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2339B -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2339B
CN101522339B CN2007800373880A CN200780037388A CN101522339B CN 101522339 B CN101522339 B CN 101522339B CN 2007800373880 A CN2007800373880 A CN 2007800373880A CN 200780037388 A CN200780037388 A CN 200780037388A CN 101522339 B CN101522339 B CN 101522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roller
roll
thrust
casting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7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2339A (zh
Inventor
吉姆·爱德华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uc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or Corp filed Critical Nuc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2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2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B22D11/0622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formed by two cast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6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adjusting the mould size or mould taper

Abstract

用于铸造薄钢带的双辊式铸造机包括安装在支座上的冷却铸造辊。一个辊被固定,而另一个可横向地移动并通过支座驱动单元作用于可移动的辊支座上而相对另一个辊被偏置。钢液的铸池被支承在辊上,所述辊被旋转以生产从辊间的辊隙向下传送的凝固钢带。调整辊间的间隙以使未凝固的熔融金属经过形成中的带材的凝壳之间的辊隙,并在辊隙下方凝固。支座驱动单元用于将大致中等的偏置力施加到被偏置的辊上,以使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被调整成2~4.5牛顿每毫米的值。

Description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钢的连铸方法中,通过铸造机设备将熔融金属直接浇注进入薄带中,带材的形状由浇注机设备的模型确定。带材可以进一步在离开铸造辊后立即受到冷却和处理。
在双辊式铸造机中,熔融金属被引入一对相对旋转并横向布置的铸造辊之间,所述铸造辊被内部地冷却,以使金属壳凝固在移动的铸造辊表面上,并在铸造辊之间的辊隙处被聚集,以生成从铸造辊之间的辊隙向下传送的薄带状铸件产品。本文使用术语“辊隙”来指铸造辊彼此最靠近的那部分区域。可以从铸勺经过由位于辊隙上方的核心嘴部中的浇口杯组成的金属供给系统浇铸熔融金属,以形成被支承在辊隙上方的辊的铸造面上并沿辊隙的长度延伸的熔融金属的铸池。该铸池通常被限制在与铸造辊的端面保持滑动接合的耐火侧板或侧坝之间,以约束铸池的两个端部。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在双辊式铸造机中设置铸造辊的调节件。必须精确地设定铸造辊,以在辊隙处完全限定出铸造辊的适当的分离,一般约为几毫米或更少。必须有一些装置用于允许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克服偏置力向外移动,以适应带材厚度的波动,尤其是在启动期间。
通常,铸造辊之一被可旋转地安装于固定的轴颈(journal)中,而另一个辊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件上,所述支承件能克服偏置力的作用而移动,以使辊能横向移动以适应铸造辊分离以及带材厚度的波动。偏置力可以由螺旋压缩弹簧或者一对圆筒形压力流体单元提供。费希(Fish)等人的美国专利No.616794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铸造辊的横向运动的弹簧偏置的带材铸造机。
以前,我们提出了使偏置力大致等于或稍大于平衡铸池的钢水静压力(ferrostatic pressure)以及涉及移动朝彼此偏置的铸造辊的机械摩擦所需的力,以便在辊间的辊隙处维持足以提供辊隙处凝壳之间的分离的大致恒定的间隙。这已经在分别于2003年3月25日和2006年1月24日发布的美国专利No.6536506和6988530中被描述。在该在先的铸造辊方法中,辊分离力是在各个铸造辊的端部的各个塞块(chock)上的0~1.25kN的偏置力。或换种说法,生成的辊分离力在整个铸造辊表面上约为0~1.85N/mm。我们现在惊奇地发现稍微大一点的辊分离力更有效,尤其是在铸造运作期间如有需要能使带材厚度进一步降低。
另外还提出了使在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为5~150N/mm。见2005年9月22日的U.S.2005/0205233A1以及2005年9月29日的US 2005/0211412。这种辊分离力并不被认为是能实现提供如本发明所促进那样的优质薄带状铸件的控制方式。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其包括:
