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024B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6024B
CN101436024B CN200810126612XA CN200810126612A CN101436024B CN 101436024 B CN101436024 B CN 101436024B CN 200810126612X A CN200810126612X A CN 200810126612XA CN 200810126612 A CN200810126612 A CN 200810126612A CN 101436024 B CN101436024 B CN 101436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aforementioned
keeps
keep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6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6024A (zh
Inventor
坂本孝
上原大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developing zone and before the supply, e.g. developer recovering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72Housing of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可以利用由层厚限制部件限制层厚的显影剂可靠地清洁防泄漏部件。该显影装置具有:第1防泄漏部件(46),其一端部(46a)支撑在显影容器(V)上,且另一端部(46b)与像保持体(PRy)接触,防止显影剂的泄漏;以及第2防泄漏部件(47),其相对于显影剂保持体(R0y)的旋转方向,配置在层厚限制部件与第1防泄漏部件之间,基部(47a)支撑在前述显影剂容器上,同时,在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其自由端部(47b)与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接触,并且,在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上保持有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该自由端部被在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的显影剂挤压,与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接触。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涉及的技术,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至3所述的技术。
在作为专利文献1的特开2005-37553号公告中,记载了一种显影装置(4),其在显影辊(41)与感光体鼓(1)相对的显影区域中,配置作为防止显影剂飞散部件的第1入口密封部(10a),其闭塞显影装置壳体(46)的开口缘部(46a)和感光体鼓(1)表面之间的间隙。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在前述第1入口密封部(10)的基础上,设置作为色调剂结块防止部件的第2入口密封部(10b),其形成为沿着显影辊(41)的表面的形状,且在显影区域的上游侧,使前端部与第1入口密封部(10a)的前端部接触,用于防止附着在第1入口密封部(10a)表面的色调剂结块的产生。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前述第2入口密封部(10b)配置为,在将穿过与刮板(44)相对的区域的显影辊(41)上的显影剂输送至显影区域的期间,与第2入口密封部(10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利用显影辊(41)的旋转,显影剂摩擦第2入口密封部(10b)的表面,利用显影辊回收附着在第2入口密封部(10b)表面的显影剂。
在作为专利文献2的特开2000-565666号公报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显影装置(7)的外壳(20)的开口部(22)处,设置膜状的密封部件(60),以防止漂浮色调剂向装置的外部泄漏,在密封部件(60)的内表面设置防止附着色调剂的膜状的遮蔽部件(62)。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遮蔽部件(62)配置为,从相当于层厚限制部件的显影剂量限制部件(25)至与带状感光体(5)接触的位置处,与显影辊(23)的表面隔着大致恒定的距离而弯曲,并且前端与密封部(60)内表面接触。另外,前述遮蔽部件(62)使通过显影剂量限制部件(25)的显影剂成为立穗状的磁刷,由磁刷滑动摩擦遮蔽部件(62)的表面。因此,在前述密封部件(60)上,可以用遮蔽部件(62)直接防止漂浮色调剂附着而堆积的情况,同时还利用磁刷防止漂浮色调剂附着在屏蔽部件(62)上。
在作为专利文献3的特开2001-66887号公报中记载下述技术,即,在显影装置的框架(2)上设置与感光体(1)接触的密封部件(4),防止显影剂的飞散、泄漏,同时,在框架(2)的内侧与显影辊(3)之间,配置树脂部件(5)或可弯性弹性部件(6),其用于与由在显影辊(3)表面形成的显影剂形成的显影刷接触而填充间隙,防止显影剂附着而堆积在框架(2)的内表面上。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其具有自清洁作用,即,在配置密封状部件(5)的基础上,在密封状部件(5)的自由端部的部分配置弹性发泡部件(6),用显影刷(8)的穗滑动摩擦密封状部件(5)的表面,扫落附着堆积在密封状部件5上的色调剂。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7553号公报(“0032”~“0036”,图6~图8、图11)
专利文献2:特开2000-56566号公报(“0053”~“0057”,图11、图12)
专利文献3:特开2001-66887号公报(“0004”~“0008”、“0024”~“0027”,图2、图11、图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为,减少显影剂保持体保持显影剂并旋转的状态、以及其它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显影剂的泄漏。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课题,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显影装置,其具有:
显影剂收容部,其在内部收容显影剂;
显影剂保持体,其在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将在像保持体表面形成的潜像显影为可视像;
层厚限制部件,其支撑在前述显影剂收容部上,限制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的显影剂层的厚度;
第1防泄漏部件,其相对于前述像保持体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相对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其一端部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接触,防止前述显影剂的泄漏;以及
