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7238A -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 Google Patents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7238A
CN101507238A CNA200780031701XA CN200780031701A CN101507238A CN 101507238 A CN101507238 A CN 101507238A CN A200780031701X A CNA200780031701X A CN A200780031701XA CN 200780031701 A CN200780031701 A CN 200780031701A CN 101507238 A CN101507238 A CN 101507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terminal
ims
multi mode
signaling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17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L·巴克莱
M·F·多兰
R·P·埃扎克
R·J·汤普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07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7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使用简明原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的信令的方法,以支持当多模式终端附连到分组交换(PS)域或电路交换(CS)域、或在这些域之间移动时使用基于IMS的服务。本发明使得能够仅在IMS中和多模式终端中维护服务状态,从而在多模式终端在PS和CS域之间移动时避免创建或传输服务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要地涉及当终端在网络的分组域和电路域之间移动时,经有效的信令机制提供对补充服务的统一访问和补充服务的连续性。
背景技术
随着电话网中基于IP的服务的到来,当终端在网络的分组交换(基于IP)域和传统电路交换域之间移动时,存在提供对补充服务的接入和补充服务连续性的问题。该问题是两方面的。对补充服务统一接入的要求来自电路和分组域。当终端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接入网之间转换时,补充服务和对其的统一接入必须明显持续。
传统电路交换网将持续存在若干年。正在设计的终端能将电路域与分组域附连到使用因特网协议(IP)能力提供服务的较新的接入网,以及较老的传统电路交换网。传统电路交换(CS)终端经移动交换中心(MSC)获得服务。支持分组交换(PS)能力的终端能接入IP多媒体子系统寻求服务。多模式终端需要提供附连到PS或CS域以及在这些域之间移动(同时补充服务是激活的)的能力。这些补充服务例如可包括“呼叫保持”或“呼叫等待”特征。
CS域通常将仅支持终端装置和CS网之间的单激活语音呼叫(语音承载和信令)。PS域通常支持到终端装置的多承载和信令路径。这在PS域中是可能的,因为在装置和网络之间一般可得到更高的带宽。
由于已部署的CS网中的限制,以及由于最小化对这些已部署网络的影响的需求,在多模式终端和IMS(其将向终端用户提供这些统一的补充服务)之间的通信的方法以前并未公开。IMS信令使用SIP协议,其消息倾向于非常大。虽然此类SIP消息的传输能在PS网上管理,但是它们在CS网上的传输会是繁重的,并且由于此类CS网上有限的带宽可影响或中断激活的服务,例如语音呼叫。
本行业已考虑如下方式:当多模式终端附连到PS域时使用较大的SIP协议,而当多模式终端附连到CS域时使用较小的传统信令。然而,这导致需要分别在两个域中传输或创建服务状态信息。这种服务状态信息的传递或创建是复杂的,并能导致对已部署的传统装备的重大改变。电路交换域中的一个问题涉及传输技术。
因此,存在对提供简明的、有效的信令的信令方法的需求,该信令方法能用于分组交换域和电路交换域中。此外,存在对于无需对其修改就能用于在这些域之间的转换的信令方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允许多模式终端和IMS网使用少的消息通信的信令方法,以便在IMS中代表终端用户启动、管理和终止服务。该信令方法用于经分组交换域和电路交换域两者的此类通信,也用于此类域之间的转换。因为在某些分组交换网中可能限制了传输带宽,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也适用于并有助于单独的分组交换网之间的转换。
具体而言,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的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信令方法支持信令原语,其在IMS部分或在多模式终端部分请求简明动作。这种简明允许消息传送比SIP信令小得多,其可获得等同或相似的结果。另外,能被定义的信令原语能避免许多或全部表征SIP协议的双向消息传送。和每个信令原语一起的是零或更多参数,它们是在IMS或多模式终端完成原语的动作可能需要的。
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提供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能经PS和CS域输送的简明信令,仅在IMS和多模式终端中维护服务状态,而不管当多模式终端经PS或CS域附连时是否调用了服务。这避免了当多模式终端在到PS和CS域的附连之间移动时传递或创建服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图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其示出通知多模式终端正在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同时多模式终端在CS域中的第一语音呼叫中是激活的。
图1B图示示范的消息流,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通知多模式终端正在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同时多模式终端在CS域中的第一语音呼叫中是激活的。
图2A图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其示出多模式终端在附连到CS域时将第一语音呼叫置于保持并激活第二语音呼叫的动作。
图2B图示示范消息流,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多模式终端在附连到CS域时将第一语音呼叫置于保持并激活第二语音呼叫的动作。
图2C图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其示出多模式终端在附连到CS域时终止第二语音呼叫并重新激活已在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的动作。
图2D图示示范消息流,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多模式终端在附连到CS域时终止第二语音呼叫并重新激活已经处于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的动作。
