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4609B -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4609B
CN101404609B CN2008101724895A CN200810172489A CN101404609B CN 101404609 B CN101404609 B CN 101404609B CN 2008101724895 A CN2008101724895 A CN 2008101724895A CN 200810172489 A CN200810172489 A CN 200810172489A CN 101404609 B CN101404609 B CN 101404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board
interface
integral
assigned time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24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4609A (zh
Inventor
甘卫东
蔡邦忠
黄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724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46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4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4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4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将所述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通过应用本发明,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资源消耗,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远程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很多的通讯应用成为可能,并刺激了通讯市场的大规模发展。目前。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中增加一条辅助的通讯总线已经成为计算机通讯设备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大容量的计算机远程通讯设备制造商而言,他们生产的大多数设备都有类似的通讯总线。典型的这类总线能够传送和交换N×64Kbps的低时延通讯业务,该业务用于实现单板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并独立于计算机的I/O总线和存储器总线。 
CT(Computer Telephony)总线就是这样的一种适用于整个工业领域的独立总线。它有利于各组件之间协调工作,因此为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通讯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同时降低了成本,扩展了市场。目前,有多种CT总线:H-MVIP、MVIP-90、SC-BUS、H.100/H.110总线(或称为H-BUS)。 
在计算机和电话的综合应用中,模拟电话线卡、ISDN端口、交换控制器或语音处理模块等,经常以插卡的形式插在计算机的ISA或PCI槽位中。各插卡通过相互间的连线实现资源共享。这种CT总线采用TDM(时分复用)方式,逐渐从H-MVIP、MVIP-90、对话式的SC-BUS,发展到H.100/H.110总线(或称为H-BUS)。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应用的H.110总线技术存在资源消耗多,以及应用平台扩展性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资源消耗少,并可在多种平台中加以应用,提高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将所述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或,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交换板,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与操作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所接收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与操作模块所生成的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或,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交换板和多个接口板: 
所述交换板,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对所述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并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 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口板,用于向所述交换板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并接收所述交换板发送的所述整合数据,并在所述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或,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资源消耗,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与操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另一种与操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星型数据交换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接口板发送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交换板进行帧头对齐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交换板进行数据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接口板接收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出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其中,在本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口板在缓存中获取一个时隙的数据; 
接口板将一个时隙的数据填入接口板对应的指定时隙中进行发送。 
其中,上述一个时隙的数据的帧头信号具体通过串行信号的指定字节进行发送。 
进一步的,根据指定时隙的含义不同,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情况二、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通过本步骤,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各自的数据,使得各接口板对交换板的上行数据通道相对独立。 
步骤S102、将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对应步骤S101中的两种情况,步骤S102也相应的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情况一、当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具体包括: 
将多个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处理; 
根据发送多个数据的接口板来源,将帧头对齐处理后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情况二、当分别在不同时间接收多个接口板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具体包括:
根据发送时间,将多个接口板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步骤S103、将整合数据发送给多个接口板,以使多个接口板从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在本步骤中,将步骤S102存储在缓存中的整合数据发送给多个接口板,相应的,各接口板从该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通过本步骤,交换板将各接口板上报的数据进行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后,统一发送给各个接口板,从而将各接口板的数据对所有接口板进行完全共享。结合前述的步骤S101和步骤S102,在本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信道的各自独立和下行数据的完全共享,实现了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TDM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资源消耗,比如降低了开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对应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一所提出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一个或多个交换板1和多个接口板2。 
