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6722B -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6722B
CN101566722B CN2009101354110A CN200910135411A CN101566722B CN 101566722 B CN101566722 B CN 101566722B CN 2009101354110 A CN2009101354110 A CN 2009101354110A CN 200910135411 A CN200910135411 A CN 200910135411A CN 101566722 B CN101566722 B CN 101566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member
image pickup
refractive power
pickup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4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6722A (zh
Inventor
小野田吉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6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6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7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在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6<|f2/f|<1.8;0≤f2/R4<1.7,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Description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小尺寸和改进的光学性能的图像拾取镜头和包括该图像拾取镜头的图像拾取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普通的图像拾取装置(如配备相机的移动电话和数字相机)包括例如用作固态图像拾取设备的电荷耦合设备(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近年来,在这种图像拾取装置中已经持续存在对尺寸减小的要求。因此,希望要包括在这些装置中的图像拾取镜头具有短的总光程(optical length)。响应于该趋势,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55868公开了一种包括小尺寸的图像拾取镜头的示例性图像拾取装置。
随着近来小尺寸的图像拾取装置(如配备相机的移动电话)的尺寸减小,包括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图像拾取设备的像素的数目也已经增加。包括具有至少一百万像素的分辨率的所谓百万像素类型的图像拾取设备的装置正变为主流。
因此,希望要包括在这种装置中的图像拾取镜头具有高镜头性能,以便使它们自己适于上述具有大的像素数的图像拾取设备。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92559公开了包括具有高镜头性能的图像拾取镜头的另一示例性图像拾取装置。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55868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镜头包括减少数目(即,三个)的镜头元件,因此具有减小的总光程的减小的尺寸。然而,包括这种减少数目的镜头元件的图像拾取镜头难以用于包括大的像素数量的近来的图像拾取设备。换句话说,因为图像拾取镜头仅包括少量的镜头元件,所以难以实现对随着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增加的像素数量出现的像差的希望校正。特别地,难以提供高分辨率和校正色差(chromaticaberration)。
另一方面,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92559中公开的图像拾取镜头包括四个镜头元件并且具有高像差校正能力。替代地,该图像拾取镜头具有长的总光程,阻止了尺寸减小。此外,该图像拾取镜头具有在其光学系统的前端(即,在相对于第一镜头元件的物方)的孔径光阑。这增加了制造敏感性,导致由于例如各镜头元件之间的轴向失调的像差的大改变,因此可能造成光学性能的降低。
鉴于前述,希望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保持其尺寸小并且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在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8
0≤f2/R4<1.7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因为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所以降低了图像拾取镜头的制造敏感性,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因此,可以减小总光程,实现尺寸减小。
此外,在满足上面的条件表达式的图像拾取镜头中,可以很好地校正随着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像素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像差,因此可以改进光学性能。
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f12/f34<0.9
其中f12表示所述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而f34表示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
通过配置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以便满足上面的条件表达式,可以优化所述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
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所述第二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所述第三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而所述第四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
通过以此形状提供所述第一到第四镜头元件,可以改进像差校正能力。
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四镜头元件在其至少一个表面具有拐点(inflection point)。
通过提供具有拐点的所述第四镜头元件,可以改进所述第四镜头元件的像差校正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图像拾取镜头;以及图像拾取设备,配置来将由所述图像拾取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在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8
0≤f2/R4<1.7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因为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所以降低了图像拾取镜头的制造敏感性,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因此,可以减小总光程,实现所述图像拾取装置的尺寸减小。
此外,在满足上面的条件表达式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可以很好地校正随着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像素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像差,因此可以改进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到图9一起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的一般实施例,具体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的配置;
