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3602B - 平板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3602B
CN101533602B CN2009101353283A CN200910135328A CN101533602B CN 101533602 B CN101533602 B CN 101533602B CN 2009101353283 A CN2009101353283 A CN 2009101353283A CN 200910135328 A CN200910135328 A CN 200910135328A CN 101533602 B CN101533602 B CN 101533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ive coupling
display panel
module
gate driv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3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3602A (zh
Inventor
简廷宪
崔宏青
钟德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353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3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3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3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还包括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信号之间无线信号的传输。上述平板显示器通过设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信号之间无线信号传输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实现了显示面板和系统电路板之间的无线通讯,而且简化了平板显示器的结构及相应制程,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板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一种平板显示器是通过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cable,)将系统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与显示面板连接,从而PCB可以提供给显示面板所需的工作电源信号,而且可以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常见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块相对放置的基板,其中一块基板朝向另一块基板的表面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因此叫做TFT基板。所述复数行TFT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复数列TFT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TFT的漏极都连接到TFT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上。通常情况下,源极驱动IC和栅极驱动IC与显示面板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膜上芯片(COF,chip on film)方式,需要借助FPC上的软膜来作为金属垫将源极驱动IC或栅极驱动IC引导到TFT基板;另外一种是玻璃上芯片(COG,chip on glass)方式,COG方式是直接将源极驱动IC和栅极驱动IC与TFT基板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薄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相贴合,然后再通过FPC使源极驱动IC和栅极驱动IC与PCB连接。
图1是一种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和PCB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PCB 11、显示面板的上侧基板12及下侧基板13,其中下侧基板13是TFT基板。PCB 11上具有DC-DC电压转换模块14、伽马电压产生模块15和时序控制模块(TCON)16。源极驱动IC21利用COF的方式与下侧基板13连接,栅极驱动IC22利用COG的方式与下侧基板13连接。PCB11和下侧基板13通过FPC20相连,从而使源极驱动IC21和PCB11上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14、伽马电压产生模块15以及时序控制模块(TCON)16通过FPC相连,使栅极驱动IC22和PCB 11上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14以及时序控制模块16先通过下侧基板13上的金属走线,然后再通过FPC相连接。
从上述可以看出,上述的液晶显示器的PCB和显示面板之间都是有线连接。然而,随着无线通讯在个人电脑(PC)领域的应用,使用无线通讯进行资料的传输也越来越普及。通常,利用PC进行无线通讯是将PC连接至办公室、家中或公共场所的无线区域网络中,由于通过无线通讯,因此避免了通过电线连接的不便,从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使用具有上述液晶显示器的PC进行无线通讯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信息源通过路由器经无线网路传输到PC的数据处理系统;第二步,数据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例如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数据接口,传输到显示器的PCB;第三步,PCB通过FPC将数据传输给显示面板,从而显示信息。
采用上述传统显示器的结构,显示面板和PCB之间的通讯不能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需要借助有线的连接方式,例如采用FPC来实现。
进一步的,上述传统的显示面板和PCB之间有线连接的平板显示器决定了其制程非常复杂繁琐,耗费成本,而且显示面板和PCB之间有线连接部分很容易造成损伤且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使得平板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和PCB之间能够进行信号的无线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显示器,
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信号之间无线信号的传输,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包括数据信号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系统电路板提供给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图像数据,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与所述系统电路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系统电路板发送的所述图像数据;
射频发射模块,与所述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所述图像数据;
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并传输给所述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图像数据包括:伽马校正电压和时序信号;所述系统电路板包括: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提供工作电源信号,包括DC-DC转换模块;伽马电压产生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电源信号,并向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发送伽马校正电压;
时序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电源信号,并接收图像信号,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时序信号后向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发送。
优选的,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电源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所述系统电路板提供给显示面板所需的工作电源信号。
优选的,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系统电路板上;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耦合后在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上产生所述电源信号。
优选的,所述平板显示器还包括通过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系统电路板连接的位于栅极驱动IC侧的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所述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上;
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与显示面板导电互连;
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耦合后在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上产生所述电源信号。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电容耦合电极,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电容耦合电极,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分别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一一对应导电互连。
