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8499A -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8499A
CN101548499A CNA2007800448660A CN200780044866A CN101548499A CN 101548499 A CN101548499 A CN 101548499A CN A2007800448660 A CNA2007800448660 A CN A2007800448660A CN 200780044866 A CN200780044866 A CN 200780044866A CN 101548499 A CN101548499 A CN 101548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imeout value
access probe
round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48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8499B (zh
Inventor
阿尔温德·瓦达拉简·桑塔南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48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4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减少群组通信系统中的等待时间的系统及方法,其包括:传输接入探测;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以及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Description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来说涉及减少通信网络中的等待时间。更特定地说,本发明涉及减少在群组通信系统中呼叫设立期间的初始即按即说(PTT)等待时间。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开发经历多代,包括第一代模拟无线电话服务(1G)、第二代(2G)数字无线电话服务(包括中间的2.5G及2.75G网络)及第三代(3G)高速数据/具备因特网能力无线服务。当前在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式及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已知蜂窝式系统的实例包括蜂窝式模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TDMA的全球移动接入系统(GSM)变型的数字蜂窝式系统,及较新的使用TDMA及CDMA技术两者的混合数字通信系统。
在美国,用于提供CDMA移动通信的方法由电信工业协会/电子工业协会在标题为“用于双模式宽带扩展频谱蜂窝式系统的移动台-基站兼容性标准(Mobile Station-Base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 Dual-Mode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System)”(在本文中称为IS-95)的TIA/EIA/IS-95-A中标准化。组合的AMPS & CDMA系统在TIA/EIA标准IS-98中有所描述。其它通信系统在IMT-2000/UM(或国际移动电信系统2000/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标准中有所描述,所述标准涵盖称为宽带CDMA(WCDMA)、CDMA2000(例如CDMA20001xRTT(“1x”),及1xEV-DO标准(“1xEV”))或TD-SCDMA的标准。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或接入终端接收来自支持邻近或围绕基站的特定地理区内的通信链路或服务的固定位置基站的信号。这些基站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组织为称作小区的群组。为辅助提供覆盖,每一小区通常细分为多个扇区,每一者对应于较小服务区域或地理区。彼此邻近放置的基站的阵列或系列形成能够在较大区服务许多系统用户的通信系统。
通常,每一移动台监视可用以在移动台与基站之间交换消息的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以传输系统/开销消息,而业务信道通常用于往来于移动台的实质通信(例如,语音及数据)。
举例来说,控制信道可用以建立业务信道、控制功率电平等且在此项技术中已知。通常,针对反向链路存在两种类型的功率控制,开环及闭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通常在移动终端建立与基站的联系之前发生。闭环控制在移动台与基站通信之后发生且基站可测量所接收的功率电平且将功率电平调整反馈到移动终端。
在开环条件中,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初始通信信号(例如接入探测)的反向链路功率可通过监视来自基站或接入点的专用信号来确定。举例来说,在CDMA系统中,导频信号可用以估计信道条件且接着确定用于传输回到基站的功率估计。信道条件及功率估计的精确度可极大地影响系统的性能,尤其在系统的等待时间方面。举例来说,1x及1xEV系统将基于功率控制算法以第一功率电平传输接入探测。如果第一接入尝试未成功,则以渐增高的功率电平重发送探测,直到成功或达到功率电平最大值为止。
除归因于功率相关的问题(例如信道衰减、时变RoT等等)的消息损失之外,由于接入探测冲突可为地理密集的群组呼叫中的状况,所以可发生接入信道损失。归因于无线信道的衰减引发的损失可通过增加接入探测的传输功率来最小化。归因于接入信道上的探测冲突的损失可通过确保相对于彼此同步的探测传输不同时传输其探测来减轻。
另外,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增加的数据递送能力已提供用于除常规语音服务之外或替代常规语音服务的增强的数据服务的平台。这些服务的实例包括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传输(VoIP)、文本及视频消息接发、群组通信、串流视频等。群组通信系统还可称作即按即说(PTT)系统、网络广播服务(NBS)、调度系统或点到多点通信系统。通常,接入终端用户的群组可使用指派到每一群组成员的接入终端彼此通信。术语“群组成员”表示经授权以彼此通信的接入终端用户的群组。
群组可在已有通信系统上操作,而无需对已有基础结构的实质改变。因此,控制器及用户可在能够使用因特网协议(IP)发射及接收包信息的任何系统中操作,例如码分多址系统(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陆线及无线系统的组合等。