当该数据交换系统中包含多个交换板1时,多个交换板1具体包括至少一个主交换板。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存在多个主交换板,则多个主交换板之间相互分担数据处理量,如果进一步包含备交换板,则实现了主备系统的设置,备交换板可以在主交换板出现故障时替代主交换板进行工作,不会中断业务的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具体说明如下:
交换板1,用于接收多个接口板2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对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并将整合数据发送给多个接口板2,以使多个接口板2从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每个交换板1中包含多个分别与多个接口板2相对应的接口。 
交换板1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多个接口板2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与操作模块12,用于将接收模块11所接收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发送模块13,用于将与操作模块12所生成的整合数据发送给多个接口板2,以使多个接口板2从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其中,交换板1中还包括分别对应多个接口板2的多个接口14,用于与相应接口板之间接收和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交换板1中还包括: 
多个缓存15,用于分别存储接收模块11所接收的多个接口板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和/或与操作模块12所生成的整合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缓存15具体为交换板1中的可选模块,是否包含此模块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出的方法中步骤S101所列出的两种情况,交换板1中的与操作模块12的具体结构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其中,对应情况一,如图3A所示,与操作模块12具体包括: 
帧头对齐子模块121,用于将接收模块11所接收的多个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处理; 
第一存储处理子模块122,用于根据发送多个数据的接口板2来源,将帧头对齐子模块121处理后的多个接口板2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15; 
第一与操作子模块123,用于将第一存储处理子模块122存储在各缓存15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第二存储处理子模块124,用于将第一与操作子模块123所生成的整合数据存入缓存15。 
对应情况二,如图3B所示,与操作模块12具体包括: 
第三存储处理子模块125,用于根据发送时间,将接收模块11所接收的多个接口板2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15; 
第二与操作子模块126,用于将第三存储处理子模块125存储在各缓存15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第四存储处理子模块127,用于将第二与操作子模块126所生成的整合数据存入缓存15。 
接口板2,用于向交换板1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并接收交换板1发送的整合数据,并在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每个接口板2中都包含一个或多个与上述的一个或多个交换板1相对应的接口。 
如图2所示,接口板2具体包括: 
发送模块21,用于通过指定时隙向交换板1发送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子模块211,用于在缓存中获取一个时隙的数据; 
发送子模块212,用于将获取子模块211所获取的一个时隙的数据填入指定时隙中进行发送。 
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交换板1发送的整合数据; 
获取模块23,用于在接收模块22所接收的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其中,接口板2还包括分别与一个或多个交换板1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口24。 
进一步的,接口板2还包括: 
缓存25,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和/或获取模块23在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的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缓存25具体为接口板2中的可选模块,是否包含此模块 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模块可以分布于一个装置,也可以分布于多个装置。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系统设计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TDM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对应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出的数据交换系统,结合具体的实施环境,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星型数据交换网络,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出的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包含两个交换板和多个接口板,两个接口板中包含主接口板和备接口板,具体哪块接口板为主接口板,哪块接口板为备接口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接口板到交换板通过串行化和非串行化(SERializer/DESerializer,SerDes)接口实现星型连接。 
每个接口板为每个交换板各提供一个SerDes接口,每个交换板为每个接口板也各提供一个SerDes接口,由于包含主备两种接口板,所以如图4所示的数据交换网络组成了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该系统可以在ATCA等新平台上正常应用,与现有的H.110系统相比,增强了应用扩展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与H.110系统相类似的数据交换网络都是总线型结构,这样的系统结构存在的一个固有缺陷,就是当总线上的个别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总线瘫痪,即故障不能隔离,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包含主备两块交换板,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某一块交换板发生故障而导致系统的瘫痪,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是包含两块交换板的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备交换板的数量,实现一主多备的多星型数据交换网络,这样的变化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H.110的数据总线为32条,时钟为8M,总带宽32×8M=256Mbps,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SerDes接口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带宽为2.5G、3.125G等速率的高速接口器件,这样的设计有效的扩大了带宽,提高了数据交换网络的传输效率。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H.110系统中,数据总线为32条,时钟至少要4条,再加上其他辅助信号,总计要40条以上。现在每个单板所在的槽位的管脚资源都很紧张,40条信号是一个很奢侈的数字,与之相对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数据交换系统中,每个节点占用引脚很少,只需采用4管脚(pin),如果需要备份,可采用8管脚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达到了节约系统资源的效果。 
在上述的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各个接口板2把要发送的数据往指定时隙上发送,每个接口板2都占用不同的时隙,即每个时隙最多只有一个接口板2往该时隙发送数据。 
交换板1把各个接口板2发送过来的数据做“与”操作后,生成整合数据,交换板1将该整合数据发送给所有接口板2,这样每个接口板2就可以收到所有接口板2的数据,按需求取走要通讯的单板的数据,就实现的单板间的数据通讯,上述过程具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每块接口板把要发送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时隙发送到交换板。 
步骤S502、交换板对各接口板送来的数据做“与”处理,然后输出到所有接口板。 