第2防泄漏部件,其相对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配置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与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之间,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其一端部与前述像保持体表面接触,并且,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有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该一端部被由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保持的显影剂挤压,与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接触。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具有伴随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而空气涡旋的空间,该空间相对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形成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相对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形成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前述显影剂收容部的内壁具有倾斜,该倾斜是在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的前述显影剂保持体旋转方向上游侧,且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前述旋转方向下游侧,沿着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面向显影剂保持体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倾斜。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显影装置中,
具有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其具有:第1支撑部,其支撑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以及第2支撑部,其支撑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
前述空间形成于前述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的前述第2支撑部的壁面、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前述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侧的壁面之间。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以按照重力方向下方、与像保持体最接近的部分、重力方向上方的顺序移动的方式旋转,
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被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的显影剂挤压,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之间的最接近位置的重力方向下方。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以按照重力方向下方、与像保持体最接近的部分、重力方向上方的顺序移动的方式旋转,
前述显影剂收容部包围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周围,且使与前述像保持体相对的部分敞开,
该显影剂收容部的配置在位于前述敞开部分的、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之间的最接近位置的重力方向上方,且靠近像保持体的区域的部位的形状为,随着接近前述像保持体侧,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增大。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前述显影剂收容部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不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接触,且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接触,
前述接触面相对于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从像保持体表面引出的沿着重力方向的假想切线,配置在不横切前述假想切线的位置。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课题,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像保持体,其在表面形成潜像;
技术方案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将前述像保持体表面的潜像显影为可视像;
转印装置,其将前述像保持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其对前述介质表面的可视像进行定影,
前述像保持体相对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向反方向旋转,经由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将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向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的显影剂挤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显影剂保持体保持显影剂并旋转的状态、及其它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显影剂泄漏。
根据技术方案2至4所述的发明,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涡旋的空气,减少在层厚限制部件的下游侧蓄积显影剂。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当在显影剂保持体与像保持体最接近的位置进行显影时,可以经由第2防泄漏部件,将由于重力而下落的显影剂向显影剂保持体引导。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通过显影区域而被显影剂回收部回收的显影剂中的,附着在显影剂收容部的像保持体的前端的显影剂、或与显影剂收容部的像保持体侧的前端碰撞的显影剂落入显影区域。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向接触面侧落下的显影剂流入接触面与第2防泄漏部件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显影剂保持体保持显影剂并旋转的状态、和其它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显影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图3A是去除显影容器罩的状态的要部剖面斜视说明图,图3B是供给螺旋送料器的说明图,图3C是搅拌螺旋送料器的说明图。
图4是图3A的IV-IV线剖面图,是显影剂未附着在显影剂保持体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例1的防泄漏部件及防泄漏部件固定部件的斜视说明图。
图6是防泄漏部件及防泄漏部件固定部件支撑在层厚限制部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是在显影剂保持体上附着显影剂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此外,为了使以下说明的理解更容易,在附图中,以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以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以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用箭头X、-X、Y、-Y、Z、-Z表示的方向或表示的方位,分别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另外,图中“○”中带“·”的标志表示从纸面背面侧向表面侧的箭头,“○”中带“×”的标志表示从纸面表面侧向背面侧的箭头。
