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921B -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921B
CN101396921B CN2008102244541A CN200810224454A CN101396921B CN 101396921 B CN101396921 B CN 101396921B CN 2008102244541 A CN2008102244541 A CN 2008102244541A CN 200810224454 A CN200810224454 A CN 200810224454A CN 101396921 B CN101396921 B CN 101396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assistant
cartridge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44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6921A (zh
Inventor
陈�峰
鲁国涛
刘志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UNDERPOD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244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封闭的副墨盒,还包括:供墨墨盒,用于在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副墨盒供墨;气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供墨墨盒连接,用于在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墨水供给方法,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采用本发明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的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向喷墨打印设备的喷头供给墨水,是喷墨打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墨水供给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喷头打印时的负压恒定,对喷头的打印质量非常重要。
向喷墨打印设备的喷头供给墨水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依据虹吸原理实现喷头墨水供给,简称为重力供墨,例如申请号为200510068502.9的中国专利“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水供给装置”,它是通过调节墨盒和喷头之间的位置来实现,其缺陷是供墨点控制难度大,上墨难,墨盒需要经常移动;
另一类称为负压供墨方式,通过连接副墨盒的正/负压发生器,实现对喷头墨水的供给控制,该方式对墨盒位置没有限制,通过调节正/负压发生器来设定墨盒的负压,从而实现供墨点的控制,控制简单,直观性强,打印、清洁和填充时,不需要移动墨盒,由正/负发生器产生不同的负压和正压即可。
一般的负压供墨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墨桶、副墨盒、墨泵、墨水过滤器、正/负压发生器。其中,副墨盒为封闭腔室,内有液位传感器,下与喷头相连,上有墨水入口以及与正/负压发生器连接的气路接口,由正/负压发生器提供维持喷头中喷嘴弯液面所需负压。
打印过程中,当副墨盒的墨水消耗到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供墨控制系统启动墨泵,将主墨桶的墨水补充到副墨盒中,直到液位传感器指示高,以此保证喷头连续喷印的墨水供给。主墨桶一般为开放式容器,可以在打印过程中随时注墨。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负压供墨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向副墨盒补充墨水时,副墨盒中墨水体积增大的同时气体体积减少,若副墨盒中墨水急速增加,则气体体积就会急速减少,这将导致副墨盒内负压迅速变小,甚至变为正压,若正/负压发生器对此压力变化响应较慢,或者维持负压的能力较弱,则维持喷头正常工作的弯液面负压将超出所允许的变化范围,会造成某些喷嘴不能正常喷射或喷出的墨滴变小,影响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用以在墨水供给时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该装置包括封闭的副墨盒,还包括:
供墨墨盒,用于在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副墨盒供墨;
气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供墨墨盒连接,用于在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通过关闭控制气管阻隔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与副墨盒连接的喷头;
正/负压发生器,与副墨盒连接,用于在第一电磁阀关闭后喷头清洁前,向副墨盒施加正压;在喷头清洁后第一电磁阀开启前,向副墨盒施加负压,并在打印过程中维持副墨盒的负压。
较佳的,所述供墨墨盒为主墨桶。
较佳的,所述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所述装置还包括:主墨桶,与中间墨盒连接,用于向中间墨盒供墨。
较佳的,所述主墨桶为敞开的容器。
较佳的,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时,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墨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中间墨盒连接,用于在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
第二墨管,两端分别与中间墨盒、主墨桶连接,用于在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主墨桶之间的墨路。
较佳的,在竖直方向上,中间墨盒的盒顶不高于副墨盒的盒顶,不低于副墨盒的盒底。
较佳的,第二墨管包括进墨管、出墨管,其中,进墨管用于将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出墨管用于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
较佳的,所述装置中设有单向阀,两端分别与进墨管、出墨管连接,用于将进墨管中墨水排出至出墨管。
较佳的,所述装置中还包括:
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一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第一墨管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通过关闭控制第一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
第三电磁阀,设置在进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进墨管将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通过关闭控制进墨管阻断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
第四电磁阀,设置在出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出墨管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通过关闭控制出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用以在墨水供给时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该方法包括:
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用以向主墨桶注墨,该方法包括:
在关闭第一电磁阀后,向主墨桶注墨;
