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435B -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435B
CN101478435B CN2009100772326A CN200910077232A CN101478435B CN 101478435 B CN101478435 B CN 101478435B CN 2009100772326 A CN2009100772326 A CN 2009100772326A CN 200910077232 A CN200910077232 A CN 200910077232A CN 101478435 B CN101478435 B CN 101478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ard
topology information
pile system
mast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72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435A (zh
Inventor
汪勇
胡小龙
杨益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72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8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8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435A/zh
Priority to US12/685,949 priority patent/US823451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应用于包含双控制板设备的堆叠系统。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本发明适用于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背景技术
堆叠技术将两台以上的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台逻辑设备,即堆叠系统,用户管理堆叠系统就像管理一台单一的设备,为用户提供了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和简化管理的优点。构成堆叠系统的设备可以是集中式设备或者分布式设备,堆叠系统中的各设备通过堆叠电缆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链型、环型或者星型结构。在堆叠系统中,通常需要运行专门的拓扑管理软件来收集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拓扑结构变化,本发明主要针对链型或者环型拓扑结构的收集。 
对于由集中式设备组成的堆叠系统,如图1所示,堆叠系统中的各成员设备包括一个或者两个堆叠口,各成员设备通过堆叠口周期性发送拓扑通告报文将自身的拓扑信息广播给堆叠系统中的其它成员设备,其中,各成员设备发送的拓扑信息可以包括:成员设备ID、优先级信息、身份信息(是否为主设备)、桥MAC地址以及其它拓扑信息。根据预设的选举策略从堆叠系统中的各成员设备中选举出一个主(Master)设备,该Master设备收集该堆叠系统中各成员设备通过拓扑通告报文发送的拓扑信息,形成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广播给其它成员设备,其它成员设备对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进行存储。 
当拓扑建立后,堆叠系统中的各邻居设备之间通过周期性发送心跳握手(Hello)报文来保持连接状态,当某个成员设备检测到其邻居设备出现故 障(端口Down),则在堆叠系统中通告该邻居设备出现故障,Master设备会重新收集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将新的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广播给其它成员设备,各成员设备及时更新自身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当有成员设备加入堆叠系统时,会在该堆叠系统中通告自身加入堆叠系统,Master设备也会重新收集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将新的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广播给其它成员设备,各成员设备及时更新自身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对于由分布式单控制板设备组成的堆叠系统,由于各成员设备由一块控制板、一块或者两块堆叠板以及多块业务板组成,如图2a所示,此时的堆叠系统拓扑收集与集中式设备相同,只是各成员设备通告的拓扑信息还包括各成员设备内部的拓扑信息,例如槽位数等。 
对于由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组成的堆叠系统,由于各成员设备由两块控制板构成,如图2b所示,一块为主用控制板,另一块为备用控制板,由于在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中都会运行拓扑管理软件,因此,在堆叠系统中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应该作为两个拓扑节点,且在主用控制板出现故障时,需要保证备用控制板能够及时接管主用控制板的工作,保证堆叠系统正常运行。由于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的特殊性,并不能直接运用现有技术中针对集中式设备和分布式单控制板设备的拓扑收集方法,但目前尚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适用于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收集方法,应用于包含双控制板设备的堆叠系统,该方法包括: 
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 
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其中,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是所述堆叠系统中作为堆叠主控板的主用控制板在收集其它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后生成并在所述堆叠系统中广播的。 
一种双控制板设备,用于构成堆叠系统,该双控制板设备包括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 
所述主用控制板,用于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所述备用控制板,用于存储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其中,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是所述堆叠系统中作为堆叠主控板的主用控制板在收集其它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后生成并在所述堆叠系统中广播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中,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负责进行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通告,且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使得在堆叠系统的拓扑中,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作为两个堆叠节点;并且,主用控制板在接收到堆叠系统到拓扑信息后,在存储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备份给已插入的备份控制板,使得备用控制板也建立堆叠系统的拓扑,在发生主用控制板故障或拔出引起的主备倒换后,备用控制板能够及时作为主用控制板使得此成员设备不会从堆叠系统中退出,并能够根据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保证报文转发等业务的正常进行。适用于分布式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集中式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结构图; 
图2a为单控制板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2b为双控制板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生主备倒换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 
步骤302: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双控制板设备构成的堆叠系统中,双控制板设备中存在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槽位,即一个成员设备可能会存在两个拓扑节点,这两个拓扑节点共用一个或者两个堆叠口与其它成员设备相连。 
