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7837A -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7837A
CN101417837A CNA2008101991472A CN200810199147A CN101417837A CN 101417837 A CN101417837 A CN 101417837A CN A2008101991472 A CNA2008101991472 A CN A2008101991472A CN 200810199147 A CN200810199147 A CN 200810199147A CN 101417837 A CN101417837 A CN 101417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biological film
film zone
tank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9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 Weig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1991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7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7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7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污水经过水调节池、格栅沉淀处理后,流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由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兼氧沉淀池三部分组成,在三个池内均设有生物膜带。污水流入生化反应池后依次经过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兼氧沉淀池的处理,完成污水净化过程。本发明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带相结合,大幅度提高系统内微生物量,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反应池内微生物量大、种类丰富,生物膜带的固着空间使微生物群落更稳定,因此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稳定。生物膜带系统可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净化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Description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该方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虽然活性污泥法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去处效率,但是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去除率很低,而且活性污泥净化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方法还存在能耗大、污泥量大、管理复杂、抗冲击负荷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先进的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如中国发明公开号为CN1887739A,发明名称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式净化污水,但其缺点是所采用的生物膜载体是传统的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悬浮型填料等,其比表面积小,附着微生物的生物量小,种类少,处理效率较低,同时上述填料还存在耐用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缺点,研制出一种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在三个区内均设有生物膜带,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带相结合,大幅度提高系统内生物量,从而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而且,生物膜带系统可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净化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如下方法实现的:
污水经过调节池、格栅沉淀处理后,流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由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兼氧沉淀池三部分组成,三个池内均设有生物膜带。生物膜带是现有技术,生物膜带作为高效微生物载体,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精密的微孔结构,可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分解。生物膜带合理地布置在池体中,其用量、比例和布置方式以生活污水的浓度和处理要求而定。
生物膜带由聚合物编织而成的条状带,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编织结构。密实编织面和疏松编织面粘贴在轻质泡沫塑料夹层的两侧,密实编织面的编织密度比疏松编织面大1~5倍。每条生物膜带的宽度为10至30毫米,厚度为1至5毫米,长度为50至2000毫米。
污水流入生化反应池后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兼氧沉淀池的处理,完成污水净化过程:
A、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的深度为3~5米,污水停留时间为2~4小时,内有布水系统实现均匀布水,使污水与生物膜带充分接触。溶解氧控制在0.1~0.3mg/L,使生物膜带上的微生物群落以厌氧微生物为主,通过厌氧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部分有机物,把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同时,污泥中的高效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为接触氧化段吸收磷作准备。
B、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的深度为3~5米,污水停留时间为4~8小时,在池底安装微孔曝气盘,通过鼓风曝气保持溶解氧在2mg/L以上。在好氧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带中的微生物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COD及BOD浓度大大降低。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时,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高效吸收污水中的磷。
