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8660A -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8660A
CN101468660A CNA2008101886194A CN200810188619A CN101468660A CN 101468660 A CN101468660 A CN 101468660A CN A2008101886194 A CNA2008101886194 A CN A2008101886194A CN 200810188619 A CN200810188619 A CN 200810188619A CN 101468660 A CN101468660 A CN 101468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earing
housing
valve housing
power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86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8660B (zh
Inventor
高桥秀树
须长惣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norr Bremse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8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8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8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08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steering valve used
    • B62D5/083Rotary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 B62D5/2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 of steering gear 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
    • B62D5/2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fluid, i.e. using a pressurised fluid for most or all the force require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 of steering gear 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 for worm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动力转向装置中,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分别与传动装置外壳侧配合表面配合。还设有由与所述输入轴一体成形的内阀门部分和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成形的外阀门部分构成的旋转阀门,用于借助所述内阀门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中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第一和第二液压室中的任一个。轴承邻接表面形成于阀门外壳孔中,用于借助轴承和轴承邻接表面之间的邻接来定位插入到阀门外壳孔和外阀门部分之间的轴承。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和邻接表面形成为允许从阀门外壳的一个轴向方向上来进行所有的装配过程。

Description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转向装置,特别涉及构造成通过液压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的整体动力转向装置,以及该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和发展了多种整体动力转向装置,其中活塞可滑动的固定到传动装置外壳的液压汽缸部分中,构成动力转向外壳部件的一部分,活塞密封圈连接到活塞上,将液压汽缸部分的内部空间分成两个液压室,旋转式控制阀门设置在油泵和该对液压室之间,用于选择性地将工作流体从油泵供应到任一个液压室中,从而液压室之间的压力差对活塞轴向施压,由此在转向方向上产生助力扭矩。对应于2005年5月24日公布的专利号为6,896,093的、临时公开号为2005-022636的日本专利(以下称为JP2005-022636)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整体动力转向装置。
在JP2005-022636公开的整体动力转向装置中,控制阀门构造成其内阀门部分形成于转向输入轴(阀门转子)的外周上且外阀门部分形成于转向输出轴(阀门套筒)的内周上。借助该控制阀门,控制工作流体供应到一个液压室中以及工作流体从另一个液压室中排出,以产生左转转向助力或右转转向助力。
当装配的时候,首先,输入轴和输出轴以这样的方式插入到外壳部件的阀门外壳部分中,即通过将输入轴的内阀门部分和输出轴的外阀门部分相互之间一体的链接起来形成控制阀门。然后,将活塞安装到输出轴上。在这些条件下,包括有扇形齿轮外壳部分以及液压汽缸部分的传动装置外壳和阀门外壳都由各自的夹具支撑或夹持。此后,其上安装有活塞的输出轴插入到传动装置外壳中,同时调整传动装置外壳的液压汽缸部分的轴线与阀门外壳的轴线对齐。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2005-022636公开的整体动力转向装置中,当装配的时候,阀门外壳和传动装置外壳必须有两个不同的夹具进行夹持,并且其上安装有活塞的输出轴必须插入到传动装置外壳中,同时要保持传动装置外壳的液压汽缸部分的轴线与阀门外壳的轴线相互对齐。从而,这样的安置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假定上述安置过程是简单的,而不需要更多的考虑安置准确度的损失,那么活塞的轴线与传动装置外壳的液压汽缸部分的轴线之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对齐。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确保活塞平滑的滑动。此外,由于安置准确度的下降而出现的活塞和传动装置外壳之间的咔嗒声(咔嗒响的噪声和振动)可通过咔嗒响的活塞传递到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的间隙中。这对由输入轴和输出轴相互一体连接起来构成的控制阀门的操纵存在不利的影响。此外,从良好密封性的观点来看,安置准确度的下降也是不合适的,因为传动装置外壳和阀门外壳的配合表面还用作工作流体的密封表面。
因此,考虑到前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构造成能够更简化安置过程同时确保高安置准确度的动力转向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的目的,提供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适于机械地联接到方向盘上;输出轴,机械地联接到所述输入轴上;外壳部件,其包括阀门外壳以及与该阀门外壳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其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一侧上;传动装置外壳侧配合表面,其形成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面对所述阀门外壳的一侧上,并分别与所述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配合;阀门外壳孔,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上钻孔形成的;活塞,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内阀门部分,其与所述输入轴一体成形,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中;外阀门部分,其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成形,位于所述内阀门部分的外周上,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中;阀门部分,其由所述内阀门部分和所述外阀门部分两者构成,并构造成借助所述内阀门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中的任一个;油槽,其限定在所述阀门外壳孔和所述外阀门部分之间;轴承,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孔和所述外阀门部分之间;轴承邻接表面,以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孔的内周壁表面上,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与该轴承邻接表面邻接;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