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0404B -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0404B
CN101420404B CN2007101764205A CN200710176420A CN101420404B CN 101420404 B CN101420404 B CN 101420404B CN 2007101764205 A CN2007101764205 A CN 2007101764205A CN 200710176420 A CN200710176420 A CN 200710176420A CN 101420404 B CN101420404 B CN 101420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signal
disappears
point
bench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6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0404A (zh
Inventor
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64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0404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72786 priority patent/WO20090560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0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0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峰值对消方法与装置、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其中,峰值对消方法包括:接收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根据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了对缓存单元的缓存容量要求,减少相应处理的工作量,复杂度低,延时小,从而有效改善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其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以下简称:OFDM)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宽带传输技术,己被广泛应用到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以下简称:DAB)、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Broadcast,以下简称:DVB)、高清晰度电视(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以下简称:HDTV)等诸多领域。然而,在采用OFDM技术的系统中,由于信号的峰值功率较高,从而使得信号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即: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以下简称:PAPR)较高,这就要求系统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高度线性,以避免放大信号时引起非线性失真,从而增加了系统实现的难度和成本,限制了OFD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为了降低OFDM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峰值功率,现有技术中采取了许多降低峰值功率技术,例如:消峰限幅、预留子载波(Tone Reservation,以下简称:TR)、峰值对消(Peak Cancelling,以下简称:PC)和自适应权重峰值对消(Adaptive Weight Peak Cancelling,以下简称:AWPC)等技术,来降低峰值功率,从而抑制PAPR。在现有的降低峰值功率的技术中,消峰限幅技术实现较为简单,但会引起信号的带内失真以及带外功率辐射。TR技术不会引起信号的带内失真及带外功率辐射,但是由于需要预留一部分专用于产生峰值对消波形的子载波,该部门子载波不用于传输数据,因此,TR技术会浪费频谱资源。PC技术可以看成是一种改进的消峰限幅技术,不会引起信号的带外功率辐射,但仍然会引起带内信号的失真。AWPC技术可以看成TR技术和PC技术的改进方案,可以依据各个子载波的抗干扰能力控制消峰噪声在各个子载波上的分配。上述降低PAPR的技术方案的原理是:预先存储或者现场生成一个M倍过采样速率的近似理想脉冲的峰值对消波形,也即:M倍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在PC技术方案中,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的频率成分仅均匀落在各个数据子载波上,即:不对用于频谱保护的空子载波构成干扰,从而不会引起带外功率的辐射;在TR技术方案中,该Kernel波形的频率成分仅落在预留的子载波上,即:不对用于频谱保护的空子载波构成干扰,从而不会引起带外功率的辐射,同时也不对传输有用数据的子载波构成干扰,从而也不会引起带内失真;在AWPC的Kernel实现方式中,该Kernel波形的频率成分则会根据不同子载波允许的干扰比例分布在各个子载波上。
由于4倍以上过采样速率下时域信号的包络情况可以近似于实际的模拟信号的包络情况,从而可以找到1倍速率下从时域信号无法找到的峰值点,为了达到满意的消峰效果,上述现有技术利用Kernel信号进行峰值对消的方案在消峰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在4倍或者4倍以上的过采样速率下进行,这就要求消峰时时域信号为4倍或者4倍以上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Kernel信号为4倍或者4倍以上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在消峰过程中采用的4倍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其中,单个OFDM符号总长度为4×1024=4096点,不包含循环前缀,1024为此示例中假设的1倍速率时域信号采样点的长度;图2所示为图2中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采用4倍过采样速率的峰值对消装置。利用该峰值对消装置进行PAPR抑制的迭代优化流程如下:
缓存单元对输入的需要进行消峰的4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缓存;
峰值检测单元检测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特征信息,包括该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幅度与相位信息,并将作为检测结果的峰值点特征信息发送给圆周移位单元;
圆周移位单元根据峰值检测单元检测出来的峰值点位置信息,对Kernel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并将圆周移位后的Kernel信号发送给幅相调整单元;
幅相调整单元根据峰值检测单元检测出来的幅度与相位信息,对圆周移位后的Kernel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和相位旋转后发送给加法器;
加法器将幅相调整单元处理后的Kernel信号与本次消峰优化前的时域信号,即:缓存单元中缓存的时域信号进行相加,得到本次PAPR抑制后的信号,并发送给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检测PAPR抑制后的时域信号的幅度并发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判断PAPR抑制后的时域信号的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PAPR抑制后的时域信号的优化迭代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迭代次数阈值,如果是,则直接输出PAPR抑制后后的时域信号;否则,将PAPR抑制后的时域信号发送给缓存单元进行下一次的PAPR抑制处理。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进行峰值对消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利用Kenrel信号进行峰值对消的技术方案在消峰过程中,需要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进行,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通常M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这样,每对消一个峰值点,都需要根据峰值点特征信息,将每个OFDM符号总长度为M×N的Kernel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和相位旋转,其中,N为1倍速率时域信号的长度,然后再与M×N点的时域过信号叠加,对缓存单元的缓存容量要求较高,并且,圆周移位单元、幅相调整单元与加法器,对M×N点的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进行相应处理的工作量大,复杂度较高,并且延时较大,从而降低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其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进行峰值对消,对缓存容量要求较高,工作量大,复杂度较高,并且延时较大,从而降低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性能与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峰值对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根据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峰值对消装置,包括: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峰值对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并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来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根据该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然后利用生成的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实现了在1倍过采样速率下对信号的峰值对消,与现有技术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进行峰值对消相比,降低了对缓存单元的缓存容量要求,减少了相应处理的工作量,复杂度低,延时小,从而有效改善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其工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插零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正交频分复用子载波映射,在所述频域权重信号中连续插入(M-1)×N个零;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插零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分组模块,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的另一种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对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相位调整模块,用于分别利用由