优选的,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与DC-DC电压转换模块相连的AC电压转换模块,所述AC电压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相连,所述AC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优选的,所述电源信号传输模块还包括电容耦合接收模块,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通过电容耦合接收模块与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以及射频接收模块导通,所述电容耦合接收模块包括桥接二级管,所述桥接二级管用于使导通的电流方向为第二电容耦合电极向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以及射频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容耦合接收模块还包括稳压器,所述桥接二级管通过所述稳压器与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导通。
优选的,所述桥接二级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其对应位置具有低温多晶硅层。
优选的,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高介电常数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平板显示器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板以及所述显示面板;用于从所述系统电路板向显示面板传输工作电源信号。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所述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1个射频接收模块,所述射频接收模块通过导线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导电互连。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所述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复数个射频接收模块,所述射频接收模块分别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一一对应导电互连。
上述平板显示器通过设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信号之间无线信号传输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实现了显示面板和PCB之间的无线通讯,而且简化了平板显示器的结构及相应制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一种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和PCB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PCB与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平板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DC-DC-AC电压转换模块、电源信号传输模块、电容耦合接收模块和显示面板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电容耦合电极间的填充物质为空气和玻璃时PCB和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电容耦合电极间的填充物质为有机高介电质层和玻璃时PCB和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另一实施例的电容耦合电极间的填充物质为空气时PCB和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另一实施例的电容耦合电极间的填充物质为有机高介电质层时PCB和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三实施例的PCB与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四实施例的PCB与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第五实施例的PCB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平板显示器可以为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发光二级管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下面以液晶显示器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第一实施例的PCB与显示面板连接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210、PCB220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用于实现PCB220和显示面板210之间无线信号的传输。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210包括相对放置的两块基板即第一基板2130和第二基板2140。栅极驱动IC2112通过COG方式绑定在第一基板2130朝向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并且位于显示区域2135的旁边,例如左侧。将源极驱动IC2122通过COG方式绑定在第一基板2130的朝向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并且位于显示区域2135的旁边,例如上方。在第一基板2130上还具有阵列排列的TFT(未图示),复数行TFT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2112上,复数列TFT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2122上,TFT的漏极连接到第一基板2130的像素电极(未图示)上。第一基板2130上具有公共电极连接端子2260,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端子2260所连的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连接TFT漏极的像素电极(未图示)之间具有液晶层形成的液晶电容(未图示)。
其中,PCB220包括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和时序控制模块2230。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分别与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和时序控制模块2230相连,提供这两个模块工作所需要的电源信号;另外,还负责向栅极驱动IC2112和源极驱动IC2122提供电源信号。
本实施例中,PCB220和显示面板210之间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输图像数据,利用电容耦合来传输电源信号,因此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的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和数据信号传输模块。
其中,在传输图像数据方面,数据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PCB提供的图像数据传输给显示面板。图像数据至少包括时序控制信号和视频信号。
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具体包括:位于PCB上的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2240和射频发射模块225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上的射频接收模块(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2160。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2240分别与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时序控制模块2230相连,用于将时序控制模块2230和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发送的图像数据存储,并传输给射频发射模块2250。射频发射模块2250和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2240相连,用于发送所述图像数据。优选的,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1个RFID2160。RFID2160和栅极驱动IC2112以及源极驱动IC2122相连,用于接收图像数据并传输给栅极驱动IC2112、源极驱动IC2122,从而控制显示面板210的图像显示。
其中,在电源信号传输方面,所述系统电路板220至少需要传输四种电压信号,包括:a、源极驱动IC2122的工作电源信号XVDDD,栅极驱动IC2112的工作电源信号YVDDD;b、栅极驱动IC2112向薄膜晶体管提供的开启电压信号(gate on voltage)VDDG;c、栅极驱动IC2112向薄膜晶体管提供的关闭电压信号(gate off voltage)VEEG;d、显示面板210的公共电极连接端子2260的公共电压信号Vcom。除此之外,一般地,还需要传输接地电压Vss。
具体的,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例如可以包括电容耦合子电极210a、211a、212a及213a;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300b,例如可以包括210b、211b、212b及213b。优选的,电源信号传输模块还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电容耦合接收模块2170。其中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制作在PCB 220上,与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相连,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制作在第一基板2130的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通过电容耦合接收模块2170分别与栅极驱动IC2112、源极驱动IC2122以及RFID2160相连接,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耦合传输电源信号。