器,该转换器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活塞的轴向滑动;以及运动传递机构,其将所述活塞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适于机械地联接到方向盘上;输出轴,机械地联接到所述输入轴上;阀门外壳以及与该阀门外壳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阀门外壳孔,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上钻孔形成的;活塞,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内阀门部分,其与所述输入轴一体成形,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中;外阀门部分,其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成形,位于所述内阀门部分的外周上,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中;阀门部分,其由所述内阀门部分和所述外阀门部分两者构成,并构造成借助所述内阀门部分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中的任一个;油槽,其限定在所述阀门外壳孔和所述外阀门部分之间;滚珠丝杠,其包括螺纹部分、螺母部分和多个循环滚珠,所述螺纹部分与所述外阀门部分一体成形并位于所述外阀门部分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一侧的轴向端部上,并且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侧的循环滚珠丝杠槽,所述螺母部分以与所述滚珠丝杠槽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内周侧,所述多个循环滚珠位于所述螺纹部分和所述螺母部分之间;滚珠轴承,其包括内座圈、外座圈以及轴承滚珠,所述内座圈与所述外阀门部分的外周侧一体成形,并在所述螺纹部分一侧远离所述油槽,所述外座圈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孔中,并位于所述内座圈的外周侧,所述轴承滚珠限制在所述内座圈和所述外座圈之间;以及运动传递机构,其将所述活塞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包括:阀门外壳以及与该阀门外壳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阀门外壳孔,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上钻孔形成的;活塞,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阀门部分,其具有内阀门部分和外阀门部分,所述内阀门部分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中并适于联接到方向盘上,所述外阀门部分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内阀门部分是可旋转的,该阀门部分构造成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中的任一个;输出轴,与所述外阀门部分一体成形;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器,该转换器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活塞的轴向滑动;以及运动传递机构,其将所述活塞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所述方法包括:装卡过程,装卡所述阀门外壳面对方向盘一侧的一个轴向端部;加工过程,从所述阀门外壳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相对轴向端部加工所述阀门外壳孔的内周表面;以及加工过程,从所述阀门外壳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的相对轴向端部加工所述阀门外壳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配合的配合表面。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说明中,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的轴向横截面图;
图2为输出轴纵向横截面的轴向横截面图,该输出轴为该实施例动力转向装置的部件;
图3为阀门外壳的正视图,其构成该动力转向装置实施例的外壳部件的一部分;
图4为图3中所示的阀门外壳的轴向横截面图;
图5为修改的动力转向装置的轴向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特别是参考图1,举例说明用在自动车辆中的液压操纵的整体动力转向系统中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
[动力转向装置的总体结构]
在图1-4中所示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中,假定轴线的方向限定为y轴方向,该轴为转向输入轴(简单地,为输入轴)40和转向输出轴(简单地,为输出轴)60共同的轴线,从输入轴40下端(参见图1)到输入轴40上端的轴线方向限定为y轴正向,垂直于y轴的垂线限定为x轴方向,从活塞70到扇形齿轮轴30(运动传递机构或转向扭矩传递机构)的垂线方向限定为x轴正向。
动力转向装置的外壳部件1由阀门外壳10和传动装置外壳20构成。阀门外壳10设置成在其中容纳控制阀门(旋转阀门)600(后面进行说明),该控制阀门600构造成转换转向助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传动装置外壳20包括液压汽缸部分和扇形齿轮外壳部分(扇形齿轮轴外壳部分23,在后面进行说明)。构造成通过液压产生助力并具有在其外周形成的局部齿部71的活塞可轴向滑动的固定在传动装置外壳20液压汽缸部分中。具有与活塞70的齿部71啮合的齿部的扇形齿轮轴30容纳在传动装置外壳20的扇形齿轮外壳部分中。扇形齿轮轴30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传动装置外壳20的扇形齿轮外壳部分中,是为了借助活塞70的滑动而绕着其旋转轴旋转,以转动转向车轮(图中未示)。具体的,当活塞70为上升行程的时候,扇形齿轮轴30顺时针旋转(参见图1)。具体的,当活塞70为下降行程的时候,扇形齿轮轴30逆时针旋转(参见图1)。
阀门外壳10形成为很浅的杯状,反之,传动装置外壳20形成为很深的杯状。从图1的横截面图上可以看到,阀门外壳10轴向下部的开口端和传动装置外壳20轴向上部的开口端以不透流体的方式相互配合在一起。也就是,阀门外壳10具有平行于y轴的轴向配合表面13以及垂直于y轴的径向配合表面14。采用相似的方式,传动装置外壳20具有平行于y轴的轴向配合表面26以及垂直于y轴的径向配合表面27。装配之后,阀门外壳10的轴向配合表面13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轴向配合表面26配合,并且阀门外壳10的径向配合表面14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径向配合表面27配合。
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滑动接触壁表面部分25形成为圆柱形,其与具有活塞密封圈(无附图标记)的活塞70的下环脊(land)部分滑动接触。输入轴40机械地联接到方向盘(图中未示),输出轴60通过扭力杆50联接到输入轴40上,输入轴40和输出轴60插入到阀门外壳10的阀门外壳孔11中。
活塞70安装在传动装置外壳20中,根据通过扭力杆50联接到输入轴40上的输出轴60的旋转方向,该活塞70借助通过控制阀门(旋转阀门)600引入到活塞70一端或另一端的增压工作流体(更确切的说,是借助施加到活塞70两端的液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沿着两个相反的y轴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滑动。尽管在图1的横截面上只显示了一个出入口(port),但是阀门外壳10形成为具有两个出入口,该两个出入口分别连接到油泵O/P,也就是外部液压源(图中未示)和存储罐(图中未示)。形成于阀门外壳10中的第一出入口为进口(吸入口)410,工作流体通过该进口410从泵供应到控制阀门一侧。形成于阀门外壳10中的第二出入口为出口(排放口)420,工作流体通过该出口420从控制阀门一侧排放到存储罐中。
从图1的横截面可以连接到,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轴布置成与扇形齿轮轴30的旋转轴垂直。活塞70的齿部71可滑动的安装在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内,扇形齿轮轴30的齿部31可旋转地安装在传动装置外壳20的扇形齿轮外壳部分内,活塞70的齿部71和扇形齿轮轴30的齿部31相互啮合在一起,使得扇形齿轮轴30借助活塞70的滑动而旋转,用于转向助力。
采用可轴向滑动的安装在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内的活塞70,传动装置外壳20的内部空间就被分隔开,活塞密封圈固定到形成于活塞70外周上的油封槽中,也就是分隔成两个部分,(i)限定在相对于活塞70的活塞密封圈的y轴正向一侧的第一液压室21,以及(ii)限定在相对于活塞密封圈的y轴负向一侧的第二液压室22。
