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2165A - 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2165A CN101502165A CNA2006800554909A CN200680055490A CN101502165A CN 101502165 A CN101502165 A CN 101502165A CN A2006800554909 A CNA2006800554909 A CN A2006800554909A CN 200680055490 A CN200680055490 A CN 200680055490A CN 101502165 A CN101502165 A CN 1015021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tation apparatus
- radio base
- data
- disp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目的在于使处理负荷分散和减少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为实现上述目的,一个无线基站装置(a)将已施行到预定阶段为止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D)通过线路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b),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b)接收中间处理数据并施行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与移动通信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之间用线路加以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特别涉及用于使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之间互相合作来进行动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个不同的无线区间接口的移动通信方式中,现有的无线基站装置通过传输线路被连接到与移动通信站之间进行线路控制及线路交换的移动通信控制站。这些多个无线基站装置由无线部和控制部构成,采用如下结构,即,对于多个不同的无线区间接口公用控制部,只分别对每个无线区间接口设置无线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具有下述方式,即,在分别与上位装置连接且由上位装置来单独控制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中,通过使用连接电缆来连接,从而使发送机和信道数增加,进一步通过设置高频连接部(High-frequency coupler),从而减少收发天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平7—231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平9—10297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由于各无线基站装置单独进行动作,因此需要相应于无线基站装置的数量的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因而,存在随着被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数量增加、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也增加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1的方式由于没有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间收发无线基站装置内的各功能块的处理数据的功能,因此存在无法使各无线基站装置的处理负荷分散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与专利文献1相同,由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不是作为一个无线基站装置系统进行动作,而是单独进行动作,因此需要相应于无线基站装置的数量的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因而,与专利文献1相同,存在随着被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数量增加、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也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处理负荷分散并能够减少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的第1形态,是将与移动通信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之间用线路加以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包含的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将已施行到预定阶段为止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通过线路发送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包含的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中间处理数据并施行紧接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第1形态,能够使处理负荷分散并能够减少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的资源优化方法的第1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的资源优化方法的第1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的资源优化方法的第2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的资源优化方法的第2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时分多路复用方式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时分多路复用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时分多路复用方式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添加的数据合并·分配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由时钟生成部所生成的公共时钟而被时分多路复用的数据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包含的一个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例的图。该无线基站装置用于与移动通信站进行无线通信,用线路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连接,通过这样来实现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图1中,作为例子示出无线基站装置内的四个阶段的处理,各处理在步骤S1块1~步骤S4块4中进行。进行第一阶段的处理的步骤S1块1与步骤S2块2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进行第二阶段的处理的步骤S2块2与步骤S1块1和步骤S3块3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进行第三阶段的处理的步骤S3块3与步骤S2块2和步骤S4块4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进行第四阶段的处理的步骤S4块4与步骤S3块3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数据合并·分配部5将已被施行步骤S1块1~步骤S3块3中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加以合并,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并将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到自身无线基站装置内的各功能块。