而且,在以下使用附图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除了说明所需的部件之外的图示适当省略。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U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U1;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其支撑自动原稿输送装置U1,并且在上端具有透明的原稿读取面PG。
前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U1具有:原稿供纸部TG1,其重叠收容希望复印的多张原稿Gi;以及原稿排纸部TG2,其排出从原稿供纸部TG1供纸并经过前述原稿读取面PG上方的原稿读取位置而输送的原稿Gi。
前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具有:操作部UI,其使使用者输入操作图像形成动作开始等的动作指令信号;以及曝光光学系统A等。
来自由前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U1在原稿读取面PG上输送的原稿、或手动放置在原稿读取面PG上方的原稿的反射光,经由前述曝光光学系统A,由固体摄像元件CCD变换为红R、绿G、蓝B的电信号。
图像信息变换部IPS将从固体摄像元件CCD输入的前述RGB的电信号变换为黑色K、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的图像信息并暂时存储,在规定的时刻,将前述图像信息作为潜像形成用的图像信息,输出至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
此外,在原稿图像为单色图像即所谓的黑白图像的情况下,将仅为黑色的图像信息输入至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
前述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L具有未图示的各个颜色Y、M、C、K的各驱动电路,将对应于输入的图像信息的信号,在规定的时刻输出至为各个颜色配置的潜像形成装置LHy、LHm、LHc、LHk。
图2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配置于前述图像形成装置U的重力方向中央部的可视像形成装置Uy、Um、Uc、Uk,分别是形成Y、M、C及K这各个颜色的可视像的装置。
从潜像形成装置LHy~LHk的各个潜像写入光源射出的Y、M、C、K的潜像写入光Ly、Lm、Lc、Lk,分别入射到作为像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进行旋转的感光体鼓PRy、PRm、PRc、PRk中。此外,在实施例1中,前述潜像形成装置LHy~LHk由作为前述潜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LED阵列构成。
前述Y的可视像形成装置Uy具有进行旋转的感光体鼓PRy、带电器CRy、潜像形成装置LHy、显影装置Gy、转印器T1y、作为像保持体清洁器的一个例子的感光体清洁器CLy。此外,在实施例1中,前述感光体鼓PRy、带电器CRy、感光体清洁器CLy构成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2可以一体地拆卸的像保持体单元。
前述可视像形成装置Um、Uc、Uk均与前述Y的可视像形成装置Uy同样地构成。
在图1、图2中,在前述各感光体鼓PRy、PRm、PRc、PRk,分别利用带电器CRy、CRm、CRc、CRk带电后,在图像写入位置Q1y、Q1m、Q1c、Q1k处,利用前述潜像写入光Ly、Lm、Lc、Lk,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前述感光体鼓PRy、PRm、PRc、PRk表面的静电潜像,在显影区域Q2y、Q2m、Q2c、Q2k上,利用由显影装置Gy、Gm、Gc、Gk的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GRy、GRm、GRc、GRk保持的显影剂,显影为作为可视像的一个例子的色调剂像。
该显影的色调剂像,被输送至与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一个例子的中间转印带B接触的1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在前述1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上,向配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背面侧的1次转印器T1y、T1m、T1c、T1k,从由控制部C控制的电源电路E,在规定的时刻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1次转印电压。
前述各感光体鼓PRy~PRk上的色调剂像,利用前述1次转印器T1y、T1m、T1c、T1k被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1次转印后的感光体鼓PRy、PRm、PRc、PRk表面的残留物、附着物,利用感光体清洁器CLy、CLm、CLc、CLk进行清洁。清洁后的前述感光体鼓PRy、PRm、PRc、PRk表面,利用带电器CRy、CRm、CRc、CRk而再次带电。
在前述感光体鼓PRy~PRk的上方,配置可上下移动且可向前方伸出的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转印带模块BM。前述转印带模块BM具有:前述中间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转印带驱动辊Rd;作为中间转印体张伸设置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运动防止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游动(walkingroll)辊Rw;作为从动部件的一个例子的空转辊Rf;作为二次转印区域相对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辅助辊T2a;以及前述1次转印器T1y、T1m、T1c、T1k。并且,前述中间转印带B利用由前述各个辊Rd、Rt、Rw、Rf、T2a构成的作为中间转印体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转印带支撑辊Rd、Rt、Rw、Rf、T2a可旋转移动地支撑。
与和前述辅助辊T2a接触的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相对,配置作为2次转印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二次转印辊T2b,由前述各个辊T2a、T2b构成2次转印器T2。另外,利用与2次转印辊T2b及中间转印带B相对的区域,形成2次转印区域Q4。
在前述1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中,依次由一次转印器T1y、T1m、T 1c、T1k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的单色或多色的色调剂像,被输送至前述2次转印区域Q4。
由前述一次转印器T1y、T1m、T1c、T1k、中间转印带B及二次转印器T2等,构成实施例1的转印装置T1+T2+B。
在前述可视像形成装置Uy~Uk的下方,设置3段作为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左右一对的导轨GR,在前述导轨GR上,支撑作为供纸容器的一个例子的供纸盘TR1~TR3,使其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出入。作为收容在供纸盘TR1~TR3中的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纸S,由作为介质取出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拾取辊Rp取出,由作为介质分配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分配辊Rs一张一张地分离。并且,记录纸S沿着作为介质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纸张输送路径SH,由作为介质输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多个输送辊Ra输送,发送至配置在2次转印区域Q4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作为转印区域输送时刻调节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阻挡辊Rr。由前述纸张输送路径SH、纸张输送辊Ra、阻挡辊Rr等构成纸张输送装置SH+Ra+Rr。
