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0989A -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0989A
CN101480989A CNA2009101110243A CN200910111024A CN101480989A CN 101480989 A CN101480989 A CN 101480989A CN A2009101110243 A CNA2009101110243 A CN A2009101110243A CN 200910111024 A CN200910111024 A CN 200910111024A CN 101480989 A CN101480989 A CN 101480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connecting rod
cross bar
transmission
lab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11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9101110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0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0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09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722 priority patent/WO201009158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5/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crank shafts and coupling 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件、踏板或手柄装置及一对“Z”字形连杆,踏板或手柄装置及两“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均包括立杆和一对平行的横杆,第二横杆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两“Z”字形连杆的对应横杆间的轴心距相等;传动件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成,两“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固接在连接板中部,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两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接有传动链盘。本装置不仅可使“Z”字形连杆的转动更加方便自如,而且可进一步提高省力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机动车即自行车、三轮车等车辆的技术领域,进一步讲是一种非机动车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自行车由于受踩踏位置的限制,链盘上用于与踏板连接的单臂杆的长度比较短,不太省力。本发明的申请人于2006年11月9日申请的一项专利号为200620158888.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件”,该装置主要依靠传动杆3个点的连接传动来带动自行车前行:其中传动杆的第1连接点和第2连接点分别与两个“Z”字形连杆转动连接,第3连接点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通过作用于踏板或手柄装置的作用力使传动杆的3个连接点同步作圆周运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行,然而经过实验发现:当往下作用力于传动杆第3个连接点即踏板或手柄装置时(如图示垂直于纸面方向向下),传动杆顶端第1个连接点会往上转(如图示垂直于纸面方向向上),传动杆顶端下方第2个连接点往下转动的阻力很大,而用来使该第2个连接点往下转动的推力却很小,因此两个“Z”字形连杆不容易绕其第二横杆轴心同向转动,传动杆就好象杠杆两头反转而支撑点不动,所以这种结构不容易使传动杆3个连接点作同步圆周运动,也就达不到省力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不仅可使传动件带动“Z”字形连杆的转动更加方便自如,而且可进一步提高省力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件、连接于传动件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于传动件另一端的一对“Z”字形连杆,踏板或手柄装置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及两个“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均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横杆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其中第二横杆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之间的轴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中部,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定连接有以该“Z”字形连杆的第二横杆轴心为转动中心的传动链盘,所述传动链盘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带动自行车飞轮。
使用时,先将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二横杆连接在自行车前端或后端,使其与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再将传动链盘通过传动链条与自行车飞轮连接,或者将传动链盘与自行车变速链盘(自行车变速链盘为多片链盘固定连接而成)中的一片链盘进行连接,接着使自行车变速链盘中的另一片链盘通过另一传动链条与自行车飞轮进行连接(这里自行车变速链盘仅起到导轮的作用)。当踩动踏板装置(或摇动手柄装置)带动传动件转动时,由于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二横杆与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之间的轴心距,因此两个“Z”字形连杆都只能分别绕其第二横杆的轴心线做圆周运动,从而通过带动与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固定连接的传动链盘的转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转动,或者由传动链盘带动自行车变速链盘转动,再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带动自行车飞轮转动。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由于将传动件设置成由连接板和动力杆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分别与连接板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中部,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与连接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与连接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因此,当通过作用力使踏板或手柄装置向下(如图1所示垂直纸面方向向下)转时,动力杆上端对连接板施加的向下作用力转移到连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点),并通过连接板使得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连接板可同时带动两个“Z”字形连杆的第一横杆向下运动,这样即可使踏板或手柄装置在向下转动的同时顺利带动两个“Z”字形连杆作同步圆周运动,此外由于该结构力臂更长且动力杆能根据需要加长,因此真正达到了省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传动件,11-连接板,111-“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12-另一“Z”字形连杆与传动件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2-动力杆,2-踏板或手柄装置,20-踏板或手柄装置与传动件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1-摆臂,22-踏板或手柄,23-立臂,3-“Z”字形连杆,31-第一横杆,32-第二横杆,321-第二横杆的端部,33-立杆,4-动力端连杆,5-传动链盘,6-自行车中轴,7-轴杆,71-轴杆的端部,8-自行车变速链盘,9-自行车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实施例1它包括传动件1、连接于传动件1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于传动件1另一端的一对“Z”字形连杆3,踏板或手柄装置2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0及两个“Z”字形连杆3与传动件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11、112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3均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横杆31、32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33,其中第二横杆32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可将第二横杆32设置为轴杆,在轴杆外套置与轴杆转动连接的轴套,使轴套与自行车车架固定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32之间的轴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由连接板11和动力杆12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分别与连接板11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1中部(所述中部是指动力杆12与连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位于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连接孔所在位置之间,并不要求其位于正中的位置),动力杆12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12与连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3固定连接有以该“Z”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1轴心为转动中心的传动链盘5,所述传动链盘5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用来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8带动自行车飞轮。
所述传动链盘5最好固定连接在“Z”字形连杆3的立杆33与第二横杆32连接的端部上(或者所述传动链盘5也可根据调整需要而安装在第二横杆32的任意位置上)。
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传动件1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包括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连接的踏板或手柄22、与动力端连杆4的另一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的立臂23,所述立臂23的另一端与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与轴杆7转动连接,且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和轴杆7的轴线均与动力端连杆4的轴线平行。
所述踏板或手柄22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且踏板或手柄22能绕动力端连杆4轴线做圆周运动。通过摆臂21延长了踏板或手柄到动力端连杆轴线的传动力臂,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还可与自行车变速链盘8转动连接或者固定连接。
上述“Z”字形连杆的横杆与立杆之间的夹角的最佳度数为90度,当然并不局限于90度。
为了在自行车两侧都安装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以便交替传动,上述“Z”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的端部321与另一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中的立杆固定连接,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从而两个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的“Z”字形连杆可共用第二横杆32。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踏板或手柄22直接转动连接在动力端连杆4的外端部,而不是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进行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动力杆12连接,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仅由连接在动力端连杆4外端部的踏板或手柄22构成。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由直接固定连接在动力杆12下端部的踏板或手柄构成。