接着,对图1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1块1中已被处理的数据被输入到步骤S2块2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步骤S2块2使用从步骤S1块1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进行第二阶段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将该数据输入到步骤S3块3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步骤S3块3使用从步骤S2块2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进行第三阶段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将该数据输入到步骤S4块4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步骤S4块4使用从步骤S3块3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进行第四阶段的处理。数据合并·分配部5将已被施行步骤S1块1~步骤S3块3中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加以合并,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并将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到自身无线基站装置内的各功能块。
这样,用线路将一个无线基站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连接,并将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内已被施行到预定阶段为止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在其它无线基站装置中进行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通过这样能够进行资源的优化。下面,使用图2~5,对将具有同样的功能块的无线基站装置a(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及无线基站装置b(其它无线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情况加以说明。
图2~3中示出资源优化方法的第1例。图2表示优化前,图3表示优化后。如图2所示,设无线基站装置a中,被虚线包围的调制部15a—1、解调部22a—1、信道编码部12a、信道译码部25a、纠错编码部9a、及纠错译码部28a(即除了TX部18a、RX部19a、及IF部6a以外的块)用一个或多个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形成,并设无线基站装置b中,被虚线包围的调制部15b、解调部22b、信道编码部12b、信道译码部25b、纠错编码部9b、及纠错译码部28b(即除了TX部18b、RX部19b、及IF部6b以外的块)用一个或多个FPGA来形成。另外,例如设纠错译码部28a、28b都是turbo译码电路,即使最大负荷时电路的利用率也只有30%。
此外,本说明书中,在构成各装置(例如无线基站装置a或无线基站装置b等)的块中,将装置的参照标号包含在块的参照标号中(例如调制部15a—1或调制部15b等)。另外,设具有同一名称的块具有同样的功能。另外,在总称调制部15a—1或调制部15b等块而不取决于装置时,除去装置的参照标号,如调制部15等那样来称呼。
如图3所示,对无线基站装置a、b分别添加数据合并·分配部5a、5b,并且将无线基站装置b与无线基站装置a连接,使得在无线基站装置a的信道译码部25a中被信道译码的数据经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a、5b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b,在纠错译码部28b中被纠错译码后,经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b、5a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a的IF部6a。由此,无线基站装置a中,由于作为FPGA无需具有纠错译码部28a,因此例如可分别设置增加可处理的用户数量的调制部15a—2及解调部22a—2(图3),来取代调制部15a—1及解调部22a—1(图2)。
图4~5中示出资源优化方法的第2例。图4表示优化前,图5表示优化后。如图4所示,设无线基站装置a中,被虚线包围的调制部15a—1、解调部22a—1、信道编码部12a、信道译码部25a、纠错编码部9a、及纠错译码部28a(即除了TX部18a、RX部19a、及IF部6a以外的块)用一个或多个FPGA来形成,并设无线基站装置b中,被虚线包围的调制部15b—1、解调部22b—1、信道编码部12b、信道译码部25b、纠错编码部9b、及纠错译码部28b(即除了TX部18b、RX部19b、及IF部6b以外的块)用一个或多个FPGA来形成。
例如若设无线基站装置a、b是频率不同的同一服务区域的无线基站装置,如图5所示,则分别设置调制部15a—3、解调部22a—3、调制部15b—3及解调部22b—3,来取代调制部15a—1、解调部22a—1、调制部15b—1及解调部22b—1,并且将无线基站装置b与无线基站装置a连接,通过这样能够增加可处理的用户数量。此外,调制部15a—1、解调部22a—1、调制部15b—1及解调部22b—1都处理公共信道及专用信道的两种信道,但调制部15a—3及解调部22a—3只处理公共信道,调制部15b—3及解调部22b—3只处理专用信道。
即,一般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中无线格式·发送周期·数据量不同,特别是在公共信道中存在随机接入的信道(例如3GPP W—CDMA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中的PRACH(Packet RandomAccess Channel:分组随机接入信道))。该资源优化方法的例子中,在相互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a、b间,经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a、5b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过这样使得在无线基站装置a中只进行公共信道的处理,在无线基站装置b中只进行专用信道的处理。由此,例如无线基站装置a的调制部15a—3及解调部22a—3中,由于只进行公共信道的处理即可,因此能集中于同一功能。例如,能使随机接入的电路以两倍的速度进行动作,并以时分的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或者,由于一般公共信道其平均交通量比较小,因此利用统计多路复用效果,则(无线基站装置a中需要的公共信道线路数A+无线基站装置b中需要的公共信道线路数B)>(无线基站装置a及无线基站装置b总共的交通量所需的公共信道线路数C)。若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则虽然各无线基站装置各需要一个作为公共信道的通知信道,但无线基站装置a及无线基站装置b总共的交通量所需的通知信道也为一个。即,A(=1)+B(=1)>C(=1)。
同样地,对于移动设备的周边小区搜索或解调中的传播路径推测时所使用的已知系列导频信道(PCPICH、PSCH、SSCH),也能够减少信道数。另外,根据无线基站装置的容量,对于随机接入信道,也能够减少信道数。
例如在以3GPP的LET(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讨论的无线方式中,因纠错编码处理的速度降低,可预计将导致传输速率降低。通过使用本资源优化方法,由于能够减少需要的信道数,因此能够增加与其相应的、纠错译码部28a中的纠错译码线路量。因而,能提高传输速率。
作为同样的资源优化方法,无线基站装置a中只进行共享信道的处理,而无线基站装置b中进行其它信道的处理,这也是有效的。一般,共享信道也类似于3GPP中的HSDPA那样,其无线格式·发送周期·数据量与专用信道或公共信道不同。因而,例如通过在调制部15或解调部22中集中同一功能,能使线路以两倍的速度进行动作,并以时分的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无论是资源优化方法的第1例的情况还是第2例的情况,如图3、5中分别所示,都使得与上位装置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只在无线基站装置a(IF部a)进行,而无线基站装置b(IF部b)不进行。因而,上位装置将无线基站装置a、b作为一个无线基站装置来识别,只和无线基站装置a进行控制信号的收发即可。即,将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加以连接,作为一个无线基站装置互相合作来进行动作,通过这样能减少上位装置中收发的控制信号。
图6中示出详细记载了各阶段的处理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图6表示所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本结构。
和上位装置进行数据收发的IF部6与选择器SEL7、SEL30连接。IF部6将从外部输入的数据输出到SEL7,另外,将从选择器SEL30输入的数据发送到外部。
选择器SEL7与选择器SEL8和IF部6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IF部6输入的数据输出到选择器SEL8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8与选择器SEL7和纠错编码部9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7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出到纠错编码部9。