阻挡辊Rr与在前述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的色调剂像输送至2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配合,将前述记录纸S输送至2次转印区域Q4。当记录纸S通过前述2次转印区域Q4时,前述辅助辊T2a接地,在2次转印器T2b上,从由前述控制部C控制的电源电路E,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2次转印电压。此时,前述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像,利用前述2次转印器T2转印到记录纸S上。
2次转印后的前述中间转印带B,由作为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一个例子的转印带清洁器CLb进行清洁。
被2次转印了的前述色调剂像的记录纸S,被输送至定影装置F的作为加热用定影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加热辊Fh及作为加压用定影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加压辊Fp的压接区域即定影区域Q5,在通过前述定影区域时被加热定影。加热定影后的记录纸S,从作为介质排出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排出辊Rh,排出至作为介质排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排纸盘Rh上。
此外,在前述加热辊Fh表面,利用脱离剂涂敷装置Fa,涂敷用于增强记录纸S从前述加热辊上的脱离性的脱离剂。
在前述转印带模块BM的上方,配置作为收容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的各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剂盒Ky、Km、Kc、Kk。收容在各显影剂盒Ky、Km、Kc、Kk中的显影剂,对应于前述显影装置Gy、Gm、Gc、Gk的显影剂的消耗,从后述的显影剂补给通路向前述各显影装置Gy、Gm、Gc、Gk进行补给。此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前述显影剂,由两种成分显影剂构成,其含有磁性载体和添加了添加剂的色调剂。
在图1中,前述图像形成装置U具有上侧壳体UF和下侧壳体LF,在上侧壳体UF上,支撑前述可视像形成装置Uy~Uk及相对于可视像形成装置Uy~Uk配置在上方的部件、即转印带模块BM等。
另外,在下侧壳体LF上,支撑对前述供纸盘TR1~TR3进行支撑的导轨GR及从前述各纸盘TR1~TR3进行供纸的前述供纸部件、即拾取辊Rp、分配辊RS、纸张输送辊Ra等。
(显影装置的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图3A是去除显影容器罩的状态的要部剖面斜视说明图,图3B是供给螺旋送料器的说明图,图3C是搅拌螺旋送料器的说明图。
图4是图3A的IV-IV线剖面图,是显影剂未附着在显影剂保持体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下面,说明前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Gy、Gm、Gc、Gk,因为各个颜色的显影装置Gy、Gm、Gc、Gk同样地构成,所以,仅对Y色的显影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其它颜色的显影装置Gm、Gc、Gk,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2~图4中,与感光体鼓PRy相对配置的显影装置Gy,具有收容含有色调剂及载体的二组分显影剂的作为显影剂收容部一个例子的显影容器V。前述显影容器V由下述部分构成:显影容器主体1;作为盖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容器罩2,其如图4所示,闭塞显影容器主体1的上端;作为显影剂供给废弃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剂供给废弃筒3,其如图3所示,与显影容器主体1的前端连结;以及后述的密封支撑部件43。在图4中,实施例1的显影容器V,对应于与感光体鼓PRy相对的显影区域Q2y,形成开口V1而敞开。
在图2~图4中,显影容器主体1在其内侧具有:作为显影剂保持体收容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室4;作为第1显影剂收容室的一个例子的第1搅拌室6,其与前述显影辊室4相邻;以及作为第2显影剂收容室的一个例子的第2搅拌室7,其在前述第1搅拌室6的右斜下方与其相邻配置,以使显影容器V的横向及纵向的尺寸小型化。在前述显影辊室4内,收容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R0y,前述显影辊R0y,其外表面的一部分在开口V1处向感光体鼓PRy侧露出,与感光体鼓PRy相对配置。前述显影辊R0y,在图4中,旋转方向为,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以重力方向下方、与感光体鼓Pry最接近部即显影区域Q2y、重力方向上方的顺序移动而进行旋转。此外,如图4所示,前述感光体鼓PRy的旋转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显影辊R0y的旋转方向为反方向。
在前述显影辊R0y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设置层厚限制部件8,其用于限制显影辊R0y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
此外,在图4中,在前述显影容器V的前后两端部,在与感光体鼓PRy相对的一侧,支撑定位部件Va、即所谓的跟踪部件,以用于使显影辊R0y与感光体鼓PRy的间隔为规定的间隔。
在图3中,前述第1搅拌室6的前侧,与显影剂供给废弃筒3内部的供给废弃室6a连接,第2搅拌室7的前侧,与显影剂供给废弃筒3内部的补给室7a连结。在图3中,在前述供给废弃室6a的前端部(+X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从前述显影剂盒Ky、Km、Kc、Kk补给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口3a。另外,在前述补给废弃室6a的后部的下表面,形成作为显影剂排出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剂排出口3b,从显影剂排出口3b排出而落下的废弃显影剂,被未图示的显影剂回收容器回收。
如图3所示,在前述显影剂容器主体1中,在前述第1搅拌室6与第2搅拌室7之间,在除了两端部之外的部分处形成分隔壁9。在图3、图4中,前述第1搅拌室6及第2搅拌室7构成为,在配置于后端部的作为第1流入部的一个例子的上升流入部E1、和配置于前侧的作为第2流入部的一个例子的下降流入部E2处连通,使显影剂可以循环。在前述下降流入部E2上安装开口形成部件11,其形成用于调整流量的开口。
另外,在前述显影剂供给废弃筒3上,在供给废弃室6a与补给室7a之间形成分隔壁12。因此,如图3所示,废弃室6a与补给室7a构成为,利用作为第3流入部的一个例子的补给流入部E3连通,可以使显影剂从供给废弃室6a向补给室7a流入。
由前述第1搅拌室6及第2搅拌室7构成循环搅拌室(6+7)。
在图3、图4中,在前述第1搅拌室6内配置供给螺旋送料器21,其作为供给部件的一个例子,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进行输送,同时将其向显影辊R0y供给。
在图3A、图3B中,前述供给螺旋送料器21具有:第1旋转轴22,其平行于前述显影辊R0y的轴向延伸;以及螺旋状的第1输送叶片23,其被支撑在前述第1旋转轴22的外周。第1输送叶片23具有:补给用反向输送叶片23a,其对应于供给废弃室6a的前端部配置;作为第4输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废弃用输送叶片23b,其对应于从供给废弃室6a的中央部至后部而配置;作为反向输送部及第3输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循环用反向输送叶片23c,其对应于从供给废弃室3a的后端部至下降流入部E2的前侧而配置;以及作为第1输送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主搅拌输送叶片23d,其对应于从下降流入部E2至第1搅拌室6的后端而配置。
