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7649A - 无土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土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7649A
CN101427649A CNA200710169592XA CN200710169592A CN101427649A CN 101427649 A CN101427649 A CN 101427649A CN A200710169592X A CNA200710169592X A CN A200710169592XA CN 200710169592 A CN200710169592 A CN 200710169592A CN 101427649 A CN101427649 A CN 101427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plant
cultivation apparatus
return box
soi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95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695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76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7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7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更利于植株生长和生产的统一管理以及利于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的无土栽培装置。它是将安装好植株固定网的植株固定架放置于底盘之中,形成一个培育盘,并用海绵块将植株幼苗固定于栅格(植穴)之中;导管套在连通管上,将多个底盘1和底盘2连接起来,使各底盘之间相互连通,并串接入一水泵和一回液箱,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形成一个串联的循环回路,底盘1和底盘2同时投入使用,并且相互交错放置;回液箱内设置有一补水装置和一空气泵,回液箱的内壁上还标注有刻度线。该无土栽培装置用于无土栽培生产,并产生了新的植株固定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

Description

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涉及无土栽培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植株的无土栽培技术是直接将植株放置于无土栽培装置内,并通过对植株茎部固定的方式进行植株固定,且各无土栽培装置之间无相关联,这样不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进而不利于植株的生长,且不利于生产的统一管理和提高生产的自动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无土栽培装置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生产的统一管理以及不利于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装置该无土栽培装置不仅能够进行无土栽培生产,而且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生产的统一管理以及利于提高生产的自动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面板式植株固定网和杯状式植株固定网两种类型的植株固定网,在选择面板式植株固定网时,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面板式植株固定网1或面板式植株固定网2,将其固定于导程板之上,并调节好固定于导程板上的植株固定网的数目和间距;当选择杯状式植株固定网时,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或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若选择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时,则将其放置于栅格(植穴)之中,若选择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时,则将其固定于导程板之上。将安装好植株固定网的植株固定架放置于底盘之中,形成一个培育盘,底盘包括底盘1和底盘2。用海绵块将植株幼苗固定于栅格(植穴)之中,再在底盘内装入适量培养液,即可进行无土栽培,植株的根系会自发地穿插于植株固定网的网格之中,植株固定网则对植株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导管套在连通管上,将多个底盘1和底盘2连接起来,使各底盘之间相互连通,并串接入一水泵和一回液箱,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形成一个串联的循环回路,使得培养液能够在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循环流动,底盘1和底盘2同时投入使用,并且相互交错放置。当水泵工作时,将促使培养液做单向循环流动。在回液箱内设置有一空气泵,通过空气泵向回液箱内的培养液输送新鲜的空气,以保证回流到底盘内的培养液有足够的含氧量,另外,回液箱内还设置有一补水装置,使得培养液的浓度不会因水分的蒸发而升高,调节补水装置上的阀门,可调节补水量,以使培养液的浓度维持在一定值。回液箱的内壁上还标注有刻度线,以便能够实时观察培养液的液位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实现无土栽培的同时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并且易于进行自动化管理,且结构紧凑、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装配图。
