开关,使显示提示一齐表示出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其全方位水平显示仪,是将一个“T”型的气泡水平仪,分别装在东南(相对西北)方向的仪器箱上,安装要严格保持各面水平,观察地形变后,水平发生的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是由两根长约150mm,Φ20-30mm的特制小日光管,其中1根管身有镀铜斑马线,固定在仪器箱墙体上。一截线圈的一端接着两片紧贴一起的极箔金属片,金属片两边安装有响铃触合开关。当地电异常,两小日光管尤其是管身有镀铜斑马线的自明,贴在一起的金属箔片因受同一电荷排斥而张开,触合了响铃线路开关,电铃发响,提示了监震到来。日光管发亮,显示了大震也许将在1小时发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其地磁异常的提示是一个特制的罗盘指南针,指南针的两极上备有两个约1mm的小孔,小孔中装有特制的笔尖,另一小孔也装有拨合铃响线路开关的小竹签,当地磁异常时,指南针强烈扰动,笔尖自动记录下地磁异常的详情细节,小竹签拨合了铃响线路的开关,使电铃发响提示。
CN2009101366724A 2009-05-12 2009-05-12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7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66724A CN101567119B (zh) 2009-05-12 2009-05-12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66724A CN101567119B (zh) 2009-05-12 2009-05-12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7119A true CN101567119A (zh) 2009-10-28
CN101567119B CN101567119B (zh) 2011-08-31

Family

ID=4128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667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7119B (zh) 2009-05-12 2009-05-12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711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8498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防灾科技学院 地震-海潮作用下近海岸带地下水渗流的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CN108413930A (zh) * 2018-02-12 2018-08-17 谢忠锦 一种建筑物用的监测装置
CN109250892A (zh) * 2018-09-29 2019-01-22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液晶玻璃搅拌设备
CN112967477A (zh) * 2021-05-13 2021-06-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铁地震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554840A (zh) * 2021-07-14 2021-10-26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隧道火灾监测报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0644A (en) * 1989-04-20 1990-12-25 Todorov George D Earthquake detecting magnetometer with movable magnetic compass needl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627519Y (zh) * 2003-06-12 2004-07-21 陈淑华 可记录地震走向的地震逃生照明装置
CN2879215Y (zh) * 2006-03-08 2007-03-14 孟令国 一种简易地震仪
CN1912653A (zh) * 2006-08-23 2007-02-14 李臣忠 多功能地震仪
CN201045669Y (zh) * 2007-05-12 2008-04-09 哈力·喀甫 简易地震预报器
CN201069617Y (zh) * 2007-06-29 2008-06-04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地震记录仪演示教具
CN201196825Y (zh) * 2008-05-27 2009-02-18 陶钧炳 家用地震警报器
CN201229646Y (zh) * 2008-06-23 2009-04-29 倪秀清 利用磁针感应地磁变化触发临震预警装置
CN101334481A (zh) * 2008-08-01 2008-12-31 薛怀清 一种简易地震记录仪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8498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防灾科技学院 地震-海潮作用下近海岸带地下水渗流的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CN108413930A (zh) * 2018-02-12 2018-08-17 谢忠锦 一种建筑物用的监测装置
CN109250892A (zh) * 2018-09-29 2019-01-22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液晶玻璃搅拌设备
CN109250892B (zh) * 2018-09-29 2022-02-25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及液晶玻璃搅拌设备
CN112967477A (zh) * 2021-05-13 2021-06-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铁地震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2967477B (zh) * 2021-05-13 2023-11-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铁地震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3554840A (zh) * 2021-07-14 2021-10-26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隧道火灾监测报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7119B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lt Earthquakes: 2006 centennial update
Levy et al. Promoting Disaster-resilient Communities: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and the Resulting Indian Ocean Tsunami
CN101567119B (zh) 地震前兆多功能显示提示仪
Horton et al. The 2011 Mineral, Virginia, earthquak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seismic hazard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Overview and synthesis
Rajendran et al. Reassessing the earthquake hazard in Keral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seismicity
Kalmetieva et al. Atlas of earthquakes in Kyrgyzstan
Costa et al. Paleoseismic observations of an onshore transform boundary: the Magallanes-Fagnano fault, Tierra del Fuego Argentina
Ezequiel Suárez-Acosta et al. EVALUATION OF SEISMIC AND TSUNAMI RESISTANCE OF POTENTIAL SHELTERS FOR VERTICAL EVACUATION IN CASE OF A TSUNAMI IMPACT IN BAHIA DE CARÁQUEZ, CENTRAL COAST OF ECUADOR.
Hossain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equence of Nepal earthquake 2015: a review
Chester The effects of the 1755 Lisbo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on the Algarve region, southern Portugal
Kumar et al. Analyzing seismic activities during 1900 to 2015 to assess urban risk in Nepal Himalayas using Geoinformatics
McCu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Western Australia
McCu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makuni et al. Basic analysis on building damages by tsunami due to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Disaster using GIS
Menshikov et al. Global aerospace monitoring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Gogou et al.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Natural Hazards over the Aegean Archipelago
Kerényi et al. Internal Material Flows in the Earth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Society
Ayonghe et 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from the Eruptions of Volcanoes in Sub-Saharan Africa
Tomita et al. Tsunami and seismic damag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off iquique, Chile, in April, 2014
Saint-Amand Los Terremotos de Mayo--Chile 1960: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the Greatest Natural Catastrophe in Recent History
Marsh Taking the Measure of the Earthquake That Destroyed Tokyo: A Century on, We're Good at Detecting Earthquakes, Not So Good at Protecting Against Them
Zakka et al. Earthquake Dynamics in Nigeria: Insights, Challenges, and Preparedness Measures
Yong et al. Prediction efforts prior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wkins Earthquake Disasters
Wheeler The Great Sumatra Qua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