在常规群组通信系统中,群组的所有成员被寻呼且在响应于寻呼之后被授予对群组通信的接入。通常,始发者接入终端起始对群组通信的请求且群组的所有成员(目标)被寻呼。当群组的每一成员响应于寻呼时,其被授予对通信的接入使得所有成员可参与/收听通信。
希望用于快速、有效率、一对一或一对多(群组)通信的一类无线服务已以多种形式存在许多年。一般地,这些服务已为半双工,其中用户按下电话/无线电装置上的即按即说按钮来起始群组呼叫。如果被授予发言权,则讲话者通常发言持续几秒。在讲话者松开PTT按钮之后,其它用户可请求发言权。这些服务在传统上已用于其中一个人(调度员)需要与一组人(例如现场服务人员或出租车驾驶员)通信的应用,所述组人为服务的调度名称的来源。
存在对一种减少群组通信系统中的等待时间的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针对用于在群组通信系统中减少等待时间并改进会话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揭示一种用于减少群组通信系统中的等待时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传输接入探测;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及基于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其中再传输超时值为通信装置继接入探测的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含:经配置以传输接入探测的逻辑;经配置以建立与通信参数的预定准则有关的逻辑;及经配置以基于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其中再传输超时值为通信装置继接入探测的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含:用于传输接入探测的装置;用于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的装置;及用于基于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的装置,其中再传输超时值为通信装置继接入探测的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一种上面存储有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致使计算装置执行以下方法:传输接入探测;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及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将容易获得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全面的了解及其许多附加优点,同时变得更好理解,仅出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目的呈现附图,且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支持接入终端及接入网络的无线网络架构的示范性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接入终端的更详细示范性图;及
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减少等待时间的方法的示范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针对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及相关图式中揭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替代性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众所周知的元件将不再详细描述或将省略以便不使本发明的相关细节含糊不清。
词“示范性”在本文中用以意味着“充当一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何实施例未必应理解为相比其它实施例为优选或有利。同样,术语“本发明的实施例”不要求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包括所论述的特征、优势或操作模式。
另外,许多实施例按照待由(例如)计算装置的元件执行的动作序列来描述。应认识到,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动作可由特定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或由两者的组合执行。另外,本文中所描述的这些动作序列可认为完全在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内实施,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中存储有在执行时将使相关联的处理器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性的计算机指令的对应集合。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其均预期在所主张的标的物的范围内。另外,对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每一者来说,任何所述实施例的对应形式可在本文中描述为(例如)“经配置以执行所描述的动作的逻辑”。
在本文中称为接入终端(AT)的高数据速率(HDR)订户站可为移动的,且可与在本文中称为调制解调器池收发器(modem pool transceiver,MPT)基站收发器(BTS)、基站(BS)或更通常称为接入点的一个或一个以上HDR基站通信。接入终端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调制解调器池收发器来将数据包发射到称为调制解调器池控制器(MPC)、基站控制器(BSC)及/或移动交换中心(MSC)的HDR基站控制器并接收数据包。这些元件为称为接入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网络的部分。接入网络在多个接入终端之间输送数据包。接入网络可进一步连接到接入网络外的额外网络,例如企业内部网络或因特网,且可在每一接入终端与此类外部网络之间输送数据包。已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建立有效业务信道连接的接入终端称为有效接入终端,且称为处于业务状态。处于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建立有效业务信道连接的过程中的接入终端称为处于连接设立状态中。接入终端可为经由无线信道及/或经由(例如使用光纤或同轴电缆的)有线信道通信的任何数据装置。接入终端可进一步为包括(但不限于)PC卡、紧密快闪、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或无线或有线电话的许多类型的装置中的任一者。供接入终端将信号发送到接入点的通信链路称为反向链路或业务信道。供接入电点将信号发送到接入终端的通信链路称为前向链路或业务信道。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业务信道”可通常指代任一前向或反向业务信道。
