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2781A -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2781A
CN101562781A CNA2009100621241A CN200910062124A CN101562781A CN 101562781 A CN101562781 A CN 101562781A CN A2009100621241 A CNA2009100621241 A CN A2009100621241A CN 200910062124 A CN200910062124 A CN 200910062124A CN 101562781 A CN101562781 A CN 101562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ountain
data
base station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62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2781B (zh
Inventor
刘应状
李姗
孙俊
王德胜
林宏志
葛晓虎
朱光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621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2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2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2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2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27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多个用户端。基站包括基站数据存储器、喷泉编码器、用户分级处理器、叠加编码器、调制器、基站双工收发器和反馈信息处理模块;用户端均包括终端双工收发器、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终端数据存储器、喷泉译码器和反馈生成器。在纠删信道中,采用数字喷泉码的方式进行传输,降低了多播环境中的反馈,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根据多用户的信道状态,自适应地切换选择数据的调制方式。当用户间性能差异较小时采用普通的调制方式;当用户间性能差异较大时,通过功率分配进行不同用户信息的叠加编码,可使系统仍然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数字喷泉码和叠加编码的结合,发挥了数字喷泉码的优势,提高了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多播传输技术,尤其涉及在多播系统中的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数字喷泉码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播通信中,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获得尽可能高的传输速率,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向纠错技术和ARQ(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然而ARQ技术带来的反馈随着用户的增多而变得不容忽视,严重时还会产生不易解决的反馈风暴问题,而前向纠错技术也面临编译码复杂度较大的问题。
数字喷泉码是一种适用于纠删信道的无速率码。由于具有非常明显的低反馈特性,数字喷泉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传输的冗余次数少,用户的接收效率接近理想,同时数字喷泉码的性能几乎不受用户数目的影响,具有近乎理想的可扩展性。
在多播的环境下,当多个用户的性能差异相近的时候,数字喷泉码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当用户间的性能差异比较大的时候,系统性能由最差用户的性能决定,这是多播通信的一个瓶颈问题。ARQ技术和数字喷泉码技术对此都无能为力。采用叠加编码技术,可以使不同接收能力的用户可以各尽其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该方法可以实现普通调制方式和采用叠加编码技术调制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充分发挥了数字喷泉码的多播传输优势,有效降低反馈,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个基站和M个用户端,2≤M≤500;
基站包括基站数据存储器、喷泉编码器、用户分级处理器、叠加编码器、调制器、基站双工收发器以及反馈信息处理模块;
基站数据存储器用于从上层接收并存储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接收并存储确认字符ACK;当ACK的数量大于等于M且原始数据包的数量大于等于K时,将前K个数据包送入喷泉编码器12,同时删除所有ACK,其中,5≤K≤500;
喷泉编码器用于间歇性地存储来自基站数据存储器的原始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喷泉编码;每个时隙进行一次编码,产生一个组合数据包,并将其送入用户分级处理器;
用户分级处理器用于缓存来自喷泉编码器的组合数据包xn,根据来自反馈信息处理模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将M个用户进行分级,将组合数据包送入叠加编码器或调制器;
叠加编码器用于将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的Nspc级组合数据包依次进行每级所对应的调制,再进行叠加编码,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
