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3493A -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3493A
CN101453493A CNA2007101959487A CN200710195948A CN101453493A CN 101453493 A CN101453493 A CN 101453493A CN A2007101959487 A CNA2007101959487 A CN A2007101959487A CN 200710195948 A CN200710195948 A CN 200710195948A CN 101453493 A CN101453493 A CN 101453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tu
user agent
request
agreement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59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3493B (zh
Inventor
颜幼信
林逸祥
林勳成
黄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 Li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 Lin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 Link Corp filed Critical D Link Corp
Priority to CN 2007101959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用户代理令二个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可相互联机分享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接收到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传来的发现协议请求后,将发现协议请求包封在会话发起协议封包中,经因特网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在接收到SIP封包,并读取SIP封包中的发现协议请求,将发现协议请求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接收到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传回的接受发现协议请求响应后,将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依序经因特网及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传回至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在二私有网络间建立联机信道。

Description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代理(User Agent,简称UA),尤指一种安装在二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上的用户代理,以使二私有网络中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能分别通过所属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执行数据的存取。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计算机、家电及网络终端装置(如: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网络磁盘驱动器及网络打印机等)等数字电子装置,不仅日趋物美价廉、轻薄短小,且已普及地被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目前家用的数字电子装置(digital electronic device)为例,如:数字相机、录像机、DVD-Player、Set-Top-Box、MP3-Player及计算机等,均储存有大量的数字数据,但由于各机种的厂牌、连接接口及档案格式不同,致该等数字数据因不兼容,而无法相互读取。有鉴于此,美商微软公司(Microsoft)乃将单机环境下使用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技术概念,扩展至网络环境中,定义出一种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简称UPnP)协议,UPnP协议是针对数字家庭(Digital Home)制定出的一套设备端协议(Device Protocol),主要是为了让各式数字电子装置便于设置、操作及管理,且令使用者仅需将装置插上网络线及开启电源,通过UPnP协议运作,便可完成所有设定,使装置动态地加入一私有网络,获取IP地址,宣布自己的名称,且根据需要提供功能,及了解该私有网络中其它装置的存在和功能。此外,通过使用UPnP协议,装置还可自动且平稳地脱离该私有网络,而不会遗留任何问题。由于,UPnP协议不依赖于特定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或物理媒体,故UPnP协议对于小型的私有网络而言,如:家庭网络、小型企业网络及商住楼中的网络,可令私有网络中的每一装置均可轻易地被其它计算机、应用程序或智能型装置使用,成为其它计算机、应用程序或智能型装置的一终端装置,因此,UPnP协议已成为现今各式计算机、网络终端装置、应用程序或智能型装置等所使用的一重要框架、协议及接口标准。
一般言,UPnP协议最基本的装置模型,可以是物理的装置,也可是逻辑的装置,包括控制点及提供服务的受控装置,其中控制点是一个控制器,可同时控制多个受控装置,用以检索受控装置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描述、发送服务指令、查询服务状态及接收事件,且允许用户执行一个受控装置(如:CD播放机)上的程序。
UPnP协议使用Internet上广泛应用的多种标准协议,包括IP、TCP、UDP、HTTP及XML等,作为装置间的通讯协议,该等标准化的协议有助于确保实现不同厂牌装置间的相互操控性。此外,由于该等标准协议已广泛地被使用在既存的许多装置中,因此,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设定或调整,即可令该等装置通过UPnP协议,在现有的网络化环境中工作。一般言,当一个设有UPnP协议的装置接入一私有网络时,是通过一DHCP服务器,获得唯一的IP地址,接着,其控制点可使用简单服务发现协议(Simple ServiceDiscovery Protocol,简称SSDP),主动搜索该私有网络的其它装置,或该私有网络的其它设备可通过广播通知控制点,使该控制点能获得其它装置的描述页面的网页地址(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简称URL),并根据URL获得其它装置的详细信息,俟接收到其它装置的信息及服务描述后,控制点即可对其它装置发出服务指令,以获得所需的服务。
另,伴随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的推出,美商微软公司发展出一种Windows Rally技术,用以改善网络终端装置间相互联通的问题,使私有网络中的任何网络终端装置都可轻易实现彼此间的自动发现、配置及连接等机制,以与其它网络终端装置达成联机,分享其它网络终端装置提供的功能,其作法亦符合当今手持式数字电子装置对实时接入的迫切需求,因此,Windows Rally技术可望在各种数字电子装置间架起一道可灵活联通的桥梁。为了令数字电子装置间达成简易连接及通信一体化的目标,美商微软公司乃与Intel、W3C等国际大厂联合确立了装置间网络服务的新标准DPWS(DeviceProfile for Web Services)和相关WS(Web Services)协议体系,其目的是为令下列几类的数字电子装置间的连接,更为简单易用,且交互通信更为安全可靠:
(1)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装置,如:个人计算机、键盘、游戏设备、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等;
(2)存储装置,如:硬盘、DVD、SD、CD等;
(3)网络连接装置,如:路由器、网关、AP等;
(4)媒体装置,如:MP3、音响、DVR等;及
(5)家庭装置,如:电话、智能灯、空调等。
在Windows Rally的技术框架中,包括一PnP-X(Plug and Play Extensions)协议,用以令前述数字电子装置间能实现在计算机上的自动发现,且令该等数字电子装置使用起来就像插入了USB的数字电子装置一样,而在WindowsVista操作系统内建的一应用程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简称API)中,也提供了一些新的用户编程接口,用来支持Windows Rally技术,并实现的更多用户体验,其中FD(Function Discovery)API能够支持Simple ServiceDiscovery Protocol(SSDP)和WS-Discovery,FD是DPWS在Windows Vista上的实现,主要包含WS-D(Web Services Discovery)和UPnP AV的用户编程接口,其中WS-D主要是针对Internet的网络终端装置,提供企业应用解决方案,UPnP AV则是针对家庭网络的A/V(Audio/Video)数字电子装置。
