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9954B -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9954B
CN101529954B CN2007800395396A CN200780039539A CN101529954B CN 101529954 B CN101529954 B CN 101529954B CN 2007800395396 A CN2007800395396 A CN 2007800395396A CN 200780039539 A CN200780039539 A CN 200780039539A CN 101529954 B CN101529954 B CN 101529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dap
base st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95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9954A (zh
Inventor
加藤恭之
山田升平
王和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9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提供一种考虑通讯服务、抑制移动站装置的功耗的通讯系统。该移动体通讯系统是包含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的下行链接(CQI),是所述基站装置向该移动站装置发送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移动体通讯系统,所述基站装置具有调度部,将使用所述下行链接(CQI)调度的下行链接(CQI)的有效期间设为下行链接有效期间,从下行链接(CQI)发送时刻的一定期间之后开始该下行链接有效期间,进行调度,以便仅在该下行链接有效期间,该移动站装置能发送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尤其是涉及作为移动体通讯系统中的EUTRA技术,具有基于自适应无线链接控制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方式的信息包数据通讯方式。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W-CDMA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式移动通讯方式被标准化,依次开始服务。并且,进一步提高通讯速度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也被标准化,开始服务。 
另外,在3GPP中,研究第三代无线访问的进化(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 Radio Access,下面称为EUTRA)。 
作为EUTRA的下行链接,提议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 
作为EUTRA技术,在OFDM方式中适用基于信道编码等自适应无线链接控制(链接自适应,Link Adaptiveion)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方式(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下面称为AMCS方式)的技术。 
所谓AMCS,是为了高效地进行高速信息包数据传输,对应各移动站的传输路径状况,切换纠错方式、纠错的编码率、数据调制多值数、时间/频率轴的代码扩频率(SF:Spreading Factor)、多代码多重数等无线传输参数(下面称为AMC模式)的方式。 
例如,就数据调制而言,随着传输路径状况变好,能通过从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切换成8PSK调制、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等更高效的多值调制,使通讯系统的最大吞吐量(throughput)增大。 
并且,作为EUTRA的上行链接,做出多载波通讯方式或单载波通讯方式等各种提议,提议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的特性优于OFDM方式等多载波通讯方式的单载波通讯方式。 
图18中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上行/下行链接的信道结构。 
EUTRA的下行链接由下行链接导频信道DPiCH(Downlink PilotChannel)、下行链接同步信道DSCH(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链接共用控制信道DCCCH(Downlink Common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DSCSCH(Downlink Shared ControlSignaling Channel)、下行链接共享数据信道DSDCH(Downlink SharedData Channel)构成(非专利文献1)。 
EUTRA的上行链接由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Uplink PilotChannel)、基于竞争的信道CBCH(Contention-based Channel)、上行链接调度信道USCH(Uplink Scheduling Channel)构成(非专利文献2)。 
在EUTRA的下行链接中,下行链接导频信道DPiCH包含下行链接共用导频信道DCPiCH(Downlink Common Pilot Channel)和下行链接个别导频信道DDPiCH(Downlink Dedicated Pilot Channel)。 
下行链接共用导频信道DCPi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共用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用于AMCS方式中的下行链接无线传输路径特性的推导及信元(cell)搜索、上行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路径损失测定。 
下行链接个别导频信道DDPiCH也能在从具有与自适应阵列天线(adaptive array antenna)等信元共享天线不同的无线传输路径特性的天线发送至个别移动站装置,或者必要时对接收品质低的移动站装置加强下行链接共用导频信道DCPiCH的目的下使用。 
下行链接同步信道DS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同步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用于移动站装置的信元搜索、OFDM信号的无线帧(radio frame)、时隙(time slot)、TTI(Trasmission TimingInterval)、OFDM符号时刻同步(symbo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下行链接共用控制信道DCCCH包含W-CDMA方式的第一共用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第二共用控制物理信道S-CCPCH(Second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Channel)、及相当于寻呼指示信道PICH(Paging Indictor Channel)的通知信息、寻呼指示PI(Paging Indictor)信息、寻呼信息、下行访问信息等共用控制信息。 
下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DSCSCH相当于HSDPA方式的高速物理下行链接共享信道HS-PDSCH(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的控制信息信道,多个移动站装置共享,用于各移动站装置中发送解调高速下行链接共享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需的信息(调制方式、扩频代码(spreadingcode)等)、纠错解码处理或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处理所需的信息、及无线资源(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等。 
下行链接共享数据信道DSDCH相当于HSDPA方式的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的信息包数据信道,用于从上位层向移动站装置发送信息包数据。 
在上行链接中,基于竞争的信道CB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随机访问信道RACH(Radom Access Channel)。 
上行链接调度信道USCH由共享控制信道SCCH(Shreed ControlChannel)和共享数据信道SDCH(Shared Data Channel)构成,相当于W-CDMA方式的上行个别物理数据信道UDPDCH(Uplink DedicatedPhysical Data Channel)和HSDPA方式的HS-DSCH关联上行个别物理控制信道HS-UDPCCH(Uplink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HS-DSCH),各移动站装置共享,用于移动站装置的信息包数据发送、下行信道传输路径品质信息CQI(Channel Qulity Indecator)、HARQ等反馈信息、上行导频、上行链接信道控制信息等的传输。 
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用于AMCS方式中的上行链接无线传输路径特性的推导。 
图19中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下行链接无线帧的结构。 
下行链接无线帧由基于频率轴的多个副载波群、即Chunk和时间轴的时隙TTI的2维构成。Chunk由几个副载波群构成,例如,在频率轴上,在设下行链接的整个频谱(下行链接频带宽度)BW为20MHz、Chunk的频带宽度Bch为1.25MHz时,包含16个Chunk。 
并且,在时间轴上,在设1个无线帧为10ms、TTI为0.5ms时,包含20个TTI。在1个无线帧中包含16个Chunk、20个TTI,在1个TTI中包含多个OFDM符号长(Ts)。 
因此,在本例中,作为移动站装置能使用的最小无线资源单位,由1个Chunk和1个TTI(0.5ms)构成。 