图3A示出在分组交换域中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
图3B示出在电路交换域中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
图3C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其包括从分组交换域到电路交换域的转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199,其示出通知多模式终端100正在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101,同时多模式终端100在CS域110中的第一语音呼叫101中是激活。假设基于SIP的信令关系已经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30之间建立。
其它端点140将SIP Invite消息102发送给IMS 120。SIP Invite消息102是在其它端点140和多模式终端100之间建立呼叫的请求。
IMS 120处理SIP Invite消息102并将SIP Invite消息103经CS域110发送给多模式终端100。SIP Invite消息102优选地包括其它端点140的目录号(directory number)。
SIP Invite消息103长度可超过1000个字节。通过CS域110的可用带宽典型地提供每秒100个字节传输带宽。因此,它可能需要10秒或更多时间来将SIP Invite消息传送到多模式终端100。
多模式终端100以SIP 180振铃消息104来响应SIP Invite消息103。该消息指示多模式终端100已接收SIP Invite消息103并使多模式终端100振铃。
图1B图示示范消息流299,其示出通知多模式终端100正在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同时多模式终端100在CS域110中与其它端点130的第一语音呼叫201(使用经电路交换域110的输送)中是激活的。第一语音呼叫201利用IMS 120和多模式终端100之间的信令关系,该信令关系基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
其它端点140将SIP Invite消息202发送给IMS 120。SIP Invite消息202是在其它端点140和多模式终端100之间建立呼叫的请求。
IMS 120处理SIP Invite消息并将简明消息203经CS域110发送给多模式终端100。简明消息203包括“呼叫等待”的动作原语和两个参数值:“呼叫线路号”和“呼叫方识别”。
简明消息203的长度典型地为10个字节。给定通过CS域110的可用带宽,有可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将该整条消息传输给多模式终端100。如果CS域110包括无线接口,有可能能够将该整条消息作为单个传输单位发送。
图2A示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399,其示出多模式终端100互连到CS域110的同时在将第一语音呼叫置于保持并激活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时的动作。
第一语音呼叫301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正在进行。呼叫等待过程302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发生,例如利用图1A中图示的过程。
多模式终端100将SIP Invite消息303经CS域110发送给IMS120,使得第一语音呼叫301被置于保持状态。这优选地通过在SIPInvite消息303中指定“sendonly(只发送)”SDP值来实现。
IMS 120将SIP Invite消息304传输给其它端点130以使得音频承载被保持。SIP Invite消息304优选地包括“sendonly”的SDP值。
其它端点130以具有“receiveonly(只接收)”的SDP值的SIP 200OK消息305对IMS 120做出响应,以确认SIP Invite消息304。
IMS 120经CS域110将SIP 200 OK消息306转发给多模式终端100。SIP 200 OK消息306优选地包括“receiveonly”的SDP值。
多模式终端100使用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的SIP ACK消息307响应SIP 200 OK消息306。
IMS 120将SIP ACK消息308转发给其它端点130。
在这一点上,正在进行的第一语音呼叫现在置于保持311,使得音频路径现在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是非激活的。
多模式终端100通过将SIP 200 OK消息312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接受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
IMS 120将SIP 200 OK消息313转发给其它端点140。
其它端点140将SIP确认(ACK)消息314发送给IMS 120而做出响应。
IMS 120将SIP ACK 315经CS域110转发给多模式终端100。
在这一点上,正在进行的第二语音呼叫321存在于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以及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存在于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的音频路径现在是激活的。
根据SIP协议的规定,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的该场景中的5个SIP消息的长度将为数百个字节。通过CS域110的可用带宽典型地提供每秒100个字节的传输带宽。因此,可能需要五秒或更多秒来传送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的这些SIP消息。
消息流399发生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经PS域510传输SIP信令的情况时,当多模式终端100操作在PS模式中时无需修改该信令。
图2B图示示范消息流499,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多模式终端100附连到CS域时将第一语音呼叫401置于保持并激活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421的动作。
根据示范实施例,正在进行的第一语音呼叫401存在于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
呼叫等待过程402发生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例如,根据图1B的过程。
