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2161A - 全保护开关 - Google Patents

全保护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161A
CN101552161A CNA2009101325103A CN200910132510A CN101552161A CN 101552161 A CN101552161 A CN 101552161A CN A2009101325103 A CNA2009101325103 A CN A2009101325103A CN 200910132510 A CN200910132510 A CN 200910132510A CN 101552161 A CN101552161 A CN 101552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upling element
breaker
actuating member
lin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25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161B (zh
Inventor
R·韦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AB
Original Assignee
Asea Brown Boveri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ea Brown Boveri AB filed Critical Asea Brown Boveri AB
Publication of CN101552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009Interconnect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6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resetting while abnormal condition persists, e.g. loose handle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3/0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 H01H83/2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excess current as well as by some other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
    • H01H83/22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excess current as well as by some other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 the other condition being unbalance of two or more currents or volt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66Power reset mechanisms
    • H01H2071/665Power reset mechanisms the reset mechanism operating directly on the normal manual operator, e.g. electromagnet pushes manual release lever back into "O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 H01H71/521Details concerning the lever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66Power reset mechanisms
    • H01H71/70Power reset mechanisms actuated by electric mot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保护开关,它具有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其内具有第一开关机构,它包括第一开关柄以用于操作具有第一锁合点的、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中的第一开关锁。其内还有第二开关机构,它包括第二开关柄以用于操作具有第二锁合点的、在线路保护开关中的第二开关锁。第一和第二开关锁借助第一耦合元件耦合,第一锁合点解锁时,第二锁合点也解锁且线路保护开关的接触位置打开,第二开关锁在第一开关柄相对于其断开位置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后才能被再接通。发明特征是,第一和第二开关柄借助第二耦合元件耦合,第二耦合元件使第一开关柄朝第二开关柄向着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地受到加载。

Description

全保护开关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全保护开关,它具有线路保护开关和可添置在其上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
背景技术
这种具有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线路保护开关的全保护开关原理上已为人熟悉,其中,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线路保护开关整体构成一个保护开关,无论出现短路,还是出现热过载电流,甚至出现故障电流,该保护开关都能使要监控的电流通路中断。这两个装置即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相互以如下方式耦合,即,只要不是短路或者过载和故障电流一起出现,故障电流动作构件被触发时线路保护开关断开,线路保护开关响应时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仍停留在为触发做好准备的状态。这种全保护开关因此可以在针对短路和过载保护被监控的电网的同时避免由于电路故障和类似原因造成电力事故。
DE 44 13 418 A1公示了一个这种类型的、具有线路保护开关和可添置在其上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全保护开关。在这里,故障电流保护构件的开关锁的触发元件和具有线路保护开关的耦合元件耦合。耦合元件和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如下地共同作用,即,当故障电流保护构件被触发时,耦合元件在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锁的锁合点的解锁方向上一直对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进行加载。另外,故障电流保护构件和线路保护开关通过滑板互相连接。滑板在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中的杠杆机构的共同作用下用于让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即使在线路保护开关例如由于电流过载而被触发后也可以操作。