在主墨桶注满墨后,开启第一电磁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用以在墨水供给时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该方法包括:
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
在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副墨盒注满墨。
较佳的,在副墨盒及中间墨盒均注满墨后,关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由于封闭的副墨盒与处于封闭状态的供墨墨盒中的气体通过气管相互连通,在墨水补充到副墨盒的过程中,副墨盒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供墨墨盒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的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供墨墨盒为主墨桶时,在关闭第一电磁阀后,向主墨桶注墨;在主墨桶注满墨后,开启第一电磁阀,从而实现向主墨桶注墨的过程。
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时,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在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副墨盒注满墨,从而在墨水供给时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保持恒定,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负压供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墨水供给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为主墨桶的墨水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为主墨桶的墨水供给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的墨水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的墨水供给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封闭的副墨盒,还包括:供墨墨盒,用于在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副墨盒供墨;气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供墨墨盒连接,用于在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一个实施例中,为控制气管,在气管上设置一个电磁阀,本实施例中称其为第一电磁阀,用于通过开启控制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通过关闭控制气管阻隔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实施中,供墨墨盒处于封闭状态时,外部不能向供墨墨盒供墨。在供墨墨盒处于封闭状态时开启第一电磁阀,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连通,供墨墨盒向副墨盒注墨,此时,副墨盒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供墨墨盒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墨水供给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副墨盒连接的喷头;正/负压发生器,与副墨盒连接,用于在第一电磁阀关闭后喷头清洁前,向副墨盒施加正压;在喷头清洁后第一电磁阀开启前,向副墨盒施加负压。
在进行打印工作前,可以对喷头进行清洁。在第一电磁阀关闭后喷头清洁前,副墨盒与供墨墨盒中的气体被阻隔,副墨盒处于封闭状态,此时,正/负压发生器对副墨盒施加正压,将墨水从喷头的各个喷嘴中挤出,从而达到疏通喷嘴的目的;在喷头清洁后第一电磁阀开启前,正/负压发生器对副墨盒施加负压。待副墨盒的负压重新建立后,再开启第一电磁阀,将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重新连通,副墨盒内的负压不会波动。若不关闭第一电磁阀,阻隔供墨墨盒和副墨盒之间的气体,清洁过程中,供墨墨盒和副墨盒同时变为正压,清洁过程结束后又同时变为负压,这样做的副作用,一是对供墨墨盒施加了不必要的正压,二是当供墨墨盒的气体体积远大于副墨盒时,恢复为原有负压的时间就会延长,同时也是一种浪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针对上述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方法,如图2所示流程,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步骤202、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实施时,步骤201使得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连通,在步骤202中,供墨墨盒向副墨盒注墨,此时,副墨盒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供墨墨盒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实施中,供墨墨盒可以是主墨桶,也可以是中间墨盒,或是能够完成在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副墨盒供墨的其他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供墨墨盒为主墨桶,所述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盒、主墨桶、以及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主墨桶连接的气管,实施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与副墨盒连接的喷头和正/负压发生器。在副墨盒中还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指示液位高低,当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供墨墨盒向副墨盒注墨直到液位传感器指示高,当然其他用于指示液位的设备也可用于实现该功能,或者,采取其他方法来指示是否该为副墨盒注墨,例如采用定时为副墨盒注墨的方法。在主墨桶与副墨盒之间还可以设有墨泵,用于从主墨桶抽取墨水供给副墨盒;以及,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器。该装置的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
初始上墨时,当副墨盒内的液位传感器指示液位低时,供墨控制系统启动墨泵从主墨桶向副墨盒注墨,注墨过程持续到液位传感器指示液位高后,墨泵停止工作,开启正/负压发生器,对副墨盒和主墨桶施加负压,直至副墨盒和主墨桶的负压达到设定的维持喷头正常工作所需的负压值。
在打印过程中,喷头将墨水喷出,致使副墨盒中的墨量缓慢减少。由于副墨盒中墨水体积变化速度较慢,一般正/负压发生器的响应速度和负压维持能力完全能够保证副墨盒的负压为一恒定值。当副墨盒墨水下降到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供墨控制系统控制墨泵将主墨桶的墨水迅速补充到副墨盒中。补充的墨水的流量远远大于喷头喷射的流量,导致副墨盒中墨水体积迅速增加,相对应的,气体体积迅速减少。本实施例中,由于主墨桶与副墨盒中的气体连通,此时,副墨盒中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主墨桶增加的气体体积,主墨桶与副墨盒中的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在上述打印过程中,主墨桶需要随时准备为副墨盒供墨,由于主墨桶向副墨盒供墨时处于封闭状态且与副墨盒中的气体连通,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不允许直接对主墨桶进行注墨,否则将改变副墨盒内的负压,影响喷头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在打印停止后,关闭第一电磁阀,控制气管阻隔主墨桶与副墨盒中的气体,再向主墨桶注墨。当主墨桶注满墨后,重新开启第一电磁阀,待副墨盒与主墨桶的气压恢复到设定的维持喷头正常工作所需的负压值后,继续进行打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针对供墨墨盒为主墨桶的墨水供给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用以向主墨桶注墨,如图4所述流程,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关闭第一电磁阀后,向主墨桶注墨;