如前所述,输入轴40通过扭力杆50联接到输出轴60上。输出轴60借助滚珠丝杠(ball screw)80机械地联接到活塞70上。更确切地,输出轴60的下半部形成为螺杆部分(或者是螺纹部分81),通过循环滚珠83联接到活塞70的螺母部分82上。输出轴60具有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扭力杆50的轴向下端(参见图1)(也就是扭力杆在y轴负向这一侧的端部)压入配合到该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中。
滚珠丝杠80主要包括输出轴60的螺纹部分81、活塞70的螺母部分82和循环滚珠83。螺纹部分81是在输出轴60的外周表面上相对于控制阀门600的外阀门部分620的y轴负向一侧加工循环滚珠丝杠槽84而形成的。另一方面,螺母部分82是在活塞70的内周表面上加工内螺纹而形成的。循环滚珠83位于输出轴60的螺纹部分81和活塞70的螺母部分82之间。滚珠丝杠80用作运动转换器,将输出轴60(或外阀门部分62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70在y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如前所述,输出轴60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侧的滚珠丝杠槽84以及形成于内周侧的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由于槽84和孔63的结构,存在机械强度不够的可能性。然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滚珠丝杠槽84结构的位置和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结构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相互之间彼此偏离。也就是,滚珠丝杠槽84和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形成为相互之间轴向分隔开,从而确保输出轴60具有符合要求的机械强度。
当输出轴60的螺纹部分81联接到活塞70的螺母部分82的时候,螺纹部分81从相对于螺母部分82的y轴正向一侧(也就是阀门外壳10一侧)插入到螺母部分82中。也就是,活塞70由输出轴60的螺纹部分81支撑。注意到,输出轴60的轴向最下端(参见图1)(也就是输出轴在y轴负向这一侧的轴向端部62)不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底部24邻接接合(abutted-engagement),从而输出轴60不是由传动装置外壳20支撑的。
活塞70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滑动接触壁表面部分25仅保持滑动接触。传动装置外壳20本身不确实支撑活塞70。也就是,输出轴60与阀门外壳10一起用作用于活塞70的悬臂支撑部件。
因此,活塞70上面对第二液压室22的受压区域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滑动接触壁表面部分25的径向横截面一致(identical)。这有助于增大活塞70面对第二液压室22的受压区域,换句话说,有助于活塞70在y轴方向上的平滑滑动。
如前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轴布置成与扇形齿轮轴30的旋转轴垂直。传动装置外壳20的一部分形成为扇形齿轮轴外壳部分23,从液压汽缸部分径向扩大,扇形齿轮轴30的一部分容纳在该扇形齿轮轴外壳部分23中。扇形齿轮轴外壳部分23与第一液压室21联通,使得工作流体从第一液压室21供应到扇形齿轮轴外壳部分23中,来润滑相互配合的活塞70的齿部71和扇形齿轮轴30的齿部31。
限定在传动装置外壳20中的第一液压室21通过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与控制阀门600联通。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形成于阀门外壳10内。另一方面,限定在传动装置外壳20中的第二液压室22通过第二液压室联通通道16与控制阀门600联通。第二液压室联通通道16以延伸穿过阀门外壳10和传动装置外壳20的方式形成于阀门外壳10和传动装置外壳20中。
控制阀门600由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构成。内阀门部分610形成于输入轴40上,而外阀门部分620形成于输出轴60上。更确切的说,内阀门部分610包括在输入轴40外周表面上形成或挖成(cut)的并沿圆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径向内凹的部分(下文中称为“内阀门槽611”)。另一方面,外阀门部分620包括在输出轴60内周表面上形成或挖成(cut)的并沿圆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径向外凹的部分(下文中称为“外阀门槽621”)。为了提供好的不透水密封作用,一密封环630(比如特氟龙油封)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上。
输出轴60的外阀门部分620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上的油槽310和320。控制阀门600通过油槽310和320连接到各个出入口410和420。对于前述控制阀门600的阀门结构,比如当左转的时候,方向盘的逆时针旋转通过输入轴40传递给扭力杆50。从而,扭力杆50由于转向车轮上的转向阻力而向左扭曲,因此促使输入轴40相对于输出轴60轻微旋转,使得工作流体在高压下通过进口410引导进入第一液压室21,并且第二液压室22中的工作流体通过出口420排放到存储罐中,以在左转过程中产生转向助力。相反,当右转的时候,方向盘的顺时针旋转通过输入轴40传递给扭力杆50。从而,扭力杆50由于转向车轮上的转向阻力而向右扭曲,因此促使输入轴40相对于输出轴60轻微旋转,使得工作流体在高压下通过进口410引导进入第二液压室22,并且第一液压室21中的工作流体通过出口420排放到存储罐中,以在右转过程中产生转向助力。扭力杆50扭转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控制阀门600的开度或助力的大小)根据转向车轮上转向阻力的大小进行变化。如上所述,由输入轴40的内阀门部分610和输出轴60的外阀门部分620构成的控制阀门(旋转阀门)600以及产生输入轴40相对于输出轴60的轻微旋转的扭力杆50,用作控制通过进口410从油泵O/P引入活塞70一端或另一端的工作流体流动的控制阀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油槽310和320形成于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假定油槽310和320形成于阀门外壳孔11中,那么这些槽310和320必须形成于阀门外壳10的内周上。使阀门外壳10的内周侧凹进的加工性不好。相反,使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凹进的加工性较好。
轴承安装邻接表面(简单地,轴承邻接表面)17形成于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壁表面上,并设置在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也就是输出轴60的外周侧)上。滚珠轴承100(轴承部件)安装或固定到阀门外壳10的轴承邻接表面17上。滚珠轴承100用作四点接触推力轴承,其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输出轴60,并且还构造成接受抵抗在y轴任一方向上作用在输出轴60上的轴向力的反作用力。
滚珠轴承100包括与输出轴60的外周部分一体成形的内座圈部分110、与输出轴60隔开的外座圈部分120以及限制在内座圈部分110和外座圈部分120之间的轴承滚珠1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座圈部分110与输出轴60一体成形。假定内座圈部分110不是与输出轴60一体成形,那么控制阀门600的定位准确度将会降低。相反,在内座圈部分110和输出轴60结构一体的情况下,可确保控制阀门600的定位准确度。
内座圈部分110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上的滚珠轴承内滚道槽121,用于容纳(hold)轴承滚珠130。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形成于前述内座圈部分110(输出轴60)上,并且布置在相对于滚珠轴承内滚道槽121的y轴负向一侧(换句话说,在滚珠丝杠80的螺纹部分81一侧)上,用于联通外阀门槽621和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也就是,第一液压室21)。
与所示实施例的控制阀门结构对比,假定外阀门部分620不是与输出轴60一体成形,那么需要用来构成外阀门不飞620的额外部件就必须与输出轴60分开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或者难以容易的形成油路(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外阀门槽621和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通过该油路相互联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阀门部分620和输出轴60相互一体成形,从而可以容易的通过从输出轴60的外周上钻孔形成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
