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7265A -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7265A
CN101437265A CNA2008102247766A CN200810224776A CN101437265A CN 101437265 A CN101437265 A CN 101437265A CN A2008102247766 A CNA2008102247766 A CN A2008102247766A CN 200810224776 A CN200810224776 A CN 200810224776A CN 101437265 A CN101437265 A CN 101437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ub
district
defined threshol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247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敏
高疆
王方圆
王刚
黄丽
周莉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2247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7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7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7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该技术方案中,首先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判断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某个基站过负荷而导致BSC退服的问题。

Description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节假日或举行大型活动时,由于用户出现密集的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通信行为,可能会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负荷过高,如果过高的负荷无法及时得到缓解,最终超过了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承载的门限,则会造成用户无法正常通话等情况,因此必须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
移动通信系统由网络交换子系统(NSS,Network Switching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和网管子系统(NMS,NetworkManagement System)三个子系统组成,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负荷高低由以上三个子系统的负荷高低决定,由于BSS是连接用户与核心网络的桥梁,是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输入端,因此BSS的过负荷控制对于整个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对BSS进行过负荷控制主要通过对BSS内的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进行负荷监控来实现的,但是若BSS内的基站因业务量的剧增,使得负荷超过了基站可以承载的门限,则会出现基站退服的现象,某个基站退服后,BSC内的其他基站的业务量会因此迅速增长,导致更多的基站发生退服的现象,最终可能导致BSC的退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某个基站过负荷而导致BSC退服的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在判断出获得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包括: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获得单元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在根据获得的所述平均负荷,判断出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包括: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平均负荷,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中,首先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判断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这就避免了由于某个基站过负荷而导致BSC退服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障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于监控基站链路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于监控基站链路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子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子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位置区负荷进行监控和调整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包含监控基站处理器负荷和监控基站链路负荷两种方法,下面分别给出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其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1,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12,判断步骤11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其中该第一规定阈值可以不限于为该基站处理器最大处理能力的70%;
步骤13,在步骤1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该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其中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可以但不限于有三种实施情况,具体为:
第一种实施情况:在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单一工作频率覆盖的小区时,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第二种实施情况:在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时,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其中第一工作频率和第二工作频率可以但不限于为900兆赫兹或1800兆赫兹;
第三种实施情况:在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小于第二规定阈值时,对第一基站在该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该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
在将第一基站在该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该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时,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其中上述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此外,在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在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四规定阈值时,关闭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在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五规定阈值时,关闭第一基站的部分载频。
其中上述第四规定阈值和第五规定阈值均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判断得到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时,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这就避免了由于某个基站过负荷而导致BSC退服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障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下面给出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若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基站为基站1,第二基站为基站2,其中基站1所覆盖的小区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且基站1的工作频率为1800兆赫兹,基站2的工作频率为900兆赫兹,则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具体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21,获得基站1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22,判断基站1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基站1的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70%,若是,则确定基站1的处理器处于过负荷状态,转至步骤23,若否,则确定基站1的处理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转至步骤212,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步骤23,判断基站1覆盖的三个小区是否为由1800兆赫兹和900兆赫兹共同覆盖的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小区1为由基站1的工作频率1800兆赫兹和基站2的工作频率900兆赫兹共同覆盖的小区,小区2和小区3均为由单一工作频率,即基站1的工作频率1800兆赫兹覆盖的小区,那么针对小区1,执行步骤24,针对小区2和小区3,执行步骤27;
步骤24,判断基站2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小于基站处理器2的最大处理能力的50%,若是,则确定基站1可以将自身在小区1中处理的部分业务量疏导到基站2中,转至步骤25,若否,则确定基站1不能通过和基站2均衡业务量来降低自身的负荷,转至步骤27;
步骤25,通过调整功率参数、切换参数和小区重选参数,均衡基站1在小区1中处理的业务量和基站2在小区中处理的业务量,即将基站1在小区1中处理的部分业务量疏导到基站2中,这就降低了基站1的负荷;
步骤26,在均衡基站1和基站2的业务量之后,判断基站1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依然大于基站1的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70%,若是,则转至步骤27,若否,则转至步骤212,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步骤27,降低基站1对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基站1对该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从而缩小基站1所覆盖的范围,降低了接入基站1的业务量;
步骤28,判断基站1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基站1的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75%,若是,则转至步骤29,若否,则转至步骤21,继续监控基站1的处理器的负荷;
步骤29,关闭基站1管理的半速率信道,以降低接入基站1的业务量,并减少基站1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Stand-alone Dedicated ControlChannel)的数量,即将部分SDCCH信道转换为业务信道(TCH,TrafficChannel),以使基站1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量;
步骤210,判断基站1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基站1的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80%,若是,则转至步骤211,若否,则转至步骤21,继续监控基站1的处理器的负荷;
