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8429B - 齿间牙刷 - Google Patents

齿间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8429B
CN101448429B CN200780018222.4A CN200780018222A CN101448429B CN 101448429 B CN101448429 B CN 101448429B CN 200780018222 A CN200780018222 A CN 200780018222A CN 101448429 B CN101448429 B CN 101448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portion
interdental brush
ridge
main body
grip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82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8429A (zh
Inventor
J·拉松
B·萨雷
P·瓦尔斯特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pe Munhygienprodukter AB
Original Assignee
Tepe Munhygienprodukter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pe Munhygienprodukter AB filed Critical Tepe Munhygienprodukter AB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7/0551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13803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448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8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8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8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齿间牙刷,该齿间牙刷包括从把手部件(3)伸出的刷子部件(2),该刷子部件(2)具有连接于脊(4)的刷毛丝(5)。把手部件(3)包括主体和弹性的过渡部分(7)。把手部件(3)还包括位于过渡部分(7)内的中空腔(20)。通过允许所述过渡部分(7)变形,该中空腔(20)提高了所述过渡部分(7)的缓冲作用,并增长了所述齿间牙刷的行程长度。

Description

齿间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卫生及其器械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齿间牙刷。齿间牙刷由诊所的牙科医生和牙齿卫生师使用,还可以由消费者在家中使用。齿间牙刷的作用在于清洁牙齿之间的区域,即两颗相邻牙齿之间的区域。通过清除生物膜(也就是齿菌斑和沉积残渣)来保持牙齿之间区域的清洁,能够降低龋齿和牙龈疾病的风险,而且通常还能够对使用者的口腔卫生产生有益的作用。
背景技术
齿间牙刷的使用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现有技术中较早的文献之一为US-A-4691404,其中公开的齿间牙刷包括具有刷毛的刷子部分,该刷毛固定于卷曲的金属线的脊(spine)上。该脊嵌入由热塑性弹性体和聚丙烯材料的混合物而制成的把手中。通过将把手原位注塑(in-situ injectionmoulding)在刷子部分的脊上,从而将刷子部分固定于所述把手。
将刷子部分的脊固定于把手的另一种方法由市场上的齿间牙刷而得知。这里,把手不是原位模塑(moulded in-situ)在刷子部分的脊上。作为替代,由相对刚硬的聚合材料(如聚丙烯)制成的把手包括两个半部分,每个半部分通常通过注塑而单独形成。所述半部分彼此固定,并且刷子部分的脊(spine)紧固在该两个半部分之间。JP-A-2003-250633中表示有类似的概念。
JP-Y-04-46576公开了一种齿间牙刷,该齿间牙刷具有卷曲的线刷子和由相对较为刚硬的塑料制成的把手。在该把手的端部,即卷曲线刷子的脊突出的位置,设置有基本为圆柱形的凹部。该凹部填充有软的类似橡胶材料的主体。所述卷曲线刷子的脊延伸穿过类似橡胶的材料的主体,并嵌入塑料的把手中。该类似橡胶的材料的作用在于,在使用过程中当刷子部分重新相对于把手的纵向轴线而定位在一个角度时,脊不会在单个点上突然弯曲。而是,脊会沿所述类似橡胶的材料主体内的脊的较长部分平稳地弯曲。这降低了所述脊的金属疲劳,并因此提高了齿间牙刷的寿命。
WO-A-01-34058提出了一种具有刷子部分的齿间牙刷,该刷子部分的卷曲线的脊嵌入由相对刚硬的塑料制成的把手的主体中。在该把手的前端,即刷子部分的卷曲线的脊突出的位置,设置有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的表面层。该弹性表面层具有设想的缓冲功能,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当把手的前端无意中推向齿龈时,齿龈不会受伤或受损。提出了一种制造方法,其中,将弹性材料原位模塑到较硬的塑料和脊上。JP-Y-04-46577中表示有类似的概念。
JP-A-09-168426公开了一种齿间牙刷,该齿间牙刷包括线刷子,由硬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把手主体,以及由软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可变形件。该可变形件的一端嵌入所述把手主体中,且另一端从所述把手主体突出。线刷子的脊穿过由软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可变形件延伸,并嵌入所述把手主体中。还提出了一种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把手主体原位注塑到包括线刷子和由软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可变形件的组合主体上。但是,该现有技术刷子中的软的部件的缓冲作用不足。