图2包括示出在通过应用具体值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字示例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的配置;
图4包括示出在通过应用具体值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字示例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的配置;
图6包括示出在通过应用具体值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数字示例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的图;
图7与图8和9一起显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示例性移动电话的透视图,所述移动电话处于折叠状态;
图8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移动电话的透视图;以及
图9移动电话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的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拾取镜头的一般实施例。
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
如上所述,在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中,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因此,由于各镜头元件之间的轴向失调(misalignment)的像差的改变小于在孔径光阑布置在相对于第一镜头的物方的情况下的像差的改变。这降低了制造敏感性,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
此外,因为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即,接近光学系统的前端),所以出射光瞳(exit pupil)也提供在接近光学系统的前端。这减小总光程,也就是说,可以减小图像拾取镜头的尺寸。
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8…(1)
0≤f2/R4<1.7…(2)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f2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的比率,限制了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如果违反由条件表达式(1)限定的范围,则变得难以校正倾斜像差(如慧形像差(coma)和场曲)。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f2与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4的比率,限制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
第二镜头元件的主要功能是校正第一镜头元件中出现的像差。如果违反由条件表达式(2)限定的范围,则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变得太大,因此难以校正第一镜头元件中出现的像差。如果通过第二镜头元件的像差校正是困难的,则第二镜头元件导致大的倾斜像差(如慧形像差、像散和场曲)。这种大的像差要由第三镜头元件校正。这有问题地使得第三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太大。
因此,随着图像拾取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1)和(2),可以良好地校正随着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像素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像差,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配置为双凹或平凹镜头,以便满足条件表达式(2)。随着第二镜头元件具有这种形状,可以通过第二镜头元件有效地抑制所谓重影(ghost)(其中薄图像相互重叠)和所谓杂散光(flare)(其中由镜头元件等反射的光线在显示屏幕上重叠并且形成错误的图像)的出现。
为了抑制重影和杂散光的出现,希望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5<f2/R4<1.7…(2)′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希望图像拾取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f12/f34<0.9…(3)
其中f12表示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而f34表示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
条件表达式(3)限定了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与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的比率。
如果违反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则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变得太小,因此总光程变得太大,使得难以减小整个镜头系统的尺寸。
如果违反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则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变得太大。这产生大的像差,使得难以通过使用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校正这种像差,并且增加了制造敏感性。
因此,随着图像拾取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3),可以减小总光程并且可以改进光学性能。此外,因为还降低了图像拾取镜头的制造敏感性,所以可以改进光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拾取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一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第三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而第四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
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可以每一个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以便改进像差校正能力,或可以每一个具有其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以便降低制造敏感性。
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具有高像差校正能力。因此,通过使得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是非球面的,可以有效地校正倾斜像差(如慧形像差、场曲和畸变)。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拾取镜头中优选的是,第四镜头元件在其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拐点。