双控制板设备中由主用控制板进行拓扑通告报文和Hello报文的发送,在主用控制板通告所在设备的拓扑信息时,如果该设备中已插入备用控制板,由于备用控制板在插入时会向主用控制板上报自身的信息,因此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拓扑信息中除了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之外,在已插入备用控制板时还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例如,对于成员ID为ID1的双控制板设备,如果已经插入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则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拓扑信息可以包含:该双控制板设备的成员ID、优先级信息、内部拓扑连接、主用控制 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桥MAC地址等信息。其中,在尚没有选举出堆叠主控板(master)时,可以默认将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都设置为非master,当选举出master时,如果主用控制板为被选举的master,则通告的拓扑信息中该主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为master。内部拓扑连接可以包括:槽位数等信息。 
其中,master设备的选举策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举一个具体的选举策略例子:首先比较各成员设备的优先级,确定优先级最大的成员设备,然后在成员设备中如果主用控制板正常,则将主用控制板设置为master;当主用控制板出现故障或者拔出时,如果所在成员设备存在备用控制板,则在该备用控制板倒换为主用控制板的工作后设置为master。或者采用其它方式确定master,例如确定启动时间最长或者桥MAC地址最小的控制板作为master等。在此不再一一穷举。 
作为master的主用控制板负责收集其它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生成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在该堆叠系统中广播给其它各成员设备;其它各成员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已插入备用控制板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其中,该备份操作可以是定时执行,也可以在主用控制板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执行。主用控制板将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及时备份给备用控制板使得备用控制板也完成堆叠系统拓扑信息的建立,以便主用控制板故障或拔出后,备用控制板倒换为主用控制板时能够及时接管主用控制板的工作,并根据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保证报文转发等业务正常进行。 
在双控制板设备中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事件: 
其一、如果最初成员设备中没有插入备用控制板,则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设备的拓扑信息中仅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当该成员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则该备用控制板启动后会周期性地向所在设备的主用控制板发送注册消息,携带该备用控制板的信息,直到收到主用控制板的确认回复。主用控 制板接收到注册消息后,便获知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向备用控制板发送确认回复,在后续通告的所在设备的拓扑信息中就进一步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该备用控制板。由于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设备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即进一步包含了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因此,master设备重新生成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广播给堆叠系统中的各成员设备供各成员设备进行更新。 
其二、主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发生主备倒换,即备用控制板倒换为主用控制板,接管主用控制板的工作,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接收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以及发送Hello报文,重新建立邻居关系和堆叠拓扑关系。此时通告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仅包括倒换后主用控制板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故障或者拔出的主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为master,则倒换后新的主用控制板接管该成员身份,并在通告的所在设备的拓扑信息中将自身的成员身份标识为master,负责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的收集、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的生成和广播。如果发生故障或者拔出的主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不是master,则不必改变成员身份,仅接管主用控制板的工作即可。 
在此针对该第二种事件列举一个完整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主用控制板发生故障或者拔出,本地备用控制板收到倒换消息。 
备用控制板中的拓扑检测模块能够检测到主用控制板的状况,如果接收到倒换消息则说明主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需要进行主备倒换。 
步骤502:备用控制板提升为主用控制板,接管主用控制板的工作。 
备用控制板提升为主用控制板后,开始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接收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以及发送Hello报文,重新建立邻居关系和堆叠拓扑关系。此时通告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仅包括倒换后主用控制板的信息。 
步骤503:新的主用控制板判断原来的主用控制板是否为master,如果 是执行步骤504,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4:新的主用控制板接管该master的身份,成为master。 
步骤505:新的主用控制板将所在成员设备发生主备倒换,以及新的master身份的信息通过通告报文广播给其它成员设备,并开始接管master的工作,结束流程。 
其它成员设备接收到新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通告报文后,更新自身存储的拓扑信息。 
步骤506:新的主用控制板将所在成员设备发生主备倒换的信息通过通告报文广播给其它成员设备。 
步骤507:master接收到该主备倒换的信息后,可以重新生成并广播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其三、主用控制板检测到备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不再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也停止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堆叠系统中的master确定所在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或者该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会重新生成并广播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另外,在上述过程中,堆叠系统中的master生成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中可以包含对各单板的编号,该各单板的编号可以按照各成员设备的连接关系进行,其中,各单板包括:控制板、堆叠板和业务板。编号的方法可以为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各单板的编号可以由所在成员设备ID和槽位号组成,例如,某成员设备的ID为2,其中主用控制板的槽位号为1、备用控制板的槽位号为2、堆叠板1的槽位号为3、业务板1的槽位号为5,则主用控制板、备用控制板、堆叠板1和业务板1在堆叠系统内的编号可以分别为2/1、2/2、2/3和2/5。 
其二、根据各单板所在成员设备的ID和槽位号,按照设定的编号策略进行编号。例如,设置编号策略为:单板在堆叠系统中的编号=(所在成员 设备的ID-1)×各成员设备所支持的最大槽位数+所在槽位号。如果堆叠系统中各成员设备支持的最大槽位数为12,则ID为2的成员设备中0、1、5号槽位的单板编号分别为12、13、17。 
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各成员设备的ID、优先级信息、各单板在堆叠系统中的编号、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成员身份、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桥MAC地址等信息。 
以上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双控制板设备进行详细描述。该双控制板设备可以包括: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 