调制器用于调制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的组合数据包,调制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
基站双工收发器用于发送来自于调制器和叠加编码器的数据,而且接收来自各用户端的反馈;基站双工收发器将来自每个用户端的反馈转发给反馈信息处理模块,反馈包括一个ACK和该用户端此组通信的CSI;
反馈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从来自基站双工收发器16的反馈中得知CSI和ACK,将ACK传递给基站数据存储器,将CSI传递给用户分级处理器;
各用户端均包括终端双工收发器、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终端数据存储器、喷泉译码器以及反馈生成器;
终端双工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传递给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并接收反馈生成器传递过来的反馈,将其发送给基站;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用于对来自终端双工收发器数据进行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经过逐级解调译码依次得到第1,2,3,…级的组合数据包,将它们及其对应的编码级数依次传递给终端数据存储器;
终端数据存储器根据编码级数分类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的组合数据包;在收到喷泉译码器发送的ACK之前,将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全部送入喷泉译码器;当收到喷泉译码器发送的ACK后,将缓存的所有组合数据包送入喷泉译码器再清空缓存区;
喷泉译码器对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的组合数据包进行缓存;当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数目大于等于K时对其进行译码;若译码失败,则继续等待更多数据包;若译码成功,则将译码得到的原始数据包传递给系统的上层进行处理,清空缓存区并发送ACK给反馈生成器和终端数据存储器;喷泉译码器还对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的非nspc级组合数据包直接进行喷泉译码,将译码得到的多级原始数据包都传递给系统的上层进行处理;
反馈生成器用于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的CSI,在收到来自喷泉译码器的ACK后生成的一个最佳CSI,将其与ACK生成反馈并传递给终端双工收发器,清空缓存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当用户的接收能力差异较大时,在喷泉编码器中对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得到组合数据包,经由用户分级处理器后进入叠加编码器进行调制和编码;否则,组合数据包经过用户分级处理器后会进入调制器进行普通的调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用户分级处理器按照下述过程对M个用户进行分级:
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中传来的来自M个用户的CSI,逐一与Nc个CSI阈值
Figure A20091006212400071
相比较,nc=1,...,Nc,假如来自序号为m的用户端的CSItm满足:tm在t0 (q+1)与t0 (q)之间,则用户端对应所得的级数为Fm=q,其中m=1,...,M,1≤q≤Nc;叠加编码的编码级数Nspc等于{Fm}中互异元素的个数:若Nspc=1,则将组合数据包直接送入调制器;若Nspc≠1,则得到当前组合数据包宿处的叠加编码级数vn,也即需要该组合数据包的用户们所处级数的最低值,将来自Nspc个喷泉编码器的组合数据包对应的vn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依次将vn对应的组合数据包xn和功率分配因子{αi}送入叠加编码器,i=1,2,...,Nspc
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不仅利用了数字喷泉码的多播传输优势,还采用了自适应的调制方式。使用叠加编码技术,当存在很差的用户时仍然保证了很高的系统传输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提高了数字喷泉码的适用性。具体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数字喷泉编码这种无速率码的方式进行传输。每个用户成功接收到一组数据包,才会反馈一个ACK(确认字符)给基站,在多播系统中能够大大降低反馈。
(2)根据用户的信道性能差异,将多用户分类,基站采用合适的调制模式;
(3)当多播中用户间性能差异很大时,使用叠加编码技术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数字喷泉码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数字喷泉码的自适应传输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反馈,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即使多播中用户信道性能差异很大时,通过采用叠加编码技术,用户能够各尽其能,系统的整体性能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系统框架图;
图2显示了实例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3显示了实例中数字喷泉码的编码示例图;
图4显示了实例中叠加编码的编码星座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一个基站1和用户端2.1,…,2.M,为表述方便,将用户端2.1,…,用户端2.M统称为用户端2,M为用户端的个数,2≤M≤500。