W ( m M , k ) = exp ( j 2 π N * m - 1 M * k ) , k = 0 ~ N / 2 - 1 exp ( j 2 π N * m - 1 M * ( k - N ) ) , k = N / 2 ~ N - 1
设定的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对所述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其中,
Figure S2007101764205D00052
表示第m个初始相位的信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相位调整因子,m=1,2,...,M;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相位调整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生成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基准消峰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的又一种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插零滤波模块,用于由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分组模块,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提供的再一种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多相滤波模块,用于对幅度归一化的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多相滤波,生成基准消峰信号。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可以根据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生成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以便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后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在消峰过程中采用的4倍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
图2为图1中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现有技术采用4倍过采样速率的峰值对消装置。
图4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在消峰过程中采用的4个1024点时的MP-Kernel信号一个幅度示例图。
图8为图7中MP-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15-1至图15-4为M=4,N=1024时,分别选取第1-4个MP-Kernel信号的峰值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1倍速率的N点时域信号预测出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的的峰值点,根据各个峰值点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幅度与相位信息,从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即:多相Kernel(Multi-PhaseKernel,以下简称:MP-Kernel)信号中选取一个合适的MP-Kernel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然后将生成的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与l倍速率时域的信号进行叠加,实现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的消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步骤202,根据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圆周移位信息、幅度相位信息。
步骤203,分别根据各个峰值点特征信息,选取合适的MP-Kernel信号,并对选取的MP-Kernel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各个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步骤204,利用各个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与1倍速率时域的信号进行叠加,对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得到消峰信号。
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来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根据该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然后利用生成的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实现了在1倍过采样速率下对信号的峰值对消,降低了对缓存单元的缓存容量要求,减少了相应处理的工作量,复杂度低,延时小,从而有效改善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其工作性能。
在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后,还可以检测消峰后的信号,即:消峰信号的幅度,并判断消峰信号的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该消峰信号的消峰次数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若判断结果为真,则直接输出消峰信号;否则,针对该消峰信号,返回执行步骤202。
其中,可以根据通信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峰值设定幅度阈值,例如:可将该幅度阈值设定为允许的最大峰值或略小于允许的最大峰值,例如:设定为允许的最大峰值的0.95倍;可以根据经验值设定次数阈值,例如:其中的消峰次数可以为2到32中的任一个整数,每次消峰的个数也不一定为1个,例如:也可以是2到32中的某一个整数。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3之前,可以根据从基站获取的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在线求取MP-Kernel信号,其中的消峰权重因子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MCS)、星座映射方式、数据重要程度、发射功率、信道情况以及接收质量要求等因子。另外,为了实现简单,节省在线求取MP-Kernel信号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固定典型的MCS信息,预先生成MP-Kernel信号并存储,以供步骤203使用,该方法也称离线求取MP-Kernel信号。为了适应不同协议的要求,可以离线求取并存储一组以上的MP-Kernel信号,例如:对于IEEE 802.16e等协议,由于奇数OFDM符号与偶数OFDM符号上的导频位置不同,相应的MP-Kernel信号也不同,因此,至少需要生成并存储相应的两组MP-Kernel信号。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生成MP-Kernel信号。
步骤302,接收并缓存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步骤303,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并求取、记录各个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圆周移位信息、幅度相位信息。
另外,该步骤302~步骤303也可以与步骤301同时执行,也可以先于步骤301执行。
步骤304,根据各个峰值点的特征信息,从生成的MP-Kernel信号中选取合适的MP-Kernel信号,分别对选取的MP-Kernel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各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步骤305,将与各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与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叠加,对缓存中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得到消峰信号。
步骤306,检测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与消峰次数。
步骤307,判断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消峰次数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若判断结果为真,则执行步骤308;否则,缓存该消峰信号,然后针对该消峰信号,返回执行步骤303。
在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与消峰次数均达不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条件时,将该消峰信号进行缓存并重新进行消峰,保证了消峰效果。
步骤308,直接输出消峰后的接收信号。
具体地,步骤307中设置幅度阈值或次数阈值的方法可以参考步骤206。
可以通过图6、图9至图11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来生成MP-Kernel信号,实现步骤301。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对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其中的消峰权重因子包括MCS、星座映射方式、数据重要程度、发射功率、信道情况以及接收质量要求等因子,可以从基站获取。
具体地,可通过下述公式获得各个子载波的权重:
w j = Σ i = 1 I w j , i w j = Π i = 1 I w j , i
其中,wj为第j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wj≥0);wj,i为第j个子载波在第i个消峰权重因子下的权重。
以星座映射方式为例说明消峰权重因子的权重设定方法,权重随着星座映射方式对应的阶数升高而降低,即:当星座映射方式对应的阶数较低时,则将权重值可设大一些,否则反之。例如:对于正交移相调制(quadraturephase-shift keying,以下简称:QPSK)、16正交调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以下简称:QAM)以及64QAM三种星座映射方式对应阶数依次升高,则相应的权重设置应该依次变小,例如可将权重依次设为0.70、0.31和0.15。
以子载波的编码速率为例说明消峰权重因子的权重设定方法,权重随着子载波的编码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即当子载波的编码速率较低时,则将权重值可设大一些,否则反之。例如,1/3速率的编码方式的权重就可以设得比1/2速率的编码方式的权重高一些,可将1/3速率编码方式和1/2速率编码方式的权重分别设为0.2和0.12。
其它消峰权重因子的权重的设定方法与编码方式和星座映射方式的权重的设定方法类似。消峰权重设定的最小处理单位可以是每个子载波,也可能是情况相同或相似的多个子载波。