齿间牙刷的其他例子公开在CA-A2545264和US-A-5435033中。这两篇文献中公开的齿间牙刷根本没有缓冲功能。
发明内容
虽然申请人认为本领域中目前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可取之处,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临近较硬材料设置的弹性材料的表面层的弹性十分有限,因而现有技术的齿间牙刷所声称的设想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显著地提高齿间牙刷的弹性前端的缓冲功能。提高的缓冲功能能够降低了对牙龈的损害,并且能够更为舒适地使用齿间牙刷。
其次,现有技术的所有齿间牙刷的行程长度较为有限。行程长度的含义是齿间牙刷的刷子部分能够插入齿间空间的距离。增长行程长度能够提高清洁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长的行程长度的齿间牙刷。
最后,由于齿间牙刷为大规模制造,而且出售价格相对较低,因而齿间牙刷应该设计为相对容易且无问题地制造。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前端的齿间牙刷的结构,使其制造更为有效,并且不容易受到干扰。具体来说,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弹性前端连接于把手部件的其余位置的方法,而无需进行原位注塑。
本发明通过提供如附属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新颖的齿间牙刷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在把手的弹性前端中设置有中空腔。
发明的齿间牙刷包括刷子部件和把手部件的主要部件。刷子部件从所述把手部件的前端伸出,而且优选地(以传统的方式)包括固定于脊的刷毛丝。把手部件包括过渡部分和中空腔。所述把手部件还可包括主体,该主体可以以传统的方式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制成,优选为聚合材料,例如聚丙烯。所述过渡部分形成所述把手部件的所述前端,并具有弹性或者复原性。优选地,该过渡部分包括合适的弹性材料,如热塑性弹性材料。通常充有空气的中空腔设置在把手部件内并位于前端,因而该中空腔在过渡部分中或者靠近该过渡部分。优选地,刷子部件的脊延伸穿过所述过渡部分,穿过中空腔,并固定于把手部件的主体。过渡部分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如圆柱形、三角形或金字塔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齿间牙刷,上述新颖的齿间牙刷至少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做了改进:
首先,由于在过渡部分的下面设置有由空气形成的冲击吸收层,因而提高了过渡部分的缓冲作用。这使本发明的齿间牙刷较为舒适,并降低了对牙齿和牙龈组织造成损伤或使其疼痛的风险。
其次,与现有技术中齿间牙刷的实心前端部相比,由于中空腔提高了过渡部分变形和压缩的能力,使用该过渡部分的齿间牙刷能够更加深入地插入齿间空间中,从而增长了行程长度。所述过渡部分和中空腔的压缩或变形都能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进行,因而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将过渡部分的壁压向脊,在垂直方向上,能够使过渡部分的顶端沿所述脊向后倾斜。通常,当过渡部分受到外力时,中空腔的容积会减小。由于不同的原因,行程长度的增长是较为理想的。如果保持任何的牙刷长度,则能够清洁更长的齿间空间。作为选择,可是使牙刷长度缩短,并保留清洁较长齿间空间的能力。通常,由于行程更长,在每个行程中有更多的刷毛丝经过牙齿壁上的每个点,从而提高了每个行程的清洁效果。
本发明的中空腔除了具有这两个主要的优势之外,还具有另一个优点,由于为中空的,能够节省材料。无论是从产品成本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的角度,这都是优势。
作为制造具有弹性前端(即过渡部分)的齿间牙刷的方法,现有技术提出,将主体原位注塑在过渡部分和脊上,或者将过渡部分原位注塑在主体和脊上。在中空腔的情况中,这些方法都不适用,因为在注塑过程中难以防止注塑物质将中空腔填满。因而,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将本发明的齿间牙刷装配起来。具体来说,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将过渡部分连接于把手部件的主体,而不通过原位注塑。申请人提出,通过机械装置将过渡部分固定于主体来解决该问题。该机械装置可包括机械互锁机构。该机械互锁机构可包括主体中的凹部,从所述凹部的内侧突出的部分,以及从所述过渡部分的外侧突出的凸缘,因而当将过渡部分嵌入主体的所述凹部时,过渡部分上的凸缘与所述凹部内侧的壁上的突出部配合。该机构可用于把手部件,该把手部件的主体包括两个半部件,每个半部件均为单独形成,并通过注塑之外的方法而彼此固定在一起。
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弹性前端部的齿间牙刷,该齿间牙刷允许制造者避免使用原位注塑方法。由于难以制造能够在脊的不平滑表面周围严密关闭的模具(其结果是经常泄漏而停止生产),原位注塑的技术难度较高,因而避免使用原位注塑方法是极具优势的。避免把手部件的前端的原位注塑的另一优点在于,可以在到过渡部分的顶端都设置有刷毛丝。在原位注塑的情况中,在紧邻把手部件的前端处必须保留所述脊的没有刷毛丝的部分,以使模具能够将模塑腔封闭。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附属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表示本发明的齿间牙刷的优选实施方式,该齿间牙刷为完整的,且处于完全组装好并准备加以使用的状态;
