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0111A -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0111A
CN101400111A CNA2007101225411A CN200710122541A CN101400111A CN 101400111 A CN101400111 A CN 101400111A CN A2007101225411 A CNA2007101225411 A CN A2007101225411A CN 200710122541 A CN200710122541 A CN 200710122541A CN 101400111 A CN101400111 A CN 101400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nc
physical
terminal
base station
logic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25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0111B (zh
Inventor
丁国栋
郭庆
苏晓勃
邹素玲
蔡月民
柳斯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25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0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0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1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区通信方法,包括: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终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小区通信系统和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应用本发明通过由多个物理小区组成的逻辑小区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覆盖范围,避免了射频器件和特殊终端对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限制,以及采用分布式天线或直放站对传输带宽的需求,实现方便;由于合并后的逻辑小区增加了小区的覆盖范围,因此使终端更容易接入小区,提高了切换成功率,避免了掉话。

Description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的过程中,例如位于高速铁路上或者磁悬浮列车中时,需要系统中的单个小区有足够大的覆盖范围。这是由于,当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大时,空闲状态下的终端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搜索到小区信号,完成对系统信息的读取和小区的驻留,以防止终端脱离无线通信网;当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大时,可以使网络侧有足够的时间将控制命令发送给终端,同时可以保证小区间的切换带足够长,这样当终端进行相邻小区的搜索时,网络侧有足够的时间向终端发送切换信令,这样可以避免终端高速进入相邻小区时掉话。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小区的覆盖范围:
(1)通过提高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来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这是由于,终端与基站之间发射与接收的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与距离有关,如果增加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那么该基站可以承受的传输损耗相应加大,其中传输损耗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差值,这样通过增加传输损耗就可以相应增加传输距离,相当于增加了该基站配置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同时,通过提高基站的发射功率相应提高了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通过提高基站的接收灵敏度相应增加了小区的上行覆盖范围。
(2)通过提高终端的发射灵敏度和接收灵敏度来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这是由于,如果增加了终端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那么与基站相同,该终端可以承受的传输损耗也相应加大,这样通过增加传输损耗就可以相应增加传输距离。同时,通过提高终端的发射功率可以相应提高了小区的上行覆盖范围,通过提高终端的接收灵敏度相应增加了小区的下行覆盖范围。
(3)通过增加分布式天线或者直放站来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分布式天线指基站通过多个天线发射和接收小区信号,这样虽然单个天线的覆盖范围有限,但是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分布式天线的覆盖范围则相应变大;直放站是一种能够对基站的下行信号,或者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放大的装置,直放站通常分布在小区的边缘,由此通过在小区边缘对信号进行放大相应增加了小区的覆盖范围。
由上述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可知,通过提高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来增加小区覆盖范围的方式,由于用于发射和接收的射频器件的限制,其灵敏度的调整较难且成本较高,因此实现难度较大;通过提高终端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来增加小区覆盖范围的方式,由于对终端的限制较高,需要带有较大天线或特殊射频器件及电源器件的终端,因此实现不便;通过增加分布式天线或者直放站来增加小区覆盖范围的方式,由于增加了天线和直放站的数量和站点分布,因此提高了工程造价,进一步由于分布式天线或直放站需要带宽资源传输中频或射频信号,因此增加它们的数量会相应提高系统带宽资源的需求。由此可见,现有增加小区覆盖范围的方式,由于实现不便且容易增加系统带宽,因此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对小区覆盖范围的增加,相应降低了小区通信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区通信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小区通信方法中由于难以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容易导致小区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区通信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小区通信系统中由于难以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容易导致小区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以解决现有的无线网络控制器难以增加小区覆盖范围,容易导致小区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包括:
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终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所述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包括:
RNC与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RNC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所述配置了相同参数的物理小区在空中接口处合并为同一逻辑小区。
进一步包括:
RNC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
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终端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
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信令后,将该信令发送至所述RNC;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终端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所述逻辑小区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信令;
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信令后,将该信令通过RACH的FP帧发送至所述RNC;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所有的物理小区将在前向接入信道FACH的FP帧上承载的RRC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当通过公共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RACH的FP帧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当通过专用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专用信道DCH的FP帧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
进一步包括:
终端向所述至少包含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导频时隙UpPTS;
接收到UpPTS的物理小区判断所述终端是否被所述物理小区覆盖;
由覆盖所述终端的物理小区向该终端回应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
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在FACH状态时,
终端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
RNC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发送在RACH上承载的上行数据;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在FACH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在DCH状态时,
终端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物理小区根据各自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
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所述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
RNC通过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RNC通过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层信令具体为:
RNC接收到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
RNC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一种小区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进行物理小区的资源配置;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终端,用于与RNC之间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所述RNC包括:
建立小区单元,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配置参数单元,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所述RNC还包括:
维护小区单元,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信令单元,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
回应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所述RNC包括:
接收信令单元,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
返回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FACH状态时,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上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RNC包括:
返回下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DCH状态时,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数据单元,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基站包括:
估计参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小区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
发送上行帧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所述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
发送空口信息单元,用于接收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所述RNC包括:
选择小区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上行帧后,选择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
发送下行帧单元,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通信单元,用于与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建立小区单元,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配置参数单元,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所述合并单元还包括:
维护小区单元,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所述通信单元包括:
接收信令单元,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
返回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选择小区单元,用于在DCH状态时接收到基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携带质量参数最好的上行帧对应的物理小区;
发送下行帧单元,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返回下行数据单元,用于在FACH状态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然后终端与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应用本发明通过由多个物理小区组成的逻辑小区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覆盖范围,避免了射频器件和特殊终端对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限制,以及采用分布式天线或直放站对系统带宽的限制,实现方便;由于合并后的逻辑小区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因此提高了小区通信质量,使终端更容易接入小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应用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图8为本发明系统的第三实施例框图;
图9为本发明RNC的第一实施例框图;
图10为本发明RNC的第二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小区通信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终端与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如图1所示:
步骤101: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通常物理小区指包括一个小区所需要的完整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小区,并且一个物理小区承载一个逻辑小区;而本发明将多个物理小区通过设置使其合并为一个逻辑小区。
具体的,RNC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RNC为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等,配置了相同参数的物理小区在空中接口处合并为同一逻辑小区。
进一步,RNC还同步维护上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该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等。
步骤102:终端与RNC通过该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终端与RNC进行通信包括:在建立过程中的信令通信,即终端向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该信令后,将该信令发送至RNC,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终端,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在建立后的数据传输过程,当在FACH状态时,终端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RNC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当在DCH状态时,终端向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物理小区根据各自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通过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该物理小区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RNC通过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向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终端与RNC之间通过合并后的逻辑小区进行同步建立的通信过程:
步骤201:RNC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个基站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大小不等的资源进行物理小区的配置,而剩余资源仍然可以进行普通小区的配置,这样整个系统可以兼容普通覆盖和高速覆盖。
步骤202:RNC为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
为了实现将多个物理小区合并为一个逻辑小区的目的,RNC将多个物理小区配置相同,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等在内的参数,由于这些物理小区具有了相同的配置参数,因此终端从空中接口处看到的小区即为由这些物理小区组成的一个逻辑小区,而看不到这些物理小区之间的不同,由于该逻辑小区包含了多个物理小区,因此该逻辑小区的覆盖范围为多个物理小区覆盖范围的并集,由此增加了终端接入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
步骤203:终端向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
初始终端要与RNC建立连接,因此需要先向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由于该逻辑小区由多个物理小区组成,因此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实际发送至了该逻辑小区中的多个物理小区,而上述多个物理小区中会有至少一个物理小区接收到此信令。
步骤204:逻辑小区接收到该信令后将其转发至RNC。
逻辑小区中包含的多个物理小区,如果能接收到该连接请求信令,则由接收到的物理小区分别将该信令发送至RNC。
步骤205:RNC通过该逻辑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终端。
RNC通过逻辑小区中的多个物理小区同时向终端回应建立连接信令,由于在空口中存在多个物理小区向终端发送同样信号,这些信号互相叠加,增加了终端的接收成功率。
步骤206:终端通过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终端接收到多个物理小区回应的建立连接信令后,通过这些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特别的,当通过公共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这些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公共信道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当通过专用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专用信道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
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图示出了通过公共信道建立连接的过程:
步骤301:多个基站或一个基站与RNC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步骤302:RNC为建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配置相同频率、时隙、码道等参数,该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步骤303:终端向逻辑小区发送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
步骤304:各个物理小区根据接收到的UpPTS时间点,判断终端是否出于各自的覆盖范围内。
由于终端发生UpPTS的位置固定为接收到DwPTS(Downlink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后的96chip(码片),因此合并为逻辑小区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根据接收到UpPTS的位置即可得到终端的距离,虽然多个物理小区都接收到了UpPTS,但是只有一个物理小区得到的终端距离在该物理小区的覆盖范围之内,其余物理小区得到的终端距离均不在这些物理小区的覆盖范围之内,其中物理小区的覆盖范围由后台操作维护系统进行配置。
步骤305:由覆盖该终端的物理小区向该终端回应FPACH(FastPhysical Access Channel,快速物理接入信道)。
步骤306:终端在逻辑小区的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发送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Connection Request,接收到此消息的物理小区,将此消息通过RACH的FP帧,发送到RNC。
步骤307:RNC通过逻辑小区将在FACH(Forward Access Channel,前向接入信道)上承载的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发送至终端。
步骤308:终端进入FACH态后通过逻辑小区的RACH发送RRC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信令至RNC。
后续终端向RNC发送的上行信令均通过RACH承载,RNC向终端发送的下行信令均通过FACH承载。多个物理小区在空口同时发送FACH信号,由于FACH信号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信号的重叠增加终端的接收成功率。特别的,由于RNC可能同时接收到多个物理小区中不同终端通过RACH承载的上行信令,因此RNC通过FACH回复下行信令时,为了避免多个物理小区同时发送不同终端的下行信令时可能产生的冲突和干扰,RNC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延时向这些物理小区分别发送不同终端的下行信令。