其中,主用控制板,用于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备用控制板,用于存储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上述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可以包括:所在成员设备的标识、优先级信息、内部拓扑信息、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是否为master的身份信息、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桥MAC地址。 
另外,主用控制板还可以用于当堆叠系统中尚没有master时,根据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选举出一个主用控制板作为master;在自身被选举为master后,收集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拓扑信息,生成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在堆叠系统中广播。 
Master的具体选举策略可以采用方法中所描述的方式。 
根据该双控制板设备中可能发生的三种事件,该双控制板设备还可以具备以下功能: 
其一、备用控制板,还可以用于在插入该双控制板设备后,周期性地向主 用控制板发送携带该备用控制板的信息的注册消息,直到收到主用控制板的确认回复。 
主用控制板,还可以用于接收到注册消息后,向备用控制板发送确认回复,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开始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上述主用控制板定时或者在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其二、备用控制板,还可以用于检测到主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倒换为主用控制板,接管主用控制板的操作,并在主用控制板为master时,接管master的身份和操作。 
其三、主用控制板检测到备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不再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停止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针对上述三种事件,主用控制板,还可以用于在作为master时,如果确定所在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接收到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重新生成并广播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在主用控制板中运行拓扑管理协议代理模块和拓扑管理协议模块,其中,拓扑管理协议代理模块用于进行与备用控制板之间信息的交互和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的备份;拓扑管理协议模块用于进行所在成员设备的堆叠拓扑信息的通告,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更新,Hello报文的发送和检测等。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中,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负责进行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通告,且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使得在堆叠系统的拓扑中,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作为两个堆叠节点;并且,主用控制板在接收到堆叠系统到拓扑信息后,在存储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备份给已插入的备份控制板,使得备用控制板也建立堆 叠系统的拓扑,在发生主用控制板故障或拔出引起的主备倒换后,备用控制板能够及时作为主用控制板使得此成员设备不会从堆叠系统中退出,并能够根据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保证报文转发等业务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收集方法,应用于包含双控制板设备的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双控制板设备中的主用控制板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
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其中,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是所述堆叠系统中作为堆叠主控板的主用控制板在收集其它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后生成并在所述堆叠系统中广播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堆叠系统中尚没有堆叠主控板时,在所述堆叠系统中根据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选举出一个主用控制板作为堆叠主控板;由选举出的堆叠主控板收集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拓扑信息,生成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在堆叠系统中广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插入备用控制板后所述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包括:所在成员设备的标识、优先级信息、内部拓扑信息、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是否为堆叠主控板的身份信息、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的桥MAC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备用控制板插入成员设备后,周期性地向所述主用控制板发送携带所述备用控制板的信息的注册消息,直到收到所述主用控制板的确认回复;所述主用控制板接收到所述注册消息后,向所述备用控制板发送确认回复,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包含所述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开始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包括:所述主用控制板定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或者,在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所述备用控制板倒换为主用控制板,接管主用控制板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发生故障或者拔出的主用控制板为堆叠主控板,则所述备用控制板倒换为主用控制板后,接管堆叠主控板的身份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用控制板检测到备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不再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停止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9.根据权利要求4、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堆叠系统中的堆叠主控板确定所在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接收到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重新生成并广播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拓扑信息包括:所述成员设备的各单板所在的槽位号;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中包含各单板在堆叠系统中的编号;
各单板在堆叠系统中的编号采用所在成员设备的标识和槽位号组合标识,或者,利用所在成员的标识和槽位号并按照预设的编号策略获得。
11.一种双控制板设备,用于构成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控制板设备包括主用控制板和备用控制板;
所述主用控制板,用于通过堆叠口通告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中包含主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通过堆叠口接收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存储该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并在该双控制板设备插入备用控制板后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所述备用控制板,用于存储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或者更新已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其中,所述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是所述堆叠系统中作为堆叠主控板的主用控制板在收集其它各主用控制板发送的拓扑信息后生成并在所述堆叠系统中广播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控制板还用于当堆叠系统中尚没有堆叠主控板时,根据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选举出一个主用控制板作为堆叠主控板;在自身被选举为堆叠主控板后,收集各主用控制板通告的拓扑信息,生成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后在堆叠系统中广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控制板,还用于在插入该双控制板设备后,周期性地向所述主用控制板发送携带该备用控制板的信息的注册消息,直到收到所述主用控制板的确认回复;
