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9419A -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9419A
CN101509419A CNA2008100597144A CN200810059714A CN101509419A CN 101509419 A CN101509419 A CN 101509419A CN A2008100597144 A CNA2008100597144 A CN A2008100597144A CN 200810059714 A CN200810059714 A CN 200810059714A CN 101509419 A CN101509419 A CN 101509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ccentric shaft
piston
cylinder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97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土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0597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9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9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在圆形气缸体内安置活塞转子,其活塞转子由活塞和芯柱两部分构成,所述活塞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其活塞将气缸体的内部分成至少一个气室,缸体两端由缸盖密封,其缸盖固定于缸体/或活塞转子,气缸体上设置进、排气口,喷油嘴和火花塞;设置空气压缩装置为气室提供压缩空气;其气室内的燃爆气体作用于活塞转子,使其在气缸体内围绕偏心轴作圆周运动,并通过主轴输出动力;因气室的容积恒定,做功时,气室内的高温气体的膨胀压力不会减少,即将排放的工作气体可导入其复式气缸体的气室内再次做功,实现工作气体的重复利用;在圆形气缸体上增加/或减少相应装置,其可成为外燃机。

Description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是它是一种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直线往复式(或三角转子)活塞发动机,均属变容式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通过工作气室的容积的变化,完成其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输出动力,当高温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时,因气缸的容积迅速扩大,故气缸内的高温气体的膨胀压力迅速减小,造成其动力输出不足的问题,做功冲程结束时,其高温气体须排放,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即将排放的高温废气只能转化为有害噪音浪费掉。现有的发动机不能解决其在做功过程中因气室容积的扩大而造成的工作气体的压力急剧减少、从而造成动力输出少的问题,而且,将要排放的高温废气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发动机不能解决其在做功时因气室容积的扩大而造成的高温气体的膨胀压力减少、以及排放的高温废气难以充分利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该发动机在做功过程中,气室内的高温气体的膨胀压力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能方便地将其导入与其同质的发动机的气室内再次做功,实现燃爆高温气体的重复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圆形气缸体内安置活塞转子,其活塞转子由活塞和中心芯柱构成,中心芯柱可空心/或实心,活塞转子的芯柱分别穿过位于气缸体两端的缸盖,其缸盖固定于缸体/或活塞转子,活塞转子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或齿圈和动力输出齿轮/或齿圈,所述齿轮和/或齿圈共心,设置主轴和偏心轴,其主轴和偏心轴的轴心与活塞转子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固定于缸体两端的支架;主轴上设置有主轴齿轮和正反馈齿轮,偏心轴上设置有偏心轴齿轮和副反馈齿轮,动力输出齿轮/或齿圈与主轴齿轮啮合,中心齿轮/或齿圈与偏心轴齿轮啮合,正、副反馈齿轮相互啮合/或与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和/或齿圈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当活塞转子转动时,经动力输出齿轮/或齿圈与主轴齿轮的啮合传动,使主轴转动,同时,由于正、副反馈齿轮,偏心轴齿轮和中心齿轮(或齿圈)的传动作用,使中心齿轮/或齿圈围绕偏心轴齿轮按比例速度作定向跟进转动,保证活塞转子在气缸体内作圆周运动。各相关齿轮/或齿圈的齿数之比以保证活塞转子在气缸体内作圆周运动为准,其主轴作为输出轴。所述活塞转子将气缸体的内部分成至少有一个气室,其气室的位置随活塞转动,但其容积恒定,气缸体上设置进、排气口,喷油嘴和火花塞,其进、排气口的开、合,由活塞转子在旋转过程中自主完成,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只经历进气、做功、排气三个工作过程,设置空气压缩装置为发动机的气室提供压缩空气。