a)组装一对在其间具有辊隙并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具有限制盖的冷却铸造辊;
b)将金属引入这对铸造辊之间以在辊间形成铸池,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用盖限制该铸池;
c)旋转辊,以使金属壳从铸池凝固而形成在铸造辊上并在辊隙处被聚集,以形成从辊隙向下传送的凝固的带材;
d)向这对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将在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的值;以及
e)形成从铸造辊的辊隙向下传送的薄金属带材。
我们发现,通过使辊分离力大于平衡钢水池静压力以及克服涉及移动辊的机械摩擦所需的力,能减轻带状铸件的尺寸变化(gauge variations)。具体讲,在2~4.5牛顿每毫米范围内的辊分离力对控制带材的质量特别有效。这种范围内的辊分离力还允许在铸造运作期间通过进一步压入侧坝(side dam)的肩部以及降低间隙而进一步降低带状铸件的厚度。
在至少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兼备以下特征:施加恒定的铸造辊分离力;和建立允许变化并能使熔融金属穿过辊隙以进一步降低带材缺陷的辊间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能实现辊偏心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包括:将熔融金属引入一对在其间形成辊隙的冷却铸造辊之间以形成被支承在辊上的熔融金属的铸池,使用池限制盖在辊隙的端部限制池,并旋转辊以使金属壳从铸池凝固到铸造辊上并在辊隙处被聚集以生成从辊隙向下传送的凝固带材。在至少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铸造辊之间的辊隙的间隙改变的情况下,将铸造辊朝彼此整体地偏置。间隙设置成使辊隙处的凝壳之间保持分离,从而使熔融金属经由辊隙穿过凝壳之间的空间,并使至少部分熔融金属在随后凝固于辊隙下方带材内的凝壳之间。
熔融金属可以是钢液,而该方法能以至少30米/分钟的铸造速度生产凝固的钢带。铸造速度可以为至少60米/分钟。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辊隙处凝壳之间的分离空间可以在0~50微米或更多的范围内。
偏置力在某种程度上大于平衡铸池的钢水静压力以及克服涉及移动被偏置的辊的机械摩擦所需的最小力。对于直径为500mm、宽度为1350mm且池为175mm的辊来说,不计应该被保持为很小的机械摩擦,熔化的铸池的钢水静压力大约为0.75kN。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辊分离力(即施加于带材上的净力)被调整成约为2~4.5牛顿每毫米的范围。
至少一个铸造辊可以安装在一对可移动的辊支承件或支座上,所述辊支承件或支座可移动以使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铸造辊整体地移动,而偏置力可以通过一对偏置单元(支座驱动单元或机构)施加到辊支承件。各个偏置单元可包括在推力传动构件与推力反作用构件之间动作的推力发生器,所述推力传动构件连接到相应的辊支承件,而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根据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和所述推力传动构件之间的间隔生成(施加)推力于辊支承件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推力发生器可包括压缩弹簧或压力流体缸单元(pressure fluid cylinder unit)。
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包括:
一对在其间形成辊隙的冷却铸造辊;
金属供给系统,该金属供给系统将熔融金属供入辊之间的辊隙,以形成被支承在辊隙上方的铸造辊表面上的熔融金属的铸池;
一对盖板,所述盖板将熔融金属限制在铸池中以防止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发生外流;
辊驱动机构,该辊驱动机构沿相对旋转的方向驱动铸造辊,以生成从辊隙向下传送的金属凝固带材;
安装在一对可移动的辊支座上的所述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辊支座允许这个辊朝着或远离另一个辊移动;
一对支座驱动单元,所述支座驱动单元一对一地作用于可移动的辊支座上,以将所述一个辊相对另一个辊偏置;和
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在铸造操作期间控制操作并且能够使支座驱动单元定位,以在铸造辊处提供被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的值的辊分离力。
公开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和/或上述设备所制成的金属带材,优选为钢带。
从附图和以下描述中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优势和新颖特征以及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构造的带材铸造机的纵截面;
图2是示出该铸造机的特定组件的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铸造机的特定部分的纵截面;