锁栓140也设置在相对于外座圈部分120的y轴负向一侧,更确切的说,锁栓140是从第一液压室21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的阀门外壳孔11中,使得锁栓140螺纹连接到阀门外壳10的开口最下端的母螺纹部分(参见图1),并且固定到外座圈部分120的y轴负向的侧壁上,用于将滚珠轴承100的外座圈部分120保持或安装在阀门外壳10的适当位置上。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的一端与外阀门槽621联通,而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的另一端通过锁栓140的大体环形内部空间与第一液压室21联通。
在助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中,输入轴40和输出轴60都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中。因此,锁栓140也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螺纹连接到阀门外壳10中。此外,轴承邻接表面17以面对y轴负向的方式形成于阀门外壳10的内周侧上。因此,助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构造成使得滚珠轴承100本身也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插入到并保持在阀门外壳10中。
还提供有密封部件(油封)150,其位于相对于控制阀门600的y轴正向一侧,并置于阀门外壳开口最上端(图1中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的轴向开口端)和输入轴40的液压外周表面之间,以提供不透水的密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输入轴40之前,密封部件150也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孔11中。更确切的说,阀门外壳10在其开口最上端(图1中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的轴向开口端)与凸缘部分12一体成形。通过将密封部件150固定到凸缘部分12的内壁上使得密封部件150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在前述阀门外壳10开口最上端的密封结构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50外侧的几乎所有部分都由凸缘部分12圆周包围,因此不需要在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一侧进一步安装外防尘密封。
根据前述助力转向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安装在阀门外壳10中的元件(也就是输入轴40、输出轴60、滚珠轴承100、密封部件150和锁栓140)都可以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中。这有助于增强加工性。
滚针轴承640(内阀轴承(in-valve bearing))插入到输入轴40的内阀门部分610和输出轴60的外阀门部分620之间,并且位于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正向一侧。注意到,在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负向一侧没有设置任何轴承。输入轴40内阀门部分610的y轴负向轴向端部的外周壁表面和输出轴60外阀门部分620的y轴负向轴向端部的内周壁表面相互之间保持壁接触,而没有任何轴承。实际上,通过仅一个安装在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正向一侧的滚针轴承640就可以确保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良好的滑动。这消除了在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负向一侧安装额外的轴承的必要性。这有助于减少元件的数量。
不将滚针轴承640安装在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正向一侧,而可以将滚针轴承安装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负向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保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足够平滑的滑动。为了显著减少元件的数量并降低系统安装时间和成本,可以除去这样一种安装在相对于各个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的y轴正向或y轴负向一侧的滚针轴承。
从图1的横截面视图可以看到,前述滚针轴承640固定到在输入轴40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形成或切割的滚针轴承保持槽612中。可以理解,使阀门外壳10的内周侧凹进的加工性不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形成滚针轴承保持槽612,输入轴40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是凹进的,从而增强了用于滚针轴承保持槽612的凹进操作的加工性。
[控制阀门附近的详细结构]
滚珠轴承100位于外阀门620的y轴负向一侧。现在假定在图1所示的轴向横截面中,一45°倾斜线限定为假设线(hypothetical line)“K”,其穿过轴承滚珠130的中心“OB”并且在y轴正向上相对x轴(穿过轴承滚珠130中心“OB”的水平面)倾斜45度。输出轴60的轴向最上端(参见图1)(也就是输出轴在y轴正向这一侧的轴向端部61)在y轴正向上远离前述假设线“K”。注意到,在施加给输出轴60的轴向载荷出现过载的情况下,沿着假设线“K”或垂直于假设线“K”的垂线容易出现断裂部分。在轴承滚珠130和图1中所示的y轴正向一侧上的输出轴轴向端部61之间提供这样一个合适的轴向长度,对增大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是有利的,其原因叙述如下。
在施加的轴向力F在y轴方向上作用在输出轴60的情况下,力F通过轴承滚珠130分为两个分力,分别作用在相对x轴和y轴倾斜45度的方向上,也就是,一个分力沿假设线“K”从y轴正向作用在滚珠轴承内座圈部分110上,另一个分力沿垂直于假设线“K”的垂线从y轴负向作用在滚珠轴承内座圈部分110上。在图1所示的动力转向装置实施例中,输出轴轴向端部61在y轴正向上远离前述假设线“K”,从而假设线“K”(看作是断裂面)或者垂直于假设线“K”的垂线(也看作是断裂面)不会与轴承滚珠130附近的输出轴轴向端部61的端面相交。换句话说,可以有效的增大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其中,通过轴承滚珠130来施加由传递给输出轴60的轴向载荷所产生的剪切力,该剪切力沿着垂直于假设线“K”的垂线作用。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的增大意味着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的增大。从而,降低了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损坏的趋势。
如前所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滚珠轴承100位于相对于控制阀门600的y轴负向一侧,因此滚珠轴承100的这样一个安装位置有利于增大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的横截面面积,换句话说,有利于增大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在其另一种选择中,如图5所示,滚珠轴承100可以位于相对于控制阀门600的y轴正向一侧,但是滚珠轴承100的这样一个安装位置不利于增大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这是因为假设线“K”(看作是断裂面)或者垂直于假设线“K”的垂线(也看作是断裂面)会与轴承滚珠130附近的输出轴轴向端部61的端面相交,从而减小了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结果导致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的减小。由于上述原因,图1中所示的滚珠轴承100的安装位置比图5中所示的在增大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方面更有利。
[装配过程]
(第一过程:装卡)
阀门外壳10被装卡在装卡位置上。该装卡位置“A”在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一侧(方向盘一侧)。
(第二过程:对阀门外壳的内周表面进行加工)
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也就是从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切削和磨削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表面。
