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042A -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9042A
CN101499042A CNA2009100011147A CN200910001114A CN101499042A CN 101499042 A CN101499042 A CN 101499042A CN A2009100011147 A CNA2009100011147 A CN A2009100011147A CN 200910001114 A CN200910001114 A CN 200910001114A CN 101499042 A CN101499042 A CN 101499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ower supply
unit
insulation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11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9042B (zh
Inventor
香川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99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9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9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e.g. scheduling maintenance or upgra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56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docking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将便携式医疗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的适配器装置具有:以第1通信速度与所述计算机通信的第1接口;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通信的第2接口;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输入输出的信号与经由第2接口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的通信控制单元;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的第1绝缘单元;以及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第2接口输出由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入的信号的第2绝缘单元。

Description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医疗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绝缘技术。
背景技术
胶囊型内窥镜系统一般由便携式医疗设备(接收装置)、检查数据调试用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数据通信用介质(通信电缆等)构成。
因此,在患者安装着像接收装置的天线极板那样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必须保证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商用电源及电气设置点(GND)电绝缘。作为确保电绝缘的一个方法,具有利用接收装置与工作站之间的通信线来实施电绝缘措施的方法。
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相关的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06-7524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304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将便携式医疗设备和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适配器装置,该适配器装置具有:
第1接口,其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并以第1通信速度与该计算机进行通信;
第2接口,其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连接,并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其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以所述第1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1信号与经由第2接口以所述第2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
第1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以及
第2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第2接口输出该通信控制单元所输入的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疗设备系统,其由便携式医疗设备、计算机以及将该便携式医疗设备和该计算机连接起来的适配器装置构成,其中,所述适配器装置具有:
第1接口,其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并以第1通信速度与该计算机进行通信;
第2接口,其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连接,并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其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以所述第1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1信号与经由第2接口以所述第2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
第1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以及
第2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第2接口输出由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入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
图3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
图4是第2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实施例2)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
图6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cradle)30的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4a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配器装置能够将便携式医疗设备和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该适配器装置由第1接口、第2接口、通信控制单元、第1绝缘单元和第2绝缘单元构成。
第1接口是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并以第1通信速度与该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接口。第1接口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USB电缆连接器18。
第2接口是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连接、并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第2接口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专用电缆连接器11或托架连接器31。