图4是该铸造机的立视图;
图5~7示出铸造期间以及从铸造机去除辊模块期间处于不同状态下的铸造机;
图8是装有辊偏置弹簧的辊偏置单元的纵截面;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铸造机的各种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本文所描述的方式制成的铸钢带材的截面;
图12是为对比目的而示出的在先技术的铸钢带材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示出的铸造机包括主机架11,该主机架11竖立于工厂地面(未示出)上并支承形式为箱13的铸造辊模块,该铸造辊模块能作为一个单元被移进铸造机中的操作位置,并在需更换辊时能被轻易地移除。箱13持有一对平行的冷却铸造辊16,这对铸造辊16之间具有辊隙16A,在铸造操作期间熔融金属通过金属供给系统从铸勺(未示出)经由浇口杯17、分配器18和排出嘴19被供给到该辊隙16A,以生成铸池30。铸造辊16被水冷却,以使凝壳形成在移动的辊面上,并在辊间的辊隙16A处被聚集,以在辊出口处生成凝固的带状产品20。可以将该产品供应给标准卷绕机(coiler)。
铸造辊16经由来自电动机的驱动轴41和安装在主机架上的传动件而相对旋转(counter-rotated)。当箱将被移除时,能从传动件将驱动轴分离。辊16具有由一系列纵向延伸且周向间隔开的水冷通道形成的铜质周缘壁,从辊驱动机构的辊驱动轴41中的供水管经由辊的端部供给冷却水给所述水冷通道,所述辊驱动轴41经由旋转密封管(gland)43连接到供水软管42。一般地,辊的直径可以约为500mm而长度高达2000mm,以生产大约为辊宽的带状产品。
铸勺完全是常规结构,并被支承在旋转塔(rotating turret)上,铸勺能从该旋转塔被带到浇口杯17上方的位置,以浇注浇口杯。浇口杯可以装备有可由伺服缸(servo cylinder)致动的滑动门阀47,以允许熔融金属从浇口杯17经由阀47和耐火套(refractory shroud)48而流进分配器18。
分配器18形成为由例如氧化镁(MgO)等耐火材料制成的宽盘(widedish)。分配器18的一侧从浇口杯17接收熔融金属,而分配器18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系列纵向间隔开的金属出口孔52。分配器18的下部持有安装托(mounting bracket)53,用于在箱13装设于其操作位置时将分配器18安装到主机架11上。
排出嘴19形成为由例如氧化铝石墨(alumina graphite)等耐火材料制成的伸长体。其下部被做成向内及向下聚合的锥形,以使它能突入铸造辊16之间的辊隙16A中。其上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侧部法兰部55,该法兰部55位于形成主架11的一部分的安装托60上。
嘴部19可以具有一系列水平间隔开的大致垂直延伸的流动通道,以使熔融金属在辊的整个宽度上适当地低速排出,并将熔融金属排进辊之间的辊隙16A中,而不直接冲撞在其上发生初始凝固的辊面。或者,嘴部19可以具有一条连续的缝形出口,以将低速的帘形熔融金属直接排进铸造辊16之间的辊隙16A中,和/或可以将其浸于铸造辊16之间的熔融金属池中。
通过一对侧部盖板或坝56(它们在辊箱处于操作位置时被抵靠在台阶端部57上)在辊的端部限制该池,以将熔融金属限制在铸池中,防止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发生外流。侧部盖板56由强耐火材料制成,并具有扇贝形侧边以匹配辊的台阶端部的曲率。侧部盖板56可被安装于板夹(plateholder)82中,该板夹82可通过一对液压缸单元83的致动而移动,以使侧板与铸造辊的台阶端部接合,从而为铸造操作期间形成在铸造辊上的金属熔池形成端盖。侧部盖板56邻接辊隙16A的端部,并限制形成于铸造辊16之间的铸池。
在铸造操作期间,滑动门阀47被致动以允许熔融金属从浇口杯17浇铸到分配器18,而熔融金属经由金属排出嘴19流到铸造辊上以形成由侧部盖板56限制的铸池。带状产品20的头端通过围裙台(apron table)96的致动而被引导至夹送辊(pinch roll),并从这里被引导至卷绕站(未示出)。围裙台96悬挂于主架上的枢轴安装件97上,并能在形成清洁的头端后通过液压缸单元(未示出)的致动朝夹送辊旋转。
可移动的辊箱13构造成能在箱就位于铸造机中之前建立好铸造辊16并调节好它们之间的辊隙16A的间隙。此时在组装件中的铸造辊之间的间隙在铸造辊不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一般应该是尽可能小。此外,当箱13被装好时,可迅速地将两对安装在主机架11上的辊偏置(biasing)单元110和111连接到箱13上的辊支承件,以提供抵抗辊分离的偏置力。
辊箱13包括持有铸造辊16的大框体102以及用于在辊隙16A下方包围带状铸件的耐火包壳(enclosure)。辊16安装在包括一对辊端支承构件90(图4)的辊支承件104上,所述辊端支承构件90持有辊端轴承100,通过所述辊端轴承100将辊安装成以彼此平行的关系绕它们的纵轴旋转。两对辊支承件104通过直线轴承106安装在辊箱框体102上,由此它们能沿箱框的横向滑动,以使辊能朝着彼此或远离彼此而整体移动,从而能实现两个平行铸造辊16之间的分离或靠近动作。
辊箱框体102还持有两个可调节的止动器件107,所述可调节的止动器件107设置在铸造辊16下方辊之间的中间垂直面,并位于两对辊支承件104之间,以用作限制两个辊支承件104向内移动的止动件,从而限定出辊16之间的辊隙16A的最小间隙宽度。如下所示,辊偏置单元110和111可被致动,以使辊支承件104克服这些中间可调节的止动器件向内移动,但却能使铸造辊16之一克服预设的偏置力向外弹簧式移动。
