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8716A -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8716A
CN101558716A CNA2009101117647A CN200910111764A CN101558716A CN 101558716 A CN101558716 A CN 101558716A CN A2009101117647 A CNA2009101117647 A CN A2009101117647A CN 200910111764 A CN200910111764 A CN 200910111764A CN 101558716 A CN101558716 A CN 101558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 bean
pea
season
days
pad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117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珍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9101117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58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5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8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具体为两季稻谷、一季蚕豆和一季豌豆共四季轮种,所述两季稻谷中第一季稻谷为新生稻,第二季稻谷为再生稻,所述蚕豆与豌豆采用套种的方式在再生稻收割后种植。本发明可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不仅增加一季稻谷的收成,且蚕豆和豌豆所选用的品种产量高,效益好,二者互补性好,不但省肥、省药、省工、省地,同时能够起到预防受冬至霜期冻害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东南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和宜人,雨热同季。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19℃,最热月平均≥27.5℃,年日照时数为1950至2300小时,年降雨量1000至1750毫米,无霜期≥350天,冬季很适宜蚕豆、豌豆生长发育,夏秋季也很适宜稻谷的种植。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传统的农业种植都采用轮种方式,即在不同的季节选种不同的作物,力争土地不闲置。目前,较好的种植方法为两季或三季种植,两季种植通常为一季早稻(126~145天)和一季晚稻(95~100天),或一季稻谷(126~145天)和一季蚕豆(150~190天),若为其他蔬菜,则为110~160天;三季种植通常为两季稻谷与一季豌豆配套种植。因此无论是两季还是三季种植,均有50~65天的土地被闲置,却没有合适的作物可以种植,其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用,而且蚕豆和豌豆都选用老品种,播种密度要高,结夹小,生长期长,二者不适合套种,产量和效益不高,市场风险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轮种方法,具体为两季稻谷、一季蚕豆和一季豌豆,共四季轮种,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不仅增加一季稻谷的收成,且蚕豆和豌豆所选用的品种产量高,效益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该轮种方法为两季稻谷、一季蚕豆和一季豌豆共四季轮种,所述两季稻谷中第一季稻谷为新生稻,第二季稻谷为再生稻,所述蚕豆与豌豆采用套种的方式在再生稻收割后种植。
所述第一季稻谷播种育秧时间为春分前半个月,生长期选150天~156天的谷种;或者为春分前一星期,生长期选130天~145天的谷种;或者为春分后一星期,生长期选126天~135天的谷种。所述再生稻在当年7月28日至8月5日前开始生长,在当年10月20日前采收结束,全生产期为75~80天。
所述新生稻收成前20天(抽穗期)施一次复合肥,为再生稻早发芽、发壮芽打下基础;在再生稻生长期间重施腐熟、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
蚕豆选择生产期为150天至160天的品种,并在11月5之前全面播种完成,其采收期为次年3月25日至次年4月20日。或者是选择生产期为170天至180天的品种,并在10月25日之前在育苗盘内育苗,并在11月10日之前全面移栽完成,其采收期为次年3月30日至次年4月25日。
豌豆需与蚕豆同时播种,豌豆选择生产期为55天至65天的品种,采收期为当年冬至前后10天至次年元月10日。
上述的蚕豆苗种选择凌西1号或日本1寸,豌豆苗种选择中豌4号或中豌6号。
蚕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2000棵/亩。豌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0~20000棵/亩。
碗豆采收期结束后一星期内对碗豆杆进行复土处理,加以适量复合肥对蚕豆进行合理施肥,同时做到除草、追肥、适时灌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为两季稻谷、一季蚕豆和一季豌豆共四季轮种,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不仅增加一季稻谷的收成,且蚕豆和豌豆所选用的品种产量高,效益好,二者互补性好。既能有效地降低农业种植的风险,又能节省一季的成本,不但省肥、省药、省工、省地,同时能够起到预防受冬至霜期冻害的作用。即蚕豆保护了碗豆,碗豆保护了蚕豆的结夹率,为蚕豆提前上市提供了保证,又保证了碗豆冻害造成减产的可能。为增加土地利用率,粮食增收,提高种植效益都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第一季、新生稻即早稻种植:
第一季稻谷播种育秧时间为春分前半个月,生长期选150~156天的谷种冈优527、11优航1号等进行播种;50~60天后移裁,移裁后按现有稻谷管理方式进行日常管理,直到收成前20天(即抽穗期)施一次复合肥,收割则控制在8月1日~5日完成。亩产600~700公斤,占用耕地(除育秧时间)90~105天。
第二季、再生稻种植:
早稻收割完后,再生稻便开始生长,再生稻因生长期较短,很难做到高产,本发明是在其生长期间重施腐熟、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以增加充足的绿肥,促进生长期较短的再生稻高产,且为蚕豆套种豌豆增加土壤肥力。并在当年10月20日前收割结束,全生产期为75~80天。亩产300~350公斤,占用耕地75~80天。
第三、四季、蚕豆及豌豆:
再生稻收割结束后,经过土地整理、耕作后,开始套种蚕豆及豌豆,二者在11月5之前全面播种完成。蚕豆选择凌西1号,为大粒型、发枝能力较强的品种;豌豆选择中豌4号,为生产期较短、品质优良果蔬型,能生采的新鲜上市的有性杂交碗豆新品种。二者均直接播种种子即可,蚕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2000颗/亩,豌豆的种植密度为18000~20000颗/亩,即在一株蚕豆苗的四周种上10颗左右的豌豆苗。在田埂宽度上,蚕豆、碗豆与普通蔬菜种植相同,宽都在1.20M左右,以便于灌溉与生产操作。因所选的凌西1号和中豌4号用肥、用药、用水相同性极高,苗期抗寒能力都一样强;二者互补性比较好,蚕豆开花着果期间,豌豆即是旺盛期,豌豆不但保护了蚕豆的结夹率,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因杂草或干燥气候对蚕豆的影响,而蚕豆更能对豌豆在幼果期时减轻寒潮对豌豆的冻害。
碗豆种植后30~35天始开花,55天即可对碗豆进行采收,20天左右采收结束,亩产500公斤左右。
碗豆采收期结束后一星期内对碗豆杆进行复土处理,加以适量复合肥对蚕豆进行合理施肥,同时做到除草、追肥、适时灌水,促进蚕豆壮苗,为蚕豆高产打下可靠的基础。
碗豆采收完后10天,即蚕豆种植90天左右,蚕豆便开始发枝,由于凌西1号的发枝能力很强,一株可发8~10枝,相当于种植传统蚕豆8~10株。蚕豆种植后150天即可对蚕豆进行采收。亩产750~9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160~180天。
蚕豆未采收完,就可对下一轮的稻谷进行育秧,这样,在蚕豆采收结束后又可进行下一轮稻谷的移裁。
该实施例中的新生稻、再生稻、蚕豆(包含碗豆)共占用耕地345~360天,因而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且再生稻、蚕豆及碗豆的亩产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实施例二
第一季、新生稻即早稻种植:
第一季稻谷播种育秧时间为春分前一星期,生长期选130~145天的汕优016、成优89等生产周期比较短的早稻品种进行播种;28~35天后移裁,移裁后按现有稻谷管理方式进行日常管现直到收成前20天(即抽穗期)施一次复合肥,收割则控制在8月1日~5日完成。亩产500~55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除育秧时间)95~110天。
第二季、再生稻种植:
早稻收割完后,再生稻便开始生长,再生稻因生长期较短,很难做到高产,本发明是在其生长期间重施腐熟、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以增加充足的绿肥,促进生长期较短的再生稻高产,且为蚕豆套种豌豆增加土壤肥力。并在当年10月20日前收割结束,全生产期为75~80天。亩产3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75~80天。
第三、四季、蚕豆及豌豆:
再生稻收割结束后,经过土地整理、耕作后,开始套种蚕豆及豌豆,二者在11月5之前全面播种完成。蚕豆选择日本1寸,是一种大粒型、发枝能力较强的品种,生产期为170~180天;豌豆选择中豌6号,生产期为55~65天,是品质优良果蔬型,能生采的新鲜上市的有性杂交碗豆新品种。蚕豆在10月25日之前在育苗盘内育苗,并在11月10日之前全面移栽完成,种植密度为1800~2000棵/亩;移栽蚕豆苗的同时播种豌豆种子,豌豆的种植密度为18000~20000颗/亩,即在一株蚕豆苗的四周种上10颗左右的豌豆苗。在田埂宽度上,蚕豆、碗豆与普通蔬菜种植相同,宽都在1.20M左右,以便于灌溉与生产操作。因所选的日本1寸和中豌6号用肥、用药、用水相同性极高,苗期抗寒能力都一样强;二者互补性比较好,蚕豆开花着果期间,豌豆即是旺盛期,豌豆不但保护了蚕豆的结夹率,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因杂草或干燥气候对蚕豆的影响,而蚕豆更能对豌豆在幼果期时减轻寒潮对豌豆的冻害。
碗豆种植后30~35天始开花,55天即可对碗豆进行采收,20天左右采收结束,亩产500公斤左右。
碗豆采收期结束后一星期内对碗豆杆进行复土处理,加以适量复合肥对蚕豆进行合理施肥,同时做到除草、追肥、适时灌水,促进蚕豆壮苗,为蚕豆高产打下可靠的基础。
碗豆采收完后10天,即蚕豆种植90天左右,蚕豆便开始发枝,由于凌西1号的发枝能力很强,一株可发8~10枝,相当于种植传统蚕豆8~10株。蚕豆种植后150天即可对蚕豆进行采收。亩产750~9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170~180天。
蚕豆未采收完,就可对下一轮的稻谷进行育秧,这样,在蚕豆采收结束后又可进行下一轮稻谷的移裁。
该实施例中的新生稻、再生稻、蚕豆(包含碗豆)共占用耕地350~360天,因而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且再生稻、蚕豆及碗豆的亩产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实施例三
第一季、新生稻即早稻种植:
第一季稻谷播种育秧时间为春分后一星期,生长期选126~135天的谷种,如泉珍十号,佳禾占等生产周期比较短的早稻品种进行播种;25~30天后移裁,移裁后按现有稻谷管理方式进行日常管理,直到收成前20天(即抽穗期)施一次复合肥,收割则控制在8月1日~5日完成。亩产450~5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除育秧时间)96~105天。