因此,当一个设有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电子装置被接入一私有网络时,该装置将利用UPnP AV协议向控制点广播自己的服务,同样地,当一个控制点被加入至该私有网络时,该控制点也可利用UPnP协议搜索该私有网络中存在的感兴趣装置的相关信息;当一个控制点搜索到一个装置时,该控制点仍对该装置知之甚少,为了使控制点了解更多关于该装置的信息或与装置进行沟通,控制点可通过浏览器自装置加载URL,再从装置发出的URL信息中,获取装置的描述信息,如:型号名、序列号、厂商名、品牌等;待一个控制点获取到装置的描述信息后,即可向该装置发送控制指令。
据上所述,通过该等发现协议(discovery protocol),如:前述的UPnP AV协议及WS-Discovery协议等,虽可令私有网络中的任何网络终端装置都可轻易实现彼此间的自动发现、配置及连接等机制,以与同一私有网络中其它网络终端装置达成联机,分享其它网络终端装置提供的服务。但是,由于目前许多私有网络均会在出口部署一网络地址转换器(Network Address Transfer,简称NAT)路由器,以在私有网络与公众网络的边界处,对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所发出的封包,进行IP地址转换的动作,以便让私有网络中多台网络终端装置,能共享一个IP地址连接上因特网,也就是当私有网络发出的IP数据包到达NAT路由器时,NAT负责将内部私有网络IP地址转换成公众网络的合法IP地址;当有外部发来的数据到达NAT路由器后,NAT通过查阅NAT保存的映像表里的信息,将公众网络地址转换成私有网络地址,再转发到内部接收点。此时,由于该IP地址是一私有地址,私有地址在公众网络上是不可识别的,因此无法令二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分享对应网络终端装置所提供的服务。
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用户代理(User Agent,简称UA),令该用户代理被安装至一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后,该网络终端装置除可与该私有网络内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相联机,进行数据存取外,还能通过公众网络,与另一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建立一联机信道,令该另一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能分享该私有网络内其它网络终端装置提供的服务,即成为许多技术人员刻正努力研发并亟欲达成的一重要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所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通过用户代理令二个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可相互联机分享资源的方法,期使二私有网络中的网络终端装置,能分别通过所属私有网络中的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执行数据的存取。
本发明的一目的,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二个私有网络(private network)及因特网(internet),其中各该私有网络包括至少二个网络终端装置(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网络磁盘驱动器及网络打印机等),其中至少一个网络终端装置上安装有一用户代理,且各该网络终端装置是通过一网络连接装置(如:网络交换器),分别连接至因特网,该方法是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在接收到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传来的一发现协议(discovery protocol,如:UPnP AV协议及WS-Discovery协议等)的请求(request)后,是将该发现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该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SIP封包,即将该SIP封包中的发现协议请求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俟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接收到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传回的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的一响应(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后,即将该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并依序经因特网及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传回至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如此,该第二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即能通过第一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上的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在二私有网络间建立一联机信道,接着,该第一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在分别接收到该第二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传来的访问协议(access protocol,如:RSS协议及URL协议等)的请求(或回应)时,即将该访问协议的请求(或回应)包封在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执行数据的存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二个私有网络及因特网,其中各该私有网络包括至少二个网络终端装置(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网络磁盘驱动器及网络打印机等),其中至少一个网络终端装置上安装有一用户代理,且各该网络终端装置是通过一网络连接装置(如:网络交换器),分别连接至因特网,该方法是二不同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先分别向所属私有网络内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发现协议的请求,分别接收到其它网络终端装置传回的一响应后,即将各该其它网络终端装置注册成为各该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装置,接着,第一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即对第二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发送一SIP封包,并将可选用的装置包封在该SIP封包中,该第二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接收到该SIP封包后,即读取该SIP封包中可选用的装置数据,并将该第二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装置,包封在另一SIP封包,经因特网,传回该第一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如此,该二私有网络内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即能分别通过各该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在二私有网络间建立一联机信道;接着,各该用户代理将分别向对应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访问协议(accessprotocol,如:RSS协议及URL协议等)的请求,分别接收到对应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传回的一响应后,即可在该二私有网络的用户代理间,通过因特网,进行RTP数据流(streaming)的传输,执行数据的存取。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特举若干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终端装置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依图2所示流程,建立一联机信道的时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及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依图4所示流程,建立一联机信道的时序示意图。