通信控制单元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以所述第1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1信号与经由第2接口以所述第2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通信控制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通信控制部15。
第1绝缘单元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第1绝缘单元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第1绝缘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绝缘元件13。
第2绝缘单元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第2绝缘单元向该第2接口输出由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入的信号。第2绝缘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绝缘元件14。
这里,可以使用光耦合器来作为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第2绝缘单元。所述第2通信速度是能够与所述光耦合器对应的范围的通信速度。所述第1通信速度是基于通用计算机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速度,所述通信协议至少包含通用串行总线(USB)。
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与PC之间调整通信速度,并且能够保证便携式医疗设备与通用PC之间的电绝缘。
另外,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第1绝缘单元输入的第2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比该第2通信速度更高速的所述第1通信速度,向所述第1接口侧进行输出。并且,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从所述第1接口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所述第2通信速度,向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输出。
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填补便携式医疗设备与PC之间的通信速度的缺口。
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第1电源单元和第2电源单元。
第1电源单元对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行驱动。第1电源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电源电路17或者用于提供USB总线电源(bus power)的供电线用端子18a。
第2电源单元与所述第1电源单元绝缘,对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驱动。第2电源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电源电路12、AC适配器20a或者电源电路22b。
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在一次测与二次侧之间形成绝缘线。
例如,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USB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可以使用基于USB的总线电源的电源(例如,电源电路17或供电线用端子18a)。在该情况下,所述第2电源单元使用基于由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的电力的电源(例如,电源电路12)。
还例如,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USB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可以使用基于USB的总线电源的电源(例如,电源电路17或供电线用端子18a)。在该情况下,所述第2电源单元可以采用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绝缘型交流适配器(例如AC适配器20a)。
再例如,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USB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可以使用基于USB的总线电源的电源(例如,电源电路17或供电线用端子18a)。此时,在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交流适配器是非绝缘型交流适配器的情况下,所述第2电源单元可以使用绝缘型电源电路(例如电源电路22b),该绝缘型电源电路对由该交流适配器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所述第2绝缘单元。
另外,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可以采用能够安装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托架。在该情况下,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充电单元。
充电单元通过所述第2接口对位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单元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说相当于充电器32。在安装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充电电池供电。此时,所述第2电源单元在该充电时通过所述第2接口来提供用于驱动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电力。
利用这种结构,接收装置能够在转送数据的同时进行充电。此外,在将接收装置安装到托架上时,该接收装置将AC电源设为驱动电力,因此能够抑制接收装置中内置的充电电池的消耗。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第1实施方式>
在考虑通信线的绝缘的情况下,不存在以USB2.0等的高速进行通信、并且与附设在工作站这样的通用计算机(PC)上的通信协议对应的绝缘元件。因此,必须使用现有技术,但在该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当采用无线LAN、无线USB2.0等无线方式来作为便携式医疗设备与PC之间的通信方式时,会产生通信方向的指向性、通信的稳定性以及通信距离等无线通信特有的问题。
并且,在卸下便携式医疗设备内部的记录介质,而使用记录介质用托架在托架与PC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记录介质的卸下等繁杂的步骤,导致可用性下降。此外,搭载记录介质的装卸机构不利于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小型化(记录介质内置有利于小型化)。
并且,为了在患者安装有医疗设备时数据通信用介质不能与设备连接,而在便携式医疗设备或数据通信用介质上设置机械构造的情况下,例如设置安装防止用的突起物很难保证机械强度,并且生产性下降。
因此,考虑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与PC的通信线之间安装绝缘适配器。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在绝缘适配器内使用绝缘元件的情况。
然而,虽然USB2.0等附设在通用PC上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速度为高速,但是不存在与这种高速的通信速度对应的绝缘元件。
另一方面,在从便携式医疗设备向绝缘适配器转送数据的情况下,对于通信而言,向便携式医疗设备内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等需要花费若干时间,因此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与绝缘适配器之间不需要高速的通信速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能够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与PC之间调整通信速度,并且保证便携式医疗设备与通用PC之间的电绝缘的适配器装置。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利用接收由胶囊型内窥镜拍摄的数据的接收装置来作为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