纠错编码部9与选择器SEL8、SEL10连接,对从选择器SEL8输入的数据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里德-所罗门(RS)编码、LDPC(Low Density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等纠错编码,并将纠错编码后数据输出到选择器SEL10。
选择器SEL10与纠错编码部9和选择器SEL11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纠错编码部9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11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11与选择器SEL10和信道编码部12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10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
信道编码部12与选择器SEL11、SEL13连接,对从选择器SEL11输入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或用于无线格式化的速率匹配、与控制信道的多路复用等),并将信道编码后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13。
选择器SEL13与信道编码部12和选择器SEL14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信道编码部12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14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14与选择器SEL13和调制部15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13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调制部15。
调制部15与选择器SEL14、SEL16连接,对从选择器SEL14输入的数据进行例如π/2—相移BPSK、π/4—相移QPSK、QPSK、8PSK、16QAM、64QAM等数据调制及CDMA·OFDMA(IFFT及间隔/CP插入)等调制处理,将调制后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16。
选择器SEL16与调制部15和选择器SEL17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调制部1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17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17与选择器SEL16和TX部18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16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TX部18。
TX部18与选择器SEL17连接,将从选择器SEL17输入的数据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
RX19与选择器SEL20连接,对接收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检波,将检波后的接收信号输入到选择器SEL20。
选择器SEL20与RX19和选择器SEL21和数据·分配部5连接,将从RX部19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1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21与选择器SEL20和解调部22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20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解调部22。
解调部22与选择器SEL21、SEL23连接,对从选择器SEL21输入的数据进行CDMA·SC—FDMA(间隔除去及IDFT及FFT)等解调处理,例如π/2—相移BPSK、π/4—相移QPSK、QPSK、8PSK、16QAM、64QAM等数据调制处理、相位补偿处理等调制处理,并将解调后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3。
选择器SEL23与解调部22和选择器SEL23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解调部22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4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24与选择器SEL23和信道译码部25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23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信道译码部25。
信道译码部25与选择器SEL24、SEL26连接,对从选择器SEL24输入的数据进行信道译码(解交织、或解速率匹配、与控制信道的分离等),并将信道译码后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6。
选择器SEL26与信道译码部25和选择器SEL27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信道译码部2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7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27与选择器SEL26和纠错译码部28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26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
纠错译码部28与选择器SEL27、SEL29连接,对从选择器SEL27输入的数据进行turbo译码、维特比译码、里德-所罗门译码、LDPC译码等纠错译码,并将纠错译码后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29。
选择器SEL29与纠错译码部28和选择器SEL30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来自纠错译码部28的数据输入到选择器SEL30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
选择器SEL30与选择器SEL29和IF部6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连接,将从选择器SEL29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输入的数据输入到IF部6。
数据合并·分配部5具有将从IF部6、纠错编码部9、信道编码部12、调制部15、TX部18、RX部19、解调部22、信道译码部25、及纠错译码部28的各块输出的数据加以合并而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功能。还具有将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分配到上述各块的功能。此时,不限于从上述所有块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可以从上述块中的任一块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另外,由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的数据也是同样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还具有下述功能,即接收应输入到上述块中的任一块的数据,识别各数据是应输入到哪个块的数据,并将数据输入到该块。
接着,说明图6的无线基站装置中、通过数据合并·分配部5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进行数据的收发时的数据合并方式。作为合并数据的方式,有以下四种方式。
作为第1方式,有方式如下,即,使用一条物理线以时分的方式对时分多路复用从各块输出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进行发送并对来自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数据进行接收。
作为第2方式,有方式如下,即,使用不同的物理线对时分多路复用从各块输出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进行发送并对来自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数据进行接收。
作为第3方式,有方式如下,即,将从各块输出的数据以对每个块使用一条物理线来捆束而不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对全部物理线进行多路复用,来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此时,来自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数据也对每个块从不同的物理线来接收。