多模式终端100将简明消息403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这使得第一语音呼叫被置于保持状态并如下所述从其它端点140接受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
IMS 120将带“sendonly”SDP值的SIP Invite消息404传输给其它端点130,使得第一语音呼叫401的音频承载被保持。
其它端点130使用给IMS 120的带“receiveonly”SDP值的SIP 200OK消息405做出响应,以确认该请求。
IMS 120将SIP ACK 406发送给其它端点130。第一语音呼叫401的音频路径现在被保持411。
IMS 120将SIP 200 OK消息412发送给其它端点140以接受第二语音呼叫。
其它端点140通过将SIP确认(ACK)消息413发送给IMS 120而做出响应。
正在进行的第二语音呼叫421现在已经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建立。正在进行的第二语音呼叫421包括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的已激活音频路径。另外,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还有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411。图2B中图示的示范实施例仅包括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发送的一条简明消息403。另外,发送的该一条简明消息403能够非常小,占用仅数十个字节,因此传送需要时间少于一秒。
消息流499优选地发生于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经PS域510传输简明信令的情况,当多模式终端100操作在PS模式中时无需修改该信令。
图2C图示使用SIP协议的示范消息流500,其示出多模式终端100在附连到CS域110时终止第二语音呼叫501并重新激活已在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502的动作,例如根据图2A中图示的过程。
图2C图示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正在进行的第二语音呼叫501。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的音频路径在此时是激活的。
正在进行的第一语音呼叫502已经置于保持,使得其音频路径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存在但不是激活的。
多模式终端100将SIP Bye消息503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以终止第二语音呼叫501。
IMS 120将SIP Bye消息504传输给其它端点140以使得第二语音呼叫501终止。
其它端点140使用给IMS 120的SIP ACK消息505做出响应,以确认第二语音呼叫501的终止。
IMS 120将SIP ACK消息506经CS域110转发给多模式终端100。此时,第二语音呼叫501终止。
多模式终端100现在通过将SIP Invite消息507(包括非空承载值)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继续操作以重新激活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502。
IMS 120将SIP Invite消息508转发给其它端点130。
其它端点130通过将SIP 200 OK消息509发送给IMS 120而做出响应。
IMS 120将SIP 200 OK消息511经CS域100转发给多模式终端100。
多模式终端100将SIP ACK 512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
IMS 120将SIP ACK 513转发给其它端点130。
此时,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存在正在进行的重新激活的第一语音呼叫514。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的音频路径现在是激活的。
在这个示范实施例中,五个SIP消息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200之间发送。这些SIP消息长度为数百个字节,并且通过CS域110的可用带宽仅可提供每秒100个字节的传输带宽。因此,可能需要五秒或更多秒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经CS域110传送该SIP消息互换。
消息流599优选地图示了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200经PS域510传输SIP信令而当多模式终端操作在PS模式中时无需修改该信令。
图2D图示示范消息流699,其示出多模式终端100在附连到CS域110时终止第二语音呼叫601并重新激活已经处于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602,例如根据图2B所示的过程。正在进行的第二语音呼叫601是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40之间。在这个示范实施例中,正在进行的第一语音呼叫602存在于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并已经被置于保持,使得其音频路径存在但是没有激活。
多模式终端100将简明消息603经CS域110发送给IMS 120。简明消息603用于终止第二语音呼叫601并重新激活保持的第一语音呼叫602。
IMS 120将SIP Bye 604传输给其它端点140以使得第二语音呼叫601被终止。
其它端点140以给IMS 120的SIP ACK 605做出响应,以确认第二语音呼叫601的终止。此时,第二语音呼叫601现在被终止。
IMS 120将SIP Invite消息606转发给其它端点130。SIP Invite消息606优选地包括非空承载值。
其它端点130通过将SIP 200 OK消息607发送给IMS 120做出响应。
IMS 120将SIP ACK 608发送给其它端点130。此时,正在进行的第一语音呼叫609在多模式终端100和其它端点130之间被重新激活,使得该音频路径现在是激活的。
在这个示范实施例中,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仅发送一条简明消息。该单个简明消息优选地非常小,因此在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之间传送该简明消息需要的时间少于一秒。
消息流699优选地发生于多模式终端100和IMS 120经PS域510传输简明信令的情况,当多模式终端100操作在PS模式中时无需修改该信令。
图3A示出在分组交换域中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300。IMS服务功能310存在于IMS 120中,并使用根据本发明所创建的消息流340跨越分组交换域510与多模式终端100中的终端服务功能320通信。
图3B示出在电路交换域中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400。IMS服务功能910存在于IMS 120中,并使用根据本发明所创建的消息流940跨越电路交换域110与多模式终端100中的终端服务功能920通信。