由于PCB220采用电容耦合的方式为显示面板210提供电源信号。为达到耦合效果,需要将传统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附加一个AC电压转换模块,转换为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由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中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向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和时序控制模块2230提供直流电压信号VDDA,AC电压转换模块向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提供交流电压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B220和显示面板210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了PCB220和显示面板210之间的无线通讯,使PCB220与显示面板210实现分离,从而节省了进行有线连接所使用的FPC。即如果PCB或显示面板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便可以随时更换和单独维修,不必连带一起更换和维修。
下面结合工作过程对上述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具体说明:
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负责向栅极驱动IC2112和源极驱动IC2122提供电源信号,即通过印刷在PCB220板上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2a与制作在显示面板210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2b,从而耦合得到脉冲式固定幅值大小的正弦交变电压,然后通过电容耦合接收模块2170转变为直流电压输出,经第一基板2130上的金属走线212c提供源极驱动IC的工作电源信号XVDDD和栅极驱动IC的工作电源信号YVDDD。
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还通过印刷在PCB 220上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0a和211a与制作在显示面板210上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0b和211b耦合得到脉冲式固定幅值大小正弦交变电压,通过电容耦合接收电路2170转变为直流电压输出,经第一基板2130上的金属走线210c和211c向栅极驱动IC2112提供薄膜晶体管开启电压信号VDDG以及薄膜晶体管关闭电压信号VEEG。
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还通过印刷在PCB220上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3a与制作在显示面板210上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3b耦合得到固定幅值大小正弦交变电压,通过电容耦合接收电路2170经第一基板2130上的金属走线213c负责向显示面板210的公共电极连接端子2260提供公共电压Vcom。
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中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负责向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输出一个控制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输出的校正电压的范围的固定电压信号VDDA。
DC-DC-AC电压转换模块2210中的DC-DC电压转换模块负责向时序控制模块2230提供一个工作电源信号。
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的功能具体为:产生一组伽马校正电压。
时序控制模块2230功能具体为:从外部接收图像信号,然后将图像信号中的视频信号和时钟信号转化为时序信号。
其中,所述伽马校正电压和所述时序信号组成图像数据。
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2240分别与伽马电压产生模块2220以及时序控制模块2230相连,将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并发送给射频发射模块2250。
射频发射模块2250与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2240相连,将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发射。
RFID2160主要由标签和阅读器组成。标签是内存带有天线的芯片,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标签用于接收射频发射模块2250发射的图像数据,并转化为无线电波发送。阅读器由发送器,接收仪、控制模块和收发器组成,其中收发器和控制计算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连接从而实现它的操控功能,阅读器通过从接收到的标签发出的无线电波中读取数据,当阅读器遇见和目标相同的图像数据时,发出电磁波,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芯片,芯片将图像数据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把它转换成相应的数据,控制计算器处理和管理控制这些数据,给其它模块,例如栅极驱动IC2112、源极驱动IC2122和公共电极连接端子2260传输电压信号和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无线通讯。
具体的,RFID2160用于接收图像数据中的伽马校正电压,并通过金属走线216向源极驱动IC2122提供伽马校正电压;RFID2160用于接收图像数据中的时序信号通过金属走线217输入到源极驱动IC2122。时序信号还通过金属走线214输入到栅极驱动IC2112,从而利用视频信号和时序信号将驱动TFT控制显示面板210显示。
其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DC-DC-AC电压转换模块、电源信号传输模块、电容耦合接收模块和显示面板连接示意图,电容耦合接收模块2170包括桥接二级管电路2300,使导通的电流方向为沿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流向显示面板210。具体的,通过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耦合的交变电压通过一个桥接二极管电路2300和稳压器2400将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电流进入显示面板210,而后通过电阻(未标号)分压输出电压信号VDDG、VEEG、Vss、VDDD以及Vcom。
所述的桥接二极管电路2300在非晶硅层上制作效果较差,优选的,可以利用例如准分子激光晶化的方法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边缘区域形成低温多晶硅层,而后在其上制作桥接二极管电路2300,有源区2150仍为非晶硅层。
通常,大尺寸液晶电视的显示面板有源区2150所用材料为非晶硅,小尺寸面板的显示面板的有源区2150所用材料可以是非晶硅也可以是低温多晶硅。本实施例中以制作大尺寸液晶电视为例进行说明,优选的,有源区2150为非晶硅,第一基板2130除去有源区2150以外的区域需要用例如准分子激光晶化制程将非晶硅转换为低温多晶硅,这样可以在边缘接收电路部分制作二极管桥接转换电路,从而达到节省面积,降低成本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在工作电源信号传输方面,使用电容耦合的方式实现电源信号的传输,从而给显示面板供电;在图像数据的传输方面,利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RFID中的被动式标签无需电池,其从阅读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因此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有利于降低功耗和产品的小型化。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非常适合模块化并应用于平板显示器的PCB和显示面板的无线传输中。
上述的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是成对的出现,例如电容耦合子电极210a、211a、212a、213a和电容耦合子电极210b、211b、212b、213b是一一对应,优选的,电容耦合子电极210a、211a、212a、213a所采用的电极材料是金属,电容耦合子电极210b、211b、212b、213b制作在显示面板第一基板的边缘区域,所采用的电极材料为ITO,相对应的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和第一电容耦合子电极要求面积相等,而且位置要求严格对准。
优选的,如图4所示,PCB220位于第一基板2130的背离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和第一基板2130之间的间隔为d2,也就是空气层的厚度为d2,第一基板2130的厚度为d1,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位于第一基板2130朝向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通常第一基板2130的背离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具有背光源(未图示),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可以对应背光源的边缘位置。这样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中间的填充物质为空气和第一基板2130,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之间的耦合电容是介质分别为第一基板2130和空气所形成的电容的串联。第一基板2130的材料通常为玻璃。
优选的,可以在显示面板边框两侧设计两个能供PCB220插入的边框卡槽410,空气层的厚度d2可由其控制,且使PCB不能随意移动,从而保证耦合电极的对位重叠面积不发生偏移。
通常第一基板的材料为玻璃。假如玻璃的介电常数为εglass,玻璃层电容为Cglass=εglass·S/d1;空气的介电常数为εair(一般εair=1),空气层电容为Cair=εair·S/d2,其中S为电容耦合电极的面积。则耦合电容即为玻璃层电容与空气层电容串联,
C = ϵ air · ϵ glass · S ϵ air d 1 + ϵ glass d 2 = ϵ glass · S d 1 + ( ϵ glass / ϵ air ) d 2 .