第四镜头元件具有高像差校正能力。因此,通过在第四镜头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提供拐点,可以有效地校正像差。特别地,可以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随着图像拾取镜头的尺寸变得更小,从图像拾取设备的中心向外围增加的到达图像拾取设备的光线的入射角的增量变得更大。这减少了在图像拾取设备的外围的入射光量。然而,随着第四镜头元件在其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拐点,校正了向图像拾取设备的外围行进的光线的入射角,从而可以抑制在图像拾取设备的外围的入射光量的减少。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和表格,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拾取镜头的示例性实施例和通过应用具体值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数字示例。
在下文中描述中使用的参考符号表示如下。
“Si”表示从物方到像方计数的第i表面的表面号,“Ri”表示第i表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第i表面和第(i+1)表面之间的轴面距离,“Ni”表示组成第i镜头元件的材料(Gi)相对于d线(具有587.6nm的波长)的折射率,以及“vi”表示组成第i镜头元件的材料(Gi)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Abbenumber)。添加到表面号的“ASP”指示感兴趣的表面是非球面的,而添加到曲率半径的“∞”指示感兴趣的表面是平面。
在数字示例中使用的一些镜头元件具有非球面的表面。
对于每个非球面的表面,当深度由Z表示;从光轴起的高度由Y表示;曲率半径由R表示;锥形常数由K表示;以及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级的非球面系数分别由A、B、C和D表示时,非球面的形状定义如下:
Z = Y 2 / R 1 + 1 - ( 1 + K ) ( Y / R ) 2 + AY 4 + BY 6 + CY 8 + DY 10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1的配置。
如从图1可见,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1包括四个镜头元件。
图像拾取镜头1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G2;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G3;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G4。
第四镜头元件G4分别在其两个表面具有拐点H。
孔径光阑S(光阑表面R3)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G1和第二镜头元件G2之间。
密封玻璃SG布置在第四镜头元件G4和像平面IMG之间。
下面的表1概述了通过应用具体值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1所提供的数字示例1的镜头数据,以及F数FNo.、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和视角2ω。
[表1]
FNo.=2.8
f=4.60
2ω=63.8°
  Si(表面号)   Ri(曲率半径)   Di(表面距离)   Ni(折射率)   vi(阿贝数)
  1(ASP)   1.803   0.60   1.619   63.9
  2   26.161   0.10   空气   空气
  3(光阑)   ∞   0.10   空气   空气
  4   -100.000   0.50   1.589   29.9
  5(ASP)   3.260   0.92   空气   空气
  6(ASP)   -3.272   0.90   1.523   53.0
  7(ASP)   -1.428   0.18   空气   空气
  8(ASP)   5.359   0.66   1.523   53.0
  9(ASP)   1.462   0.70   空气   空气
  10   ∞   0.15   1.519   64.3
  11   ∞   0.50   空气   空气
在图像拾取镜头1中,第一镜头元件G1的物方表面(R1)、第二镜头元件G2的像方表面(R5)、第三镜头元件G3的物方表面(R6)、第三镜头元件G3的像方表面(R7)、第四镜头元件G4的物方表面(R8)和第四镜头元件G4的像方表面(R9)是非球面的。在表2中示出数字示例1中每个非球面表面的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级非球面系数A、B、C和D以及锥形常数K。
在下面分开提供的、示出非球面系数等的表2和表4和6中,“E-i”是以10为基数的指数表达式,即,“10-i”。例如,“0.12345E-05”代表“0.12345×10-5”。
[表2]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081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091
图2显示了在数字示例1中出现的像差的图。
在图2中示出的像散的图中,实线表示径向(sagittal)像平面中的值,而虚线表示经向(meridional)像平面中的值。
如从图2显而易见,数字示例1展现了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能力和极佳的成像性能。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2的配置。
如从图3可见,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2包括四个镜头元件。
图像拾取镜头2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G2;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G3;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G4。
第四镜头元件G4分别在其两个表面具有拐点H。
孔径光阑S(光阑表面R3)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G1和第二镜头元件G2之间。
密封玻璃SG布置在第四镜头元件G4和像平面IMG之间。
下面的表3概述了通过应用具体值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2所提供的数字示例2的镜头数据,以及F数FNo.、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和视角2ω。
[表3]
FNo.=2.8
f=4.60
2ω=62.6°
  Si(表面号)   Ri(曲率半径)   Di(表面距离)   Ni(折射率)   vi(阿贝数)
  1(ASP)   1.973   0.60   1.530   55.8
  2(ASP)   86.536   0.10   空气   空气
  3(光阑)   ∞   0.40   空气   空气
  4(ASP)   -3.500   0.74   1.589   29.9
  5(ASP)   48.388   0.69   空气   空气
  6(ASP)   -3.911   0.90   1.530   55.8
  7(ASP)   -1.355   0.11   空气   空气
  8(ASP)   3.469   0.87   1.530   55.8
  9(ASP)   1.180   0.91   空气   空气
  10   ∞   0.15   1.519   64.3
  11   ∞   0.50   空气   空气
在图像拾取镜头2中,第一镜头元件G1的物方表面(R1)、第一镜头元件G1的像方表面(R2)、第二镜头元件G2的物方表面(R4)、第二镜头元件G2的像方表面(R5)、第三镜头元件G3的物方表面(R6)、第三镜头元件G3的像方表面(R7)、第四镜头元件G4的物方表面(R8)和第四镜头元件G4的像方表面(R9)是非球面的。在表4中示出数字示例2中每个非球面表面的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级非球面系数A、B、C和D以及锥形常数K。
[表4]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101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111
图4显示了在数字示例2中出现的像差的图。
在图4中示出的像散的图中,实线表示径向像平面中的值,而虚线表示经向像平面中的值。