另外,尽管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可在例如CDMA1x及1xEV系统的无线系统及特定技术方面来描述或说明,但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系统。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括可用以建立群组通信的任何系统。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系统1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框图。系统100可含有例如蜂窝式电话102的接入终端,所述接入终端跨越空中接口104与接入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20通信,所述接入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20可将接入终端102连接到提供包交换数据网络(例如,企业内部网络、因特网及/或载波网络126)与接入终端102、108、110、112之间的数据连接性的网络装备。如此处所展示,接入终端可为蜂窝式电话102、个人数字助理108、在此处展示为双向文本寻呼器的寻呼器110,或甚至具有无线通信入口的单独计算机平台112。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因此在包括无线通信入口或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任何形式的接入终端上实现,所述接入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调制解调器、PCMCIA卡、个人计算机、电话或其任何组合或子组合。另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接入终端”、“无线装置”、“客户端装置”、“移动终端”及其变型可互换地使用。另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接入点”、“调制解调器池收发器(MPT)”、“基站收发信台(BTS)”、“基站(BS)”及其相似变型可互换地使用。
返回参考图1,无线网络100的组件及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元件的相互关系不限于所说明的配置。系统100仅为示范性的且可包括允许例如无线客户端计算装置102、108、110、112的远程接入终端在彼此之间及/或在经由空中接口104及RAN 120连接的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载波网络126、核心网络、因特网,及/或其它远程服务器)之间无线通信的任何系统。
RAN 120控制发送到MPC/MSC 122的消息(通常作为数据包发送)。载波网络126可通过网络、因特网及/或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与MPC/MSC 122通信。或者,MPC/MSC 122可直接连接到因特网或外部网络。通常,载波网络126与MPC/MSC 122之间的网络或因特网连接传递数据,且PSTN传递语音信息。MPC/MSC 122可连接到多个基站(BS)或调制解调器池收发器(MPT)124。以类似于载波网络的方式,MPC/MSC122通常通过用于数据传递及/或语音通信的网络、因特网及/或PSTN而连接到MPT/BS124。MPT/BS 124可将数据消息以无线方式广播到接入终端,例如蜂窝式电话102。MPT/BS 124、MPC/MSC 122及其它组件可形成RAN 120,如此项技术中已知。
参考图2,例如蜂窝式电话的接入终端200(例如,通信装置、无线装置、手持机等等)具有平台202,所述平台202可接收并执行从RAN 120发射的可最终来自载波网络126、因特网及/或其它远程服务器及网络的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及/或指令。平台202可包括可操作地耦合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208)或其它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或其它数据处理装置的收发器206。ASIC 208或其它处理器可执行可与无线装置的存储器212中的任何驻留程序介接的应用编程接口(“API”)210层。存储器212可由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及ROM)、EEPROM、快闪卡或计算机平台通用的任何存储器构成。平台202还可包括本地数据库214,本地数据库214可保持未在存储器212中在有效使用的应用程序/数据。本地数据库214通常为快闪存储器单元,但可为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次级存储装置,例如磁性媒体、EEPROM、光学媒体、软盘或硬盘等。内部平台202组件还可操作地耦合到外部装置,例如天线222、显示器224、即按即说按钮228及键盘226及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其它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方面可包括接入终端,其包括执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能力。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各种逻辑元件可以离散元件、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以实现本文中所揭示的功能性的软件及硬件的任何组合中实施。举例来说,ASIC 208、存储器212、API 210及本地数据库214均可协同用以加载、存储及执行本文中所揭示的各种功能且因此用以执行这些功能的逻辑可分布于各种元件上。或者,功能性可并入一个离散组件中。因此,图2中的接入终端的特征应仅理解为说明性的且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特征或布置。
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接入终端”包括(例如)执行驻留的经配置逻辑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电路,其中此类计算装置包括(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或含有经配置以至少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的处理器及逻辑的硬件、软件及/或固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使用的接入终端或无线装置的某些实例包括蜂窝式电话或其它无线通信单元、个人数字助理(PDA)、寻呼装置、手持式导航装置、手持式游戏装置、音乐或视频内容下载单元,及其它相似无线通信装置。