图3C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示范图示500,其包括从分组交换域到电路交换域的转换。相同的消息流1040在多模式终端100从分组交换域510到电路交换域110的转换期间发生并持续。该消息流1040经分组交换域510或电路交换域110、在IMS 120中的IMS服务功能(1010)和多模式终端100内的终端服务功能1020之间持续。在这些域的每个中传输消息流的方法可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在多模式终端和另一终端装置之间存在语音呼叫,其中语音呼叫控制信令方式通过IMS,它可能是将第二语音呼叫提交给IMS以便传送给多模式终端用户的情况。虽然有关第二语音呼叫的信息,包括呼叫线路号和呼叫方识别,可使用SIP从IMS传递到多模式终端,但这将需要或许数百字节的消息传送在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双向地互换。为了在多模式终端经CS域接入IMS服务时维护对IMS的透明性,以及为了最小化传输的总字节数和使用的消息数,相同的信息(“呼叫等待”、“呼叫线路号”、“呼叫方识别”)能够使用许多较少字节作为单个原语传输,并且不期待回应。传输单个原语的失败能够被多模式终端100用户注意到并且经来自该用户的请求来重复该原语动作。
使用较小的单个原语能跨越PS和CS域同等地被支持,从而允许IMS不用为了发信令通知多模式终端关注第二语音呼叫而去了解多模式终端当前附连的域。参见图1A和1B使用SIP消息传送和使用本发明以支持呼叫等待场景的比较的示例。
作为当多模式终端在PS和CS域之间转换时示出本发明的益处的第二个示例,考虑涉及PS域中的第一语音呼叫并已经接收正在等待的第二语音呼叫的通知的多模式终端的情况。假设在本例中服务保持在IMS中。图2A示出使用SIP采取的动作:将第一语音呼叫置于保持而接受第二语音呼叫。图2B示出使用本发明采取的执行相同操作的动作。应该注意到,图2A和2B之间的不同在于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的消息传送的大小和数量。在IMS内的和到其它端点(OEP)的其它的基于SIP协议的消息传送保持统一。
作为第二示例的继续,考虑当第二语音呼叫在多模式终端和第二OEP之间激活时,多模式终端从PS域转换到CS域。这种转换是如何进行的在本发明中没有考虑,而且已经由不同的标准团体定义,包括3GPP和3GPP2。当多模式终端正在经CS域持续第二语音呼叫时,第二语音呼叫结束,并且多模式终端重新选择第一语音呼叫并重新激活它。图2C和2D示出将分别使用SIP信令和使用本发明要求的信令。将观察到,使用SIP信令的消息的数量和大小是很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并认识到,经CS域传达信令和语音的可用带宽会是有限的,以及大量的此类信令能恶化和中断激活的语音呼叫。与使用SIP信令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简明信令是显著更小的,并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具有对激活的语音呼叫相应更小的影响。
虽然已经按照其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并非旨在将其限制于以上描述,相反,仅将其限制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阐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和多模式终端之间的信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IMS和所述多模式终端之间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编码的原语动作;以及
接收所述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由信号接收方运行所述原语动作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还包括附加的值,所述附加的值用于运行所述原语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括多个原语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原语动作用于运行单个原语动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原语动作是可由所述信号接收方单独识别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发送信号的步骤包括在多个单独的传输中发送所述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多个单独的传输组合到所述信号中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在所述IMS和所述多模式终端之间发送信号的步骤包括经电路交换域发送所述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信令的方法,其中在所述IMS和所述多模式终端之间发送信号的步骤包括经分组交换域发送所述信号,并且其中经分组交换域发送所述信号的步骤不干扰由所述分组交换域正在提供的服务。
CNA200780031701XA 2006-08-31 2007-08-28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Pending CN101507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513,922 US20080056236A1 (en) 2006-08-31 2006-08-31 Unified IMS supplementary services signaling across circuit and packet domains
US11/513,922 2006-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7238A true CN101507238A (zh) 2009-08-12

Family

ID=3913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31701XA Pending CN101507238A (zh) 2006-08-31 2007-08-28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56236A1 (zh)
EP (1) EP2060091A2 (zh)
KR (1) KR20090034400A (zh)
CN (1) CN101507238A (zh)
AU (1) AU2007290545A1 (zh)
BR (1) BRPI0715702A2 (zh)
IL (1) IL197223A0 (zh)
MX (1) MX2009002008A (zh)
RU (1) RU2009111386A (zh)