其中,发送到每块接口板的数据都相同,即为包含所有接口板所上报的数据的整合数据,进一步的,该整合数据使用过上述的SerDes接口发送,其中包含SerDes物理信号,该信号可以在物理层同时传递时钟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H.110系统,是一套TDM交换系统,需要有严格同步的统一的时钟源,否则会出现误码,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主备的双星型数据交换网络中,由交换板向接口板下发时钟信息,保证了时钟源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误码的出现,并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时钟源的设置,节 约了成本投入。 
步骤S503、各接口板接收交换板输出的经过“与”处理的数据,并从中获取需要交换的数据。 
由于经过“与”处理的数据中在指定时隙中包含了相应接口板的数据,所以,各接口板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的时隙中获取相应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TDM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为了对上述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后续的三个实施例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将上述的三个步骤逐一进行说明。 
对应上述的步骤S501,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了接口板发送数据的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接口板将待发送的数据在指定时隙发送,如果各个接口板的时序均分,并假设数据交换网络中存在12块接口板时,具体的时隙分配方案可以如表1所示: 
接口板n向接口板m发送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为TS(m*12+n),接口板n接收来自接口板m数据所占用的时隙为TS(n*12+m)。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也可以按需要给各槽位动态分配所需带宽。 
表1 各接口板的时隙分配方案 
Figure G2008101724895D00101
Figure G2008101724895D00111
如果接口板每帧只发送一个时隙的数据,每帧依次从存储待发送数据的缓存中获取一个时隙的数据,将其填到指定的时隙中,向交换板发送,在如图6所示的情况下,为接口板在每帧的TS0时隙发送数据。其中,帧头信号可以直接用SerDes的K字节来实现。 
对应上述的步骤S502,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了交换板处理数据的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交换板把各个接口板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并把帧头对齐后的各个时序做“与”操作,再将“与”操作后的数据发到所有接口板。 
具体的帧头对齐流程如图7所示,由于各个单板间的走线时延不一,各个单板的时钟又不同步,所以各个接口板发送的帧头是不对齐的,接口板a、b、c三块单板的帧头分别出现在Ta,Tb,Tc时刻,但最后交换板发送的数据需要具有一个统一的帧头,出现在Ts时刻,所以要在交换板做帧头对齐操作。 
结合上述的帧头对齐流程,交换板处理数据的流程具体如图8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交换板将各个接口板的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缓存到相应的缓存中。 
步骤S802、交换板把所有缓存的数据进行“与”操作,并把结果缓存到发送缓存中。 
将帧头对齐后的数据进行“与”操作,将各接口板所发送的数据合并为一个整合数据,并将结果进行缓存。 
其中,由于每个接口板只会占用特定的时隙,每个时隙也只能存储一个接口板发送数据,所以,各接口板发送的数据并不会出现相互的重合,在进行“与”操作时,各接口板发送的数据按照原有时隙合并为一个整合数据。 
步骤S803、交换板把“与”操作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所有接口板。 
对应上述的步骤S503,本发明实施例六提出了接口板接收数据的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接口板接收数据时,在接收的SerDes中包含了所有接口板的数据,每个接口板按指定的时隙从中取数据,并把它存入自己的缓存供后一级单元取用,这样就实现了与相应接口板的数据交换,具体如图9所示: 
设定接口板n通过时隙TS0向接口板m发送数据,则接口板m接收交换板发送的经过“与”操作处理后的数据,并在该数据各帧的TS0时隙获取数据,并将各时隙所获取的数据相累加,最终得到完整的接口板需要发送给接口板m的数据,相应的,接口板m也可以选择其他时隙向接口板n发送数据,从而实现接口板n与接口板m的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TDM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在前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中,均是以各接口板分别通过不同的时隙向交换板发送数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的,而对照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可以发现,各接口板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发送时间,通过相同的时隙向交换板发送数据,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板不再进行帧头对齐操作,而是直接根据接口板发送数据的时间判别该接口板所发送的数据应该在“与”操作处理后的数据中所应占用的时隙,并据此将各接口板发送的数据进行“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并发送给接口板,以进行数据交换。 
除了上述的区别点外,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各接口板按照不同的发送时间,通过相同的时隙(如,TS0)向交换板发送数据的情况所对应的数据交换方法中,其他部分的步骤与前述各接口板分别通过不同的时隙向交换板发送数据的情况所对应的数据交换方法基本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重复叙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采用了对各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所有的接口板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实现各接口板之间的TDM数据交换的同时,达到了简化实现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并提高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扩展性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可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将所述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或,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当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所述将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具体包括:
将所述多个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处理;
根据发送所述多个数据的接口板来源,将帧头对齐处理后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所述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当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所述将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发送时间,将所述多个接口板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所述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口板在缓存中获取一个时隙的数据;
所述接口板将所述一个时隙的数据填入所述接口板对应的指定时隙中进行发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板将所述一个时隙的数据填入所述接口板对应的指定时隙中进行发送时,
所述一个时隙的数据的帧头信号,具体通过串行信号的指定字节进行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具体为:
将所述缓存中的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具体为:
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6.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交换板和多个接口板:
所述交换板,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对所述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并将所述整合数据发送给所述多个接口板,以使所述多个接口板从所述整合数据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口板,用于向所述交换板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并接收所述交换板发送的所述整合数据,并在所述整合数据的指定时隙中获取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
