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4483B -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4483B
CN101494483B CN200810003811A CN200810003811A CN101494483B CN 101494483 B CN101494483 B CN 101494483B CN 200810003811 A CN200810003811 A CN 200810003811A CN 200810003811 A CN200810003811 A CN 200810003811A CN 101494483 B CN101494483 B CN 101494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
read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3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4483A (zh
Inventor
兰普·马蒂尔斯
袁勇
喻丹
张洁
霍尔斯特·迪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0810003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83B/zh
Priority to EP09703701A priority patent/EP2235843A2/en
Priority to US12/864,477 priority patent/US20110037570A1/en
Priority to PCT/EP2009/050641 priority patent/WO2009092723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49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4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4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loop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其中,在所述射频系统中设置反射透射装置;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在通信过程中,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通信信号,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并合成所述通信信号的多径信号分量;所述射频系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射频识别系统,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中持续的通信盲点,从而提高射频识别系统对标签的总读取成功率,并达到与总读取时间的较好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射频识别(RFID)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射频的广播或通信系统经常会面临多径传播效应。也就是说,由于所处环境中物体的反射和折射,发射的无线信号会从一个以上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点。不同传播路径上的信号分量会具有不同的路径时延、相移和信号衰减。
典型的宽带多径信道具有频率选择的特点。各个信号分量在接收点叠加时,可能相互增强,也可能相互消减,这取决于频率。此外,如果发射机、接收机或所处环境中的反射/散射物体中的部分物体是移动的,则宽带多径信道还具有随时间改变的特点。由于宽带信道的上述特点,使得宽带系统能够利用频率分集或时间分集技术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接收性能,避免持续的通信盲点的出现。
窄带信道则通常被视为具有平坦的频率特性,因此这种窄带系统不能充分利用频率分集的优点。如果该系统中的各多径信号分量在接收点叠加时正好相互消减,该接收点处的信号场强就有可能太弱,从而导致持续的盲点的出现。现有通信系统中通常是利用发射机、接收机或所处环境中物体的移动所引起的信道随时间改变的特点,通过时间分集效应来避免存在持续的盲点。
但在现有的一些射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通信盲点的问题。例如,在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作于窄带信道的情况下,由于读写器(Reader)和标签(Tag)通常都是静止不动的,且其所处环境中的其他物体通常也是静止的,这样的射频识别系统就既不能充分利用频率分集技术,也不便象上述通信系统一样依靠读写器、标签或其他物体的移动来形成随时间改变的信道,进而利用时间分集效应来减少持续的盲点。
此外,对于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如果其信道的相干带宽显著小于使用带宽,也可能出现持续的通信盲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发射侧(如读写器上)设置多个发射和/或接收天线来获得分集效应,从而减少持续的盲点。但是,为了达到较好的分集效应,就需要这些天线的覆盖范围有一定的重叠,这又会减小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
因此,希望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系统中出现持续的通信盲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以减少射频系统中持续的通信盲点,提高通信性能。
本发明的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射频系统中设置反射透射装置;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在通信过程中,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通信信号,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并合成所述通信信号的多径信号分量,所述射频系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射频系统为包括一个读写器和至少一个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其中,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的步骤包括:检测读写器所发送的信号;分析检测到的所述信号,以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在一个读取周期开始时,触发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改变。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的条件为:所述信号处于上升沿。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系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的步骤包括:所述读写器在一个读取过程中执行至少两个读取周期,其中,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将所述各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所述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优选地,在所述一个读取过程中,所述读写器在第一个读取周期中对所有标签进行查询,在后续读取周期中只对那些在之前的读取周期中未被成功读取的标签进行查询。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反射透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读写器的视距通信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地,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使所述反射透射装置交替地呈现完全反射特性或完全透射特性。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具体地,通过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阻抗来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射频系统为无线局域网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反射透射装置,包括:一个可变特性单元,用于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一个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包括一个天线和一个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可变阻抗单元,其中,所述可变阻抗单元通过改变其阻抗,来改变天线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包括一个由偏压二极管和导线段形成的线栅,其中,通过改变施加在所述偏压二极管上的直流偏压来改变所述线栅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个触发单元,用于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一个执行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发单元的所述触发指示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其中,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一个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所发送的信号;一个同步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信号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并在一个读取周期开始时,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标签;读写器,用于利用时间分集效应与所述标签进行通信;反射透射装置,用于在通信的过程中,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