如从图4显而易见,数字示例2展现了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能力和极佳的成像性能。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3的配置。
如从图5可见,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3包括四个镜头元件。
图像拾取镜头3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G2;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G3;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G4。
第四镜头元件G4分别在其两个表面具有拐点H。
孔径光阑S(光阑表面R3)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G1和第二镜头元件G2之间。
密封玻璃SG布置在第四镜头元件G4和像平面IMG之间。
下面的表5概述了通过应用具体值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3所提供的数字示例3的镜头数据,以及F数FNo.、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和视角2ω。
[表5]
FNo.=2.8
f=4.60
2ω=62.9°
  Si(表面号)     Ri(曲率半径)     Di(表面距离)     Ni(折射率)     vi(阿贝数)
  1(ASP)     1.786     0.60     1.583     59.4
  2     144.886     0.10     空气     空气
  3(光阑)     ∞     0.10     空气     空气
  4     -100.000     0.50     1.589     29.9
  5(ASP)   2.999   0.98   空气   空气
  6(ASP)   -4.991   0.90   1.530   55.8
  7(ASP)   -1.643   0.10   空气   空气
  8(ASP)   3.546   0.65   1.530   55.8
  9(ASP)   1.283   0.72   空气   空气
  10   ∞   0.15   1.519   64.3
  11   ∞   0.50   空气   空气
在图像拾取镜头3中,第一镜头元件G1的物方表面(R1)、第二镜头元件G2的像方表面(R5)、第三镜头元件G3的物方表面(R6)、第三镜头元件G3的像方表面(R7)、第四镜头元件G4的物方表面(R8)和第四镜头元件G4的像方表面(R9)是非球面的。在表6中示出数字示例3中每个非球面表面的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级非球面系数A、B、C和D以及锥形常数K。
[表6]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121
图6显示了在数字示例3中出现的像差的图。
在图6中示出的像散的图中,实线表示径向像平面中的值,而虚线表示经向像平面中的值。
如从图6显而易见,数字示例3展现了对于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能力和极佳的成像性能。
表7概述了图像拾取镜头1、2和3的每一个中的条件表达式(1)到(3)的值,即,条件表达式(1)中f、f2和|f2/f|的值、条件表达式(2)中f2、R4和f2/R4的值、以及条件表达式(3)中f12、f34和f12/f34的值。
[表7]
Figure G2009101354110D00131
尽管根据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镜头1到3每个包括在其两个表面具有拐点H的第四镜头元件G4,但是第四镜头元件G4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替代性地只在其表面之一提供有拐点H。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拾取装置的一般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图像拾取镜头和配置来将由图像拾取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拾取设备。
包括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
如上所述,在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拾取镜头中,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因此,由于各镜头元件之间的轴向失调的像差的改变小于在孔径光阑布置在相对于第一镜头的物方的情况下的像差的改变。这降低了制造敏感性,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
此外,因为孔径光阑位于第一镜头元件和第二镜头元件之间(即,接近光学系统的前端),所以出射光瞳也提供在接近光学系统的前端。这减小总光程,也就是说,可以减小图像拾取镜头的尺寸。
配置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使得包括在其中的图像拾取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8…(1)
0≤f2/R4<1.7…(2)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f2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的比率,限制了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如果违反由条件表达式(1)限定的范围,则变得难以校正倾斜像差(如慧形像差和场曲)。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f2与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4的比率,限制了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
第二镜头元件的主要功能是校正第一镜头元件中出现的像差。如果违反由条件表达式(2)限定的范围,则第二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变得太大,因此难以校正第一镜头元件中出现的像差。如果通过第二镜头元件的像差校正是困难的,则第二镜头元件导致大的倾斜像差(如慧形像差、像散和场曲)。这种大的像差要由第三镜头元件校正。这有问题地使得第三镜头元件的屈光力太大。
因此,随着图像拾取镜头满足条件表达式(1)和(2),可以良好地校正随着包括在图像拾取设备中的像素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像差,导致光学性能的改进。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配置为双凹或平凹镜头,以便满足条件表达式(2)。随着第二镜头元件具有这种形状,可以通过第二镜头元件有效地抑制所谓重影(其中薄图像相互重叠)和所谓杂散光(其中由镜头元件等反射的光线在显示屏幕上重叠并且形成错误的图像)的出现。
为了抑制重影和杂散光的出现,希望根据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图像拾取镜头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5<f2/R4<1.7…(2)′
接下来,将参照图7到9,描述其中将根据本发明的前述一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应用到移动电话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7和8,移动电话10包括显示单元20、主体30、以及耦合显示单元20和主体30以便一起可折叠的铰链40。当携带移动电话10时,显示单元20和主体30折叠在一起,如图7所示、当移动电话10用于进行通话时,显示单元20和主体30打开,如图8所示。
显示单元20在其一个表面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1和在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21的上面部分提供的扬声器22。显示单元20还在其内部具有图像捕获单元100。图像捕获单元100包括图像捕获镜头1到3的任一个。显示单元20还具有配置来执行红外通信的红外通信单元23。