当气室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产生的燃爆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时,因气室的容积不变,高温气体的膨胀压力不会减少,做功冲程将终时,可将高温工作气体导入与其同质的气缸体的气室内再次做功,为了实现高温气体的多次利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将所述气缸体串连组成复式气缸体结构,其复式气缸体内的活塞固结于同一条芯柱构成复式活塞转子,复式缸体两端由缸盖密封,活塞间由环隔板隔离,所述缸盖和环隔板固定于气缸体/或活塞转子,所述复式活塞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固定于复式气缸体两端的支架。各级单缸体上设置过气口(末级不设过气口)和进、排气口,仅在首级气缸体上设置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过气口经导气管与后级气缸体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口仅与排气管相连通,空气压缩装置仅为首级气缸体的气室提供压缩空气。当燃爆气体在首级缸体的气室内做功将终时,其工作气体经由过气口、导气管和后一级气缸体的进气口进入后级缸体的气室内再次做功,低压废气最终由排气口排放,实现高温气体的重复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的活塞转子与气缸体之间无摩擦,密封容易,其喷油系、点火系、润滑系和冷却系与传统发动机基本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室内一次燃爆的高温气体可在复式气缸体内重复做功,工作效率高,排放噪音低,无震颤,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5是图4的E——E剖视图。
图6是图4的F——F剖视图。
图7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8是图7的H——H剖视图。
图9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0是图9的S——S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I——I剖视图。
图12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3是图12的Q——Q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M——M剖视图。
图15是图12的N——N剖视图。
图16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7是图16的G——G剖面图。
图18是图16的K——K剖面图。
图19是图16的R——R剖面图。
图20是等容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1是图20的C——C剖面图。
图中1(/或47、48).气缸体,2.活塞转子,3(/或49、50).双极活塞,4.芯柱,5(或6).中心齿轮/或齿圈,7(或8).动力输出齿轮/或齿圈,9(或10).偏心轴齿轮,11(或12).主轴齿轮,13(或14).缸盖,15(或16).副反馈齿轮,17(或18).正反馈齿轮,19(或20).中间齿轮,21(或22).支架,23(或24、54、55、56、57、62).气室,25.喷油嘴,26.火花塞,27(或28).主轴,29.送气口,30.送气管,31(或32).偏心轴,33(/或41、44、45).进气口,34(/或42、46).排气口,35.空气压缩装置,36.复式气缸体,37(或38).环隔板,39(/或40、43).过气口,51(/或52、53).导气管,58.排气管,59.复式活塞转子,60.冷却装置,61.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圆形气缸体1内安置活塞转子2。如图2所示的活塞转子2由双极活塞3与空心芯柱4构成。活塞转子的芯柱4穿过位于气缸体1两端的缸盖13、14,所述缸盖13、14固结于活塞转子2,所述活塞转子2的两端、位于芯柱4的内径上设置中心内齿圈5、6,在缸盖13、14的外侧平面的周缘分别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7、8,所述中心内齿圈5、6和动力输出内齿圈7、8共心;设置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其中,主轴27、28为半轴,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2的轴心与活塞转子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1两端的支架21、22;主轴27、28上分别设置主轴齿轮11、12和正反馈齿轮17、18,偏心轴32上设置偏心轴齿轮9、10和副反馈齿轮15、16,动力输出内齿圈7、8分别与主轴齿轮11、12啮合,中心内齿圈5、6分别与偏心轴齿轮9、10啮合,正反馈齿轮17、18和副反馈齿轮15、16分别与中间齿轮19、20相啮合,所述齿轮9、10、11、12、15、16、17、18、19、20和内齿圈5、6、7、8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2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动连接。如图3所示的气缸体1内的缸盖14固结于活塞转子的芯柱4,在芯柱4的内径上设置中心内齿圈6,在缸盖14的外侧平面的周缘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8,所述中心内齿圈6与动力输出内齿圈8共心,中心内齿圈6与固定于偏心轴32上的偏心轴齿轮10啮合,动力输出内齿圈8与固定于主轴28上的主轴齿轮12啮合。为了保证活塞转子2能在气缸体1内作圆周运动,通常情况下,当动力输出内齿圈7、8与主轴齿轮11、12的齿数之比为3:1、中心内齿圈5、6与偏心轴齿轮9、10的齿数之比为3:2时,则正反馈齿轮17、18与副反馈齿轮15、16之间的齿数之比为1:2,在此情况下,活塞转子2每旋转一圈,偏心轴旋转一圈半,主轴27、28分别旋转三圈。如图2所示的活塞转子2将气缸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气室23、24,气缸体1上设置进气口33、排气口34、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其进气口33和排气口34的开、合,由活塞转子2在旋转过程中自主完成,活塞转子每旋转一圈,进、排气口分别开、合两次。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