各个可调节的止动器件107的形式为例如蜗杆或螺杆驱动的伸缩器(jack),该伸缩器具有相对于铸造机的中间垂直面固定的本体108以及两个端部109,所述端部109一被驱动伸缩器致动就能沿相反方向同等地移动,以使伸缩器伸展或收缩,从而调节辊隙16A的间隙宽度,同时使辊16与铸造机的中间垂直面的距离保持为相等间隔,并且如有需要还使铸造辊16之间保持大致恒定的间隙。
铸造机设置有两对辊偏置单元110和111,每对连接到每个辊16的支承件104。在该机器的一侧的辊偏置单元11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构造和运转。这些单元装配有螺旋形偏置弹簧112,以给相应辊支承件104提供偏置力。在该机器的另一侧的偏置单元111包括液压致动器113。这些致动器是可操作的,以保持一个辊的相应辊支承件104稳固地靠在中间止动件上,而另一个辊克服偏置单元110偏置弹簧112的作用而横向地自由移动,以使铸造辊相对彼此偏置。根据本发明的一替代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伺服机构的伺服控制的偏置来供给偏置力。
图8示出可应用的偏置单元110的具体构造。如图8所示,偏置单元包括设置在外壳115内的弹簧桶形壳体114,所述外壳115通过固定螺栓117固定到主铸造机框116。
弹簧壳体114由在外壳115内运行的活塞118形成。通过往返于缸119的液压流体的流动,弹簧壳体114能被交替地设定在如图8所示的伸展位置或缩回位置。弹簧壳体114的外端持有形式为液压缸单元119(定位单元)的压力流体可操作器件,该器件可被操作以设定通过连接杆130连接到单元119的活塞的弹簧反作用柱塞(spring reaction plunger)121(推力反作用构件)的位置。
弹簧112(推力发生器)的内端作用于(施加力于)经由载荷元件(loadcell)125连接到相应辊支承件104的推力传动构件122。推力构件最初被连接器124拉成与辊支承件稳固地接合,该连接器124能在分离偏置单元时通过操作液压缸123而伸展。
当偏置单元110以使弹簧壳体114处于如图8所示的伸展状态的方式连接到它的相应辊支承件104时,弹簧壳体114和缸单元119的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而弹簧反作用柱塞121的位置能被设定成调节反作用柱塞上的弹簧接合处与推力传动构件122之间的有效间隔。从而,能调节弹簧112的压缩,以改变施加到推力传动构件122和相应辊支承件104的推力。使用这种配置,铸造操作期间唯一的相对运动是作为克服偏置弹簧的单元的推动构件122和辊支承件104的运动。由于偏置单元动作以使辊支承件104克服止动件向内偏置,因此它能被调节成在金属实际上经过铸造辊之间前给辊支承件提前加载一定的弹簧偏置力,并且在后续铸造操作期间如有需要还可维持该偏置力。
液压缸单元119被连续操作以改变弹簧反作用柱塞的位置来复制由于辊支承件104的横向运动而引起的推力传动构件122的运动。辊支承件104的任意向内或向外的运动将引起缸单元119的缸(从而弹簧反作用柱塞121)相应地向内或向外运动,以维持压缩弹簧112的所需压缩。因此,可以在辊的各端维持抵抗铸造辊16所需的偏置力(如,引起所需的2~4.5牛顿每毫米的辊分离力),而不管辊托的运动。可连续操作的弹簧设定器件能实现在整个铸造操作期间非常精确地设定能被维持或精确地改变成其它偏置力值的偏置力。例如,在2~4.5牛顿每毫米范围内的辊分离力(roll separationforce)能实现通过使侧部盖板56(侧坝)的肩部进一步压入铸造辊的侧部而铸造更薄的金属带材。此外,能使用刚性极低的弹簧,而且因为用于两个辊端的两个补偿或控制系统完全独立地操作,所以在两者之间不必对话(cross-talk)。因此,这种配置能实现精确地维持辊偏置力,以在铸造辊16处将辊分离力调整成约为2~4.5牛顿每毫米。
如图9示意性地所示,示例性的控制器件可由位置传感器150组成,所述位置传感器150感应推力传动构件122的位置并被接入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缸单元119的操作,以使单元119的缸复制推力传动构件122的运动。控制电路可包括控制器151,所述控制器151连接到传感器150和缸单元119,以操作缸119来复制推力传动构件122的运动。控制器151还控制用于在铸造之前对辊支承件进行初始设定的缸的操作,并且还控制后续调节,以经由分级控制器160增加缸119的增量运动,从而维持所需的偏置力,并改变铸造辊16之间的辊隙16A的间隙。分级控制器具有在161处的给定点输入。
通常,根据本发明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操作该系统以调节铸造辊16之间的辊隙16A的间隙,以补偿在系统内发生的能影响带材质量(即在薄金属带材中生成缺陷)的低、中或高频振动。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1000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步骤1010中,组装一对在其间具有辊隙并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具有限制盖的冷却铸造辊。在步骤1020中,将熔融金属引入这对铸造辊之间以在辊间形成铸池,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用盖限制该铸池。在步骤1030中,旋转铸造辊以使金属壳从铸池凝固而形成在铸造辊上并在辊隙被聚集。在步骤1040中,向这对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将在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的值调整成约为2~4.5牛顿每毫米。在步骤1050中,根据所施加的辊分离力形成并从铸造辊的辊隙向下传送薄金属带材。
