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939B -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939B
CN101517939B CN2007800293674A CN200780029367A CN101517939B CN 101517939 B CN101517939 B CN 101517939B CN 2007800293674 A CN2007800293674 A CN 2007800293674A CN 200780029367 A CN200780029367 A CN 200780029367A CN 101517939 B CN101517939 B CN 101517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data
interferometer
phase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93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7939A (zh
Inventor
E·戈特瓦尔德
B·奥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51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7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9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9Signal waveform processing, e.g. reshaping or retim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用的光再生器,所述光再生器除了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之外,还包括用于再生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各个码元的相位的单元。在电平找平之后,在其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数据信号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对于第一数据信号来说,在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确定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将其转换为校正信号并且输送到用于校正相位误差的单元。在用于校正相位误差的单元中,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对第二数据信号在其相位方面进行修正,使得在该校正单元的输出端输出在其幅度和其相位方面被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

Description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再生器、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所述的用于光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波长复用运行(英文: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波分复用),简称DWDM)的远程光传输网络中存在光连接线路(英文:links),其中在不再生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光连接线路不能被桥接。通常情况下,为了再生光数据信号而应用光电子再生器,其中,光数据信号被转换为电子信号、被放大并且被再生,随后重新在发送单元中被转换为光信号。当信道数据速率非常高时(例如:40Gb/s)或者在未来的100Gb的以太网中,这种传统的再生器是非常昂贵的,因而作为另选方案而应用纯光学再生器方案。另外,随着数据速率的增大,无再生器的可能作用距离通常明显小于网络中出现的最大线路长度。在数据速率为40Gb/s的情况下,作用距离位于300和1500km之间,在数据速率为100Gb/s的情况下,作用距离目前远小于300km,使得在这种网络中在连接线路中的数据信号或许必须被多次再生。
更大的作用距离此外通过应用更高级的调制形式来实现,例如差分相位调制(英语: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差分相移键控),简称DPSK)。相位调制的信号通常具有恒定的或者以码元时钟脉冲形式的脉冲式光功率,因而相对于光纤的非线性具有潜在较低的敏感度。两级式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与传统的调制形式相比具有更好的散射公差(Dispersionstoleranz)。另外,四级式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显示出高的频谱效率,也就是说,与两级式调制的信号相比,在光波长间隔内每单位时间能够传输双倍的信息量。然而,即使在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在信道之间的四波混合和由于交叉相位调制而在幅度和相位方面出现干扰。另外,相位误差由于在数据信号和光放大器的被放大的源发发射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引起。由此对于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来说也需要能够消除数据信号的失真和干扰的再生器。
根据A.G.Striegler等人的出版公开物“NOLM-Based RZ-DPSK signalregeneration”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Vol.17,No.3,2005年3月)公开了一种再生器,该再生器具有非线性光纤环形镜(英语:nonlinear optical loopmirror,简称NOLM),该非线性光纤环形镜具有定向衰减器。在此,“归零(return-to-zero)”差分相位调制(RZ-DPSK)的输入信号以大概95∶5的分配比被馈入到耦合器并被划分。幅度不同的这两个部分信号以彼此相反的方向通过该光纤环,并且基于在高度非线性的NOLM光纤中的自相位调制而得到不同的相移,这导致非线性的传输特性曲线。通过在光纤环中插入定向衰减器,大幅度地减少了在光纤镜的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波动,而DPSK信号的各个码元的相位角值保持。这意味着,通过NOLM结构没有消除数据信号的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光再生器,其允许针对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进行相位误差校正。