并且,能将1个Chunk的无线资源分割得更细。 
如图19所示,下行链接共用导频信道DCPiCH映射到各TTI的开头。下行链接个别导频信道DDPiCH对应基站的天线使用情况、或者移动站装置的传输路径情况,必要时映射到1个TTI的适当位置(例如,映射到TTI的中心部)。 
下行链接共用控制信道DCCCH和下行链接同步信道DSCH映射到无线帧开头的TTI。通过映射到无线帧开头的TTI,在移动站装置为空闲模式时,如果仅接收无线帧开头TTI、或接收无线帧开头TTI内的多个OFDM符号长(Ts),则能接收信元搜索、时刻同步、通知信息及寻呼信息等共用控制信息。移动站装置为空闲模式时,能间歇接收IR(Intermittent Reception)来操作。 
下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DSCSCH与下行链接共用导频信道DCPiCH同样地映射到各TTI的开头。移动站装置即便在信息包通讯中,在各TTI中也没有至本站装置的信息包数据时,能进行仅接收下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DSCSCH的间歇接收。 
下行链接共享数据信息DSDCH按Chunk单位分割,以AMCS方式为基础,发送至各移动站装置的信息包数据。各Chunk对应各移动站装置的传输路径情况,分配给用户(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9所示,为移动站装置MS1、MS2、MS3)。 
提议如下用户调度方法:如图19所示,在TTI_1、TTI_2的时隙中,按1个Chunk单位分配给1个用户,对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好的用户分配 1个Chunk以上的Chunk,利用多用户多样性效应(diversity effect),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并且,如图19所示,在TTI_3、TTI_n-1、TTI_n的时隙中,通过按多个Chunk单位和sub-TTI单位分配给多个用户,使在信元边界或高速移动等下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差的用户跨越多个Chunk具有宽的频带宽度,利用频率多样性效应,改善接收特性。 
图20中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上行链接无线帧的结构。 
上行链接无线帧由基于频率轴的多个副载波群、即Chunk和时间轴的时隙TTI的2维构成。Chunk由几个副载波群构成,例如,在频率轴上,在设上行链接的整个频谱(上行链接频带宽度)BW为20MHz、Chunk的频带宽度Bch为1.25MHz时,上行链接的频率轴由16个Chunk构成。 
并且,在时间轴上,在设1个无线帧为10ms、TTI为0.5ms时,包含20个TTI。在1个无线帧中包含16个Chunk、20个TTI,在1个TTI中包含多个符号长。 
因此,在本例中,作为移动站装置能使用的最小无线资源单位,由1个Chunk(1.25MHz)和1个TTI(0.5ms)构成。 
并且,能将1个Chunk的无线资源分割得更细。 
如图20所示,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映射到上行链接调度信道USCH的各TTI的开头和末尾。 
基站装置从来自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进行无线传输路径的推导或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间的同步检测。 
各移动站装置能利用梳齿状频谱(Distributed FDMA)或局部化频谱(Localized FDMA)或者CDMA,同时发送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 
基于竞争的信道CBCH按Chunk单位分割,在具有未从基站装置调度的用户数据或控制数据时,发送至基于竞争的信道CBCH。 
上行链接调度信道USCH按Chunk单位分割,以AMCS方式为基础,从基站装置调度的各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信息包数据。 
各Chunk对应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传输路径情况,分配给用户(作为一个实例,如图20所示,为移动站装置MS1、MS2、MS3、MS4、MS5)。 
在EUTRA的请求项目中,要求也考虑求出移动站装置的功耗(非专利文献3)。 
并且,在非专利文献4中,提议通过控制发送接收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和未发送接收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来抑制功耗。 
非专利文献1:R1-050707“Physical Channel and Mutiplexing inEvolved UTRA Downlink”,3GPP TSG RAN WG1Metting#42London,UK,August 29-September 2,2005 
非专利文献2:R1-050850“Physical Channel and Mutiplexing inEvolved UTRA Uplink”,3GPP TSG RAN WG1Metting#42London,UK,August 29-September 2,2005 
非专利文献3:3GPP TR(Technical Report)25.913,V2.1.0(2005-05),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UTRA)an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 
非专利文献4:R2-061061“DRX and DTX Operation inLTE_Active”,3GPP TSG RAN WG2Metting#52Athena,Greece,March27-31,2006 
可是,在非专利文献4中,虽然提议通过控制发送接收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和未发送接收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期间来抑制功耗,但未做出具体的提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在作为EUTRA技术具有基于自适应无线链接控制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方式的信息包数据通讯方式中,考虑通讯服务,抑制移动站装置的功耗。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如下构成。 
基站装置设定包含无线资源调度信息的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所述移动站装置可接收间隔的间隔,将所述间隔包含在RRC消息中,发送至移动站装置。 
移动站装置具有:无线部,接收所述RRC消息;和DRX控制部, 根据所述RRC消息,设定执行包含无线资源调度信息的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的间隔。 
或者,移动站装置具有DRX控制部,根据从上行链接数据信道发送之后,至在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对所述上行链接数据信道的响应且接收所述响应的时间,设定执行包含无线资源调度信息的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的间隔。 
另外,移动站装置在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可接收间隔不同的期间中测定周围信元的接收品质。 
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可接收间隔是可发送上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的期间。 
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是包含与配置所述控制信道的时隙相同时隙中的下行链接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 
再有,在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可接收间隔相关联的时刻,发送下行链接的传输路径品质信息,另外,执行包含上行链接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 
另外,在所述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存储了对应服务种类的所述间隔的表格时,也能在所述RRC消息中包含所述表格的类型序号。 
另外,在所述可接收间隔的间隔不同时,这些间隔是各自的倍数。 
所述间隔,用下面的任一项来设定。 
(1)对应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无线品质来设定。 
(2)对应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服务的种类来设定。 
(3)在确保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通讯链接和不确保该通讯链接时,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所述基站装置将表示所述间隔的时隙单位的上升、下降的位通知所述移动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对应所述位调整所述间隔。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系统,通过对上行链接和下行链接分别对应于服务设定能发送接收区间和发送接收停止区间,在移动站装置中能减少功耗,在基站装置中进行考虑了服务的高效的调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操作的图。 
图4是表示操作例1的图。 
图5是表示操作例2的图。 
图6是表示操作例3的图。 
图7是表示操作例4的图。 
图8是表示操作例5的图。 
图9是表示操作例6的图。 
图10是表示操作例7的图。 
图11是表示操作例8的图。 
图12是表示操作例9的图。 
图13是用于改善无线品质的参数的例子。 
图14是表示操作例10的图。 
图15是表示操作例11的图。 
图16是根据操作例11的服务变更Active Period的例子。 
图17是表示操作12的图。 
图18是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上行/下行链接的信道结构。 