作为第4方式,有方式如下,即,对从各块输出的数据进行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来发送。此时,来自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数据也进行波分多路复用来接收。
即,中间处理数据与其内容相对应,在第1或第2方式中以不同的时分多路复用信道来传播,在第3方式中以不同的物理线来传播,在第4方式中以不同的波长来传播。
另外,第1方式及第3方式、第2方式及第3方式、第3方式及第4方式各自也能相互组合。
第1方式中,由于数据的传输方向是双向的,因此所有无线基站装置间的数据收发的时序控制相比第2或第3方式要复杂,但由于相比第2或第3方式能够减少数据收发中使用的物理线,因此能够简化与其它无线基站之间的接口。
第2方式中,由于数据的传输方向在各物理线中是固定的方向,因此相比第1方式数据收发的时序控制要简单。另外,由于相比第3方式能够减少物理线的数量,因此能够简化与其它无线基站装置之间的接口。
第3方式中,由于无需对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因此无需用于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中对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的选择器或控制信号,相比第1或第2方式能够简化数据合并·分配部5的电路。
第4方式中,虽然需要将数据变换成光信号,但由于一根光纤中可多路复用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并同时进行传输,因此具有能够飞跃性地提高信息传输容量而不增设光纤的优点。
接着,说明图6的无线基站装置中、对从各块输出的数据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中进行时分多路复用时的多路复用方式。由于来自各块的各输出数据其输出时序和数据量都不同,因此使用图7~图9那样的三种时分多路复用方式来识别数据。
图7表示以不同的线路或不同的波长同时将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和用于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的内容的数据识别信息E加以发送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的无线基站装置使用数据识别信息E来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并将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分配到各块。虽然该方式需要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中生成数据识别信息E,但能有效地进行数据发送。
图8示出对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附加表示数据编号和数据量的数据分析头(数据编号信息37、40和数据量信息38、41)来进行发送的方式。接收数据的无线基站装置通过核对最前端识别头36的模式,来识别被时分多路复用后的各块的数据的最前端,使用数据分析头中所示出的数据编号和数据量,来检测分配到各块的数据。图8中作为例子,示出对从解调部22输出的解调后数据39和从纠错译码部28输出的纠错译码后数据42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的情况。
最前端识别头36(图8的情况中为“0110”)用于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的各块的数据最前端。数据编号信息37、40表示用于在接收侧识别数据的内容的数据编号。数据编号信息37表示后续的数据为解调后数据39(图8的情况中为“1”),数据编号信息40表示后续的数据为纠错译码后数据42(图8的情况中为“2”)。
数据量信息38、41表示数据量,数据量信息38表示后续的解调后数据39为320比特,数据量信息41表示后续的纠错译码后数据42为5114比特。
此外,希望头部大小已知(例如为16比特)且固定。图8的方式由于无需图7那样的数据识别信息E(与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形成一体化),因此无需用于发送数据识别信息E的物理线等。
图9表示对每个块分配固定的时隙并对来自所有块的输出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以作为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进行发送的方式。无线基站装置利用时隙编号识别接收到的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将相应的数据分配到各块。
作为识别时隙的方法,例如只要与通知信道的无线帧同步地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或收发即可。即,固定一个时隙的比特数(例如5120比特),并且使得传播解调后数据39的时隙的最前端必须和通知信道的最前端成为同一时序。另外,还固定时分多路复用的数据个数(数据的种类)(例如四种)。即,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成为四种固定长度的数据的重复。
该方式中,由于时隙是固定的,因此在没有应发送的数据时也发送空数据。例如,如图9所示,由于来自解调部22的解调后数据39是定期输出,而来自纠错译码部28的纠错译码后数据以突发的方式输出,因此存在发送空数据的时隙。所以,虽然数据发送的效率相比图7、8要低,但由于无需图7那样的数据识别信息E,也无需附加图8那样的数据分析头,因此能够最大地简化数据合并·分配部5的线路。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将一个无线基站装置中施行到预定阶段为止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且施行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因而,构成无线基站装置系统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能够使处理负荷分散。
另外,由于能够将与上位装置之间的接口功能集中到一个无线基站,因此能够减少来自上位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数量。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图10中,如以下说明那样,相互连接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c、d中,无线基站装置c作为主基站,无线基站装置d作为辅助基站,分别进行动作。
无线基站装置c和无线基站装置d之间通过数据合并·分配部5c、5d,相互进行数据的收发。
无线基站装置c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c将从IF部6c输出的数据和从信道译码部25c输出的数据加以合并,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d。
无线基站装置d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d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c发送来的数据并且进行识别,输入到纠错编码部9d或纠错译码部28d。被输入到纠错编码部9d的数据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等纠错编码处理后被输出,被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d。另外,被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d的数据进行turbo译码、维特比译码等纠错译码处理后被输出,被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d。
被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d的纠错编码后数据和纠错译码后数据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d中被合并,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c。利用无线基站装置c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c接收到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d的数据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c中被识别,来自纠错编码部9d的纠错编码后数据被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c,来自纠错译码部28d的纠错译码后数据被输入到IF部6c。