其中,所述读写器包括:第一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第二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结果合成单元,用于将各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一个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
其中,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包括:一个可变特性单元,用于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一个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的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本发明通过在射频系统中设置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随时间改变的反射透射装置,在射频系统中有目的地引入了随时间变化的多径信号分量。这些随时间变化的多径信号分量与其他多径信号分量合成后的结果是,使得该射频系统中的场强也随时间而变化。这就使得持续的通信盲点减少,且射频系统能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来达到提高通信性能目的。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所处范围相对较小且所处环境中物体的移动相对较少的射频系统,如射频识别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引入本发明的反射透射装置,会产生比其在那些所处范围较大、所处环境中物体的移动性较强的射频系统中更为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引入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减少持续的通信盲点,从而提高射频识别系统对标签的总读取成功率。如果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采用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相配合的方式去改变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则能尽可能地避免对射频识别系统通信的干扰,同时还能达到总读取成功率与总读取时间的较佳平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射频识别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反射透射装置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调节其反射特性的一个具体过程的示例。
图3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读写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透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5所示的反射透射装置示意图中,可变特性单元是通过负载电阻的方式实现的。
图6所示的另一反射透射装置示意图中,可变特性单元则是利用偏压PIN二极管和导线段组成的线栅来实现的。
图7示出了一个控制单元的组成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个优选的控制单元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在射频系统中设置反射透射装置,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因而可通过反射和透射作用对射频系统中的射频信号产生影响,特别地,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可随时间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从而在射频系统的通信过程中引入一些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使得射频系统覆盖范围内各点的场强也随时间而改变。这样,射频系统在通信过程中即使在某些位置出现盲点,也只会持续一段有限的时间。因此,利用时间分集效应,就可以减少所述射频系统在一个通信过程中的持续盲点,提高通信性能。
以下通过本发明在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射频识别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读写器1、标签21、22、23和反射透射装置3。其中,标签21、22、23按照与现有射频识别系统中相同的方式工作。读写器2利用时间分集效应与所述标签21、22、23进行通信,即对标签21、22、23进行读取。反射透射装置3对射频呈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并在通信过程中改变自身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在所述读写器与所述标签的通信过程中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
反射透射装置3通过反射和透射作用在系统中引入附加的多径信号分量,从而对系统中的场强产生影响。更具体地说,在读写器1对该系统中的标签进行读取的过程中,反射透射装置3改变自身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使之随时间发生变化,其引入的附加的多径信号分量也相应地随时间发生改变。
假设在射频识别系统的一个读取过程中的时间段t1,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的透射特性因而不会因反射而产生附加的多径信号分量,此时在标签23处各多径信号分量相互叠加后的场强为s1,且该场强s1低于读写器1与标签23进行正常通信所要求的信号强度,从而使得在时间段t1标签23处于通信盲点。而在该读取过程中的时间段t2,反射透射装置3改变为呈现完全的反射特性,从而会通过反射而产生附加的多径信号分量,此时,由于增加了由反射透射装置3反射产生的多径信号分量,在标签23处所有多径信号分量相互叠加后的场强也将变为s2,若场强s2满足读写器1与标签21进行正常通信所要求的信号强度,则在时间段t2,标签23处不再是通信盲点。在整个查询过程中,标签23将不是一个持续的通信盲点,它至少可以在时间段t2被读写器1所读取。这样,利用时间分集效应,也就是说,在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的透射特性的时间段t1,以及在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的反射特性的时间段t2,读写器1对标签23进行重复读取,并将两次地读取结果结合起来,就可实现成功读取标签23的最终读取结果。
对于整个射频识别系统来说,引入所述反射透射装置3后,从一段时间的统计来看,系统中出现的持续的通信盲点将减少,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成功读取率也因此能够得到提高。
为达到较好的减少射频识别系统中持续盲点的效果,反射透射装置3最好放置在读写器1的视距通信范围内,以保证在通信中的少一个时段,反射透射装置3产生的多径信号分量可以使标签所在点的场强达到进行正常通信所要求的信号强度。若射频识别系统处于室内,则一种可能的布置是,可在该室内的墙壁上设置反射透射装置,这样,该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多数标签可处于反射透射装置的影响范围之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一个反射透射装置。作为另选方案,也可以在射频识别系统中设置多于一个的反射透射装置,来引入随时间变化的多径信号分量,达到减少该系统中持续盲点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射频识别系统中,反射透射装置3可以周期性地调节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也可以随机地调节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此外,一个优选方案是,反射透射装置3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调节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这样可以在射频识别系统的成功读取率与读取速度之间达到较好的权衡。具体可以是,在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开始时执行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改变,这样可以避免对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