图2表示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示意性表示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把手部件的主体的截面图;
图4示意性表示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处于放松(relaxed)状态;
图5示意性表示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处于弯曲状态;
图6示意性表示图1中优选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处于插入两颗相邻的牙齿之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首先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的齿间牙刷的优选实施方式标记为1。该齿间牙刷包括刷子部件2和把手部件3。
齿间牙刷1的刷子部件2包括脊4和固定于脊4的末端的多个刷毛丝5。关于材料的选择以及用于将刷毛丝5固定于脊4的方式,多种选择都是可以的。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脊4由覆盖有塑料的金属线制成,该脊4通过卷曲而与由聚酰胺制成的刷毛丝5配合。本领域所公知的卷曲包括:将一段长度的线折叠为具有两个腿状件的脊4,将刷毛丝5沿脊4的末端的长度设置在两个腿状件之间,并卷曲脊4,因而刷毛丝5固定在脊4的腿状件之间。关于材料和将刷毛丝5固定于脊4的方式,除了这些传统的选择之外,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作用的前提下,其他选择也是可以的。因此,任何聚合物丝或天然纤维都可以用作刷毛丝5。脊4可包括由聚合材料制成的线,或者金属线,特别是无镍的金属线,而且没有覆盖塑料。刷毛丝5可以通过粘接、熔融、焊接、植入等方式固定于脊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刷毛丝5的外端约限定为圆柱形。但是,在不改变本发明作用的前提下,任何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
手柄部分3包括主体6和过渡部分7,这里过渡部分7为弹性端。过渡部分7在把手部件3的主体6和刷子部件2之间形成过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体6的形状形成为具有相对平且基本为四边形的抓持部8、基本为圆柱形的上端部9和同样基本为圆柱形的下端部10。在不改变本发明作用的前提下,任何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圆柱形、三角形以及细长的有角度的形状。通过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形状,利用抓持部8可以容易而舒服地进行持握,类似形状的上端部9和下端部10可以可选地用于与盖(未显示)配合,在这种情况下,该盖基本为圆柱形结构。该盖可以连接于上端部9,从而在不使用时用作保护盖,还可以在使用时连接于下端部10,以延长齿间牙刷1的把手部件3。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主体6包括两个相同的半部件11。每个半部件11具有槽12,用于容纳刷子部件12的脊4。
在主体6的上端部9,每个半部件11具有半个凹部13,该半个凹部13为半圆形横截面的形状。当半部件11安装在一起时,形成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凹部14,过渡部分7嵌入该凹部14中。凹部14由凹部壁15和凹部基底16限定。在凹部壁15上,设置有突出部17。
优选实施方式的把手部件3的主体6由聚丙烯制成。由于该材料的廉价、适于注塑成形以及实用的机械性能的组合,优选使用聚丙烯。尽管热塑性材料由于其适于注塑为优选的,但使结构具有合适稳定性的任何相对较硬的材料都是可以使用的。然而,在热塑性材料的种类中,有很多可供选择。主体6材料的严格选择对本发明来说并不是关键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渡部分7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锥形外形。该锥形形状有助于过渡部分7插入齿间的空间中,从而增大形成的长度,同时圆形的截面形状通过避免任何尖锐的边缘而提高了舒适性。然而,关于外形的任何变化,如三角形或方形横截面的锥形形状或者非锥形的圆柱形、三角形或方形的形状等,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过渡部分7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壁18,在该壁18的外侧上设置有凸缘19。过渡部分7上设置有凸缘19的部分嵌入主体6的凹部14中,因而凸缘19与凹部壁15上的突出部17配合。因此,过渡部分7通过主体6而定位,通过包括互锁突起的机械装置而固定于此。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壁18的内侧为平滑的。作为选择,壁18的内侧可以设置有槽或突起,具体为纵向延伸的槽或突起,以提高过渡部分7的稳定性。
在过渡部分7中,设置有中空腔2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空腔20的形状为柱形,该柱形朝向过渡部分7的顶端21逐渐变细。但是,在没有根本改变本发明的作用的前提下,中空腔20可以为其他任何的形状。中空腔20可以单独由过渡部分7封闭起来,或者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由过渡部分7与凹部基底16一起封闭起来。将中空腔20封闭起来使过渡部分7相对较为稳定。中空腔20基本上封闭起来的事实并不排除在主体6或过渡部分7中设置孔的选择,该孔将中空腔20与把手部件的外部连通。还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中空腔。