本发明的任务将通过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用的光再生器、通过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在光学再生的方法来解决。
所述光再生器在输入侧包括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其中,为所述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每个码元调定相同的幅度,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的分路器连接在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上,在所述分路器中在其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数据信号被划分为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其中在第一输出端上输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在第二输出端上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所述分路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相位误差确定单元连接,在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根据所输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的相位误差而生成校正信号并且在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校正信号;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输出端与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分路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使得在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中,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在其相位方面进行修正,并且在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的输出端输出在其幅度和其相位方面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
所述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设有具有两个输出端的分路器;所述分路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干涉测量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干涉测量装置具有延迟单元、光学可控的移相器和第一干涉仪;所述分路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在第二干涉仪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干涉仪的输出端经由电平调整装置与光学可控的移相器连接。
在所述用于光学再生的方法中,经过逐位电平找平单元为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每个码元调定相同的幅度,其特征在于,在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数据信号被分路器划分为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根据所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各码元的相位误差而生成校正信号,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的相位进行修正,并且输出在幅度和相位方面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
根据本发明建议了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用的光再生器,所述光再生器除了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之外,还包括用于再生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各个码元的相位的单元。在电平找平之后,在其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数据信号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对于第一数据信号来说,在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确定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将其转换为校正信号并且输送到用于校正相位误差的单元。在用于校正相位误差的单元中,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在其相位方面对第二数据信号进行修正,使得在该校正单元的输出端输出在其幅度和其相位方面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
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再生,使得在光传输网络中的作用距离明显增大,于是必要时不再需要光电再生器。另外,纯粹光学的再生器的使用尤其是对于40或更高Gb/s的数据速率来说与显著的成本优势相关联。因为以纯粹光学方式进行再生,所以不需要高频电子设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基于不同的误差校正方法相对于数据速率的变化是有承受能力的。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通过以下方式生成校正信号,即,将相位误差转换为幅度值。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具有相位值和幅度值之间的特征曲线,该特性曲线具有至少一个线性区域,使得对于数据信号的不同码元给出了相同的特性曲线斜率。这尤其是对于两级式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与码元0或π无关地,必须将相位误差以相同的在符号方面正确的方式转换为幅度值。
为了确定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而采用的、从相位值至幅度值的转换可以借助干涉测量装置来实现。该干涉测量装置可以有利地以集成光学方式制造,这有助于整个再生器变得紧凑。