(第三过程:对阀门外壳与传动装置外壳的配合表面进行加工)
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也就是从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切削和磨削阀门外壳10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配合表面13和14。
(第四过程:插入阀门组件,并将传动装置外壳安装到阀门外壳上)
首先,将密封部件150插入到阀门外壳10中。接下来,将主要由输入轴40和输出轴60构成的控制阀门600的阀门组件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的孔中。在装配过程中,输出轴60和活塞70可以预先安装到传动装置外壳20上。在其另一种选择中,在输出轴60和活塞70已经安装到阀门外壳10上之后,传动装置外壳20可固定到阀门外壳10上。
[实施例的效果]
(1)动力转向装置实施例具有: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13、14,形成于阀门外壳10面对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上;阀门外壳孔11,是在阀门外壳10上钻孔形成的;内阀门部分610,与输入轴40一体成形并可旋转地容纳在阀门外壳孔11中;外阀门部分620,与输出轴60一体成形、位于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上并可旋转地容纳在阀门外壳孔11中;控制阀门600(阀门部分),由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两者构成,并构造成借助内阀门部分610相对于外阀门部分620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例如油泵O/P)排放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第一液压室21和第二液压室22中的任一个;油槽310、320,限定在阀门外壳孔11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轴承部件100,插入到阀门外壳孔11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轴承邻接表面17,以面对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换句话说,是面对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的方式形成于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壁表面上,轴承部件100的轴向端面与该轴承邻接表面17邻接;以及运动转换机构,由将输出轴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70沿其轴向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80(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器)构成。
依靠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或横截面结构,能够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实现所有的装配过程,可在已经从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一侧装卡阀门外壳10的情形下完成装配过程。因此,可提供构造成能够更加简化定位过程而确保高定位准确度的动力转向装置。
(2)前述轴承部件由包括内座圈部分110、外座圈部分120和轴承滚珠130的滚珠轴承100构成。
(3)滚珠轴承100相对于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两者位于传动装置外壳20的一侧。
从而,对应于阀门外壳10的轴向开口端,可以容易的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加工阀门外壳10的一个部分(轴承邻接表面17),滚珠轴承100位于该部分上。
(4)或者(19)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锁栓140,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也就是从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中,用于将滚珠轴承100的外座圈部分120保持在阀门外壳10的适当位置上。
因此,还可以从相同的装配方向,也就是从y轴负向安装和保持滚珠轴承100。
(5)滚珠轴承100的内座圈部分110与外阀门部分620一体成形。与内座圈部分110和外阀门部分620彼此分开的双分(two-split)结构相比,内座圈部分110和外阀门部分620一体的结构有利于高的定位准确度,并减少定位过程和元件数量。
(6)滚珠轴承100为四点接触推力轴承。因此,轴承可以可靠的接受径向载荷以及作用在y轴方向上的轴向载荷。
(7)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插入到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的内阀轴承640。
(8)内阀轴承640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具有相当小的尺寸。这有助于节省空间。
(9)或者(21)滚针轴承640固定到在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形成或凹进的滚针轴承保持槽612中。
与使外阀门部分620的内周侧凹进相比,使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凹进的加工性不好。
(10)内阀门部分610具有多个形成于其外周侧的内阀门槽611,滚针轴承640位于相对于内阀门槽611的y轴正向(一个轴向方向)一侧,仅通过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壁表面和外阀门部分620的内周壁表面之间的壁接触,就可以实现内阀门部分610在内阀门槽611的y轴负向一侧相对于外阀门部分620的滑动。
实际上,仅通过一个安装在相对于内阀门槽611和外阀门槽621中每一个的y轴正向一侧的滚针轴承640,就可以确保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之间良好的滑动。在内阀门槽和外阀门槽任一侧设置滚针轴承640有助于减少元件的数量。
(11)或者(20)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也就是从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插入到阀门外壳10中的密封部件150,并且密封部件150在相对于传动装置外壳20的y轴正向一侧(相对轴向方向一侧)远离传动装置外壳20并远离油槽310、320。
因此,还可以从相同的装配方向,也就是从y轴负向安装和保持密封部件150。
(12)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与阀门外壳10一体成形的凸缘部分12,用于包围密封部件150的外侧。凸缘部分12的构造消除了在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一侧进一步安装外防尘密封的需要。
(13)输出轴60由阀门外壳10支撑,活塞70由输出轴60支撑,使得活塞在y轴正向一侧(也就是阀门外壳10一侧)的轴向端部伸出地安装(overhang-mount)在输出轴上。
因此,在输出轴60的y轴负向这一侧的轴向端部62保持不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底部24邻接接合,从而活塞70上面对第二液压室22的受压区域与传动装置外壳20的液压汽缸部分的滑动接触壁表面部分25的径向横截面一致。这有助于增大活塞70面对第二液压室22的受压区域,换句话说,有助于活塞70在y轴方向上的平滑滑动。
(14)运动转换机构由滚珠丝杠80构成,该滚珠丝杠80包括螺纹部分81、螺母部分82和多个循环滚珠83,螺纹部分81具有形成于输出轴60外周侧的循环滚珠丝杠槽84,螺母部分82以与滚珠丝杠槽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活塞70的内周侧,多个循环滚珠83位于螺纹部分81和螺母部分82之间;输出轴60具有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扭力杆50压入配合到该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中;输出轴60和内阀门部分610通过插入到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中的扭力杆50相互机械地联接在一起;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和滚珠丝杠槽84都形成于输出轴60上,在y轴方向上相互隔开。