C、兼氧沉淀池:兼氧沉淀池的深度为4~7米,兼氧沉淀池的下部是活性污泥沉淀槽,活性污泥沉淀槽的底部设适合收集活性污泥斜面,以漏斗形为最佳。活性污泥沉淀槽的深度为1.5~2.5米。污水在兼氧沉淀池停留时间为2~3小时。兼氧沉淀池中安装生物膜带,可通过生物膜带对水流的缓冲作用,加速污泥的沉淀。此外,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后,在沉淀池中仍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使沉淀池中呈兼氧状态,生物膜带上的微生物可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同时,生物膜带上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作用,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氮。而通过污泥的排放,污水中的磷也被去除。兼性沉淀池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即可排放或回用。排放的污泥则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净化原理是:
1、在活性污泥反应池里增加生物膜带,可大大提高池内微生物的生物量,在极多数量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快速降解。
2、结合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以及生物膜带本身所带有的微A/O环境,可大幅度提高系统内生物量,使系统可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生物膜带上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完整的食物链,通过高营养级生物的捕食作用,使剩余污泥量大为减少,污泥的沉淀性能和脱水效果也得到改善,使污水和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大为简化。
本发明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在三个区内均设有生物膜带,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带相结合,大幅度提高系统内生物量,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反应池内微生物量大、种类丰富,生物膜带的固着空间使微生物群落更稳定,因此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艺稳定。生物膜带系统可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净化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系统本身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使系统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接触氧化池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兼氧沉淀池,4、微孔曝气盘,5、生物膜带,6、活性污泥沉淀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方法。
实施例:
污水经过调节池、格栅沉淀处理后,流入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由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和兼氧沉淀池3三部分组成,三个池内均设有生物膜带5。生物膜带5是现有技术,生物膜带5作为高效微生物载体,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由于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精密的微孔结构,可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对污染物进行分解。生物膜带5合理地布置在池体中,其用量、比例和布置方式以生活污水的浓度和处理要求而定。
生物膜带5由聚合物编织而成的条状带,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三维编织结构。密实编织面和疏松编织面粘贴在轻质泡沫塑料夹层的两侧,密实编织面的编织密度比疏松编织面大1~5倍。每条生物膜带5的宽度为10至30毫米,厚度为1至5毫米,长度为50至2000毫米。
污水流入生化反应池后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和兼氧沉淀池3的处理,完成污水净化过程:
A、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1的深度为4米,污水停留时间为3小时,内有布水系统实现均匀布水,使污水与生物膜带5充分接触。溶解氧控制在0.1~0.3mg/L,使生物膜带5上的微生物群落以厌氧微生物为主,通过厌氧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部分有机物,把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同时,污泥中的高效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为接触氧化段吸收磷作准备。
B、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2的深度为4米,污水停留时间为5小时,在池底安装微孔曝气盘4,通过鼓风曝气保持溶解氧在2mg/L以上。在好氧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带5中的微生物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COD及BOD浓度大大降低。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时,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高效吸收污水中的磷。
C、兼氧沉淀池:兼氧沉淀池3的深度为6米,其中兼氧沉淀池3的下部是呈漏斗形的活性污泥沉淀槽6,活性污泥沉淀槽6的深度为2米,活性污泥沉淀槽6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污水在兼氧沉淀池3停留时间为2.5小时。兼氧沉淀池中安装生物膜带5,可通过生物膜带5对水流的缓冲作用,加速污泥的沉淀。此外,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后,在沉淀池中仍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使沉淀池中呈兼氧状态,生物膜带5上的微生物可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同时,生物膜带5上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作用,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氮。而通过污泥的排放,污水中的磷也被去除。兼性沉淀池3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即可排放或回用。排放的污泥则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Claims (1)