如图1所示,基站1包括基站数据存储器11、喷泉编码器12、用户分级处理器13、叠加编码器14、调制器15、基站双工收发器16以及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
基站数据存储器11的主要功能是从上层接收并存储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接收并存储ACK(确认字符)。当ACK的数量大于等于M且原始数据包的数量大于等于K时,将前K个数据包送入喷泉编码器12,同时删除所有ACK,其中,5≤K≤500。根据系统的需求,系统中可以有多个喷泉编码器同时进行编码。
喷泉编码器12的主要功能是间歇性地存储来自基站数据存储器11的K个原始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喷泉编码。每个时隙进行一次编码,产生一个组合数据包,并将其送入用户分级处理器13。
记某组的K个原始数据包为{as},s=1,2,...,K,在第n个时隙进行喷泉编码时,随机生成K*1的向量,记为G(1:K,n),它是生成矩阵G的第n列向量。按照G(1:K,n)中非零元素的行数,将其对应序号的原始数据包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组合数据包xn,用公式表示如下:
x n = Σ s = 1 K a s G s , n
其中,Gs,n表示生成矩阵G第s行第n列的元素,编码过程的实例另见图3。若系统中有多个喷泉编码器同时编码,它们可以使用同一个生成矩阵G进行编码。
用户分级处理器13的主要功能是缓存来自喷泉编码器的组合数据包xn,根据来自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的CSI(信道状态信息)将M个用户进行分级,确定组合数据包需要进入的下一个模块。
1.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中传来的来自M个用户的CSI,逐一与Nc个CSI阈值相比较,得到用户端2.m所在的级数Fm(m=1,...,M)并记录,用户的级数越低,表明用户的性能越好。其中,Nc为分级所得到的级数,2≤Nc≤10,1≤Fm≤Nc
a)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参数类型有很多种,例如吞吐率、带宽、传输的延迟等等,具体的取值可以在实际系统中再决定。
b)CSI阈值
Figure A20091006212400092
(nc=1,...,Nc)分别取值为第1,2,…,Nc级用户中的最差CSI值。在基站的可通信范围内,性能最差用户的CSI值为
Figure A20091006212400093
依次地,nc=Nc-1,...,1均满足:
Figure A20091006212400094
处的用户的SNR比第
Figure A20091006212400095
处的用户的信噪比(SNR)大NHdB,由此根据CSI的参数类型迭代计算可得到相应的
Figure A20091006212400101
其中性能差异因子NH∈[2,80]。如果存在CSI比更差的用户,则判定该用户也为第Nc级的用户。通常认为当接收能力最好的用户的SNR比最差的用户的SNR的差值大于等于NHdB时用户接收能力相差较大。
c)CSI阈值或者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被赋值,或者由上一组原始数据包传输后反馈的M个用户的CSI求得,并更新一次。若采用系统初始化的方式赋值,则CSI阈值采用上一次系统工作时使用的最后一次CSI阈值。若采用更新方式赋值,则有很多种更新方式,例如新的
Figure A20091006212400103
等于现有性能最差用户对应的CSI而重新计算CSI阈值并更新,或者由现有CSI阈值和上一组传输中反馈得到的用户CSI求均值得到并更新等等。
2.叠加编码的编码级数Nspc等于{Fm}(m=1,...,M)中互异元素的个数。若Nspc=1,则将组合数据包直接送入调制器15。若Nspc≠1,则Nspc级的叠加编码需要来自Nspc个喷泉编码器同时编码所得的组合数据包。判断当前组合数据包xn所处的叠加编码级数vn,等待直至具有来自Nspc个喷泉编码器的组合数据包,对vn从小到大排序,依次将对应的组合数据包xn和功率分配因子{αi}(i=1,2,...,Nspc)送入叠加编码器14。其中,1≤vn≤Nspc
a)vn的判定主要取决于需要接收该组合数据包xn的用户所在的用户级数,它等于这些用户所处级数的最低值。
b)功率分配因子{αi}(i=1,2,...,Nspc)是一个以α1为初值,dα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满足:所有αi的和为1。其中,α1∈(0,1),dα∈(1,100),这两个值在系统初始化时被赋值。若传输过程中Nspc发生变化,则更新其中一个值使得仍然满足上述公式,否则无需重复赋值。
叠加编码器14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13的Nspc级组合数据包依次进行对应的调制,再进行叠加编码,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16。每一级的组合数据包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第n时隙进行叠加编码,就是将第i级的组合数据包经对应的调制后得到的数据{xn (i)}(i=1,...,Nspc),以功率分配因子{αi}(i=1,2,...,Nspc)进行星座图的叠加,得到待发送数据:
x n ′ = Σ i = 1 N spc α i x n ( i )
调制器15的主要功能是调制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13的组合数据包,调制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16。
基站双工收发器16的主要功能是发送来自调制器15和叠加编码器14的数据,而且接收来自多个用户端2的反馈。基站双工收发器16将来自每个用户端的反馈转发给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反馈包括一个ACK和该用户此组通信的CSI,此ACK表示本次传输中该用户需要接收的原始数据包都被正确接收。
