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5214A -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5214A
CN101485214A CNA2006800553361A CN200680055336A CN101485214A CN 101485214 A CN101485214 A CN 101485214A CN A2006800553361 A CNA2006800553361 A CN A2006800553361A CN 200680055336 A CN200680055336 A CN 200680055336A CN 101485214 A CN101485214 A CN 101485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ual
mode
calling
acces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53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5214B (zh
Inventor
F·普洛温扎勒
P·斯卡拉姆布罗
M·萨姆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com Italia SpA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 Italia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 Italia SpA filed Critical Telecom Italia SpA
Publication of CN10148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5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5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52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管理寻址到在电话系统中工作的第一终端的呼叫的方法,该电话系统包括移动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和允许双模终端连接所述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a)通过使关于一组终端的信息与接入设备的标识符关联,提供配置信息,所述一组终端包含适于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以及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工作的双模终端;b)提供关于所述至少一个双模终端的状态信息;c)当收到所述呼叫的请求时,检查第一终端是否属于所述一组终端;d)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被选终端,选择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的;和d)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第一终端。

Description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话服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执行该方法的子系统。
背景技术
本领域中已知,电话服务可由固定的或者移动的线路交换电路网络,以及分组交换网络支持。
更特别地,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之类的移动电话网络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电话服务。移动电话网络通常被划分成称为“小区”的地理区域。在移动电话网络内移动的移动终端可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从一个小区转到另一个小区。
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协议,比如适于支持在IP网络中通过分组实时传送语音流量的IP语音协议(简称为VoIP)的缘故,分组交换电话网络能够支持电话服务。为了访问分组交换网络提供的电话服务,用户通常借助接入网络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接入网络一般包含有线树形网络(例如,ADSL、光纤接入网络(OAN)等等),树形网络的每个用户端终端具备一个接入设备。每个接入设备可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与用户终端连接。
就无线连接来说,接入设备实质上包含一个双向无线电收发器。例如,在称为Wi-Fi(无线保真)的无线技术中,这样的接入设备被称为“热点”。当用户终端位于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当用户终端登录到该接入设备上时,用户终端连接到该接入设备(从而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无线接入设备和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利用开放频率进行的。接入设备可以位于家庭环境中、位于办公室环境中、或者位于公共环境(火车站、候机室、饭店等等)中。
在下面的说明中及在权利要求中,用语“接入设备”将表示通过开放频率,比如在上面提及的Wi-Fi、蓝牙等中使用的开放频率,与给定终端通信的无线接入设备。上面引用的“热点”是所述接入设备的例子。用语“接入网络”表示包含一个或多个接入设备的分组交换网络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双模终端已为人们所知。双模终端能够被用作移动电话网络的移动终端,或者被用作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络之外的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网络的无线终端。在下面的说明中,用语“蜂窝模式”指示双模终端的第一模式,其中双模终端被用作移动电话网络的移动终端。另一方面,用语“无线模式”指示双模终端的第二模式,其中双模终端被用作与分组交换网络连接的接入网络的无线终端。
在双模终端位于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并且该覆盖范围在移动电话网络的一个小区内的情况下,双模终端能够按其无线模式或者按其蜂窝模式工作。模式可由用户人工选择,或者可按照各种标准(连接成本等)由双模终端自己自动选择。当双模终端退出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双模终端能够只按蜂窝模式工作。
移动线路交换电路网络的运营商开发了诸如非授权移动接入(简称为UMA)之类的技术,UMA允许移动电话网络的运营商处理作为其移动电话网络的“扩展”的分组交换网络和接入网络。这样,即使在无线模式下,具备双模终端的用户也能够访问由移动电话网络提供的电话服务。
在各种电话服务之中,一种已知的电话服务允许用户把寻址到给定终端的呼叫还转发给除原被呼叫终端之外的终端。
US5963864描述一种向至少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第一单元和具有第二号码的第二单元的订户提供电信扩展服务的方法。当收到以与所述单元之一相关联的号码为目标的通信时,向这两个单元提供振铃。一方可应答任意一个单元,或者两个单元都可被应答。如果一个单元被应答,那么向另一个单元提供铃声数目预定的或者持续预选时间的振铃。
US专利申请2002/0077098A1描述一种Centrex线路和Centrex线路的无线扩展的双重振铃的方法。借助双重振铃功能,呼叫方拨打的单一目的地号码导致Centrex线路和Centrex线路的无线扩展两者的振铃。在其中描述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双重振铃功能是利用与交换机(例如,服务信号点)分离的网络单元(例如,服务节点)实现的。
美国专利申请2006/0019667描述一种通过双模电信设备提供集成的无线及有线数据语音和数据服务的方法。以与双模设备相关联的地址为目标的通信被接收。如果该双模设备在与有线数据网络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范围内,那么确定双模设备的地址是否和与有线数据网络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其它设备的地址关联。如果该双模设备的地址和与有线数据网络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其它设备的地址关联,那么通信通过有线数据网络被路由到该双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其它设备。
发明内容
在本说明中,“用户追踪能力”表示通过电话找到用户的能力。于是,当用户追踪能力提高时,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该用户。
在下面的说明和在权利要求中,表述“寻址到终端的呼叫”表示寻址到终端的指定目录号码的呼叫,所述终端可以是固定终端、双模终端或者蜂窝终端。
通过利用双模终端多功能性,申请人解决了管理寻址到具有接入设备的电话网络的终端的呼叫的问题,以便提高用户追踪能力。
按照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理寻址到在电话系统中工作的第一终端的呼叫的方法,所述电话系统包括移动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和允许双模终端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a)通过使关于一组终端的信息与接入设备的标识符关联,提供配置信息,所述一组终端包含适于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以及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工作的双模终端;
b)提供关于所述双模终端的状态信息;
c)当收到对所述呼叫的请求时,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所述一组终端;
d)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被选终端,选择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的;和
