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970A -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970A
CN101517970A CNA2007800339930A CN200780033993A CN101517970A CN 101517970 A CN101517970 A CN 101517970A CN A2007800339930 A CNA2007800339930 A CN A2007800339930A CN 200780033993 A CN200780033993 A CN 200780033993A CN 101517970 A CN101517970 A CN 101517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oute
layer
agreement
route requ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39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7970B (zh
Inventor
马丁·P·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S&C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C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1517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7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6Route discovery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6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minimising geographical or physical path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2Flo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reactiv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2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defining a routing cluster membersh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8Network protocols supporting networked applications, e.g. includ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配电系统可以包括网络通信能力。网络(100)通信能力可被配置为多层、网状网络或者是可配置的多层、网状网络。该网络可以具有两层固定节点网(层2和层3)以及一层移动节点网(层1)。各层及各层的各节点(106、108)具有与应用、路由类型、发送功率控制、物理配置及消息优先级相关的不同特性。网络配置及特性基于该网络的应用及通信需要的变化而改变。

Description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配电系统内提供通信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系统包括用于将电源连接到负载而同时经由电路保护、故障隔离、电路重配置(通常用于为受困的负载侧客户恢复服务)以及系统恢复正常功能来保护配电基础设施并维护服务的技术。例如,配电系统可包括电路切换及故障保护设备,其包括:电源保护设备(诸如电路断路器)、负载保护设备(诸如熔断器)以及故障保护设备(诸如故障中断器、分段器、自动重合闸等),故障保护设备将配电线分段并允许故障隔离。尽管可以采用各种策略来管理配电系统,以维护服务并保护配电系统时,但通常故障保护设备应当按照协调的方式运行,以使得配电系统的性能最优化并且使得服务中断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最小化。也就是说,为了将故障隔离在最靠近故障的故障保护设备处,以保护电源并保持对电源与故障保护设备之间的负载的服务。
同时,配电系统应当是能够以高性能进行管理、恢复及操作且同时减小负担。这些目标很难实现,因为配电系统包括大量的分布式智能设备(这些设备使得操作员能够管理并控制电力分配并且保护配电基础设施)。
数十年来,采用广域通信系统作为提高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的手段,以提供管理、改进的操作及系统恢复。这些系统负责对将来自电源/子站的电力在介质电压馈线/配电线上分配给用电设备进行控制,并且,由于在广阔的地理区域上提供光纤或其它固定通信介质的成本较高,所以这些系统通常是基于无线电的。商用通信产品的示例包括Schlumberger,Inc.公司所销售的Utilinet无线电(Utilinet radio)。大部分这些产品与SCADA系统一起使用,或与其它低速到中速通信应用(诸如可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S&C电气公司(S&C Electric Company,Chicago,Illinois)得到的
Figure A20078003399300071
电路重配系统(circuit reconfiguration system))一起使用。
另一方面,配电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尤其是故障保护)的各个方面要求高速(低延迟(1ow latency))及高可靠性通信。同样优选的是,这些系统基于无线电,以利用简便且低成本的安装。这种系统的示例包括S&C电气公司所提供的HRDS系统。这些系统针对各通信设备对使用专用点对点链路和专用通信信道。Freewave Communications公司提供了基于无线电的现货(off-the-shelf)产品,该产品结合Schweitzer EngineeringLaboratories,Inc.(SEL)的镜像位(mirrored-bits)通信协议使用。使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在基于无线电的通信基础设施上在两个互联的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之间传送多个数字状态点。
对于基于无线电的专用点对点系统,存在以下各种缺点:
1)各个点对点链路要求专用基础设施,该专用基础设施包括专用信道以及通常是专用的无线电对和中继器。这使得成本非常高而且使得安装及维护过程繁重。
2)在网格类型(grid-style)的配电拓扑中,需要许多这种点对点链路来全面协调保护性设备。
3)如果通信链路失效,则不能“匆忙地(on-the-fly)”创建其它通信路径以恢复通信链路。
4)链路不能用于交换其它通信流量,因为这会损害保护应用的低延迟消息传送要求。
网状拓扑(Mesh-topology)通信系统或基于互联网的自组路由方法(Ad-Hoc Routing methodology)及扩频无线电的通信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几个问题,但不是全部。带宽问题和/或与延迟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当这些系统被允许承载其它竞争性的通信流量时。例如,网状网络架构的要求是,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最少都具有到两个不同节点的通信链路,以提供替换路由。有线网络(例如,铜缆或光纤网络)在节点与其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内包含通信能量。另一方面,传统上无线网络已采用了广播能力(即,全向天线),而不包含用于进行通信的能量。不希望作为通信路径的一部分的节点接收到这种能量,并因此被迫延迟它们自己的传输,直到频谱清除为止,这导致了低效率的带宽使用及潜在的延迟问题。
所需要的是能够高效率地管理例程无线电通信流量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并且可靠地对优先的通信流量或紧急通信流量作出响应的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对消息流量的一种以上的优先级作出响应,而不损失或不严重地中断低优先级的业务量。这种通信系统还可以识别出存在优先的业务量或紧急业务量,并且按照有效的方式对这种业务量进行响应。这种通信系统还支持复杂的互连接性以及替换通信路径,以提供一致、可靠、高速、基于无线电的通信。这种系统应当能够实现以上操作而不需要复杂、耗时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结合网络通信架构的配电网格的图;
图2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包括网络架构通信能力的分布式配电设备的框图;
图3为示出可用在配电系统中的多层网络通信架构(诸如图1所示的网络通信架构)的图;
图4为示出可运行图3的多层网络的通信协议的图;
图5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协议来创建节点家族成员的图;
图6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协议静默分段配置来创建节点家族成员的图;
图7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多层网状网络的图;
图8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自适应链路路由建立的图;
图9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边缘节点对自适应链路路由建立的影响的图;
图10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边缘节点路由会聚的图;
图11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路由边缘节点重新定向路由的图;
图12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优先路由配置及电力绑定的图;
图13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多层路由配置的图;