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响应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即故障电流的出现重新被消除时,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开关锁仍然停留在其触发位置,直到通过人工操作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开关柄使之回到原来的位置。只有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开关锁被人工复原后,耦合元件才能重新到达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沿着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锁的锁合点的解锁方向对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进行的加载不复存在,从而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锁的锁合点可以重新锁合。
然后才可以通过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人工地重新将线路保护开关接通。
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中触发杆能被机械式地移位,这一机械式的移位使得开关柄的旋转运动传递到耦合元件的滑动上,出于这一原因不得不需要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开关柄的一定程度的先行。也就是说,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开关柄必须首先在接通位置的方向上偏转一定的角度,然后,耦合元件才到达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耦合元件允许线路保护开关的锁合点重新锁合。
要想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被触发并因此迫使线路保护开关断开之后将后者重新接通,必须首先接通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然后才可以接通线路保护开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一种全保护开关中让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能够被简单地共同重新接通。
这个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全保护开关解决。
按照本发明,借助第二耦合元件耦合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和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其中,第二耦合元件使得第一开关柄朝第二开关柄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地得到加载。
一种这样的全保护开关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利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开关锁可借助第一耦合元件和第二开关锁的触发杆这样耦合,使得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锁转换到其解锁状态并且第一开关柄偏转到其断开位置时,第二开关锁的锁合点通过第一耦合元件和触发杆保持在其解锁状态中。这种实施方式的特点还在于,第二耦合元件在从与第二开关柄的断开位置一致的第一位置被强制移动到与第二开关柄的接通位置一致的第二位置时首先只对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进行偏转地加载并令其因此而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然后才对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也进行偏转地加载。
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第一开关柄通过第二耦合元件相对于其断开位置朝第二开关柄并向着其接通位置偏转至少所述先行角并得到保持。
其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样测量先行角,即,第一开关柄的先行偏转使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锁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开关锁通过第一耦合元件释放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并且第二开关锁的锁合点因此可再度锁合。总的来说,由此实现了通过操作唯一的操作元件将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线路保护开关共同接通。
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优点尤其在于,可以通过一个串连在全保护开关上的电动机遥控地将全保护开关强制地重新接通。通过串连的开关电动机强制重新接通线路保护开关在原理上已为人熟知。然而如果没有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设计方案,用于进行远程控制的串连电动机通过其电动机臂将只能驱动线路保护开关或者只驱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来实现接通。如果不提前接通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线路保护开关的接通如上所述也不能运行。接通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之后很少会同时接通线路保护开关,因为在现有技术熟悉的机器里为此需要特别操作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只有按照本发明的理论通过唯一的操作元件共同接通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线路保护开关,这样,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才可以通过串连在其上的电动机遥控地得到强制的共同再接通。
本发明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附图说明
借助展示了本发明的6种实施例的附图更加详细地解释和说明本发明和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
附图示出:
图1示意性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这种全保护开关是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在构造和功能上的统一体;
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在宽面上的俯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这种全保护开关是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由三个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组成的一个三极断路串连体在构造和功能上的统一体;
图4示意性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第四实施方式,这种全保护开关是由三个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组成的一个三极断路串连体在构造和功能上统一体,它具有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附加串连的驱动电动机以用于进行远程的强制接通,其中在电动机臂中实现先行;
图5是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其中在共同耦合件中实现先行;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7是图6所示耦合件的俯视和透视图。
在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图1示意性示出一种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1。它是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2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在构造和功能上的统一体,其中,待组合的开关元件2、4分别为细长结构并且具有同样的外壳轮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原理上是一个没有接触位置且没有连接导体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它当然像任何作为单个开关元件使用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一样包括触发和开关机构。它还特别包括第一开关锁8,从外部通过第一开关柄6可以人工接通或断开开关锁8,其中,开关柄6沿着作用线20和第一开关锁8共同作用。在这里展示的图例中,开关锁8除了具有机械零件如锁合点和杠杆机构外在功能上还包括触发机构,触发机构例如在熟悉的方式方法中包括一个具有次级线圈的变压器和一个根据旋转电枢或冲击电枢原理的与其共同作用的磁力触发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和线路保护开关2的开关和触发机构在此不继续详细解释,因为它们的原理已经为人熟悉。
出现故障电流时,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不会自行使得要监控的电路中断。而是为了中断线路保护开关2的电路,线路保护开关2的开关锁14通过作用线24打开或关闭电流通路28中的接触位置26,其中,输入终端30和输出终端32之间的电流通路28接入到需要监控的电路中。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锁14可以从外面通过一个第二开关柄16人工操作,然后沿着作用线22和开关锁14共同作用。在根据图1的图示中可以想到,线路保护开关中普遍存在的热力和/或磁力触发装置作为功能件也一并包括在开关锁14中。在本发明范畴内不更加详细地解释它们的实施方式,因为其原理是公知的。
线路保护开关2中的第二开关锁14包括一个触发杆12。当它处于触发位置时,它阻止同样在第二开关锁14中的锁合点锁合(图中未详尽示出),这样造成第二开关锁14不能通过第二开关柄16接通。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2的第一开关锁8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和触发杆12耦合。第一耦合元件10可以是滑板或杆,它在为此设置的位置上通过为此设置的在宽面内的开口穿过线路保护开关2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共同宽面。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2的这两个开关柄6、16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8互相机械耦合。
根据图1a的图示中,两个开关柄6、16分别位于断开位置。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锁8处于其解锁位置。通过开关锁机构可以使得第一耦合元件10保持在这个位置中,即,它令触发杆12保持在一个这样的位置中,在这个位置中触发杆12令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点保持在其解锁位置中。第二耦合元件18处于第一位置,这一位置下起也称为断开位置。
根据图1c的图示中,这两个开关柄6、16分别位于其接通位置。第一开关锁8因此转换到一个这样的位置,在这种位置下,第一开关锁8令第一耦合元件10处于触发位置,这样第一耦合元件10就释放线路保护开关2的触发杆12,因此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点可以锁合,并且第二开关锁14通过第二开关柄16被翻转到其接通位置而得以接通。在接通状态下,第二开关锁14沿着作用线24关闭电流通路28中的接触位置26。第二耦合元件18就此而言位于第二位置,其以下也称作接通位置。
根据图1b的图示中,第二耦合元件18在箭头P的方向上向右朝着其接通位置移动了些许。它位于接通和断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二耦合元件18和两个开关柄6、16之间的耦合是如下设计的,即,当第二耦合元件18如图1b中所示被部分地强制移动到中间位置时,故障电流保护开关2的第二开关柄16保持在其断开位置中。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则通过第二耦合元件在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上被偏转地加载并在朝向接通位置的方向上移动一个先行角α。先行角α大到可以使第一开关锁8陷入如下的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开关锁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释放触发杆12。于是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点可以再度锁合。但是因为故障电流保护开关2的第二开关柄16仍然处于其断开位置,所以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还不能实现。
根据开关机构和杠杆机构的具体构造而定,典型的先行角在数值上处于9°和40°之间的范围内。