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的主要功能是从来自基站双工收发器16的反馈中得知CSI和ACK,将ACK传递给基站数据存储器11,将CSI传递给用户分级处理器13。
如图1所示,各用户端2包括终端双工收发器21、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终端数据存储器23、喷泉译码器24以及反馈生成器25。
终端双工收发器21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基站1发送的数据,传递给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并接收反馈生成器25传递过来的反馈,将其发送给基站1。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终端双工收发器21数据进行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经过逐级解调译码依次得到第1,2,3,…级的组合数据包,将它们及其对应的编码级数依次传递给终端数据存储器23。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是不断解调和干扰消除的过程。根据叠加编码的编码方式,假设该用户端所处的用户级别能够正确译码出1,2,…,nspc级的数据,1≤nspc≤Nspc。令用户m在第n时隙接收的数据为yn (m),经第j(1≤j≤nspc)次解调后正确得到数据xn (j)对应的组合数据包,再将xn (j)当作干扰进行消除:
( y n ( m ) - Σ w = 1 j - 1 α w x n ( w ) ) - α j x n ( j ) = Σ w = j + 1 n spc α w x n ( w ) + z n m = y n ( m ) - Σ w = 1 j α w x n ( w ) ,
得到第j+1次解调前的数据,而若此次正确解调则能够得到数据xn (j+1),如此不断的迭代j进行干扰消除,其中zn m表示用户端m在第n时隙接收的数据在信道中获得的噪声。
终端数据存储器23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编码级数分类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的组合数据包。在收到喷泉译码器24发送的ACK之前,将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全部送入喷泉译码器24。当收到喷泉译码器24发送的ACK后,将缓存的所有组合数据包送入喷泉译码器24再清空缓存区。
喷泉译码器24的主要功能是缓存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23的组合数据包。当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数目不小于K时对其进行译码。若译码失败,则继续等待更多数据包。若译码成功,则将译码得到的原始数据包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清空缓存区并发送ACK给反馈生成器25和终端数据存储器23。对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23的非nspc级组合数据包直接进行喷泉译码,将译码得到的多级原始数据包都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若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喷泉译码成功,则非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必定能够译码成功。)
喷泉译码的方式有很多种,它由数字喷泉码的码制决定。例如:随机线性喷泉码采用生成矩阵求逆的方式进行译码,LT码的译码采用置信译码等等。
反馈生成器25的主要功能是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的一个或多个CSI,在收到来自喷泉译码器24的ACK后生成的一个最佳CSI,将其与ACK生成反馈并传递给终端双工收发器21,清空缓存区。
如果反馈生成器25只收到一个CSI,则它就是最佳CSI。如果收到了多个CSI,产生最佳CSI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取均值,或者舍弃最大最小值再取均值等等。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考虑具体的实例:一个基站1和2个用户端2(U1、U2)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M=2)。根据用户信道传输质量,用户端最多被分为2级(Nc=2),且第一级中用户的性能更好一些。本实例中的叠加编码技术中采用了两级的编码(Nspc=2),第一级数据包采用BPSK调制,第二级数据包采用4QAM调制。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纠删信道(传输出错的数据包直接被丢弃,当作没有接收到此包处理)。
为简单起见,本实例中数字喷泉码的码制采用随机线性喷泉码,而CSI定义为本次传输所花的时间,也即基站开始本次传输至用户的ACK到达基站为止的时间段,假设系统中用于用户分级的CSI阈值为t0 (1),t0 (2),它们在系统初始化时被设为定值。同时,此实例中每次传输的反馈简化为一个ACK。
下面将结合实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4)来讲述实例。该系统中包括1个基站,两个用户端。
此实例的实施步骤如下:
(A1)在基站中,累积存储K个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后进行喷泉编码。
在这组数据的喷泉编码中,每一个时隙进行一次编码。令K=5,n=4,生成矩阵G的第4列元素依次为:0,1,1,0,0。若原始数据包{as},s=1,2,...,K中的数据依次为:
a1=“1000111100”;
a2=“1010010100”;
a3=“0111100011”;
a4=“1101110111”;
a5=“1111100001”。
则第4时隙编码得到的组合数据包为: x 4 = a 2 ⊕ a 3 = , , 110111011 1 , , .