图14为示出图7的网络并且还示出多层路由配置的图;
图15-19为示出根据这里所述的协议的实施方式的节点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电系统可以包括网络通信能力。网络通信能力可被配置为为多层、网状网络(“network”)或者是可配置的多层、网状网络。例如,网络可以具有两层固定节点网(层2和层3)以及一层移动节点网(层1),虽然替换结构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层。各层及各层的节点具有与应用、路由类型、发送功率控制、物理配置及消息优先级相关的不同特性。网络配置及特性基于该网络的应用及通信需要的变化而改变。可以在多层和多维度网络内通过频谱管理、功率控制及节点认知(awareness)来实现配置变化。
通过针对配电系统采用可动态配置的网络通信能力,来提供实际上能够为任意给定源或目的地路由提供多种网络拓扑变换的鲁棒、自愈性(self-healing)网络。针对任意给定通信会话的网状系统实际上是在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串行路径,该串行路径经由用作中继器的串接的一个或更多个节点/路由连接。精心设计的网状网络使得能够在任意给定时刻在该网络内同时地进行多个会话。
图1例示了根据一个或更多个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包括通信架构、系统及方法的示例性开环或辐射状(radial)配电系统100(即,通信网络)。应当理解的是,虽然与这里所述的通信网络的各种实施方式一起描述各种通信技术、技巧及方法,但是在各种实际实现中,这些系统组件及结构、技巧及方法可以互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可能没有结合每个实施方式来描述各个元件、结构、特性或技术,但是它们可以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明的实现中进行不同的组合;然而,在本申请中已构想了这些组合。此外,虽然主要结合配电系统来描述了通信架构、系统及方法,但是这些架构、系统及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其它系统,诸如石油处理及分配系统、紧急服务及第一响应方(first responder)通信系统等。
配电系统100例示了典型的配电结构以及这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子站或电源(S1-n)102,这些子站或电源(S1-n)102经由系统100进行配电。实直线104示出了配电线或导体,这些配电线或导体连接在电源102、闭合开关(X1-n)106及开放开关(O1-n)108之间。各条线104通常表示三相配电馈线(distribution feeder),取决于配电类型,该三相配电馈线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第四接地导体。虚直线110表示到相邻馈线或相邻子站(未示出)的连接。虚曲线112表示配电系统100的由开关106/108包围的部分(分段)114。配电系统100的这些描述与IntelliTEAM-II电路重构系统的架构一致,其中,与这些分段114中的各个分段相关联的开关106/108统称为“组(team)”(T1-n)。可选地提供的中继器/路由器(R1-n)116表示对构成网络的一部分的无线电进行再现,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例示了典型的切换或故障保护设备——设备200,设备200提供系统100的开关106/108的功能。设备200包括控制204,控制204连接到电路中断或切换设备206,诸如电路断路器、真空故障中断器等。控制204包括内部存储器或者可以连接到存储器(未示出),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204所使用的控制程序及运行参数,以执行设备200的操作。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电源,该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蓄电源(storage source)、配电线抽头或任意其它合适的电源(未示出)。
设备200连接到相关联的通信设备202,通信设备202根据与这里所述的网络实施方式一致的通信架构及通信协议而运行。或者,通信设备202可被包括在设备200中。一种可能的通信设备202是Nova工程公司(Nova Engineering Inc.)的NovaRoam EH900跳频扩频无线电。通信设备202可以经由10/100MBS以太网连接208连接到控制204,并且无缝地创建针对控制204的互联网协议(IP)广域网。通信设备202可以提供OSI-兼容的TCP/IP通信协议栈的层1-3,并且通过使用这里所述的路由协议而使得能够智能地在该系统100中对消息进行路由。在这个方面,通信设备202可以包括连接到存储器或缓存214的控制器212。存储器可以以电、光或者其他方式存储由该通信设备使用的控制程序,以对路由配置消息、数据包含消息、系统开销消息、映射及发现消息、系统维护消息等进行生成、传输、接收和/或路由。控制器212还与连接到天线210的传输设备相连接,以传输各种消息。
在系统100中的各个设备(例如,源/目的地102、开关106/108、负载(未示出)及中继器116)构成该通信网络的点或节点,并且由此包括通信能力(诸如与设备200一起描述的通信设备202)或任意其它合适的通信能力。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固定独立的通信设备(例如,中继器116),此外包括移动通信设备、移动单元122,诸如与移动服务人员相关联的通信设备、无线使能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蜂窝数据使能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包括通信能力、存储器及处理能力,以对路由配置消息、数据包含消息、系统开销消息、映射及发现消息、系统维护消息等进行生成、传输、接收和/或路由。此外,该网络可以包括与该系统不相关联的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包括公共或专有无线接入点、无线使能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蜂窝数据使能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按照与这里所述的通信网络及协议兼容的方式进行通信。
图3例示了针对与系统100及其相关设备相关联的通信网络300的多层结构。移动设备122构成网络300的第一层或层1。固定设备的一部分(诸如源102、开关106/108及中继器116)构成网络300的第二层或层2。其余固定设备301构成网络300的第三层或层3。将会描述到,各个设备的特性确定了该设备最终与层1、层2还是层3相关联。此外,通信网络300的动态特性会使得一些设备在某一时刻与这些层中的一个层相关联,而在另一时刻与另一层相关联。虽然如所示图3,网络300包括三层,但是使用多于三层或少于三层的实现是可能的。如稍后所述,除这些层之外还可存在可选的中央控制302,并且可选的中央控制302可以连接到网络300。
通信网络300可以实现能够改变网络特性的协议,这使得多个应用能够访问网络300。该协议自动地容纳各种应用,诸如传输紧急消息、当需要时增大延迟、提供对网络容量更高百分比的接入、可靠地提高连接性、提供可伸缩性及提供频谱利用或再用。此外,网络300可以在没有中央服务器或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运行,并且在本质上是独立的智能无线自组网络;然而,网络300是实现了具有自适应链路路由的发送功率控制(TPC/ALR: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Adaptive Link Routing)的配置能力的网络。
图4例示了TPC/ALR协议400,TPC/ALR协议400在应用层402与物理、无线通信层404之间提供链路路由。传输层406包括路由层408及接入协议410,诸如与自适应路由412及功率控制414一起运行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TPC/ALR协议400基于在三层网状网络300内的某一节点相对于全部其它节点的三维地理(层、罗盘位置)的关系,根据使用网络通过发送功率控制及链路路由来进行传输的当前应用来指定网络拓扑416。
TPC/ALR协议400具体地可以为移动/固定回程(backhaul)无线网络(未示出)提供互链(interlink)。此外,使得协议400知道网络300的结构,即,节点类型、节点密度、节点位置及路由方位(azimuth),包括所计算的或提供的节点到节点距离及层评估。协议400使用这种信息来控制节点发送功率,提供“智能”天线控制及无线电分支(branching),传送单播路由请求消息(RREQ),并且当忽略、响应或重传RREQ时使用嵌入式位置分段标识符信息。如稍后所述,协议400提供绕过障碍(诸如建筑物、山丘、不可操作/拥堵节点及停用端(dead end)路由)的路由。此外,多层的网络结构300与协议400一起使得能够按照蛙跳(leap-frog)的方式来路由数据流量,以满足延迟及容量负载。
协议400可以控制网络300中的各个通信设备的发送功率,并且在这个方面,能够控制RREQ及路由答复(RREP)消息及相应数据会话的发送功率。按照这种方式,协议400通过使CSMA的影响最小化而在实质上增大可用带宽,来提供扩展的RF频谱再使用,CSMA在非动态的系统中会占用高达50%的网络容量,并且增大延迟而且减小连接性。
虽然协议400能够用于其中通信设备主要经由全向天线进行传送的系统中,但是在该协议与具有“智能”或方向性天线能力的通信设备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具有具体优点。智能天线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智能天线及使用智能天线的通信设备(即,这里所使用的节点)至少表示,通信设备能够按照全向模式(即,按照360°辐射状模式)来发送消息,或通信设备能够选择性地发送给一个或更多个扇区或放射状分段,例如,22°、45°、90°、180°等。在这些节点中实现智能天线能力的具体技术对于协议400的操作或其益处不是关键的。这里使用术语“智能天线”也并不暗指不与分段发送能力具体相关的附加智能天线技术。
根据协议400,按照需要,节点可以在全部方向广播信号,或在与路由/目的地节点方向相应的具体扇区/分段内传送单播信号。智能天线能力使得能够增大多个路由会话并且增大空间的再使用。