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应用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图示出了通过专用信道建立同步连接的过程:
步骤401:多个基站与RNC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步骤402:RNC为建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配置相同频率、时隙、码道等参数,该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步骤403:终端向多个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发送UpPTS。
步骤404:基站对根据接收到的UpPTS判断覆盖终端的某一物理小区。
步骤405:由覆盖该终端的物理小区向该终端回应FPACH。
步骤406:终端通过逻辑小区将在RACH上承载的RRCConnection Request信令发送至RNC。
步骤407:RNC通过逻辑小区将在FACH上承载的RRCConnection Setup信令发送至终端。
步骤408:终端进入DCH态后通过逻辑小区将在DCH(DedicatedChannel,专用信道)上承载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信令发送至RNC。
后续终端向RNC发送的上行信令均通过DCH承载,RNC向终端发送的下行信令也均通过DCH承载。
本发明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示出终端进入DCH态后,终端与RNC之间通过合并后的逻辑小区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过程:
步骤501:终端向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终端通过专用信道向至少包含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502:物理小区根据各自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
根据无线环境条件,逻辑小区中能够接收到该上行数据的物理小区在每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内分析接收到的上行数据,通过对其进行质量估计后获得接收质量参数。
步骤503:这些物理小区同时向RNC发送携带各自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
接收到上行数据的物理小区在向RNC发送上行帧时,将获得的该各自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携带在上行帧中。
步骤504:RNC接收到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质量参数最好的一个物理小区。
RNC接收到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通过比较这些上行帧中的接收质量参数,选择接收质量参数最好的一个物理小区,并且判断该物理小区即为终端实际所在的物理小区。
步骤505:RNC向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并在向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步骤506:物理小区接收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接收到下行帧的物理小区检查下行帧中是否包含该物理小区标识,如果包含则由该物理小区将接收到的下行帧发送给终端,并且在该下行帧中携带物理层信令,物理层信令包括SS/TPC(同步偏移/发射功率控制)等。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终端与基站之间没有业务传输时,终端和基站关闭DTX(Discontin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发射),终端与基站之间通过发送Special Burst(特殊突发)来保持链路连接,基站中物理小区根据上行的Special Burst质量,填写上行FP帧中的质量指示,RNC下行时向逻辑小区内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FP帧,并根据各个物理小区上报的FP帧的质量参数,仅在向质量参数最好的某一个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FP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以指定该物理小区向终端发送Special Burst,从而避免多个物理小区向终端发送Special Burst造成冲突。
与本发明小区通信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区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后,使终端和RNC之间通过该逻辑小区通信。
本发明小区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6所示:
该系统包括:基站610、RNC620和终端630。
其中,基站610用于进行物理小区的资源配置;RNC620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终端630用于与RNC之间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本发明小区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终端与RNC之间建立连接时的框图:
该系统包括基站710,用于进行物理小区的资源配置;RNC720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终端730用于与RNC之间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其中,RNC720包括建立小区单元721,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配置参数单元722,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维护小区单元723,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接收信令单元724,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返回信令单元725,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
其中,终端730包括发送信令单元731,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回应信令单元732,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本发明小区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框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DCH状态时,终端与RN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框图:
该系统包括基站810,用于进行物理小区的资源配置;RNC820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终端830用于与RNC之间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其中,基站810包括估计参数单元811,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小区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发送上行帧单元812,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所述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发送空口信息单元813,用于接收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其中,RNC820包括选择小区单元821,用于接收到所述上行帧后,选择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单元822,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其中,终端830包括发送数据单元831,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与本发明小区通信方法和小区通信系统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RNC,该RNC用于通过为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配置相同参数,使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另外,当在FACH状态时,终端与RN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包括发送上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RNC包括返回下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发明RNC的第一实施例框图如图9所示:
该RNC包括:合并单元910和通信单元920。其中,合并单元910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通信单元920用于与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本发明RNC的第二实施例框图如图10所示:
该RNC包括:合并单元1010,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通信单元1020,用于与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其中,合并单元1010包括建立小区单元1011,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配置参数单元1012,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维护小区单元1013,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其中,通信单元1020包括接收信令单元1021,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返回信令单元1022,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选择小区单元1023,用于在DCH状态时接收到基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携带质量参数最好的上行帧对应的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单元1024,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返回下行数据单元1025,用于在FACH状态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通过以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可知,本发明通过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然后终端与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应用本发明通过由多个物理小区组成的逻辑小区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覆盖范围,避免了射频器件和特殊终端对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限制,以及采用分布式天线或直放站对传输带宽的需求,实现方便;由于合并后的逻辑小区增加了小区的覆盖范围,因此提高了切换成功率,使终端更容易接入小区。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20)

1、一种小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终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包括:
RNC与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RNC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所述配置了相同参数的物理小区在空中接口处合并为同一逻辑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RNC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
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
终端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
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信令后,将该信令发送至所述RNC;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所述逻辑小区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信令;
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信令后,将该信令通过RACH的FP帧发送至所述RNC;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所有的物理小区将在前向接入信道FACH的FP帧上承载的RRC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当通过公共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RACH的FP帧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当通过专用信道通信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回应在专用信道DCH的FP帧上承载的建立完成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终端向所述至少包含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导频时隙UpPTS;
接收到UpPTS的物理小区判断所述终端是否被所述物理小区覆盖;
由覆盖所述终端的物理小区向该终端回应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在FACH状态时,
终端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
RNC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向RNC发送在RACH上承载的上行数据;
所述RNC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在FACH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RNC通过逻辑小区进行通信包括:在DCH状态时,
终端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物理小区根据各自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
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所述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
RNC通过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NC通过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向所述终端发送物理层信令具体为:
RNC接收到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
RNC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所述物理小区接收到所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11、一种小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进行物理小区的资源配置;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终端,用于与RNC之间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NC包括:
建立小区单元,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配置参数单元,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NC还包括:
维护小区单元,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信令单元,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连接请求信令;
回应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向RNC回应建立完成信令;
所述RNC包括:
接收信令单元,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
返回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FACH状态时,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上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向RNC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RNC包括:
返回下行数据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DCH状态时,所述终端包括:
发送数据单元,用于向所述包含至少两个物理小区的逻辑小区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基站包括:
估计参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小区接收的上行数据,估计该物理小区的接收质量参数;
发送上行帧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小区分别向RNC发送携带所述接收质量参数的上行帧;
发送空口信息单元,用于接收到下行帧并判断该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标识后,向所述终端发送空口信息;
所述RNC包括:
选择小区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上行帧后,选择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
发送下行帧单元,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17、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其特征在于,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将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合并为逻辑小区;
通信单元,用于与终端通过所述逻辑小区进行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NC,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建立小区单元,用于与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之间建立物理小区;
配置参数单元,用于为所述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下的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分别配置相同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系统信息广播、频率、时隙和码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NC,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还包括:
维护小区单元,用于同步维护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所述维护包括建立无线链路、或重新配置无线链路、或删除无线链路、或更新系统信息广播、或重新配置所述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NC,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
接收信令单元,用于接收终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物理小区发送的连接请求信令;
返回信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逻辑小区下的所有物理小区将建立连接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选择小区单元,用于在DCH状态时接收到基站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发送的上行帧后,选择携带质量参数最好的上行帧对应的物理小区;
发送下行帧单元,用于向所述逻辑小区中的所有物理小区发送下行帧,其中在向所述质量参数最好的物理小区发送的下行帧中携带该物理小区的标识;
返回下行数据单元,用于在FACH状态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物理小区将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
CN2007101225411A 2007-09-26 2007-09-26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0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25411A CN101400111B (zh) 2007-09-26 2007-09-26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25411A CN101400111B (zh) 2007-09-26 2007-09-26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111A true CN101400111A (zh) 2009-04-01
CN101400111B CN101400111B (zh) 2011-03-09

Family

ID=4051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25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0111B (zh) 2007-09-26 2007-09-26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011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197A (zh) * 2009-08-0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中小区物理标识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14516A (zh) * 2010-11-18 2011-04-13 北京邮电大学 Lte-a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2075957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的邻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685900A (zh) * 2011-03-18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小区合并中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209416A (zh) * 2013-03-11 2013-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89402A3 (zh) * 2012-12-07 2014-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小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管理方法和系统
WO2014075490A1 (zh) * 2012-11-19 2014-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Smallcell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SN、基站及系统