被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c的数据在进行从CRC附加处理到物理信道映射为止的信道编码处理后,被输出。从信道编码部12c输出的信道编码后数据被输入到调制部15c,进行扩散处理等调制处理。从调制部15c输出的调制后数据被输入到TX部18c。调制后数据在TX部18c中被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c发送。
另外,被输入到IF部6c的数据被发送到外部的上位装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由于将主基站的功能的一部分转移到辅助基站,因此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此外,图10中,虽然在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d中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及纠错译码处理,但辅助基站中进行的处理也可为其它调制处理、解调处理、信道编码处理、或信道译码处理。这里,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d不在天线31d或IF6c中进行数据的收发。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中,作为主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c中天线31c用于数据的收发,而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d中天线31d不用于数据的收发。但是,并不限于此,相互连接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中,也可分别使用天线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图11中,相互连接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e、f分别使用天线31e、31f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过这样作为具有两个天线的一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动作。
无线基站装置e和无线基站装置f之间通过数据合并·分配部5e、5f,相互进行数据的收发。
无线基站装置e将从调制部15e输出的数据从数据合并·分配部5e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f。
无线基站装置f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f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e发送来的数据,从数据合并·分配部5f输入到Tx部18f。被输入到TX部18f的数据被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f发送。另外,无线基站装置f通过天线31f将RX部19f中对接收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检波而得到的接收数据从数据合并·分配部5f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e。
无线基站装置e中,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e中被接收的数据、与通过天线31e从RX部19e输入的数据一起,在解调部22e中进行逆扩散、相位补偿等解调处理。从解调部22e输出的解调后数据被输入到信道译码部25e,进行信道译码处理后,被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e。被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e的数据进行turbo译码、维特比译码等纠错译码处理后,被输入到IF部6e。被输入到IF部6e的数据被发送到外部的上位装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两个无线基站装置e、f分别使用天线31e、31f进行数据的收发,通过这样可做成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结构。因而,不仅起到实施方式1的效果,还起到能增大系统带宽和提高数据通过量的效果。这里,在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f中,IF6f中不进行数据的收发。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2等中说明了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但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的个数也可为三个以上。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三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此外,在图12中,被连接的三个无线基站装置g、h、i中,设无线基站装置g作为主基站,无线基站装置h、i作为辅助基站,来分别进行动作。
无线基站装置g和无线基站装置h和无线基站装置i之间,通过对无线基站装置g添加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g,相互进行数据的收发。
无线基站装置g将利用IF部6g从外部的上位装置接收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合并·分配部5g,并从数据合并·分配部5g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h,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部9h。被输入到纠错编码部9h的数据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等纠错编码。来自纠错编码部9h的输出数据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g。无线基站装置g将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g接收到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数据照原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i,并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i的信道编码部12i。从无线基站装置g发送来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部6h的纠错编码数据,在无线基站装置i的信道编码部12i中进行交织或速率匹配、物理信道映射等信道编码处理。从信道编码部12i输出的信道编码后数据被输入到调制部15i,进行扩散处理等调制处理。从调制部15i输出的调制后数据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g。利用无线基站装置g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g接收到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i的数据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g的TX部18g,并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g发送。
图13是表示图12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g的结构例的图。数据合并·分配部5g通过使用选择器SEL32或数据时分多路复用器33,对无线基站装置g中的接收数据或发送数据进行分离或多路复用。
图12~13中,选择器SEL32对从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部9h输出的纠错编码后数据、和从无线基站装置i的调制部15i输出的调制后数据进行分离。数据时分多路复用器33对从选择器SEL32输入的数据、和从无线基站装置g的IF部6g输入的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
图14~16是表示无线基站装置g接收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图17~19是表示无线基站装置g发送的时分多路复用数据的时序图。
图14、17对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7,表示同时发送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和用于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的数据识别信息E的方式。
图15、18对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8,表示对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附加表示数据编号和数据量的数据分析头(数据编号信息44、47和数据量信息45、48)进行发送的方式。