协议400结合功率控制来使用智能天线,以保持较高级别的连接性及整体网络通信容量。在大部分情况下,该协议按照与延迟要求一致的最低可能功率设置(P1)来提供节点传输。较低功率级别的传输增大了该路由所涉及的节点数量,并因此增大延迟。对于标准传输,这没有意义,并且保持较低发送功率级别有助于实现增大RF频谱利用的目标。对于某些消息(诸如紧急/优先消息)及其它延迟敏感的消息(例如,VoIP相关消息),协议400提供消息类型检测及自动功率增大(例如,P2、P3、PX-最大),由此减小用于消息传输的节点数量。按照可伸缩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使得目的地节点以自己的RERR-L(由于延迟的路由错误)对RREQ-P进行响应。然后,该源节点发送路由请求消息,指示需要按照下一更高的功率级别的减小的延迟(RREQ-Pn),中继器节点接收到该RREQ-Pn,响应于该RREQ-Pn的中继器节点在发送其RREQ-Pn时增大其功率,一直反复进行该过程,直到实现延迟目标或达到最大功率(PX)为止。例如,对于VoIP消息传送,作为会话连接过程的一部分而建立功率增大及延迟减小,使得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即,对话)时,能够实现延迟目标。
响应于RREQ而动态地确定消息路由,并且通常并不保持消息路由。在路由无效一段时间后,丢弃例程消息路由,例如,在N秒之后丢弃该路由,其中,基于网络使用数据、历史数据、操作员选择或它们的组合来选择N值。协议400并不存储路由,而是使得各个节点对网络节点密度、位置信息、相邻节点IP地址及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相关联地理关系进行缓存,以便使用智能天线能力及最低功率级别设置进行路由建立,从而实现延迟要求。例如,节点可以对IP地址及象限(quadrant)信息(例如,与节点相关的地理位置1°-90°、91°-180°、181°-270°及271°-360°罗盘方向)进行缓存。可以使用“Fire Drill”或其它类似的过程来建立优先消息及紧急消息路由。根据Fire Drill过程来保持优先消息及紧急消息路由。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网络300是包括层1节点、层2节点及层3节点的多层网状网络,各层节点具有它们自己的不同特性。因为层1节点在本质上是移动的,所以它们通常并不将它们自己作为与层2的节点相关联的一类。然而,在某些优先通信情况及紧急或第一响应方通信应用(例如,示例紧急情况)中,在层1中固定的其它移动节点被自动地接受进入层2中,并且被允许在网中建立其位置。将这一点设计在协议400,以容纳用作用于灾难恢复或其它类似应用的指挥所(command post)的暂时节点。虽然并不与层2节点相关联,但是层1节点可以连接到层2节点,以进行通信,具体地说,进行从层1节点到中央位置302的回程类型语音及数据通信。
此外,协议400提供层1移动节点在多个层2节点之间的基本转换。通过与该移动节点的速度增大相对应自动地增大hello信标数量来实现这一点。在该应用中,当正在使用路由时,附近的层2节点大体上追踪层1节点。这使得当正在使用路由时层1移动节点在层2节点之间移动。在层2节点之间的转换期间,层2或其它层的新的更近的节点(更强的RF信号)对于新的路由可用。由于对于新的路由保持先前的路由有效足够长时间,以与原始路由汇聚,所以使得数据和/或语音中断最小化(低于50msec)。
网络300通常具有比层1节点22或层2节点102/106/108/116更少的层3节点301。层3节点旨在并主要用作层2聚类之间的传输层,或用作针对目的地为中央点302或其它目的地的层1流量和层2流量的回程。层3节点通常具有比其它周围节点更高的接地电平以上(AGL:aboveground level)天线中心线。此外,层3节点还将RREQ重新传送(单播)到目的地扇区中的节点,即使层3节点并不在相对原始源/中继器节点的目的地扇区中。
固定节点(尤其是在较高密度网络内的固定节点)倾向于进行聚类,尤其是在基于应用层的各个同等节点持续地登记到其同等组的对等系统中。这些聚类典型地位于层2,而较少位于层1及层3,但是并不禁止层1或层3节点进行聚类。通常在聚类内生成的大量本地流量会阻碍聚类内路由。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单播RREQ被延迟过久,则要生成的下一RREQ可以包括可由一个或更多个层3节点识别的代码,并向最接近目的地节点位置的其它层3节点单播,因此,绕过了延迟或阻塞RREQ的聚类。层3中的节点还可以被源节点使用,通过仅使用相同层节点连接到超出针对RREQ寿命预期或针对延迟要求所确定的节点计数的目的地节点。与层2节点不同,层3节点并不限于路由方向,并且即使层3节点并不位于所建议路由的象限中,它仍然可以重传RREQ。层3节点能够决定是将数据作为层2消息还是作为层3消息重传给另一层3节点。可能无意地接收到层3消息的层2节点可被设置成简单地忽略该传输,或取决于消息类型及内容而相应地对该消息进行响应。
取决于层2节点密度,层3节点具有取决于分成扇区的/方向性的节点的一套节点,或具有在一个位置连接到智能天线的单个节点。针对多个分成扇区的/方向性天线配置,相对于进入IP层以进行重传,协议400使得能够与RF分支网络交互,使得该套节点能够在链路层处理RREQ及数据。
根据协议400运行的网络300使得各个节点能够与附近/家族节点建立关系。这种关系至少限定了与自己相关的附近节点的地理位置,使得能够通过使用智能天线来单播消息。这些节点能够建立包含在其发送功率范围内及超出其发送功率范围(总体网络配置数据)的网络节点密度信息的表。还对发送功率进行控制以提供路由建立,从而满足延迟目标,并且发送功率还限定家族关系。如上所述,构成各个节点的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及能够学习家族节点、网络节点密度并对用于消息传输使用的数据进行缓冲的处理器。
以下说明具有网络300的结构并根据协议400运行的节点网络的配置。例如,在初始化阶段,通过网络操作员配置或其它合适的方式,节点(诸如层2节点)将其发送功率设置为最低设置,并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它类似的定位技术来获知其物理位置。然后,层2节点初始化获知家族节点的过程。
图5例示了被多个潜在家族节点所包围的层2节点502。节点502试图建立到各个分段/扇区504、506、508及510中的最接近家族成员的连接,虽然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分段/扇区。家族成员可以定义如下:
兄弟节点(sibling node):是具有足够的接收信号强度(RSL)以通过使用最小发送(TX)功率(<+10dBm)来提供与另一节点的可靠连接性的节点;
第一表兄弟节点(Cousin node):是具有足够的RSL以通过使用中等TX功率(+11dBm到+20dBm)来提供与另一节点的可靠连接性的节点;
第二表兄弟节点:是具有足够的RSL以通过使用中等到最大TX功率(+21dBm到+30dBm)来提供与另一节点的可靠连接性的节点;以及
DTS节点:是并不具有足够的RSL以通过使用最大TX功率(>+30dBm)来提供与另一节点的可靠连接性并且经受灰色代码阻塞的节点。
当然,可以限定更少或更多级别的关联。
家族发现过程指示节点502发送内嵌有其地理/层位置的HELLO,节点502进而监听包含该节点地理位置的其它节点的HELLO信标。当接收到Hello时,节点对节点内嵌的家族信息进行缓存。针对各个功率级别(P1、P2、P3、...、Pn、PX)反复进行该过程,直到节点502能够获知并且在其缓存中保存其兄弟节点512、第一表兄弟节点514及第二表兄弟节点516为止,可由用户来设置各个级别的数量及功率。不满足这些标准的节点是DTS,而且并不作为家族成员而被保存在缓存中。
节点在单播条件下控制发送功率(TX),并被配置为尝试从全部其家族成员获得基本上公共的RSL。这可以实现成在传输节点识别了最接近的家族成员(兄弟、第一表兄弟、以及如果需要第二表兄弟)之后将它们的功率约束在预定的(例如,N条)直接链路。传输节点会超出其用于紧急/优先消息传输、延迟敏感的消息或针对各种其它可配置的目的的边界发送功率。节点可以被配置为周期性地验证并更新保存在其缓存中的家族成员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节点可以每n个时长更新其家族成员表。因此,如果节点成为不可操作、拥堵或其他方式不可用,则生成具有可靠的有效链路的修改后的家族表。
目标在于用于全部节点家族成员的公共RSL。然而,节点还试图满足在各个象限标准内具有家族成员节点的要求。如图6所示的节点602经由家族成员603仅能够满足三个象限606、608及610的“n_直接_链路(n_direct_links)”要求,而遗漏象限604。在这种情况下,节点602将试图链接到各个分段中的家族节点,直到其最大发送功率“PX”为止。如图6所示,该节点可以连接到最接近静默扇区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是在610象限中的家族节点616。如果节点602不能够满足该目标,则节点602可被调整为采用边缘节点配置,而并不跟踪静默扇区中的节点的位置。然而,当监听到静默扇区中的新出现的节点时,节点602将试图建立家族关系。此外,只要节点602接收到具有内嵌地理/层信息的RREQ,节点602就使用该信息来更新其缓存,使得它能够持续地更新其关于网络配置及网络结构中的节点的知识。
图7-14及以下讨论例示了被构造为包括与网络300类似的网络的系统的配置、操作特性及优点。
图7例示了包括位于两个地理障碍704及706周围的33个层2节点的网状网络700,这些层2节点中的一个被标识为节点702。网状网络700的设置基本上与如图3所示的网络300相同。如上所述,各个节点702采用发现/映射功能,使得它能够获知其物理位置和与其相关的家族成员(兄弟、第一表兄弟、第二表兄弟等)与构成限定了网络700的网708的节点的位置。
在图8中,从图中移除图7所示的网状表示,来讨论从源节点710经由路由714到目的地节点712的消息路由。根据实际上的任意合适的分组数据传输协议(诸如TCP/IP、UDP等)来组装该消息。还可以根据协议400来调整该消息。
为了发送消息,源节点710通过首先查看其缓存以确定到目的地节点712的方向及所估计的链路数量,来发起RREQ。源节点708将该方向(例如(N/E 172.40.68.21))增加到该目的地节点地址,其中,术语“N/E”表示目的地节点710相对于源节点708的方向(例如,东北方向),而术语“172.40.68.21”是目的地节点710的地址标识符。可以使用各种方向指示符,诸如罗盘刻度盘(rose)指示符:N、N/E、E、S/E、S、S/W、W、N/W;经度/维度指示符,或任意其它合适的方向指示符。此外,该源节点可以向该消息增加寿命预期或延迟令牌。因为源节点710知道目的地节点712的相对方向,所以源节点710可以使用智能天线能力来将RREQ单播给适于向目的地节点712延伸的分段或多个分段。节点710的家族成员节点(例如,节点716)接收到RREQ;节点716沿着相对于目的地节点712的承载的路由方向。类似地,节点716确定适于向目的地节点712延伸的分段或多个分段,并将该消息单播/重复传送给向节点718延伸的分段中,节点718类似地将该消息单播/重复传送给向目的地节点712延伸的分段。在各节点,该节点可以更新包含在该消息中的方向信息,使得该方向性信息继续对应于适于向目的地节点延伸的方向。