所述主用控制板,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注册消息后,向所述备用控制板发送确认回复,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包含所述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并开始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所述备用控制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控制板定时或者在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时,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控制板,还用于检测到主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倒换为主用控制板,接管主用控制板的操作,并在所述主用控制板为堆叠主控板时,接管堆叠主控板的身份和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控制板检测到所述备用控制板故障或者拔出后,在通告的所在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中不再包含备用控制板的信息,停止将存储的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备份给备用控制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控制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控制板,还用于在作为堆叠主控板时,如果确定所在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接收到的拓扑信息发生变化后,重新生成并广播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
CN2009100772326A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Active CN101478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2326A CN101478435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US12/685,949 US8234516B2 (en) 2009-01-20 2010-01-12 Topology collection method and dual control board device for a stack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2326A CN101478435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435A CN101478435A (zh) 2009-07-08
CN101478435B true CN101478435B (zh) 2011-01-12

Family

ID=4083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2326A Active CN101478435B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234516B2 (zh)
CN (1) CN1014784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3879B1 (en) * 2010-06-18 2020-06-2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CN102014008A (zh) * 2010-12-29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容灾方法及系统
CN102231703A (zh) * 2011-06-24 201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虚拟集群交换机跨设备数据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JP5787667B2 (ja) * 2011-08-23 2015-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904705B (zh) * 2012-11-05 2015-06-0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系统批量同步的方法及设备
US9559897B2 (en) * 2012-12-21 2017-01-31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Device ID assignment in a system of devices
CN104038359A (zh) * 2013-03-06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交换堆叠系统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9148465B2 (en) 2013-04-01 2015-09-2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pdate management for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US9313102B2 (en) 2013-05-20 2016-04-12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Configuration validation in a mixed node topology
US9853889B2 (en) 2013-05-20 2017-12-26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traffic reduction in stacking systems
CN103412830B (zh) * 2013-08-13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284499B2 (en) 2013-08-22 2019-05-07 Arris Enterprises Llc Dedicated control path architecture for systems of devices
US9185049B2 (en) 2013-10-31 2015-11-10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Techniques for simplifying stacking trunk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US9577932B2 (en) 2014-02-12 2017-02-21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ernary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TCAM) resources in heterogeneous systems
US9692695B2 (en) 2014-03-27 2017-06-27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Techniques for aggregating hardware routing resources in a multi-packet processor networking system
US9692652B2 (en) 2014-04-03 2017-06-27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Framework for reliably communicating port information in a system of devices
US9219562B2 (en) * 2014-05-08 2015-12-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 and method to dynamically redistribute timing and synchronization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US10091059B2 (en) 2014-12-16 2018-10-02 Arris Enterprises Llc Handling connections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that support multiple port communication modes