(A2)将用户分级,并据此决定调制方式。调制后的数据被广播发送出去,经由无线信道到达各个用户端。
在这一组数据包的传输中,从基站发送第一个数据包开始,到接收来自用户m的ACK时的时间间隔,记为tm,这就是本实例中的CSI。将tm与初始阈值t0比较,判断该用户m所处的群类,并用标记Fm来表示。若tm<t0,表示用户m属于第1级用户,标记Fm=1;若tm>t0,表示用户m属于第2级用户,标记Fm=2。
根据CSI阈值进行用户分级,若用户端U1、U2均为同一级用户,则该系统的传输模式和普通的喷泉传输模式相同。若用户U1、U2不是同一级用户,则假定用户端U1属于第一级用户(F1=1),而用户端U2属于第二级用户(F2=2)。此实例中我们采用后面这种用户分级的方式。因此,组合数据包需要采用叠加编码技术,同时,在(A1)中有两个喷泉编码器同时工作。两个喷泉编码器采用同一个生成矩阵G,但是原始数据包不同。产生叠加编码的第一级数据的原始数据包是用户U1、U2都需要的数据,而另一个喷泉编码器的原始数据包只是用户U1需要的数据。
(A3)采用叠加编码技术的调制方法。
采用叠加编码技术,先要对各级的组合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调制。对应第一级编码的组合数据包进行BPSK调制,得到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基础数据;对应第二级编码的组合数据包进行4QAM调制,得到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叠加数据。然后将基础数据和叠加数据以功率分配因子(1-α),α的比值进行叠加(如图5),再将得到的数据发送出去。其中α表示叠加数据的功率在总功率P中的比重,基础数据xn (1)和叠加数据xn (2)经过叠加编码得到的数据为:
x n ′ = ( 1 - α ) P x n ( 1 ) + αP x n ( 2 )
图5(a)、(b)分别为BPSK和4QAM调制的星座图,图5(c)展示了经过叠加编码后数据的星座图,即图中x所对应的星座图,其中x1和x2的大小由相应数据分配到的功率决定。
(A4)串行干扰消除(SIC)译码的过程。用户端接收到数据后对其进行BPSK解调,解调后得到了第一级编码的组合数据包并缓存,将其作为干扰在原数据中进行消除后,得到的数据功率如果与叠加数据的功率不相当,则表明第二级译码失败,否则对干扰消除后的数据进行QPSK解调,能得到第二级编码的组合数据包并缓存。此次传输得到的组合数据包中有效信息量见表1。
表1:一次传输每符号中有效的信息量(对比)
  信息量(/符号)   普通的编码调制   使用叠加编码
  用户U1   1bit(BPSK)   3bit(BPSK+4QAM)
  用户U2   1bit(BPSK)   1bit(BPSK)
(A5)在用户端的缓存区中,当叠加数据中的组合数据包个数大于或等于K时,开始进行喷泉译码。若成功进行喷泉译码,则将译码得到的原始数据包递交上层进行处理,删除缓存区中的组合数据包并传送ACK给基站。若不能成功进行喷泉译码,则用户端继续接收下一个组合数据包。
缓存区中组合数据包的接收时隙n所对应的G中列向量组成的矩阵记为G′,这是该用户端的喷泉编码的有效生成矩阵。若G′的秩为K,就能够成功译码得到K个原始数据包,同时,基础数据中的组合数据包也能成功进行喷泉译码得到K个不同的原始数据包,这是随机线性喷泉码的译码方式。所以,用户端U1在这次传输中能得到2*K个原始数据包,用户端U2在这次传输中能得到K个原始数据包。
(A6)在基站中,若收到ACK的数量等于用户的个数M,就表明所有用户都已经正确接收到这组数据了,则清空缓存区,将下一组的K个原始数据包送入缓存区进行存储,否则,重复步骤(A1),再如此反复。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个基站(1)和M个用户端,2≤M≤500;
基站(1)包括基站数据存储器(11)、喷泉编码器(12)、用户分级处理器(13)、叠加编码器(14)、调制器(15)、基站双工收发器(16)以及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
基站数据存储器(11)用于从上层接收并存储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接收并存储确认字符ACK;当ACK的数量大于等于M且原始数据包的数量大于等于K时,将前K个数据包送入喷泉编码器(12),同时删除所有ACK,其中,5≤K≤500;
喷泉编码器(12)用于间歇性地存储来自基站数据存储器(11)的原始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喷泉编码;每个时隙进行一次编码,产生一个组合数据包,并将其送入用户分级处理器(13);
用户分级处理器(13)用于缓存来自喷泉编码器(12)的组合数据包xn,根据来自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将M个用户进行分级,将组合数据包送入叠加编码器(14)或调制器(15);
叠加编码器(14)用于将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13)的Nspc级组合数据包依次进行每级所对应的调制,再进行叠加编码,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16);
调制器(15)用于调制来自用户分级处理器(13)的组合数据包,调制得到的数据传递给基站双工收发器(16);
基站双工收发器(16)用于发送来自于调制器(15)和叠加编码器(14)的数据,而且接收来自各用户端的反馈;基站双工收发器(16)将来自每个用户端的反馈转发给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反馈包括一个ACK和该用户端此组通信的CSI;
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用于从来自基站双工收发器(16)的反馈中得知CSI和ACK,将ACK传递给基站数据存储器(11),将CSI传递给用户分级处理器(13);
各用户端均包括终端双工收发器(21)、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终端数据存储器(23)、喷泉译码器(24)以及反馈生成器(25);
终端双工收发器(21)用于接收基站(1)发送的数据,传递给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并接收反馈生成器(25)传递过来的反馈,将其发送给基站(1);
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用于对来自终端双工收发器(21)数据进行串行干扰消除译码,经过逐级解调译码依次得到第1,2,3,…级的组合数据包,将它们及其对应的编码级数依次传递给终端数据存储器(23);
终端数据存储器(23)根据编码级数分类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的组合数据包;在收到喷泉译码器(24)发送的ACK之前,将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全部送入喷泉译码器(24);当收到喷泉译码器(24)发送的ACK后,将缓存的所有组合数据包送入喷泉译码器(24)再清空缓存区;
喷泉译码器(24)对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23)的组合数据包进行缓存;当第nspc级的组合数据包数目大于等于K时对其进行译码;若译码失败,则继续等待更多数据包;若译码成功,则将译码得到的原始数据包传递给系统的上层进行处理,清空缓存区并发送ACK给反馈生成器(25)和终端数据存储器(23);喷泉译码器(24)还对来自终端数据存储器(23)的非nspc级组合数据包直接进行喷泉译码,将译码得到的多级原始数据包都传递给系统的上层进行处理;
反馈生成器(25)用于缓存来自串行干扰消除译码器(22)的CSI,在收到来自喷泉译码器(24)的ACK后生成的一个最佳CSI,将其与ACK生成反馈并传递给终端双工收发器(21),清空缓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用户的接收能力差异较大时,在喷泉编码器(12)中对原始数据包进行编码得到组合数据包,经由用户分级处理器(13)后进入叠加编码器(14)进行调制和编码;否则,组合数据包经过用户分级处理器(13)后会进入调制器(15)进行普通的调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分级处理器(13)按照下述过程对M个用户进行分级:
从反馈信息处理模块(17)中传来的来自M个用户的CSI,逐一与Nc个CSI阈值
Figure A2009100621240004C1
相比较,nc=1,...,Nc,假如来自序号为m的用户端的CSItm满足:tm在t0 (q+1)与t0 (q)之间,则用户端对应所得的级数为Fm=q,其中m=1,...,M,1≤q≤Nc