在RREQ实现中,并不处于714的分段或方向中的节点719会接收到RREQ。接收到RREQ但是并不处于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714上的节点可以被设置为忽略该消息,而且并不重复该消息。
此外,与优选的单播技术相反,可以要求网络700的节点使用全部或有限的广播能力。图9例示了网络700及试图向节点712发送消息的节点720。然而,由于节点720接近障碍706,因此节点720是边缘节点。也就是说,节点720在各个分段中并不具有家族节点,具体地说是缺少在指向目的地节点712的分段中的家族节点。通常,对于并不在支持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中的到节点720的家族节点(例如,节点722及节点724)在从节点720接收到RREQ时会忽略该RREQ,这是因为该节点并不处于支持到该目的地的路由的分段中。然而,作为发现/映射过程的结果,节点720知道它是边缘节点,此外还知道它在支持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中不具有家族成员。因此,节点720将边缘节点指示符附加到具有目的地节点地址和方向性指示的RREQ。当接收到包括该边缘节点指示符的RREQ时,家族节点722及724响应该RREQ。在第一响应技术中,节点722或724服务于支持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节点722或724中的各节点将RREQ单播/重复传送到合适的分段,来建立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如果节点722或724是边缘节点或者不包括支持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则它们可以通过还将边缘节点指示符附加到RREQ来实现多播过程。
如图9所示,节点722及724中的各节点支持建立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并且因此建立了两条路由728及730。然而,在节点732之后,路由728及730通过相同节点到达目的地节点712。路由728及730可以汇聚成单个路由728’(图10)。路由汇聚可以基于延迟测量、节点计数指示符或其它类似的技术。
根据协议400而运行的网络700可以检测潜在停用端路由,或按照其他方式引导消息绕过障碍(诸如障碍704、705及706)。试图向目的地节点712发送消息的节点734发起RREQ,并且根据协议400而将目的地节点地址及方向指示符附加到该RREQ。目的地节点712处于节点734的西北方向,因此,方向指示符是N/E。所得到的路由736遇到节点720,如上所述,节点720是边缘节点,而且不支持支持直接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的分段(图11)。当与节点712地址一起接收到具有N/E方向指示符的RREQ时,节点720因此实现上述多播技术,以征用(enlist)节点722及724来完成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736。如上所述,从节点720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汇聚到路由728’,因此所形成的路由736包括从节点720到目的地节点712的路由728’。
可能的情况是,当发起或重复RREQ时,节点不会在该RREQ的延迟/寿命预期要求内收到来自家族节点的响应。在这种情况下,节点可以重发RREQ,这次包括边缘节点指示符以征用附加节点来提供响应。如果没有对第二请求作出响应,则该节点还可以重发RREQ,但是这次删除了方向性指示符而使用广播技术。接收到该广播消息的节点基于边缘节点技术或广播技术(当单播技术失效时)来试图实现协议400,以将该消息单播到支持到目的地节点的路由的合适的分段。
根据协议400,动态地建立路由,而且在路由无效超出预定时段之后不再保存路由。随后的路由导致同时路由生成。优先/紧急消息可以享有优选的或预建立的路由,这些路由作为网络发现/映射过程的“FireDrill”过程的一部分而保存。保留了使用最低单播功率设置来建立路由的期望,并且该源节点发起RREQ(如之前所述),使用中等单播功率而将RREQ单播给兄弟节点以及第一表兄弟节点。接收家族成员重复/单播该RREQ。如果没有满足针对优先消息的延迟要求,则目的地节点使用RERR(L)(由于延迟的路由请求错误)进行答复,源节点增大功率并且在RREQ内提供指示,以使得接收家族节点按照类似的方式增大功率。增大单播功率的作用在于,减小了支持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由所需要的节点数,并且因此减小了延迟。当目的地节点在所要求的延迟内接收到该RREQ时,该目的地节点使用RREP进行响应。此外,这些优先路由及相应功率设置作为初始网络发现/映射的一部分而被保持在各个节点缓存中。
构成优先路由的各个节点知道从该节点出发的优先路由的方向(N、N/E、E、S/E、S、S/W、W、N/W)。由于用于优先路由的潜在的增大功率设置,在支持优先路由的分段中的节点可以侦听到优先消息RREQ,但是并不作为优先路由的一部分(例如,由于延迟问题),这种节点仅侦听RREQ但是并不作出响应。这些节点限定其功率,并且指示它们在支持该路由的分段中的家族成员按照类似的方式限定它们的功率。并不处在优先路由的分段中、但是监听到该消息的节点类似地限定其功率。该节点还指示其家族成员按照类似的方式限定它们的功率。作用在于创建没有针对优先消息的竞争通信的区域740(图12)。假设限定了发送功率,使得区域742不干扰优先路由的冲突/干扰要求和/或遭受优先路由的冲突/干扰要求,则区域740边界之外的区域742对于通信保持可用。区域742基本上由与优先路由相邻但是并不在支持该优先路由的分段中的节点的家族成员组成。
上述讨论通常涉及层2节点操作。层3节点通常具有比任意周围节点(例如,层2节点及层1节点)高的接地电平以上的天线中心线。图13例示了网络700’。网络700’基本上是还包括层3节点750、752及754的上述网状网络700。层3节点750、752及754基本上位于层2节点及层1节点上方,例如,位于障碍704、705及706上,所以层3节点750、752及754能够看见层2节点或层1节点不能看见的节点。当接收到RREQ时,层3节点(例如,节点752)将RREQ单播给在目的地分段中的家族成员756,即使该层3节点并不在原始源节点758的目的地分段中。这使得能够创建越过障碍704的路由770,这与使用层2节点及层1节点(例如,764)来绕过障碍704的情况相反,从而减小了延迟。此外,该设置支持从层2节点的第一聚类766到层2节点的第二聚类768的聚类到聚类的通信。
此外,层3节点750、752及754支持回程通信,与中央点进行通信并且通过减小路由构成节点的数量来减小延迟。参照图14,层3节点750接收到由层2节点772发起的到目的地节点774的RREQ。节点750将RREQ单播给层3节点752,层3节点752进而将RREQ单播给层3节点754。节点754将RREQ单播给目的地节点774。当在节点750与节点752之间和在节点752与节点754之间进行单播时,节点756及节点754将层3节点标识符附加到RREQ,使进行监听并且能够听到RREQ的层2节点及层1节点不对RREQ进行响应。
图15-19的流程图示出了处于多层网状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根据运行协议(诸如上述网络及运行协议)的操作。图15示出了源节点RREQ发起。在1502处,识别目的地节点的地址,并且在1504处,该源节点查看其缓存以确定要被附加到RREQ内的目的地节点地址的位置指示符。在1506处如果缓存内不包含目的地节点位置指示符,则在1508处源节点附加其坐标,并且在1510处发送RREQ。如果缓存内包含目的地位置指示符,则在1512处源节点检查这是否是对RREQ的重发。RREQ重发是表示家族节点没有对原始RREQ作出响应的指示。为了扩大在监听到RREQ的家族节点中会作出响应的家族节点的数量,在1514处可以将边缘节点标识符附加到RREQ,使得能够进行RREQ的多播并且得到更广泛的响应。如果在1518处确定目的地分段是静默扇区,则情况也一样。
图16的流程图示出了接收RREQ的节点的响应。在1602处,节点等待接收RREQ。在1604处当接收到RREQ时,节点首先在1606处确定该路由是否是优先路由,根据图19的流程图来处理优先路由。如果该路由不是优先路由,则在1608处接收节点对该路由源/目的地节点地址及坐标进行缓存。接下来,在1610处该节点对目的地节点位置指示符进行检查,并且如果目的地节点位置指示符并不存在(这可能是因为RREQ失效所以源节点并没有将目的地位置指示符包括在内的结果),则在1612处将本地节点地址及位置指示符添加到RREQ,并且在1614处重发RREQ。否则,在1616处针对边缘节点指示符检查所接收的RREQ。如果边缘节点指示符存在并且在1618处确定之前发送了RREQ,则该节点返回到等待接收RREQ。否则,在1620处该节点检查该路由是否在静默分段中。如果该路由不到静默扇区,则在1612处添加本地节点地址及位置指示符,并且在1614处再重发RREQ。否则,在添加本地节点地址及位置并且重发RREQ之前,在1622中添加边缘节点指示符。在缺少边缘指示符的情况下,在1624处该节点检查RREQ,以确定RREQ是否是层3RREQ,并且如果是,则该节点返回到在1602处等待接收RREQ。如果RREQ不是层3RREQ并且在1626处该节点处于支持该路由的分段中,则在添加边缘节点指示符(在1622处)之前,如果合适,并在重发RREQ(在1614中)之前的添加本地节点地址及位置指示符(在1612处)之前,在1620处执行静默扇区检查。
图17按照流程图形式例示了对层3节点接收到RREQ的类似响应。在1702处,节点等待接收RREQ。在1704处当接收到RREQ时,该节点首先在1706处确定该路由是否是优先路由。如果该路由不是优先路由,则在1708处接收节点对该路由源/目的地节点地址及坐标进行缓存。接下来,在1710处该节点对目的地节点位置指示符是否存在进行检查,并且如果目的地节点位置指示符不存在,则在1712处将节点位置指示符添加到RREQ,并且在1714处重发RREQ。否则,在1716处针对边缘节点指示符检查所接收的RREQ。如果边缘节点指示符存在并且在1718处先前发送了RREQ,则该节点返回到1702处等待接收RREQ。否则,在1720处该节点检查该路由是否在静默分段中。如果该路由在静默分段中,则在1722处添加边缘节点指示符,在1712处将节点位置添加到RREQ,并且在1714处重发RREQ。否则,在1724处该节点检查RREQ以确定该RREQ是否是层3RREQ,并且如果是,则在1726处该节点添加层3指示符,在1712处将节点位置添加到RREQ中,并且在1714处重发RREQ。