图2示出了在上述实施例中,反射透射装置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调节其反射特性的一个具体过程的示例。
该示例仍基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射频识别系统。本示例中,反射透射装置3可以交替地对射频呈现完全透射特性或完全反射特性。标签21、22在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透射特性时不处于通信盲点,可以被读写器1所读取。标签23则在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透射特性时处于通信盲点所以不能被读取,而在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完全反射特性从而引入反射的多径信号分量后,其所处位置不再是通信盲点,因此可以在反射透射装置3被读写器1所读取。其具体通信过程如下。
步骤1:反射透射装置3检测到射频识别系统开始第一个读取周期,这可以通过例如检测到读写器所发出的特别设置的导频信号来实现,或通过检测到读写器所发出的射频信号上升沿来确定。在这个读取周期开始时,在读写器发出命令之前,反射透射装置3改变为呈现完全透射特性,即不产生反射的多径信号分量。
步骤2:读写器1执行第一个读取周期。第一个读取周期的过程可以和现有技术中的一个读取周期的过程相同。例如,读写器1首先发出选择命令(Select command),将标签21、22、23的S1标志均置为A。然后,读写器1发出一次或几次查询命令(Query command)。在这个读取周期中,标签21、22不处于通信盲点,可以被读写器1成功读取。而标签23则处于通信盲点,不能被读写器1所读取。因此,第一个读取周期完成后,标签21、22的S1标志被置为B,而标签23的S1标志仍保持为A。
步骤3:反射透射装置3检测到射频识别系统开始另一个读取周期(下面将第一个读取周期之后的读取周期称为后续读取周期),所述检测可以通过与步骤1相同的方式实现。在这个读取周期开始时,在读写器发出命令之前,反射透射装置3改变为呈现完全反射特性,并通过反射而产生附加的多径信号分量。
步骤4:读写器1执行这个后续读取周期。优选地,在这个后续读取周期中,读写器1不再发出选择命令(Select command),以免将标签21、22的S1标志再重新置为A。也就是说,在后续读取周期中只选定系统中的那些在之前的读取周期中未能成功读取的标签进行查询,这样可以避免对已经成功读取的标签进行重复读取,从而可提高系统地读取速度。读写器1直接发出查询命令(Query command),对S1标志仍为A的标签(此时即为标签23)进行读取。在这个后续读取周期中,由于到达标签23处的多径信号分量发生了改变,这些多径信号分量合成后使得标签23不再处于通信盲点,因而被读写器1成功读取,其S1标志被置为B。
步骤5:读写器1将上述两个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最终读取结果,完成一个读取过程。
至此,读写器1在经过上述两个读取周期之后就可成功读取所有三个标签21、22、23。上述第一个读取周期和后续读取周期结合在一起形成本发明的一个读取过程。由于在各周期中反射透射装置3呈现变化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使得该射频识别系统在各周期中具有不同的场强分布,因此,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就可以在一个读取过程中达到更高的总成功读取率,并与总读取时间达到较好的权衡。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会包括数量更多的标签。可以相应地在一个读取过程中增加后续读取周期的数目,在每个后续读取周期中反射透射装置3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使射频识别系统达到较好的总成功读取率和与总读取时间的权衡。
对上述过程概括而言,所谓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也就是:所述读写器在一个读取过程中执行至少两个读取周期,其中,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将所述各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所述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
在本示例中,反射透射装置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方式是,使所述反射透射装置交替地呈现完全反射特性或完全透射特性。另选的方式也可以是,逐次将可变阻抗单元的阻抗调节为不同的阻抗值,从而使其逐次呈现不同的反射特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时间分集进行通信的过程,所述读写器可以实现为包括第一读取周期单元、第二读取周期单元和结果合成单元,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第二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结果合成单元,用于将各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一个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
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透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反射透射装置包括一个可变特性单元和一个控制单元。其中,可变特性单元用于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它可以有各种具体实现方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图5所示的反射透射装置示意图中,可变特性单元包括一个天线和一个可变阻抗单元。在图5a的方案中,上述可变阻抗单元由一个可调负载电阻ZL,var实现。该可调负载电阻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调整自身的阻抗值,从而使得天线对射频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发生变化。在图5b的方案中,上述可变阻抗单元由几个分别具有不同阻抗值的负载电阻ZL1、ZL2和ZL3来实现,其中,天线可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其中的一个负载电阻相连。控制单元控制开关切换到具有不同阻抗值的负载电阻上,从而使得天线对所述射频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如果负载阻抗与天线的阻抗共轭匹配,则可变特性单元将呈现50%的反射特性和50%的透射特性。在负载阻抗为零时,天线的反射达最大,即基本呈现完全反射特性。在负载阻抗趋于无穷大(开路)时,天线的反射为最小,即基本呈现完全透射特性。负载阻抗在零和无穷大之间变化时,可变特性单元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也在完全反射特性和完全透射特性之间相应地变化。
为了加强反射的效应,图4所示的反射透射装置中也可采用由一个以上的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与每个天线连接的负载阻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4所示的方案实现起来简单便宜。
图6所示的另一反射透射装置示意图中,可变特性单元则是利用偏压PIN二极管和导线段形成的线栅来实现的。
当给PIN二极管施加的偏压VBias为足够的反向偏压时,PIN二极管呈现出不导通状态;当给其施加的偏压VBias为足够的正向偏压时,PIN二极管呈现出低阻抗状态,即导通状态。当PIN二极管处于不导通状态时,二极管之间的导线段相互之间不连通。由于每个导线段比射频半波长短很多,所以它们只反射很小一部分射频,而主要呈现透射特性。当二极管呈导通状态时,则将这些导线段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线栅,其尺寸不再远小于射频的半波长,从而会对射频信号产生较强的反射,主要呈现反射特性。
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反射特性来设置例如PIN二极管的间距以及线段的长度、数目和间隔等具体参数。还可以对线栅的不同部分分别施加不同的偏压来调节其反射特性。
同样,可以将几个上述线栅组合在一起来加强反射的效应。这些线栅可以由同一个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也可以由不同的控制单元来分别控制。反射透射装置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可变特性单元,使其周期性地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或随机地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或优选地,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在射频识别系统的成功读取率与读取速度之间达到较好的权衡。更为优选的是,控制单元控制可变特性单元,使其在射频识别系统的各读取周期开始时执行对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改变,这样可以避免对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