符号说明
网络系统                .............     1
因特网                  .............     2
私有网络                .............     3、4
网络终端装置            .............     31、32、41、42
网络连接装置            .............     33、43
用户代理                .............     34、44
具体实施方式
按,会话发起协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是一个由IETFMMUSIC工作组开发出的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种交互式用户会话的一个通讯标准,该等交互式用户会话包括视频、语音、实时通信及在线游戏等多媒体上的交互式会话,SIP与H.323一样,是用于VoIP的一主要的信令协议,SIP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类似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中呼叫处理功能的扩展集,以实现类似日常电话所使用的拨号、振铃、回铃音或忙音等操作,只是实现方式和术语有所不同。一般言,SIP是一个点对点协议,它只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核心网络,而将处理工作下放给连接在网络边缘的智能端点(如:装有硬件或软件的网络终端装置),因此,SIP的许多功能是在端点中实现,此与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在其核心网络设备完成处理工作的作法,大异其趣。SIP的特点是植根于IP网络系统,可与许多其它协议协同工作,解决涉及通信会话的信令部分的问题,SIP中传送的会话描述协定(SDP),是描述会话所使用的数据流细节,如:使用哪个IP埠及采用哪种解编码器等,RTP本身才是语音或视频等媒体流的载体,虽不能简单地穿越NAT路由器,惟,大部分SIP的客户端可通过STUN的协助,穿越NAT路由器,或使用RTP代理服务器,穿越老式无法识别SIP的NAT路由器。
发明人根据前述SIP协议的运作原理,发明出一种通过用户代理令二个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可相互联机分享资源的方法,期使二私有网络中的网络终端装置,能通过所属私有网络中的用户代理,使用SIP协议,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相互进行数据的存取。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是应用至一网络系统1,该网络系统1包括因特网(internet)2及至少二私有网络,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私有网络3及第二私有网络4为例,加以说明,各该私有网络3、4包括至少二个网络终端装置(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网络磁盘驱动器及网络打印机等),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私有网络3包括一台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及一台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如:网络磁盘驱动器),该第二私有网络4则包括一台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及一台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如:网络电话),惟,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此,各该私有网络亦可包括至少二台以上的网络终端装置;各该网络终端装置31、32、41、42是分别通过一台第一网络连接装置33(如:网络交换器)及一台第二网络连接装置(如:网络交换器)43,连接至因特网2。该方法是在各该私有网络3、4的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中分别安装一第一用户代理34(User Agent,简称UA)及一第二用户代理44,令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的第一用户代理34除可分别与第一私有网络3内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相联机,进行数据存取外,还能通过因特网2,与第二私有网络4的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建立一联机通道,与该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共同分享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提供的服务,在该第一个实施例中,各该用户代理34、44是依下列步骤进行处理,请参阅图2所示,由于各该用户代理34、44是执行相同的步骤,故,为方便起见,仅以第一私有网络3中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上安装的第一用户代理34为例,说明如下:
(200)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传来的一发现协议(discoveryprotocol)的请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协议的请求;若是,进行步骤(201);否则,返回步骤(200);
(201)将该发现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SIP封包后,即读取该SIP封包中的该发现协议请求,并将该发现协议请求传送至对应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俟该第二用户代理44接收到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传回的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的一响应(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后,即将该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并经因特网,传回至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的第一用户代理34;
(202)俟该第一用户代理34接收到该第二用户代理44传回的该另一SIP封包,即读取该另一SIP封包中的响应,并将该响应传送至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如此,在完成前述发现阶段(discovery phrase)的步骤后,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即能通过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上的第一用户代理34,通过因特网2,再通过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上的第二用户代理44,与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并据以建立一联机通道,如此,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间,即可分别通过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进入相互访问的阶段(access phrase);
(203)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传来的一访问协议(accessprotocol)的请求,如:RSS或URL等协议的请求;若是,进行步骤(204);否则,返回步骤(203);
(204)将该访问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SIP封包后,即读取该SIP封包中的该访问协议请求,并将该访问协议请求传送至对应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令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根据该访问协议的请求,提供服务,该第二用户代理44接收到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传回的一响应(response of access protocol)后,即将该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并经因特网,传回至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的第一用户代理34;