步骤402、在主墨桶注满墨后,开启第一电磁阀。
实施时,步骤401中,由于主墨桶向副墨盒供墨时处于封闭状态且与副墨盒中的气体连通,因此,在打印过程中若直接对主墨桶进行注墨,可能会改变副墨盒内的负压,影响喷头正常工作。因此需在打印停止后,关闭第一电磁阀,控制气管阻隔主墨桶与副墨盒中的气体,再向主墨桶注墨。步骤402中,当主墨桶注满墨后,重新开启第一电磁阀,待副墨盒与主墨桶的气压恢复到设定的维持喷头正常工作所需的负压值后,继续进行打印。
实施中,发明人发现,采用主墨桶为供墨墨盒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在打印过程对主墨桶进行注墨、以及补充墨水时墨水的流量过大仍会对副墨盒墨水造成扰动的情况。对此,可采用中间墨盒作为供墨墨盒按如下方式实施:
采用中间墨盒为供墨墨盒时,所述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盒、中间墨盒、以及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中间墨盒连接的气管,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主墨桶,与中间墨盒连接,用于向中间墨盒供墨。当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副墨盒连接的喷头;正/负压发生器,与副墨盒连接,用于在第一电磁阀关闭后喷头清洁前,向副墨盒施加正压;在喷头清洁后第一电磁阀开启前,向副墨盒施加负压。
实施中,在副墨盒中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指示液位高低,当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中间墨盒向副墨盒注墨直到液位传感器指示高,也可以设置其他用于指示液位的设备,或者采取其他方法来指示是否该为副墨盒注墨,例如采用定时为副墨盒注墨的方法。在主墨桶与中间墨盒之间还可以设有墨泵,用于从主墨桶抽取墨水供给中间墨盒;以及,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器。
本实施例中,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为保证副墨盒的液位不会超过副墨盒的高度,确保墨水不会进入正/负发生器,在竖直方向上,中间墨盒的盒顶不高于副墨盒的盒顶,不低于副墨盒的盒底。为方便注墨,副墨盒与中间墨盒之间可以设有墨管,本实施例中称其为第一墨管,用于在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中间墨盒与主墨桶之间也可以设有墨管,本实施例中称其为第二墨管,用于在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主墨桶的墨路。
本实施例中,墨管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如设为双向管或多根单向管,为方便控制主墨桶向中间墨盒注墨,第二墨管可以分为进墨管和出墨管,其中,进墨管用于将主墨桶墨水注入中间墨盒,出墨管用于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为了分别控制不同的墨管,设置了相应的电磁阀:在第一墨管上,设置了第二电磁阀,用于通过开启控制第一墨管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通过关闭控制第一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在进墨管上,设置了第三电磁阀,用于通过开启控制进墨管将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通过关闭控制进墨管阻断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在出墨管上,设置了第四电磁阀,用于通过开启控制出墨管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通过关闭控制出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该装置的示意图可以如图5所示。
初始上墨时,先由主墨桶向中间墨盒注墨。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供墨控制系统启动墨泵,对中间墨盒注墨。实施时,可以有多种方法判断中间墨盒是否被注满,例如,可以根据中间墨盒的容积及墨泵补充墨水的流量计算出中间墨盒被注满所需的时间,根据计算出的时间来判断中间墨盒是否被注满,还可以在中间墨盒内设有液压传感器等等。
中间墨盒被注满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中间墨盒与副墨盒形成连通器,中间墨盒的墨水将自动流入副墨盒。在一定时间内,若副墨盒的液位传感器仍为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副墨盒液位传感器指示液位高,初始上墨过程结束。
初始上墨过程中,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多余的墨水沿出墨管流回主墨桶,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关闭第三电磁阀时由于墨泵出口压力过大而造成损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较佳的,可以在进墨管和出墨管间设置一个单向阀,用于将进墨管中墨水排出至出墨管,直接回流到主墨桶。初始上墨过程结束后,开启正/负压发生器,建立维持喷头正常工作所需的负压,同时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启动墨泵将中间墨盒注满后,随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中间墨盒处于与副墨盒和主墨都断开的状态,等待下次为副墨盒供墨。
为了减少中间墨盒在副墨盒与主墨桶之间切换的次数,有效地控制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本实施例中,对中间墨盒的体积和高度以及液位传感器的位置进行事先设定,以达到对副墨盒的一次补充即可使副墨盒的液位达到一个正常值的目的。实施中,设定中间墨盒的体积和高度为副墨盒的2/3,副墨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指示液位低的位置不高于墨盒高度的1/2,普通浮球液位传感器的指示高和低之间的高度差可在2mm左右,这样,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一次就能完成墨水的正常补充。
喷头打印前可以对喷头进行清洁,本实施例中,为确定副墨盒与中间墨盒中的气体处于阻隔状态,需将第一、第二电磁阀关闭,连接副墨盒与中间墨盒的气管与第一墨管均被关闭,然后对副墨盒施加正压,疏通喷嘴。清洁结束后,正/负压发生器重新切换到产生负压的状态,当副墨盒中的负压值达到维持喷头正常工作的负压后,根据副墨盒的液位指示和中间墨盒是否被注满来决定是否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若开启,中间墨盒向副墨盒补充墨水。