第二季、再生稻种植:
早稻收割完后,再生稻便开始生长,再生稻因生长期较短,很难做到高产,本发明是在其生长期间重施腐熟、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以增加充足的绿肥,促进生长期较短的再生稻高产,且为蚕豆套种豌豆增加土壤肥力。并在当年10月20日前收割结束,全生产期为75~80天。亩产250~3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75~80天。
第三、四季、蚕豆及豌豆:
再生稻收割结束后,经过土地整理、耕作后,开始套种蚕豆及豌豆,二者在11月5之前全面播种完成。蚕豆选择凌西1号,为大粒型、发枝能力较强的品种;豌豆选择中豌6号,为生产期较短、品质优良果蔬型,能生采的新鲜上市的有性杂交碗豆新品种。蚕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2000棵/亩,豌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0~20000棵/亩,即在一株蚕豆苗的四周种上10株左右的豌豆苗。在田埂宽度上,蚕豆、碗豆与普通蔬菜种植相同,宽都在1.20M左右,以便于灌溉与生产操作。因所选的凌西1号和中豌6号用肥、用药、用水相同性极高,苗期抗寒能力都一样强;二者互补性比较好,蚕豆开花着果期间,豌豆即是旺盛期,豌豆不但保护了蚕豆的结夹率,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因杂草或干燥气候对蚕豆的影响,而蚕豆更能对豌豆在幼果期时减轻寒潮对豌豆的冻害。
碗豆种植后30~35天始开花,55天即可对碗豆进行采收,20天左右采收结束,亩产500公斤左右。
碗豆采收期结束后一星期内对碗豆杆进行复土处理,加以适量复合肥对蚕豆进行合理施肥,同时做到除草、追肥、适时灌水,促进蚕豆壮苗,为蚕豆高产打下可靠的基础。
碗豆采收完后10天,即蚕豆种植90天左右,蚕豆便开始发枝,由于凌西1号的发枝能力很强,一株可发8~10枝,相当于种植传统蚕豆8~10株。蚕豆种植后150天即可对蚕豆进行采收。亩产750~900公斤左右,占用耕地170~180天。
蚕豆未采收完,就可对下一轮的稻谷进行育秧,这样,在蚕豆采收结束后又可进行下一轮稻谷的移裁。
该实施例中的新生稻、再生稻、蚕豆(包含碗豆)共占用耕地345~360天,因而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且再生稻、蚕豆及碗豆的亩产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是将早稻种植尽量提早一星期,在种植蚕豆之前再补上一季生长期较短的再生稻,再将蚕豆和碗豆套种,从时间上界定提高耕地利用率。因稻谷双季种植可使亩产提高50%左右,又把原来蚕豆和碗豆亩产只有800公斤左右的单季种植,提高到亩产1350公斤左右,把有限的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达到增产、增效、省工、节水、循环、同时为农业产业化升级、提供科学支撑。

Claims (10)

1、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轮种方法为两季稻谷、一季蚕豆和一季豌豆共四季轮种,所述两季稻谷中第一季稻谷为新生稻,第二季稻谷为再生稻,所述蚕豆与豌豆采用套种的方式在再生稻收割后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季稻谷播种育秧时间为春分前半个月,生长期选150~156天的谷种;或者为春分前一星期,生长期选130~145天的谷种;或者为春分后一星期,生长期选126~135天的谷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稻在当年7月28日至8月5日前开始生长,在当年10月20日前采收结束,全生产期为75~80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稻收成前20天施一次复合肥,并在再生稻生长期间重施腐熟、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豆选择生产期为150~160天的品种,并在11月5之前全面播种完成,其采收期为次年3月25日至次年4月20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豆选择生产期为170~180天的品种,并在10月25日之前在育苗盘内育苗,并在11月10日之前全面移栽完成,其采收期为次年3月30日至次年4月25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豌豆需与蚕豆同时播种,豌豆选择生产期为55~65天的有性杂交品种,采收期为当年冬至前后10天至次年元月10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豆苗种选择凌西1号或日本1寸,豌豆苗种选择中豌4号或中豌6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2000棵/亩;豌豆苗的种植密度为18000~20000棵/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碗豆采收期结束后一星期内对碗豆杆进行复土处理,加以适量复合肥对蚕豆进行合理施肥,同时做到除草、追肥、适时灌水。
CNA2009101117647A 2009-05-14 2009-05-14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Pending CN101558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17647A CN101558716A (zh) 2009-05-14 2009-05-14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17647A CN101558716A (zh) 2009-05-14 2009-05-14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8716A true CN101558716A (zh) 2009-10-21

Family