(205)该第一用户代理34接收到该第二用户代理44传回的另一SIP封包,即读取该另一SIP封包中的回应,并将该响应传送至对应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如此,该二不同私有网络3、4中网络终端装置32及42,即能通过对应的用户代理34、44,通过因特网,相互传送访问协议的请求或响应,以执行数据的存取或提供相关的服务。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复参阅图1所示,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分别为一网络磁盘驱动器及一网络电话,此时,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间将依前述步骤,建立一联机信道,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是分别通过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通过因特网相连接,执行数据的存取,兹谨就其建立联机通道的时序图,参阅图3所示,详细说明如下:
(300)首先,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对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的第一用户代理34,发出一发现协议的请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协议的请求;
(301)该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发现协议的请求后,即将该发现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
(302)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第一用户代理34传来的SIP封包后,即读取该SIP封包中的该发现协议请求,并将该发现协议请求传送至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
(303)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后,将对该第二用户代理44,发出一回应;
(304)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传来的响应后,即将该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并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一用户代理34;
(305)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代理44传来的另一SIP封包后,即读取该另一SIP封包中的该响应,并将该响应传送至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如此,即完成发现阶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间,分别通过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并建立一联机通道,据以进入可相互访问的阶段(accessphrase);
(306)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对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的第一用户代理34,发出一访问协议的请求(request),如:RSS或URL等协议的请求;
(307)该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访问协议的请求后,即将该访问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
(308)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第一用户代理34传来的SIP封包后,即读取该SIP封包中的该访问协议请求,并将该访问协议请求传送至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
(309)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接受该访问协议请求后,将对该第二用户代理44,发出一回应;
(310)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传来的响应后,即将该回应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并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一用户代理34;
(311)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代理44传来的SIP封包后,即读取该在另一SIP封包中的该响应,并将该响应传送至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如此,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即分别通过该联机通道,通过因特网,执行数据的存取或提供相关的服务。
此时,该第二用户代理44即可使用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即网络电话),播打网络电话,并将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的通话内容,传送至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即网络磁盘驱动器),进行储存;如此,二私有网络的各该网络终端装置,即可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分享对应网络终端装置所提供的服务。在此需特别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所发出的发现协议或访问协议的请求,必须先通过第一用户代理34,将该发现协议或访问协议的请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再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二用户代理44,由该第二用户代理44读取该SIP封包中的该发现协议请求或访问协议请求,并将该发现协议请求或访问协议请求传送至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因此,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上必须装设有相同的发现协议及访问协议,否则,将无法辨识出对方传来的请求,亦无法产生相对的响应。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示,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上无需装设相同的发现协议及访问协议,仍可令各该用户代理34、44依下列步骤,请参阅图4所示,在该二用户代理34、44间建立一联机信道,使二私有网络的各该网络终端装置,可通过因特网,分享对应网络终端装置所提供的服务,由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各该用户代理34、44也是执行相同的步骤,所以,为方便起见,仅以第一私有网络3中该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上安装的第一用户代理34为例,说明如下:
(400)以广播方式,对第一私有网络3中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发出一发现协议(discovery protocol)的请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协议的请求;
(401)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传回的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的一响应(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若是,进行步骤(402);否则,返回步骤(400);
(402)将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注册成为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403)将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包封在一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的邀请(invite)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SIP的邀请封包后,即读取该SIP的邀请封包中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404)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第二用户代理44传回的SIP的接受(Okay)封包,若是,进行步骤(405);否则,返回步骤(403);