参考图11,示出了由上述方法所制作的独特的钢材。该独特的铸钢带由以下步骤制成:组装一对在其间具有辊隙并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具有限制盖的冷却铸造辊;将熔融金属引入这对铸造辊之间以在辊间形成铸池,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用盖限制该铸池;旋转辊以使金属壳从铸池凝固到铸造辊上并在辊隙处被聚集;向这对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将在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的值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并且形成从铸造辊的辊隙向下传送的薄金属带材。
在铸造辊16上的凝壳中所形成的钢的柱状枝晶结构没有连在一起。这在图12中被对比性地示出,其中示出了由上述带材铸造工艺所制成的钢带的结构。这里,凝壳的柱状枝晶结构随着凝壳连在一起而在形成的带材中结合。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制成的钢带中,在凝壳之间的钢带内有一个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在带材经过铸造辊之间的辊隙16A的间隙后凝固。同时,通过将辊分离力的变化控制在约为2~4.5牛顿每毫米,可降低甚至完全消除钢带中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替代实施方式,该系统可以被操作以将铸造辊16之间的辊隙16A的间隙维持成大于由凝壳厚度所确定的间隙。操作中,以通过凝壳厚度所最初确定的间隙开始铸造。图12示出了该厚度,其中带材的凝壳的枝晶在形成的带材中结合。由残余的辊偏心所引起的辊支承件的运动被传感器150感知,而控制部件得知由偏心所引起的辊运动的模式。为了补偿偏心所导致的力波动,通过位置控制系统在弹簧(推力)反作用构件处复制辊塞块轨道(roll chock trajectory),并延续那些补偿运动。然后,少量(例如,0到50微米)增加辊的间隙,同时延续弹簧反作用构件的运动模式。这通过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由辊偏心所导致的力波动而更进一步地增强铸造辊之间已经形成的间隙。
在图9的控制系统中,通过移动支承被弹簧偏置的辊的辊支座而实现增加辊隙16A的间隙的步骤,并操作用于另一个辊的被液压地致动的偏置单元(支座驱动单元)以将另一个辊锁在固定位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系统能与美国专利6837301中所描述的偏心控制系统组合使用,在这里通过引用将该美国专利6837301并入此文。在那个系统中,通过在铸造辊的转速中采用一种速度变动模式,能大大降低由辊偏心所引起的厚度变动。以这种方式的补偿是可能的,因为即使很小的变动也会改变铸池内凝固中的金属壳在铸造辊上的接触时间,因此影响带材厚度和辊热载荷,以促进生产恒定厚度的带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以在铸造运作(campaign)期间降低铸造金属带材的厚度。例如,铸造运作可开始于铸造厚度约为1.8毫米的钢带。侧坝的肩部已经被压入以实现这种厚度。在铸造运作的中途,可能希望变成铸造厚度为1.5毫米的带材。通过提供在2~4.5牛顿每毫米范围内的辊分离力,能通过以受控方式将侧坝的肩部进一步压入铸造辊的侧部来降低铸造辊之间的间隙,以获得1.5毫米的厚度。
总之,如本文所述,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包括:一对在其间形成辊隙的冷却铸造辊;金属供给系统,该金属供给系统将熔融金属供入辊之间的辊隙,以形成被支承在辊隙上方的铸造辊表面上的熔融金属的铸池;一对盖板,所述盖板将熔融金属限制在铸池中以防止在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发生外流;辊驱动机构,该辊驱动机构沿相对旋转的方向驱动铸造辊,以生成从辊隙向下传送的金属凝固带材;安装在一对可移动的辊支座上的所述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辊支座允许这个辊朝着或远离另一个辊移动;一对支座驱动单元,所述支座驱动单元一对一地作用于可移动的辊支座上,以将所述一个辊相对另一个辊偏置;和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在铸造操作期间控制操作并且能够使支座驱动单元定位,以在铸造辊处提供被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的辊分离力。
总之,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系统和方法,用于通过向铸造系统的一对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使在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被调整成约为2~4.5牛顿每毫米,从而铸造薄带状铸件。这种调整能实现对浇铸过程更好的控制,从而降低所得薄铸造金属带材中的缺陷。
虽然参考某些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多种变更并且可以代之以等同方案。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型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于本发明的教义。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包括:
组装一对在其间具有辊隙并在所述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具有限制盖的用于冷却的铸造辊;