叠加编码的编码级数Nspc等于{Fm}中互异元素的个数:若Nspc=1,则将组合数据包直接送入调制器(15);若Nspc≠1,则得到当前组合数据包宿处的叠加编码级数vn,也即需要该组合数据包的用户们所处级数的最低值,将来自Nspc个喷泉编码器的组合数据包对应的vn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依次将vn对应的组合数据包xn和功率分配因子{αi}送入叠加编码器(14),其中i=1,2,...,Nspc
CN2009100621241A 2009-05-19 2009-05-19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2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21241A CN101562781B (zh) 2009-05-19 2009-05-19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21241A CN101562781B (zh) 2009-05-19 2009-05-19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2781A true CN101562781A (zh) 2009-10-21
CN101562781B CN101562781B (zh) 2011-09-14

Family

ID=4122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21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2781B (zh) 2009-05-19 2009-05-19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2781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14A (zh) * 2010-02-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多级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26940A (zh) * 2010-04-19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喷泉码中预译码集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69668A (zh) * 2010-10-24 201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协作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427586A (zh) * 2011-12-06 2012-04-25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Fountain码的功率和中继联合优化方法及其协作通信方法
CN102833691A (zh) * 2012-09-12 2012-12-1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波束成形和喷泉码的d2d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方法
CN10378034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清华大学 密集通信中实时业务的多缓冲非恒速码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5141412A (zh) * 2015-09-28 2015-12-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的保障多媒体多播安全传输方法
CN105306168A (zh) * 2015-09-18 2016-0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的保障无线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WO2016082554A1 (zh) * 2014-11-26 2016-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WO2016086834A1 (zh) * 2014-12-01 2016-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信息共道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6059711A (zh) * 2016-06-17 2016-1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计数器的数字喷泉码功率分配方法
CN106533627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及系统
WO2017193305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141429A (zh) * 2015-09-21 2018-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m切换方法、acm切换装置及发射器
CN108809515A (zh) * 2018-04-26 2018-11-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缓存网络下基于喷泉码的多播安全传输方法
CN109743143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深圳证券交易所 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7129A (zh) * 2019-09-12 2019-12-10 北京维普无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码制无线信号静噪方法
CN111050291A (zh) * 2019-12-27 2020-04-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系统在线喷泉码的高编码符号度值广播方法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14A (zh) * 2010-02-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多级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97881A1 (zh) * 2010-02-12 2011-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多级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71514B (zh) * 2010-02-12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多级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26940A (zh) * 2010-04-19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喷泉码中预译码集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69668A (zh) * 2010-10-24 201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协作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427586A (zh) * 2011-12-06 2012-04-25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Fountain码的功率和中继联合优化方法及其协作通信方法
CN102427586B (zh) * 2011-12-06 2013-12-04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Fountain码的功率和中继联合优化方法及其协作通信方法
CN102833691A (zh) * 2012-09-12 2012-12-19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波束成形和喷泉码的d2d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方法
CN102833691B (zh) * 2012-09-12 2015-04-15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波束成形和喷泉码的d2d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方法