图19是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下行链接无线帧的结构。 
图20是就EUTRA而言,假定以3GPP的提议为基础的上行链接无线帧的结构。 
图中:100、1001、1002、100n-移动站装置,110-发送部,111-数据控制部,112-数据调制部,113-DFT-S-OFDM调制部,120-DTX/DRX控制部,130-无线控制部,140-调度部,150-接收部,151-信道推导部,152-OFDM解调部,153-数据解调部,154-控制数据提取部,160-无线部,200-基站装置,210-数据控制部,220-数据调制部,230-OFDM调制部,240-调度部,241-DL调度部, 242-UL调度部,250-信道推导部,260-DFT-S-OFDM解调部,270-数据解调部,280-控制数据提取部,290-无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及其无线通讯系统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对该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进行定义。 
DCFC(Downlink CQI Feedback Cycle)表示移动站装置测定DPiCH,计算出下行链接CQI,向基站装置发送下行链接CQI的间隔。 
UAP(Uplink Active Period)表示移动站装置能利用上行链接发送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间隔(或者基站装置能对移动站装置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的间隔)。在UAP的开始发送下行链接CQI。 
DAP(Downlink Active Period)表示移动站装置能利用下行链接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间隔(或者,基站装置利用下行链接调度至移动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能发送至移动站装置的间隔)。 
USC(Uplink Scheduling Cycle)表示从UAP开始起至下一个UAP开始之前的间隔。 
DSC(Downlink Scheduling Cycle)表示从DAP开始起至下一个DAP开始之前的间隔。 
图1是表示移动站装置100的结构框图,图2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框图。 
在图1中,移动站装置100由发送部110、DTX/DRX控制部120、无线控制部130、调度部140、接收部150和无线部160构成。 
并且,发送部110由数据控制部111、数据调制部112、DFT-S-OFDM调制部113构成,接收部150由信道推导部151、OFDM(DFT-spreadOFDM)解调部152、数据解调部153和控制数据提取部154构成。 
数据控制部111配置成输入发送数据或控制数据,根据来自调度部140的指示,利用基于竞争的信道CBCH或上行链接调度信道USCH发送控制数据、CQI信息和发送数据。 
数据调制部112使用从调度部140传来的AMC信息的调制方式的编码方式,调制控制数据及发送数据。 
DFT-S-OFDM调制部113输入数据调制后的发送数据或控制数据,进行输入信号的串行/并行转换、乘以扩频代码及扰频码、DFT转换、副载波映射处理、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转换、CP(CyclicPrefix)插入、滤除等DFT-spread 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spreadOFDM信号。 
上行链接的通讯方式假定DFT-spread OFDM或VSCRF-CDMA的单载波方式,但即便是OFDM方式的多载波方式也无妨。 
无线部160设定成由无线控制部130指示的无线频率,将调制后的数据上变频成无线频率,发送至基站装置200。 
并且,无线部160接收来自基站装置200的下行链接的数据,下变频成基础频带信号,将接收数据传给OFDM解调部152。 
信道推导部151根据下行链接导频信道DPiCH推导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将推导结果传给OFDM解调部152。并且,为了通知基站装置200无线传输路径推导结果而转换成CQI信息,将CQI信息传给数据控制部111、调度部140。 
OFDM解调部152进行CP去除、滤除、FFT转换等OFDM信号处理,根据信道推导部151的下行链接无线传输路径推导结果解调OFDM信号。 
数据解调部153根据从控制数据提取部154提取出的下行链接的AMC信息解调接收数据。 
控制数据提取部154将接收数据分离成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下行链接共用控制信号化信道DSCSCH、下行链接共用控制信道DCCCH)。将控制数据中下行的AMC信息发送至数据解调部153,将上行链接的AMC信息和调度信息传给调度部140。 
调度部140对于基站装置200执行的上行链接的AMC信息和调度信息进行指示,因为实际上为了移动站装置100将发送数据或控制数据映射至物理信道,将发送数据及控制数据发送到数据控制部111和数据调制部112及DFT-S-OFDM调制部113。 
DTX/DRX控制部120根据来自上位层的DCFC、USC、DSC、UAP、DAP的参数计算出发送停止期间及接收停止期间,在发送停止期间或接收停止期间使发送部110或接收部150停止。并且,在从上位层具有其他信元的测定指示时,为了在期间内测定其他信元,进行频率切换指示。 
在图2中,基站装置200由数据控制部210、数据调制部220、OFDM调制部230、调度部240、信道推导部250、DFT-S-OFDM解调部260、数据解调部270、控制数据提取部280和无线部290构成。 
并且,调度部240由进行下行链接的调度的DL调度部241和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的UL调度部242构成。 
数据控制部210输入至各移动站装置100n的发送数据和控制数据,根据来自调度部240的指示,将控制数据映射至共用控制信道CCCH、同步信道SCH、导频信道PiCH、共享控制信道SCCH,将对各移动站装置100n的发送数据映射至共享数据信道SDCH。 
数据调制部220使用从调度部240传来的AMC信息的数据调制方式、编码方式进行数据调制。 
OFDM调制部230进行输入信号的串行/并行转换、IFFT转换、CP插入、滤除等OFDM信号处理,生在OFDM信号。 
无线部290将OFDM调制后的数据上变频成无线频率,发送至移动站装置。并且,无线部290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100n的上行链接数据并下变频成基础频带信号,将接收数据传给DFT-S-OFDM解调部260和信道推导部250。 
信道推导部250根据上行链接导频信道UPiCH推导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并将推导结果传给DFT-S-OFDM解调部260。并且,为了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将无线传输路径推导结果传给调度部240。 
DFT-S-OFDM解调部260进行滤除、CP去除、DFT处理、IFFT处理,根据信道推导部250的无线传输路径推导结果进行DFT-S-OFDM解调。 
在数据解调部270中,根据从控制数据提取部280提取出的下行链接的AMC信息解调接收数据。 
在控制数据提取部280中,将接收数据分离成用户数据(上行链接共享数据信息USDCH)和控制数据(上行链接共享控制信号化信道USCSCH),传给上位层。将控制数据中上行链接的AMC信息发送至数据解调部270,将下行链接的CQI信息传给调度部240。 
调度部240的DL调度部241根据从移动站装置100n通知的CQI信息或从上位层通知的各用户的数据信息,计算出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至下行链接的各信道的调度或用于调制各数据的AMC。 
并且,UL调度部242根据来自信道推导部250的上行链接的无线传输路径推导结果和来自移动站装置100n的资源分配请求,计算出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至上行链接的各信道的调度或用于调制各数据的AMC。 
下面,用图3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操作。 
移动站装置100在UAP期间内发送下行链接CQI,以DCFC间隔反复,在DAP期间接收下行链接导频,测定下行链接CQI。 
并且,接收至本站装置的用户数据、或者控制信息(这里,表示上行链接调度信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响应信息)。 
在UAP期间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具有应发送的用户数据或者控制信息(这里,上行链接调度请求信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响应信息(ACK/NACK))时,发送该信息。 
基站装置200在移动站装置100的UAP期间根据移动站装置100发送的上行链接导频计算出上行链接CQI,进行调度,以便移动站装置100能利用上行链接发送。 
并且,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及控制信息。并且,在移动站装置100的DAP期间调度至移动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00。另外,基站装置200经常发送下行链接导频。 
UAP、DAP的间隔对应基站装置200和移动站装置100间的无线区间的延迟、及基站装置200和移动站装置100内的处理时间、CQI在无线区间中的有效性、数据接收成功/失败的响应周期来确定。 
USC、DSC的间隔对应通讯中服务通讯量的变动特性,并动态地控制。 
DAP、UAP期间相当于CQI的有效期间,USC、DSC的最小间隔相当于数据接收成功/响应的周期。数据接收成功/失败的响应周期必须根据数据发送后经传输路径的延迟、接收机的解码处理至实际上能回复之前的时间来估计。 
并且,还必须考虑下行链接CQI的测定、下行链接CQI信息发送后传输路径的延迟、经接收机的解码处理后能实际调度之前的时间。这里,将从发射机的数据发送起至接收机进行对应于该数据的处理后回复之前的时间构成为5个TTI。并且,通过以各自的倍数控制DAP、UAP、USC、DSC,能简化系统。 
[操作例1] 
图4表示下行链接中的具体操作例1。 
在DCFC=10TTI间隔、USC=10TTI间隔、DSC=1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时如下操作。这里,为了简单地说明,说明仅在下行链接具有用户数据的情况。 