此外,在实施例1中,各个叶片23a~23d分别形成为螺旋状,第1主搅拌输送叶片23d旋转一周而显影剂移动的距离、即在轴向相邻的叶片间的间距,即所谓的螺距,设定为大于各输送叶片23a~23c。另外,在实施例1中,前述供给螺旋送料器21、第1旋转轴22和第1输送叶片23由树脂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单独地构成轴和输送叶片,并将其组装。此外,在实施例1中,前述各输送叶片23a~23d设置在1个第1旋转轴22上,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以补给用反向输送叶片23a与其旋转轴、废弃用输送叶片23b与其旋转轴、循环用反向输送叶片23c与其旋转轴、第1主搅拌输送叶片23d与其旋转轴的方式,单独地构成。
在图3A、图3C中,在前述第2搅拌室7内配置作为搅拌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搅拌螺旋送料器26,其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进行输送。前述搅拌螺旋送料器26具有:第2旋转轴27,其沿着前述显影辊R0y的轴向延伸;以及螺旋状的第2输送叶片28,其被支撑在前述第2旋转轴27的外周。第2输送叶片28具有:补给用输送叶片28a,其对应于补给室7a配置;第2主搅拌输送叶片28b,其对应于从下降流入部E2至上升流入部E1的前侧而配置;以及反向输送叶片28c,其配置在第2搅拌室7的后端部。
此外,在实施例1中,各搅拌叶片28a~28c形成为螺旋状,第2主搅拌输送叶片28b的螺距,设定为大于各输送叶片28a~28c的螺距。另外,如图3所示,在设置第2主搅拌输送叶片28b的区域内,隔着规定的间隔由第2旋转轴28支撑多个平板状的搅拌部件28d。在图3C中,在前述反向输送叶片28c的左侧,由第2旋转轴28支撑作为搅拌部的一个例子的搅拌桨28e。前述搅拌部件28d及搅拌桨28e,与沿着第2旋转轴28的轴向的输送力相比,向周方向的输送力较大,特别地,在实施例1中,其由沿着第2旋转轴28的板状部件构成,几乎没有由前述搅拌部件28d及搅拌桨28e引起的轴向输送力。
另外,实施例1的搅拌螺旋送料器26,也与供给螺旋送料器21同样地,一体地形成。此外,在实施例1中,前述各叶片28a~28c设置在一个第2旋转轴27上,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以补给用输送叶片28a与其旋转轴、第2主搅拌用输送叶片28b与其旋转轴、反向输送叶片28c与其旋转轴的方式,单独地构成。
如果前述各输送部件21、26进行旋转,则从显影剂补给口3a补给的显影剂,利用补给用反向输送叶片23a和废弃用输送叶片23b,流入补给流入部E3,输送到补给室7a。输送到补给室7a的显影剂,利用补给用输送叶片28a输送至显影容器主体1内的第2搅拌室7,利用第2主输送叶片28b在第2显影剂输送方向Ya上输送。输送至上升流入部E1的显影剂,因第2主输送叶片28b和向与第2显影剂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的反向输送叶片28c滞留而显影剂量增加,流入斜上方的第1搅拌室6。
流入第1搅拌室6的显影剂,利用第1主输送叶片23d,向与第2显影剂输送方向Ya相反方向的第1显影剂输送方向Yb输送。在第1搅拌室6中输送的显影剂,在输送过程中,利用磁力附着在显影辊R0y表面,在显影中使用。输送至下降流入部E2的显影剂,利用向与第1显影剂输送方向Yb相反的方向输送显影剂的循环用反向输送叶片23c,滞留在下降流入部E2中,因重力而经过下降流入部E2,流入第2搅拌室7。其结果,利用搅拌部件21、26搅拌搅拌室6、7内的显影剂,同时进行循环输送。
另外,如果下降流入部E2的显影剂增多,则有时其一部分无法利用循环用反向输送叶片23c向反方向输送,而是流入到供给废弃室7a侧的废弃用输送叶片23b。在这种情况下,越过循环用反向输送叶片23c而流入废弃用输送叶片23b侧的显影剂,由废弃用输送叶片23b输送至显影剂排出口3b而被废弃。
(层厚限制部件及防泄漏部件的说明)
图5是实施例1的防泄漏部件及防泄漏部件固定部件的斜视说明图。
图6是在层厚限制部件上支撑防泄漏部件及防泄漏固定部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是在显影剂保持体上附着显影剂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4~图7中,前述层厚限制部件8具有向显影辊R0y的径向延伸的板状的限制部件主体8a,在前述限制部件主体8a的与显影辊R0y相对的前端部,形成层厚限制部8b,其将在显影辊R0y表面保持的显影剂的层厚限制为规定的厚度。在图6中,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主体8a上,沿着显影辊R0y的轴向形成多个作为固定部件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支撑孔8c。此外,层厚限制部件8,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在两端部固定支撑在显影容器主体1上。
在图4~图7中,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8的感光体鼓PRy侧配置作为防泄漏部件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基座部件41。前述基座部件41具有:被支撑部42,其与层厚限制部件主体8a的下部相对而形成;以及作为防泄漏部件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密封支撑部件43,其一体地形成在被支撑部42的上部。前述被支撑部42具有凸起状被固定部42a,该凸起状被固定部42a与前述支撑孔8c对应而形成。在实施例1中,通过以使前述凸起状被固定部42a压入前述支撑孔8c中的状态固定,从而将基座部件41固定支撑在层厚限制部件8上。
前述密封支撑部件43在层厚限制部件8侧的右部形成空间形成部43a,在将基座部件41安装在层厚限制部件8上的状态下,在其与层厚限制部件8之间形成作为空气涡旋的空间的一个例子的大致V字状的涡流产生空间V2。在前述空间形成部43a的向上方延伸的左侧面上,形成作为第2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第2密封支撑部43b。沿着前述显影辊R0y的旋转方向,在从前述空间形成部43a至第2密封支撑部件43b的区域内,设定为作为与显影辊R0y相对的上游侧相对区域的一个例子的涡流产生空间形成区域,前述涡流产生空间V2由以下部分包围的楔状的空间构成,即,层厚限制部件8的左侧壁面、空间形成部43a的壁面以及第2密封支撑部43b的壁面。
另外,前述密封支撑部件43具有接触面43c,其作为与显影辊R0y相对的相对区域的一个例子,与前述第2密封支撑部43b的上端相连续,沿着显影辊R0y的外表面形成。在图4、图7中,在实施例1中,前述接触面43c相对于在显影辊R0y与感光体鼓PRy最接近的位置处从感光体鼓PRy表面引出的沿着重力方向的假想切线L0,配置在不会横切前述假想切线L0的位置。
此外,前述密封支撑部件43具有像保持体相对面43d,其与接触面43c的上端相连续,沿着感光体鼓PRy的表面,向斜下方延伸。在前述像保持体相对面43d的下端具有作为第1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第1密封支撑部件43e,其在前述密封支撑部件43的左部,向下方连续地延伸。
在图4~图7中,在前述第1密封支撑部件43e上支撑具有可弯性的可弹性变形的第1密封部件46,其作为第1防泄漏部件的一个例子,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区域Q2y向下方泄漏。前述第1密封部件46,其一端侧的基部46a利用双面胶等粘接部件支撑在第1密封支撑部43e上,另一端侧的自由端部46d与感光体鼓PRy的表面接触,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区域Q2y向下方的潜像形成装置LHy~LHk泄漏而下落。此外,前述粘接部件不限于双面胶,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另外,不限于使用粘接部件的情况,可以采用热熔接或螺栓固定等任意的固定方法。
在前述第2密封部件支撑部43b上,支撑具有可弯性的可弹性变形的第2密封部件47,其作为第2防泄漏部件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中,第2密封部件47相对于前述显影辊R0y的旋转方向,配置在层厚限制部件8与第1密封部件46之间。前述第2密封部件47,其一端侧的基部47a利用粘接部件支撑在第2密封部件支撑部43b上,另一端侧由自由端部47b构成。