上面描述了根据该子载波上的各个消峰权重因子来设定各个子载波的权重的方法。另外,还可根据频域矢量幅度误差(Error Vector Magnitude,以下简称:EVM)来设置各个子载波的权重。假设子载波1到N的频域EVM分别为小于等于EVM1,...,EVMN,则相应的各个子载波的权重w1,...,wN可以按照下述公式求出:
w 1 EVM 1 ≈ w 2 EVM 2 ≈ · · · ≈ w N EVM N
步骤402,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OFDM子载波映射,在频域权重信号中连续插入(M-1)×N个零;
步骤403,对插零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例如:反向快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以下简称:IFFT),生成M×N点的Kernel信号,也称: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步骤404、对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以方便在峰值对消过程中对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得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步骤405,对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信号进行分组,将M×N点的Kernel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消峰信号MP-Kernel,也即:基准消峰信号,可以存储该MP-Kernel信号。
具体地,可以通过下式来划分M×N点的Kernel信号:
Kernel i=[Kernel(i)Kernel(i+M)…Kernel(i+(N-1)·M)]
其中,Kernel(j)为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的第j个点,Kerneli表示对应于第i个起始相位的MP-Kernel信号,其中,i、j为正整数,i=1,2,…,M,  j=1,2,…,M×N,{Kerneli}即为MP-Kernel。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在消峰过程中依照上式所述方法将4096点的Kernel信号划分成的4个1024点的MP-Kernel信号的幅度示例图;图8所示为图7中MP-Kernel信号的幅度图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点表示Kernel1,‘o’点表示Kernel2,‘*’点表示Kernel3,‘.’点表示Kernel4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具体的设定方法可以参考步骤401。
步骤502,分别利用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相位调整。
具体地,可通过如下方式设定不同初始相位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
W ( m M , k ) = exp ( j 2 π N * m - 1 M * k ) , k = 0 ~ N / 2 - 1 exp ( j 2 π N * m - 1 M * ( k - N ) ) , k = N / 2 ~ N - 1
其中,表示第m个初始相位的信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相位调整因子。
步骤503,对相位调整后的子载波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例如:IFFT,生成准基准消峰信号。
步骤504、对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基准消峰信号MP-Kernel。
步骤505,存储幅度调整后的MP-Kernel信号。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具体的设定方法可以参考步骤401。
步骤602,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例如:IFFT,生成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步骤603,由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例如:通过内插滤波的方法,在各采样点后插入(M-1)个零,并进行滤波处理。
步骤604,对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步骤605,通过
Kernel i=[Kernel(i)Kernel(i+M)…Kernel(i+(N-1)·M)],对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生成基准消峰信号MP-Kernel信号,存储该MP-Kernel信号。
其中,Kernel(j)表示M×N点Kernel信号的第j个点,Kerneli表示对应于第i个起始相位的子Kernel信号,其中,i、j为正整数,i=1,2,...,M,j=1,...,M×N,{Kerneli}即为MP-Kernel。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生成MP-Kernel信号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具体的设定方法可以参考步骤401。
步骤702,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例如:IFFT,生成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步骤703,对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步骤704,采用预先设置好滤波器系数的多相滤波器,分别对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多相滤波,生成MP-Kernel。对于0相位的多相滤波可以省略,直接保持滤波前的信号即可,即:对于相位为0的消峰信号可以直接利用幅度归一化后的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代替。
对于多相滤波器的要求,下边以根升余弦滤波为例进行说明,假设采用64阶根升余弦滤波器进行多相滤波,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设置滤波器系数:
可以通过美国Mathworks公司生产的Maltab软件中的FIRRCOS函数,生成M倍过采样速率的根升余低通滤波器系数,例如:M=4时的64阶滤波器,可以通过firrcos(64,0.25,0.1,4,’rolloff’,’sqrt’)设置其滤波器系数,通过该方式可以生成65个滤波器系数,然后将该65个滤波器系数分成M=4组多相滤波器系数,则其中第1,5,9,...,61,65个系数为第一组多相滤波系数,第2,6,10,...,58,62为第二组多相滤波系数,第3,7,11,...,59,63为第三组多相滤波系数,第4,8,12,...,60,64为第四组多相滤波系数,具体滤波器系数的幅度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此时,利用第一组多相滤波系数进行滤波可以省略。
步骤705,存储滤波后的MP-Kernel信号。
另外,可以通过图12至图14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来根据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现步骤202或步骤303。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对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内插滤波,得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步骤802,计算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由于各采样点以复数标识,其幅度即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再开根号,其幅度的平方即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
步骤803,根据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检测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其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的峰值点:预先设定幅度门限Threshold0或Threshold0的平方,即:Threshold02,该幅度门限可以是系统PAPR门限,将幅度大于Threshold0或幅度平方大于Threshold02,且大于相邻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的采样点判定为峰值点。
步骤804,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计算与各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MP-Kernel信号的序号索引m0,需要圆周移位的位数i0,幅度相位调整因子f0,其中,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圆周移位信息,即:圆周移位的位数信息,与幅度相位信息,即:幅度相位调整因子信息,构成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可以存储该峰值点的特征信息以供后续使用。
假设峰值点的位置为i,其对应的OFDM符号为x(i),x(i)为复数,则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求取各因子m0、i0与f0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12
(i-1)/M+1
f 0 = ( | x ( i ) | - λ × Threshold 0 ) × x ( i ) | x ( i ) |
其中,λ为门限调整因子,λ≤1,例如:取λ=0.99,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峰值位置估计精度不高引起的同一峰值多次对消的现象。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由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具体地,可以通过在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后插入(M-1)个零,来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
步骤902,对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即:采用阶数较低的滤波器,例如:16阶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步骤903,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即: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开根号或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
步骤904,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可能的峰值点,也即: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例如:取γ=0.75,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漏掉可能的峰值点;另外,γ也可以这对不同的消峰次数时取不同的值,此时,也可以不必要求γ≤1,例如:第一次消峰时取γ=1.25,第二次消峰时取γ=1,第三次消峰时取γ=0.75,这样可以先消除幅度较高的峰值点,避免或减少发生峰值再生的可能性。