e)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第一终端。
当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时,步骤d)可包括:
d1)检查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当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时,步骤d)可包括:
d1)检查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
d3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检查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21)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当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时,步骤d)可包括:
d1)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4)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d5)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当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时,步骤d)可包括:
d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当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时,步骤d)可包括:
d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有利的是,当呼叫被某一终端应答时,路由给其它终端的任何另外的呼叫被释放。
按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理对在电话系统中工作的第一终端的呼叫的电话网络子系统,所述电话系统包括移动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和允许双模终端连接所述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子系统包括:
-用于保存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数据库,其中所述配置信息是通过使关于一组终端的信息与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符相关联而获得的,所述一组终端包含适于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以及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工作的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状态信息与所述双模终端相关;
-具有服务逻辑的服务器,所述服务逻辑适于在收到对所述呼叫的请求时,检查第一终端是否属于所述一组终端;并且
-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被选终端,选择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的;或者
-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这种情况下,服务逻辑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并且如果检查结果为否定,则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这种情况下,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
d3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检查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21)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这种情况下,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4)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d5)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包含固定终端。这种情况下,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第一终端可以包含固定终端。这种情况下,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最好,当呼叫被某一终端应答时,路由给其它终端的任何另外的呼叫被释放。
按照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加载到至少一个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根据作为例子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给出的下述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表示具有接入设备的电话系统,所述电话系统用于实现管理寻址到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图2a、2b和2c示意表示配置信息的三个例子;
图3示意表示包含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数据库;
图4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管理寻址到固定终端的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管理寻址到双模终端的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从固定终端到双模终端的呼叫转移过程的流程图;
图7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从双模终端到固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8按照图5的实施例,更详细地示意表示由图1的电话系统的设备交换的信令消息的例子,图1的电话系统用于实现管理寻址到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表示电话系统TS,所述电话系统TS适于实现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电话系统TS包括分组交换网络DN和移动电话网络PLMN。便利的是,电话系统TS还包含固定电话网络PSTN。
分组交换网络DN适于通过例如(但不限于)VoIP支持电话服务。假定与分组交换网络DN中的电话服务有关的信令以SIP协议为基础。这是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可以采用其它信令协议。多个终端与分组交换网络DN连接。为清晰起见,图1中表示一个终端T3,例如,终端T3是具备VoIP送受话器的桌上型计算机。这是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因为T3也可是IP电话机或者支持基于IP协议的语音会话的任何其它终端。终端T3通过SIP代理服务器SIPP-T3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DN,借助SIP代理服务器SIPP-T3,终端T3发送/接收VoIP会话请求。
许多接入设备通过接入网络部分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DN,图1中为简洁起见,未示出接入网络部分。为清晰起见,图1只表示了两个接入设备ADa,ADb。假定这样的接入设备是无线接入设备。如前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允许位于其覆盖范围内的无线终端和双模终端访问由网络DN提供的数据服务和电话服务。例如,这样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基于UMA-WiFi。这是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也可采用其它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分组交换网络DN可包含连接到接入设备ADa、ADb的UMA网络控制器UNC。UMA网络控制器UNC负责按照UMA规定,连接分组交换网络DN和移动电话网络PLMN。
移动电话网络可以是例如GSM网络、UMTS网络等等。许多终端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络PLMN。为清晰起见,图1只表示了通过交换机E-CT(它本质上是移动交换中心MSC)连接到网络PLMN的单个终端CT。此外,网络PLMN包含连接到UMA网络控制器UNC的另一个交换机E-DMT。
如前所述,当处于蜂窝模式时,双模终端可与连接到网络PLMN,或者当处于无线模式时,可连接到网络DN。例如,图1表示三个双模终端DMT1、DMT2、DMT3,所述三个双模终端DMT1、DMT2、DMT3可以是例如两个双模电话机DMT1、DMT2和一个具备在蜂窝模式和无线模式之间切换的无线卡(例如,Wi-Fi卡)和移动卡(例如SIM卡)及支持电话服务的送受话器的膝上型计算机DMT3。这样的双模终端可连接到网络PLMN或者可通过接入设备ADa、ADb连接到网络DN。
许多终端连接到线路交换固定电话网络PSTN。为清晰起见,图1只表示了两个终端T1、T2,它们基本上是各自通过相应的交换机E-T1、E-T2连接到网络PSTN连接的固定电话机。
电话系统TS还包含至少一个语音网关VGW,所述语音网关VGW连接网络PLMN和PSTN的信令协议(该信令协议可以是例如ISUP协议)和分组交换网络DN的信令协议(如前所述,该信令协议可以是SIP协议)。此外,语音网关VGW转换来自网络PLMN和PSTN的语音流量并且将其以分组流发往网络DN,反之亦然。