内窥镜检查时从患者2吞入的胶囊型内窥镜1无线发送的数据被天线极板3接收,并被依次保存在作为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接收装置4内的记录介质中。在内窥镜检查结束后,接收装置4内的数据经由专用电缆5-绝缘适配器6-高速通信电缆7而被转送到工作站(WS)8。
高速通信电缆7遵照例如USB等由工作站采用的通信协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USB电缆来作为高速通信电缆7的一例,但不限于此。
专用电缆5遵照接收装置4所采用的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是比普通USB2.0速度低的通信标准。
绝缘适配器6用于使专用电缆5与USB电缆7之间绝缘,并且使专用电缆5与USB电缆7之间的通信稳定。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绝缘适配器6由专用电缆连接器11、电源电路12、绝缘元件13、14、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电源电路17以及USB电缆连接器18构成。
专用电缆连接器11是用于使专用电缆5与绝缘适配器6连接的连接器。在专用电缆连接器11上设置有供电用端子11a、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b、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11c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1d。
供电用端子11a是输入从接收装置4提供的电力的端子。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b是用于对从接收装置4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转送的通信线所使用的端子。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c是用于对向接收装置4发送的数据进行转送的通信线所使用的端子。接地线用端子11d是用于与接收装置4的接地线连接的端子。
USB电缆连接器18是用于使USB电缆7与绝缘适配器6连接的连接器。在USB电缆连接器18上设置有供电线用端子18a、D-线用端子18b、D+线用端子18c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8d。
电源电路12对接收装置4通过供电线用端子11a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绝缘元件14。电源电路17对通过供电线用端子18a提供的USB的总线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绝缘元件13、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
通信控制部15是用于变换数据通信速度的装置。USB控制器16是用于进行USB控制的装置。
绝缘元件13、14是光耦合器、变压器等绝缘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耦合器来作为绝缘元件,但不限于此。光耦合器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光耦合器在输入电信号后,能够通过发光元件将该电信号变换为光,并通过受光元件接收该光,将其变换为电信号。
电源电路12、绝缘元件14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1d通过二次侧(WS 8侧)GND而接地。绝缘元件13、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电源电路17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8d通过一次侧(接收装置4侧)GND而接地。其结果,绝缘适配器6利用图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进行电绝缘。
下面对绝缘适配器6的动作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对从接收装置4向WS 8转送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数据信号(电信号)从接收装置4经由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b而输入到绝缘元件13。输入到绝缘元件13的数据信号被输出给通信控制部15。通信控制部15对所输入的数据信号的通信速度进行调整,将其变换为USB用的通信速度。从通信控制部15输出的数据信号被输入到USB控制器16。USB控制器16通过D-线用端子18b或D+线用端子18c来向WS 8发送该数据信号。
接着,对从WS 8向接收装置4转送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数据信号(电信号)从WS 8经由D-线用端子18b或D+线用端子18c而输入到USB控制器16。USB控制器16将该数据信号发送给通信控制部15。通信控制部15对所输入的数据信号的通信速度进行调整,将其变换为专用电缆用的通信速度。从通信控制部15输出的数据信号被输入到绝缘元件14。输入到绝缘元件14的数据信号经由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c而向接收装置4输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有线绝缘,因此与无线绝缘相比,能够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并且,通过采用将记录介质内置在医疗设备中的方式,能够确保医疗设备与WS之间的通信,并且还能够确保绝缘性。因此,仅需要由WS读出记录介质的内容,而不需要从医疗设备上卸下记录介质这样的步骤。并且,不需要在医疗设备和绝缘适配器上设置用于阻碍连接的机械构造,有利于小型化和保证强度。并且,由于不需要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上设置绝缘机构,因此有利于小型化。并且,由于也不需要在PC侧设置绝缘机构,因此仅通过绝缘适配器即可实现绝缘。此外,如果仅在将接收装置4、WS 8以及绝缘适配器6连接起来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则也可以在接收装置中采用小容量的数据记录用介质。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AC适配器安装到绝缘适配器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针对利用接收由胶囊型内窥镜拍摄的数据的接收装置来作为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3中,在绝缘适配器6上安装有AC适配器20。与商用电源连接的AC适配器20向绝缘适配器6提供基于该商用单元的电力,对绝缘适配器6内部的电路进行驱动。进而,AC适配器20通过绝缘适配器6向接收装置4供电。
作为将AC适配器20安装到绝缘适配器6上的形式,可以考虑以下形式:将绝缘型电源电路设置在AC适配器20上的形式;和不在AC适配器20上设置绝缘型电源电路,而是将绝缘型电源电路设置在绝缘适配器内部的形式。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种形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对将绝缘型电源电路设置在AC适配器上的形式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绝缘适配器6由专用电缆连接器11、绝缘元件13、14、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电源电路22a、USB电缆连接器18以及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21构成。
在专用电缆连接器11上设置有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11b、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11c、接地线用端子11d以及供电用端子11e。供电用端子11e是用于从电源电路22向接收装置4供电的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AC适配器20a使用了绝缘型电源电路(例如绝缘型SW调节器等)。此时,绝缘适配器6的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21采用了不能误插入其他非绝缘型电源适配器的特殊形状的连接器。