步骤905,对准峰值点进行精滤波,即:采用与步骤902采用的滤波器相比阶数较高的滤波器,例如:64阶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步骤906,根据准峰值点的滤波结果,从准峰值点中选择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的峰值点。具体选择峰值点的方法可以参考步骤803。
步骤907,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计算该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MP-Kernel信号的序号索引m0,需要圆周移位的位数i0,幅度相位调整因子f0。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步骤804。
相对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二先对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低阶滤波,初步检测可能的峰值点,再针对可能的峰值点进行精滤波,例如:先进行16阶的粗滤波,再进行64阶或者128阶的精滤波,不对每一个采样点都进行高阶滤波,而仅仅对粗滤波后判定的可能的峰值点进行高阶滤波,简化了信息处理的复杂度,减少了信息处理量,缩短了峰值点的特征信息的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求取并记录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由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具体地,可以通过内插滤波的方式,在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后插入(M-1)个零,来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
步骤1002,对M倍过采样速率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即:采用阶数较低的滤波器,例如:16阶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步骤1003,计算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即: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再开根号或实部平方与虚部平方之和。
步骤1004,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可能的峰值点,即: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例如:取γ=0.75,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漏掉可能的峰值点;另外,γ也可以在不同的消峰次数时取不同的值,此时,也可以不必要求γ≤1,例如:第一次消峰时取γ=1.25,第二次消峰时取γ=1,第三次消峰时取γ=0.75,这样可以先消除幅度较高的峰值点,避免或减少发生峰值再生的可能性。
步骤1005,缓存准峰值信息,包括该准峰值点的位置信息与粗滤波之后该准峰值点的实部与虚部值;也可以不缓存准峰值信息,而直接进行后续步骤。
步骤1006,根据准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对准峰值点进行补充精度的滤波,例如:若粗滤波为16阶滤波,需达到64阶滤波的效果,计算粗滤波未计算的64-16阶抽头系数,从而获得补充精度滤波后的准峰值点实部与虚部的补偿值。
步骤1007,将缓存的粗滤波得到的准峰值点的实部与虚部值与补充精度的滤波得到的补偿值叠加,获得更加精确的峰值信息,以便后续步骤中进一步从准峰值点中选择真正的峰值点。
步骤1008,根据步骤1007中获得的更加精确的峰值信息,从准峰值点中选择峰值点,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选择峰值点:预先设定幅度阈值Threshold 0及其平方,即:Threshold02,该幅度可以是系统PAPR门限对应的幅度,将幅度大于Threshold0,且大于相邻采样点幅度的采样点判定为峰值点,或将幅度平方大于Threshold02,且大于相邻采样点幅度平方的采样点判定为峰值点。
步骤1009,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计算该峰值点对应的MP-Kernel信号的序号索引m0,需要圆周移位的位数i0,幅度相位调整因子f0。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步骤804。
如果精滤波器采用的滤波系数的截短等于或近似等于粗滤波器的滤波系数,则精滤波器可以省去在粗滤波器进行粗滤波对应的运算,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二相比,处理的信息量更少,实现更简单。
根据步骤204或步骤304,利用与M倍过采样速率的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的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计算出的峰值点MP-Kernel信号的序号索引m0,从M个MP-Kernel信号中选取合适的MP-Kernel信号,然后根据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即:需要圆周移位的位数i0和幅度相位调整因子f0,对选择出的合适的MP-Kernel信号进行相应的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各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然后与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叠加,对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具体实现时,可以每次对消一个或多个峰。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从M个MP-Kernel信号中选取合适的MP-Kernel信号:
由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可能落在原1倍速率的采样点上,也可能落在原1倍速采样点之间的新M-1个采样点上,即:m0=(i-1)%M+1),根据12至图14任一实施例的方法预测出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选取M个MP-Kernel信号中的第d+1个MP-Kernel信号作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基准消峰信号,也即合适的MP-Kernel信号,其中,d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与前面相邻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采样点相隔的采样点的个数,d=0,1,...,M-1。
图15中的15-1、15-2、15-3与15-4为M=4,N=1024时,分别选取第1-4个MP-Kernel信号的峰值点的分布示意图,其中,‘o’表示1倍速率采样点,‘+’表示M倍过采样速率后增加的点。
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时,每次可以消除一个或多个峰值点,也可以消除全部峰值点,每次所要消除峰值点的具体数目可以结合PAPR门限与消峰次数综合考虑。例如:对于单载波1024点IFFT的OFDM系统,在PAPR门限为7dB时,如果共计进行四次消峰,则可以规定每次消除8个峰值点。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在1倍速率下利用N点MP-Kernel进行峰值对消的技术方案,与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利用M×N点的Kernel信号进行峰值对消的传统方案相比,消峰效果并没有下降,具体说明如下:
传统方案的M倍过采样速率Kernel信号的第k个样点可表达如下:
p MN ( k ) = Σ i = 0 MN - 1 w i e j 2 πik MN
对于TR方案,在预留子载波位置wi不为0,其余点均为0;对于PC方案,在数据子载波上wi均为1,在其余子载波上均为0;对于AWPC方案,根据各个子载波的具体情况设置消峰权重,无论以上哪种方案,当N/2<i<=M×N-N/2时,都有wi=0。
消峰过程即为利用pMN的不同圆周移位、幅度与相位调整后的信号,与原信号进行叠加的过程,设τ0为峰值点的位置,也即:对消该峰值点时Kernel信号pMN需要圆周移位的位数,令τ0=Mi0+m0其中i0=0,1,...,N-1,m0=0,1,...,M-1。则对pMN进行圆周移位、幅度与相位调整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p MN ′ ( k ) = a 0 · e j θ 0 · p MN ( k , τ 0 )
= a 0 · e j θ 0 · Σ i = 0 MN - 1 w i e j 2 πi ( k + τ 0 ) MN
= a 0 · e j θ 0 · Σ i = 0 MN - 1 ( w i · e j 2 π iτ 0 MN ) e j 2 πik MN
= a 0 · e j θ 0 · Σ i = 0 MN - 1 ( w i · e j 2 πi ( Mi 0 + m 0 ) MN ) e j 2 πik MN
= a 0 · e j θ 0 · Σ i = 0 MN - 1 ( w i · e j 2 πi m 0 MN · e j 2 π ii 0 N ) e j 2 πik MN
根据上式,从频域观察,上述叠加过程仅仅引起了W的前N/2个数据以及最后的N/2个数据的变化。其中,a0·ejθ0为幅度与相位调整系数,
Figure S2007101764205D00216
为对原始1倍速率下N点Kernel信号对应的频域信号wi进行相应相位旋转后的新N点Kernel,
Figure S2007101764205D00217
为原始1倍速率下N点Kernel信号进行i0位圆周移位的系数,将相位旋转后的新Kernel信号称为MP-Kernel信号。显然,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共存在M个MP-Kernel信号,分别对应的相位旋转矢量为
Figure S2007101764205D00218
其中,i=0,1,...,N/2-1,(M-1)N+N/2,...,MN-1,m0=0,1,...,M-1。根据m0取值的不同,将MP-Kernel信号分别记作Kernel0,Kernel1,...,KernelM-1,则MP-Kernel可以表示为:
p m 0 ( k ) = Σ i = 0 N - 1 ( w i · e j 2 πi ′ m 0 MN ) · e j 2 πik N
其中 i &prime; = i when i < N / 2 i + ( M - 1 ) &CenterDot; N when i &GreaterEqual; N / 2
这样,对 [ w i &prime; ] = [ w i &CenterDot; e j 2 &pi;i m 0 MN ] 进行N点的IFFT变换,即可得到对应m0时的N点的MP-Kernel信号。
当k=M×i0+m0时,有:
p MN ( M &times; i 0 + m 0 ) = &Sigma; i = 0 MN - 1 w i e j 2 &pi;i ( M &times; i 0 + m 0 ) MN
= &Sigma; i = 0 MN - 1 w i &CenterDot; e j 2 &pi;i m 0 MN &CenterDot; e j 2 &pi; ii 0 N