图1的电话系统1还包含一些智能网络设备。如图所示,智能网络允许在基本不修改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情况下,在电路交换的电话网络(例如,图1的网络PLMN和PSTN)中创建、修改和升级电话服务。实际上,智能网络允许把服务管理功能集中到专用智能网络设备中,所述专用智能网络设备可以由交换机物理分离,或者集成到交换机中。智能网络设备可借助INAP协议相互通信。图1只表示了两个智能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AS和服务资源点SRP。其它智能网络设备将不作描述,因为它们与本发明的描述无关。
特别地,应用服务器AS是可与网络PLMN、DN和PSTN分离,并且包含软件逻辑SL的设备,用于执行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管理由原被叫双模终端接收的呼叫的方法。应用服务器AS还包含通过INAP协议,与SRP及位于网络PLMN和PSTN中的其它智能网络设备(图1中未示出),比如服务交换点(SSP)通信的INAP接口INAP/IF。下面假定网络PSTN和PLMN的交换机(E-CT,E-DMT,E-T1,E-T2)包含这样的SSP功能,尽管图1中示未出。此外,应用服务器AS包含通过SIP协议,与网络DN的SIP代理服务器通信的SIP接口SIP/IF。此外,应用服务器AS与数据库DB关联,数据库DB包含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信息,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说明。
服务资源点SRP与应用服务器AS互动,与位于网络PLMN和PSTN中的智能网络设备(图1中未示出)互动,并与网络DN的SIP代理服务器,比如SIP代理服务器SIPP-T3互动。一般来说,服务资源点SRP适于向用户提供实现电话服务所必需的特殊资源。这种特殊资源的例子可以是预先确定的语音通知、定制的语音通知等等。SRP的作用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
下面假定用户具有第一双模终端DMT1(例如,他的私人双模电话机)、第二双模终端DMT2(例如,他的工作双模电话机)、第三双模终端DMT3(例如,他的膝上型计算机)、网络PSTN的第一终端T1(例如,他的住宅电话)、网络PSTN的第二终端T2(例如,他的办公室电话)、和网络DN的终端T3(例如,在其办公室中的桌上型计算机)。此外,用户具有允许该用户从其家里用他的任意双模终端DMT1、DMT2、DMT3接入网络DN的第一接入设备ADa(例如,他的住宅接入设备),和允许该用户从其办公室用他的任意双模终端DMT1、DMT2、DMT3接入网络DN的第二接入设备ADb(例如,他的办公室接入设备)。必须注意的是每个终端T1、T2、T3、DMT1、DMT2、DMT3通常具有它自己的电话号码。用户还可具有其它终端,比如连接到网络PLMN的移动终端。
于是,每个双模终端DMT1、DMT2、DMT3可以或者处于蜂窝模式,或者处于无线模式。当处于无线模式时,每个双模终端可以或者连接到接入设备ADa、ADb,或者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DN的任何其它接入设备(图1中未示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理寻址到对用户可用的终端T1、T2、T3、DMT1、DMT2、DMT3任意之一的呼叫的方法。下面参考图2a、2b、2c说明该方法,图2a、2b、2c示意表示了用于执行管理寻址到终端的呼叫的方法的配置信息的三个例子。
特别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配置步骤。在该配置步骤期间,用户使至少一个双模终端DMTi和另一个终端Tx与一个接入设备标识符相联系,所述终端Tx可以是另一个双模终端或者固定终端。随后,用户可建立与相同的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终端之间的关系,即,对于与指定的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每个终端,用户可确定寻址到该终端的呼叫是否还必须被路由给与相同的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其它终端。为了简洁起见,图2a、2b、2c表示了一种简单情况,其中接入设备标识符ADid已关联一个双模终端DMTi和一个终端Tx。在这种简单情况下,仅仅提供三种选择。
例如,如图2a中所示,用户可确定寻址到双模终端DMTi的呼叫还被路由给Tx,并且寻址到Tx的呼叫也被路由给双模终端DMTi。在图2a中,DMTi和Tx之间的这种关系由DMTi和Tx之间的双箭头a1表示。这种情况下,DMTi和Tx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
作为替代地,如图2b中所示,用户可确定寻址到双模终端DMTi的呼叫只被路由给DMTi,而寻址到Tx的呼叫还被路由给双模终端DMTi。在图2b中,双模终端DMTi和Tx之间的这种关系由从Tx到DMTi的单箭头a2表示。这种情况下,双模终端DMTi和Tx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作为替代地,如图2c中所示,用户可确定寻址到双模终端DMTi的呼叫还被路由给Tx,而寻址到Tx的呼叫只被路由给Tx。在图2c中,双模终端DMTi和Tx之间的这种关系由从DMTi到Tx的单箭头a3表示。这种情况下,双模终端DMTi和Tx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更特别地,按照第一和第三选择,寻址到双模终端DMTi的呼叫还被路由给Tx,如果:
-DMTi连接到由ADid识别的接入设备(即,在该接入设备的覆盖之下);和
-或者Tx是固定终端,或者Tx是连接到由ADid识别的接入设备(即,在该接入设备的覆盖之下)的双模终端。
类似地,按照第二和第三选择,寻址到Tx的呼叫还被路由给双模终端DMTi,如果:
-或者Tx是固定终端,或者Tx是连接到由ADid识别的接入设备(即,在该接入设备的覆盖之下)的双模终端;和
-DMTi连接到由ADid识别的接入设备(即,在该接入设备的覆盖之下)。
在下面的说明及在权利要求中,涉及接入设备标识符和与接入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终端的信息将被称为“配置信息”。涉及终端的信息可包含终端的标识符(比如电话号码或地址)和/或终端的种类(双模、固定、移动)。在下面的说明及在权利要求中,涉及与接入设备标识符相关联的双模终端的状态(即,该双模终端是处于蜂窝模式还是处于无线模式,以及在处于无线模式的情况下,双模终端所连接的接入设备)的信息将被称为“状态信息”。
配置信息是静态信息,即它只能由用户在配置步骤期间修改,而状态信息是由电话网络按照双模终端的实际状态和位置不断更新的动态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指定用户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被保存在图1中所示的数据库DB中,并且它们可被应用服务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管理寻址到终端的呼叫的方法,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
图3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表示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示例性配置信息CI和示例性状态信息SI的逻辑表示,所述示例性配置信息CI和示例性状态信息SI用于实现管理寻址到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在图3中,对于每个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ADb-id,配置信息CI包含一个独立的示图Da,Db。
在图3的示图Da中,终端DMT1、DMT2、T1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关联。Da的箭头(为简洁起见,箭头都没有附图标记)表示关联的终端之间的对称关系和不对称关系。特别地,这样的箭头指出:
-寻址到关联终端T1的呼叫还被路由给DMT1、DMT2,如果DMT1、DMT2连接到ADa的话;
-寻址到关联终端DMT2的呼叫还被路由给T1,以及路由给DMT1,如果终端DMT2连接到ADa并且如果DMT1也连接到ADa;和
-寻址到关联终端DMT1的呼叫只被路由给DMT1。
类似地,在图3的示图Db中,终端DMT2、DMT3、T2、T3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b-id关联。Db的箭头(为简洁起见,箭头都没有附图标记)表示关联的终端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特别地,这样的箭头指出:
-寻址到DMT2的呼叫还被路由给T2、T3,以及路由给DMT3,如果关联终端DMT2连接到ADb并且如果DMT3也连接到ADb;
-寻址到DMT3的呼叫只被路由给DMT3;
-寻址到T2的呼叫只被路由给T2;和
-寻址到T3的呼叫只被路由给T3。
于是,就寻址到双模终端DMT2的呼叫来说,接入设备ADa、ADb被识别,并且检查双模终端DMT2是否连接到ADa或者ADb。随后,在DMT2连接到ADa的情况下,到DMT2的呼叫被保持,并且该呼叫还被路由给T1。该呼叫还被路由给DMT1,如果DMT1连接到ADa的话。类似地,在DMT2连接到ADb连接的情况下,到DMT2的呼叫被保持,并且该呼叫还被路由给T2和T3。该呼叫还被路由给DMT3,如果DMT3连接到ADb的话。
否则,在DMT2既不连接到ADa也不连接到ADb(例如,DMT2处于蜂窝模式,或者它处于无线模式但是它连接到和DMT2不关联的接入设备)的情况下,仅仅保持到原被寻址终端DMT2的呼叫。
图3仅仅表示了两个示例性示图Da、Db,举例说明与第一和第二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ADb-id关联的终端之间的示例性关系(对称关系或不对称关系)。当然,这仅仅是示例性的。用户可提供与相同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终端之间的其它对称或不对称关系。
配置信息CI可按照不同的数据模型被保存在数据库中。例如,数据模型可包含一组表格,其中接入设备标识符是这种表格的入口点。可以采用另外的数据模型,比如树形图等等。
图3的数据库DB还包含与双模终端DMT1、DMT2、DMT3相关联的状态信息SI。通过实例的方式,这样的状态信息SI在图3中被表示成表格。表格的每一行包含每个相应双模终端DMT1、DMT2、DMT3的标识符DMT1id、DMT2id、DMT3id。此外,每一行包含每个相应双模终端DMT1、DMT2、DMT3的相应状态s(DMT1)、s(DMT2)、s(DMT3)。每个状态s(DMT1)、s(DMT2)、s(DMT3)指示相应的双模终端DMT1、DMT2、DMT3是否未被连接(即,被关闭)、处于蜂窝模式、处于无线模式,并且在处于无线模式的情况下,与之连接的接入设备。按照数据库DB的实现,可以增加其它状态。