在打印过程中,喷头的喷射会使副墨盒的墨量逐渐减少,由于副墨盒中墨水体积变化缓慢,一般正/负压发生器的响应速度和负压维持能力完全能够保证副墨盒的负压为一恒定值。当副墨盒墨水下降到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确认此时中间墨盒是否处于注满状态,若中间墨盒已注满且与主墨盒断开,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均关闭,则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中间墨盒的墨水迅速补充到副墨盒中。随后,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供墨控制系统墨泵对中间墨盒注墨直至注满;再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处于与副墨盒和主墨桶都断开的状态,等待下一次为副墨盒注墨。在向副墨盒供墨时,由于副墨盒与中间墨盒的气路连通,此时,副墨盒中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中间墨盒增加的气体体积,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墨桶的墨水是通过中间墨盒间接地向副墨盒进行补充的,因此主墨桶可以为封闭的容器,也可以为敞开的容器,在打印过程中对主墨桶注墨不会影响维持喷头工作所需的负压,因此也就避免了无法在打印过程中对主墨桶进行注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墨泵流量的限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针对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的墨水供给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给墨水的方法,用以在墨水供给时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如图6所示的流程,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
步骤602、在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重复上述步骤601、602直至副墨盒注满墨。
较佳的,在副墨盒及中间墨盒均注满墨后,关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待副墨盒中液位传感器指示低时,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为副墨盒进行注墨,无需处理第三、第四电磁阀,降低等待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由于封闭的副墨盒与处于封闭状态的供墨墨盒中的气体通过气管相互连通,在墨水补充到副墨盒的过程中,副墨盒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等于供墨墨盒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气体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可以保持恒定,维持正常的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供墨墨盒为主墨桶时,在关闭第一电磁阀后,向主墨桶注墨;在主墨桶注满墨后,再开启第一电磁阀,从而实现向主墨桶注墨的过程。
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时,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在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副墨盒注满墨,从而在墨水供给时使得副墨盒中的负压保持恒定,维持正常打印工作,改善打印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包括封闭的副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墨墨盒,用于在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副墨盒供墨;
气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供墨墨盒连接,用于在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通过关闭控制气管阻隔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副墨盒连接的喷头;
正/负压发生器,与副墨盒连接,用于在第一电磁阀关闭后喷头清洁前,向副墨盒施加正压;在喷头清洁后第一电磁阀开启前,向副墨盒施加负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墨盒为主墨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墨盒为中间墨盒;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主墨桶,与中间墨盒连接,用于向中间墨盒供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墨桶为敞开的容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墨管,两端分别与副墨盒、中间墨盒连接,用于在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
第二墨管,两端分别与中间墨盒、主墨桶连接,用于在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时,连通中间墨盒与主墨桶之间的墨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中间墨盒的盒顶不高于副墨盒的盒顶,不低于副墨盒的盒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墨管包括进墨管、出墨管,其中,进墨管用于将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出墨管用于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两端分别与进墨管、出墨管连接,用于将进墨管中墨水排出至出墨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一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第一墨管连通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通过关闭控制第一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与副墨盒之间的墨路;
第三电磁阀,设置在进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进墨管将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通过关闭控制进墨管阻断主墨桶中墨水注入中间墨盒;
第四电磁阀,设置在出墨管上,用于通过开启控制出墨管将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通过关闭控制出墨管阻断中间墨盒中墨水排出至主墨桶。
11.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管连通供墨墨盒与副墨盒中的气体;
供墨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1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关闭第一电磁阀后,向主墨桶注墨;
在主墨桶注满墨后,开启第一电磁阀。
1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水供给装置供给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闭第一、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三、第四电磁阀,使主墨桶向中间墨盒供墨;
在中间墨盒注满墨后,关闭第三、第四电磁阀,开启第一、第二电磁阀,使中间墨盒向副墨盒供墨;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副墨盒注满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副墨盒及中间墨盒均注满墨后,关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
CN2008102244541A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44541A CN101396921B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44541A CN101396921B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921A CN101396921A (zh) 2009-04-01
CN101396921B true CN101396921B (zh) 2010-06-23

Family