通过以上推导可以看出,MP-Kernel信号就是M倍过采样速率的Kernel信号以不同m0为起点间隔M进行抽样的Kernel信号,并且利用MP-Kernel进行消峰的过程与传统的利用M倍过采样速率的Kenrel信号进行消峰后对频域产生的影响相同,也即本发明在1倍速率下利用N点MP-Kernel进行峰值对消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利用M×N点的Kernel信号进行峰值对消的传统方案相比,消峰效果相同。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该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插零模块,用于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OFDM子载波映射,在频域权重信号中连续插入(M-1)×N个零;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插零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分组模块,用于对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该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对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相位调整模块,用于分别利用由
W ( m M , k ) = exp ( j 2 &pi; N * m - 1 M * k ) , k = 0 ~ N / 2 - 1 exp ( j 2 &pi; N * m - 1 M * ( k - N ) ) , k = N / 2 ~ N - 1
设定的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对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其中,
Figure S2007101764205D00232
表示第m个初始相位的信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相位调整因子,m=1,2,...,M;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相位调整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生成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对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基准消峰信号。
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该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插零滤波模块,用于由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分组模块,用于对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该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OFDM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多相滤波模块,用于对幅度归一化的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多相滤波,生成基准消峰信号。具体地,该多相滤波模块可以由多个不同滤波系数的滤波器组成。
在上述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实施例一至四中,都可以包括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由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最终生成的基准消峰信号,以供后续选取使用。
如图20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该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峰值对消模块,用于根据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并利用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该预测模块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内插滤波单元,用于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内插滤波,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检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14
(i-1)/M
Figure 2007101764205_15
+1
f 0 = ( | x ( i ) | - &lambda; &times; Threshold 0 ) &times; x ( i ) | x ( i ) |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x(i)为峰值点的位置i对应的OFDM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上述预测模块实施例一中,检测单元与第二计算单元分别与峰值对消模块连接,以提供其需要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如图22所示,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该预测模块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插零单元,用于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准峰值点进行精滤波;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根据精滤波的结果,从准峰值点中选择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 M+1
i0(i-1)/M+1
f 0 = ( | x ( i ) | - &lambda; &times; Threshold 0 ) &times; x ( i ) | x ( i ) |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的OFDM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上述预测模块实施例二中,第二选择单元与第二计算单元分别与峰值对消模块连接,以提供其需要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如图23所示,为本发明预测模块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该预测模块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插零单元,用于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幅度大于 (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第三滤波单元,用于对准峰值点进行补充精度滤波;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将粗滤波得到的准峰值点的值与补充精度滤波得到的实部与虚部的补偿值叠加;
第三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叠加结果,从准峰值点中选择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该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18
(i-1)/M
Figure 2007101764205_19
+1
f 0 = ( | x ( i ) | - &lambda; &times; Threshold 0 ) &times; x ( i ) | x ( i ) |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的OFDM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上述预测模块实施例三中,第三选择单元与第二计算单元分别与峰值对消模块连接,以提供其需要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另外,图21至23所示的预测模块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峰值对消模块与该第二存储模块连接,从该第二存储模块中选取合适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存储模块分别与检测单元及第二计算单元连接,向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相应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以供峰值对消模块选取;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选择单元及第二计算单元分别与第二存储模块连接,向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相应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以供峰值对消模块选取;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选择单元及第二计算单元分别与第二存储模块连接,向第二存储模块存储相应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以供峰值对消模块选取。
如图24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如图4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该峰值对消模块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
选取单元,与预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中预测模块生成或进一步存储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该基准消峰信号可以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在线生成,也可以预先生成并存储;
圆周移位单元,用于根据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
幅相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对圆周移位后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消峰单元,用于利用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接收到的原始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其中,选取单元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与前面相邻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采样点相隔的采样点的个数d,d=0,1,...,M-1;
第一选取单元,用于为各个峰值点从M个基准消峰信号中选取第d+1个基准消峰信号作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如图25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峰值对消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缓存模块,分别与预测模块、峰值对消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缓存接收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缓存模块中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具体地,缓存模块可以与预测模块中的内插滤波单元或插零单元连接,向其输入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缓存模块可以与峰值对消模块中的消峰单元连接,向其提供待消峰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如图26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实现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峰值对消装置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