于是,有利的是,用户能够按照非常通用的方式配置服务,以提高其追踪能力。实际上,用户不仅能够接收原先寻址到与接入设备关联的指定终端的呼叫,而且能够在其它关联终端上接收呼叫,以致他能够选择优选的终端来应答该呼叫。他还能够按照其双模终端的状态改变这些其它关联终端。实际上,由于配置信息CI和状态信息SI的缘故,按照本发明,应用服务器的服务逻辑SL首先检测原被寻址终端的状态,随后,按照检测的状态,执行该方法的后续步骤。换句话说,寻址到指定终端的呼叫可被路由给不同的关联终端。
下面参考图4,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关联的固定终端的呼叫的方法。假定原被寻址终端是固定终端T1。
假定电话系统的结构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而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是图3中所示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当呼叫者通过他自己的呼叫终端CT拨打固定终端T1的电话号码(步骤401)时,开始该方法(步骤400)。本例中,呼叫终端CT是移动电话网络PLMN的移动终端。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因为呼叫者也可从网络PSTN的终端,以及从数据网络DN的终端发出呼叫。
电话网络PSTN和PLMN把呼叫路由给交换机E-T1,交换机E-T1负责处理寻址到固定终端T1的呼叫。随后,交换机E-T1检查固定终端T1的服务配置文件,并调用应用服务器AS上的服务逻辑SL(步骤402)。应用服务器AS执行一些一致性检查(比如检查对原被叫终端,服务是否有效,检查用户配置文件是否是有效配置文件,等等),并且随后它从数据库DB检索与T1有关的配置信息CI(步骤403)。通过使用配置信息CI,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原被寻址固定终端T1关联的接入设备标识符(本例中,即ADa-id)。此外,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相同的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关联的双模终端和固定终端,在本例中,它们是双模终端DMT1和双模终端DMT2。此外,在步骤404中,应用服务器AS检索装载在数据库DB中的与关联的双模终端DMT1、DMT2相关的状态信息SI。
随后,应用服务器AS根据状态信息SI,确定与ADa-id关联的其它双模终端(本例中,即终端DMT1、DMT2)是否连接到接入设备ADa(步骤405)。如果与ADa关联的至少一个双模终端(在本情况中即DMT1)连接到接入设备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能够指令SRP向呼叫终端CT发送礼貌的通知(步骤406),请求呼叫者在呼叫被路由的时候不要挂断电话。应用服务器AS随后指令原被叫固定终端的交换机E-T1把呼叫向着原被叫固定终端T1,以及向着连接到ADa的双模终端DMT1路由(步骤407)。于是,终端DMT1和T1都将振铃。终端DMT1和T1将持续振铃,直到用户从其终端DMT1和T1任意之一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408)。当用户应答呼叫(例如,从他的双模终端DMT1)时,应用服务器AS指令服务资源点SRP停止对呼叫终端CT的礼貌通知(步骤409),并指令交换机E-T1释放向T1的呼叫(步骤410)。
在步骤405中,如果应用服务器AS检测到与ADa-id关联的终端DMT1、DMT2都没有连接到接入设备ADa(例如,由于他们处于蜂窝模式,或者由于它们处于无线模式,但是它们位于不同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T1只把呼叫路由给原被叫固定终端T1(步骤411),以使得建立CT和T1之间的正常呼叫(步骤412)。
下面参考图5,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关联的双模终端的呼叫的方法。假定原被寻址终端是双模终端DMT2。
假定电话系统的结构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而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是图3中所示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方法开始(步骤500),此时呼叫者通过他自己的呼叫终端CT拨打双模终端DMT2的电话号码(步骤501)。在本例中,呼叫终端CT是移动电话网络PLMN的移动终端。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因为呼叫者也可从网络PSTN的终端,以及从数据网络DN的终端发出呼叫。
电话网络PLMN把呼叫路由给交换机E-DMT,交换机E-DMT负责处理寻址到双模终端DMT2的呼叫。随后,交换机E-DMT检查双模终端DMT2的服务配置文件,并调用应用服务器AS上的服务逻辑SL(步骤502)。应用服务器AS执行一些一致性检查,随后它从数据库DB检索关于DMT2的配置信息CI和状态信息SI(步骤503)。通过使用配置信息CI,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原被寻址双模终端DMT2关联的接入设备标识符(本例中,即ADa-id和ADb-id)。此外,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ADb-id关联的其它双模终端和固定终端,在本例中,与ADa-id关联的终端是固定终端T1和双模终端DMT1;与ADb-id关联的终端是固定终端T2和T3,及双模终端DMT3。此外,在步骤503中,应用服务器AS检索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状态信息SI。应用服务器使用该状态信息SI核实原被叫双模终端DMT2是否连接到接入设备ADa、ADb之一(步骤504)。
如果原被叫终端DMT2连接到其接入设备之一(例如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能够指令SRP向呼叫终端CT发送礼貌的通知505,请求呼叫者在呼叫被路由的时候不要挂断电话。随后,应用服务器AS根据状态信息SI确定与ADa-id关联的其它双模终端(本例中,即终端DMT1)是否也连接到接入设备ADa(步骤506)。如果与ADa-id关联的至少一个双模终端(这种情况下,即只有DMT1)连接到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能够指令原被叫双模终端的交换机E-DMT把呼叫向原被叫双模终端DMT2、向与ADa-id关联并连接到ADa的双模终端DMT1,以及向与ADa-id关联的固定终端T1路由(步骤507)。于是,所有三个终端DMT2、DMT1和T1都将振铃。终端DMT2、DMT1和T1将持续振铃,直到用户从其终端DMT2、DMT1和T1任意之一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508)。当用户应答呼叫(例如,从他的固定终端T1)时,应用服务器AS指令服务资源点SRP停止对呼叫终端CT的礼貌通知(步骤509),并且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向DMT2和DMT1的呼叫(步骤510)。
在步骤506中,如果应用服务器AS检测到与ADa-id关联的双模终端DMT1没有连接到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把呼叫路由给原被叫双模终端DMT2,以及路由给与ADa-id关联的固定终端T1(步骤507′)。于是,终端DMT2和T1都开始振铃,并且它们将持续振铃,直到用户从终端DMT2和T1任意之一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508′)。当用户应答呼叫(例如,通过其终端T1)时,应用服务器AS指令SRP停止向呼叫终端CT传送礼貌通知(步骤509′),并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以原被叫双模终端DMT2为目标的呼叫(步骤510′)。
在步骤504中,如果应用服务器AS检测到原被叫终端DMT2没有连接到任意接入设备ADa、ADb(例如,由于它处于蜂窝模式,或者由于它处于无线模式但是位于与之不相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内),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只把呼叫路由给原被叫双模终端DMT2(步骤51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立CT和DMT2之间的正常呼叫。
按照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在用终端应答呼叫之后,用户能够决定继续用除用于应答该呼叫的终端之外的终端继续电话谈话。
图6表示在用户已用固定终端应答呼叫,并且乐于将其转移到双模终端的情况下,呼叫转移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6的描述中,将假定电话系统的结构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而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是图3中所示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假设在类似于图5的呼叫管理之后,用户已经使用固定终端T1应答了呼叫。
当用户用其终端T1(在下面的说明中,该终端将被称为“转移终端”)向应用服务器AS发送转移呼叫的请求时(步骤601),开始呼叫转移过程(步骤600)。发送这种呼叫转移请求的过程取决于终端的种类。在当前情况下,转移终端T1是与网络PSTN连接的固定终端。于是,例如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DMTF数位(例如,“#”),能够发送呼叫转移请求。如果转移终端是连接到数据网络DN的固定终端(例如,VoIP终端),那么可用称为INFO的适当的SIP协议消息发送呼叫转移请求。