将熔融金属引入该对铸造辊之间以在铸造辊之间形成铸池,在所述辊隙的端部邻接处用所述限制盖限制所述铸池;
旋转所述铸造辊,以使金属壳从所述铸池凝固以形成在所述铸造辊上,并在所述辊隙处被聚集;
向该对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力,以将在所述铸造辊处的辊分离力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的值;以及
根据所施加的辊分离力形成从所述铸造辊的辊隙向下传送的薄金属带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熔融金属是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造辊被旋转而以至少为30米/分钟的铸造速度生产所述薄金属带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造辊被旋转而以至少为60米/分钟的铸造速度生产所述薄金属带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弹簧偏置来施加所述施加力。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伺服控制的偏置来施加所述施加力。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附加步骤:将所述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可移动的辊支承件上,以使所述铸造辊朝彼此运动;和通过一对偏置单元将所述施加力施加到所述辊支承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附加步骤:在所述偏置单元中设置推力发生器,所述推力发生器在连接到所述辊支承件的推力传动构件之间动作;以及设置推力反作用构件,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根据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和所述推力传动构件之间的间隔在所述辊支承件上生成推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推力发生器包括压缩弹簧或压力流体缸单元。
10.一种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包括:
一对在其间形成辊隙的用于冷却的铸造辊;
金属供给系统,该金属供给系统将熔融金属供入所述铸造辊之间的辊隙,以形成被支承在所述辊隙上方的铸造辊表面上的熔融金属的铸池;
一对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熔融金属限制在所述铸池中以防止在所述辊隙的端部邻接处发生外流;
辊驱动机构,该辊驱动机构沿相对旋转的方向驱动所述铸造辊,以生成从所述辊隙向下传送的金属凝固带材;
安装在一对可移动的辊支座上的所述铸造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辊支座允许这个辊朝着或远离另一个辊移动;
一对支座驱动单元,所述支座驱动单元一对一地作用于所述可移动的辊支座上,以将所述一个辊相对另一个辊偏置;和
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在铸造操作期间控制操作并且能够使所述支座驱动单元定位,以在所述铸造辊处提供被调整为2~4.5牛顿每毫米的值的辊分离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座驱动单元包括伺服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座驱动单元包括辊偏置单元,所述辊偏置单元包括:
连接到相应的辊支座的推力传动构件;
推力反作用构件;
推力发生器,该推力发生器在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和所述推力传动构件之间动作,以施加推力到所述推力传动构件和相应的辊支座上;和
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可被操作以改变所述推力反作用构件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可被操作以移动所述一个辊。
14.一种金属带材,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限定的方法制成。
15.由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限定的设备制成的金属带材。
CN2007800373880A 2006-08-09 2007-07-27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Active CN101522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63,399 US7464746B2 (en) 2006-08-09 2006-08-09 Method of casting thin cast strip
US11/463,399 2006-08-09
PCT/AU2007/001046 WO2008017102A1 (en) 2006-08-09 2007-07-27 Method of casting thin cast stri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2339A CN101522339A (zh) 2009-09-02
CN101522339B true CN101522339B (zh) 2011-07-06

Family