检测模块,与峰值对消模块或其中的消峰单元连接,用于检测峰值对消模块处理后输出的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与消峰次数;
判断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及缓存模块连接,用于判断峰值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消峰次数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若判断结果为真,则直接输出消峰信号;否则,将消峰信号送入缓存模块进行下一次的消峰。
本发明图20至图26所示实施例中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可以预先生成并存储,也可以在线实时生成。针对在线实时生成基准消峰信号的情况,可以在本发明上述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中设置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该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中的分组模块、幅度调整模块、多相滤波模块或第一存储模块与峰值对消模块或其中的选取单元或其中的第一选取单元连接,用于提供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如图27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针对预先生成并存储基准消峰信号的情况,可以在本发明上述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存储模块即可,以存储预先生成的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如图28所示,为本发明峰值对消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峰值对消方法或装置同样适用于其它需要降低PAPR或者降低峰值因子(Crest Factor,以下简称:CF)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也同样适用于多载频OFDM系统的峰值抑制。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来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根据该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然后利用生成的与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实现了在1倍过采样速率下对信号的峰值对消,与现有技术在M倍过采样速率下进行峰值对消相比,在不会影响PAPR抑制的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对缓存单元的缓存容量要求,减少了相应处理的工作量,复杂度低,延时小,从而有效改善了峰值对消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其工作性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作限制性理解。尽管参照上述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种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并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根据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其中,M为过采样速率的倍数,取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特征信息包括: 
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内插滤波,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计算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根据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选择幅度大于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所述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序号索引、所述圆周移位的位数与所述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0
(i-1)/M
Figure 2007101764205_1
+1 
Figure S2007101764205C00011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x(i)为峰值点的位置i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 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 
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并进行粗滤波; 
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对所述准峰值点进行精滤波; 
根据精滤波的结果选择幅度大于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Threshold 02的准峰值点作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所述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2
(i-1)/M
Figure 2007101764205_3
+1 
Figure S2007101764205C00021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 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 
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并进行粗滤波; 
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 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对所述准峰值点进行补充精度滤波; 
将粗滤波得到的准峰值点的实部与虚部值与补充精度滤波得到的补偿值叠加; 
根据叠加结果,选择幅度大于Threshold 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Threshold 02 的准峰值点作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该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i0
Figure 2007101764205_4
(i-1)/M
Figure 2007101764205_5
+1 
Figure S2007101764205C00031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 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λ≤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调整具体为:
根据所述峰值点特征信息中的序号索引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利用所述峰值点特征信息中的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信息,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选取M个基准消峰信号中的第d+1个基准消峰信号作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基准消峰信号,其中,d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与前面相邻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采样点相隔的采样点的个数,d=0,1,...,M-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之后,还包括:
检测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与消峰次数,并判断所述峰值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消峰次数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若判断结果为真,则直接输出所述消峰信号;否则,针对该消峰信号,执行所述根据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成基准消峰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基准消峰信号包括: 
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正交频分复用子载波映射,在所述频域权重信号中连续插入(M-1)×N个零,其中,N为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的长度; 
对插零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基准消峰信号包括: 
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对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通过下式设定不同的初始相位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 
Figure S2007101764205C00051
其中, 
Figure S2007101764205C00052
表示第m个初始相位的信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相位调整因子,m=1,2,...,M; 
分别利用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对所述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相位调整; 
分别对相位调整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生成准基准消峰信号; 
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基准 消峰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基准消峰信号包括: 
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由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对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基准消峰信号包括: 