CN103828425A (zh) * 2013-11-18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的编码速率调整方法和设备
WO2016065965A1 (zh) * 2014-10-27 2016-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管理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4751A (zh) * 2014-11-26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数据上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18297A (zh) * 2019-05-07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u-du架构下小区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1436C (zh) * 2006-02-07 2009-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方法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197B (zh) * 2009-08-05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中小区物理标识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90197A (zh) * 2009-08-0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中小区物理标识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75957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的邻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014516A (zh) * 2010-11-18 2011-04-13 北京邮电大学 Lte-a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2685900A (zh) * 2011-03-18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小区合并中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826229B (zh) * 2012-11-19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Smallcell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SN、基站及系统
WO2014075490A1 (zh) * 2012-11-19 2014-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Smallcell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SN、基站及系统
CN10382622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Smallcell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SN、基站及系统
US9955475B2 (en) 2012-12-07 2018-04-2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ell combination on a plurality of small cells
CN103856949B (zh) * 2012-12-07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小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管理方法和系统
WO2013189402A3 (zh) * 2012-12-07 2014-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小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管理方法和系统
EP2930965A4 (en) * 2012-12-07 2016-05-11 Zte Corp METHOD FOR COMBINING CELLS FOR A PLURALITY OF SMALL CELLS,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CN103856949A (zh) * 2012-12-07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小基站进行小区合并的方法、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209416B (zh) * 2013-03-11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9416A (zh) * 2013-03-11 2013-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28425B (zh) * 2013-11-18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的编码速率调整方法和设备
CN103828425A (zh) * 2013-11-18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的编码速率调整方法和设备
WO2015070455A1 (zh) * 2013-11-18 2015-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速率的编码速率调整方法和设备
CN105636204A (zh) * 2014-10-27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管理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65965A1 (zh) * 2014-10-27 2016-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管理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4751A (zh) * 2014-11-26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数据上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4751B (zh) * 2014-11-26 2020-07-31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数据上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18297A (zh) * 2019-05-07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u-du架构下小区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224408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u-du架构下小区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18297B (zh) * 2019-05-07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u-du架构下小区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111B (zh)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0111B (zh) 一种小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KR100973589B1 (ko) 차세대셀룰러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과 비가시채널단말간통신방법 및 중계채널 형성방법
KR101362592B1 (ko) 무선 접속 제어 방법과 중계기, 기지국
CN101262696B (zh) 一种实现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WO202113889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nnention establishing and bearer mapping for ue-to-network relay
US9137671B2 (en) Synchronisation method between base station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CN103428782B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内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KR970000572B1 (ko) 원격 기지국과 중앙 사이트간의 통신 신호 교환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3886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sidelink configuration and traffic forwarding for layer-2 ue-to-ue relay
EP2157806B1 (en) Method for jo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0479606C (zh) 在移动通信终端中转移数据的方法
US8345587B2 (en)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a coverage area of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network
AU712944B2 (en) Diversity gain controlled cell-site transmission to prevent traffic signals from propogating beyond reachable extent of control signals
KR101771026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붕괴시 데이터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0802125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in a WiMAX Network
US20100311322A1 (en) measure method, a repeater and a base s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ell handoff
WO2008040164A1 (fr) PROCÉDÉ DE MISE EN œUVRE D'UN ACCÈS ALÉATOIRE D'UN NOUVEAU NOEUD D'ACCÈS,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ASSOCIÉ
US20060003760A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KR20130039661A (ko) 무선 채널들 스캐닝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274478B (zh) 一种同频双时隙半双工数字通信中继方法
CN101998441A (zh)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CN100471088C (zh) 具有扩展的服务覆盖的无线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01415275B (zh) 在时分双工空中接口中引入外带反馈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77875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90189780A1 (en) I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9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