(405)读取该SIP的接受封包中所包封的该第二用户代理4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且将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作为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如此,即完成发现阶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可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并在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间建立了一联机通道,据以进入可相互访问的阶段(access phrase);
(406)该第一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31、41的第一及第二用户代理34、44可分别对所属私有网络3、4中对应的第二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32及42发出访问协议的请求,且在接收到第二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32及42传回的响应后,即可在该二私有网络3、4的用户代理34、44间,通过因特网,对各该网络终端装置32及42间欲传送的数据,进行RTP数据流(streaming)的传输,执行数据的存取。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复参阅图1所示,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分别为一网络磁盘驱动器及一网络电话机,且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是分别通过第一网络终端装置31及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与因特网2相连接,此时,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间将依前述步骤,建立一联机信道,相互传送数据,兹谨就其建立联机通道的时序图,参阅图5所示,详细说明如下:
(500)首先,该第一用户代理34对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发出一发现协议(discovery protocol)的请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协议的请求;
(501)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后,将对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发出一响应,该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响应后,即将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注册成为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502)在此同时,该第二用户代理44亦对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发出一发现协议的请求,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协议的请求;
(503)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后,将对该第二用户代理44,发出一响应,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响应后,即将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注册成为该第二用户代理4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504)该第一用户代理34将其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32包封在一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的邀请(invite)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三网络终端装置41的第二用户代理44;
(505)该第二用户代理44在接收到该SIP的邀请封包后,即读取该SIP的邀请封包中的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且将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注册成为该第二用户代理4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同时,该第二用户代理44将其上可选用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包封在一SIP的接受(Okay)封包中,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一用户代理34;
(506)该第一用户代理34在接收到该SIP的接受封包后,即读取该SIP的接受封包中的该第二用户代理44上可选用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且将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注册成为该第一用户代理34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同时,该第一用户代理34将产生一确认(acknowledge)封包,通过因特网2,传送至第二用户代理44;如此,即完成发现阶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及第二用户代理44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可供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并据以建立一联机通道,进入可相互访问的阶段(access phrase);
(507)该第一用户代理34对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发出一访问协议(accessprotocol)的请求(request),如:RSS或URL等协议的请求;
(508)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接受该访问协议的请求后,将对该第一用户代理34,发出一回应;
(509)在此同时,该第二用户代理44对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发出一访问协议的请求,如:RSS或URL等协议的请求;
(510)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接受该访问协议的请求后,将对该第二用户代理44,发出一回应;
(511)该二用户代理34、44即可通过因特网,对各该网络终端装置32及42间欲传送的数据,进行RTP数据流(streaming)的传输,执行数据的存取或提供相关的服务。
此时,该第二用户代理44即可选用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即网络电话机),拨打网络电话,并将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42的通话内容,传送至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32(即网络磁盘驱动器),进行录音储存;如此,该二私有网络的各该网络终端装置,即可通过因特网,建立一联机信道,实现分享对应网络终端装置所提供的服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最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术人员在本发明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通过用户代理令二个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可相互联机分享资源的方法,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二个私有网络及因特网,其中各该私有网络包括至少二个网络终端装置,且至少一个网络终端装置中安装有一用户代理,各该用户代理可分别与所属私有网络内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相联机,且各该网络终端装置通过一网络连接装置,分别连接至因特网,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代理在接收到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传来的一发现协议的请求后,是将该发现协议的请求包封在第一会话发起协议封包中,且通过因特网,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代理;