ID=3903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73880A Active CN101522339B (zh) 2006-08-09 2007-07-27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7464746B2 (zh)
EP (1) EP2049287B1 (zh)
JP (1) JP5216008B2 (zh)
KR (3) KR20090037499A (zh)
CN (1) CN101522339B (zh)
AT (1) ATE509717T1 (zh)
AU (1) AU2007283438B2 (zh)
RU (1) RU2429103C2 (zh)
UA (1) UA97115C2 (zh)
WO (1) WO20080171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4225B1 (de) 2006-09-22 2008-10-15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hlbandes
US20090236068A1 (en) 2008-03-19 2009-09-24 Nucor Corporatio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for rapid set and change of casting rolls
WO2009115877A1 (en) * 2008-03-19 2009-09-24 Nucor Corporatio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with casting roll positioning
US20090288798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Nuc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thin cast strip
CN102049482B (zh) * 2009-10-27 2012-12-1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薄带连铸布流器吊装、烘烤、浇铸方法
WO2012021395A1 (en) 2010-08-12 2012-02-16 Novozyme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olypeptide having cellulolytic enhancing activity and a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and uses thereof
US9458483B2 (en) 2010-08-12 2016-10-04 Novozyme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olypeptide having cellulolytic enhancing activity and a bicyclic compound and uses thereof
CN102049479B (zh) * 2010-11-11 2012-11-14 东北大学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制备无取向硅钢等轴晶薄带坯的方法
US10173260B2 (en) 2016-04-19 2019-01-08 Nuc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operation of twin roll strip caster to reduce chatter
JP7035830B2 (ja) * 2018-06-12 2022-03-15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偏心量測定方法及び鋳造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9158559A (zh) * 2018-09-28 2019-01-0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薄板的制备方法及专用设备
CN111347031B (zh) * 2020-04-02 2022-02-25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带连铸用坝堰式过渡包
WO2024015601A1 (en) * 2022-07-15 2024-01-18 Nucor Corporation Actor-critic learning agent providing autonomous operation of a twin roll casting ma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4209A (en) * 1987-08-06 1988-11-15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apparatus
US5052467A (en) * 1989-08-03 1991-10-0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a control method for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er
US5706882A (en) * 1994-12-29 1998-01-13 Usinor-Sacilor Control process for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ing