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一个有利实现变型方案是:由第一干涉仪和在其特性曲线方面偏移了π/2相位差的第二干涉仪构成的并联电路。第一干涉仪用于确定相位误差。第二干涉仪用于探测码元。根据所探测到的码元通过光学可控的移相器实现,为第一干涉仪中的数据信号的不同码元调定相同的工作区域或者偏移了2nπ的工作区域。总之,如此构造所述第一干涉仪,使得第一干涉仪的表现相位和发送之间关系的特性曲线以π/2 modulo 2π的相位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干涉仪的相应特性曲线偏移。
在确定了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之后,在相位校正单元中修正这些码元的相位。为此,有利地应用非线性介质,其中,根据校正信号的幅度调整第二数据信号的相位。这尤其是导致了这样的优点,即,能够修正具有大于40Gb/s的极高数据速率的数据信号,这是因为所采用的Kerr效应非常快速地在fs的时间范围内进行。
在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所述第一干涉仪和所述第二干涉仪被构造为双射束干涉仪,所述双射束干涉仪根据两个干涉测量支路中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分别输出幅度值。
在另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被构造为具有嵌入式定向衰减器的非线性光纤环形干涉仪。
在又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相位校正单元包含半导体放大器。这里,充分利用数据信号和反向的校正信号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以便进行相移,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对于将校正信号施加到数据信号上无需附加的光源。
在另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在相位校正单元中充分利用自相位调制。这种方式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直接采用传输光纤或者高非线性的玻璃纤维作为校正单元。
在再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所述第一干涉仪和所述第二干涉仪被构造为双射束干涉仪,所述双射束干涉仪根据两个干涉测量支路中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分别输出幅度值。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扩展方案是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说明。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附图并依据实施例阐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再生器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方框图;
图2是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方框图以及所属的特性曲线;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再生器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再生器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在该方框图的几个位置处,为了说明而在功能块之间简单示出了各个数据信号。数据信号DS被输送到光再生器的输入端。在该实施例中,选择“归零”差分相位调制(RZDPSK)的数据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同样也可以采用“非归零(non-return-to-zero)”差分相位调制(NRZ DPSK)的数据信号或者其他的具有恒定功率的相位调制数据信号。RZ DPSK数据信号包括具有小于位持续时间的时间宽度的各个脉冲。这里,单个脉冲也被称为码元(Symbol)。二进制数据编码是关于连续的码元之间的相位角值差来实现的。在两级式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的相邻码元分别相差0°或者180°(=π)。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每个码元的信号幅度均是相同的。在图1中,数据信号DS基于非线性相互作用沿着传输线路受到干扰。如根据数据信号DS的草图可以看出的,数据信号DS的各个码元具有不同大小的信号幅度。现在各个码元的相位以Ф值受到干扰,也就是说相邻码元的相位差不再正好为0或者π。在该数据信号的继续传播中,相位误差可能变得如此之大,以致于不再能够准确地区分出各个码元。
在其幅度和相位方面受到如此方式干扰的数据信号DS被输送到用于电平找平(Pegelnivellierung)的单元PN,所述用于电平找平的单元PN用于均衡各个码元之间的幅度差别并确定到一个值上。为此,例如可以采用经改良的非线性光纤环形镜,如已经在现有技术所述的Striegler等人的文献中被公开的。在用于电平找平的单元PN的输出端处,被找平的数据信号DSN的所有码元具有相同的信号幅度。然而,各个码元的相位并且从而相位误差基本被保持。
在其幅度方面被修正的数据信号DSN被输送到分路器SP,在分路器SP处所述数据信号DSN被分为第一数据信号DS1和第二数据信号DS2。如果采用无源的50∶50分路器PS,那么每个数据信号的脉冲的功率电平被减半。如果采用集成有放大介质的有源分路器,那么可以如此运行该分路器,使得在该分路器SP的两个输出端中的每一个上均存在输入信号电平的电平完全相符的副本。原则上,可以任意选择分路器SP的扩展方案及其分配比。
第一数据信号DS1被输送给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该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的任务在于,与相邻码元的未经干扰的为0或π的相位差有关地,确定码元的相位误差Ф,并且针对每个码元k以与码元的相位误差Φk成比例的方式将码元的相位误差Ф转换为光学电平。随后,通过充分利用非线性效应(如:交叉相位调制XPM或者自相位调制SPM),该光学电平可以用于校正数据信号的相位误差。为此,设有相位校正单元KP。在KP中,借助校正信号KS的光学电平修正第二数据信号DS2。
必须如此构造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即,按照规定方式将各个码元的信号脉冲的相位转换为幅度。单元EP应该与是否存在信号干扰无关地提供基础电平I0,所述基础电平I0最好在后续的校正单元KP中对于所有的信号脉冲导致π/2相移,使得相继的码元之间的相位差保持。单元EP的传输特性曲线(即,所传输的强度与相继的码元的相位差的依赖关系)应该在围绕0或者π的范围中是线性的,并且对于两个区域具有相同的斜率。于是,例如在特性曲线的斜率S为负的情况下,码元的为+Фk的相位误差造成的传输变化为ΔI~Фk。在这种情况下,码元k的校正信号KS的电平为IK=I0-|S|*Фk。在相位校正单元KP中,如此生成的校正信号由于Kerr效应而出现相移,该相移与码元的校正信号的强度Ik成比例。由于在该实施例中,校正信号的强度小于基础电平I0,所以与无误差的码元相比,以-Фk来修正第二数据信号DS2的待修正的码元k的相位。