CN105991325B (zh) * 2015-02-10 2019-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至少一个分布式集群中的故障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306220A (zh) * 2016-04-18 201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101004B (zh) * 2016-08-26 2019-05-0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3468B (zh) * 2016-12-29 2018-11-20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集群服务系统及其节点协同方法
CN114143275A (zh) * 2021-11-18 2022-03-04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交换链路建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7003B (zh) * 2022-03-21 2024-05-14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拓扑选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792915A (zh) * 2022-09-22 2024-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网络拓扑的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769A (zh) * 2002-09-13 2004-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系统及方法
CN1859214A (zh) * 2006-03-02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设备自动获取拓扑关系的方法
CN101056195A (zh) * 2006-04-14 2007-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主板与备板的数据同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5272B1 (en) * 1999-06-24 2004-08-31 Allied Telesyn, Inc. Intelligent stacked switching system
TWI230526B (en) 2003-08-15 2005-04-01 Accton Technology Corp Redundant link management switch for use in a stack of switches and method thereof
US7336622B1 (en) * 2003-09-08 2008-02-2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lving switch number conflicts in a stackable switch system
US7675869B1 (en) * 2004-07-06 2010-03-0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ster election and topology discovery in an Ethernet network
US7483383B2 (en) * 2004-10-28 2009-01-27 Alcatel Lucent Stack manager protocol with automatic set up mechanism
US7630299B2 (en) * 2004-12-30 2009-12-08 Alcatel Lucent Retention of a stack address during primary master failover
US8248922B2 (en) * 2004-12-30 2012-08-21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duplication of MAC addresses in a stack
US8117336B2 (en) * 2007-05-31 2012-02-14 Extreme Network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accidental stack join protection
JP5281646B2 (ja) * 2007-09-28 2013-09-04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競合防止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競合防止方法
US8213297B2 (en) * 2007-11-27 2012-07-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plicat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fragmented switch stack environment
US7764682B2 (en) * 2008-07-15 2010-07-27 Unisys Corporation Mainframe computing system having virtual IPMI protocol
US7788363B2 (en) * 2008-07-15 2010-08-31 Unisys Corporation Secure communication over virtual IPMB of a mainframe compu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769A (zh) * 2002-09-13 2004-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系统及方法
CN1859214A (zh) * 2006-03-02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设备自动获取拓扑关系的方法
CN101056195A (zh) * 2006-04-14 2007-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主板与备板的数据同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85893A1 (en) 2010-07-22
CN101478435A (zh) 2009-07-08
US8234516B2 (en) 2012-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435B (zh) 一种堆叠系统的拓扑收集方法和双控制板设备
CN101094157B (zh) 利用链路聚合实现网络互连的方法
CN102315975B (zh) 一种基于irf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1056184B (zh) 网络系统和通信装置
CN102413046B (zh) 借助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备份组转发流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1442484B (zh) 一种检测堆叠多Active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48677B (zh)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的方法及核心交换机
CN101217353B (zh) 一种呼叫中心多点双机冗余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045332B (zh) 智能弹性架构中处理控制报文的方法和线卡板
CN102185718B (zh) 一种系统升级方法及其装置
CN102624635B (zh) 一种平滑重启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536819B (zh) 下一代网络中双归属的实现方法
CN102664750B (zh) 多机热备份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355366B (zh) 堆叠分裂时管理堆叠成员设备的方法和堆叠成员设备
CN101860492A (zh) 快速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29426B (zh) 一种虚拟路由冗余协议主备用设备快速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31428B (zh) 安全监控服务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03780407A (zh) 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drni)中网关动态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1483540A (zh) 一种高端数据通信设备中的主备倒换方法
CN101841432A (zh) 一种业务接入路由器的端口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36716A (zh) 链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0677282B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热备份方法及分布式系统
CN102025562A (zh) 一种路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917384A (zh) Zigbee网络中协调器的热备方法
CN102647304A (zh) 地址解析协议表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