US6193818B1 (en) * 1995-12-12 2001-02-27 Pechiney Rhenalu Method for making thin, high-strength, highly formable aluminium alloy strips
US6536506B2 (en) * 2000-06-15 2003-03-25 Castrip Llc Strip cas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7301B2 (en) * 1999-02-05 2005-01-04 Castrip Llc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US6988530B2 (en) * 2000-06-15 2006-01-24 Castrip Llc Strip casting
US6672368B2 (en) * 2001-02-20 2004-01-06 Alcoa Inc. Continuous casting of aluminum
AT412072B (de) * 2002-10-15 2004-09-27 Voest Alpine Ind Anlagen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eines dünnen stahlband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4209A (en) * 1987-08-06 1988-11-15 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apparatus
US5052467A (en) * 1989-08-03 1991-10-0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a control method for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er
US5706882A (en) * 1994-12-29 1998-01-13 Usinor-Sacilor Control process for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ing
US6193818B1 (en) * 1995-12-12 2001-02-27 Pechiney Rhenalu Method for making thin, high-strength, highly formable aluminium alloy strips
US6536506B2 (en) * 2000-06-15 2003-03-25 Castrip Llc Strip cas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97115C2 (uk) 2012-01-10
RU2009108325A (ru) 2010-09-20
EP2049287A1 (en) 2009-04-22
JP2010500174A (ja) 2010-01-07
JP5216008B2 (ja) 2013-06-19
EP2049287A4 (en) 2010-01-06
AU2007283438A1 (en) 2008-02-14
RU2429103C2 (ru) 2011-09-20
US20090090480A1 (en) 2009-04-09
EP2049287B1 (en) 2011-05-18
KR20160047594A (ko) 2016-05-02
KR20090037499A (ko) 2009-04-15
ATE509717T1 (de) 2011-06-15
AU2007283438B2 (en) 2012-08-02
US20080035302A1 (en) 2008-02-14
KR20140129379A (ko) 2014-11-06
CN101522339A (zh) 2009-09-02
US7464746B2 (en) 2008-12-16
WO2008017102A1 (en)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339B (zh) 铸造薄带状铸件的方法
USRE41553E1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EP0903190B1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EP0903191A2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JP4598217B2 (ja) 金属ストリップ連続鋳造装置
US8499820B2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delivery nozzle and side dam actuators
JP4913979B2 (ja) ストリップ鋳造
US6988530B2 (en) Strip casting
US20140367065A1 (en) Thin roll strip cas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U2001265683B2 (en) Strip casting
IL137709A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AU2001265683A1 (en) Strip casting
AU8519998A (en) Strip cas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