WO (1) WO2008027407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452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oLTE通信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885589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44732A2 (en) * 2006-06-14 2007-12-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r-subsystem transfers
WO2007144736A2 (en) * 2006-06-14 2007-12-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support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s for a user element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subsystem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CN102067549A (zh) * 2006-10-04 2011-05-18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电路交换和多媒体子系统语音连续性
JP2008113381A (ja) * 2006-10-31 2008-05-15 Toshib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US9055517B2 (en) * 2007-02-26 2015-06-09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r-directed dynamic domain selection
US7995562B2 (en) * 2007-02-26 2011-08-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trigger a mobile device in different domains based on unsuccessful initialization or handover
US20090040951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fining Multi-Domain Wireless Device Behavior for Two or More Calls
CN101527894B (zh) 2008-06-13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显式呼叫转移的方法、设备及移动通信系统
US8693396B2 (en) * 2010-06-08 2014-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wing a subscriber to view the calling party number for a circuit switched voice call page while attached to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10220537B2 (en) 2012-10-17 2019-03-05 Saxum,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 screen shield replacement
WO2017161382A1 (en) 2016-03-18 2017-09-21 Parallel Wireless, Inc. Iugw architecture
US20210266813A1 (en) * 2016-08-15 2021-08-26 Parallel Wireless, Inc. VoIP and Native Carrier Call Integration
US10531356B2 (en) * 2016-08-15 2020-01-07 Parallel Wireless, Inc. VoIP and native carrier call integration
US10237914B2 (en) * 2016-08-15 2019-03-19 Parallel Wireless, Inc. S2 proxy for multi-architecture virtualization
CN114640958A (zh) * 2020-12-16 2022-06-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Ims过程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9373B2 (en) * 2003-10-17 2008-04-1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vi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signaling
FI20031659A0 (fi) * 2003-11-14 2003-11-14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mediaistunnon muodostamiseen
US7983244B2 (en) * 2003-12-31 2011-07-19 Nokia Corporation Interworking between domains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ed based on different switching principles
JP4709217B2 (ja) * 2004-07-30 2011-06-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セッション制御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JP4639257B2 (ja) * 2005-05-18 2011-02-23 テルコーディア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サービス制御ポイントのハンドオフコントローラを使用する異機種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シームレスハンドオフ
WO2006131070A1 (fr) * 2005-06-07 2006-1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service vocal d'apres le declenchement du service, procede de commande de route et systeme associe
CN100505899C (zh) * 2005-08-04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域路由控制方法