为了确定相位误差,例如可以采用干涉测量装置。依据图2的方框图给出了这种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实现变型方案。在该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设有两个并联的马赫-曾德干涉仪IF1和IF2(Mach-Zehnder-Interferomter),它们的工作点以π/2或者π/2的多倍(π/2+2nπ,其中n=1、2、3...)彼此移位。在该方框图下方示出了该干涉仪的所属特性曲线(即,依赖于相邻码元的相位差的传输)。
第一干涉仪IF1用于确定相位误差Ф。第二干涉仪IF2用于检测码元值0或π。如DPSK解调器的方式构造两个干涉仪,并且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其工作点,即,第一干涉仪的工作点位于第二干涉仪的最大传输的一半处。
需要第二干涉仪IF2,以便针对所有码元在第一干涉仪IF1中设定相同的工作区域AB。最终,为了设定相位校正而需要线性的特性曲线,其中不仅对于处于围绕0的范围中的码元而且处于围绕π的范围中的码元来说,该特性曲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这一点将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在第一干涉仪IF1之前布置相移单元PSH。该相移单元PSH恰好以π来移动到达的码元的相位,如果在第二干涉仪IF2中对于该码元例如检测到π的话。在此相位误差Ф保持。现在,这些相位误差Ф始终是在第一干涉仪IF1的相同的工作区域AB中被确定的,并且在第一干涉仪IF1的输出端作为光学电平而被输出。
到达的数据信号DS1在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的输入端在分路器SPER中被划分。将第一部分信号输送给延迟单元DLEP。如此调整延迟持续时间,使得只有在第二干涉仪IF2中成功探测码元值之后,才在恰当的时刻将第一部分信号施加在移相器PSH处。从而借助延迟单元DLEP补偿由第二部分信号的信号路径所造成的传播时间差别。
将第二部分信号输送给第二干涉仪IF2。第二干涉仪IF2如DPSK解调器的那样工作。在这些干涉测量支路之一中布置延迟单元VZ2,其造成大约一个位持续时间的传播时间差。视干涉测量支路中的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而定,在干涉仪的输出端出现相长干涉(Konstruktive Interferenz)或者相消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z)。按照这种方式,根据相继的码元的为0或π的相位差,在干涉仪IF2的输出端出现或0或1的传输。在图2以虚线表示的特性曲线IF2中,标示出了最大传输的点MAX和最小传输的点MIN。各个码元的相位误差仅对探测结果产生微小影响,这是因为该特性曲线在最小值和最大值处的斜率非常平缓。
第二干涉仪IF2的输出端与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连接,所述移相器PSH例如可以构造为非线性介质,并且设置在第一干涉仪IF1的输入端之前。事先将在IF2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平输送到电平匹配器PAEP。在该电平匹配器PAEP中,围绕传输1的区域内的电平被设置为事先确定定义的值,该值恰好造成为为π的相移。因此“1电平(Einspegel)”导致在移相器PSH中第一部分信号的所属码元在相位上发生为π的偏移。相移同样可以通过非线性效应(如:XPM)来实现。可以自由选定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的扩展方案。重要的是,发生尽可能精确的为π的相移。可替代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干涉仪IF1的干涉测量支路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的码元值来说,干涉仪IF1的工作点将被移动π。对照附图,在图2中该相移表现为实线特性曲线IF2的偏移,于是逻辑0(码元0)或者逻辑1(码元π)两者都位于传输特性曲线的下降或上升沿上。
如果将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设置在于涉仪IF1的输入端之前,那么有利地以与干涉仪IF2同样地构造第一干涉仪IF1。现在,在第一干涉仪IF1中为每个码元k确定与其相位误差Фk成比例的光学电平Ik。
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在图2中所示的实现变型方案能够以集成光学的方式例如在磷化铟基底(InP-Basis)上制造。其他材料(如:硅、玻璃或者铌酸锂(Lithiumniobat))也是可以设想的。原则上,这里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的改进对于四级式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来说也是可以设想的。为此需要第三干涉仪IF3,所述第三干涉仪IF3与第二干涉仪并联连接。如果第三干涉仪IF3的输出电平被倍增,那么就确定了四个码元。可以将第二和第三干涉仪的干涉仪输出端与移相器连接。根据所确定的码元,至少需要两个移相器,以便对于各个码元来说保证第一干涉仪IF1的相同工作方式。
现在,在EP输出端输出的校正信号KS具有脉冲,其幅度根据每一单个码元k的相位误差Фk以恒定的电平I0发生变化。将校正信号KS输入到相位校正单元KP,所述相位校正单元KP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半导体放大器SOA和紧跟其后的循环器Z。校正信号KS施加在该循环器的输入端E。将该校正信号KS引导到第一输出端A1和输送给半导体放大器SOA。使半导体放大器SOA在线性范围内以恒定的增益运行,使得增益不会因校正信号而发生改变。校正信号KS在与第二数据信号DS2相反的方向上经过SOA。如之前所述,根据相同码元的校正信号的电平,第二数据信号DS2的每个码元通过交叉相位调制XPM在其相位上被偏移。根据图1中所示的简图,第一码元(0+Ф1)例如与校正信号I1的强度成比例地按照与无误差的码元关系以-Ф1进行相移(因为I1<I0)。以+Φ2来修正第二码元(π+Ф2)(因为I2>I0),同样以+Ф3来修正第三码元(0+Ф3)(因为I3>I0)。
在相位校正单元KP的输出端输出在相位和幅度方面都经过修正的数据信号DSK。所有码元的幅度电平是相同的,并且在每个相邻的码元之间存在为0或π的相位差。
为了调整在第一数据信号DS1和第二数据信号DS2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别,在相位校正单元KP之前插入延迟电路DL。另外,为了中间放大(mittleren
Figure GSB00000905820100091