显示单元20在其另一个表面具有在相对于包括在图像捕获单元100中的第一镜头元件G1的物方提供的覆盖镜头24。
主体30在其一个表面具有各种操作键31(如数字键和电源键)和麦克风32。主体30在其一侧表面具有存储卡插槽33,通过其插入和移除存储卡40。
图9是示出移动电话10的配置的方块图。
移动电话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CPU 50控制移动电话10的整个操作。例如,CPU 50将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1中的控制程序提取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2中,并且经由总线53控制移动电话10的操作。
相机控制单元60控制图像捕获单元100,使得拍摄静态图像和运动图像。相机控制单元60压缩关于例如已经拍摄为联合摄影专家组(JPEG)格式或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格式的图像的信息,并且发送压缩的数据到总线53。除了图像捕获镜头1到3的任一个外,图像拾取单元100包括图像拾取设备101,如CCD或CMOS。
发送到总线53的图像信息暂时存储在RAM 52中,并且适当地输出到存储卡接口41,使得信息存储在存储卡40中,或适当地输出到显示控制单元54,使得图像信息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显示。在拍摄操作期间通过麦克风32记录的音频信息也与图像信息一起经由音频编解码器70暂时存储在RAM52或存储卡40中。然后,音频信息与在液晶显示面板21的图像显示同时地通过扬声器22从音频编解码器70输出到外部。
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适当地输出到红外通信接口55,并且从其经由红外通信单元23发送到具有红外通信单元的外部装置,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当根据存储在RAM 52或存储卡40中的图像信息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显示运动图像或静态图像时,存储在RAM 52或存储卡40中的文件通过相机控制单元60解码或解压缩,并且经由总线53将通过解码或解压缩获得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显示控制单元54。
通信控制单元80经由提供在显示单元20内部的天线(未示出)发送无线电波到基站和从基站接收无线电波。在音频通信模式中,通信控制单元80处理已经接收并且经由音频编解码器70输出到扬声器22的音频信息,或经由音频编解码器70接收通过麦克风32收集的音频信息,以预定方式处理信息,并且发送信息。
使用图像捕获镜头1到3的任一个,如上所述可以减少总的光程,因此可以容易在希望具有薄的主体的图像拾取装置(如移动电话10)中使用。
尽管前述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图像拾取装置应用到移动电话的情况,但是图像拾取装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到任何其它各种的数字输入/输出装置,如数字摄像机、数字相机、配备有相机的个人计算机和配备有相机的PDA。
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相关元件的形状和值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8年4月2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12607中公开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整个内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和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
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
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08
0.05≤f2/R4<1.7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镜头,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f1 2/f3 4<0.9
其中f1 2表示所述第一和第二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而f3 4表示第三和第四镜头元件的组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所述第二镜头元件具有其至少一个表面是非球面的,所述第三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并且所述第四镜头元件具有其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镜头元件在其至少一个表面具有拐点。
5.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图像拾取镜头;以及
图像拾取设备,配置来将由所述图像拾取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其中所述图像拾取镜头以从物方开始的顺序包括:
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凸面的第一镜头元件;
调整光量的孔径光阑;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镜头元件;
具有正屈光力和面向所述物方的凹面的第三镜头元件;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镜头元件,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6<|f2/f|≤1.08
0.05≤f2/R4<1.7
其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焦距,以及R4表示第二镜头元件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CN2009101354110A 2008-04-23 2009-04-23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6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2607A JP4505765B2 (ja) 2008-04-23 2008-04-23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112607/08 2008-04-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6722A CN101566722A (zh) 2009-10-28
CN101566722B true CN101566722B (zh) 2012-03-21

Family

ID=4068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41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6722B (zh) 2008-04-23 2009-04-23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95292B2 (zh)
EP (1) EP2112541A1 (zh)
JP (1) JP4505765B2 (zh)
CN (1) CN101566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557B (zh) 2009-07-14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系統
JP5201690B2 (ja) * 2009-10-30 2013-06-0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KR101100615B1 (ko) * 2010-02-18 2012-01-03 주식회사 코렌 렌즈광학계