接入终端102与RAN 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基于不同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可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或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其它协议。数据通信通常在客户端装置102、MPT/BS 124与MPC/MSC 122之间。MPC/MSC 122可连接到多个数据网络,例如载波网络126、PSTN、因特网、虚拟私有网络等,因此允许接入终端102接入更广泛通信网络。如在前述内容中所论述且在此项技术中已知,语音传输及/或数据可从RAN 120传输到接入终端。
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论述,群组通信系统可包括使用指派到每一群组成员的接入终端彼此通信的接入终端用户的群组。尽管群组通信系统/PTT系统可视为在若干成员之间,但是系统不限于此配置且可应用于个别装置之间以一对一为基础的通信。群组成员可使用所指派的接入终端(AT)(例如AT 102、108及112)彼此通信。AT可为有线或无线装置,例如陆上无线电话、具有即按即说能力的有线电话、配备即按即说功能性的卫星电话、无线视频相机、静态相机、例如音乐记录器或播放器的音频装置、膝上型或桌上型计算机、寻呼装置,或其任何组合。此外,每一AT可能够以安全模式或非安全(清除)模式发送及接收信息。应理解,对接入终端(AT)的引用并不希望限于所说明或所列举的实例,且可涵盖具有根据因特网协议(IP)发射及接收包信息的能力的其它装置。
当群组成员希望将信息传输到群组的其它成员时,所述成员可通过按下AT上的即按即说按钮或键来请求传输特权,其产生针对在分布式网络上的传输而格式化的请求。举例来说,使用AT 102,请求可无线传输到一个或一个以上MPT(或基站)124。用于处理数据包的可包括众所周知的互通功能(IWF)、包数据服务节点(PDSN)或包控制功能(PCF)的MPC/MSC 122可存在于MPT/BS 124与分布式网络之间。然而,请求还可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传输到载波网络126。载波网络126可接收请求且将其提供到RAN用于递送到接入终端。
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接入探测经由接入信道的传输的示范性图。接入探测经由通信网络传输(300)。存在关于通信参数建立的一或多个预定准则(302)。基于预定准则设定再传输超时值(304)。举例来说,可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动态调整再传输超时值(304,实例1)。在另一实例中,可在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基于回程延迟调整再传输超时值(304,实例2)。
另外,基于信道负载确定初始传输功率(例如,IP或Pinit)。因此,初始随机回退及增强的传输功率确定两者用以增加接入探测的成功接收的机率。
预测算法使用回程延迟的过去观测结果来确定用于后续接入探测经由接入信道的传输的适当值。通过采用在短时间范围内的回程延迟的时间相关性,预测算法能够将再传输超时值设定为尽可能小。
再传输超时值的动态调整导致尤其当网络负载较轻时延迟的显著减少。此特性对即按即说(PTT)呼叫尤其有用,因为其有助于减少呼叫设立期间的初始PTT等待时间。
再传输超时值(例如,CDMA 1X中的ACC_TMO)是在手持机处基于在增强接入参数消息中界定的值来设定。此值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未经动态调整且可常常为保守的。
再传输超时值ACC_TMO是在手持机处基于在增强接入参数消息中界定的值来设定。再传输超时值为手持机继接入探测的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L2ACK的时间量。
作为一实例,对于PTT接入探测,此值应在计及回程/处理延迟以及传输L2ACK的OTA延迟(20msec)的同时设定为尽可能小的值。举例来说,如果ACC_TMO设定为7,其等效于160msec(=(7+1)*20)。此设定暗示预期的回程延迟为140msec。在极轻负载系统中,回程延迟经观测为40msec,是相比140msec显著更低的值。可得出结论,在理想条件下,再传输超时值可潜在地设定为低达40+20=60msec。需要额外20msec以计及L2ACK的OTA延迟。
此将倾向于指示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的再传输超时值是基于回程延迟的近来观测到的值。
在第一消息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后接收到L2ACK时,根据由接入参数消息指定的值(例如140+20=160msec)来初始化再传输计时器。
举例来说,可基于获得8026寻呼响应消息的L2ACK时所观测到的回程延迟来设定通知_ACK(ANNOUNCE_ACK)消息的传输之前目标手持机处的再传输计时器值。类似地,目标手持机处的始发(ORIGINATION)消息的再传输超时值可将在8026寻呼响应消息的传输之后所观测到的回程延迟以及在通知_ACK(ANNOUNCE_ACK)消息的传输之后的回程延迟两者考虑在内。始发者手持机可以类似方式设定其在呼叫(CALL)消息之后传输的所有消息的再传输计时器值。
确定再传输超时值的主要输入为:
1.第一消息(对于新的呼叫)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后的所有先前传输的所观测的回程延迟。
2.F-CCCH上的回程延迟的自相关函数,或者,给我们提供关于时间间隔内的回程延迟的时间相关性的信息的某参数曲线。
使用以上两项作为输入且应用莱文森(Levinson)算法,可能将下一探测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确定为所观测到的回程延迟与通过解一系列线性方程式计算出的权重的加权总和。
如果回程延迟的自相关函数不可用作输入,则一阶自回归移动平均算法(ARMA)可用以确定再传输超时值。此算法为简单加权移动平均算法,其演进为:
ACC_TMO(k+1)=β*(αACC_TMO(k)+(1-α)X_k+n_k),