ID=4121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117647A Pending CN101558716A (zh) 2009-05-14 2009-05-14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5871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222A (zh) * 2012-09-25 2013-04-17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蚕豆、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方法
CN103070052A (zh) * 2013-02-05 2013-05-01 云南农业大学 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3444475A (zh) * 2013-08-02 2013-12-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用于滨海中低产稻田生产有机米的制肥方法
CN105191597A (zh) * 2014-06-26 2015-12-30 重庆皇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再生稻及番茄的配套生产模式
CN107821030A (zh) * 2017-12-07 2018-03-23 高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年四熟的稻稻菜菜套种栽培方法
CN110199815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豌豆的栽培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222A (zh) * 2012-09-25 2013-04-17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蚕豆、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方法
CN103070052A (zh) * 2013-02-05 2013-05-01 云南农业大学 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3070052B (zh) * 2013-02-05 2014-10-22 云南农业大学 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3444475A (zh) * 2013-08-02 2013-12-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用于滨海中低产稻田生产有机米的制肥方法
CN103444475B (zh) * 2013-08-02 2015-08-1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用于滨海中低产稻田生产有机米的制肥方法
CN105191597A (zh) * 2014-06-26 2015-12-30 重庆皇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再生稻及番茄的配套生产模式
CN107821030A (zh) * 2017-12-07 2018-03-23 高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年四熟的稻稻菜菜套种栽培方法
CN110199815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稻田凸式垄冬种豌豆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8051B (zh) 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
CN102301902A (zh) 一种蔬菜高效种植方法
CN104303807A (zh)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CN103340100A (zh) 在高寒地区种植红枣的方法
CN103688706A (zh) 酿酒糯质高粱三围立体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方法
CN104885775A (zh) 一种独头大蒜的种植方法
CN105230300A (zh) 一种甜瓜的种植方法
CN110115207A (zh) 一种在辽宁地区复种红菜苔、春油菜和饲料油菜的方法
CN103766098A (zh) 一种大葱的种植方法
CN101558716A (zh) 一种稻谷、蚕豆及豌豆的四季轮种方法
CN103039264A (zh) 一种玛咖高效栽培方法
CN107646358A (zh) 一种甘蔗套种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3238443B (zh) 一种越冬春结球甘蓝、夏鲜食甜玉米和秋波斯菊的繁种方法
CN104145676A (zh) 一种无刺花椒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4186063B (zh) 一种芦笋的栽培方法
CN104206130A (zh) 一种玉米套种指天椒的方法
CN101411282B (zh) 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避涝作物栽培方法
CN107821050A (zh) 一种红薯叶的种植方法
CN105009857A (zh) 一种全覆膜西瓜与大蒜、大白菜的间作套种方法
CN104126409B (zh) 干热河谷区域苦瓜栽培田间管理方法
CN110622794A (zh) 一种红薯尖高产栽培方法
CN105165583A (zh) 一种紫皮石斛种植方法
CN105359793A (zh) 一种当归丰产栽培方法
CN116158316A (zh) 一种设施辣椒越冬栽培高产方法
CN104160856A (zh) 一种提高羽衣甘蓝切花量及制种量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