图18例示了在确定RREQ涉及优先路由(如图16及17所示)之后的优先路由处理。当在1802处接收到RREQ并且在1804处确认RREQ与优先路由相关联时,在1806处该节点检查RREQ功率级别。如果功率级别最低(P1),则在1808处检查延迟,并且分别在1810和1812处发送RREP-P1或RERR-L1。如果在1814处确定功率级别是中等功率级别(P2、P3、...、Pn),则在1816处检查延迟,并且分别在1818和1820处发送RREP-Pn或RERR-Ln。如果在1822处功率级别是最大功率级别(PX),则在1824处检查延迟,并且如果延迟是“正确(ok)”则在1826处发送RREP-PX。如果延迟不是“正确”,则在1828处发送最佳的延迟答复RREP(PX),并且在1830处生成延迟告警。
图19示出了源节点针对RREP/RERR消息的动作。当在1902处接收到RREP或RERR时,在1904处对该路由的优先级状态进行检查,并且如果在1906处对于RERR消息该路由不是优先路由,则在1908中重发RREQ。否则,在1910处经由该路由发送数据。确认了该路由的优先状态,在1912处检查RERR(L1)/RREP(P1)消息。如果存在延迟错误,则在1914处按照下一功率级别来发送RREQ。如果在功率级别P1上不存在延迟错误并且在1916处存在路由答复(RREP(P1)),则在1910处发送数据。如果既不存在RREP(P1)也不存在RERR(L1),则在1918处检查RERR(L2)/RREP(P2)消息。如果存在延迟错误,则在1920处按照下一功率级别来发送RREQ。如果在中等功率级别(P2、P3、...、Pn)上不存在延迟错误并且在1922处存在处于中等功率级别(RREP(Pn))上的路由答复,则在1910中发送数据。如果既不存在RREP(P2)也不存在RERR(L2),则在1924中检查RREP(P3)/RREP(PX)消息。如果在1926处存在RREP(PX)消息,则在1928处将发送功率级别设置为最大(PX),在1910处发送数据,并且在1930处生成延迟告警。否则,在1910处基于RREP(Pn)发送数据。
这里所述的多层网状网络及运行协议具有很多应用。在这里所述的主要实施方式中,该网络及协议可以应用于具有带有通信能力的分布式源、开关/控制及负载元件的配电系统中。在该领域中的新技术要求识别和传输优先消息并且减小延迟的通信能力。这对于使得对等切换设备能够足够快速地反应以检测、保护和恢复覆盖了5到10平方英里基础设施的电网而言是必要的。多个节点必须在数毫秒内对较高优先消息进行检测、反应及传输,以防止电路过载并且保护昂贵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并不直接地涉及紧急会话的多个节点需要快速地限定它们的功率,以最小化对要传输的优先消息的干扰。
这里所述的网络结构及协议的另一应用在于货物(commodity)处理和/或分配系统,诸如石油处理及分配系统。与配电系统相类似,石油处理及分配需要其能够自动地/远程地对故障阀门、破损管道及故意破坏/恐怖主义袭击进行检测及隔离的系统。在这种应用中,第二层节点通常具有关键任务(mission critical)责任,并且相对于第一层节点及第三层节点而言是核心基础设施。在这种应用中基础设施保护是第二层网络的主要任务,因为对于给定网格分区对紧急通信需要的时间不到5%。因此,该通信网络及协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于SCADA、遥测(telemetry)、仪表读数(meter reading)、视频监视、车辆及语音。这里所述的网络及协议能够快速、自动、及时地将应用从日常通信变换到紧急通信。根据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网络及协议还适于将第二层节点设置为容纳第一层语音及数据,并将其从移动单元路由到第三层节点以用于回程,而不会忽视其保护基础设施的原始任务。
另一应用主要涉及紧急/本地通信/第一响应方服务。因为其对优先消息、车辆/节点位置及视频监视进行反应的能力,这里所述的网络及协议非常适于提供用于紧急通信的可靠网络。此外,这些网络及协议使得能够实现移动(migration)路径汇聚技术。在这种应用中,第一层节点具有关键任务责任,并且形成相对于第二层节点及第三层节点而言的基础设施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层固定节点主要在第一和第三层节点回程之间用作中继器(有时是视频监视节点),并且针对第一层节点连接性为地理区域(类似于小区站点)提供RF覆盖区(footprint)。由第一层移动节点生成优先消息,并且经由第二层节点及第三层节点传输到中央指令/调度(dispatch)部。
虽然按照配电保护及恢复系统以及相应方法的多个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系统及方法。可以结合任意数量的系统、设备及方法来应用本发明的概念以提供同等的分配系统保护中。
虽然本申请可以采用各种修改例及替换形式,但是通过附图中的示例及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来示出了某些实施方式。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所述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全部修改例、替换例及等同物。
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在本发明中使用了“如这里使用的,术语‘______’在这里被定义为表示……”的语句或类似的语句来明确地定义某一术语,否则并不旨在明示或暗示地将该术语的含义限制为超出其字面或普通含义,并且不应当基于在本发明的任意部分(除了权利要求的文字外)作出的任意陈述而认为是对这些术语在范围上的限制。就本发明中按照与单个含义一致的方式来使用在本发明结尾的权利要求中表述的任意术语来说,这只是出于清楚的目的,以不使读者困惑,并且并不旨在使得这些权利要求术语限于(通过暗示或其它方式)该单个含义。除非通过引用词语“装置(means)”和没有描述任意结构的功能来定义权利要求的要素,否则并不基于35U.S.C.§112、第六段而对任意权利要求的要素的范围进行解读。

Claims (29)

1、在具有分布式源、开关及负载组件的配电系统中,以下将分布式源、开关及负载组件称为节点,各节点都具有通信能力,一种与该系统相关联的用于在所述节点之间进行消息通信的通信协议,该协议包括:
对于各节点确定家族节点,其中,各家族节点的指定包括地址和位置指示符;
从源节点向目的地节点发起路由请求,所述路由请求包括所述目的地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目的地节点的位置指示符;以及
根据所述位置指示符,将所述路由请求单播给所述源节点的家族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各节点根据该节点的至少一个特性与第一层或第二层中的一个层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特性包括:移动性、物理关系或节点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议,其中,物理关系包括所述节点相对于其余节点的相对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在所述节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节点周围的区间集中的各个区间中没有家族节点的情况下,将该节点指定为边缘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边缘节点被配置为响应于与所述边缘节点相关联的家族节点的存在及位置,来单播或广播所述路由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与承载有位置指示符的所述路由不相关联的节点被配置为不对所述路由请求进行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没有接收到对所述路由请求的所述单播的路由答复,来广播所述路由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还根据所述节点与所述家族节点进行通信所需要的功率级别值来指定所述家族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节点在物理上分布在三维地理区域上,并且其中,各节点根据所述节点的物理位置的特性而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个层相关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协议,所述第二层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层节点具有更高的物理标高,所述第二层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协议,所述第二层节点被配置为与其相对于所述目的地节点的位置关系无关地对路由请求进行响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协议,所述第二层节点被配置为将第二层节点指示符附加到所述路由请求上以提供修改后的路由请求,所述第二层节点被配置为当第一层节点被配置为忽略所述修改后的路由请求时对所述修改后的路由请求进行响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与优先消息和优先路由相关,由所述节点的集合来定义所述优先路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协议,其中,定义所述优先路由的所述节点集合的家族节点在传送所述优先消息的期间具有边界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所述路由请求包括延迟要求指示,并且其中,所述目的地节点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路由请求及所述延迟要求指示而提供路由答复消息或路由错误消息,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路由答复消息来开始数据通信,并且所述源节点还响应于所述路由错误消息来重发所述路由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路由错误消息来以增大的功率级别重发所述路由请求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路由错误消息,作为广播路由请求而重发所述路由请求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该协议包括:
响应于所述路由请求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地节点之间建立路由,所述路由包括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位置指示符相关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协议,该协议包括:
响应于所述路由请求在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地节点之间建立两条路由。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路由包括所述两条路由的汇聚。
22、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的节点之间进行消息通信的通信协议,该协议包括:
对于各节点确定家族节点,其中,各家族节点的指定包括地址及位置指示符;
从源节点向目的地节点发起路由请求,所述路由请求包括所述目的地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目的地节点的位置指示符;以及
根据所述位置指示符,将所述路由请求单播给所述源节点的家族节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各节点根据该节点的至少一个特性与第一层或第二层中的一个层相关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特性包括:移动性、物理关系或节点功能。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节点在物理上分布在三维地理区域上,并且其中,各节点根据该节点的物理位置的特性而与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一个层相关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协议,所述第二层节点被配置为与其相对于所述目的地节点的位置关系无关地对路由请求进行响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协议,所述路由请求包括延迟要求指示,并且其中,所述目的地节点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路由请求和所述延迟要求指示而提供路由答复消息或路由错误消息,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路由答复消息来开始数据通信,并且所述源节点还响应于所述路由错误消息来重发所述路由请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协议,其中,所述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路由错误消息来以增大的功率级别重发所述路由请求消息。
29、在具有分布式网络组件的货物处理和/或分配系统中,以下将所述分布式网络组件称为节点,各节点都具有通信能力,一种与该系统相关联的用于在所述节点之间进行消息通信的通信协议,该协议包括:
对于各节点确定家族节点,其中,各家族节点的指定包括地址及位置指示符;
从源节点向目的地节点发起路由请求,所述路由请求包括所述目的地节点的地址和所述目的地节点的位置指示符;以及
根据所述位置指示符,将所述路由请求单播给所述源节点的家族节点。
CN2007800339930A 2006-09-15 2007-09-07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1517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4478206P 2006-09-15 2006-09-15
US60/844,782 2006-09-15
PCT/US2007/019565 WO2008033275A2 (en) 2006-09-15 2007-09-07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970A true CN101517970A (zh) 2009-08-26
CN101517970B CN101517970B (zh) 2013-07-24

Family

ID=39184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39930A Active CN101517970B (zh) 2006-09-15 2007-09-07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129376A1 (zh)
EP (1) EP2062394B1 (zh)
CN (1) CN101517970B (zh)
CA (1) CA2662362C (zh)
WO (1) WO2008033275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2924A (zh) * 2017-11-08 2018-02-2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智能电网接入分布式自适应节点及系统
CN113473436A (zh) * 2021-03-29 2021-10-01 上海市地震局 一种基于四象限移动模型的震后应急通信网络的路由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8228B1 (ko) * 2006-03-28 2008-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파워 및 전송지연을 고려한경로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단말장치
US8073663B2 (en) * 2007-04-20 2011-12-06 The Permedia Research Group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lling petroleum migration
WO2010120689A2 (en) * 2009-04-14 2010-10-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mergency calls
US8924033B2 (en) 2010-05-12 2014-12-30 Alstom Grid Inc. Generalized grid security framework
US9641026B2 (en) 2011-06-08 2017-05-02 Alstom Technology Ltd. Enhance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for 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US9281689B2 (en) * 2011-06-08 2016-03-08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Load phase balancing at multiple tiers of a multi-tier 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US8965590B2 (en) 2011-06-08 2015-02-24 Alstom Grid Inc. Intelligent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grid control system data
US20120316696A1 (en) * 2011-06-08 2012-12-13 Alstom Grid Multi-level topologytopography for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grid control
CN102231647B (zh) * 2011-06-21 2014-04-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专用光纤通信网络业务路由配置方法
US8509109B2 (en) * 2011-06-27 2013-08-1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nd maintaining routes in smart meter networks
US9118219B2 (en) * 2011-07-07 2015-08-25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nodes and phases via a smart grid
US9672576B2 (en) 2011-09-13 2017-06-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effective work force management of a smart grid
US8872667B2 (en) 2011-09-13 2014-10-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ult isolation and service restoration in an electric grid
JP5530996B2 (ja) * 2011-11-15 2014-06-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電網用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経路設定装置及び方法
US9794807B2 (en) * 2011-11-30 2017-10-17 Maxlinear Asia Singapore PTE LTD Management of backhaul nodes in a microwave backhaul
US9119130B2 (en) * 2012-03-23 2015-08-25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active link-estimation in reactive routing networks
US9906439B2 (en) * 2013-11-01 2018-02-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hoc on-demand routing through central control
GB2536484B (en) 2015-03-19 2021-02-17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Data routing