其中ACC_TMO(k+1)为针对第(k+1)个探测传输设定的再传输超时值,X k为在第k个探测传输之后所观测到的回程延迟,且n_k为模型化回程延迟的随机变化的零均值随机过程,α为必须设定为小于1的适当值的常数,且β为必须设定为小于或等于1的适当值的常数。举例来说,如果经由F-CCCH传输的消息以逐帧为基础来调度,则n_k将分布于间隔{-10~10}msec中。如果经由F-CCCH传输的消息以逐时隙为基础来调度,则n_k将分布于间隔{-40~40}msec中。尽管基于往返时间的先前样本调整再传输计时器提供L2ACK的预期到达时间的精确估计,但是如果再传输在L2ACK的到达之前经初始化则无显著损失。特定来说,如果当再传输程序正在进行中时调用再传输且接收L2ACK消息,则再传输程序在CDMA网络中被中止。因此,对再传输计时器值估计不足的容许度不产生显著的无线资源利用(接入信道)。然而,为限制再传输的频率,再传输计时器必须合理地设定为较小值。考虑到这些折衷,可确定最佳化值β。过估计再传输计时器可导致起始再传输的额外延迟。因此,经由参数β偏移预测算法以将过估计限于一充分小的机率。
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使用其它类型的算法(例如,自相关算法、移动平均算法等等)。
必须谨慎确定回程延迟,尤其当以SDB消息背负L2ACK时。在此类状况下,如果所背负的L2ACK先于SDB消息传输,则将为有利的。在SDB消息的结尾传输L2ACK可将L2ACK的到达延迟SDB消息的OTA时间,且作为结果,引起手持机处的不必要超时。在所背负的L2ACK尾随SDB消息的情形下,回程延迟必须通过从L2ACK的往返时间扣除SDB消息的OTA时间来确定。在通信系统中,回程指代控制器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链路。
另外,逻辑元件的布置仅为便于说明且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将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逻辑元件的功能性可集成到一个元件或视需要分布于各种硬件及软件元件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不存在执行先前描述中所期望或暗示的方法功能块的特定次序。上文所论述的前述方法可由其自身或以其任何组合使用以实现相同目的。
在另外实施例中,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前述方法可通过例如计算机平台的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所实施的程序的执行来实施。指令可驻留于各种类型的信号承载或数据存储初级,次级或三级媒体中。媒体可包含(例如)可由客户端装置及/或服务器接入或驻留于客户端装置及/或服务器内的RAM。不管含于RAM、软磁盘还是其它次级存储媒体中,指令可存储于多种机器可读数据存储媒体上,例如直接存取存储装置(DASD)存储器(例如,常规“硬盘驱动器”或RAID阵列)、磁带、电子只读媒体(例如,ROM或EEPROM)、快闪存储器卡、光学存储装置(例如,CD-ROM、WORM、DVD、数字光学带)、纸“打孔”卡,或其它合适的数据存储媒体(包括数字及模拟传输媒体)。
提供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先前描述以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制作或使用本发明。那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将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且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不希望本发明限于本文中所展示的实施例,而应赋予其与本文中所揭示的原理及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泛的范围。
虽然前述揭示内容展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是请注意,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中可进行各种改变及修改。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张的方法的活动或步骤不必以任何特定次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件可以单数来描述,但是除非明确陈述限于单数,可涵盖复数。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减少群组通信系统中的等待时间的方法,其包含:
传输接入探测;
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以及
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动态调整所述再传输超时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回程延迟的所观测值在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调整所述再传输超时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回程延迟的过去观测结果来确定后续探测传输的适当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x毫秒(msec)且其中60msec≤x≤160mse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确定包括继经由接入信道的用于新呼叫的第一消息传输之后的先前传输的所观测到的回程延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确定包括前向共同控制信道(F-CCCH)上的回程延迟的自相关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确定包括提供关于在所选择时间间隔内所述回程延迟的时间相关性的信息的参数曲线。
9.一种设备,其包含:
经配置以传输接入探测的逻辑;
经配置以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的逻辑;以及
经配置以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动态调整所述再传输超时的逻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基于回程延迟的所观测值在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调整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基于所述回程延迟的过去观测结果确定用于后续探测传输的适当值的逻辑。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x毫秒(msec)且60msec≤x≤160msec。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确定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所述确定包括在经由接入信道的用于新呼叫的第一消息传输之后的所有先前传输的所观测回程延迟。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确定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所述确定包括前向共同控制信道(F-CCCH)上回程延迟的自相关函数。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确定所述再传输超时值的逻辑,所述确定包括提供关于所选择时间间隔内所述回程延迟的时间相关性的信息的参数曲线。