Claims (6)

1、一种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件(1)、连接于传动件(1)一端的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于传动件(1)另一端的一对“Z”字形连杆(3),踏板或手柄装置(2)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20)及两个“Z”字形连杆(3)与传动件(1)连接的连接作用中心线(111、112)相互平行;每个“Z”字形连杆(3)均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横杆和固接于两横杆之间的立杆(33),其中第二横杆(32)均用于和自行车车架转动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之间的轴心距等于第二横杆(32)之间的轴心距;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由连接板(11)和动力杆(12)组成,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分别与连接板(11)两端转动连接,动力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1)中部,动力杆(12)的另一端与踏板或手柄装置(2)连接,且两个“Z”字形连杆(3)的第一横杆(31)与连接板(11)的转动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动力杆(12)与连接板(11)的固定连接位置的两侧;其中一个“Z”字形连杆(3)固定连接有以该“Z”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轴心为转动中心的传动链盘(5),所述传动链盘(5)用来带动自行车飞轮或者通过自行车变速链盘(8)带动自行车飞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盘(5)固定连接在“Z”字形连杆(3)的立杆(33)与第二横杆(32)连接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2)通过动力端连杆(4)与传动件(1)转动连接,所述踏板或手柄装置包括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连接的踏板或手柄(22)、与动力端连杆(4)的另一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的立臂(23),所述立臂(23)的另一端与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与轴杆(7)转动连接,且自行车中轴(6)的轴套和轴杆(7)的轴线均与动力端连杆(4)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或手柄(22)通过摆臂(21)与动力端连杆(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且踏板或手柄(22)能绕动力端连杆(4)轴线做圆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中轴(6)的轴杆(7)与自行车变速链盘(8)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形连杆(3)的第二横杆(32)的端部(321)与另一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中的立杆固定连接。
CNA2009101110243A 2009-02-13 2009-02-13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Pending CN101480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10243A CN101480989A (zh) 2009-02-13 2009-02-13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PCT/CN2009/075722 WO2010091585A1 (zh) 2009-02-13 2009-12-18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110243A CN101480989A (zh) 2009-02-13 2009-02-13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0989A true CN101480989A (zh) 2009-07-15

Family

ID=40878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110243A Pending CN101480989A (zh) 2009-02-13 2009-02-13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0989A (zh)
WO (1) WO20100915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585A1 (zh) * 2009-02-13 2010-08-19 Han Dongping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WO2012022820A1 (es) 2010-08-17 2012-02-23 Maria Ines Petsio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esfuerzo propulsor directo para bicicletas y vehiculos a ped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9785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张宇涵 一种自行车传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0975A (ja) * 1991-08-26 1993-03-02 Minoru Kamimura クランク長さを増した自転車のクランク機構
CN2123495U (zh) * 1992-03-04 1992-12-02 何耀群 双导杆省力脚踏车
DE9406641U1 (de) * 1994-04-21 1994-09-01 Winterfeld Helmuth Dipl Ing Kraft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Maschinen,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CN101088850A (zh) * 2006-02-24 2007-12-19 韩东平 自行车省力传动杆
CN200992290Y (zh) * 2006-02-24 2007-12-19 韩东平 自行车省力传动杆
CN101480989A (zh) * 2009-02-13 2009-07-15 韩东平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CN201354134Y (zh) * 2009-02-13 2009-12-02 韩东平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585A1 (zh) * 2009-02-13 2010-08-19 Han Dongping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WO2012022820A1 (es) 2010-08-17 2012-02-23 Maria Ines Petsio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esfuerzo propulsor directo para bicicletas y vehiculos a ped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1585A1 (zh) 201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9618U (zh) 一种“s”型轨迹无碳小车轨迹控制装置
CN101480989A (zh)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CN201354134Y (zh) 自行车省力传动装置
CN203717878U (zh) 一种手动变速器换挡结构
CN203111308U (zh) 机械式转向装置及使用该转向装置的电动汽车
CN200992290Y (zh) 自行车省力传动杆
CN103552634A (zh) 三轮自行车
CN201129447Y (zh) 组合式变速操纵机构
CN102745301A (zh) 自行车省力装置
CN102039967B (zh) 四轮旋转车
CN201914386U (zh) 四轮旋转车
CN101088850A (zh) 自行车省力传动杆
CN204264397U (zh) 杠杆加弧形啮合件连杆传动手脚联动自行车
CN203698586U (zh) 一种用脚踏双连杆传动机构驱动的四轮自行车
CN202670033U (zh) 推拉把手式滑板车
CN206781994U (zh) 摇杆往复式加设空挡变速自行车
CN202011459U (zh) 多功能滑板车
CN2820257Y (zh) 仿生伸缩爬行机械装置
CN203410590U (zh) 一种采用二级变速的省力脚踏车
CN206734514U (zh) 一种双人并排游乐自行车
CN207274900U (zh) 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
CN203314772U (zh) 炒勺翻炒装置
CN201907627U (zh) 一种杠杆式传动自行车
CN202609026U (zh) 集滑雪划船模拟运动于一体的纯机械多功能娱乐车
CN201618419U (zh) 机械玩具的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