图7示出了一个控制单元的组成示意图。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个触发单元和一个执行单元。触发单元用于周期性地、随机地或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相同步地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执行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发单元的所述触发指示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在图8所示的控制单元按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的方式控制可变特性单元改变其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触发单元进一步包括一个信号检测单元和一个同步触发单元。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所发送的信号。同步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信号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并在一个读取周期开始时,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
具体地,信号检测单元可以通过设置一个专门的接收天线、或通过耦合单元耦合到读写器的收发路径上来检测读写器所发出的信号。同步触发单元可以通过判断读写器所发出的特别设置的读取周期的导频信号来确定是否为一个读写周期的开始,也可以通过判断读写器所发出的信号上升沿来确定是否为一个读写周期的开始。所述控制的方式可以是如前面示例所示使所述反射透射装置交替地呈现完全反射特性或完全透射特性,也可以是逐次将可变阻抗单元的阻抗调节为不同的阻抗值,从而使其逐次呈现不同的反射特性。
以上示例主要是以反射透射装置改变其反射特性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实际上在上述示例中,上述反射透射装置在改变其反射特性的同时也会改变其透射特性。如果透射装置的透射特性随时间而改变,在不同时间经过它的多径信号分量因此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就意味着系统中场强随着时间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也有助于减少出现持续的通信盲点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射频识别系统的环境下使用特别有益。此外,对于信道的相干带宽显著小于使用带宽的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其中也可能出现持续的通信盲点。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在其中引入随时间改变其特性的反射透射装置和/或透射装置,也能减少系统中出现持续的通信盲点的可能性。另外,在MIMO系统中,例如基于IEEE802.11n的WLAN,根据本发明在其中引入随时间改变其特性的反射透射装置和/或透射装置,能够产生更丰富的散射环境,从而使不同的收发天线对所遇到的信道的相关性减弱,进而改善信道的特性。
本发明易于实现、成本低、能耗小,对射频系统中的现有装置不用作改动或进行少许改动就能达到减少持续的通信盲点的目的,从而提高系统的通信成功率和通信效率。

Claims (19)

1.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射频系统中设置反射透射装置;
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通信信号,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并合成所述通信信号的多径信号分量,所述射频系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为包括一个读写器和至少一个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的步骤包括:检测读写器所发送的信号;分析检测到的所述信号,以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在一个读取周期开始时,触发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的条件为:所述信号处于上升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利用时间分集效应进行通信的步骤包括:所述读写器在一个读取过程中执行至少两个读取周期,其中,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将各所述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所述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读取过程中,所述读写器在第一个读取周期中对所有标签进行查询,在后续读取周期中只对那些在之前的读取周期中未被成功读取的标签进行查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透射装置设置在所述读写器的视距通信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使所述反射透射装置交替地呈现完全反射特性或完全透射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阻抗来改变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为无线局域网系统。
12.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反射透射装置,包括:
一个可变特性单元,用于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一个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透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包括一个天线和一个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可变阻抗单元,其中,所述可变阻抗单元通过改变其阻抗,来改变天线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透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包括一个由偏压二极管和导线段形成的线栅,其中,通过改变施加在所述偏压二极管上的直流偏压来改变所述线栅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射透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一个触发单元,用于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取周期同步地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
一个执行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发单元的所述触发指示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反射透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
一个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所发送的信号;
一个同步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信号确定一个读取周期开始,并在一个读取周期开始时,发出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的触发指示。
17.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
标签;
读写器,用于利用时间分集效应与所述标签进行通信;
反射透射装置,用于在通信的过程中,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以引入随时间而改变的多径信号分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器包括:
第一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一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一读取周期;
第二读取周期单元,用于在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呈第二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时执行第二读取周期;
结果合成单元,用于将各读取周期的读取结果合成为一个读取过程的总读取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透射装置包括:
一个可变特性单元,用于提供并改变对射频呈现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一个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特性单元在通信的过程中改变所述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
CN200810003811A 2008-01-24 2008-01-24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3811A CN101494483B (zh) 2008-01-24 2008-01-24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EP09703701A EP2235843A2 (en) 2008-01-24 2009-01-21 A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radio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12/864,477 US20110037570A1 (en) 2008-01-24 2009-01-21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Radio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PCT/EP2009/050641 WO2009092723A2 (en) 2008-01-24 2009-01-21 A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radio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3811A CN101494483B (zh) 2008-01-24 2008-01-24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4483A CN101494483A (zh) 2009-07-29
CN101494483B true CN101494483B (zh) 2012-10-10

Family

ID=4074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483B (zh) 2008-01-24 2008-01-24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37570A1 (zh)
EP (1) EP2235843A2 (zh)
CN (1) CN101494483B (zh)
WO (1) WO200909272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635B (zh) * 2012-09-25 2016-01-13 西门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天线、射频识别天线的控制单元及控制方法和射频识别系统
JP7478550B2 (ja) * 2020-02-25 2024-05-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リーダ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6290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one or more millimeter-wave refl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1293A (ja) * 1995-05-30 1997-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室内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133888B2 (en) * 2005-10-06 2018-11-20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Data reader and positioning system
US8099726B2 (en) * 2005-12-07 2012-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Implementing strong atomicity in software transactional memory
US7969311B2 (en) * 2005-12-15 2011-06-28 Invisitrack, Inc. Multi-path mitigation in rangefinding and tracking objects using reduced attenuation RF technology
US7884718B2 (en) * 2006-12-20 2011-02-0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aids to the operation of RFID product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6290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one or more millimeter-wave refl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2723A3 (en) 2009-11-05
US20110037570A1 (en) 2011-02-17
CN101494483A (zh) 2009-07-29
EP2235843A2 (en) 2010-10-06
WO2009092723A2 (en)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0701B2 (en) Multistatic antenna configuration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889205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2633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计算机程序和通信系统
US20070279192A1 (en) RFI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FID system using same
Gao et al. Double-link beam tracking against human blockage and device mobility for 60-GHz WLAN
KR20140109760A (ko) 능동 역지향성 무선통신장치
US20220291374A1 (en) Position-measuring device using uwb antenna
US20230327715A1 (en) Enabling reliable millimeter-wave links using multi-beam, pro-active tracking, and phased arrays designs
GB2439194A (e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wireless tag
WO2014089999A1 (zh) 天线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636686B1 (ko) 비콘신호와 다중빔 안테나를 이용한 광대역 무선 고속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안테나 빔방향 선택방법
CN101494483B (zh) 一种射频系统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和系统
JP535452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2191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29341B1 (ko) 무선통신신호 송수신 경로 선택장치
KR102404183B1 (ko) 적응적 무선전력전송 장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609635B1 (ko) 로트만 렌즈를 이용한 초고주파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KR102609634B1 (ko) 로트만 렌즈를 이용한 초고주파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JPH10163937A (ja) アンテナ切り替え制御方式
KR102571735B1 (ko) 가상 데이터 링크 채널을 이용한 초고주파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CN117896826A (zh) 超宽带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Jobs et al. Antenna diversity with opportunistic combining for ASK systems with single channel receivers
Chaabane et al. A saw delay line based dual-band low-power tag for precise time-of-arrival ranging
KR101357256B1 (ko) 무선 릴레이 채널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42352B (zh) 一种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