17.一种用于减少群组通信系统中的等待时间的系统,其包含:
用于传输接入探测的装置;
用于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的装置,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是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加以动态调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是基于回程延迟的所观测值在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加以调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回程延迟的过去观测结果用以确定后续探测传输的适当值。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上存储有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致使计算装置执行具有以下步骤的方法:
传输接入探测;
建立与通信参数有关的预定准则;以及
基于所述预定准则设定通信装置处的再传输超时值,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为所述通信装置继所述接入探测的所述传输之后在其起始所述接入探测的再传输之前等待确认的时间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是在接入探测传输期间加以动态调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再传输超时值是基于回程延迟的所观测值在每次经由接入信道传输之前加以调整。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回程延迟的过去观测结果用以确定后续探测传输的适当值。
CN2007800448660A 2006-12-12 2007-12-12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8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09,539 US7881738B2 (en) 2006-12-12 2006-12-12 Estimation bas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retransmission timeout value for access probe retransmissions
US11/609,539 2006-12-12
PCT/US2007/087317 WO2008073997A2 (en) 2006-12-12 2007-12-12 An estimation bas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retransmission timeout value for access probe retransmiss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8499A true CN101548499A (zh) 2009-09-30
CN101548499B CN101548499B (zh) 2013-03-27

Family

ID=3943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48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8499B (zh) 2006-12-12 2007-12-12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81738B2 (zh)
EP (1) EP2100400A2 (zh)
JP (1) JP4944209B2 (zh)
KR (1) KR101163828B1 (zh)
CN (1) CN101548499B (zh)
TW (1) TW200843400A (zh)
WO (1) WO200807399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9135B2 (ja) * 2007-01-19 2011-12-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US8234243B2 (en) * 2008-06-19 2012-07-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Third tier transactional commit for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US8675572B1 (en) * 2009-04-14 2014-03-18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asynchronous-capsule timer for traffic channel assignment messages
US8483095B2 (en) * 2010-11-11 2013-07-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network socket retransmission timeout parameters
US9155104B2 (en) * 2012-03-15 2015-10-06 Via Telecom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 probe enhancements
WO2014066359A1 (en) * 2012-10-22 2014-05-01 Texas State University-San Marcos Optimization of retransmission timeout boundary
US8971908B1 (en) 2012-12-11 2015-03-03 Goog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network connection parameters of a mobile device