)校正信号KS而采用了可控的放大器。电平匹配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在SOA内充分利用非线性效应(这里为XPM),其效率随着校正信号KS的强度或电平而上升。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再生器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这里,相位校正单元KP包括由光学可控的电平调整装置OSP、传输光纤F以及第二电平找平单元PN2构成的串联电路。在此应用校正信号KS以便给第二数据信号DS2施加与相位误差Ф成比例的电平差别。为此采用光学可控的电平调整装置OSP。在此,可以是光学可控的放大器或者衰减器。在可控的电平调整装置OSP的输出端存在第二数据信号DS2,其信号幅度根据每个单个码元k的相位误差Фk以平均的恒定的电平I发生变化。真正的相位校正在随后的传输光纤F中实现。与图1的实施变型方案相比,这里不是充分利用交叉相位调制XPM而是充分利用位于光纤F中的自相位调制SPM来进行相位校正。传输光纤也可以被构造为高非线性光纤,或者也可以是传输线路的传输光纤。在该光纤的输出端,基于该光纤内的非线性相移可以消除每个单个码元的相位误差。由于码元的不同信号幅度不受SPM的影响,因此对各个码元的电平差别的补偿例如可以在后续的接收单元之前在第二电平找平单元PN2内执行。
作为传输光纤F的替代方式,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放大器SOA来校正相位。该半导体放大器中的载流子密度的变化在SOA中导致折射率的变化。由此,同样可以根据信号脉冲的强度实现码元的相移,在此这被充分用于校正相位。
最后要注意,根据本发明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除了能够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光再生器中之外,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它可以作为信号失真的探测器嵌入在调节系统中或者例如与散射补偿器联合用于信号分析。另外可以设想的是作为针对附加(模拟或数字)信息的探测器的应用,所述附加信息作为子调制被施加于数据信号。

Claims (21)

1.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用的光再生器,所述光再生器在输入侧包括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PN、PN1),其中,为所述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的每个码元调定相同的幅度,
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输出端的分路器(SP)连接在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PN)上,在所述分路器中在其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数据信号(DS)被划分为第一数据信号(DS1)和第二数据信号(DS2),其中在第一输出端上输出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在第二输出端上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所述分路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连接,在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中,根据所输送的第一数据信号(DS1)的相位误差而生成校正信号(KS)并且在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校正信号;
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的输出端与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分路器(SP)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使得在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中,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KS)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S2)在其相位方面进行修正,并且在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的输出端输出在其幅度和其相位方面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具有表现相位值和幅度值之间关系的特征曲线,其中该特性曲线具有至少一个线性区域,使得对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DS1)的不同码元给出了相同的特性曲线斜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被构造为干涉测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再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被构造为由具有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的第一干涉仪(IF1)和在其特性曲线方面以相位差所偏移的第二干涉仪(IF2)构成的并联电路,
其中,在所述第一干涉仪(IF1)的输入端之前设有延迟单元(DLEP),所述第二干涉仪(IF2)的输出端经由电平调整装置(PAEP)与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被接入在所述延迟单元(DLEP)和所述第一干涉仪(IF1)的所述输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干涉仪(IF1)的干涉测量支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仪(IF1)和所述第二干涉仪(IF2)被构造为双射束干涉仪,所述双射束干涉仪根据两个干涉测量支路中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分别输出幅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包括光学非线性介质,其中,根据所述校正信号(KS)的幅度来调整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S2)的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被构造为由半导体放大器(SOA)与紧随其后的循环器(Z)一起构成的串联电路,其中,所述半导体放大器(SOA)具有针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S2)的输入端,所述循环器(Z)具有针对所述校正信号(KS)的输入端(E)、针对所述校正信号(KS)的第一输出端(A1)和针对所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