过渡部分7的优选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该材料组合了柔软和弹性的理想特征,还具有能够通过注塑进行加工的优点。但是,可以使用任何相对弹性或能够复原的材料,因而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具体说出的其他选择为大然或合成的橡胶以及各种泡沫状和海绵状材料。
齿间牙刷1的优选实施方式设置为:刷子部件2的脊4延伸穿过过渡部分7。脊4穿过在过渡部分顶端21的孔而进入过渡部分7,延伸穿过中空腔20,从而在凹部基底16遇到主体6的槽12。脊4延伸至槽12中,因而嵌入并固定于主体6。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脊4固定于把手部件3的主体6,使刷子部件2具有极佳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把手部件3的主体6由较硬材料制成的情况下。
过渡部分7的顶端21可以接触脊4。但是,优选地,过渡部分7的顶端21或任何其他部件都不固定于刷子部件2的脊4或任何其他部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元件主体(即,刷子部件2、过渡部分7以及主体6的半部件11中的每一个)为单独形成,并装配在一起。优选地,刷子部件2可以通过已经描述的传统方法制造,而过渡部分7和主体6的每个半部件11优选通过传统的注塑而制成。
本发明的齿间牙刷1的制造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将刷子部件2的脊4穿过过渡部分7,并将主体6的两个半部件11装起来,从而将脊4固定在半部件11之间,而且将所述过渡部分7固定于所述主体6。这两个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进行。半部件11和脊4可以通过任何传统的方式(如粘接、焊接、熔接或机械方法)而彼此固定。
参考图5至图6,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点,特别是优选实施方式的优点。当刷子部件2弯曲时,无论是由于使用者的手指,或者是由于因将牙刷插入深入口腔难以到达的齿间空间中而产生的变形力,脊4都不会在其离开主体6的点22处突然急剧弯曲,其原因在于没有弹性前端部分的齿间牙刷的性质。相反,由于过渡部分7响应于压力,脊4平滑地弯曲过脊4的较长的弯曲部分23。这样的优点(即由于避免了脊4的突然弯曲,从而降低了材料疲劳,特别是金属疲劳)为现有技术的弹性前端部分所已知的,但本发明对此进一步做了提高。如图5中脊4的剖开部分24所示,由于过渡部分7没有固定于脊4,即使在顶端21也没有固定于脊4,因而过渡部分7的顶端21允许响应于弯曲而向后倾斜。这进一步降低了材料应力,使本发明的齿间牙刷1具有极佳的耐用性。当作用于弯曲刷子部件2的压力消除时,过渡部分7的弹性会使脊4恢复到其原始的直立位置。
当将齿间牙刷1插入两颗相邻牙齿25之间的齿间空间时,过渡部分7可以顶在牙齿25上,并在牙龈下面。根据过渡部分7所承受的机械压力,该过渡部分7压缩。壁18会向内压迫(implode),部分填充中空腔20并向
一部分脊4上施加压力。此外,由于过渡部分7的顶端21没有固定于脊4,因而所述顶端21会响应于压力而向后倾斜。在压缩过程中,中空腔20中的空气会通过位于顶端21的孔而被挤出。还可以在主体6或过渡部分7中设置单独的气孔。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齿间牙刷1的过渡部分7的变形可能性,其中,过渡部分7的压缩状态与其原始状态26形成对比。
与现有技术的齿间牙刷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齿间牙刷1的中空腔20,该齿间牙刷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和较好的行程长度。中空腔20中的气体具有吸收冲击的作用,从而保护牙龈和牙齿免受碰撞损坏,同时由过渡部分7的中空结构所产生的极佳的适应性,因而允许本发明的齿间牙刷深入多种形状的齿间空间中。

Claims (13)

1.一种齿间牙刷(1),该齿间牙刷(1)包括:
把手部件(3),所述把手部件(3)包括主体(6)和过渡部分(7),所述过渡部分(7)形成所述把手部件(3)的前端;和
刷子部件(2),所述刷子部件(2)从所述把手部件(3)的所述前端伸出,所述刷子部件(2)具有脊(4)和连接于所述脊(4)的多个刷毛丝;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7)是弹性的,所述把手部件(3)还包括在所述过渡部分(7)内的中空腔(20);所述中空腔(20)基本上为封闭的;其中,所述脊(4)穿过所述过渡部分(7)和所述中空腔(20)延伸,并固定于所述把手部件(3)的所述主体(6)上;并且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的顶端(21)能够接触所述脊(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把手部件(3)的所述主体(6)基本上为刚性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中空腔(20)中充有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中空腔(20)由所述把手部件(3)的所述过渡部分(7)和所述主体(6)一起基本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中空腔(20)仅由所述过渡部分(7)基本封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当所述过渡部分(7)受到外力时,所述中空腔(20)的容积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的顶端(2)设置为,该顶端(2)在受到外力时沿所述脊(4)向后倾斜。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朝向所述过渡部分(7)的顶端(21)逐渐缩小。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固定于所述主体(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通过机械装置固定于所述主体(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机械装置包括互锁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过渡部分(7)嵌入所述主体(6)的凹部(14)中,且所述互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分(7)的外侧上的凸缘(19),该凸缘(19)与位于所述凹部(14)内侧上的突出部(17)相配合。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牙刷(1),其中,所述把手部件(3)的所述主体(6)包括两个半部件(11)。