CN110637488A (zh) * 2017-03-23 2019-12-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无线通信设备、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31077B (en) 1992-03-05 1994-01-04 Qualcom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essage collis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simultaneously accessing a base station in a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983114A (en) * 1996-06-26 1999-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link activity to prevent system deadlock in a dispatch system
JPH1146176A (ja) * 1997-07-25 1999-02-16 Canon Inc 通信制御方式、及び時分割多重接続通信システム
JP3019092B1 (ja) * 1998-12-07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405337B1 (en) 1999-06-21 2002-06-11 Ericsson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djusting a timeout for message retransmission based on measured round-trip communications delays
US6496520B1 (en) 2000-01-21 2002-12-17 Broadcloud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US7180879B2 (en) * 2001-08-17 2007-02-20 Ragulan Sinnaraja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 setup latency reduction
US7206286B2 (en) * 2002-07-24 2007-04-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DCH allocation methodology for packet data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0644509A (en) * 2005-03-02 2006-12-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nging based association for UWB wireless PAN devices
WO2007075107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Intel Corporation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ing for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er fil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73997A2 (en) 2008-06-19
EP2100400A2 (en) 2009-09-16
US20080139232A1 (en) 2008-06-12
JP4944209B2 (ja) 2012-05-30
WO2008073997A3 (en) 2008-08-07
TW200843400A (en) 2008-11-01
US7881738B2 (en) 2011-02-01
KR20090087507A (ko) 2009-08-17
JP2010512721A (ja) 2010-04-22
CN101548499B (zh) 2013-03-27
KR101163828B1 (ko) 2012-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499B (zh) 用以确定接入探测再传输的再传输超时值的基于估计的方法
CN101390433B (zh) 1x和1xEV-DO混合呼叫建立
US69225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ging and regist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425612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内のスロットサイクルを割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US814472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lving request collision in a high bandwidth wireless network
WO2003003592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call service
CA248843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ducing ptt call setup delays
WO2006019862A2 (en) Reducing delay in setting up calls
US20080137680A1 (en) Load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P2008535405A (ja) 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高性能ディスパッチサービスを効率的に提供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0500416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edia communication setup strateg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0514270A (ja) データオーバーシグナリングとページングのタンデム伝送
CN101507339A (zh) 移动端接的信令上数据消息的处理
US200302024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all setup time
US7379735B2 (en) Rapid push-to-talk call se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