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103A -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 Google Patents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103A
CN101478103A CNA2009101049438A CN200910104943A CN101478103A CN 101478103 A CN101478103 A CN 101478103A CN A2009101049438 A CNA2009101049438 A CN A2009101049438A CN 200910104943 A CN200910104943 A CN 200910104943A CN 101478103 A CN101478103 A CN 101478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conducting strip
electric pow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049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葛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9101049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8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8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包括三相电源线和三相插头,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插头的相应导电片电连接,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座和多个设有不同规格的导电插脚的可拔插插头,所述可拔插插头与所述插头座活动连接。本发明应用力学杠杆原理进行设计。它具有结构简单,分离与结合轻巧方便,结合牢固,通过电流大,可达AC 250V/16A。解决了过去插头容易脱扣产生的安全隐患,填补了转换式插头用于电源连接线的空白。也将给转换式电源连接线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Description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和能有效地将固定式的电源连接线输入插头改变为可转换式输入插头电源连接线。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各地区所使用的交流电压及频率不同。决定了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电源连接线的输入插头结构就不相同。现有电源连接线在其两端均设有插头,一端的插头与电源相接,另一端的插头与电器主体相接,如电脑上是用品字接头与电脑主机相接的,而现有电源连接线一般是在电源线的两端固定各固定一个插头,与电器主体相接的插头大多为标准插头,但是,与电源相接的插头,却只能某一国家的标准相符,这样,当一个人要在不同标准的国家使用同一电器产品,就必须带有几根不同制式的电源连接线,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电源连接线上与电器主体相接的插头,在大电流情况下,会产生发热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和通用性好的三芯插头转换方法,以及应用力学杠杆原理,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输入插头分离轻巧灵活,锁扣牢固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芯插头转换方法,省去现有电源连接线上与电器主体相连接的插头,让电源连接线此端可直接与电器主体相接;将电源线上与电源相连接的三芯插头,设计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带有连接部的插头主体,另一个部分为带有插脚的可拆分部分,所述插头主体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相连接,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通过连接部快速连接,当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连接为一体时,可拆分部分的三个插脚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分别电连接;所述可拆分部分的插脚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的适合于各国标准的系列型号,但可拆分部分的连接部均可与插头主体的连接部匹配,以达到只需使用一根电源线上的插头主体,就可实现与不同制式的电源三芯插座的兼容转换连接。
一种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包括三相电源线和三相插头,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三相插头的相应导电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插头包括插头座和带多个设有不同规格的导电插脚的可拔插插头,所述可拔插插头与所述插头座活动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插头座的壳体上设有供容纳可拔插插头的凹部,在所述凹部的顶边设有插头座扣锁弹片,该扣锁弹片的一端及与其相邻的两边与插头座的壳体相分离,为按压端,另一端从所述凹部的顶边向凹部的中部延伸并与凹部连为一体,为弹力端;在所述扣锁弹片的弹力端与按压端之间设有突起的扣锁卡条;在可拔插插头的底面上,设有当可拔插插头插入凹部后,供所述扣锁弹片的扣锁卡条卡入的锁槽;在所述凹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中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将所述滑槽分成两段;在与凹部的顶边相接的一段滑槽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开口,在所述可拔插插头的底部两边对称设有凸台,该凸台可垂直进入所述滑槽开口内,并被向按压端滑动,卡在所述与凹部的顶边相接的一段滑槽内。
所述导电片为设有至少一个突起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分为相线导电片、零线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突起弹性地突出于插头座的底面,所述可拔插插头上的导电插脚与插头座上的导电片通过所述突起弹性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导电片具有可适合于不同制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性突起;在所述可拔插插头底面上设有一条与所述接地导电片相对应的用于接地导电片滑行的前端开口的凹槽。
所述相线导电片、零线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平行等距排列在所述插头座的底面上,并且,所述接地导电片排在中间。
在所述扣锁卡条的中间设有一豁口,将所述扣锁卡条分成两段。
在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其它器件相连接的另一插头。
在所述相线导电片之中串联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位于活动盖板之下的空腔内。
所述插头座内相线的导电片的接触端串接设置有一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
所述插头座的扣锁弹片的按压端突出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或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低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
所述三相电源线出线方向与可拔插插头的拔出方向一致。
本发明应用力学杠杆原理进行设计。它具有结构简单,分离与结合轻巧方便,结合牢固,通过电流大,可达AC 250V/16A。本发明解决了过去插头容易脱扣产生的安全隐患,填补了转换式插头用于连接线的空白。也将给转换式电源连接线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插入状态)。
图2是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推入状态)。