图2是植株固定架。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面板式植株固定网1。
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7是面板式植株固定网2。
图8是图7的E-E剖视图。
图9是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
图12是底盘1。
图13是图12的三视图。
图14是底盘2。
图15是图14的三视图。
图16是回液箱。
图17是图16的三视图。
图18是海绵块。
图19是图18的F-F剖视图。
图中1.底盘1,2.底盘2,3.培育盘,4.回液箱,5.补水装置,6.阀门,7.刻度线,8.空气泵,9.导管,10.连通管,11.水泵,12.出水管,13.栅格(植穴),14.导程板,15.支撑架,16.框架,17.网格,18.杯状式植株固定网单元体,19.断面,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安装好植株固定网的植株固定架放置于底盘之中,形成一个培育盘(3),底盘包括底盘1(1)和底盘2(2)。导管(9)套在连通管(10)上,将多个底盘1(1)和底盘2(2)相互交错连接起来,使各底盘相互连通,并串接入一水泵(11)和一回液箱(4),使各培育盘(3)和回液箱(4)以及水泵(11)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并在回液箱(4)设置有一空气泵(8)和一补水装置(5)。水泵(11)所处高度应低于培育盘(3)内培养液液位的高度,确保水泵(11)能够抽出培养液,回液箱(4)以及各底盘则处于同一高度。为便于观察补水装置(5)的补水量,补水装置(5)上的出水管(12)应悬空,并有一可调节阀门(6)。
在图2所示植株固定架中,其上部分为一系列整齐的栅格(植穴)(13),下部分为支撑架(15),并在支撑架(15)上设置有导程板(14)。栅格(植穴)(13)的底部有一通孔(20),使得植株的根系能够通过该通孔(20)浸入到培养液中。在保证栅格(植穴)(13)能够栽种得下植株的前提下,应将栅格(植穴)(13)的大小设置成尽可能的小,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地选择栅格(植穴)(13)栽种植株,这样能够更方便、更灵活地调整植株的种植密度。各导程板(14)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在保证能够安装得下面板式植株固定网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小,以便能够拥有更大的调节各面板式植株固定网间的间距范围。
在图5所示面板式植株固定网1中,在一个方形框架(16)上固定有一张网格(17),网格(17)为单层。
在图7所示面板式植株固定网2中,面板式植株固定网2由一个在方形框架(16)上固定有两张网格(17)构成,网格(17)为双层,分别分布于框架(16)的顶、底面。
图9所示为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放置于栅格(植穴)(13)之中,并能够固定于栅格(植穴)(13)中,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在有栽种植株的栅格(植穴)(13)内放置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
在图11所示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中,若干个杯状式植株固定网单元体(18)通过实体连接紧固地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各杯状式植株固定网单元体(18)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在水平面上的分布位置与栅格(植穴)(13)相对应,在竖直方向上与栅格(植穴)(13)正中相通,且一一对应。
图12所示底盘1(1)中,底盘为一个开盖的长方体容器,底盘的四个侧壁的其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侧壁上各有一连通管(10),两连通管(10)与底盘内侧相连通,其连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连通管(10)所在侧壁的最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偏向连通管(10)所在侧壁的侧端,且以不受支撑架(15)阻挡为准,两连通管(10)偏向所在侧壁的方向不同。底盘1上的连通管连通于底盘的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4所示底盘2(2)中,底盘为一个开盖的长方体容器,底盘的四个侧壁的其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侧壁上各有一连通管(10),两连通管(10)与底盘内侧相连通,其连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连通管(10)所在侧壁的最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偏向连通管(10)所在侧壁的侧端,且以不受支撑架(15)阻挡为准,两连通管(10)偏向所在侧壁的方向不同。底盘1上的连通管连通于底盘的位置如图13所示。
在图18所示海绵块中,其形状为立方体,中心挖空,并有从中心至四个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裂开有一断面(19)。将植株茎部套于海绵块的中心,并将其放置于栅格(植穴)(13)中,海绵块的大小应略大于栅格(植穴)(13),以便能够对植株幼苗起到固定的作用。