KR101133319B1 (ko) 2010-02-22 2012-04-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2011257448A (ja) 2010-06-04 2011-12-22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KR101157398B1 (ko) 2010-06-30 2012-06-25 주식회사 코렌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TW201211614A (en) * 2010-09-10 2012-03-16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composed of four len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22898B (zh) * 2011-05-03 2014-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系統
TWI436126B (zh) 2011-05-17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鏡組
KR101933960B1 (ko) * 2011-10-21 2019-04-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JP2013109085A (ja) 2011-11-18 2013-06-06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899037B1 (ko) * 2011-12-13 2018-10-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CN103135206B (zh) * 2012-09-07 2016-04-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JP2015102849A (ja) 2013-11-28 2015-06-0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324824B2 (ja) 2014-06-27 2018-05-1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57429B (zh) 2015-01-21 2016-11-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四)
TWI564612B (zh) * 2015-09-25 2017-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556918B (zh) * 2015-09-25 2019-01-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6358752B2 (ja) * 2015-12-25 2018-07-1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6997085B (zh) * 2016-01-22 2019-04-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17161B (zh) * 2019-12-20 2021-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837129A (zh) * 2020-01-22 2020-10-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09782B (zh) * 2020-03-25 2020-11-1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CN113960758B (zh) * 2021-11-04 2023-06-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1634B2 (ja) * 2003-11-13 2010-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292559A (ja) 2004-04-01 2005-10-20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3816093B1 (ja) * 2005-10-03 2006-08-30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07155868A (ja) 2005-12-01 2007-06-21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3816095B1 (ja) * 2005-12-16 2006-08-30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879600B2 (ja) * 2006-02-15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940740B2 (ja) * 2006-04-13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KR100790716B1 (ko) * 2006-07-25 2008-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TWI336020B (en) * 2006-08-17 2011-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taking image
JP2009069195A (ja) * 2007-09-10 2009-04-02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65245A (ja) 2009-11-12
US7995292B2 (en) 2011-08-09
US20090268312A1 (en) 2009-10-29
EP2112541A1 (en) 2009-10-28
CN101566722A (zh) 2009-10-28
JP4505765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6722B (zh)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2959449B (zh)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1655599B (zh) 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设备
JP4947235B2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N101634740B (zh)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1356465B (zh) 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00485438C (zh) 图像拍摄透镜和图像拍摄设备
US8520321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WO2012002166A1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5830853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2540424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0378490C (zh) 成像透镜与成像设备
JP2013109085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095301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US20200026044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device
US20130148012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5316010A (ja) 撮像レンズ
JP2006178328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047858A (ja) 撮像レンズ
JP4935235B2 (ja) 小型撮像系及び撮像装置
JP4743225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