在实施例1中,前述自由端部47b设定为,如图4所示,在显影辊R0y的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与显影辊R0y表面接触。
另外,如图7所示,前述自由端部47b设定为,如在图像形成动作中所示,在前述显影辊R0y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其被由层厚限制部件8限制为规定的层厚而保持在显影辊R0y上的显影剂挤压,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
在图4、图7中,实施例1的闭塞显影容器V的上表面的显影容器罩2具有:第2搅拌室7的第2上壁面2a,其形成为沿着搅拌螺旋送料器26的外形的圆弧状;分隔槽部2b,其通过嵌入前述隔板9中而分隔第1搅拌室6与第2搅拌室7;第1上壁面2c,其构成前述第1搅拌室6的上壁面及显影辊室4的上壁面;以及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壁2d,其包围显影辊R0y。前述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壁2d以内周面包围显影辊R0y的方式形成,同时形成为,在构成开口V1的上端的开口部2d1处,随着靠近外侧即感光体鼓PRy侧,与显影辊R0y表面的距离增大。
(实施例1的作用)
在具有前述结构要素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如果通过图像形成动作而显影装置Gy~Gk进行动作,则显影辊R0y~R0k在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在显影辊R0y~R0k表面保持的显影剂,由层厚限制部件8限制为规定的层厚,并向显影区域Q2y~Q2k输送。在前述显影区域Q2y~Q2k处,形成于感光体鼓PRy~PRk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可视像。在前述显影区域Q2y~Q2k中,显影剂以所谓的云状漂浮而进行显影,一部分会由于重力而向下方落下。
在实施例1中,利用与感光体鼓PRy~PRk接触而配置的前述第1密封部件46防止显影剂的泄漏,防止向下方的潜像形成装置LHy~LHk下落。
另外,前述第2密封部件47,被在显影辊R0y~R0k表面保持的显影剂挤压而弯曲,从图4所示的与显影辊R0y~R0k表面接触的状态,如图7所示,以自由端部47b的基部47a侧与接触面43c接触的状态被支撑,同时,以自由端部47b的前端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且在自由端部47b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的位置处第1密封部件46不与感光体鼓PRy~PRk接触的状态被保持。因此,当前述显影辊R0y~R0k保持显影剂而不旋转时,由于弹性复原力,第2密封部件47将显影剂向显影辊R0y~R0k侧挤压,减小保持在显影辊R0y~R0k上的显影剂与第2密封部件47之间产生的间隙。并且,当显影辊R0y~R0k保持显影剂而进行旋转时,通过使前述第2密封部件47的前端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从而减少因对应于保持在显影剂保持体上的显影剂量而压力变化的第2密封部件47的前端与感光体鼓PRy~PRk表面接触,对静电潜像产生的影响的不均匀。
此外,在实施例1中,第2密封部件47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防止在由第2密封部件47、第1密封部件46、像保持体相对面43d包围的空间V3中附着显影剂并蓄积。因此,与在第2密封部件47不接触的结构中,蓄积在前述空间V3中的显影剂附着在显影辊R0y~R0k上、层厚变化而发生图像不良的情况相比,在实施例1中,可以减少图像不良的发生。
另外,前述第2密封部件47,在显影辊R0y~R0k表面未附着显影剂的状态下,与显影辊R0y~R0k接触,而在显影辊R0y~R0k表面附着显影剂的状态下,成为利用第2密封部件47的弹性复原挤压显影剂的状态。因此,利用在进行旋转的显影辊R0y~R0k表面保持的规定层厚的显影剂,可以可靠地滑动摩擦第2密封部件47的整个表面。也就是说,在前述第2密封部件形成为沿着显影辊R0y~R0k外周面的弯曲形状,而第2密封部部件未被显影剂挤压变形的现有结构的情况下,根据显影辊R0y~R0k或层厚限制部件8的磨耗或附着在显影辊R0y~R0k上的显影剂的多少,有时无法滑动摩擦第2密封部件的表面,但与其相比,在实施例1中,成为第2密封部件47表面被显影剂挤压的状态,伴随显影辊R0y~R0k的旋转,可以可靠地对第2密封部件47表面进行滑动摩擦而进行清洁。
此外,在实施例1中,接触面43c配置为不会横切假想切线L0,减轻从显影区域Q2y~Q2k下落的显影剂向第2密封部件47与接触面43c接触的部分和显影辊R0y~R0k之间的下落、流入,减轻显影剂层的层厚变化。
图8是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层厚限制部件8与第2密封部件47之间,密封支撑部件43的内壁面即接触面43c沿着显影辊R0y~R0k表面形成。在感光体鼓PRy~PRk与显影辊R0y~R0k最接近部分的上游侧,通过沿着显影辊R0y~R0k表面形成与显影辊R0y~R0k相对的内壁,使得显影剂的输送性能稳定,同时,通过使其作为接触面43c起作用,从而保持与第1密封部件46接触的状态下的第2密封部件47的姿态。另外,在沿着显影辊R0y~R0k表面形成与该显影辊R0y~R0k相对的内壁的区域上游侧的上游侧相对区域中,通过使显影辊R0y~R0k与密封支撑部件43的内壁面的距离形成得较宽,形成涡流产生空间V2(即,密封支撑部件43的内壁面具有沿第2密封部件47而面向显影辊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倾斜)。因此,伴随显影辊R0y~R0k的旋转,显影辊R0y~R0k表面的空气以被显影辊R0y~R0k的旋转卷入的方式向下游侧移动,与之相伴,会产生涡状的空气流动。因此,伴随涡状的空气流动,层厚限制部件8的层厚限制部8b的下游侧前端部的显影剂被输送至下游侧,从而减轻蓄积。也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现有结构中存在下述问题,即,显影剂蓄积在层厚限制部8b的下游侧部分,蓄积的显影剂会附着在层厚限制后的显影辊R0y~R0k表面,使得层厚变化,从而发生画质不良,但在实施例1中,利用在涡流产生空间V2中产生的涡流,减少显影剂的蓄积。另外,落入涡流产生空间V2内的显影剂,随着涡状的空气流动被输送至显影辊R0y~R0k侧,防止显影剂的过剩蓄积。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中,可以防止层厚限制部8b的显影剂的蓄积,同时防止接触面43c处的显影剂的蓄积,减少画质不良的发生。
在图4、图7中,在实施例1中形成为,在构成前述开口V1的上端的开口部2d1处,随着靠近外侧即感光体鼓PRy侧,与显影辊R0y~R0k表面的距离增大。在图8中,如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所示,在显影区域Q2y~Q2k附近显影容器的壁面2e沿着显影辊R0y~R0k延伸的情况下,有时在显影区域Q2y~Q2k内成为云状的显影剂会附着在壁面2e的前端部,以冰柱状下垂,在不定期的时刻,冰柱状的显影剂会落入显影区域Q2y~Q2k而引起画质不良。在图4、图7中,在实施例1中设定为,随着开口部2d1靠近外侧,其与显影辊R0y~R0k的距离增大,开口部2d1的前端部远离显影区域Q2y~Q2k。因此,显影剂不易附着到开口部2d1的前端部,在与显影辊R0y~R0k距离较近的开口部2d1的内侧部分暂时附着冰柱状的显影剂的情况下,下落的显影剂不会落入显影区域Q2y~Q2k,而是落至显影辊R0y~R0k表面并附着,伴随显影辊R0y~R0k的旋转,返回显影容器V的内部,减少对画质的不良影响。
(变形例)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要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例示了本发明的变形例(H01)~(H06)。