步骤211,为了保证基站1不宕机,同时保证BSC的安全,将基站1的部分载频关闭,使基站1的载频数量不大于4个;
步骤212,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获得单元31、第一判断单元32和第一控制单元33,其中:
获得单元31,用于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第一判断单元32,用于判断获得单元31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33,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3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较佳地,第一控制单元33在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单一工作频率覆盖的小区时,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较佳地,第一控制单元33在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时,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较佳地,第一控制单元33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第二判断子单元和第一控制子单元,其中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3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是否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第一基站在上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上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
更佳地,第一控制单元33还进一步包括第三判断子单元和第二控制子单元,其中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子单元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三规定阈值,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上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较佳地,上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33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四规定阈值,第四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较佳地,上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还包括第三判断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其中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33对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五规定阈值,第五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第一基站的部分载频。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于监控基站链路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其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41,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42,根据步骤41获得的平均负荷,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其中该第一规定阈值可以不限于为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40%;
步骤43,在步骤4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可以但不限于有两种实施情况,具体为:
第一种实施情况: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处于故障状态的链路时,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第二种实施情况: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降低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此外,在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二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关闭该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该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该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该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关闭该基站的部分载频。
其中上述第二规定阈值和第三规定阈值均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在判断得到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这就避免了由于某个基站过负荷而导致BSC退服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保障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下面给出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于监控基站链路负荷实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具体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51,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52,根据获得的每条链路的平均负荷,判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40%的链路,若是,则确定该链路处于过负荷状态,转至步骤53,若否,则确定该链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转至步骤510,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步骤53,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如链路断开等故障,若是,则转至步骤54,若否,则转至步骤55;
步骤54,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步骤55,降低该基站对管理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该基站对管理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从而缩小该基站所覆盖的范围,降低了接入该基站的业务量;
步骤56,判断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45%的链路,若是,则转至步骤57,若否,则转至步骤51,继续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
步骤57,关闭该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以降低接入该基站的业务量,并减少该基站管理的SDCCH的数量,即将部分SDCCH信道转换为TCH,以使该基站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量;
步骤58,在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60%的链路,若是,则转至步骤59,若否,则转至步骤51,继续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
步骤59,为了保证该基站不宕机,同时保证BSC的安全,将该基站的部分载频关闭,使该基站的载频数量不大于4个;
步骤510,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其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获得单元61、第一判断单元62和第一控制单元63,其中:
获得单元61,用于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第一判断单元62,用于根据获得单元61获得的平均负荷,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
第一控制单元63,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6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较佳地,第一控制单元63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和第一控制子单元,其中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6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处于故障状态的链路;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较佳地,第一控制单元63可以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和第二控制子单元,其中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6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降低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该基站对自身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较佳地,上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63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二规定阈值的链路,第二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该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该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该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该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较佳地,上述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判断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其中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63对该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该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的链路,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该基站的部分载频。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来达到对基站子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基站子系统的安全,也可以将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和对BSC进行过负荷控制结合起来,其中对BSC进行过负荷控制又包含基于监控BSC处理器的负荷和监控BSC链路负荷两种方法,因此对基站子系统的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可以但不限于为下述七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处理器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二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处理器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三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处理器的负荷、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四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链路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五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链路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六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链路的负荷、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进行结合;