Claims (16)

1.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在培育盘内装有培养液,将植株栽种于培育盘内并加以固定,其特征是:将安装好植株固定网的植株固定架放置于底盘之中,形成一个培育盘,用海绵块将植株幼苗固定于栅格(植穴)之中;导管套在连通管上,将多个底盘1和底盘2相互连接起来,使各底盘之间相互连通,并串接入一水泵和一回液箱,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形成一个串联的循环回路,底盘1和底盘2同时投入使用,并且相互交错放置;回液箱内设置有一补水装置和一空气泵,回液箱的内壁上还标注有刻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导管套在连通管上,将多个底盘1和底盘2连接起来,使各底盘之间相互连通,并串接入一水泵和一回液箱,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形成一个串联的循环回路,使得培养液能够在水泵和回液箱以及各底盘之间循环流动,底盘1和底盘2同时投入使用,并且相互交错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底盘1为一个开盖的长方体容器,底盘的四个侧壁的其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侧壁上各有一连通管,两连通管与底盘内侧相连通,其连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连通管所在侧壁的最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偏向连通管所在侧壁的侧端,且以不受支撑架阻挡为准,两连通管偏向所在侧壁的方向不同(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底盘2一个开盖的长方体容器,底盘的四个侧壁的其中两个相互对立的侧壁上各有一连通管,两连通管与底盘内侧相连通,其连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连通管所在侧壁的最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偏向连通管所在侧壁的侧端,且以不受支撑架阻挡为准,两连通管偏向所在侧壁的方向不同(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植株固定架的上部分为一系列整齐的栅格(植穴),下部分为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有导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面板式植株固定网1由在一个方形框架上固定有一张网格,网格为单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面板式植株固定网2由一个在方形框架上固定有两张网格构成,网格为双层,分别分布于框架的顶、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放置于栅格(植穴)之中,并能够固定于栅格(植穴)中,有选择性地在有栽种植株的栅格(植穴)内放置杯状式植株固定网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若干个杯状式植株固定网单元体通过实体连接紧固地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杯状式植株固定网2,各杯状式植株固定网单元体处于同一高度,并且在水平面上的分布位置与栅格(植穴)对应,在竖直方向上与栅格(植穴)正中相通,且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回液箱的内壁上标注有刻度线,以便能够实时观察培养液的液位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回液箱内设置有一空气泵,通过空气泵向回液箱内的培养液输送新鲜的空气,以保证回流到底盘内的培养液有足够的含氧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回液箱内设置有一补水装置,使得培养液的浓度不会因水分的蒸发而升高,以使培养液的浓度维持在一定值,调节补水装置上的阀门,可调节补水量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海绵块的形状为立方体,中心挖空,并由中心至四个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裂开有一断面(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植株幼苗通过海绵块固定于栅格(植穴)之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植株的根系穿插于植株固定网的网格之中,植株固定网则对植株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固定于导程板上的面板式植株固定网的数目和间距可调节。
CNA200710169592XA 2007-11-10 2007-11-10 无土栽培装置 Pending CN1014276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69592XA CN101427649A (zh) 2007-11-10 2007-11-10 无土栽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69592XA CN101427649A (zh) 2007-11-10 2007-11-10 无土栽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7649A true CN101427649A (zh) 2009-05-13

Family

ID=4064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9592XA Pending CN101427649A (zh) 2007-11-10 2007-11-10 无土栽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764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612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无土水培专用装置
CN103759978A (zh) * 2014-02-10 2014-04-30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多联植物根系分泌物无菌收集装置及其应用
CN106577235A (zh) * 2016-12-19 2017-04-26 华南农业大学 使用海绵块进行小规模培育蔬菜幼苗的方法
CN108849456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水培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612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无土水培专用装置
CN103759978A (zh) * 2014-02-10 2014-04-30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多联植物根系分泌物无菌收集装置及其应用
CN106577235A (zh) * 2016-12-19 2017-04-26 华南农业大学 使用海绵块进行小规模培育蔬菜幼苗的方法
CN106577235B (zh) * 2016-12-19 2020-03-31 华南农业大学 使用海绵块进行小规模培育蔬菜幼苗的方法
CN108849456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水培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0331Y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JP2006197843A (ja) 水耕栽培装置
KR101510463B1 (ko) 다층 화분
CN101427649A (zh) 无土栽培装置
JP2006042775A (ja) 植物栽培容器を用いた立体型植物育成装置
CN211322282U (zh) 一种农业用育苗恒温存储装置
TWM606075U (zh) 盆栽植物栽培端盤底部灌溉系統
CN217136185U (zh) 濒危红树植物潮汐模拟自动育苗装置
JP2010154822A (ja) 水気耕栽培装置
CN203761995U (zh) 水稻长毯式钵形毯状秧苗的育秧装置
CN113207487A (zh) 濒危红树植物潮汐模拟自动育苗装置
CN214430487U (zh) 一种高成活率的园林育苗装置
KR20090025315A (ko) 가격경쟁력 확보를 위한 '관수와 배수 및 보습 장치'를 이용한 버섯재배방법
CN210202632U (zh) 一种农作物种植培训育苗设施
CN203985194U (zh) 一种可移动的植物绿墙
CN210328687U (zh) 一种育苗盘
CN107372087A (zh) 一种中草药漂浮式栽培设备
CN211210661U (zh) 一种绿植种植装置
CN109197555B (zh) 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
KR102034639B1 (ko) 식물재배용 단위 유니트를 이용한 조적식 식물재배장치
KR102053839B1 (ko) 보일러를 구비하는 아쿠아포닉스(Aquaponics)시스템
CN218587763U (zh) 一种种子育苗箱
CN216087884U (zh) 一种农业恒温育苗设备
KR20210009746A (ko) 벽면 설치용 식물 포트의 적층 설치 구조
CN220935857U (zh) 一种基于穴盘苗的桌面绿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Hong Weny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Entering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tage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