移动站装置100以10个TTI间隔发送下行链接CQI。 
下行链接的接收进行5个TTI的接收处理、停止5个TTI接收并反复。上行链接的发送处理进行5个TTI,5个TTI停止发送处理。 
基站装置200以10个TTI间隔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作为对象进行调度。并且,以10个TTI间隔进行下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作为对象进行调度。 
下面,将被调度的上行链接导频的顺序表述为UAP(a1)、UAP(a2)、UAP(a3)、UAP(a4)、…,将被调度的下行链接导频的顺序表述为DAP(b1)、DAP(b2)、DAP(b3)、DAP(b4)、…。 
并且,将在TTI=t时刻的上行链接导频和下行链接导频表述为UAP(a1:1)和DAP(b1:t)。 
移动站装置100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a1)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UAP(a1:1)还将下行链接CQI发送至基站装置200。 
基站装置200一旦接收下行链接CQI,则从下行链接CQI向下行链接的DAP(b1)调度至移动站装置100的数据。 
并且,基站装置200在UAP(a2)进行用于移动站装置100返回数据的响应(数据接收成功/失败)的调度,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和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这里,在DAP(b1:6)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 
另外,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的调度和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如果在DAP(b1)之间,则也能不同。 
用于返回响应的调度位置也能由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控制信号指定,也能根据在DAP期间的数据发送次数,在移动站装置100侧、基站装置200侧暗示地判断。 
即,若接收用户数据,在距离5个TTI后能回复对用户数据的响应,则对应于DAP(b1:6)的位置是UAP(a2:11),对应于DAP(b2:17)唯一确定为UAP(a3:22)。 
并且,也能如下构成系统,以便在基站装置200及移动站装置100间预定为在UAP(a3:23)集中发送对DAP(b2:17,b2:18)的用户数据的响应,无需控制信号同步地配置,暗示地判断其发送位置。 
或者,也能构成为,由控制信号指定从基站装置200发送对用户数据的响应的地点,但该地点中应包含的响应集中发送对此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移动站装置100在DAP(b1)进行接收处理,在具有至本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时,提取并进行处理。这里,由于在DAP(b1:6)具有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进行处理。在UAP(a2:11)将下行链接CQI发送至基站装置200,同时,返回对在DAP(b1:6)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就UAP(a2、a3、a4)、DAP(b2、b3、b4)而言也相同,通过移动站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UAP、DAP以外的期间停止移动站装置100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这样,在移动站装置100的发送接收中设置发送接收停止区间,减少蓄电池的消耗。 
[操作例2] 
图5表示在下行链接中用户数据量多的操作例2。 
在DCFC=10TTI间隔、USC=10TTI间隔、DSC=5TTI间隔、 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时如下操作。 
移动站装置100以10个TTI间隔发送下行链接CQI,上行链接的发送进行5个TTI的发送处理,停止5个TTI发送处理并反复。经常进行下行链接的接收。 
基站装置200以10个TTI间隔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作为对象进行调度。并且,以5个TTI间隔进行下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作为对象进行调度。 
移动站装置100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a1)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UAP(a1:1)将下行链接CQI发送至基站装置200。 
基站装置200一旦接收下行链接CQI,则在下行链接的DAP(b1)调度至移动站装置的数据。 
并且,基站装置200在UAP(a2)进行用于移动站装置100返回数据的响应(数据接收的成功/失败)的调度。而且,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和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这里,在DAP(b1:6、b1:7)发送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 
另外,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的调度和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如果在DAP(b1)之间,则也能不同。 
并且,用于返回在DAP(b1:6)及DAP(b1:7)发送的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也能在同一地点(例如仅(b1:6))发送。 
移动站装置100在DAP(b1)进行接收处理,在具有至本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时,提取后进行处理。这里,由于在DAP(b1:6、b1:7)具有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进行处理。 
移动站装置100在UAP(a2:11)将下行链接CQI发送至基站装置200,同时,返回对在DAP(b1:6)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在UAP(a2:12)返回对在DAP(b1:7)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另外,如图4所说明的那样,在具有多个在DAP的来自基站装置200的用户数据时,移动站装置100也能使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用的调度在同一地点执行(例如仅(a2:12))。用于返回响应的调度位置也能由来自基站装置200的控制信号指定,也能根据在DAP期间的数据发送 次数,在移动站装置100侧、基站装置200侧暗示地判断。 
对用户数据的响应的调度在USC和DSC不同时是复杂的。因为必须在UAP(a3)调度对在DAP(b2:12)及DAP(b3:17)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图5中表示在2个DAP期间调度用户数据的TTI的最大数不超过UAP中的TTI数5。 
这时,能按用户数据的接收顺序在UAP(a4:31、a4:32、a4:33)暗示地调度对DAP(b4:22、b2:23、b5:26)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可是,在DAP期间调度用户数据的TTI的最大数超过UAP中的TTI数时,必须将多个响应信息包含在UAP内的1个TTI中发送。 
可是,这时也能通过使最后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位置和对该用户数据的响应位置进行暗示地关联,包含对此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并进行发送,能无需控制信号地构成系统。 
例如,在相当于距DAP(b3:17)为5的位置的UAP(a3:22)集中发送对DAP(b2:12、b3:17)的用户数据的响应。在UAP(a4:31)集中发送对DAP(b4:22、b4:23、b5:26)的用户数据的响应。作为更简单的方法,预定为在UAP的最后的TTI集中发送对在之前的DAP发送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即,在UAP(a3:25)发送对DAP(b2:12、b3:17)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或者,由控制信号指定从基站装置发送对用户数据的响应的地点,但该地点中应包含的响应也能构成为集中发送对此前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例如,在DAP(b3:17)包含对DAP(b2:12、b3:17)的用户数据的响应的调度信息,在该调度信息中指定成在UAP(a3:22)集中发送。 
就UAP(a2、a3、a4)、DAP(b2、b3、b4)而言也相同,通过移动站装置100、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UAP、DAP以外的期间停止移动站装置100的发送处理或接收处理。 
并且,为了高效地发送下行链接,设DCFC=5TTI间隔、USC=5TTI间隔、DSC=5TTI间隔、UAP=ITTI间隔、DAP=5TTI间隔。即,通过 使无用的UAP期间变窄,能将剩余的4个TTI分配给其他用户,能进一步降低移动站装置100的功耗。 
[操作例3] 
图6表示在上行链接中数据量多的操作例3。 
在DCFC=10TTI间隔、USC=5TTI间隔、DSC=1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时如下操作。 
移动站装置100以10个TTI间隔发送下行链接CQI,下行链接的接收进行5个TTI的接收处理,停止5个TTI接收并反复。上行链接的发送处理经常进行。 
基站装置200以5个TTI间隔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作为对象进行调度。并且,以10个TTI间隔进行下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为对象进行调度。 