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对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对幅度归一化的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多相滤波,生成基准消峰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峰值对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具体为: 
通过公式 
Kerneli=[Kernel(i) Kernel(i+M)…Kernel(i+(N-1)·M)],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其中,Kernel(j)为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的第j个点,Kerneli为对应于第i个起始相位的基准消峰信号,其中,i、j为正整数,i=1,2,...,M,j=1,2,...,M×N。 
15.一种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其中,M为过采样速率的倍数,M取大于1的整数;
峰值对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并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并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块包括:
内插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内插滤波,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检测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所述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序号索引、所述圆周移位的位数与所述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Figure RE-FSB00000335429000032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x(i)为峰值点的位置i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块包括:
插零单元,用于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准峰值点进行精滤波;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根据精滤波的结果,选择幅度大于Threshold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Threshold02的准峰值点作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所述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Figure RE-FSB00000335429000041
Figure RE-FSB00000335429000042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块包括:
插零单元,用于将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内插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
第一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粗滤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粗滤波后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各采样点幅度或幅度的平方;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幅度大于(γ×Threshold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γ×Threshold0)2的采样点作为准峰值点,其中,γ为准峰值点的门限调整因子,γ<1;
第三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准峰值点进行补充精度滤波;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将粗滤波得到的准峰值点的实部与虚部值与补充精度滤波得到的补偿值叠加;
第三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叠加结果,选择幅度大于Threshold0或幅度的平方大于Threshold02的准峰值点作为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下式计算该峰值点对应的基准消峰信号的序号索引、圆周移位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包括峰值点的位置信息、序号索引、圆周移位 的位数与幅度相位调整因子:
m0=(i-1)%M+1
Figure RE-FSB00000335429000051
Figure RE-FSB00000335429000052
其中,m0为序号索引,i0为圆周移位的位数,f0为幅度相位调整因子,i为所述M倍过采样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x(i)为峰值点位置i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Threshold0为预先设定的幅度门限,λ为门限调整因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值对消模块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选取基准消峰信号;
圆周移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圆周移位;
幅相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峰值点的特征信息,对选取的基准消峰信号,对圆周移位后的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与相位旋转,生成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消峰信号;
消峰单元,用于利用与所述峰值点对应的所述消峰信号对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进行消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单元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是否落在所述1倍速的时域信号的采样点上; 
第一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位置选取M个基准消峰信号中的第d+1个基准消峰信号作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基准消峰信号,其中,d为该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与前面相邻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采样点相隔的采样点的个数,d=0,1,...,M-1。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所述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
所述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缓存模块中缓存的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预测M倍过采样速率的时域信号的峰值点的特征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消峰信号的峰值幅度与消峰次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峰值幅度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幅度阈值,或者消峰次数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若判断结果为真,则直接输出所述消峰信号;否则,将所述消峰信号送入所述缓存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所述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所述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插零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正交频分复用子载波映射,在所述频域权重信号中连续插入(M-1)×N个零,其中,M为过采样速率的倍数,M取大于1的整数,N为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的长度;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插零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分组模块,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所述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所述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对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相位调整模块,用于分别利用由
设定的各频域相位调整因子对所述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其中,其中,M为过采样速率的倍数,M取大于1的整数,N为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的长度, 表示第m个初始相位的信号第k个子载波上的相位调整因子,m=1,2,...,M;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相位调整后的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生成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对所述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得到基准消峰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所述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所述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 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插零滤波模块,用于由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获得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其中,M为过采样速率的倍数,M取大于1的整数;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分组模块,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分组,将所述归一化的M倍过采样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划分成不同起始相位的M个N点的基准消峰信号,N为1倍速率的时域信号的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用于生成所述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所述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权重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内各个子载波的消峰权重因子,为各个子载波设定权重,生成频域权重信号;