从上式可以看出,耦合电容的大小和耦合电极的面积成正比,随玻璃的厚度d1及空气层的厚度d2的增大而减小。一般来说玻璃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在产品开发时就已固定,而PCB和第一基板之间的间隙与制程能力相关,一般不会任意改变。因此如果获得较大的电容耦合能力,一般需要增大电容耦合电极的面积,当这一参数也固定时,唯一增大电容耦合能力的参数为电极间物质的介电常数。
优选的,如图5所示,在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对位之前,在PCB220和第一基板2130之间的电容耦合电极对应位置处形成一层高介电常数(εorg>>1)的有机高介电质层510,然后将PCB对位压入,使其与第一基板之间填充有机高介电质层510。形成有机高介电质层510后,两侧的电容耦合电极中间的介质为有机高介电质层和玻璃,耦合电容是两种介质形成的电容的串联,相比较间隙物质为空气层的电容耦合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从而保证电压信号的畅通传输。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PCB220位于第一基板2130背离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位于第一基板2130背离第二基板2140的一侧,与背光源(未图示)位于第一基板2130的同侧,且对应背光源的边缘位置,这样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之间的介质只有空气。在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与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耦合时,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与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正对,中间介质层为空气层,厚度为d,电容为C=εair·S/d。
优选的,如图7所示,在PCB220和第一基板2130之间形成一层有机高介电质层710,进一步增强电容耦合能力。优选的,有机高介电质层具有遇热熔解的特性,这样在维修面板的时候能非常方便的将PCB和显示面板分离,组装时亦可通过再次形成这种有机物质使两者精确对位及控制有机高介电质层厚度。
实施例二
在第二实施例中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在于:
如图8所示,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复数个RFID,例如RFID2160a、2160b、2160c、2160d、2160e、2160f,复数个RFID分别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一一对应导电互连。不同的源极驱动IC利用各自对应的RFID直接接收信号,不同的栅极驱动IC利用各自对应的RFID直接接收信号。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各自的RFID直接供给相应的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相应的数据信号,因此使得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例三
在第三实施例中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在于:
如图9所示,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分别设置在栅极驱动IC2112、源极驱动IC2122、公共电极连接端子(未图示)和RFID(未图示)的旁边,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和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位置一一对应。液晶显示器还包括FPC810,以及通过FPC810与PCB220相连的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820,一部分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位于PCB上,另一部分第一电容300a耦合电极位于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上。PCB上的DC-DC-AC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通过FPC连接到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820上的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例如和栅极驱动IC2112相连的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对应的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位于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820上;和源极驱动IC2122相连的第二电容耦合电极300b对应的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位于PCB220上。将DC-DC-AC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通过FPC上的导线分别连接到FPC上的各个第一电容耦合电极300a。
该实施例对应每一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均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减少了电源信号的传输路径,降低了电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随传输路径长度的衰减,增强了信号的传送能力。
实施例四
在第四实施例中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在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不采用电容耦合的方式传输工作电源信号,而利用现有的有线方式,即通过FPC传输工作电源信号。同时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RFID传输图像数据。因此,电压转化模块仍然只包括DC-DC电压转换模块,而不包括AC电压转换模块。
实施例五
在第五实施例中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在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及射频发射模块集成于时序控制模块机
从而可以节省时序控制模块和伽马电压产生模块引出的金属管脚数目,而通过时序控制模块内部连线集成,降低了系统电路板的制作成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把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和射频发射模块集成在一起。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例如将实施例三的连接方式应用于实施例一、二中;实施例四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一、二、三中;实施例五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一、二、三、四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信号之间无线信号的传输,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包括数据信号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系统电路板提供给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图像数据,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与所述系统电路板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系统电路板发送的所述图像数据;
射频发射模块,与所述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所述图像数据;
射频接收模块,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图像数据并传输给所述显示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包括:伽马校正电压和时序信号;
所述系统电路板包括:
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提供工作电源信号,包括DC-DC转换模块;
伽马电压产生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电源信号,并向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发送伽马校正电压;
时序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工作电源信号,并接收图像信号,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时序信号后向射频电子标签存储模块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
电源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所述系统电路板提供给显示面板所需的工作电源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系统电路板上;
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耦合后在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上产生所述电源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显示器还包括通过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系统电路板连接的位于栅极驱动IC侧的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
所述电源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栅极驱动IC侧电路板上;
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与显示面板导电互连;