移动站装置100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a1)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UAP(a1:1)也向基站装置200发送下行链接CQI和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 
基站装置200一旦接收下行链接CQI和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则在下行链接的DAP(b1)调度至移动站装置100的数据,基站装置200在UAP(a3、a4)进行用于移动站装置100返回数据响应(数据接收的成功/失败)的调度。 
并且,根据上行链接导频计算出上行链接CQI,根据计算出的上行链接CQI和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在UAP(a3,a4)进行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调度。而且,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和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调度信息。 
这里,在DAP(b1:6)发送用户数据和数据的响应的调度信息,在(b1:7)发送用户数据的调度信息。 
另外,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的调度和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如果在DAP(b1)之间,也能不同。 
并且,在预先根据服务的种类或通讯量确定调度信息频域时,不必发送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这时,例如也能将该上行链接调度发 送请求信息用于根据上行链接用户数据的缓冲状况等变更现状的调度信息频域。 
移动站装置100在DAP(b1)进行接收处理,在具有至本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时,提取后进行处理。这里,由于在DAP(b1:6)具有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进行处理。在UAP(a2:1)向基站装置200发送下行链接CQI,同时,返回对在DAP(b1:6)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就UAP(a2,a3,a4)、DAP(b2,b3,b4)而言也相同,通过移动站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UAP、DAP以外的期间停止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或接收处理。 
为了根据相邻于DAP的UAP的上行链接导频测定CQI,也能构成为不发送UAP(a2,a4,a6等)的CQI测定用的上行链接导频。但是,必须发送用于解调在UPA(a4:17、a4:18等)发送的用户数据的导频。 
基站装置也能自由地调度用于返回对上行链接用户数据的响应的调度位置,与图5中表示的对下行链接用户数据的响应也相同,根据在UAP期间的数据发送次数,在移动站装置100侧和基站装置200侧暗示地判断。 
并且,为了高效地发送下行链接,设DCFC=5TTI间隔、USC=5TTI间隔、DSC=5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1TTI间隔。 
即,通过使无用的DAP期间变窄,能将剩余的4个TTI分配给其他用户,能进一步也降低移动站装置100的功耗。 
这样,即便在仅上行链接或下行链接任一个中数据量多时,也能形成发送接收停止区间,降低功耗。 
在上行链接、下行链接都数据量多时,设DCFC=5TTI间隔、USC=5TTI间隔、DSC=5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 
[操作例4] 
图7表示下行链接及上行链接数据量少的操作例4。 
在DCFC=20TTI间隔、USC=20TTI间隔、DSC=2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时如下操作。 
移动站装置100以20个TTI间隔发送下行链接CQI,下行链接的接收进行5个TTI的接收处理,停止15个TTI接收并反复。上行链接 的发送进行5个TTI的发送处理,停止15个TTI发送并反复。 
基站装置200以20个TTI间隔进行上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为对象进行调度。并且,也以20个TTI间隔进行下行链接的调度,以5个TTI为对象进行调度。 
移动站装置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a1)连续5个TTI发送的上行链接导频,在UAP(a1:1)向基站装置发送下行链接CQI。下行链接CQI以20个TTI间隔发送。 
基站装置200一旦接收下行链接CQI,则在下行链接的DAP(b1)调度至移动站装置100的数据,基站装置在UAP(a2)进行用于移动站装置返回数据的响应(数据接收的成功/失败)的调度。 
并且,根据上行链接导频计算出上行链接CQI,根据计算出的上行链接CQI和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在UAP(a2)进行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调度。 
而且,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和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调度信息。这里,在DAP(b1:6)发送用户数据和数据的响应的调度信息。 
另外,至移动站装置100的用户数据的调度、用于返回用户数据的响应的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如果在DAP(b1)之间,则也能不同。 
移动站装置100在DAP(b1)进行接收处理,在具有至本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时,提取后进行处理。这里,由于在DAP(b1:6)具有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进行处理。 
在UAP(a2:1)向基站装置200发送下行链接CQI,同时,返回对在DAP(b1:6)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响应。 
就UAP(a2、a3、a4)、DAP(b2、b3、b4)而言也相同,通过移动站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UAP、DAP以外的期间停止移动站装置100的发送处理或接收处理。 
由此,能进行抑制功耗的间歇接收。 
[操作例5] 
图8表示下行链接及上行链接的数据量少的操作例5。 
在图7中,发送上行链接调度信息之后至上行链接数据发送之前存 在长期间的空白,由于无线传输路径会变动,所以具有不能进行适于上行链接的频率调度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下行链接中也产生。这在DCFC、USC、DSC的期间长时成为问题,在图5或图6的高速的数据通讯时,由于能与CQI测定或CQI测定用导频发送共享DAP、UAP,所以不产生所述问题。 
因此,设下行链接CQI测定期间、下行链接CQI信息发送期间、上行链接导频发送、上行链接调度请求发送期间为控制用参数,设下行链接数据发送期间、上行链接数据发送期间为数据用参数,利用2个参数来操作。 
设控制用参数为:DCFC1=80TTI间隔、USC1=80TTI间隔、DSC1=80TTI间隔、UAP1=5TTI间隔、DAP1=5TTI间隔,设数据用参数为:DCFC2=80TTI间隔、USC2=80TTI间隔、DSC2=80TTI间隔、UAP2=5TTI间隔、DAP2=5TTI间隔。在图8中,与图7相同,按上行链接UAP、下行链接DAP的顺序作为1组。 
这时,如下操作。 
移动站装置100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a1)连续5个TTI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UAP(a1:1)向基站装置200发送下行链接CQI和上次接收到的数据的响应(数据接收的成功/失败)、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 
基站装置200根据上行链接导频计算出上行链接CQI,根据计算出的上行链接CQ和上行链接调度发送请求信息,在UAP2(c1)进行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调度。 
并且,进行用于从下行链接CQI向下行链接的DAP1(b1)发送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向移动站装置100发送上行链接调度信息。 
这里,在DAP(b1:2)发送上行链接调度信息。另外,用于发送上行链接调度信息的调度不一定必须使用在UAP(a1:1)发送的下行链接CQI。 
移动站装置100在DAP(b1)进行接收处理,在具有至本站装置的数据及控制信息时,提取后进行处理。这里,由于在DAP1(b1:2)具有控制信息,所以进行处理。 
移动站装置100根据下行链接导频形成下行链接CQI,在上行链接的UAP2(c1)连续5个TTI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在UAP2(c1:1)向基站装置发送下行链接CQI。在UAP2(c1:3)根据上行链接调度信息发送用户数据。 
基站装置200一旦接收下行链接CQI,则在下行链接的DAP2(d1)调度至移动站装置100的数据。并且,进行用于返回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响应的调度。 
基站装置200在下行链接的DAP2(d1:1)发送上行链接的用户数据的响应,在下行链接的DAP2(d1:2)、(d1:2)发送下行链接用户数据。 
就UAP(a2、c2)、DAP(b2、d2)而言也相同,通过移动站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接收处理。UAP、DAP以外的期间停止移动站装置100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由此,边进行使用最近CQI信息的无线信道依存调度,边进行抑制功耗的间歇接收。 
并且,在没有数据时,在移动站装置100中,变为仅发送上行链接导频和下行链接CQI,在基站装置200中,变为仅根据上行链接导频计算出上行链接CQI。 