所述接收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或,
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
当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通过各自的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所述将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具体包括:
将所述多个数据进行帧头对齐处理;
根据发送所述多个数据的接口板来源,将帧头对齐处理后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所述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当接收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在不同时间,通过同一指定时隙发送的多个数据时,所述将多个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发送时间,将所述多个接口板所发送的多个数据分别存入相应的缓存;
将各所述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与操作,生成整合数据;
将所述整合数据存入缓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板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交换板相对应的接口;
所述交换板中包含多个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口板相对应的接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交换系统中包含多个交换板时,所述多个交换板具体包括至少一个主交换板。
CN2008101724895A 2008-11-12 2008-11-12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1404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24895A CN101404609B (zh) 2008-11-12 2008-11-12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24895A CN101404609B (zh) 2008-11-12 2008-11-12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4609A CN101404609A (zh) 2009-04-08
CN101404609B true CN101404609B (zh) 2012-04-04

Family

ID=4053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24895A Active CN101404609B (zh) 2008-11-12 2008-11-12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46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1739A (zh) * 2020-09-27 2022-04-05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12422388B (zh) * 2020-11-19 2022-06-17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565941B (zh) * 2020-12-09 2021-10-08 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坐席系统的音频环形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120856A (zh) * 2021-06-24 2023-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测试电路和方法
CN115643224B (zh) * 2022-12-23 2023-05-26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c交换机及数据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140A (zh) * 1999-12-29 2001-07-04 深圳市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设备和方法
CN101014200A (zh) * 2007-01-2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交换方法和交换装置
CN200994146Y (zh) * 2006-12-30 2007-12-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高速串行时分复用总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140A (zh) * 1999-12-29 2001-07-04 深圳市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设备和方法
CN200994146Y (zh) * 2006-12-30 2007-12-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高速串行时分复用总线
CN101014200A (zh) * 2007-01-29 2007-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交换方法和交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4609A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609B (zh)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10814A (zh) 一种网络互联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50588A (zh) 一种基于rdma的数据传输方法及rdma网卡
CN105763472B (zh) 一种跨板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EP3700150B1 (e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of flexible ethernet
US201002968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deterministic traffic in a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102202132B (zh) 一种对上网设备进行初始化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374360A (zh) 一种多端口复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2074805B2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that virtualize a networks
US6587461B1 (en) TDM switching system and ASIC device
CN110798633A (zh) 基于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大规模视频显控矩阵设备
CN102710496B (zh) 用于多个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数据接口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9714124B (zh) 用于测试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02170401B (zh)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5827545A (zh) 增强型串行外设接口实现方法、装置、转换器件及介质
WO2018196833A1 (zh)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10927788U (zh) 基于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大规模视频显控矩阵设备
US7746850B2 (en) Interface card and CTI system applying interface card
CN101277244B (zh) Atm同步以太网及其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11162864B (zh) 低速率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8820A (zh) 一种基于vpx架构多载波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73762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410764B (zh) 一种多线对自适应汇聚的shdsl传输模块及实现方法
JP757431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の動作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WO2022012204A1 (zh) 一种队列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