图3是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拔出状态)。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可拔拔插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5,它是一种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100,包括三相电源线110和三相插头120,所述电源线110的一端与所述三相插头120的相应导电片130电连接,所述三相插头120包括插头座121和带导电插脚1221的可拔插插头122,所述可拔插插头122与所述插头座121活动连接。上述可拔插插头122上的导电插脚1221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规格的适合于各国不同制式的导电插脚,当需要时,可以将可拔插插头122拔下,而换上需要的可拔插插头122。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插头座120的壳体上设有供容纳可拔插插头122的凹部1211,在所述凹部1211的顶边1212设有插头座扣锁弹片1213,该扣锁弹片1213的一端及与其相邻的两边与插头座121的壳体相分离,为按压端1214,另一端从所述凹部1211的顶边1212向凹部1211的中部延伸并与凹部1211连为一体,为弹力端1215;在所述扣锁弹片1213的弹力端1215与按压端1214之间设有突起的扣锁卡条1216;在可拔插插头122的底面上,设有当可拔插插头122插入凹部1211后,供所述扣锁弹片1213的扣锁卡条1216卡入的锁槽1222(参见图6);在所述凹部121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滑槽1217,在所述滑槽1217中设有挡片1218,所述挡片1218将所述滑槽1217分成两段;在与凹部1211的顶边1212相接的一段滑槽上设有滑槽开口1219,在所述可拔插插头122的底部两边对称设有凸台1223,该凸台1223可垂直进入所述滑槽开口1219内,并被向按压端1214滑动,卡在与凹部1211的顶边1212相接的一段滑槽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130分为相线导电片131、零线导电片132和接地导电片133,在所述相线导电片131和零线导电片132各设有一个突起,该导电片131、132的突起弹性地突出于插头座121凹部1211的底面,所述可拔插插头122上的相线导电插脚12211、零线导电插脚12212与相应的导电片131、132通过所述突起弹性连接;所述接地导电片133具有与不同制式可拔插插头122连接的3个的突起。所述三相电源线110设置在与可拔插插头122的外侧1224同侧的插头座121的侧面1210上,这样当三相电源线110因外力拉紧时,可使用可拔插插头122与插头座121越拉越紧,不会脱落;本实施例在所述相线导电片131之中串联有保险丝(不可见),所述保险丝位于活动盖板123之下的空腔内,当相线电流可大时,自动熔断起到保险的作用。在所述可拔插插头122底面上设有一条与所述接地导电片133相对应的用于接地导电片133在其中滑行的前端开口的凹槽1225。所述相线导电片131、零线导电片132和接地导电片133平行等距排列在所述插头座121的底面上,并且,所述接地导电片133排在两者中间。在所述扣锁卡条1216的中间设有一豁口124,将所述扣锁卡条1216分成两段。
上述接地导电片133设置3个突起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插座的需要,因为,有些国家的地线插脚与零线和相线的相距较远,这种地线插脚在与接地导电片相接触时,就会与较远离零线和相线的那个弹性突起接触;另一个方面在使用中突起会抵在可拔插插头的底面上,其弹力可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可拔插插头在外力作用下脱离插头座,起到多保险的作用。显然,接地导电片133的突起也可以设计成1个或2个突起的结构。
本发明在所述电源线110的另一端还可设有用于与其它器件相连接的另一插头(未画出)。本发明中的插头座121的插头座扣锁弹片1213的按压端1214可设计成突出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12191。或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低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
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中可拔插插头122插入插头座121的状态示意图,将可拔插插头122的凸台1223对准插头座121的滑槽开口1219垂直下按,然后按图2所示方向推入即可将可拔插插头122卡入插头座的凹部1211,并互锁。图3是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拔出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即拔出可拔插插头122的结构示意。
请参见图6,从图6可以清楚地看出凹槽1225和锁槽1222的位置。
显然,本发明可以设计成在所述插头座内相线或零线的导电片的接触端串接设置有一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的结构(未画图),这样,当插头座内的温度超过一定温度时,该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可以自动断开,当插头座内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该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可以自动闭合,重新提供供电。本发明中的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可以是双金属片式的温度开关,或热敏电阻等。
当然,可拔插插头122也可以设计为适合澳大利亚国家标准的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设计为适合德国、意大利、韩国、非洲等国家标准的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设计为适合英国国家标准的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此设计的电源连接线,就可实现三芯插头快速转换方法,它可以省去现有电源连接线上与电器主体相连接的三芯插头,让电源连接线此端可直接与电器主体相接,达到更加安全的目的;将电源线上与电源相连接的插头,设计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带有连接部的插头主体(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头座),另一个部分为带有插脚的可拆分部分(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可拔插插头),所述插头主体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相连接,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通过连接部快速连接,当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连接为一体时,可拆分部分的三个插脚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分别电连接;所述可拆分部分的插脚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的适合于各国标准的系列型号,但可拆分部分的连接部均可与插头主体的连接部匹配,以达到只需使用一根电源线上的插头主体,就可实现与不同制式的电源插座的兼容转换连接。

Claims (10)

1、一种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省去现有电源连接线上与电器主体相连接的插头,让电源连接线此端可直接与电器主体相接;将电源线上与电源相连接的三芯插头,设计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带有连接部的插头主体,另一个部分为带有插脚的可拆分部分,所述插头主体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相连接,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通过连接部快速连接,当可拆分部分与所述插头主体连接为一体时,可拆分部分的三个插脚与电源线的三根导线分别电连接;所述可拆分部分的插脚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的适合于各国标准的系列型号,但可拆分部分的连接部均可与插头主体的连接部匹配,以达到只需使用一根电源线上的插头主体,就可实现与不同制式的电源三芯插座的兼容转换连接。