在变为于移动站装置100侧具有发送的数据的状态时,在UAP期间进行上行链接调度请求,转移至No1-No4的参数(参照后述的图13),或在变为于基站装置200侧具有向移动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状态时,转移至No1-No4的参数(参照后述的图13)。 
[操作例6] 
图9表示下行链接及上行链接的数据量少的操作例6。 
设控制用参数为:DCFC1=80TTI间隔,USC1=80TTI间隔、DSC1=80TTI间隔、UAP1=5TTI间隔、DAP1=5TTI间隔,设数据用参数为:DCFC2=80TTI间隔、USC2=80TTI间隔、DSC2=80TTI间隔、UAP2=5TTI间隔、DAP2=5TTI间隔。 
在图9的情况中,与图8不同,按下行链接DAP、上行链接UAP的顺序作为1组。 
这时的操作基本上与操作例5相同。 
[操作例7] 
图10表示下行链接及上行链接的数据量少的操作例7。 
设控制用参数为:DCFC1=80TTI间隔、USC1=80TTI间隔、DSC1=80TTI间隔、UAP1=1TTI间隔、DAP1=1TTI间隔,设数据用参数为:DCFC2=80TTI间隔、USC2=80TTI间隔、DSC2=80TTI间隔、UAP2=5TTI间隔、DAP2=5TTI间隔。 
图10的情况与图9不同之处在于设控制用参数的UAP和DAP为1TTI间隔,通过设控制用参数的UAP和DAP为最小单位,能抑制功耗,同时进行对应于无线传输路径的调度。 
这时的操作基本上与操作例5相同。 
若将这些控制用参数和数据用参数的间隔设定成控制信息能反映的最小值、即5TTI,则效率最好。 
[操作例8] 
图11是具有2个DCFC=10TTI间隔、USC=10TTI间隔、DSC=1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的参数的移动站装置100的情况的实例。这时,移动站装置1001(UE1)和移动站装置1002(UE2)在下行链接及上行链接中交替成为Active Period。 
这时的操作基本上与操作例1相同。 
通过这样分配移动站,能高效地利用无线资源。 
[操作例9] 
图12是具有多个(10个移动站装置:UE1~UE10)DCFC=10TTI间隔、DSC=1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的参数的移动站装置100的情况的实例。 
UE1和UE6配置成交替成为Active Period,UE1~UE5、UE6~UE10以1个TTI间隔错开配置。这样,能在UAP的开头一定发送下行链接CQI。这时,从各移动站装置100发送的上行链接导频能通过使用Distributed FDMA或CDMA复用。 
[用于改善无线品质的参数] 
如图13(A)、图13(B)那样分成上行链接、下行链接指定DCFC、USC、DSC、UAP、DAP参数。 
在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多时(例如图像配送服务、TV电话等),设为USC=DSC=UAP=DAP=DCFC=5TTI。 
在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少时(例如VoIP等),设为USC=DSC=DCFC=10TTI、UAP=DAP=5TTI。 
在非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多时(例如FTP等),设为USC=DSC=DCFC=20TTI、UAP=DAP=5TTI。 
在非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少时(例如chat等),设为USC=DSC=DCFC=40TTI、UAP=DAP=5TTI。 
通过这样设定,在实时服务中一定能在一定周期内发送一定量的数据,对于数据量少的移动站装置100,能边确保调度区域,边降低功耗。 
并且,对于下面的情况也准备参数。 
在无线品质差时,即便与无线品质好的移动站装置100同样发送数据,也产生错误、浪费资源。 
因此,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差时(Low CQI),设为USC=DSC=DCFC=40TTI、UAP=DAP=5TTI。 
在图13的表中,使服务类型与无线环境并列,但例如也能构成为按每种服务进行对应于无线品质的参数设定。 
并且,在连接因特网进行Web Browing时,即便没有数据,也必须确保连接通讯链接的状态。这时,即,在没有数据、但想确保通讯链接时(No Packet),设为USC=DSC=DCFC=80TTI、UAP=DAP=5TTI。 
基站装置200在与移动站装置100的初始连接步骤中通知移动站装置100所述参数。并且,移动站装置100将基站装置200确定所述参数用的信息通知基站装置200。或者,移动站装置100确定所述参数后通知基站装置200。 
并且,在实时服务(例如图像配送或TV电话等动态图像服务或VoIP等)时,在某个一定期间内必须发送一定量的数据。必须提高数据发送的优先级。 
相反,在FTP或chat等过去产生的非实时服务中,数据发送的优先率低也无妨。 
因此,将实时服务且发送数据量多时的优先级设定得最高,接着,将实时服务且发送数据量少时的优先级设定为第2,将非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大时的优先级设定为第3,将非实时服务且数据量少时的优先级设定为第4。另外,即便在所述服务内容中Low CQI、即无线传输路径环境差时,也降低优先级并进行发送。并且,没有数据、仅交换控制信息的发送优先级最低。 
这些参数设定至少包含在无线载体安装时的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消息中,在安装各服务时设定。这些参数在通讯中的变更通过同样地使用RRC消息,或为了更频繁地变更设定,使用物理层的控制信号或MAC控制信号,能按TTI单位进行控制。 
为了减少控制信号的信息量,在基站装置200和移动站装置100中保持如图13的表格值,仅交换其类型序号。或者,也能如按TTI单位升高、下降1位信号交换DSC或USC。另外,这些参数根据情况不同也能具有多个。 
[操作例10] 
在使预想定期容量的通讯量和动态容量的通讯量共存时,如下方法是有效的,即,UAP、DAP开头的1个TTI一定发送预想定期容量的通讯量,在剩余的TTI中动态调度动态容量的通讯量。 
图14是将图13中表示的参数分配给各移动站装置(UE)100的情况的实例。 
这时的调度例如若设在U1期间调度,则UE1、2、6、8的移动站装置100就成为调度对象,但最初最优先调度UE1的移动站装置100,第2个调度UE2的移动站装置,如果分配区域剩余,则依次进行UE6、UE8的调度。 
并且,也能如所述所示的图12那样,每1个TTI错开分配各移动站装置。 
[操作例11] 
在所述操作例10中,由于参数1或参数2的移动站装置100的数量会变少,所以图15中表示使相同参数的移动站装置100分组调度的实例。 
参数1的移动站装置100以U-Group1的1个组分组,参数2的移 动站装置以U-Group2、3的2个组分组,参数3的移动站装置以U-Group4、5、6、7的4个组分组。并且,参数4的移动站装置以U-Group8~U-Group15的8个组分组。 
这时的调度例如若设在U1期间调度,则U-Group1、2、4、8的移动站装置100成为调度对象,但最初最优先调度U-Group1的移动站装置100,第2个调度Group2的移动站装置100,如果分配区域剩余,则依次进行Group4、Group8的调度。 
这样,通过分组,能容纳更多的移动站装置100。 
并且,还能如图16那样通过服务变更Active Period。 
[操作例12] 
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差时,通讯错误的发生增多,即便分配资源,资源也浪费。 
并且,由于在进行取决于无线信道的调度时,若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变差,则分配无线资源的可能性降低,下行链接的导频接收处理、上行链接导频发送处理变得无用(无用地浪费功耗),所以使发送接收停止区间变长减少功耗。 
并且,在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差时,执行切换至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好的信元的移交处理。由于移交切换至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好的信元,所以必须进行周围信元的无线传输路径品质的测定。 
为了测定其周围信元的无线传输路径品质,由于与某信元的下行链接同步后测定无线传输路径品质,所以必须某程度的时间。通常,其他信元的无线传输路径品质测定由基站装置200指定进行测定。 
因此,在无线传输路径品质差时,增长发送接收停止区间,下面表示在发送接收停止区间进行其他信元的无线传输路径品质测定的情况。 
这里,说明为DCFC=40TTI间隔、USC=40TTI间隔、DSC=40TTI间隔、UAP=5TTI间隔、DAP=5TTI间隔(图17)。 
通常,下行链接的接收在TTI区间的6~10反复进行,在TTI区间的11~40、1~5中停止接收。在周围信元的品质测定中利用该接收停止区间。 
在周围信元的品质测定中,在测定同一频率的周围信元的品质时, 使用TTI区间的11~40、1~5进行测定。在测定不同频率的周围信元的品质时,在TTI区间的1~5中存在利用上行链接的发送,不能进行至不同频率的频率切换,由于不能测定,所以在TTI区间的11~40中,进行不同频率的品质测定。 
用公式表示所述如下。 
其他信元测定期间(不同频率:Inter-frequency) 
=DSC-DAP-UAP 
其他信元测定期间(同一频率:Intra-frequency) 
=DSC-DAP 
另外,同一频率的其他信元测定期间也能与不同频率的其他信元测定期间相同。 
在所述表示的期间进行其他信元的品质测定。基站装置200在移动站装置100必须其他信元的品质测定时,也能变更成移动站装置100可测定其他信元品质的参数。移动站装置在提供的参数的范围内进行其他信元的品质测定。 
这样,基站装置不重新设定移动站装置测定其他信元品质的期间,就能在通常的调度内测定。 
如上所述,通过对应于服务内容,对上行链接和下行链接分别设定发送接收停止区间,能抑制移动站装置的功耗,由于对应于服务内容,控制发送接收,所以基站装置的调度也变得简单。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讯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将包含DAP和DSC的参数包含在RRC消息中,发送至移动站装置的单元,所述DAP是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间歇接收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期间,即所述移动站装置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所述DSC是间歇性地重复所述DAP的周期,