CN10378034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清华大学 密集通信中实时业务的多缓冲非恒速码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5703877A (zh) * 2014-11-26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CN105703877B (zh) * 2014-11-26 2019-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WO2016082554A1 (zh) * 2014-11-26 2016-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WO2016086834A1 (zh) * 2014-12-01 2016-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信息共道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06168A (zh) * 2015-09-18 2016-02-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的保障无线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CN108141429A (zh) * 2015-09-21 2018-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m切换方法、acm切换装置及发射器
CN108141429B (zh) * 2015-09-21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m切换方法、acm切换装置及发射器
CN105141412A (zh) * 2015-09-28 2015-12-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的保障多媒体多播安全传输方法
US10812229B2 (en) 2016-05-11 2020-10-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7193305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059711A (zh) * 2016-06-17 2016-1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计数器的数字喷泉码功率分配方法
CN106059711B (zh) * 2016-06-17 2019-07-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计数器的数字喷泉码功率分配方法
CN106533627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一种通信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及系统
CN108809515A (zh) * 2018-04-26 2018-11-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缓存网络下基于喷泉码的多播安全传输方法
CN108809515B (zh) * 2018-04-26 2020-08-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缓存网络下基于喷泉码的多播安全传输方法
CN109743143A (zh) * 2018-11-16 2019-05-10 深圳证券交易所 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43143B (zh) * 2018-11-16 2021-07-30 深圳证券交易所 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7129A (zh) * 2019-09-12 2019-12-10 北京维普无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码制无线信号静噪方法
CN110557129B (zh) * 2019-09-12 2021-04-09 北京维普无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码制无线信号静噪方法
CN111050291A (zh) * 2019-12-27 2020-04-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系统在线喷泉码的高编码符号度值广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2781B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2781B (zh)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CN101136722B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0586052C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667900B (zh) Harq反馈方法
CN101395834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重发分组发送方法
CN103201976B (zh) 用于聚合分组传输中的分组级擦除保护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808956B (zh) 无线台以及通信方法
CN101138185B (zh) Mimo发送装置及mimo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方法
CN101878612B (zh) 用于数据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8702246A (zh) 无速率多址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02037671A (zh)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CN1018099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速率匹配
CN101958778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1924606A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326344C (zh) 传输位速率匹配模式的信令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938334A (zh) 随机网络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联合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N101291452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936548A (zh)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00088A (zh)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下的改进型mmrs固定中继节点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2208962B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CN1902850A (zh) Arq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94299B (zh) 网络编码与星座叠加编码结合运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CN103152124A (zh) 一种单播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66372A (zh) 一种基于无速率编码的多链路协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237297A (zh) 一种传输增强上行专用信道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