输出轴60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侧的滚珠丝杠槽84和形成于其内周侧的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由于槽84和孔63的构造而可能不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然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滚珠丝杠槽84结构的位置和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结构的位置以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式在y轴方向上相互之间彼此偏离。这确保了输出轴60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15)油槽310和320形成于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假定油槽形成于阀门外壳10的阀门外壳孔11中,那么必须使阀门外壳10的内周凹进。这将导致加工性降低的问题。相反,使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凹进的加工性较好。
(16)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滚珠轴承100,该滚珠轴承100包括内座圈部分110、外座圈部分120以及轴承滚珠130,内座圈部分110与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一体成形,并在螺纹部分81一侧远离油槽310、320;外座圈部分120形成于阀门外壳孔11中,并位于内座圈部分110的外周侧;轴承滚珠130限制在内座圈部分110和外座圈部分120之间。
滚珠轴承100在y轴负向上远离外阀门部分620。输出轴60在y轴正向一侧的轴向端部61远离y轴正向上的假设线“K”(看作是断裂面)。由于输出轴60的轴线延伸,从滚珠轴承100的安装位置在y轴正向上进一步延伸,也就是由于轴承滚珠130和轴向端部61之间具有合适的轴向长度,所以可以有效的增大外阀门部分620最弱部分的横截面面积。这有助于增大抵抗轴向载荷的机械强度,换句话说,降低了外阀门部分620损坏的趋势。
(17)动力转向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设置成联通外阀门部分620的内、外周两侧,该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形成于滚珠轴承100的内座圈部分110内,并布置在螺纹部分81一侧,远离容纳轴承滚珠130的滚珠轴承内滚道槽121。
假定外阀门部分620不是与输出轴60一体成形,那么必须独立于输出轴设置额外的需要构成外阀门部分620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或者难以容易的形成油路,外阀门槽621和输出轴60的外周侧通过该油路相互联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阀门部分620和输出轴60相互一体成形,从而可以容易的通过从输出轴60的外周上钻孔形成第一液压室联通通道15。
(18)制造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包括:第一过程,装卡阀门外壳10面对方向盘(SW)一侧的一个轴向端部;第二过程,从阀门外壳10面对传动装置外壳20的轴向端部加工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表面;以及第三过程,从阀门外壳10面对传动装置外壳20的轴向端部加工阀门外壳10与传动装置外壳20配合的配合表面13、14。
利用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或横截面结构,能够从相对于阀门外壳10的y轴负向一侧实现所有的装配过程,可在已经从阀门外壳10的y轴正向一侧装卡阀门外壳10的情形下完成装配过程。因此,可简化定位和装配过程而确保高的定位准确度。
申请号为2007-331406(2007年12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这里被参考而并入本文。
而以上所述为实现本阀门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改变和修改。

Claims (21)

1.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输入轴(40),其适于机械地联接到方向盘上;
输出轴(60),其机械地联接到所述输入轴(40)上;
外壳部件(1),其包括阀门外壳(10)以及与该阀门外壳(10)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20);
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13、14),其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10)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一侧上;
传动装置外壳侧配合表面(26、27),其形成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面对所述阀门外壳(10)的一侧上,并与相应的阀门外壳侧配合表面(13、14)配合;
阀门外壳孔(11),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上钻孔形成的;
活塞(70),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21)和第二液压室(22);
内阀门部分(610),其与所述输入轴(40)一体成形,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
外阀门部分(620),其与所述输出轴(60)一体成形,位于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上,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
阀门部分(600),其由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两者构成,并构造成借助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O/P)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21)和所述第二液压室(22)中的任一个;
油槽(310、320),其限定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
轴承(100),其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孔(11)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
轴承邻接表面(17),其以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壁表面上,所述轴承(100)的轴向端面与该轴承邻接表面(17)邻接;
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器(80),该转换器(80)将所述输出轴(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活塞(70)的轴向滑动;以及
运动传递机构(30),其将所述活塞(70)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轴承(100)为包括内座圈(110)、外座圈(120)和轴承滚珠(130)的滚珠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滚珠轴承(100)相对于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两者位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
锁栓(140),其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10)中,用于将所述滚珠轴承(100)的外座圈(120)保持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滚珠轴承(100)的内座圈(110)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滚珠轴承(100)为四点接触推力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
插入到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的内阀轴承(6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内阀轴承(640)为滚针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滚针轴承(640)配合到在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凹进的滚针轴承保持槽(61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具有多个形成于其外周侧的阀门槽(611);
所述内阀轴承(640)相对于所述阀门槽(611)位于一个轴向方向一侧;以及
仅通过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的壁接触,来实现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在相对于所述内阀门槽(611)的相对轴向方向一侧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