在图4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圆形气缸体1内安置活塞转子2。如图5所示的活塞转子2是由双极活塞3与芯柱4构成。其芯柱4穿过位于气缸体1两端的缸盖13、14,其缸盖13、14固定于气缸体1,在芯柱4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5、6和动力输出齿轮7、8,中心齿轮5、6的半经小于动力输出齿轮7、8的半经、并且共心;设置主轴28和偏心轴31、32,其中,偏心轴31、32为半轴,所述主轴28和偏心轴31、32的轴心与活塞转子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28和偏心轴31、32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1两端的支架21、22;主轴28上设置主轴齿轮11、12和正反馈齿轮17、18,偏心轴31、32上分别设置偏心轴齿轮9、10和副反馈齿轮15、16,动力输出齿轮7、8与主轴齿轮11、12啮合,中心齿轮5、6分别与偏心轴齿轮9、10啮合,正反馈齿轮17、18和副反馈齿轮15、16分别与中间齿轮19、20相啮合,所述齿轮5、6、7、8、9、10、11、12、15、16、17、18、19、20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2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28和偏心轴31、32动连接。如图6所示的中心齿轮6的半经小于动力输出齿轮8的半经、并且共心,中心齿轮6与固定于偏心轴32上的偏心轴齿轮10啮合,动力输出齿轮8与固定于主轴28上的主轴齿轮12啮合。通常情况下,当动力输出齿轮7、8与主轴齿轮11、12的齿数之比为3:1、中心齿轮5、6与偏心轴齿轮9、10的齿数之比为1:1时,则正反馈齿轮17、18与副反馈齿轮15、16之间的齿数之比为1:3,在此情况下,活塞转子2每旋转一圈,偏心轴31、32分别旋转一圈,主轴28旋转三圈。如图5所示的活塞转子2将气缸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气室23、24,缸体1上设置进气口33、排气口34、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其进气口33与排气口34的开、合,由活塞转子2在旋转过程中自主完成,活塞转子每旋转一圈,进、排气口分别开、合两次。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
在图7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圆形气缸体1内安置活塞转子2。如图8所示的活塞转子2是由双极活塞3与芯柱4构成。活塞转子的芯柱4穿过位于气缸体1两端的缸盖13、14,其缸盖13、14固结于活塞转子2,所述活塞转子2的两端、位于芯柱4的内经上设置中心内齿圈5、6,在缸盖13、14的外侧平面的周缘分别设置动力输出外齿圈7、8,所述中心内齿圈5、6与动力输出外齿圈7、8共心;在气缸体1的内部设置偏心轴32,在气缸体1的外部设置主轴28,所述偏心轴32与主轴28的轴心与活塞转子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偏心轴32和主轴28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1两端的支架21、22;主轴28上设置主轴齿轮11、12和正反馈齿轮18,偏心轴32上设置偏心轴齿轮9、10和副反馈齿轮16,动力输出外齿圈7、8分别与主轴齿轮11、12啮合,中心内齿圈5、6分别与偏心轴齿轮9、10啮合,正反馈齿轮18与副反馈齿轮16相啮合,所述齿轮9、10、11、12、16、18、内齿圈5、6和外齿圈7、8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2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28和偏心轴32动连接。如图8所示的活塞转子2将气缸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气室23、24,气缸体1上设置进气口33、排气口34、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