电源电路22a对AC适配器20a通过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21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绝缘元件14,之后经由供电用端子11e提供给接收装置4。
在本实施例中,从USB的总线电源直接提供一次侧电源。但是,在从总线电源生成其他电源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设置电源电路17。在该情况下,电源电路17根据总线电源,生成USB控制器16、通信控制部15、绝缘元件13的各电路所需要的电源。
电源电路22a、绝缘元件14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1d通过二次侧(WS8侧)GND而接地。绝缘元件13、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8d通过一次侧(接收装置4侧)GND而接地。其结果,绝缘适配器6利用图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进行电绝缘。
在从接收装置4向WS 8转送数据,以及从WS 8向接收装置4转送数据时,绝缘适配器6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在安装有绝缘适配器时,从AC电源向接收装置供电,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的消耗。如果仅在安装有绝缘适配器时使用接收装置,则接收装置侧不需要电池。
另外,如果采用接收装置必须要使用接收装置内部的电池电力的结构,则不需要针对供电用端子11e的线,因此能够将专用电缆的线数从4条减少到3条。其结果,不需要向接收装置供电。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没有在AC适配器上设置绝缘型电源电路,而是将绝缘型电源电路设置在绝缘型适配器内部的形式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施方式(实施例2)的绝缘适配器6的框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在于:使用了非绝缘型AC适配器20b来代替AC适配器20a;作为二次侧的电源电路,使用了绝缘型电源电路22b(例如绝缘型SW调节器等)来代替电源电路22a。
电源电路22b的二次侧部分、绝缘元件14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1d通过二次侧(WS 8侧)GND而接地。电源电路22b的一次侧部分、绝缘元件13、通信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以及接地线用端子18d通过一次侧(接收装置4侧)GND而接地。其结果,绝缘适配器6利用图5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进行电绝缘。
在从接收装置4向WS 8转送数据,以及从WS 8向接收装置4转送数据时,绝缘适配器6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在安装有绝缘适配器时,从AC电源向接收装置供电,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的消耗。如果仅在安装有绝缘适配器时使用接收装置,则接收装置侧不需要电池。
另外,如果采用接收装置必须要使用接收装置内部的电池电力的结构,则不需要针对供电用端子11e的线,因此能够将专用电缆的线数从4条减少到3条。其结果,不需要向接收装置供电。
并且,由于在绝缘适配器内进行绝缘,因此AC电缆端子可以不是特殊形状的连接器。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带充电功能的兼用作托架的绝缘适配器进行说明。另外,对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在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与工作站之间进行数据转送时的连接概况。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针对利用接收由胶囊型内窥镜拍摄的数据的接收装置来作为人体接触型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进行说明。
托架30是采用了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绝缘构造的带充电功能的托架。托架30搭载有AC适配器,根据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进行驱动。并且,托架30通过高速通信电缆7与WS 8连接。由此,托架30能够通过高速通信电缆7向WS 8转送载置在托架30上的接收装置4a内的数据。
托架30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内窥镜胶囊所进行的检查结束后,从患者取下接收装置4a,将该接收装置4a安装到托架30上。由此,托架30将接收装置4a内的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数据转送给WS 8。此时,托架30还对接收装置的内部电池进行充电。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30的框图。托架30由托架连接器31、充电器32、绝缘元件13、14、通行控制部15、USB控制器16、电源电路17以及USB电缆连接器18构成。
托架连接器31是用于与接收装置4a连接的连接器。在托架连接器31上设置有充电用端子31f、连接检测用端子31g、供电用端子31e、接地线用端子31d、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31b以及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31c。
充电用端子31f是接收装置4a被安装到托架30上时,提供用于对接收装置4a进行充电的电力的端子。供电用端子31e是用于从电源电路22b向接收装置4a供电的端子。接地线用端子31d是用于与接收装置4a的接地线连接的端子。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31b是用于对从接收装置4a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转送的通信线所使用的端子。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31c是用于将发送的数据转送给接收装置4a的通信线所使用的端子。
此外,连接检测用端子31g是用于检测接收装置4a被安装到托架30上的情况的端子。在连接检测用端子31g没有与接收装置4a连接的情况下,该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处于高电平(High)状态。并且,在连接检测用端子31g与接收装置4a连接的情况下,该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处于低电平(Low)状态。
开关33是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而接通/断开的开关。在将接收装置4a安装到托架30上的情况下,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开关33接通。在该情况下,来自电源电路22b的电力经由供电用端子31e而提供给接收装置4a。另一方面,在接收装置4a没有安装在托架30上的情况下,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开关33断开。在该情况下,不向供电用端子31e供电。由此,在没有连接接收装置4a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供电用端子31e的短路。
电源电路17对由商用电源通过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21而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绝缘元件13、通信控制部15以及USB控制器16。在该情况下,USB控制器16不使用USB的总线电源。
电源电路22b是绝缘型电源电路(例如绝缘型SW调节器等)。电源电路22b对由商用电源通过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21而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绝缘元件14和充电器32。