ID=4051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445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1B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6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9859B (zh) * 2009-11-13 2012-08-2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喷墨印刷机漏墨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01386A (zh) * 2009-12-16 2011-06-22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循环供墨装置
CN103182851B (zh) * 2011-12-31 2015-01-2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墨水搅拌方法及装置
CN104290455B (zh) * 2013-07-18 2016-08-10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供墨装置及打印墨头表面弯液面的形成方法
CN106515221A (zh) * 2016-09-29 2017-03-22 深圳市汉拓数码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重保护功能的智能供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8162602B (zh) * 2017-12-27 2019-11-01 徐州景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补充墨水的墨盒
CN110774767B (zh) * 2018-07-31 2023-08-22 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供墨系统的液位控制组件及控制方法
CN110014746A (zh) * 2019-05-08 2019-07-16 深圳市微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打印机的伺服供墨系统
CN113103766A (zh) * 2021-04-14 2021-07-13 成都宸亿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智能供墨系统及方法
CN114211883A (zh) * 2021-11-29 2022-03-22 安徽微通流体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负压调节式二级墨盒
CN114603993B (zh) * 2022-03-18 2023-06-13 杭州爱新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921A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921B (zh) 一种墨水供给装置及方法
US8205973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8579422B2 (en) Flow path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flow path unit
CN100548681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处理方法
KR101608470B1 (ko) 잉크분사 인쇄 장치
CN101087689A (zh) 打印头清洗
CN111409366B (zh) 一种打印头真空负压的自动调节供墨系统及负压调节方法
CN104890369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338589B2 (en) Droplet ejection device and droplet ejection method
CN102343719B (zh) 液体喷射设备
TWI789532B (zh) 用於印刷模組的墨水輸送系統和用於輸送墨水的方法
CN207808785U (zh) 一种基于正负压供墨系统的喷绘打印机供墨机构
CN114603999A (zh) 一种数码印刷机的墨路系统
CN113910778B (zh) 一种打印机的供墨管路的控制方法
CN212171689U (zh) 一种打印头真空负压的自动调节供墨系统
CN212073374U (zh) 一种压力动态补偿的负压供墨系统
RU2786714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краски для модуля печати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краски
JP2006247450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パターニング装置
CN102139576A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墨水填充方法
CN110281656A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循环墨路系统及墨路循环方法
CN100395112C (zh) 数码喷绘机的喷头实时自动清洗方法及其装置
WO2022229296A1 (en) Wash valve
KR102475197B1 (ko) 액상물질 토출장치 및 액상물질 토출방법
CN114986892A (zh) 一种打印头系统及3d打印设备
EP276500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ink to an inkjet cart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UNIV. BEIJING FOUNDER DIGITAL PRINTING TE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UNIV.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27

Address after: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after: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UNIV.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UNIV. BEIJING FOUNDER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3

Address after: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after: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UNIV. BEIJING FOUNDER YINJIE DIGITAL TECH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UNIV.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Effective date: 201204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18

Address after: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after: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Founderpo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to the house road, founde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9 floor, No. 298

Co-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Peking Founder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Beida Fangzheng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