图16、19对应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9,表示对每个块分配固定的时隙并对来自所有块的输出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以作为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进行发送的方式。
使用图14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g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g使用数据识别信息E来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将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后数据49照原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i,并将来自无线基站装置i的调制后数据46a、46b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g的TX部18g。
使用图15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后D时,无线基站装置g利用最前端识别头43,识别多路复用后的各块的数据的最前端,使用数据分析头中示出的数据编号和数据量,检测分配到各块的数据。
图15中,示出最前端识别头43(“0110”);数据编号信息44(“1”);数据量信息45(80比特);调制后数据46a、46b;数据编号信息47(“2”);数据量信息48(2060比特);和纠错编码后数据49。即,数据编号=“1”表示来自无线基站装置i的调制后数据,该数据量为80比特。另外,数据编号=“2”表示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后数据,该数据量为2060比特。通过使用这些数据分析头,能够分别检测调制后数据及纠错编码后数据。被检测出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后数据照原样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i,被检测出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i的调制后数据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g的TX部18g。
使用图16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g利用时隙编号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将来自无线基站装置h的纠错编码后数据照原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i,将来自无线基站装置i的调制后数据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g的TX部18g。
使用图17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h在纠错编码部9h中,利用数据编号信息50来检测被附予数据编号=“1”的数据即来自IF部6g的IF部输出数据52,并对被检测出的IF部输出数据52进行纠错编码。
另外,使用图17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I在信道编码部12i中,利用数据编码信息53来检测被附予数据编码“2”的数据即来自纠错编码部9h的纠错编码后数据,并对被检测出的纠错编码后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图18中,示出最前端识别头43(“0110”)、数据编号信息50(“1”)、数据量信息51(504比特)、IF部输出数据52、数据编号信息53(“2”)、数据量信息54(2060比特)、纠错编码后数据55、和无数据发送区间56。无线基站装置h使用该方式来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在纠错编码部9h中利用最前端识别头43识别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的数据最前端,检测数据编号=“1”时的数据即IF部输出数据52,并对被检测出的IF部输出数据52进行纠错编码。
使用图19的方式接收时分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h在纠错编码部9h中,只在被分配到的时隙的时刻进行数据检测,并对被检测出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
另外,使用图19的方式接收多路复用后数据D时,无线基站装置I在纠错编码部12i中,只在被分配到的时隙的时刻进行数据检测,并对被检测出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使用图12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h、i间,不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或收发,而作为主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g在无线基站装置h、i间进行发送、接收或收发。此时,只有作为主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g具有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g追加的功能,通过这样三个无线基站装置能够相互进行合作。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连接三个无线基站装置使其相互合作。因而,不仅起到实施方式2等的效果,还起到能够进一步减轻主基站的处理负荷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只是将发送侧的处理从主基站转移到辅助基站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通过转移接收侧的处理来减轻接收处理的处理负荷。这里,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h、i中,分别在天线31h、31i和IF6h、6i中不进行数据的收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连接三个无线基站装置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通过连接四个以上的无线基站装置来进一步减轻各无线基站装置的处理负荷。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4中,说明了连接三个无线基站装置的情况下、两个辅助基站间的数据的收发不是直接进行而仅通过一个主基站进行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辅助基站间的数据的收发也可直接进行。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三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此外,图20中,在被连接的三个无线基站装置j、k、l中,设无线基站装置j作为主基站,无线基站装置k、l作为辅助基站,来分别进行动作。
无线基站装置j和无线基站装置k和无线基站装置1在所有无线基站装置间直接进行数据的收发。
无线基站装置j将利用IF部6j从外部的上位装置接收的数据直接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k,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k的纠错编码部9k。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k的纠错编码部9k的数据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等纠错编码。来自纠错编码部9k的输出数据被直接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l,并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l的信道编码部121。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l的信道编码部121的数据进行交织或速率匹配、物理信道映射等信道编码处理。从信道编码部121输出的信道编码后数据被输入到调制部151,进行扩散处理等调制处理。从调制部151输出的调制后数据被直接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j,并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j的TX部18j。被输入到无线基站装置j的TX部18j的调制后数据被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j发送。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与实施方式4同样,连接三个无线基站装置并使其合作。因而,起到与实施方式4同样的效果。