(H01)在前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有传真或打印或前述两种功能或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另外,例示了具有4个颜色的感光体鼓PRy~PRk及显影装置Gy~Gk、潜像形成装置LHy~LHk的图像形成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也适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或旋转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旋转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像保持体及潜像形成装置为1个,使4个显影装置旋转,依次与像保持体相对。另外,不限于由所谓的LED阵列构成的潜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使用利用旋转多面镜的潜像形成装置等的现有公知的潜像形成装置。
(H02)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涡流产生空间V2,但也可以将其省略。例如,也可以为了填充涡流产生空间V2而配置部件等。
(H03)在前述实施例中,开口部2d1的形状优选实施例例示的形状,但也可以采用与现有相同的结构。
(H04)在前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第1显影剂收容室6的斜下方配置有第2显影剂收容室7的显影装置Gy~Gk,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使第1显影剂收容室与第2显影剂收容室在上下方向并列配置的结构,或在水平方向并列配置的结构等的任意的结构。
(H05)在前述实施例中,各防泄漏部件46、47的支撑方法或基座部件41向层厚限制部件8的固定方法,不限于实施例例示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任意的方法、结构。
(H06)在前述实施例中,接触面43c优选以不横切假想切线L0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横切的方式配置。

Claims (8)

1.一种显影装置,其具有:
显影剂收容部,其在内部收容显影剂;
显影剂保持体,其在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将在像保持体表面形成的潜像显影为可视像,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以按照重力方向下方、与像保持体最接近的部分、重力方向上方的顺序移动的方式旋转;
层厚限制部件,其设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支撑在前述显影剂收容部上,限制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的显影剂层的厚度;
第1防泄漏部件,其相对于前述像保持体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相对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其一端部与前述像保持体接触,防止前述显影剂的泄漏;以及
第2防泄漏部件,其相对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配置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与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之间,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其一端部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接触,并且,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有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该一端部被由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保持的显影剂挤压,与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具有伴随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而空气涡旋的空间,该空间相对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形成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相对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形成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上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前述显影剂收容部的内壁具有倾斜,该倾斜是在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的前述显影剂保持体旋转方向上游侧,且在前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前述旋转方向下游侧,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的另一端部,面向显影剂保持体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具有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其具有:第1支撑部,其支撑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以及第2支撑部,其支撑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
前述空间形成于前述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的前述第2支撑部的壁面、与前述层厚限制部件的前述防泄漏部件支撑部件侧的壁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被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的显影剂挤压,配置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之间的最接近位置的重力方向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前述显影剂收容部包围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周围,且使与前述像保持体相对的部分敞开,
该显影剂收容部配置在位于前述敞开部分的、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之间的最接近位置的重力方向上方,且靠近像保持体的区域的部位的形状为,随着接近前述像保持体侧,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的距离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前述显影剂收容部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未保持显影剂的状态下不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接触,且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表面保持显影剂并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与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接触,
前述接触面相对于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与前述像保持体的最接近位置处从像保持体表面引出的沿着重力方向的假想切线,配置在不横切前述假想切线的位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像保持体,其在表面形成潜像;
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将前述像保持体表面的潜像显影为可视像;
转印装置,其将前述像保持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到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其对前述介质表面的可视像进行定影,