FR3112262B1 (fr) * 2020-07-01 2022-06-10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Procede de regulation destine a resorber un engorgement d’un reseau maille de communication par courants porteurs en lign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712A (en) * 1999-02-22 2000-08-15 Robert; Bruno 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plural migratory access nodes
US6832135B2 (en) * 2001-07-10 2004-12-14 Yingco Electronic Inc. System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energy distribution at local sites
US20050169238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Nokia Corporation Obtaining routing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4960A (en) * 1979-07-02 1981-04-28 Sangamo Weston, In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ower distribution to customer loads
US5278890A (en) * 1991-11-27 1994-01-11 At&T Bell Laboratories Paging arrangements in a cellular mobile switching system
US5353283A (en) * 1993-05-28 1994-10-04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General internet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412654A (en) * 1994-01-10 1995-05-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ly dynamic destination-sequenced destination vector routing for mobile computers
US5652893A (en) * 1994-12-13 1997-07-29 3Com Corporation Switching hub intelligent power management
US7188003B2 (en) * 1994-12-30 2007-03-06 Power Measuremen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US6304556B1 (en) * 1998-08-24 2001-10-16 Cornell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outing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for ad-hoc networks
US6115580A (en) * 1998-09-08 2000-09-05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adaptive network link optimization using wireless terrain awareness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in
US7783299B2 (en) * 1999-01-08 2010-08-24 Trueposition, Inc. Advanced triggers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 appl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tion system
GB9923070D0 (en) * 1999-09-29 1999-12-0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ultilaye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748233B1 (en) * 1999-10-28 2004-06-0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routing and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1111874A1 (en) * 1999-12-20 2001-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Routing in mobile-IP Ad-Hoc networks
DE60121924T2 (de) * 2000-03-13 2007-02-15 Nokia Corp. Dienstanbiet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030172135A1 (en) * 2000-09-01 2003-09-11 Mark Bobick System, method, and data structure for packaging assets for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on multi-tiered networks
US7032119B2 (en) * 2000-09-27 2006-04-18 Amphus, Inc. Dynamic power and workload management for multi-server system
US6735448B1 (en) * 2000-11-07 2004-05-11 Hrl Laboratories, Llc Power management for throughput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6807165B2 (en) * 2000-11-08 2004-10-19 Meshnetworks, Inc. Time division protocol for an ad-hoc, peer-to-peer radio network having coordinating channel access to shared parallel data channels with separate reservation channel
US20020068584A1 (en) * 2000-12-05 2002-06-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 a mobile device
US6624532B1 (en) * 2001-05-18 2003-09-23 Power W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ty network load control
US6861956B2 (en) * 2001-07-10 2005-03-01 Yingco Electronic Inc. Remotely controllable wireless energy control unit
US6671586B2 (en) * 2001-08-15 2003-12-30 Statsigna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demand over an integrated wireless network
US7403988B1 (en) * 2001-12-28 2008-07-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echnique for autonomous network provisioning
ES2356992T3 (es) * 2002-02-01 2011-04-15 Tellabs Operations, Inc.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una red multicapa en sonet/sdh.
US6870846B2 (en) * 2002-04-29 2005-03-22 Harris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mobile ad-hoc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eactive routing therein using dynamic source routing (DSR)
ES2287281T3 (es) * 2002-05-31 2007-12-16 Nokia Corporation Metodo de encaminamiento y estructura de red.
US20040002792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Encelium Technologies Inc. Light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WO2004064303A2 (en) * 2003-01-13 2004-07-29 Meshnetworks, Inc. Method for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to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286844B1 (en) * 2003-01-31 2007-10-23 Bbn Technologie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ree dimensional antenna selec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KR100611125B1 (ko) * 2003-05-09 2006-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트리구조를 이용한 최적 라우팅경로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264372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Nokia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outing for 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with inter-layer optimization