负责处理原先寻址到DMT2并由T1应答的呼叫的交换机E-DMT接收呼叫转移请求,并将其转发给应用服务器AS(步骤602)。应用服务器AS恢复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关于转移终端T1的配置信息CI,还恢复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状态信息SI(步骤603)。利用配置信息CI,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转移终端T1关联的接入设备标识符,本例中即ADa-id。另外,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关联的双模终端和其它固定终端。本例中,两个双模终端DMT1和DMT2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关联。在步骤603中,应用服务器AS还检索保存在数据库DB中的状态信息SI。通过这种状态信息SI,应用服务器AS核实与ADa-id关联的两个双模终端DMT1、DMT2是否连接到接入设备ADa(步骤604)。
随后,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激活向着与ADa-id关联的固定终端的呼叫(实际上,在本例中,不存在与ADa-id关联的任何其它固定终端),和向着与ADa-id关联并连接到接入设备ADa的双模终端的呼叫(步骤605)。
例如,如果与ADa-id关联的两个双模终端DMT1、DMT2连接到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激活向着DMT1和DMT2的呼叫。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605可包括在建立向着关联终端DMT1和DMT2的呼叫的时候,使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T1之间的呼叫保持活动的步骤。可选的是,向着终端CT、DMT1、DMT2的呼叫可由会议桥连接。按照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步骤605可包括在建立向着关联终端DMT1、DMT2的呼叫的同时,临时释放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T1之间的呼叫的步骤。这种情况下,可选的是,可向呼叫者发送礼貌的通知,请求呼叫者在进行呼叫转移的同时不要挂断电话。
于是,两个双模终端DMT1、DMT2开始振铃,并且它们将继续振铃,直到两个终端之一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606)。最好,预先确定其间双模终端DMT1或双模终端DMT2必须应答该呼叫的最大时间。一旦所述最大时间已过去,那么到DMT1和DMT2的呼叫被释放,在步骤605中,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T1之间的呼叫已被释放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重新建立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T1之间的呼叫(步骤609)。随后,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向转移终端T1发送通知消息,以便通知尚未实现呼叫转移(步骤610)。
不过,如果在预定的最大时间内呼叫被应答(例如由终端DMT1应答),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到转移终端T1的呼叫,和到双模终端DMT2的呼叫(步骤607)。呼叫终端CT和双模终端DMT1之间的呼叫因此建立(步骤608)。
在步骤604中,如果应用服务器检测到没有任何其它固定终端与ADa-id关联,并且与ADa-id关联的双模终端DMT1和DMT2没有连接到接入设备ADa,那么该方法进入步骤610,在步骤610,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向转移终端T1发送通知消息,以便通知呼叫转移不能被实现。
图7表示在用户已从双模终端应答呼叫,并且乐于把呼叫转移到固定终端的情况下,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呼叫转移过程的方框图。
在图7的说明中,将假定电话系统的结构是图1中所示的结构,而保存到数据库DB中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是图3中所示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假定在与图4的呼叫路由类似的呼叫路由之后,用户已通过其双模终端DMT2应答了该呼叫。
当用户用其双模终端DMT2向应用服务器AS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步骤701)时,开始呼叫转移过程(步骤700)。鉴于终端DMT2(在下面的说明中,该终端将被称为“转移终端”)是双模终端的事实,它能够例如借助USSD串发送转移请求。所述USSD串通过不同于语音通道的信令通道被传给应用服务器AS,而与双模终端正在按无线模式或蜂窝模式工作的事实无关。通过UNC,交换机E-DMT接收转移请求,并将其转发给应用服务器AS(步骤702)。
随后,应用服务器AS恢复关于转移双模终端DMT2的配置信息CI(步骤703)。通过利用配置信息CI,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转移双模终端DMT2关联的接入设备标识符。在所考虑的例子中,转移双模终端DMT2与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和ADb-id关联。此外,应用服务器AS确定与每个接入设备标识符ADa-id、ADb-id关联的任何双模终端和固定终端。在本例中,ADa-id已与固定终端T1和双模终端DMT1关联,而ADb-id已与固定终端T2和T3,及双模终端DMT3关联。另外,在步骤703中,应用服务器AS从数据库DB恢复状态信息SI。通过该状态信息SI,应用服务器核实转移双模终端DMT2是否连接到接入设备ADa、ADb之一(步骤704)。
在转移双模终端DMT2未连接到任何接入设备ADa、ADb的情况下,不能实现呼叫转移。于是,继续呼叫终端TC和转移双模终端DMT2之间的呼叫,而不存在任何中断(步骤710)。
相反,在转移双模终端DMT2连接到接入设备ADa、ADb之一(例如,ADa)的情况下,检查与ADa-id关联的至少一个其它双模终端(当前情况下,只有双模终端DMT1)是否连接到ADa(步骤705)。
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把呼叫路由到与ADa-id关联并且连接到ADa的所有其它双模终端(即DMT1),以及路由到与ADa-id关联的所有固定终端(在本情况下,只有终端T1)(步骤706)。随后,终端T1和DMT1开始振铃,并且它们将持续振铃,直到它们之一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717)。优选地,预先确定其间终端T1和DMT1之一必须应答该呼叫的最大时间。一旦所述最大时间期满,那么对终端T1和DMT1的呼叫被释放(步骤709)。如果在步骤706中,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DMT2之间的呼叫被释放,那么该呼叫将被重新建立。
相反,如果该呼叫由固定终端T1应答,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向着双模终端DMT2和DMT1的呼叫(步骤708)。从而,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T1之间的呼叫建立起来。
在步骤705中,如果应用服务器AS确定在转移终端DMT2连接到ADa的同时,与ADa关联的双模终端DMT1未连接到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激活向着固定终端T1的呼叫(步骤706′)。随后,固定终端T1开始振铃(步骤707′)。优选地,预先确定其间终端T1必须应答该呼叫的最大时间。一旦所述最大时间期满,则释放向着固定终端T1的呼叫(步骤709′)。如果在步骤708′中,呼叫终端CT和转移终端DMT2之间的呼叫已被释放,那么该呼叫将被恢复。
不过,如果该呼叫由固定终端T1应答,那么应用服务器AS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向着转移终端DMT2的呼叫(步骤508′)。从而,建立了呼叫终端CT和固定终端T1之间的呼叫。
在上面参考图6和7说明的转移呼叫的过程中,与其建立呼叫,以便实现呼叫转移的终端的标识符由查寻关于该转移终端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应用服务器AS获得。按照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必须朝其进行呼叫转移的终端可由用户决定,并且可通过转移终端被传达给应用服务器。特别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应用服务器AS接收到转移终端的转移呼叫的请求时,它向转移终端发送请求用户选择被寻址终端的标识符的消息。例如,这种标识符可以对应于目的地终端的E.164号码,或者对应于目的地终端的短号。按照另一实施例,用户终端的标识符既可以以E.164号码的形式又可以以短号的形式被包含在呼叫转移请求中。
图8按照图5的流程图的实施例,更详细地示意表示由图1的电话系统的组件交换的信令消息的例子,图1的电话系统用于实现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关联的终端(DMT2)的呼叫的方法。为了简洁起见,图8中省略了每个终端和该终端所连接的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消息。
如前所述,假定网络PSTN和PLMN中的信令是通过ISUP协议管理的,数据网络DN中的信令是通过SIP协议管理的,并且应用服务器AS和布置在交换机E-T1、E-DMT和SRP处的其它智能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是通过INAP协议发生的。注意这样的选择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呼叫者用其终端CT拨打双模终端DMT2的号码时(步骤501),交换机E-CT向交换机E-DMT发送请求建立呼叫的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包含终端CT的号码和双模终端DMT2的号码。交换机E-DMT从E-CT接收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并读取其内容。交换机E-DMT随后使从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读取的CT号码与交换机E-CT关联,从而,交换机E-CT被识别为该消息的发送者。依据所述识别结果,交换机E-DMT用消息ISUP_Address_Complete答复交换机E-CT,消息ISUP_Address_Complete把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的成功接收通知E-CT。