US7710950B2 (en) * 2006-02-06 2010-05-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riginating a SIP call via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from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US7995565B2 (en) * 2006-10-03 2011-08-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all continuity in IMS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SIP messaging
RU2405272C2 (ru) * 2006-04-26 2010-11-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сыл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сети подсистемы мультимедиа интернет-протокол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452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oLTE通信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7534906A (zh) * 2016-04-15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oLTE通信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7534906B (zh) * 2016-04-15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oLTE通信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885589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5589B (zh) * 2020-07-28 2023-08-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27407A3 (en) 2008-06-19
US20080056236A1 (en) 2008-03-06
BRPI0715702A2 (pt) 2013-08-06
KR20090034400A (ko) 2009-04-07
AU2007290545A1 (en) 2008-03-06
WO2008027407A2 (en) 2008-03-06
MX2009002008A (es) 2009-03-05
EP2060091A2 (en) 2009-05-20
IL197223A0 (en) 2009-12-24
RU2009111386A (ru) 2010-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7238A (zh) 跨越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统一ims补充服务信令
US8971344B2 (en) Terminal capabilities set exchange between heterogeneous endpoints
KR101274322B1 (ko) 채널 기반 미디어 통신 프로토콜에 의한 통신 중 쌍방향미디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819923B2 (ja) セッション設定プロトコル基盤のアーリーメディア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セッション設定プロトコル基盤のアーリーメディアサービス提供応用サーバ
EP2150013B1 (en) System,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pecial calling services
EP2052522B1 (en) Interworking with media fallback
US200602567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IMS network and H.323 network
EP2117219B1 (en) An enquiry diversion service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of
CN101217601B (zh) 盲转业务方法和装置
WO20070647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ustomized ringback tones to calling party devices in an ims network
CN101018216A (zh) 语音、Modem和Fax全控制方法
CN101237614B (zh) 一种实现彩铃业务的方法
RU2526710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вызова по протоколу sip с помощью абонентской приставки
JP2005110260A (ja) 代替コール・コントローラへの移行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863256A1 (en) A media stream bridging device and a media service system
WO2007014525A1 (fr)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une liaison entre le dispositif reseau et le terminal de reseau
EP138899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party call service
CN101110684B (zh) 彩像业务实现方法
WO2008049371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transférer un événement de service
CN101902437B (zh) 在请求建立会话的过程中处理错误响应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JP6549523B2 (ja) 要求先端末のオプション機能の非使用を整合する網間制御方法、sip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8131621A1 (fr) Procédé de notification de service de conférence
CN101742370A (zh) 通信系统中呼叫处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应用服务器
KR20090064523A (ko) 얼리 세션을 이용한 세션 설정 프로토콜 기반의 얼리 미디어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응용 서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