在图9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圆形气缸体1内安置活塞转子2。如图10所示的活塞转子2由双极活塞3与芯柱4构成。活塞转子的芯柱4穿过位于气缸体1两端的缸盖13、14,缸盖13、14固结于活塞转子2,所述芯柱4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5、6,缸盖13、14的外侧平面的周缘分别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7、8,所述中心齿轮5、6的半经小于动力输出内齿圈7、8的半经、并且共心;在气缸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主轴27、28和偏心轴31、32,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1、32的轴心与活塞转子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1、32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1两端的支架21、22;主轴27、28上分别设置主轴齿轮11、12和正反馈齿轮17、18,偏心轴31、32上分别设置偏心轴齿轮9、10和副反馈齿轮15、16,动力输出内齿圈7、8分别与主轴齿轮11、12啮合,中心齿轮5、6分别与偏心轴齿轮9、10啮合,正反馈齿轮17、18分别与副反馈齿轮15、16相啮合,所述齿轮5、6、9、10、11、12、15、16、17、18和内齿圈7、8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2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27、28和偏心轴31、32动连接。如图11所示的缸盖14固结于芯柱4,在芯柱4的中心位置设置中心齿轮6,在缸盖14的外侧平面的周缘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8,所述中心齿轮6与动力输出内齿圈8共心,中心齿轮6与固定于偏心轴32上的偏心轴齿轮10啮合,动力输出内齿圈8与固定于主轴28上的主轴齿轮12啮合。如图10所示的活塞转子2将缸体1的内部分成两个气室23、24,缸体1上设置进气口33、排气口34、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
在图12所示的第五个实施例中,复式气缸体36内安置复式活塞转子59。如图13、14、15所示的单缸体1、47、48串联组成复式气缸体36,活塞3、49、50固结于同一条芯柱4构成复式活塞转子59。复式气缸体36的两端由缸盖13、14密封,活塞3、49、50之间由环隔板37、38隔离,所述缸盖13、14和环隔板37、38固结于活塞转子59;所述复式活塞转子59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与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齿轮9、10、11、12、15、16、17、18、19、20和内齿圈5、6、7、8构成;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分别穿过固定于复式气缸体36两端的支架21、22。如图13、14、15所示的单缸体1、47、48上分别设置过气口39、40、43,进气口33、41、44、45,排气口34、42、46,仅在气缸体1上设置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气室24经由过气口40、导气管51、进气口45与气室56相连通、经由过气口39、导气管53、进气口41与气室54相连通,气室55经由过气口43、导气管52、进气口44与气室56相连通,排气口34、42、46仅与排气管58连通。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通常情况下,所述过气口,进、排气口的开、合情况是:首先,首级气缸体1上的进气口33暂处于开放状态,来自空气压缩装置的压缩空气经送气口29、送气管30和进气口33进入首级气缸体1的气室23内,随着活塞3、49、50的同步转动,过气口43打开,进气口44关闭,在此过程中,气室55内的高压工作气体经由过气口43、导气管52和进气口44进入气室56内,与此同时,排气口46打开,气室57内的低压废气排放,其次,过气口40打开,进气口45关闭,在此过程中,气室24内的高压工作气体经由过气口40、导气管51和进气口45再一次进入气室56内做功,再次,过气口39打开,进气口41关闭,在此过程中,气室24内的高压工作气体经由过气口39、导气管53和进气口41进入气室54内再次做功,与此同时,排气口42打开,气室55内的低压废气排放,最后,排气口34打开,气室24内的低压废气排放,与此同时,进气口33关闭,其将进入下一个工作环循。
在图16所示的第六个实施例中,复式气缸体36内安置复式活塞转子59。如图17、18、19所示的单缸体1、47、48串联组成复式气缸体36,活塞3、49、50固结于同一条芯柱4构成复式活塞转子59。复式气缸体36的两端由缸盖13、14密封,活塞3、49、50之间由环隔板37、38隔离,所述缸盖13、14和环隔板37、38固定于复式气缸体36;所述复式活塞转子59通过齿轮传动装置与主轴28和偏心轴31、32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齿轮5、6、7、8、9、10、11、12、15、16、17、18、19、20构成;所述主轴28和偏心轴31、32分别穿过固定于复式气缸体36两端的支架21、22。如图17、18、19所示的单缸体1、47、48上分别设置过气口39、40、43,进气口33、41、44、45,排气口34、42、46,仅在气缸体1上设置喷油嘴25和火花塞26;气室24经由过气口40、导气管51、进气口45与气室56连通、经由过气口39、导气管53、进气口41与气室54连通,气室55经由过气口43、导气管52、进气口44与气室56相连通,排气口34、42、46仅与排气管58相连通;设置空气压缩装置35,其送气口29经送气管30与进气口33相连通。