在根据图1c中第二耦合元件18的另外一种经过中间位置到达接通位置的运动中,第二开关柄16也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8偏转到其接通位置中。
因此,总的来说,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8从其断开位置到其接通位置的强制移动可以实现的是,通过只移动一个唯一的耦合元件就可以将线路保护开关2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共同接通。如果没有按照本发明的两个开关柄6、16和第二耦合元件18的耦合,那么必须首先让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6进入到其接通位置后才可以接通线路保护开关2。
现在观察图3。在图3中展示的实施方式和前面根据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图3中设置了串连的三个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线路保护开关。三个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共同构成一个三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组。在中间的线路保护开关202里的开关锁142的触发杆122通过耦合件34和线路保护开关201中的开关锁141耦合。同样,线路保护开关203的开关锁143的触发杆123通过耦合件36与线路保护开关202的开关锁142耦合。线路保护开关201的开关锁141的触发杆121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锁8耦合。从而确保了在因故障电流而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触发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结构8的情况下直接抵靠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上的线路保护开关201的开关结构141被强迫地触发,同时也可以确保触发与线路保护开关201串连的线路保护开关202和203的开关机构142和143。线路保护开关201和202中的每个线路保护开关都保护一个极点电流通路。当在故障电流情况下通过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强制断路时,所有三个极点电流通路都被断开。
为了还可以重新共同接通这三个极点电流通路,三个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三个开关柄161、162、163通过第三耦合元件38互相连接。这种用于达到三极保护的三个串连的单极线路保护开关的连接在原理上是已知的。
为了获得一种全保护开关,即为了获得一种由三个单极线路保护开关和一个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在构造上和功能上统一成的三极断路组合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8和第三耦合元件38耦合,其中,第三耦合元件38将三个开关柄161、162、163相互连接。与上面根据图1有关实施方式的说明相符合地实施这种耦合的形式和功能设计。当在箭头P方向上将第二耦合元件18强制地从按照图3a的断开位置移向按照图3b的中间位置时,第三耦合元件38首先停留在原位置,并且只是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柄6由耦合元件18偏转之前所述的先行角α。耦合元件18在箭头P方向上的进一步位移随后也引起第三耦合元件38的移动并且从而造成三个开关柄161、162、163的偏转,这样重新接通三个极点电流通路。
现在观察图4。如在图3中说明的全保护开关101一样,在这里展示的实施方式中,全保护开关101上串连了具有驱动轴42的驱动电动机40。电动机40用于对全保护开关101的重新接通进行远程控制。在这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柄6和第三耦合元件38之间的耦合通过电动机臂181构型中的第二耦合元件完成,其中,第三耦合元件38将三个串连的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6相互连接。电动机臂181和轴42耦合。当电动机40通过远程控制的信号收到接通指令时,轴42被驱动并且沿着旋转箭头42的方向旋转。从而电动机臂181被强制在箭头P的方向上移动。电动机臂181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柄6及与第三耦合元件38的耦合在功能上设计得如图3里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二耦合元件18与开关柄6及第三耦合元件38之间的耦合一样。电动机接通时,开关柄6首先偏转一个先行角α,这样,三个串连的单极断路的线路保护开关的三个开关机构中的锁合点便可以重新锁合,然后第三耦合元件38继续在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的接通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通过可远程控制的开关电动机40的电动机臂来实现全部三个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共同接通。
现在观察图5。如在图3中说明的全保护开关101一样,在这里展示的实施方式中,全保护开关101上也串连一个具有驱动轴42的驱动电动机40。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和串成一个三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的单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第二开关柄161、162、163之间的耦合在这里通过一个作为共同耦合件构造的第二耦合元件182完成。耦合件或者说在80的两个耦合元件下的第二耦合元件通过第四耦合元件381与电动机40的轴42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共同的耦合件182中实现先行功能。与上面已经在图1、3、4中描述过的相似,分图5a展示了断开位置,图5c展示了共同的接通位置,图5b展示了中间位置。在根据图5b的中间位置中,通过轴42由电动机40驱动的第四耦合元件381在箭头P的箭头方向上将共同耦合件182移动这样远,直到使第一开关柄6偏转先行角α,但是第二开关柄161、162、163依然处于其断开位置。如果按照图5c继续强制移动第二耦合元件182到其断开位置,第二开关柄161、162、163便会被第二耦合元件182偏转到其接通位置。在按照图5的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共同的构造元件中,即在一个共同的耦合件182中实现了就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开关柄6而言伴有先行功能的线路保护开关的三个开关柄161、162、163的耦合功能。