2、一种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包括三相电源线和三相插头,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三相插头的相应导电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插头包括插头座和带多个设有不同规格的导电插脚的可拔插插头,所述可拔插插头与所述插头座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座的壳体上设有供容纳可拔插插头的凹部,在所述凹部的顶边设有插头座扣锁弹片,该扣锁弹片的一端及与其相邻的两边与插头座的壳体相分离,为按压端,另一端从所述凹部的顶边向凹部的中部延伸并与凹部连为一体,为弹力端;在所述扣锁弹片的弹力端与按压端之间设有突起的扣锁卡条;在可拔插插头的底面上,设有当可拔插插头插入凹部后,供所述扣锁弹片的扣锁卡条卡入的锁槽;在所述凹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中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将所述滑槽分成两段;在与凹部的顶边相接的一段滑槽上设有至少一个滑槽开口,在所述可拔插插头的底部两边对称设有凸台,该凸台可垂直进入所述滑槽开口内,并被向按压端滑动,卡在所述与凹部的顶边相接的一段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设有至少一个突起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分为相线导电片、零线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突起弹性地突出于插头座的底面,所述可拔插插头上的导电插脚与插头座上的导电片通过所述突起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电片具有可适合于不同制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性突起;在所述可拔插插头底面上设有一条与所述接地导电片相对应的用于接地导电片滑行的前端开口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其它器件相连接的另一插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线导电片之中串联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位于活动盖板之下的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内相线的导电片的接触端串接设置有一自恢复式电流温控型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的扣锁弹片的按压端突出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或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低于所述插头座壳体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源线出线方向与可拔插插头的拔出方向一致。
CNA2009101049438A 2009-01-09 2009-01-09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Pending CN101478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049438A CN101478103A (zh) 2009-01-09 2009-01-09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1049438A CN101478103A (zh) 2009-01-09 2009-01-09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103A true CN101478103A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3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049438A Pending CN101478103A (zh) 2009-01-09 2009-01-09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810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978A (zh) * 2011-10-29 2012-06-20 常熟市董浜镇华进电器厂 一种电源插头
WO2013127121A1 (zh) * 2012-02-27 2013-09-06 宁波福泰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插线板
CN105470740A (zh) * 2015-12-28 2016-04-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及充电盒
CN109273941A (zh) * 2018-10-31 2019-01-25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互换型电力猫
CN112531408A (zh) * 2021-01-06 2021-03-19 南京商之途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插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978A (zh) * 2011-10-29 2012-06-20 常熟市董浜镇华进电器厂 一种电源插头
WO2013127121A1 (zh) * 2012-02-27 2013-09-06 宁波福泰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插线板
CN105470740A (zh) * 2015-12-28 2016-04-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及充电盒
CN109273941A (zh) * 2018-10-31 2019-01-25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互换型电力猫
CN112531408A (zh) * 2021-01-06 2021-03-19 南京商之途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838B1 (en) Universal-conversion power cable
CN102437485B (zh) 安全防护插座
CN101478103A (zh) 三芯插头转换方法及其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TWM406297U (en) Safe socket
US20080261420A1 (en) Safety electric plug for preventing electric shock
US6227883B1 (en) Electric combination socket
CN201466296U (zh) 内堵楔形板式安全插座
AU2010229819B2 (en) Electrical coup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7248636B (zh) 便携式转换插座
CN204088791U (zh) 一种旋转开关插座
CN101478093B (zh) 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CN202749625U (zh) 音视频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5029067U (zh) 一种接线端子连接器
CN104868288B (zh) 插排
NO20170364A1 (en) Adapter assembly for contactless transfer of electrical power
CN201298624Y (zh) 万能转换电源连接线
CN105375218A (zh) 一种用于照明配电箱的汇流排
KR200470015Y1 (ko) 전원 연결 기구
TWM391739U (en) Safe socket
CN201319463Y (zh) 万能转换电源插座
CN204333291U (zh) 端子装置
CN201629475U (zh) 带闸刀组合插座板
KR200419225Y1 (ko) 서로 다른 방식의 전원 콘센트와의 결합을 위한 플러그용어댑터
CN101388513A (zh) 万能转换电源插座
CN218334416U (zh) 一种插座、第一插头、电子设备用连接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