另外,实施方式4中,由于无线基站装置g进行无线基站装置h、i间的数据收发,因此需要添加数据合并·分配部5g,但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直接进行无线基站装置h、i间的数据的收发,因此无需添加数据合并·分配部5g。另外,能够使在各无线基站装置间被收发的数据种类各为一种。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只将发送侧的处理从主基站转移到辅助基站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通过转移接收侧的处理来减轻接收处理的处理负荷。这里,作为辅助基站的无线基站装置k、l中,分别在天线31k、31l和IF6k、6l中不进行数据的收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连接三个无线基站装置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通过连接四个以上的无线基站装置来进一步减轻各无线基站装置的处理负荷。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中,说明了两个无线基站装置分别使用天线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情况,但各天线中被收发的数据的频带在各无线基站装置中也可不同。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的连接例的图。
无线基站装置m、n分别具有5MHz的系统带宽,并在各频带中进行动作。即,无线基站装置m的天线31m中的收发无线频率信号和无线基站装置n的天线31n中的收发无线频率信号所被传播的频带不同。
从无线基站装置m的IF部6m输出的数据被输入到纠错编码部9m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m。被输入到纠错编码部9m的数据在纠错编码后,被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m。信道编码部12m中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被输入到调制部15m,在进行扩散处理等调制处理后,在TX部18m中被变换成发送频率信号,从天线31m发送。
另外,从天线31m接收到的接收无线频率信号在RX部19m中被检波,检波后得到的接收数据被输入到解调部22m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m。
来自RX部19m的输出数据、和数据合并·分配部5m接收到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n的RX部19n的输出数据被输入到解调部22m。解调部22m对被输入的接收数据进行逆扩散、相位补偿等解调处理后,输入到信道译码部25m,进行信道译码处理。信道译码后数据被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m,在turbo译码处理、维特比译码处理等纠错译码处理后被输入到IF部6m,并被发送到上位装置。
数据合并·分配部5m将来自IF部6m的输出数据和来自RX部19m的输出数据加以合并,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n,并且接收来自无线基站装置n的数据合并·分配部5n的输出数据,将数据分配到调制部22n或IF部6m。
无线基站装置n将利用数据合并·分配部5n接收到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m的数据分配到纠错编码部9n或解码部22n。纠错编码部9n对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n分配的数据进行turbo编码、卷积编码等纠错编码处理后,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n。被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2n的纠错编码后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处理,被输入到调制部15n。调制部15n中,对被输入的信道编码后数据进行扩散处理等调制处理后,在TX部18n中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n发送。
另外,利用天线31n接收到的接收无线频率信号在RX部19n中被检波。检波后得到的接收数据被输入到调制部22n或数据合并·分配部5n。调制部22n中,将来自RX部19n的数据与由数据合并·分配部5n分配的来自无线基站装置m的RX部19m的输出数据一起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输入到信道译码部25n,进行信道译码处理。在信道译码部25n中被信道译码后的数据被输入到纠错译码部28n,在turbo译码、维特比译码等纠错译码后,在数据合并·分配部5n中与来自调制部15n的输出数据和来自RX部19n的输出数据一起被合并,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m。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使相互连接的两个无线基站装置分别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动作。因而,进行多载波传输时,能够对属于不同的频带的每个副载波在不同的无线基站装置中进行处理。因而,能做成具有两倍的系统带宽的无线基站装置。
另外,由于将利用无线基站装置m的天线31m和无线基站装置n的天线31n所收发的数据分别在无线基站装置m、n中加以处理,通过这样能够使用户分散在两个无线基站装置,因此作为整体能增加可处理的用户数量。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6中,使用OFDM、OFDMA、或SC—FDMA那样的多载波的调制方式时,为了维持副载波的正交性,无线基站装置m、n需要以同一正弦波进行上变频/下变频。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
图22中,TX部18及RX部19内置有未图示的合成器部,该合成器部将时钟生成部34作为本振(基准),生成用于所述上变频/下变频的正弦波。
TX部18使用时钟生成部34中生成的基准时钟F,将数据变换成发送无线频率信号,从天线31发送。
RX部19使用时钟生成部34中生成的基准时钟F,对接收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检波。
另外,时钟生成部34中生成的基准时钟F还被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在其它无线基站装置中,使用该基准时钟F进行TX部18及RX部19的处理。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使用全部相同的基准时钟F进行向发送无线频率信号的变换及接收无线频率信号的检波。因而,不仅起到实施方式6的效果,还起到能够在所有无线基站装置间生成正交的数据的效果。
(实施方式8)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的内部结构例。图23是在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图22中、设置时钟生成部35来取代生成基准时钟F的时钟生成部34。
时钟生成部35生成应输入到TX部18及RX部19的基准时钟F,并且根据该基准时钟F,生成数据合并·分配部5中应使用的公共时钟G。数据合并·分配部5使用时钟生成部35中生成的公共时钟G,来进行数据的时分多路复用。
图24中示出使用时钟生成部35中生成的公共时钟G而被时分多路复用后的中间处理数据的例子。接收了如图24那样与公共时钟G同步的信号的无线基站装置,由于通过识别这些中间处理数据的变化点,从而能够再生基准时钟F,因此无需如实施方式7那样将基准时钟F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中,一个无线基站装置不仅生成基准时钟F,还生成公共时钟G,并将根据该公共时钟G而被时分多路复用的中间处理数据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因而,不仅起到实施方式7的效果,还起到无需将基准时钟F发送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的效果。
虽然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的方面都只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能被理解为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设想有未例示出的无数的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可在使用了现有的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和今后使用了超3G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手机的无线基站系统等。
Claims (9)
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系统,所述系统用线路将与移动通信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之间加以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包含的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将已施行到预定阶段为止的处理的中间处理数据通过所述线路发送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包含的其它无线基站装置,