前述像保持体相对于前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旋转方向,向反方向旋转,经由前述第1防泄漏部件将前述第2防泄漏部件向在前述显影剂保持体上保持的显影剂挤压。
CN200810126612XA 2007-11-16 2008-06-17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36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8311 2007-11-16
JP2007298311A JP4513854B2 (ja) 2007-11-16 2007-11-16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311 2007-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024A CN101436024A (zh) 2009-05-20
CN101436024B true CN101436024B (zh) 2011-06-15

Family

ID=4071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612XA Active CN101436024B (zh) 2007-11-16 2008-06-17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13854B2 (zh)
KR (1) KR101058442B1 (zh)
CN (1) CN1014360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8076B2 (ja) * 2011-03-30 2014-1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60205B2 (ja) * 2017-06-08 2020-09-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0466616B2 (en) 2017-08-31 2019-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JP2020067594A (ja) * 2018-10-25 2020-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050511A (ko) * 2018-11-01 2020-05-1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내부 압력 해제 구조를 갖는 현상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2831A (en) * 1986-10-24 1988-1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y-type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elastic sheet
US6256466B1 (en) * 1999-03-16 2001-07-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toner particles from being accumulated at a front end of a cover member
US6771918B2 (en) * 2001-09-21 2004-08-0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658085A (zh) * 2004-02-18 2005-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1564B2 (ja) * 1998-07-31 2007-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2000056566A (ja) * 1998-08-10 2000-02-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3538346B2 (ja) * 1999-08-30 2004-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280537B2 (ja) * 2003-04-11 2009-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6687B2 (ja) * 2005-01-17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2831A (en) * 1986-10-24 1988-1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y-type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elastic sheet
US6256466B1 (en) * 1999-03-16 2001-07-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toner particles from being accumulated at a front end of a cover member
US6771918B2 (en) * 2001-09-21 2004-08-0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658085A (zh) * 2004-02-18 2005-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58442B1 (ko) 2011-08-24
CN101436024A (zh) 2009-05-20
KR20090050925A (ko) 2009-05-20
JP2009122529A (ja) 2009-06-04
JP4513854B2 (ja)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8477B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显影方法及图像形成方法
US867609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76184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JP4506824B2 (ja) 回収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12017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method
CN102200718B (zh) 粉末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93409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4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57577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943875A (zh) 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0529983C (zh) 显影装置
CN101436018B (zh) 显影剂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72456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76731A (zh) 成像设备使用的用于储存黑色显影剂的显影单元
CN101436022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31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14142B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08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70544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