交换机E-DMT随后通过检查DMT2的号码是否与该呼叫的多路由的触发条件关联,核实DMT2的配置文件,并且在检查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交换机E-DMT通过向应用服务器AS发送消息INAP_Initial_DP,调用驻留在应用服务器AS中的服务逻辑SL(步骤502)。该INAP_Initial_DP基本上包含E-DMT从E-CT接收的信息,即CT号码和DMT2号码。应用服务器AS随后执行恢复关于被呼叫终端T1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步骤503、核实终端DMT2是否连接到ADa或者连接到ADb的步骤504,以及核实是否与ADa-id关联的至少一个其它双模终端连接到ADa的步骤505。例如假定双模终端DMT1未连接到ADa,那么应用服务器AS向交换机E-DMT发送消息INAP_Reset_Timer(停止负责对呼叫处理计时的计时器),和消息INAP_Request_Report_BCSM_Event(CT),以用于监视关于呼叫的发端支路的事件。应用服务器AS随后指令服务资源点SRP向终端CT发送礼貌的通知(步骤506)。为此,应用服务器AS首先向交换机E-DMT发送消息INAP_Establisn_Temporary_Connection,指令交换机E-DMT在交换机E-CT和SRP之间创建临时连接。
而为了在E-CT和SRP之间创建这种临时连接,E-DMT向SRP发送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向SRP通知服务器AS将指令它向呼叫的发端支路播放语音通知。SRP答复以消息ISUP_Address_Complete,以便把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的成功接收通知给E-DMT。交换机E-DMT随后向交换机E-CT发送消息ISUP_Call_Progress,从而通过交换机E-CT和E-DMT完成CT和SRP之间的临时连接的创建。
SRP随后向应用服务器AS发送消息INAP_Assist_Request_Instruction,通知应用服务器AS向E-CT的临时连接已建立,并请求进一步的指令。具体地说,通过INAP_Assist_Request_Instruction,SRP向应用服务器AS询问它必须通过该临时连接传送哪些数据。
应用服务器AS向SRP发送消息INAP_Play_Announcement,包括在路由呼叫的同时将向呼叫者播放的语音通知的标识符,以及另外的信息,比如播放模式(语音通知是否必须被播放一次,或者必须被重复一次以上,语音通知必须被重复多少次等等)。随后,呼叫者通过其终端CT接收请求他在呼叫被路由的时候不要挂断电话的礼貌通知(步骤800,如图8中所示)。
应用服务器AS还指令交换机E-DMT把来自E-CT的原先寻址到DMT2的呼叫路由给DMT2和T1(步骤507′)。为此,应用服务器向交换机E-DMT发送包含T1的号码和打开朝向T1的新支路的请求的消息INAP_Initiate_Call_Attempt(T1),以及包含DMT2的号码和打开朝向DMT2的新支路的消息INAP_Initiate_Call_Attempt(DMT2)。随后,应用服务器AS向E-DMT发送包含用于监视将向着T1创建的新支路的请求的消息INAP_Request_Report_BSCM_Event(T1),和包含监视将向着DMT2创建的新支路的请求的消息INAP_Request_Report_BSCM_Event(DMT2)。具体地说,监视新支路包含监视特殊的事件,比如报警事件、占线事件、路由失败事件等等。
随后,交换机E-DMT把包含到消息INAP_Initiate_Call-Attempt(T1)中的T1的号码与交换机E-T1相关联,从而,交换机E-T1被识别成包含T1的号码的另一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的收件人。交换机E-DMT还把包含到消息INAP_Initiate_Call-Attempt(DMT2)中的DMT2的号码识别成与之连接的终端之一的号码。换句话说,应用服务器请求的朝向DMT2的支路INAP_Initiate_Call_Attempt(DMT2)仅仅要求在E-DMT和DMT2之间交换信令消息(图8中未示出)。
当从E-DMT收到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时,E-T1向其发送消息ISUP_Address_Complete,消息ISUP_Address_Complete把消息ISUP_Initial_Address的成功接收通知给E-DMT。终端T1开始振铃,并将继续振铃,直到用户从其双模终端DMT2(它是原被叫终端)或者从其固定终端T1应答该呼叫为止(步骤508′)。
当用户应答呼叫(例如通过利用其终端T1)时,交换机E-T1向交换机E-DMT发送消息ISUP_Answer。当收到消息ISUP_Answer时,交换机E-DMT保存该信息,以便进一步转发给交换机E-CT。
交换机E-DMT随后通过消息INAP_Event_Report_BCSM,把T1应答呼叫的事实通知应用服务器AS。交换机E-DMT随后通过向SRP发送消息ISUP_release,释放向着SRP的呼叫,从而中断礼貌消息的发送(步骤509′)。SRP用消息ISUP_Release_Complete答复该消息。应用服务器AS随后用消息INAP_Release_Call(DMT2)指令交换机E-DMT释放向DMT2的呼叫。最后,交换机E-DMT把保存的消息ISUP_Answer转发给交换机E-CT,从而建立终端CT和终端T1之间的呼叫。
必须注意的是,在上面的说明中,假定只有固定终端和双模终端能够与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然而,在本说明中未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电话网络的移动终端也可与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按照这样的实施例,如果该移动终端位于预定小区之内,例如包含与该移动终端关联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的小区,则原先寻址到与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移动终端的呼叫还被路由给与相同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其它终端。如果所述其他关联终端包含另外的移动终端,那么只有在检查另外的关联移动终端是否也位于原被叫移动终端的小区内之后,呼叫才还被路由给所述另外的关联移动终端。类似地,原先寻址到与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固定终端或双模终端的呼叫也可被路由给与相同的接入设备标识符关联的移动终端。特别地,只有在检查这样的移动终端和关联的接入设备是否位于移动网络的相同小区中之后,呼叫才还被路由给这样的移动终端。

Claims (15)

1、一种管理寻址到在电话系统(TS)中工作的第一终端的呼叫的方法,所述电话系统(TS)包括移动网络(PLMN)、分组交换网络(DN)和允许双模终端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DN)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a)通过使关于一组终端(Tx,DMTi)的信息与接入设备的标识符(ADid)关联,提供配置信息,所述一组终端包含适于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以及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工作的双模终端(DMTi);
b)提供关于所述双模终端(DMTi)的状态信息;
c)当收到对所述呼叫的请求时,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所述一组终端;
d)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Tx,DMTi)中的至少一个被选终端,选择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的;和
e)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第一终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
d1)检查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
d1)检查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
d3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检查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21)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
d1)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4)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d5)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
d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
d1)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7、按照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呼叫被某一终端应答时,路由给其它终端的任何另外的呼叫被释放。
8、一种管理寻址到在电话系统(TS)中工作的第一终端的呼叫的电话网络子系统(AS,DB,SL),所述电话系统(TS)包括移动网络(PLMN)、分组交换网络(DN)和允许双模终端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DN)的接入设备,其中所述子系统包括:
-用于保存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数据库(DB),其中所述配置信息是通过使关于一组终端(Tx,DMTi)的信息与所述接入设备的标识符(ADid)相关联而获得的,所述一组终端包含适于在所述移动网络中以及在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工作的双模终端(DMTi),并且其中所述状态信息与所述双模终端(DMTi)相关;