已述的实施方式中都是基于一点,即,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在其被触发时完全偏转到其断开位置,这分别与在图1、3、4的分图a中所示的情形相符。但是这并不是一定必要的。在装配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时也可以这样操作,即,通过安装第二耦合元件18或电动机臂181或共同的耦合件182,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可以被强制移动到其在图1、3、4的分图b中所示的中间位置或者“先行位置”并且保持在这里。然后从这个位置出发完成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和线路保护开关的共同接通。在装好全保护开关后将不再会获得图1、3、4、5的分图a中所示的位置。从这个时间点起,先行角α一直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内调整,线路保护开关中的锁合点从这个时间点起一直是可锁合的。在与图1、3、4或5的分图c相符的共同接通状态下不发生变化。如果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被触发,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锁8将会被解锁并且第一耦合元件10因此移动到其断开位置,在这个位置它使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上串连的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12进入其触发位置。只是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不能重新落回到其断开位置,而是留在中间位置或“先行位置”。从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锁8在触发后直接重新转换到锁合状态,并且第一耦合元件10直接转换到一个如下的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它使得线路保护开关的触发杆12得以释放,从而触发杆12直接重新回到其高于第一耦合元件10的锁合点。线路保护开关2的第二开关锁14在触发后就重新为通过第二开关柄16进行接通而做好准备。这种替代方案只需要在第二耦合元件18和电动机臂181或共同耦合件182上进行微小的构造改变。但是这种替代方案使得通过串连的开关电动机40进行共同接通变得容易,因为前面还需要的让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偏转先行角α现在不再是必要的了。这在所有这里所描述的用于构造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的替代方案中都是可行的。
到此为止,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描述为一个像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一样作用的零件,虽然它并不具备直接切断电流通路的可能,也就是说,它不具备带有相应连接导体、固定的和运动的接触件和接触杆的接触位置。具备自行切断电流通路的可能性的、作为独立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使用的零件理所当然也可以用作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里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
现在观察图2。这是按照本发明的全保护开关102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宽面80上的俯视图。全保护开关102包括一个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和一个其上串连的线路保护开关组。线路保护开关组和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外壳具有几乎相同的壳体轮廓。这个轮廓包括前后正面81、82、83,前后窄面85、86,固定面87和宽面80。固定面87设置在配电板的支承轨道上以用于固定全保护开关102。在那里,就接通而言,全保护开关102视情况可以和其它配电装置或辅助装置如开关电动机互相串连设置。装置的串连设置在其宽面上实现。由于装置的壳体轮廓完全重叠,在根据图2的视图中只能看到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的宽面。线路保护开关位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之后并与附图平面垂直,几乎全部被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遮盖。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的前面81和位于其后的线路保护开关上有一个拱顶式的拱起88,它是机械式开关机构的零件,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6和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可以沿其拱形外表面偏转。在图2a中展示的设计方案中,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6处于一个与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16相对的位置,这样在宽面80的俯视图中可以看到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后面的第二开关柄。两个开关柄6、16具有不同的旋转中心89、90。这两个旋转中心89、90在与固定面87垂直的一条线上保持距离d。这种情况下,从前面81的方向上看,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的第一开关柄6的旋转中心89位于第二开关柄16的旋转中心90下面。其中,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的第一开关柄6的运动轨迹围绕旋转中心89呈弧形,它与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16的运动轨迹相比具有较大的半径r1,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16的运动轨迹围绕旋转中心90呈弧形并具有半径r2。半径r2小于半径r1。两个旋转中心89、90的位置和半径r1和r2是如下地选出来的,即,在两个开关柄6、16沿着拱顶式拱起88的拱形表面在断开位置(见图2a)和接通位置(见图2c)之间的运动范围内,这两个开关柄6、16的运动轨迹大致位于拱顶式的拱起88的拱形表面上。
这两个开关柄6、16和第二耦合元件18耦合。耦合元件18大致具有一个具有U形轮廓的轨道的形态。在根据图2a的断开位置中,耦合元件18的每条腿分别抵靠在这两个开关柄6、16中的一个上。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16和抵靠在其上的耦合元件18的腿92之间的耦合是松弛的耦合。当外力在箭头P的方向上对耦合元件18进行偏转加载时,耦合元件18通过它的腿91首先使故障电流动作构件84的第一开关柄6偏转先行角α。当达到先行角α时,第一开关柄6碰到第二开关柄16,或者说耦合元件18的腿91碰到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16。在图2b中展示了这种称之为中间位置或先行位置的情况。当在箭头P方向上也就是沿顺时针方向继续强制偏转耦合元件18时,耦合元件18利用其腿91从这一位置出发带动第一和第二开关柄6、16直到这两个开关柄6、16偏转到如图2c所示的接通位置。先行角α的大小在这里可以由旋转中心89、90之间的距离d决定。