密封部件(150),其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10)中,并且在相对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相对轴向方向一侧远离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并远离所述油槽(310、3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阀门外壳(10)一体成形的凸缘部分(12),用于包围所述密封部件(150)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轴(60)由所述阀门外壳(10)支撑;以及
所述活塞(70)由所述输出轴(60)支撑,使得所述活塞(70)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一侧的轴向端部伸出地安装在所述输出轴(6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由滚珠丝杠(80)构成,该滚珠丝杠(80)包括螺纹部分(81)、螺母部分(82)和多个循环滚珠(83),所述螺纹部分(81)具有形成于所述输出轴(60)外周侧的循环滚珠丝杠槽(84),所述螺母部分(82)以与所述滚珠丝杠槽(84)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70)的内周侧,所述多个循环滚珠(83)位于所述螺纹部分(81)和所述螺母部分(82)之间;
所述输出轴(60)具有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扭力杆(50)压入配合到该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中;
所述输出轴(60)和所述内阀门部分(610)通过插入到所述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中的所述扭力杆(50)相互机械地联接;以及
都形成于所述输出轴(60)上的所述扭力杆压入配合孔(63)和所述滚珠丝杠槽(84)相互轴向地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油槽(310、320)形成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
16、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输入轴(40),其适于机械地联接到方向盘上;
输出轴(60),其机械地联接到所述输入轴(40)上;
阀门外壳(10)以及与该阀门外壳(10)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20);
阀门外壳孔(11),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上钻孔形成的;
活塞(70),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21)和第二液压室(22);
内阀门部分(610),其与所述输入轴(40)一体成形,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
外阀门部分(620),其与所述输出轴(60)一体成形,位于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上,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
阀门部分(600),其由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两者构成,并构造成借助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相对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旋转而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O/P)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21)和所述第二液压室(22)中的任一个;
油槽(310、320),其限定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
滚珠丝杠(80),其包括螺纹部分(81)、螺母部分(82)和多个循环滚珠(83),所述螺纹部分(81)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一体成形并位于所述外阀门部分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的轴向端部上,并且具有形成于其外周侧的循环滚珠丝杠槽(84),所述螺母部分(82)以与所述滚珠丝杠槽(84)相对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70)的内周侧,所述多个循环滚珠(83)位于所述螺纹部分(81)和所述螺母部分(82)之间;
滚珠轴承(100),其包括内座圈(110)、外座圈(120)以及轴承滚珠(130),所述内座圈(110)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外周侧一体成形,并在所述螺纹部分(81)一侧远离所述油槽(310、320);所述外座圈(120)形成于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并位于所述内座圈(110)的外周侧;所述轴承滚珠(130)限制在所述内座圈(110)和所述外座圈(120)之间;以及
运动传递机构(30),其将所述活塞(70)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
油路(15),其设置成联通所述外阀门部分(62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该油路(15)形成于所述滚珠轴承(100)的所述内座圈(110)中,并布置在所述螺纹部分(81)远离容纳所述轴承滚珠(130)的滚珠轴承内滚道槽(121)的一侧。
18、一种制造动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动力转向装置包括:阀门外壳(10)以及与该阀门外壳(10)结合的传动装置外壳(20);阀门外壳孔(11),其是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上钻孔形成的;活塞(70),其可操作地容纳在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中,并构造成将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液压室(21)和第二液压室(22);阀门部分(600),其具有内阀门部分(610)和外阀门部分(620),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容纳在所述阀门外壳孔(11)中并适于联接到方向盘上,所述外阀门部分(620)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内阀门部分(610)是可旋转的,该阀门部分(600)构造成将从外部流体压力源(O/P)排放的工作流体的供应通道选择性地转换到所述第一液压室(21)和所述第二液压室(22)中的任一个;输出轴(60),其与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一体成形;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器(80),该转换器(80)将所述输出轴(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活塞(70)的轴向滑动;以及运动传递机构(30),其将所述活塞(70)的轴向滑动传递给转向车轮,所述方法包括:
装卡过程,装卡所述阀门外壳(10)面对方向盘一侧的一个轴向端部;
加工过程,从所述阀门外壳(10)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相对轴向端部加工所述阀门外壳孔(11)的内周表面;以及
加工过程,从所述阀门外壳(10)面对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的相对轴向端部加工所述阀门外壳(10)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配合的配合表面(13、14)。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滚珠轴承(100)和锁栓(140),所述滚珠轴承(100)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并且包括内、外座圈(110、120)以及限制在所述内、外座圈(110、120)之间的轴承滚珠(130),所述锁栓(140)设置成将所述外座圈(120)保持在所述阀门外壳(10)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密封部件(150),其相对于所述阀门部分(600)位于方向盘的一侧上,该密封部件(150)从所述传动装置外壳(20)一侧插入到所述阀门外壳(10)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动力转向装置还包括插入到所述内阀门部分(610)和所述外阀门部分(620)之间的内阀轴承(640),该内阀轴承(640)配合到在所述内阀门部分(610)的外周侧凹进的滚针轴承保持槽(612)中。