-具有服务逻辑(SL)的服务器(AS),所述服务逻辑适于在收到对所述呼叫的请求时,检查第一终端是否属于所述一组终端;并且
-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Tx,DMTi)中的至少一个被选终端,选择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的;或者
-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其中所述服务逻辑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并且如果检查结果为否定,则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
d3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检查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21)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d32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另一个双模终端。
11、按照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一组终端中的所述双模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第一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4)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是否包含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d5)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终端。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2)在检查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而不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含固定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服务逻辑:
d1)适于检查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是否通过接入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网络;
d3)在检查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适于命令把呼叫路由给所述第一终端,以及路由给所述一组终端中的双模终端。
14、按照权利要求8-13任意之一所述的电话网络子系统,其中当呼叫被某一终端应答时,路由给其它终端的任何另外的呼叫被释放。
15、一种可加载到至少一个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包括执行按照权利要求1-7任意之一所述的方法的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CN2006800553361A 2006-05-30 2006-05-30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5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6/062727 WO2007137622A1 (en) 2006-05-30 2006-05-30 Method of managing a call addressed to a terminal associated to an access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5214A true CN101485214A (zh) 2009-07-15
CN101485214B CN101485214B (zh) 2012-02-08

Family

ID=3704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53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5214B (zh) 2006-05-30 2006-05-30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441B2 (zh)
EP (1) EP2025186B1 (zh)
CN (1) CN101485214B (zh)
AT (1) ATE481845T1 (zh)
BR (1) BRPI0621763B1 (zh)
DE (1) DE602006016998D1 (zh)
WO (1) WO20071376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53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5517B2 (en) * 2007-02-26 2015-06-09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r-directed dynamic domain selection
US7995562B2 (en) * 2007-02-26 2011-08-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trigger a mobile device in different domains based on unsuccessful initialization or handover
WO2009029222A1 (en) * 2007-08-24 2009-03-05 Clear Channel Management Service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radio-like experience
US8532089B2 (en) * 2008-03-18 2013-09-1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all intercept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CN101951668B (zh) * 2010-08-16 2013-08-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选网前基本文件信息的读取方法及双模终端
US9479910B2 (en) * 2011-12-16 2016-10-25 Michael C. Ry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ssigning an active mobile telephone call from device to anothe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0203B2 (en) * 1992-08-26 2007-08-21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call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lling party or calling line
US5963864A (en) 1996-05-31 1999-10-05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nnecting telephone calls to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different directory numbers
DE69812969T2 (de) 1998-12-04 2003-11-06 Alcatel Sa Verfahren für die Leitweglenkung von ankommenden Rufen in einem Vielfach-Endgeräte-Rufsystem und entschprechendes Endgerät und Basisstation dafür
US6463054B1 (en) * 1998-12-31 2002-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Retrieving cell information in an overlaid circuit switched and packet switched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693886B1 (en) * 2000-02-07 2004-02-17 Nokia I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over IP networks
US20020077098A1 (en) 2000-12-19 2002-06-20 Tiliks Dianna I. Method and system for dual ringing of a centrex line and a wireless extension of the centrex line
US7161914B2 (en) * 2002-04-11 2007-01-09 Ntt Docomo, Inc. Context aware application level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pre-authentication, service adaptation, pre-caching and handover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FR2851710B1 (fr) * 2003-02-25 2005-06-24 Cit Alcatel Procede permettant a un usager mobile passant d'un reseau public de telecommunication a un autre, de recevoir des appels via le reseau le plus adapte a sa localisation; et dispositifs pour la mise en ouvre de ce procede