在图2中所示的替代实施方案在功能上与图1或图3中展示和描述的相符。
例如也可以在耦合元件18上设置具有开关轴的开关电动机并且它能使耦合元件18在顺时针方向上偏转。这在功能上也符合按照图5的实施方式。
图6展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三个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在其宽面上串连。它们的开关柄和一个LS连接器连接以用于实现共同接通和断开,所以在图6的图示中不能看到。
在线路保护开关201的最左边的宽面上串连一个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它像上面所述那样与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在功能上耦合。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在这种关系下也可以用专业语言称之为DDA。在线路保护开关203最右边的宽面上串连一个开关电动机40。它的驱动轴和具有LS连接器183的第四耦合元件381耦合。其中,在原理上和现如今普遍运用的一样,通过开关把手分别沿着其轴线的偏转实现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和DDA4的接通和断开,因此开关把手在开关时会驶过一个角度范围。
图7展示了DDA、线路保护开关和电动机之间耦合件的俯视图和透视图,以下借助图7解释按照本发明的耦合件的作用。
LS连接器183在原则上指的是一个纵向延伸的轨道,优选由合成材料构成,具有一个大致呈U形的截面轮廓。在图6中所示的已装配位置中,通过开关柄161、162、163推动LS连接器183,使U形轮廓的开口指向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正面,U形轮廓的侧腿111、112围绕开关柄161、162、163。其中,第一腿112抵靠在开关柄161、162、163上,而在第二腿111和开关柄之间则存在一个自由空间α。从某种程度上讲,腿112、111在功能上构成开关柄161、162、163的止动边缘。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6具有一个突起7,它与LS连接器183的走向平行地突出并且在耦合点9抵靠在LS连接器183上。第四耦合元件381和LS连接器183连接。
当开关电动机40在标识为“接通”的箭头方向上偏转第四耦合元件381时,LS连接器从而也同时向着同一方向偏转。由于在耦合点9的耦合件,DDA4的第一开关柄6立即同样在接通方向上偏转。开关柄161、162、163则还停留在其断开位置中,原因在于,由于自由空间α的缘故,当LS连接器183偏转一个和自由空间α相符的移动距离或摆动角时,第二腿111才和开关柄161、162、163接触,从而自由空间α实现了必要的先行,以便可以像之前所述的那样让DDA准许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重新接通。从而通过开关电动机实现所有三个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或者极201、202、203和DDA4的共同接通。
在接通状态下,自由空间α允许开关柄161、162、163即使在一个单独的或全部三个线路保护开关或极都被触发而DDA不被触发时(这比如由肯定不会触发DDA的热过载电流引起)仍然可以偏转到它们的断开位置。当开关柄位于其断开位置时,通过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内部机械结构可以让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机构的锁合点在被触发后又再度重新锁合。只有这时线路保护开关的重新接通才有可能。通过按照本发明设计的耦合件可以不依赖于DDA地实现线路保护开关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功能,如同通过开关电动机40实现通过DDA进行的强制触发及接下来的共同的再接通一样。
反之,如果由于故障电流的缘故DDA发生响应并且它的第一开关柄6偏转到断开位置(通过标示“断开”的箭头标出),那么LS连接器183通过耦合点9上的耦合件马上偏转到断开位置并且由于第一腿112抵靠在开关柄161、162、163上的缘故而和LS连接器183一起使得开关柄161、162、163也立即一起到达它们的断开位置。
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以图示形式展示的实施例。本发明至少在同等领域也包括所有提供相同功能目的的其它构造设计方式,即,在一个相互串连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和一个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通过一个共同的耦合元件的耦合中,当耦合元件被强制偏转时,故障电流动作构件的第一开关柄在接着的线路保护开关的第二开关柄同样偏转之前首先偏转一个确定的先行角。
附图标记列表
1    全保护开关
101  全保护开关
102  全保护开关
2    线路保护开关
201  线路保护开关
202  线路保护开关
203  线路保护开关
4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
6    第一开关柄
7    突起
8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中的第一开关锁
9    耦合点
10   第 一耦合元件
111  腿,止动边缘
112  腿,止动边缘
12  触发杆
121 触发杆
122 触发杆
123 触发杆
14  线路保护开关中的第二开关锁
141 开关锁
142 开关锁
143 开关锁
16  第二开关柄
161 开关柄
162 开关柄
163 开关柄
18  第二耦合元件
181 电动机臂
182 共同耦合件
183 LS连接器
20  作用线
22  作用线
24  作用线
26  接触位置
28  电流通路
30  输入终端
32  输出终端
34  耦合件
36  耦合件
38  第三耦合元件
381 第四耦合元件
40  电动机
42  轴
80  宽面
81  前面
82  后面
83 后面
84 故障电流动作构件
85 前窄面
86 后窄面
87 固定面
88 拱顶式的拱起
89 旋转中心
90 旋转中心
91 耦合元件18的腿
92 耦合元件18的腿
P  箭头
R  箭头。

Claims (11)