CN2008101886194A 2007-12-25 2008-12-25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468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1406 2007-12-25
JP2007331406A JP4584303B2 (ja) 2007-12-25 2007-12-25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31406 2007-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660A true CN101468660A (zh) 2009-07-01
CN101468660B CN101468660B (zh) 2011-06-15

Family

ID=4075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6194A Active CN101468660B (zh) 2007-12-25 2008-12-25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84303B2 (zh)
CN (1) CN101468660B (zh)
DE (1) DE102008064456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870A (zh) * 2013-02-25 2013-05-08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转向器的转阀
CN106103242A (zh) * 2014-03-19 2016-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13165686A (zh) * 2018-07-04 2021-07-23 沃尔沃卡车集团 具有多个输入轴的转向器组件、再制造套件和再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55298B4 (de) * 2010-12-21 2013-02-07 Thyssenkrupp Presta Ag Verfahren zur spanlosen Verbindung der Ritzel- oder Eingangswelle mit dem Drehstab einer Servolenk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451571A1 (es) * 1976-09-16 1977-10-16 Bendiberica Sa Perfeccionamientos en mecanismos de servodireccion para ve- hiculos.
JPS60203580A (ja) * 1984-03-27 1985-10-15 Aisin Seiki Co Ltd 動力舵取り装置
JPS61160362A (ja) 1985-01-08 1986-07-21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5207244A (en) * 1992-09-21 1993-05-04 Trw Inc. Steering control valve with contoured control surfaces
DE10224344A1 (de) 2001-06-01 2003-01-09 Zf Lenk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Drehstabes
JP3922265B2 (ja) 2003-06-09 2007-05-30 ユニシア ジェーケーシー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インテグラル型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870A (zh) * 2013-02-25 2013-05-08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转向器的转阀
CN106103242A (zh) * 2014-03-19 2016-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13165686A (zh) * 2018-07-04 2021-07-23 沃尔沃卡车集团 具有多个输入轴的转向器组件、再制造套件和再制造方法
CN113165686B (zh) * 2018-07-04 2023-09-22 沃尔沃卡车集团 具有多个输入轴的转向器组件、再制造套件和再制造方法
US11987299B2 (en) 2018-07-04 2024-05-21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Steering gear assembly with multiple input shafts, remanufacturing kit,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8660B (zh) 2011-06-15
JP4584303B2 (ja) 2010-11-17
DE102008064456B4 (de) 2023-01-05
DE102008064456A1 (de) 2009-07-16
JP2009154549A (ja)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0432B2 (en) Motor-pump unit
CN101468660B (zh) 动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979518B2 (en) Hydraulic toothed wheel machine
RU267299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згрузки винтового погружного насоса и его подшипниковый узел, узел торцевых уплотнений,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клапанов и кулачковая муфта
US20200141474A1 (en) Servo cylinder
US6206574B1 (en) Ball bearing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10023702A1 (en) Pneumatic cylinder
CN102828895A (zh) 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EP0788963B1 (en)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549800A (zh) 尤其适用于球形阀的环形密封
US7681393B2 (en) Hydrostatic drive axle with two hydrostatic axial piston motors utilizing a swashplate design located next to each other
US20030003007A1 (en) Hydraulic motor
CN2929289Y (zh) 轮用摆线液压马达
JP7228249B2 (ja) 油圧装置
CN109441709B (zh) 一种紧凑型大扭矩抗污染齿轮液压马达
CN114718831B (zh) 一种可用于闭式液压系统的高压手动泵
CN213035893U (zh) 转向机
US6216813B1 (en) Rack-pinion type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101173715A (zh) 旋转楔式阀门密封结构
US20050166588A1 (en) Hydraulic stepless speed chang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7325395B2 (ja) 油圧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コントローラ
CN219151586U (zh) 一种用于车铣床复合电主轴的活塞锁紧机构
EP0905005B1 (en) Rack-pinion type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0903280B1 (en) Rack-pinion type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23142732A (ja) スプール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1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8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NORR-BREMSE STEERING SYSTEM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8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NORR-BREMSE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JAPAN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NORR-BREMSE STEERING SYSTEM JAPAN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