US7436843B2 (en) * 2003-04-30 2008-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ccess selection
US7904068B2 (en) 2003-06-06 2011-03-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voice and data services utilizing wired cordless access with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wired access with licensed spectrum
US7162270B2 (en) * 2003-10-30 2007-01-09 Kuo Liang Chen Dual communication mode wireless network transmission device
US7907559B2 (en) * 2003-12-22 2011-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ccess
JP2006080706A (ja) * 2004-09-08 2006-03-23 Nec Corp デュアル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デュアル通信方法
WO2006031159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3g/gsm and wlan integration of telephony
EP1842392B1 (en) * 2005-01-21 2014-01-01 Oracle Israel Ltd. Service convergence across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omains
US20060268902A1 (en) * 2005-05-24 2006-11-30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Dynamic dual-mode service access control, location-based billing, and e911 mechanisms
WO2007014185A2 (en) * 2005-07-25 2007-02-01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Mobile and packet-based call control
FR2890816A1 (fr) * 2005-09-09 2007-03-16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gestion optimisee de ressources dans un terminal muni d'interfaces multiples
ATE545290T1 (de) * 2005-12-09 2012-02-15 Telecom Italia Spa Verfahren zum ermöglichen eines kombinatorischen dienstes und den dienst implementierendes kommunikationsnetz
EP2057794B1 (en) * 2006-08-31 2017-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ccess selection in a multi-access communciations system
US7978667B2 (en) * 2006-11-30 2011-07-12 Kyocera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90017802A1 (en) * 2007-04-13 2009-01-15 At&T Mobility Ii Llc Undelivered Call Indicator
WO2009026447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Tango Networks,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sioning dual-homed voice call continuit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53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25186A1 (en) 2009-02-18
ATE481845T1 (de) 2010-10-15
EP2025186B1 (en) 2010-09-15
BRPI0621763A2 (pt) 2011-12-20
BRPI0621763B1 (pt) 2019-03-19
WO2007137622A1 (en) 2007-12-06
CN101485214B (zh) 2012-02-08
US20090185554A1 (en) 2009-07-23
DE602006016998D1 (de) 2010-10-28
US8503441B2 (en) 2013-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9442B (zh) 蜂窝和企业无线网络之间的切换
EP1560456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all barge-in
CN101485214B (zh) 管理寻址到与接入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呼叫的方法
CN104396281A (zh) 用于集成移动和卫星电话服务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1019449A (zh) 蜂窝和桌面电话之间的通信会话切换
CA2326616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conferencing services in a multiple leg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
CA225752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alling service features within incompletely upgraded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s
CN1543231A (zh) 个性化回铃音业务系统及实现方法
US6445915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ariable termination patterns for multiple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s
KR100707564B1 (ko) 멤버쉽 가입자 제어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US6005930A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condary treatment by a distant switch for multiple leg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6574325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all progress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leg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US636666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ariable alerting patterns for multiple leg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s
CN100515132C (zh) 用于在移动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漫游的方法和系统
US2014032956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connecting calls with quality problems or reconnecting dropped calls
KR20010098528A (ko) 전화 통화 처리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04125552A (zh) 基于网络传输原理实现号码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71207C (zh) 一种定制回铃音的方法
EP3745694A1 (en)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via at least on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multiple call numbers
KR100684941B1 (ko) 구내 무선 통신망에서의 프리젠스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707753B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非急勿扰业务的方法和平台
KR100634725B1 (ko) 사설 교환 환경에서 착신 단말의 상태에 따라 링백톤대체음을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83280A (zh) 一种基于微蜂窝实现智能同振的方法及微蜂窝基站
CN100456781C (zh) 一种实现设定移动用户前转业务的方法
KR20010046159A (ko) 패킷 기반의 이동전화 구내 교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호처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