K)的第二输出端(A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校正所述相位误差的单元(KP)被构造为由光学可控的电平调整装置(OSP)与紧随其后的光学非线性介质(F)一起构成的串联电路,其中,所述光学可控的电平调整装置(OSP)具有针对所述校正信号(KS)的第一输入端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S2)的第二输入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随其后的光学非线性介质(F)被构造为传输光纤或者半导体放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随其后的光学非线性介质(F)之后设有用于电平找平的第二单元(PN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在信号路径中设有用于延迟信号或者调整传播时间的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光再生器,
其特征在于,用于逐位进行电平找平的单元(PN、PN1)被构造为具有嵌入式定向衰减器的非线性光纤环形干涉仪。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中设有具有两个输出端的第二分路器(SPEP);
所述第二分路器(SPEP)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干涉测量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干涉测量装置具有延迟单元(DLEP)、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和第一干涉仪(IF1);
所述第二分路器(SPEP)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在第二干涉仪(IF2)的输入端;和
所述第二干涉仪(IF2)的输出端经由电平调整装置(PAEP)与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使得根据在所述第二干涉仪(IF2)的输出端存在的传输值来以π进行相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第一干涉仪(IF1),使得第一干涉仪(IF1)的表现相位和发送之间关系的特性曲线以π/2modulo 2π的相位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干涉仪(IF2)的相应特性曲线偏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干涉仪(IF1)的干涉测量支路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控的移相器(PSH)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干涉仪(IF1)的输入端之前。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EP),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仪(IF1)和所述第二干涉仪(IF2)被构造为双射束干涉仪,所述双射束干涉仪根据两个干涉测量支路中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分别输出幅度值。
21.用于光学再生的方法,
其中,经过逐位电平找平单元为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的每个码元调定相同的幅度,
其特征在于,在幅度方面被调整的所述数据信号(DS)被分路器划分为第一数据信号(DS1)和第二数据信号(DS2),根据所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DS1)的各码元的相位误差而生成校正信号,根据所输送的校正信号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DS2)的相位进行修正,并且输出在幅度和相位方面再生的差分相位调制的数据信号(DSK)。
CN2007800293674A 2006-08-07 2007-08-03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36817A DE102006036817B4 (de) 2006-08-07 2006-08-07 Optischer Regenerator und Phasenfehlerermittlungseinheit für einen optischen Regenerator sowie Verfahren zur optischen Regeneration
DE102006036817.7 2006-08-07
PCT/EP2007/058065 WO2008017642A1 (de) 2006-08-07 2007-08-03 Optischer regenerator und phasenfehlerermittlungseinheit für einen optischen regenerator sowie verfahren zur optischen regen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939A CN101517939A (zh) 2009-08-26
CN101517939B true CN101517939B (zh) 2013-07-24

Family

ID=3857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93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939B (zh) 2006-08-07 2007-08-03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06432B2 (zh)
EP (1) EP2052478B1 (zh)
CN (1) CN101517939B (zh)
CA (1) CA2659723A1 (zh)
DE (1) DE102006036817B4 (zh)
WO (1) WO20080176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95116A0 (fi) * 2009-02-06 2009-02-06 Luxdyne Oy Vaihekohinan vähentäminen optisessa järjestelmässä
US8285148B2 (en) * 2009-08-04 2012-10-09 Alcatel Lucent Spectral efficiency estimation in coherent receivers
CN106972890B (zh) * 2017-03-10 2019-06-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光控光pam信号再生装置