充电器32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而驱动,向接收装置4a提供充电用的电力。在接收装置4a被安装到托架30上时,充电器32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通过充电用端子31f向接收装置4a供电。在接收装置4a没有安装在托架30上的情况下,根据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不对充电器32进行驱动。因此,不向充电用端子31f供电。由此,在没有连接接收装置4a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充电用端子31f的短路。
接着,对托架3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接收装置4a安装到托架30上时,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于是,对充电器32进行驱动,向安装在托架30上的接收装置4a提供充电用的电力。
并且,开关33也从断开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于是,经由供电用端子31e,从电源电路22b向接收装置4a提供用于在充电时使接收装置4a驱动的电力。之后,在从接收装置4a向WS 8转送数据,以及从WS 8向接收装置4a转送数据时,托架3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4a的框图。接收装置4a由托架连接器41、电源切换电路42、电源电路43、主电路44、电池余量检测电路45以及充电电池46构成。
托架连接器41是用于与托架30连接的连接器。在托架连接器41上设置有充电用端子41f、连接检测用端子41g、供电用端子41e、接地线用端子41d、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41b以及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41c。
充电用端子41f是与托架30的充电用端子31f相连接、用于从充电器32提供充电用的电力的端子。
连接检测用端子41g是在与托架30的连接检测用端子31g连接的情况下,用于使连接检测用端子31g的电压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端子。
供电用端子41e是与托架30的供电用端子31e相连接、用于在接收装置4a的充电时从电源电路22提供用于使接收装置4a驱动的电力的端子。
接地线用端子41d是与托架30的接地线用端子31d相连接、用于接地的端子。
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41b是与托架30的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31b相连接、用于从接收装置4a向托架30转送数据的通信线用端子。
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41c是与托架30的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31c相连接、用于从托架30向接收装置4a转送数据的通信线用端子。
充电电池46通过充电用端子41f来对从托架30的充电器32提供的电力进行充电。
在非充电的情况(托架30上没有安装接收装置4a的情况)下,电源切换电路42切换到线A侧的电力(来自充电电池46的电力。以下称为电力A)。而在充电中(将接收装置4a安装到托架30上的情况),电源切换电路42切换到线B侧的电力(从电源电路22经由供电用端子41e提供的电力。以下称为电力B)。此外,电源切换电路42向电源电路43和主电路44输出表示所选择的电力(电力A或电力B)是哪一个电力的信号。
电源电路43根据表示电源切换电路42所选择的电力是电力A还是电力B的信号,来调整从电源切换电路42输出的电力(电力A或电力B),并将该电力提供给主电路44。并且,在与托架30连接的情况下,电源电路43内的模拟系统电源不会成为接通状态。
主电路44根据表示电源切换电路42所选择的电力是电力A还是电力B的信号,来切换动作内容。在电源切换电路42所选择的电力是电力A的情况下,接收装置4a由充电电池46进行驱动,即处于从托架30上取下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主电路44以通常动作模式(能够从胶囊型内窥镜1接收数据的状态)进行驱动。
另一方面,在电源切换电路42所选择的电力是电力B的情况下,接收装置4a被安装在托架30上,由从电源电路22b经由供电用端子41e而提供的电力进行驱动。在该情况下,主电路44以数据转送模式(在接收装置4a与WS 8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模式)进行驱动。在数据转送模式的情况下,主电路44利用数据通信线用输出端子41b和数据通信线用输入端子41c,通过托架30来向WS 8转送数据,并从WS 8接收数据。
电池余量检测电路45对充电电池46的电压进行检测,将检测出的电压作为电池余量而输出给主电路44。主电路44根据该电压来使电池余量显示在接收装置4a的显示部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绝缘型电源电路22b,但是也可以像第2实施方式(实施例1)那样使用绝缘型AC适配器来代替绝缘型电源电路。在该情况下,AC适配器输入连接器采用不能误插入其他非绝缘型适配器的特殊形状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方式,接收装置能够在转送数据的同时进行充电。此外,在将接收装置安装到托架上时,该接收装置将AC电源设为驱动电力,因此能够抑制接收装置中内置的充电电池的消耗。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获得各种结构或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也可以在能够实施的范围内对第1~第3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与通用PC之间调整通信速度,并且能够保证便携式医疗设备与通用PC之间的电绝缘。

Claims (20)

1.一种适配器装置,其将便携式医疗设备和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器装置具有:
第1接口,其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并以第1通信速度与该计算机进行通信;
第2接口,其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连接,并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其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以所述第1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1信号与经由所述第2接口以所述第2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
第1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以及
第2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第2接口输出该通信控制单元所输入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第1绝缘单元输入的第2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比该第2通信速度更高速的所述第1通信速度,向所述第1接口侧进行输出;并且将从所述第1接口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所述第2通信速度,向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
第1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行驱动;以及
第2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驱动,与所述第1电源单元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基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所提供的电力的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绝缘型交流适配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在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交流适配器是非绝缘型交流适配器的情况下,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绝缘型电源电路,该绝缘型电源电路对该交流适配器所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所述第2绝缘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第2绝缘单元是光耦合器,