1、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采用生化反应池实施的:
生化反应池由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和兼氧沉淀池(3)三部分组成,三个池内均设有生物膜带(5),污水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1)、接触氧化池(2)和兼氧沉淀池(3)的处理,完成污水净化过程:
A、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1)的深度为3~5米,污水停留时间为2~4小时,污水与生物膜带(5)充分接触,溶解氧控制在0.1~0.3mg/L,使生物膜带(5)上的微生物群落以厌氧微生物为主,通过厌氧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部分有机物,把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同时,污泥中的高效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为接触氧化段吸收磷作准备;
B、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2)的深度为3~5米,污水停留时间为4~8小时,在池底安装微孔曝气盘(4),通过鼓风曝气保持溶解氧在2mg/L以上,在好氧的条件下,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带(5)中的微生物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COD及BOD浓度大大降低,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同时,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高效吸收污水中的磷;
C、兼氧沉淀池:兼氧沉淀池(3)的深度为4~7米,其中兼氧沉淀池的下部是活性污泥沉淀槽(6),活性污泥沉淀槽(6)的深度为1.5~2.5米,污水在兼氧沉淀池停留时间为2~3小时,兼氧沉淀池(3)中安装生物膜带(5),可通过生物膜带对水流的缓冲作用,加速污泥的沉淀,此外,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2)后,在沉淀池中仍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使沉淀池中呈兼氧状态,生物膜带(5)上的微生物可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同时,生物膜带(5)上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作用,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彻底去除污水中的氮,而通过污泥的排放,污水中的磷也被去除,兼性沉淀池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即可排放或回用,排放的污泥则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CNA2008101991472A 2008-10-16 2008-10-16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Pending CN101417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91472A CN101417837A (zh) 2008-10-16 2008-10-16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91472A CN101417837A (zh) 2008-10-16 2008-10-16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7837A true CN101417837A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2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991472A Pending CN101417837A (zh) 2008-10-16 2008-10-16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7837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6061A (zh) * 2010-12-17 2011-06-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aoa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CN101597125B (zh) * 2009-07-09 2011-06-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
CN102923915A (zh) * 2012-11-15 2013-02-13 罗文兵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6053283A (zh) * 2016-07-07 2016-10-26 清华大学 一种生物膜吸附磷的测定方法
CN107459223A (zh) * 2017-09-29 2017-12-12 湖北常泰欣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型节能减容水处理工艺
CN108503123A (zh) * 2017-02-25 2018-09-07 新乡市新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工业排水处理工艺
CN109020071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浙江海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三相接触生物处理工艺及一体化装置系统
CN110078319A (zh) * 2019-06-11 2019-08-02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0342739A (zh) * 2019-07-19 2019-10-18 朱兆明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111439840A (zh) * 2020-04-09 2020-07-24 贵州省绿洲海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39891A (zh) * 2020-04-15 2020-07-24 绍兴国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氨氮去除工艺
CN113292157A (zh) * 2021-02-08 2021-08-24 深圳前海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259572A (zh) * 2022-08-24 2022-11-01 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户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7125B (zh) * 2009-07-09 2011-06-2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
CN102086061A (zh) * 2010-12-17 2011-06-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aoa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CN102086061B (zh) * 2010-12-17 2012-07-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aoa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CN102923915A (zh) * 2012-11-15 2013-02-13 罗文兵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6053283A (zh) * 2016-07-07 2016-10-26 清华大学 一种生物膜吸附磷的测定方法
CN108503123A (zh) * 2017-02-25 2018-09-07 新乡市新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工业排水处理工艺
CN107459223A (zh) * 2017-09-29 2017-12-12 湖北常泰欣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型节能减容水处理工艺
CN109020071A (zh) * 2018-08-24 2018-12-18 浙江海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三相接触生物处理工艺及一体化装置系统
CN110078319A (zh) * 2019-06-11 2019-08-02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0078319B (zh) * 2019-06-11 2023-09-15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0342739A (zh) * 2019-07-19 2019-10-18 朱兆明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111439840A (zh) * 2020-04-09 2020-07-24 贵州省绿洲海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电解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39891A (zh) * 2020-04-15 2020-07-24 绍兴国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氨氮去除工艺
CN113292157A (zh) * 2021-02-08 2021-08-24 深圳前海百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259572A (zh) * 2022-08-24 2022-11-01 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户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7837A (zh) 活性污泥生物膜带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1759323B (zh) 一种高含氮猪场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CN103112951B (zh) 一种处理含二甲基甲酰胺合成革废水的生化方法
CN103121754B (zh)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CN105384247B (zh) 一种通过a/o生物膜工艺实现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的方法
CN102659282B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 cass 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103435224A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工艺
CN103663696A (zh) 一种用于处理榨菜废水强化生物除磷脱氮的膜生物反应器
CN100554195C (zh) 一种对高氨氮低c/n比的废水处理工艺及用途
CN105129989A (zh)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的mbbr工艺方法
CN109205954A (zh) 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处理高浓度废水工艺
CN1255341C (zh) 一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结合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方法
CN102674627B (zh) 一种煤化工污水生化处理达标排放的方法
CN104591473A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工艺
CN105084536A (zh) 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方法
CN105923763B (zh) 一种可渗透硫自养反硝化生物墙强化废水脱氮工艺
CN202729946U (zh) 一种两级a/o—mbr脱氮除磷装置
CN103265151A (zh)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1018101B (zh) 一种膜生物膜培养驯化工艺及处理高盐废水用膜生物膜反应装置
CN202625975U (zh) 分段进水工艺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的装置
CN201406361Y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装置
CN105984991B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CN104230109B (zh) Uasb/a/mbbr结合化学法处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CN106045026A (zh) 厌氧‑兼氧上流式反应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01722253U (zh) 污水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AN WEIGA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YING

Effective date: 201005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130 ROOM 201, NO.46 SHAMIAN AVENU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0275 2/F, BIBO BUILDING, YARD NO.47, YILE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526

Address after: 510275 Guangzhou city Haizhuqu District Lok Road No. 47 Bibo compound floor two

Applicant after: Yuan Weigang

Address befor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130 Shamian Street No. 46, one of the 201 rooms

Applicant before: Li Ying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