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耦合后在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上产生所述电源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电容耦合子电极,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所述第一电容耦合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容耦合子电极分别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一一对应导电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与DC-DC电压转换模块相连的AC电压转换模块,所述AC电压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容耦合电极相连,所述AC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信号传输模块还包括电容耦合接收模块,所述第二电容耦合电极通过电容耦合接收模块与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以及射频接收模块导通,所述电容耦合接收模块包括桥接二级管,所述桥接二级管用于使导通的电流方向为沿第二电容耦合电极流向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以及射频接收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耦合接收模块还包括稳压器,所述桥接二级管通过所述稳压器与栅极驱动IC、源极驱动IC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二级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其对应位置具有低温多晶硅层。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电路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高介电常数材料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显示器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分别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板以及所述显示面板;用于从所述系统电路板向显示面板传输工作电源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所述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所述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1个射频接收模块,所述射频接收模块通过导线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导电互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
所述复数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栅极驱动IC上,所述复数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一个源极驱动IC上;
所述数据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复数个射频接收模块,所述射频接收模块分别与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一一对应导电互连。
CN2009101353283A 2009-04-20 2009-04-20 平板显示器 Active CN101533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3283A CN101533602B (zh) 2009-04-20 2009-04-20 平板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53283A CN101533602B (zh) 2009-04-20 2009-04-20 平板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3602A CN101533602A (zh) 2009-09-16
CN101533602B true CN101533602B (zh) 2011-04-20

Family

ID=4110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3283A Active CN101533602B (zh) 2009-04-20 2009-04-20 平板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3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2556A (zh) * 2012-02-22 2012-07-18 鞍山亚世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电子价签显示模块
CN106384581A (zh) * 2016-11-11 2017-02-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CN106531054A (zh) * 2017-01-09 2017-03-2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847163A (zh) * 2017-04-19 2017-06-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控制电路、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27552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基板的对位方法及系统
TWI669816B (zh) * 2018-04-18 2019-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用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012160A1 (zh) 2019-07-22 2021-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驱动装置及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2504Y (zh) * 1995-01-19 1996-12-11 山东开拓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显示屏
CN153458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ʾ���Ƽ���˾ 液晶显示装置的无线频率信号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1556775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输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2504Y (zh) * 1995-01-19 1996-12-11 山东开拓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显示屏
CN153458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ʾ���Ƽ���˾ 液晶显示装置的无线频率信号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1556775A (zh) * 2008-04-10 2009-10-1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输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3602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602B (zh) 平板显示器
CN107039008B (zh) 显示装置
US83104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common voltage regenerat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24541B (zh) 包括玻上线的显示设备
US10535317B2 (en) Shift regis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426058C (zh) 液晶显示器
US7492438B2 (en) Repai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0589168C (zh) 补偿馈通电压显示装置
US20040207569A1 (en) Dual-display panel module with a shared ASIC chip
CN107340657A (zh) 阵列基板
CN100429566C (zh) 像素阵列及其显示面板与显示器
KR102552745B1 (ko) 터치구동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7068097A (zh) 显示装置及其省电方法
CN104133580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1950547B (zh) 液晶屏显示驱动系统及其柔性电路板
KR2007001357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8721945U (zh) 显示装置
US8188951B2 (en) Chip on glass type display device
US10733923B2 (en) Display panel test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ing a picture for detection in a source driver circuit board
CN101738793B (zh) 可补偿共同电压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8922482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49367C (zh)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架构
CN10153361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模块
US8233105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776548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