CN112904060A (zh) * 2020-02-28 2021-06-04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信号相位补偿的方法及装置、信号加解扰的方法、传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5084B2 (en) * 2002-09-03 2005-07-05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pensator having compensation for Kerr effect phase noise
CN1658021A (zh) * 2003-12-19 2005-08-24 法国电讯公司 光信号再生装置及其应用以及包括该装置的设备
CN1715993A (zh) * 2005-05-11 2006-01-04 南京邮电学院 晶体光纤孤子型全光再生器及其光信号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8770B2 (ja) * 1998-03-06 2003-08-18 Kddi株式会社 光ディジタル再生装置
US7369779B1 (en) * 2005-07-14 2008-05-06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generation of optical phase modulated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5084B2 (en) * 2002-09-03 2005-07-05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pensator having compensation for Kerr effect phase noise
CN1658021A (zh) * 2003-12-19 2005-08-24 法国电讯公司 光信号再生装置及其应用以及包括该装置的设备
CN1715993A (zh) * 2005-05-11 2006-01-04 南京邮电学院 晶体光纤孤子型全光再生器及其光信号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06432B2 (en) 2012-11-06
CN101517939A (zh) 2009-08-26
EP2052478A1 (de) 2009-04-29
CA2659723A1 (en) 2008-02-14
US20100178063A1 (en) 2010-07-15
DE102006036817A1 (de) 2008-02-14
DE102006036817B4 (de) 2008-06-12
EP2052478B1 (de) 2013-04-10
WO2008017642A1 (de) 200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72924A1 (en)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tter tolerant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KR100561947B1 (ko) 광학적 송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116917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0703410B1 (ko) 오프셋 직교위상편이 변조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광송신기
US7308169B2 (en) Optical equalizer for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3161196A1 (ja) マッハツェンダ型光変調器、光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ッハツェンダ型光変調器の制御方法
US7155071B2 (en) Device for Mach-Zehnder modulator bias control for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associated system and method
JP2003060580A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
US7796897B2 (en) WDM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DM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8066849A (ja) 光送信機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EP1919105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70363B (zh) 一种光差分偏振位移键控系统及其信号发送装置与方法
JP4554519B2 (ja) 光送信器
CN101517939B (zh) 光再生器和光再生器用的相位误差确定单元以及光再生的方法
US20050013618A1 (en) Optical receiving method, optical receiv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08216824A (ja) 光強度変調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伝送システム
EP17493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igh extinction ratio data modulation formats
US729578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electrically band-limited optical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JP3782402B2 (ja) 光送信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7277646B2 (en)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tter
JP2010219779A (ja) 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における光信号送信装置
GB241456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igh extinction ratio data modulation form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Effective date: 20140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07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