在图20所示的第七个实施例中,圆形气缸体1内安置活塞转子2。所述活塞转子2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动连接;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齿轮9、10、11、12、15、16、17、18、19、20和内齿圈5、6、7、8构成;所述主轴27、28和偏心轴32分别穿过支架21、22。如图21所示的气缸体1内的活塞转子2是一个空心的三极活塞转子体,其将气缸体的内部分隔成三个工作气室23、24、62;活塞转子的内径上的内齿圈5与固定于偏心轴32上的偏心轴齿轮9啮合,缸体1上设置进气口33、排气口34。设置一个冷却装置60,其一端经导气管30与进气口33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口34相连通;在气缸体1的外部设置热源装置61,直接加热气缸体1上的做功部位,间接为气室23、24、62提供热能。工作时,气室62内的高温工作气体对活塞转子2做功,使活塞转子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排气口34打开时,气室24内的高温工作气体经排气口34进入冷却装置60,并将冷却装置60中的低温冷却压缩气体推入气室23内,此后,进气口33关闭,当气室23经过热源61所对位置时,其内的低温压缩气体吸热膨胀后转化为对活塞转子2做功的动力,与此同时,气室24内的残余气体在冷却装置60内冷却减压;当气室62内的高温气体经排气口34向冷却装置60排放时,其将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经历进气、吸热做功、排气、冷却四个工作过程,其中进气与排气在同一时刻完成。

Claims (8)

1.一种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在圆形气缸体内安置活塞转子,其特征是:活塞转子由活塞和芯柱两部分构成,所述活塞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其活塞将气缸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一个气室,缸体两端由缸盖密封,其缸盖固定于气缸体/或活塞转子,气缸体上设置进、排气口,喷油嘴和火花塞;设置空气压缩装置为气室提供压缩空气;将所述气缸体串连组成复式缸体结构,复式缸体内的活塞固结于同一条芯柱构成复式活塞转子,其共同组成复式活塞转子发动机的主体结构;在圆形气缸体上增加/或减少相应装置,其可成为外燃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气缸体两端的缸盖固结于活塞转子的空心芯柱,在活塞转子的两端、空心芯柱的内径上设置中心内齿圈,在缸盖的外侧平面的周缘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所述中心内齿圈与动力输出内齿圈共心;设置主轴和偏心轴,其中,主轴为两个半轴,所述主轴和偏心轴的轴心与活塞转子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两端的支架;主轴上分别设置主轴齿轮和正反馈齿轮,偏心轴上设置偏心轴齿轮和副反馈齿轮,动力输出内齿圈分别与主轴齿轮啮合,中心内齿圈与偏心轴齿轮啮合,正、副反馈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和齿圈构成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活塞转子通过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气缸体两端的缸盖固定于缸体,活塞转子的芯柱分别穿过缸体两端的缸盖,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中心齿轮的半经小于动力输出齿轮的半经、并且共心;设置主轴和偏心轴,其中,偏心轴为两个半轴,所述主轴和偏心轴的轴心与活塞转子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两端的支架;主轴上设置主轴齿轮和正反馈齿轮,偏心轴上分别设置偏心轴齿轮和副反馈齿轮,动力输出齿轮与主轴齿轮啮合,中心齿轮分别与偏心轴齿轮啮合,正、副反馈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气缸体两端的缸盖固结于活塞转子的空心芯柱,在活塞转子的两端、空心芯柱的内经上设置中心内齿圈,在缸盖的外侧平面的周缘设置动力输出外齿圈,所述中心内齿圈与动力输出外齿圈共心;在缸体的内部设置偏心轴,在缸体的外部设置主轴,所述偏心轴和主轴的轴心与活塞转子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偏心轴和主轴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两端的支架;主轴上设置主轴齿轮和正反馈齿轮,偏心轴上设置偏心轴齿轮和副反馈齿轮,动力输出外齿圈与主轴齿轮啮合,中心内齿圈与偏心轴齿轮啮合,正、副反馈齿轮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气缸体两端的缸盖固结于活塞转子的芯柱,在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在缸盖的外侧平面的周缘设置动力输出内齿圈,中心齿轮与动力输出内齿圈共心;设置主轴和偏心轴,其中,偏心轴为两个半轴,所述主轴和偏心轴的轴心与活塞转子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固定于气缸体两端的支架;主轴上设置主轴齿轮和正反馈齿轮,偏心轴上分别设置偏心轴齿轮和副反馈齿轮,所述动力输出内齿圈与主轴齿轮啮合,中心齿轮分别与偏心轴齿轮啮合,正、副反馈齿轮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将单式气缸体串连组成复式气缸体结构,复式气缸体内的活塞固结于同一条空心芯柱构成复式活塞转子,复式缸体两端由缸盖密封,活塞间由环隔板隔离,所述缸盖和环隔板固结于复式活塞转子;所述复式活塞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所述主轴和偏心轴分别穿过复式缸体两端的支架;各级缸体上设置过气口(末级不设过气口)和进、排气口,仅在首级缸体上设置喷油嘴和火花塞,所述过气口经导气管与后级气缸体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