频时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频域权重信号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得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
幅度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将最高幅度归一化;
多相滤波模块,用于对幅度归一化的1倍速率的准基准消峰信号进行不同相位的多相滤波,生成基准消峰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峰值对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峰值对消模块所需的基准消峰信号。 
CN2007101764205A 2007-10-26 2007-10-26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Active CN101420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64205A CN101420404B (zh) 2007-10-26 2007-10-26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PCT/CN2008/072786 WO2009056044A1 (fr) 2007-10-26 2008-10-22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suppression de valeur de pic, et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signaux de suppression de valeur de pic de référ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64205A CN101420404B (zh) 2007-10-26 2007-10-26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404A CN101420404A (zh) 2009-04-29
CN101420404B true CN101420404B (zh) 2011-06-01

Family

ID=4059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64205A Active CN101420404B (zh) 2007-10-26 2007-10-26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0404B (zh)
WO (1) WO2009056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337B (zh) 2010-04-16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准对消信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3178806B (zh) * 2011-12-23 2015-11-0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一维数据的包络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03312482B (zh) * 2012-03-14 2016-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基带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4519004B (zh) * 2013-09-26 2018-01-16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Ngb‑w系统的预留子载波位置图案的形成方法
WO2015058357A1 (en) * 2013-10-22 2015-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CN105282081A (zh) * 2014-06-27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频偏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09542B (zh) * 2018-10-11 2021-03-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时域过采样的正交信分复用水声通信方法
CN111343119B (zh) * 2018-12-18 2022-10-1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90957B (zh) * 2020-03-10 2023-06-16 北京睿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生成前导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5551B1 (en) * 1997-07-3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peak cancellation to reduce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WO2004051952A1 (en) * 2002-11-29 2004-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mplitude peak cancellation
CN101035105A (zh) * 2007-04-06 2007-09-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fft/fft的预留子载波降低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60344A (zh) * 2006-04-19 2007-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中频消峰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6557B1 (en) * 1999-06-02 2003-04-29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of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of transmission signals comprising overlapping waveforms
US6928084B2 (en) * 2000-03-28 2005-08-09 At & T Corp.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reduc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5551B1 (en) * 1997-07-3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peak cancellation to reduce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WO2004051952A1 (en) * 2002-11-29 2004-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mplitude peak cancellation
CN101060344A (zh) * 2006-04-19 2007-10-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中频消峰方法和系统
CN101035105A (zh) * 2007-04-06 2007-09-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ifft/fft的预留子载波降低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0404A (zh) 2009-04-29
WO2009056044A1 (fr)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0404B (zh) 峰值对消方法、峰值对消装置与基准消峰信号生成装置
CN110224967B (zh) 用于峰值均值功率比降低的方法和发射器
Baig et al. DCT precoded SLM technique for PAPR reduction in OFDM systems
WO2008106857A1 (fr) Procédé, dispositif pour réduire la valeur de crête d&#39;un signal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CN1159911C (zh) 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法
WO2009070441A1 (en)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ignals
CN102624671A (zh) 一种降低lte系统下行信号峰均功率比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8111447B (zh) 一种改进ufmc载波加权干扰抑制算法
EP1912397A1 (en)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3001907B (zh) 一种数字削峰方法和装置
CN101510866B (zh) 一种抑制信号峰均功率比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CN106953822B (zh) 一种适用于时频双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新型广义多载波通信方法
US78528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EP437304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347779B (zh) 基于阈值矢量圆ofdm信号直接限幅技术的fpga实现方法
CN114978837B (zh) 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67760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cable
CN1968237B (zh) 一种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峰均功率比的方法
CN113225292B (zh) 利用导频分块降低ofdm峰均比的方法
CN109212518A (zh)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中基于判断机制降低papr的级联slm算法
CN101321149B (zh) 一种训练序列生成模块和生成方法
WO20080694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JP4548427B2 (ja) 電力線搬送通信装置
JP5030062B2 (ja) Ofdm信号送信装置、信号処理チップ及びofdm信号送信方法
CN110336652A (zh) 多子带编码/调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以及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