所述第2通信速度是能够与所述光耦合器对应的范围的通信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速度是基于通用计算机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速度,所述通信协议至少包含通用串行总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是能够安装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托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
第1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行驱动;
第2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驱动,与所述第1电源单元绝缘;以及
充电单元,其用于通过所述第2接口对位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在安装了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充电电池供电,所述第2电源单元在该充电时通过所述第2接口来提供用于驱动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电力。
11.一种医疗设备系统,其由便携式医疗设备、计算机以及将该便携式医疗设备和该计算机连接起来的适配器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具有:
第1接口,其与所述计算机连接,并以第1通信速度与该计算机进行通信;
第2接口,其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连接,并以第2通信速度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进行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其对经由所述第1接口以所述第1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1信号与经由所述第2接口以所述第2通信速度输入输出的第2信号之间的速度进行调整;
第1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通信控制单元输出从该第2接口输入的所述第2信号;以及
第2绝缘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2接口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之间,在该第2接口侧的端子与该通信控制单元侧的端子之间进行电绝缘,并向该第2接口输出该通信控制单元所输入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第1绝缘单元输入的第2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比该第2通信速度更高速的所述第1通信速度,向所述第1接口侧进行输出;并且将从所述第1接口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的通信速度变换为所述第2通信速度,向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
第1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行驱动;以及
第2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驱动,与所述第1电源单元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基于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所提供的电力的电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绝缘型交流适配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接口是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的情况下,所述第1电源单元是基于该通用串行总线的总线电源的电源,
在与所述适配器装置连接、并能够提供商用电源的交流适配器是非绝缘型交流适配器的情况下,所述第2电源单元是绝缘型电源电路,该绝缘型电源电路对该交流适配器所提供的电力进行调整,并将其提供给所述第2绝缘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第2绝缘单元是光耦合器,
所述第2通信速度是能够与所述光耦合器对应的范围的通信速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速度是基于通用计算机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速度,所述通信协议至少包含通用串行总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是能够安装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托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医疗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装置还具有:
第1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1绝缘单元和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行驱动;
第2电源单元,其对所述第2绝缘单元进行驱动,与所述第1电源单元绝缘;以及
充电单元,其用于通过所述第2接口对位于该便携式医疗设备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在安装了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充电电池供电,所述第2电源单元在该充电时通过所述第2接口来提供用于驱动所述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电力。
CN2009100011147A 2008-01-29 2009-01-22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Active CN101499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7774 2008-01-29
JP2008017774 2008-01-29
JP2008017774A JP5265207B2 (ja) 2008-01-29 2008-01-29 アダプタ装置及び医療機器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9042A true CN101499042A (zh) 2009-08-05
CN101499042B CN101499042B (zh) 2011-04-06

Family

ID=4047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1147A Active CN101499042B (zh) 2008-01-29 2009-01-22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93160A1 (zh)
EP (1) EP2085024B1 (zh)
JP (1) JP5265207B2 (zh)
CN (1) CN1014990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4546A (zh) * 2012-12-27 2013-04-24 成都华信电子设备厂 用于喉镜输入/输出数据的装置及其控制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
CN106264430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因德斯马特有限公司 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设备的影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4202B2 (ja) 2010-07-07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受信システム
CN104203071B (zh) * 2012-06-08 2016-09-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US20140066731A1 (en) * 2012-09-05 2014-03-06 Hcl Technologies Limited Batteryless Portable Medical Devices