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接收所述中间处理数据并施行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将已施行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的所述中间处理数据通过所述线路发送到所述一个无线基站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由多个时分多路复用信道构成,
所述中间处理数据在与其内容对应的所述时分多路复用信道中被传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将所述中间处理数据和用于识别所述中间处理数据的内容的数据识别信息一起发送到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由多个物理线构成,
所述中间处理数据在与其内容对应的所述物理线中被传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紧接所述预定阶段之后的阶段中的处理是调制处理、解调处理、纠错编码处理、及纠错译码处理中的任一项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无线基站装置生成基准时钟,并将所述基准时钟发送到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无线基站装置生成基准时钟,并根据所述基准时钟对所述中间处理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无线基站装置和所述其它无线基站装置之间使用与互相不同的频带对应的副载波进行多载波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6/322541 WO2008059554A1 (fr) | 2006-11-13 | 2006-11-13 | Système d'appareil de station de base radio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2165A true CN101502165A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9401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554909A Pending CN101502165A (zh) | 2006-11-13 | 2006-11-13 | 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08059554A1 (zh) |
CN (1) | CN101502165A (zh) |
WO (1) | WO20080595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64293A1 (en) * | 2008-09-12 | 2010-03-17 | Koninklijke KPN N.V.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exchanging user data with a user termin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6527B2 (ja) * | 2000-03-28 | 2003-10-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における負荷分散システム |
JP2003169364A (ja) * | 2001-12-04 | 2003-06-13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基地局 |
JP4354258B2 (ja) * | 2003-11-21 | 2009-10-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5223661A (ja) * | 2004-02-06 | 2005-08-18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基地局装置 |
JP4642384B2 (ja) * | 2004-06-03 | 2011-03-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網制御システム、無線網制御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
-
2006
- 2006-11-13 JP JP2008544017A patent/JPWO2008059554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1-13 CN CNA2006800554909A patent/CN101502165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1-13 WO PCT/JP2006/322541 patent/WO20080595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59554A1 (fr) | 2008-05-22 |
JPWO2008059554A1 (ja) | 2010-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7604B2 (en) |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signaling in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ceivers | |
US10298369B2 (en)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 |
CN101911536B (zh) | 使用多带射频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 |
Host-Madsen et al. | The multiplexing gain of wireless networks | |
US9148179B2 (en) | RF processing circui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7028513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servi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0578953C (zh) | 无线发送装置和导频信号插入方法 | |
CN104205707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78884A (zh) | 多载波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 |
CN101569127A (zh) | 基站装置 | |
CN103299568B (zh) | 无线通信设备 | |
CN101855838A (zh) | 速率匹配以保持码组资源元件边界 | |
CN106162851B (zh) | 一种多用户叠加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2136862B (zh) | 基站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
CN102420644B (zh) | 一种基于用户专属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 |
CN102123014A (zh) | 正交覆盖码配置和跳频配置指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1001099B (zh) | 一种分布式互助中转方法及中转系统 | |
CN101136725A (zh) | 用于无线网络的分层协同传输的实现方法 | |
CN101502165A (zh) | 无线基站装置系统 | |
WO2007003096A1 (fr) | Récepteur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permettant de réduire la vitesse de multiplexe de fréquence | |
EP3633863B1 (en) | Cdm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cdma transmitting method | |
CN102318387B (zh) | 信息编码方法 | |
US9350429B2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 |
CN102932092B (zh) | 基于多点协作的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685499B (zh) | 下行发射机系统及工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