第七种实施方式:基于监控BSC处理器的负荷、基于监控BSC链路的负荷、基于监控基站处理器的负荷与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进行结合。
首先以第三种实施方式为例,下面给出具体处理过程。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子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其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71,获得BSC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72,判断BSC的处理器在1小时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该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45%,若是,则确定BSC的处理器处于过负荷状态,转至步骤73,若否,则确定该处理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转至步骤710,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步骤73,修改基站收发信台(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的测量周期以此来降低测量给BSC的处理器所带来的负荷;
步骤74,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或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来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或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和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结合起来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步骤75,对该BSC所属的位置区的负荷进行监控和调整;
步骤76,判断BSC的处理器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该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60%超过2小时,若是,则转至步骤77,若否,则转至步骤71;
步骤77,对该BSC管理的拥塞小区中的部分用户进行接入禁止,直至BSC处理器的平均负荷降至55%以下超过10分钟;
步骤78,判断BSC的处理器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该处理器全部处理能力的70%超过2小时,若是,则转至步骤79,若否,则转至步骤71;
步骤79,对该BSC管理的拥塞小区进行接入禁止,直至BSC处理器平均负荷降至55%以下超过10分钟;
步骤710,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以第六种实施方式为例,下面给出具体处理过程。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站子系统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流程图,其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81,获得BSC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步骤82,根据获得的每条链路的平均负荷,判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25%的链路,若是,则确定该链路处于过负荷状态,转至步骤83,若否,则确定该链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转至步骤811,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步骤83,判断该BSC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故障链路,如链路断开等故障,若是,则转至步骤84,若否,则转至步骤85;
步骤84,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步骤85,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或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来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或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和基于监控基站链路的负荷结合起来对该BSC管理的各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步骤86,判断在该BSC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30%的链路,若是,则转至步骤87,若否,则转至步骤81,继续监控BSC链路的负荷;
步骤87,对该BSC所属的位置区的负荷进行监控和调整;
步骤88,通过降低基站对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基站对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来收缩该BSC的边界基站的覆盖范围;
步骤89,判断在该BSC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该链路最大处理能力的35%的链路,若是,则转至步骤810,若否,则转至步骤81,继续监控BSC链路的负荷;
步骤810,将该BSC管理的基站的载频陆续关闭至4载频以下,其中可以优先关闭高话务或者高拥塞基站的载频;
步骤811,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上述处理过程中,对BSC所属的位置区的负荷进行监控和调整的方法如图9所示,其具体处理过程为:
步骤91,获得该BSC所属位置区在60分钟内的寻呼总量;
步骤92,判断获得的寻呼总量是否超过16万次,若是,则转至步骤94,若否,则转至步骤93,
步骤93,判断该BSC所属的位置区内是否存在超过50%的BTS出现寻呼溢出,并且BTS寻呼删除的比例大于5%,若是,则转至步骤94,若否,则转至步骤911;
步骤94,关闭该BSC所属位置区内的用户使用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进行的短信和话音的寻呼;
步骤95,判断该BSC所属的位置区在60分钟内的寻呼量是否超过16万次,若是,则转至步骤96,若否,则转至步骤911;
步骤96,关闭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侧的重寻呼参数:
步骤97,判读该BSC所属的位置区在60分钟内的寻呼总量是否在16万次到18万次之间,同时BSC的处理器的平均负荷是否高于50%,若是,则转至步骤98,若否,则转至步骤91;
步骤98,通过降低基站对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降低基站对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收缩该BSC所属位置区周边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其中可以按照业务量的高低进行上述步骤,即优先收缩业务量高的基站的覆盖范围;
步骤99,判断该BSC所属的位置区在60分钟内的寻呼总量是否超过20万次,同时该BSC的处理器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55%,若是,则转至步骤910,若否,则转至步骤91;
步骤910,将该BSC所属的位置区边界的业务量较高的基站割接至业务量较低的BSC中;
步骤911,结束过负荷控制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对BSC进行过负荷控制和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对基站子系统的过负荷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站系统的安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在判断出获得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时,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单一工作频率覆盖的小区时,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时,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小于第二规定阈值时,对第一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时,所述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对所述第一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
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
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四规定阈值时,所述第四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对所述第一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
减少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
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五规定阈值时,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的部分载频,所述第五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8、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获得单元获得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单一工作频率覆盖的小区时,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时,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小区是否为由工作频率是第一工作频率的第一基站和工作频率是第二工作频率的第二基站所共同覆盖的小区;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第二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不大于第二规定阈值;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第一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和第二基站在所述小区中所处理的业务量进行均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三规定阈值,所述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第一基站对所述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是否大于第四规定阈值,所述第四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第一基站的处理器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五规定阈值,所述第五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所述第一基站的部分载频。
15、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在根据获得的所述平均负荷,判断出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
在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处于故障状态的链路时,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具体包括:
在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对所述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降低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
提高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
降低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二规定阈值的链路时,所述第二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对所述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关闭所述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
减少所述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
关闭所述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所述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的链路时,关闭所述基站的部分载频,所述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20、一种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基站管理的各链路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平均负荷,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平均负荷大于第一规定阈值的链路;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处于故障状态的链路;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发出链路故障通知消息。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降低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或提高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或降低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提高所述基站对该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二规定阈值的链路,所述第二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所述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或减少所述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或关闭所述基站管理的半速率信道和减少所述基站管理的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对所述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后,判断所述基站管理的各链路中是否存在规定时间长度内的平均负荷大于第三规定阈值的链路,所述第三规定阈值不小于第一规定阈值;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关闭所述基站的部分载频。
CNA2008102247766A 2008-12-29 2008-12-29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437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47766A CN101437265A (zh) 2008-12-29 2008-12-29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247766A CN101437265A (zh) 2008-12-29 2008-12-29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7265A true CN101437265A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247766A Pending CN101437265A (zh) 2008-12-29 2008-12-29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726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41A (zh) * 2010-12-20 2011-04-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闭塞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88735A (zh) * 2010-03-24 2011-06-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2167492A1 (zh) * 2011-07-29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及装置、接入网控制设备
CN102036265B (zh) * 2009-09-28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基站负荷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4310A (zh) * 2014-10-16 2014-12-24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讯信息处理方法
CN105828384A (zh) * 2015-01-09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接入核心网的动态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04935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92009A (zh) * 2020-05-18 2021-11-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265B (zh) * 2009-09-28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基站负荷的方法及装置
US8924983B2 (en) 2010-03-24 2014-12-30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ter-subframe service load balancing and process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N102088735A (zh) * 2010-03-24 2011-06-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1116674A1 (zh) * 2010-03-24 2011-09-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088735B (zh) * 2010-03-24 2014-12-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子帧间的业务负荷均衡处理及小区间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036341A (zh) * 2010-12-20 2011-04-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闭塞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36341B (zh) * 2010-12-20 2013-07-0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闭塞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167492A1 (zh) * 2011-07-29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及装置、接入网控制设备
CN104244310A (zh) * 2014-10-16 2014-12-24 成都思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讯信息处理方法
CN105828384A (zh) * 2015-01-09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接入核心网的动态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828384B (zh) * 2015-01-09 2019-06-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lte基站接入核心网的动态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04935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92009A (zh) * 2020-05-18 2021-11-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7265A (zh) 对基站进行过负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53028B (zh) 在防止控制信令数据处理过载时减少接入延迟
US9210650B2 (en) Terminal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9982353B (zh) 基于VoLTE网络的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1959292B (zh) 基站节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09338B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自优化方法
US9253691B2 (en) Method,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control parameters
CN109561454B (zh) 网络优化方法和装置
EP2567564A1 (en) Method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for activating an inactive cell
CN112188576B (zh) 5g终端在业务并发时的功耗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2015010938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WO2016011752A1 (zh) 负荷均衡方法及装置
EP267399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nalyz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of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036265B (zh) 控制基站负荷的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A soft handover algorithm for TD-LTE system in high-speed railway scenario
CN102036341B (zh) 一种实现小区闭塞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81855A (zh) 一种优化3g与4g之间互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WO2010085911A1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自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17766A (zh) 用于移动网络的网优实时参数优化调整系统及其方法
CN104038955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故障检测及处理的方法及基站
CN102932813B (zh) 一种cio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9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A283633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contro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3428728B (zh) 在无线异构通信网中优化无线链路监视窗口参数的方法
Shan et al. The optimization of TD-LTE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Lab lech simul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