该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会话发起协议封包,即读取该会话发起协议封包中的发现协议请求,且将该发现协议请求传送至第二私有网络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
该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用户代理接收到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传回的接受该发现协议请求的第一响应后,即会将该回应包封在第二会话发起协定封包中,并经因特网,传回至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代理;
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二会话发起协议封包后,读取该第二会话发起协定封包中的该第一回应,并将该第一响应传送至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使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能通过该第一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再通过该第二用户代理,与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相互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并据以建立一联机通道,进行联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该第一私有网络的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向对应的该第一用户代理,发出一访问协议请求;
该第一用户代理接收到该访问协议请求后,将该访问协议请求包封在一第三会话发起协议封包中,通过因特网,传送至该第二私有网络的该第二用户代理;
该第二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三会话发起协议封包后,读取该第三会话发起协议封包中的该访问协议请求,并将该访问协议请求传送至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
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在接收到该访问协议请求,且同意该访问协议请求后,向对应的该第二用户代理,发出一第二回应;
该第二用户代理接受到该第二响应后,将该第二回应包封在一第四会话发起协定封包中,并经因特网,传回至该第一用户代理;及
该第一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四会话发起协议封包后,读取该第四会话发起协定封包中的该第二回应,并将该第二响应传送至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使二不同私有网络中的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能通过对应的第一及第二用户代理,通过因特网,相互传送访问协议的请求或响应,以执行数据的存取或提供相关的服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现协议是UPnPAV协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现协议是WS-Discovery协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访问协议是RSS协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访问协议是URL协议。
7、一种通过用户代理令二个私有网络的网络终端装置可相互联机分享资源的方法,该方法是应用于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二个私有网络及因特网,其中各该私有网络包括至少二个网络终端装置,且至少一个网络终端装置中安装有一用户代理,各该用户代理可分别与所属私有网络内的其它网络终端装置相联机,且各该网络终端装置通过一网络连接装置,分别连接至因特网,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一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代理,向第一私有网络的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第一发现协议请求;
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接收到该第一发现协议请求,且同意该第一发现协议请求后,向该第一用户代理,发出一第一回应;
该第一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一响应后,将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注册成为该第一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第二私有网络的第三网络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代理,向该第二私有网络的第四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第二发现协议请求;
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接收到该第二发现协议请求,且同意该第二发现协议请求后,向该第二用户代理,发出一第二回应;
该第二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二响应后,将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注册成为该第二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
该第一用户代理将其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包封在一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邀请封包中,通过因特网,传送至该第二用户代理;
该第二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邀请封包后,即读取该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邀请封包中该第一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且将该第二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包封在一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接受封包中,通过因特网,传送至该第一用户代理;及
该第一用户代理在接收到该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接受封包后,即读取该第一会话发起协议的接受封包中该第二用户代理上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使得该第一用户代理及第二用户代理可发现且识别出彼此可选用的网络终端装置,并在该第一用户代理及第二用户代理间建立了一联机通道,进行联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该第一私有网络的该第一用户代理,向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第一访问协议请求;
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接收到该第一访问协议请求,且同意该第一访问协议请求后,即向对应的该第一用户代理,发出一第三回应;
该第二私有网络的该第二用户代理,向对应的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发出一第二访问协议请求;
该第四网络终端装置接收到该第二访问协议请求,且同意该第二访问协议请求后,即向对应的该第二用户代理,发出一第四回应;及
该第一用户代理及第二用户代理分别接收到该第三回应及第四回应后,即通过因特网,对该第二网络终端装置及第四网络终端装置间欲传送的数据,进行RTP数据流的传输,执行数据的存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现协议是UPnPAV协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现协议是WS-Discovery协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访问协议是RSS协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访问协议是URL协议。
CN 200710195948 2007-12-07 2007-12-07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Active CN101453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95948 CN101453493B (zh) 2007-12-07 2007-12-07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195948 CN101453493B (zh) 2007-12-07 2007-12-07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493A true CN101453493A (zh) 2009-06-10