1.全保护开关(1),其具有线路保护开关(2)和可添置在所述线路保护开关上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其还具有设置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中的第一开关机构和设置在线路保护开关(2)中的第二开关机构,所述第一开关机构包括第一开关柄(6)以用于操作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锁合点(8)的、安置在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中的第一开关锁,所述第二开关机构包括第二开关柄(16)以用于操作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锁合点的、安置在线路保护开关(2)中的第二开关锁(14),其中第一和第二开关锁(8,14)借助第一耦合元件(10)以如下方式耦合,即,在所述第一锁合点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合点也解锁并且这时线路保护开关(2)的至少一个接触位置被打开,而所述第二开关锁在所述第一开关柄相对于其断开位置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了可预定的先行角之后才能被重新接通,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开关柄(6,16)借助第二耦合元件(18,181,182)耦合,其中所述第二耦合元件使得所述第一开关柄(6)朝所述第二开关柄(16)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地受到加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其中第一开关锁(8)可借助第一耦合元件(10)与第二开关锁(14)的触发杆(12)以如下方式耦合,即,当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锁(8)转换到其解锁状态并且第一开关柄(6)偏转到其断开位置时,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点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和触发杆(12)保持在其解锁位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二耦合元件(18,181)在从与第二开关柄(16)的断开位置一致的第一位置强制移动到与第二开关柄(16)的接通位置一致的第二位置时,首先只对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进行偏转地加载并使得所述第一开关柄因此而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然后才对线路保护开关(2)的第二开关柄(16)也进行偏转地加载。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柄(6)通过第二耦合元件(18,181,182)相对于其断开位置朝第二开关柄(16)并向着其接通位置偏转至少所述先行角并得到保持。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其中,第一开关柄(6)的先行偏转使第一开关锁(8)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开关锁(8)通过第一耦合元件(10)释放触发杆(12),并且第二开关锁(14)的锁合点因此可再度锁合,从而由此实现了通过操作唯一的操作元件将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和线路保护开关(2)共同接通。
5.按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其特征在于,第二耦合元件(18,181,182)按照型轨的形式构成。
6.按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全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开关柄(6,16)的旋转中心(89,90)彼此间隔,并且第一开关柄(6)的旋转中心(89)比第二开关柄(16)的旋转中心(90)更靠近全保护开关(1)的固定面(87)。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01),它具有三个互相串连成一个三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组的单极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和可添置在其上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其中,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三个开关柄(161,162,163)与第三耦合元件(38)相互连接以便实现共同接通,其特征在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借助第二耦合元件(18)与第三耦合元件(38)耦合,其中所述第二耦合元件使得第一开关柄(6)朝相连的开关柄(161,162,163)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地得到加载。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01),它具有三个互相串连成一个三极断路线路保护开关组的单极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和可添置在其上的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其特征在于,故障电流动作构件(4)的第一开关柄(6)借助第二耦合元件(182)与线路保护开关(201,202,203)的三个开关柄(161,162,163)耦合,其中所述第二耦合元件使得第一开关柄(6)朝相连的开关柄(161,162,163)向着其接通位置的方向偏转可预定的先行角地得到加载。
9.一种可由电动机控制的全保护开关,所述可由电动机控制的全保护开关包括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全保护开关(101)和可串连在其上并可远程控制的开关电动机(40),其特征在于,通过开关电动机(40)可令第二耦合元件(181,182)向着和线路保护开关的开关柄(16,161,162,163)的接通位置一致的第二位置方向强制移动。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由电动机控制的全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40)直接与第二耦合元件(181)耦合。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由电动机控制的全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40)通过第四耦合元件(381)与第二耦合元件(181)耦合。
CN2009101325103A 2008-04-01 2009-03-31 全保护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16575.1 2008-04-01
DE102008016575A DE102008016575B4 (de) 2008-04-01 2008-04-01 Voll-Schutzschalter und motorsteuerbarer Vollschutzschal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161A true CN101552161A (zh) 2009-10-07
CN101552161B CN101552161B (zh) 2013-07-17

Family