CN200780018222.4A 2006-05-30 2007-05-29 齿间牙刷 Active CN101448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0924806P 2006-05-30 2006-05-30
SE06011852 2006-05-30
SE0601185-2 2006-05-30
SE0601185 2006-05-30
US60/809,248 2006-05-30
PCT/EP2007/055154 WO2007138030A1 (en) 2006-05-30 2007-05-29 Interdental brus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8429A CN101448429A (zh) 2009-06-03
CN101448429B true CN101448429B (zh) 2013-06-12

Family

ID=4074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8222.4A Active CN101448429B (zh) 2006-05-30 2007-05-29 齿间牙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48429B (zh)
BR (1) BRPI0712190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8123B1 (de) * 2009-08-28 2015-11-04 G.B. Boucherie, N.V.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ürste, Vorrichtung hierfür sowie Bürste mit Ankerteil für verdrillte Drahtabschnitte
KR102402174B1 (ko) * 2017-08-25 2022-05-25 쿠라덴 아게 치간 브러시
CN114869042B (zh) * 2022-05-10 2024-03-01 好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龈牙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0824B2 (ja) * 2001-03-01 2011-06-15 大平工業株式会社 歯間ブラシ
JP2003265503A (ja) * 2002-03-15 2003-09-24 Ekonosu:Kk 歯間部用歯ブラシ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53344A 2002.09.10
JP特开2003-265503A 2003.09.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712190A2 (pt) 2012-03-06
CN101448429A (zh) 2009-06-03
BRPI0712190B1 (pt)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67167B2 (en) Interdental brush
CA2818418C (en) Toothbrush having a gripping region
AU2009356689B2 (en) Oral care implement having multi-component handle
US9392867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n oral hygiene implement having flexible wings
RU2514697C2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ухода за ротовой полостью, имеющее корпус,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й внутри ручки
US10426249B2 (en) Oral care implement
US10278485B2 (en) Oral care implement and filament therefor
CN1233165A (zh) 齿间清洁器及其制造方法
AU6498798A (en) Toothbrush
CN1374840A (zh) 牙刷
EP0955833A1 (en) A toothbrush with elastomer filled flexible head
US20100313371A1 (en) Toothbrus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CN1708248B (zh) 牙刷
CN101448429B (zh) 齿间牙刷
AU2012396863B2 (en) Oral care implement
KR200473104Y1 (ko) 치간 청소 구조체
AU2012396864B2 (en) Oral care implement
JP2002199938A (ja) 歯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