所述移动站装置包括:接收所述RRC消息,根据所述RRC消息,设定在用于进行所述间歇接收的所述参数中所含的所述DSC以及所述DAP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发送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配置在相同时隙中的下行链接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调度信息。
3.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通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DAP和DSC的参数包含在RRC消息中,并发送至移动站装置的单元,所述DAP是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间歇接收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期间,即所述移动站装置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所述DSC是间歇性地重复所述DAP的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发送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配置在相同时隙中的下行链接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调度信息。
5.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通讯,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RRC消息的单元,该RRC消息包含参数,该参数包含DAP和DSC,所述DAP是用于间歇接收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期间,即所述移动站装置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所述DSC是间歇性地重复所述DAP的周期,
根据所述RRC消息,设定在用于进行所述间歇接收的所述参数中所含的所述DSC以及所述DAP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获取与所述下行链接控制信道配置在相同时隙中的下行链接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调度信息。
7.一种处理方法,是与基站装置通讯的移动站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RRC消息,该RRC消息包含参数,该参数包含DAP和DSC,所述DAP是用于间歇接收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期间,即所述移动站装置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所述DSC是间歇性地重复所述DAP的周期,
根据所述RRC消息,设定在用于进行所述间歇接收的所述参数中所含的所述DSC以及所述DAP。
8.一种处理方法,是与移动站装置通讯的基站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包含DAP和DSC的参数包含在RRC消息中,并发送至移动站装置,所述DAP是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间歇接收下行链接控制信道的期间,即所述移动站装置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期间,所述DSC是间歇性地重复所述DAP的周期。
CN2007800395396A 2006-10-23 2007-09-27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Active CN101529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7680/2006 2006-10-23
JP2006287680 2006-10-23
PCT/JP2007/068785 WO2008050574A1 (en) 2006-10-23 2007-09-27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9954A CN101529954A (zh) 2009-09-09
CN101529954B true CN101529954B (zh) 2013-11-27

Family

ID=3932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95396A Active CN101529954B (zh) 2006-10-23 2007-09-27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RE47587E1 (zh)
EP (1) EP2077679B1 (zh)
JP (2) JPWO2008050574A1 (zh)
CN (1) CN101529954B (zh)
HK (1) HK1136135A1 (zh)
WO (1) WO2008050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16332B1 (pt) * 2006-10-23 2020-04-22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étodo e aparelho de envio de indicação de qualidade de canal por meio de um canal compartilhado
CN101692738B (zh) 2007-06-08 2013-08-07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ES2400265T3 (es) 2007-09-06 2013-04-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US8995548B2 (en) * 2008-03-10 2015-03-3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31540B1 (en) * 2008-06-04 2013-09-18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JP5127588B2 (ja) * 2008-06-23 2013-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686511A (zh) * 2008-09-22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US8203929B2 (en) 2008-10-09 2012-06-19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KR101560027B1 (ko) * 2008-10-20 2015-10-13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주파수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송신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EP3060023B1 (en) * 2008-10-31 2019-05-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Handling e-dch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WO2010061248A1 (en) * 2008-11-28 2010-06-0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8848547B2 (en) * 2009-06-22 2014-09-3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wireless network
JP4975070B2 (ja) * 2009-08-17 2012-07-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5527814B2 (ja) * 2010-04-28 2014-06-25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2105228A (ja) * 2010-11-12 2012-05-31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929319B2 (en) * 2011-12-23 2015-01-06 Blackberry Limited Upd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US8964678B2 (en) 2011-12-23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US9088971B2 (en) 2011-12-23 2015-07-2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S9247563B2 (en) 2011-12-23 2016-01-2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S8964679B2 (en) 2011-12-23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US8989122B2 (en) 2011-12-23 2015-03-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E for use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3516473B (zh) * 2012-06-28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基站
EP2875666B1 (en) * 2012-07-20 2019-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on interference for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56738B (zh) * 2013-01-28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电池供电式移动无线信息装置的运行期间将功率消耗最小化的方法