ID=4087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25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161B (zh) 2008-04-01 2009-03-31 全保护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53517B2 (zh)
EP (1) EP2112677B1 (zh)
CN (1) CN101552161B (zh)
CA (1) CA2660132A1 (zh)
DE (1) DE10200801657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21475A1 (de) 2011-12-17 2013-06-20 Abb Ag Griffverbinder und Schaltgerät mit Griffverbinder
EP2859635B1 (en) * 2012-06-06 2019-08-07 ABB Schweiz AG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ault by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and device thereof
DE102015203778B4 (de) * 2015-03-03 2021-02-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echanisches Schutzschaltgerät und 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15034B2 (de) * 1971-03-29 1977-07-21 Brown, Boveri & Cie Ag, 6800 Mannheim Schutzschalter mit ueberstrom-, kurzschluss- und fehlerstromschutz
US4167716A (en) * 1978-04-03 1979-09-11 Gould Inc. Controlled switching apparatus
DE4413418A1 (de) 1994-04-18 1995-10-19 Abb Patent Gmbh Schutzschalter mit einem Leitungsschutzschalter und einem daran anbaubaren Fehlerstrombauteil
DE19906236A1 (de) * 1999-02-15 2000-08-17 Abb Patent Gmbh Elektrisches Installationsschaltgerät
DE19919421A1 (de) * 1999-04-28 2000-11-02 Siemens Ag Koppelbare Schutzschalteinrichtung
US6545574B1 (en) * 2001-12-17 2003-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c fault circuit breaker
US6667680B1 (en) * 2002-06-27 2003-12-23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US7446271B2 (en) * 2006-02-10 2008-11-04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Circuit breaker interlock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90102584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Prashant Sudhakar Zende Multiple Axis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161B (zh) 2013-07-17
CA2660132A1 (en) 2009-10-01
US8253517B2 (en) 2012-08-28
EP2112677A2 (de) 2009-10-28
DE102008016575B4 (de) 2013-02-21
EP2112677A3 (de) 2010-07-07
DE102008016575A1 (de) 2009-10-08
EP2112677B1 (de) 2013-02-27
US20090242372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4769B2 (en) Lockout mechanism for residual current devices
CN101369502B (zh) 电气开关设备、锁闩组件及其锁闩接合度控制机构
KR101500954B1 (ko) 원격 조작 회로차단기
TWI419191B (zh) Switchgear
KR101012559B1 (ko) 개폐장치 배열체를 위한 그룹 보호 모듈 및 이러한 그룹보호 모듈을 갖는 개폐장치 배열체
US9406458B2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relate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1971281B (zh) 电路断路器的多极电枢联锁
US7843291B2 (en) Integrated maglatch accessory
CA2807608C (en) Switch assembly with sequentially actuated power and neutral switching
US9129767B2 (en) Switching system and locking device with a status indicator
US7061349B2 (en) Circuit breaker configured to be remotely operated
CN103187212A (zh) 设置有机械跳闸机构的断路器
CN101552161B (zh) 全保护开关
CN1023673C (zh) 标准多路断路器用的辅助控制和指示开关
EP3382731B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6617533B1 (en) Interlock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20180122594A1 (en) Integrated interlock device of air circuit break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KR101168257B1 (ko) 전자석 엑츄레이터를 탑재한 전자식 배선용 차단기
CN101617380B (zh) 具有旋钮的开关装置
CN103797558A (zh) 脱扣装置以及具有该脱扣装置的电线断路器
KR100736632B1 (ko) 휴즈 조합형 개폐기
CN106128874B (zh) 断路器
CN100356494C (zh) 具有双极开断部分的断路器
EP1805776B1 (en) Mechanism for safety switch
CN103632893A (zh) 电触头位置指示器设备、系统及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