口仅与排气管相连通;空气压缩装置上的送气口经送气管与首级缸体的进气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在复式气缸体内安置复式活塞转子,其复式气缸体内的活塞固结于同一条芯柱,复式气缸体两端由缸盖密封,活塞间由环隔板隔离,所述缸盖和环隔板固定于复式气缸体;复式活塞转子的芯柱的两端穿过缸盖,并且伸出缸盖的外侧平面,芯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中心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中心齿轮的半经小于动力输出齿轮的半经、并且共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其特征是:在气缸体内安置三极活塞转子体,所述活塞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分别与主轴和偏心轴动连接;气缸体上设置进、排气口;设置一个冷却装置,其一端经导气管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设置一个热源装置,直接加热气缸体上的做功部位,间接为工作气室提供热能。
CNA2008100597144A 2008-02-15 2008-02-15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Pending CN101509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97144A CN101509419A (zh) 2008-02-15 2008-02-15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97144A CN101509419A (zh) 2008-02-15 2008-02-15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419A true CN101509419A (zh) 2009-08-19

Family

ID=4100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597144A Pending CN101509419A (zh) 2008-02-15 2008-02-15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94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383A (zh) * 2010-07-12 2010-12-29 包先国 活塞供燃气转子发动机
CN107060987A (zh) * 2017-03-10 2017-08-18 王明忠 塞轮外燃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383A (zh) * 2010-07-12 2010-12-29 包先国 活塞供燃气转子发动机
CN107060987A (zh) * 2017-03-10 2017-08-18 王明忠 塞轮外燃机
CN107060987B (zh) * 2017-03-10 2018-08-24 王明忠 塞轮外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53548A (en) Rotary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of the helical piston type
EP2653694A1 (en) Rotary engine and rotor unit thereof
US11078834B2 (en) Rotary valve continuous flow expansible chamber dynamic and positive displacement rotary devices
US2058817A (en) Rotar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6884710A (zh) 一种滑块配合凸轮转子内燃发动机动力系统
CN101509419A (zh) 等容式活塞转子发动机
RU2400115C1 (ru) Охватывающая деталь застежки-кнопки
CN102182548B (zh) 容积式机器的功率传输装置
CN208347920U (zh) 单螺杆发动机
RU202524U1 (ru) Роторно-лопастн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9139254A (zh) 一种燃气轮机尾气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40959B (zh) 周摆线机构与双曲柄机构组合的功率传输装置
CN209083406U (zh) 一种四冲程转子发动机
CN202215351U (zh) 一种摆动翼式发动机
CN104314673A (zh) 主从双转子四冲程旋转发动机
CN108757166A (zh) 一种四冲程转子发动机
CN102305129B (zh) 一种摆动翼式发动机
RU2743607C1 (ru) Роторно-лопастн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10529237A (zh) 一种多燃料内燃机
CN104727974A (zh) 空气过量发动机
CN103362643A (zh) 对辊式转叶发动机
CN1128924C (zh) 一种低油耗低噪音的内燃发动机
CN101922346A (zh) 单螺杆转子发动机及其能量转换方法
CN201818362U (zh) 径流式燃气轮机
CN106894890B (zh) 一种摆块配合内腔凸轮转子内燃发动机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