WO2015012753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of demodulation pilots in a shared radio cell
BR112016029058B1 (pt) * 2014-04-14 2023-04-25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abordagem de alocação de largura de banda e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de largura de banda compartilhado
EP3346786A4 (en) * 2015-08-31 2019-03-27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RADIO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N107950051B (zh) * 2015-08-31 2022-03-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2019057746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250093B2 (ja) * 2016-05-06 2017-12-20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電池式モバイル無線情報デバイスの動作中の電力消費を最小化する方法
US10512100B2 (en) * 2018-02-13 2019-12-17 Google Llc User device-requested downlink pilots
WO2019158081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pr an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14514777A (zh) 2019-10-02 2022-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061174A (ja) * 2020-10-06 2022-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装置及び基地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0932B2 (en) * 2000-08-18 2007-06-1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cheme and power saving mode for user equipment in packet access mode
EP1283652A1 (de) * 2001-08-07 2003-0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Sende-/Empfangseinheit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von einem Versender an mehrere Empfänger
JP2003229811A (ja) 2002-02-06 2003-08-15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JP3987738B2 (ja) 2002-03-05 2007-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構成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ES2524440T3 (es) * 2002-05-09 2014-12-09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à.r.l. Decalaje de potencia HSDPA CQI, ACK y NACK conocido en un nodo B y en el SRNC
JP2004104465A (ja) 2002-09-10 2004-04-02 Sharp Corp 通信装置及び端末局
JP2004135180A (ja) 2002-10-11 2004-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406314B2 (en) * 2003-07-11 2008-07-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t receive unit having a transition state for transitioning from monitoring to duplex connected states and method
JP2005110130A (ja) 2003-10-01 2005-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共通チャネル伝送システム、共通チャネル伝送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EP1670181B1 (en) 2004-12-10 2008-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timing control method
JP4371991B2 (ja) 2004-12-10 2009-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4488942B2 (ja) 2005-03-30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該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移動体通信方法、これらシステム及び装置の機能を実現する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BRPI0614782B1 (pt) * 2005-08-05 2019-05-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Métod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lemento de red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US7916675B2 (en) * 2006-06-20 2011-03-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rim discontinuous reception/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16633A1 (en) 2009-12-24
HK1136135A1 (en) 2010-06-18
USRE47587E1 (en) 2019-08-27
EP2077679B1 (en) 2016-08-24
CN101529954A (zh) 2009-09-09
EP2077679A1 (en) 2009-07-08
JPWO2008050574A1 (ja) 2010-02-25
EP2077679A4 (en) 2013-09-11
WO2008050574A1 (en) 2008-05-02
JP2011061841A (ja) 2011-03-24
US8711879B2 (en) 201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9954B (zh) 无线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CN101273657B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方法
CN101632243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352089B (zh) 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US8503378B2 (en)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4932555B2 (ja)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AU2007342862B2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283386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U2007206548B2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EP201871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ownlink acknowledgments and transmit indicato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727036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CN101099311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EP156940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67283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KR20100120202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1064557B (zh) 基于智能天线获取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EP1881655A1 (en) Signalling scheme for shared channel operation
CN105071899B (zh) 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1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1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