US11355808B2 (en) * 2019-12-16 2022-06-07 Turner Imaging Systems, Inc. Power source for portable medical devices
CN111772561A (zh) * 2020-07-21 2020-10-16 珠海爱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usb口腔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953A (en) * 1995-03-09 1997-06-24 Siemens Medical Systems, Inc.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 reconfiguration system
US6712762B1 (en) * 1997-02-28 2004-03-30 Ors Diagnostic, Llc Personal computer card for collection of real-time biological data
US5876351A (en) * 1997-04-10 1999-03-02 Mitchell Rohde Portable modular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
EP1126779A4 (en) * 1998-11-03 2003-05-07 Shell Allan Michael HAND PHYS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DEVICE
WO2002041773A1 (en) * 2000-11-20 2002-05-30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An electrically isolated power and signal coupler system for a patient connected device
US6524240B1 (en) * 2000-11-22 2003-02-25 Medwave,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port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030154340A1 (en) * 2002-02-13 2003-08-14 Thomas Bolt Use of the universal serial bus as an internal architecture within IDE disk array
US7944478B2 (en) * 2003-03-28 2011-05-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Medical image photographing system and medical image managing method
US9529762B2 (en) * 2003-06-30 2016-12-27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elf powered serial-to-serial or USB-to-serial cable with loopback and isolation
US7549961B1 (en) * 2003-07-31 2009-06-23 Sonosite, Inc. System and method supporting imaging and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JP4455135B2 (ja) * 2004-04-16 2010-04-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2006075244A (ja) 2004-09-07 2006-03-23 Olympus Corp 受信装置
US20060122529A1 (en) * 2004-12-06 2006-06-08 Yang Tsau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sensing
JP2007050115A (ja) * 2005-08-18 2007-03-01 Pentax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652994B2 (ja) * 2006-03-14 2011-03-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変換アダプタ、医療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8926509B2 (en) * 2007-08-24 2015-01-06 Hmicro, Inc. Wireless physiological sensor patches and syst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4546A (zh) * 2012-12-27 2013-04-24 成都华信电子设备厂 用于喉镜输入/输出数据的装置及其控制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
CN106264430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因德斯马特有限公司 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设备的影像处理方法
CN106264430B (zh) * 2015-06-25 2018-07-17 因德斯马特有限公司 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设备的影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85024B1 (en) 2011-11-09
CN101499042B (zh) 2011-04-06
EP2085024A1 (en) 2009-08-05
JP5265207B2 (ja) 2013-08-14
JP2009178234A (ja) 2009-08-13
US20090193160A1 (en)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9042B (zh) 适配器装置和医疗设备系统
US11075487B2 (en) Cable unit for connecting devices to enable wireless exchange of data and/or power between them
US20070054550A1 (en) Multi-device power charg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718020B (zh) 集线器
RU2540896C2 (ru) Источник питания
US20080176444A1 (en) Combined power and control signal cable
US9859740B2 (en) Adapt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80263557A1 (en) Battery module for wireless exchange of data and power
CN202997644U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09193888B (zh) 一种Type-c接口的无线充电电源系统和充电方法
CN203135541U (zh) 一种具有无线移动充电功能的装置
JP2015038875A (ja) 光信号経路を有する磁気コネクタ
CN102355037A (zh) 用于向多个电力接收设备无线传输电力的装置
CN108012575B (zh) 用于数据和功率的无线传输的设备
CN108140477B (zh) 用于电力无线传输的可堆叠连接器和装置
CN112087014B (zh) 电池包与适配器的组合
KR20210018029A (ko) 젠더를 이용한 충전시스템
WO2005003983A1 (en) Mobile telephone adapter
CN104682492A (zh)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的无线充电通讯仪器箱
US6246600B1 (en) Multi-use battery
KR101682664B1 (ko) 유무선 충전 장치
CN217607531U (zh) 设备间的通信和充电复用电路
CN221103570U (zh) 主从板的数据传输装置及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8916223U (zh) 充电与数据传输一体的光学定位系统
CN114658412B (zh) 测井装置和测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