US7269155B2 (en) * 2004-01-13 2007-09-11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to an access point or gatew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following an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 and to perform smooth handoff of mobile terminals between fixed terminals in the network
US7573835B2 (en) * 2004-08-16 2009-08-11 Renesa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nod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munication packet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in an ad-hoc hierarchically addres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808032A4 (en) * 2004-11-05 2008-11-05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OUTING MEASUR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 DIMENSION TO SELECT A ROUTE OF ROUTE BETWEEN NODES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627401B2 (en) * 2006-02-07 2009-12-01 Glenbrook Associat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regulat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an electric appliance
US8131838B2 (en) * 2006-05-31 2012-03-06 Sap Ag Modular monitor service for smart item monitoring
US7813267B2 (en) * 2006-08-29 2010-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rol plane resiliency with undisrupted forwarding in a dat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712A (en) * 1999-02-22 2000-08-15 Robert; Bruno 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plural migratory access nodes
US6832135B2 (en) * 2001-07-10 2004-12-14 Yingco Electronic Inc. System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energy distribution at local sites
US20050169238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Nokia Corporation Obtaining routing information
CN101095317A (zh) * 2004-01-30 2007-12-26 诺基亚公司 对路由信息的获取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2924A (zh) * 2017-11-08 2018-02-2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智能电网接入分布式自适应节点及系统
CN107742924B (zh) * 2017-11-08 2023-11-1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智能电网接入分布式自适应节点及系统
CN113473436A (zh) * 2021-03-29 2021-10-01 上海市地震局 一种基于四象限移动模型的震后应急通信网络的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62362A1 (en) 2008-03-20
EP2062394A4 (en) 2013-07-10
CN101517970B (zh) 2013-07-24
US20120320731A1 (en) 2012-12-20
WO2008033275A2 (en) 2008-03-20
CA2662362C (en) 2016-05-17
WO2008033275A3 (en) 2009-02-26
US9106571B2 (en) 2015-08-11
US20090129376A1 (en) 2009-05-21
EP2062394B1 (en) 2015-04-29
EP2062394A2 (en)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970B (zh) 配电系统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1983535B (zh) 经由接入终端路由的方法
AU200621596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bterranea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at least one mobile station and a fixed network by means of a radio network
CN101803300B (zh) 为公用服务提供网络和路由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555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grid communication
CN101711048B (zh) 移动自组织网络与Internet融合过程中的网关选择方法
US9924550B2 (en) Dynamic LTE network
JP6311722B2 (ja) サーバ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10440631B1 (en) Payload type aware routing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230093492A1 (en) Lorawan gateway network and method
CN103636171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8203995B2 (en) Connection maintenance in wireless network with relays via CID encapsulation
Inoue et al. NerveNet architecture and its pilot test in Shirahama for resilient social infrastructure
JP4911602B2 (ja) 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585445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53581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Sreeresmi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Routing Protocols in Smartgrid
RU2699575C1 (ru)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содержащей множе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
Owada et al. Design for Disaster-Tolerant and Depend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
Chen et al. A survey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Deng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Onsite Power Grid Rescue.
AU2022327561A1 (en) Lorawan gateway network and method
Lee et al. Energy-efficient data-aware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2010239284A (ja) イベント発生情報の伝達方法、イベント発生情報の伝達システム
Li et al. Gateway Assisted Hybrid Geographic Forwarding for Heterogeneou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