CN101453493B CN101453493B (zh) 2013-01-02

Family

ID=4073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95948 Active CN101453493B (zh) 2007-12-07 2007-12-07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349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061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两级nat的方法及nat设备
CN103648181A (zh) * 2013-12-24 2014-03-19 广州爱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音响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05245586A (zh) * 2015-09-28 2016-01-13 深圳竹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私网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8200135A (zh) * 2017-12-27 2018-06-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扫描数据并生成凭证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1479B1 (ko) * 2002-12-27 2005-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at를 갖는 망에서의 sip 서비스 방법
US20040203385A1 (en) * 2003-03-14 2004-10-14 Sathya Narayanan Session endpoint management method for ad-hoc networks
US7346341B2 (en) * 2004-12-10 2008-03-18 Nokia Corporation Providing mobile-specific services for mobile devices via ad-hoc network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061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两级nat的方法及nat设备
CN103369061B (zh) * 2012-04-01 2016-08-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两级nat的方法及nat设备
CN103648181A (zh) * 2013-12-24 2014-03-19 广州爱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音响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03648181B (zh) * 2013-12-24 2017-01-11 广州爱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音响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05245586A (zh) * 2015-09-28 2016-01-13 深圳竹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私网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5245586B (zh) * 2015-09-28 2018-10-23 深圳竹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私网点对点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8200135A (zh) * 2017-12-27 2018-06-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扫描数据并生成凭证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8200135B (zh) * 2017-12-27 2021-04-0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扫描数据并生成凭证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493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717B (zh)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US8194681B2 (en) Bridging between AD HOC local networks and internet-based peer-to-peer networks
EP1516455B1 (en) Module for integration in a home network
JP5842290B2 (ja) セッション開始プロトコルアダプタ
US83560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call on a home network
TW201006194A (en) Method of building connection channels among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using servers with dynamic domain names
KR20060041810A (ko) 제3자 호 및 장치 제어를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방법
US20090135736A1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of a private network by using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07983A (zh) 网络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其相关系统
CN101453493B (zh)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CN101212454A (zh) 一种协议的桥接方法及设备
US200401609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and session management
Cui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RTC Signaling via websocket-based for real-tim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JP2009187320A (ja)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
EP21443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log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in a home network
CN101494623A (zh) 存取不同私有网络内网络储存装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694708A (zh) 接收/发送事件消息的方法、受控设备和控制点
CN101465775A (zh) 利用手持式电子装置令网络终端装置相互联机的方法
JP5198916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
JP5723011B2 (ja) UPnPテレフォニーを用いるメモ共有方法及び装置
WO2007082454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ommunication à composants de multi-applications basée sur le protocole d'ouverture de session
Chang et al. An Ad-Hoc VoIP System Implementation using UPnP
JP2003259034A (ja) 発呼サーバー装置
Nakamoto et al. Home Networking System with SIP
Yeung et al. Voice Over Peer-to-Peer Telephony Ser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