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824A - 减震手柄 - Google Patents

减震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824A
CN101396824A CNA2008100596014A CN200810059601A CN101396824A CN 101396824 A CN101396824 A CN 101396824A CN A2008100596014 A CNA2008100596014 A CN A2008100596014A CN 200810059601 A CN200810059601 A CN 200810059601A CN 101396824 A CN101396824 A CN 101396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damping
layer
damping layer
buff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9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596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6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6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减震手柄,属于五金工具,现有技术存在使用时受到冲击把手易从手中脱离、减震效果不佳以及难以承受较大冲击等缺陷,本发明是在柄上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材质软于所述柄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形成把手。使用时用手握住外减震层,内减震层与柄接触而首先缓冲和吸收柄传递过来的震动和冲击,外减震层缓冲和吸收由内减震层传递来的震动和冲击,通过两次缓冲和吸收,大大减小使用者的震动感和受到的冲击;同时,内减震层形成对外减震层的支撑,保证震动和冲击时外减震层不会产生较大变形,利于用手可靠握持。

Description

减震手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五金工具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在锤击工具(如榔头、斧头等)上减缓使用时产生震动的减震手柄。
背景技术
锤子也有称之为榔头、铁锤、斧锤的,属于锤击类手动工具,如93112933.8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号为CN1093638A)以及98115999.0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号为CN1205933A)均详述了其使用要求以及相应的构造,二者是通过在头部(击打头或者钢头)上设置减震结构实现防震的;另有US4,738,166号美国专利以及US5,911,795号美国专利通过在手柄上设置相应的结构达到减震目的,前者是在柄的尾端部分设置一个由空腔隔离成两层的把手,这种结构不利于使用者用手握持,使用时受到冲击把手易从手中脱离,后者是在柄的尾端部分固定一个实心把手,显然的其减震效果不佳;此外还有ZL200520015300.3号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告号为CN2830003Y)和ZL200620107785.3号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告号为CN200954624Y)公开了减震手柄的技术方案,但是所介绍的手柄难以与锤子手柄结合或者结合后难以承受较大的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时受到冲击把手易从手中脱离、减震效果不佳以及难以承受较大冲击等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减震手柄。
减震手柄,其特征是在柄上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材质软于所述柄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形成把手。
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手握住外减震层,内减震层与柄接触而首先缓冲和吸收柄传递过来的震动和冲击,外减震层缓冲和吸收由内减震层传递来的震动和冲击,通过两次缓冲和吸收,大大减小使用者手感受到的震动感和受到的冲击;同时,内减震层形成对外减震层的支撑,保证震动和冲击时外减震层不会产生较大变形,利于用手可靠握持。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内减震层的材质软于外减震层。外硬内软的结构使得使用者不会产生手抓不住手柄的感觉,使用时手感更佳,握持更可靠。内软外硬更利于内减震层缓冲和吸收更多的震动和冲击,从而使震动和冲击对手造成的感觉更小。内外减震层的软硬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材料品种的不同进行调节,以使这种外硬内软的结构可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所述的内减震层由定位件固定在柄上。这样可以保证手柄和把手的可靠连接,避免把手在受到巨大震动和冲击时从手柄上脱离,造成意外伤害事件。同时,这样的结构也是注塑工艺的需要,可以保证外减震层在第二次注塑时模具容易定位,从而减少注塑时溢料和飞边的产生。
所述的柄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件穿设在该定位孔中。由此可以先由柄对定位销形成约束,从而保证将内减震层约束在柄上。
所述的内减震层直接注塑在柄上。这样同样可以保证手柄和把手的可靠连接,避免把手在受到巨大震动和冲击时从手柄上脱离,造成意外伤害事件。
所述的柄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内减震层位于所述柄两侧的部分通过该定位孔连为一体。由此同样可以保证将内减震层约束在柄上。
所述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通过分设在其上的凸筋嵌合在一起。由此确保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形成一体,保证把手的强度,并保证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之间形成逐渐过渡,在减震时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令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保持协调一致,达到最佳减震效果。
所述把手的前端设有固定在柄上的定位块,其后端设置有穿设在柄上的定位销,所述的外减震层与该定位块、定位销结合在一起。该结构保证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可靠的结合在柄上,避免从柄上脱落。
所述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至少为一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内减震层、外减震层两次缓冲和吸收,大大减小使用者的手在使用时感受到的震动感和受到的冲击;
2、内减震层形成对外减震层的支撑,保证震动和冲击时外减震层不会产生较大变形,利于用手可靠握持;
3、内减震层、外减震层与柄之间的结合可靠,耐冲击;
4、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形成一体,保证把手的强度,并保证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之间形成逐渐过渡,在减震时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令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保持协调一致,达到最佳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K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E-E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头部,2-柄,3-定位块,5-定位销,6-把手,7-螺钉,8-定位件,9-内减震层,10-外减震层,11-凸筋,12-定位孔,13-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的是将本发明的减震手柄应用在榔头上形成减震榔头的一种结构,该减震榔头包括头部1和与头部1连为一体并向后延伸的柄2;在柄2的后端部分上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材质软于柄的内减震层9和外减震层10形成把手6。
具体的,令内减震层9的材质软于外减震层10,如内减震层9和外减震层10可以分别用软硬度可以调节的材质,如TPE、TPR、改性PVC、橡胶等。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特性和手感要求调整其硬度,以达到减震最佳的同时手感也好,保证用手可靠握持。最佳方式是选用两种注塑后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材质,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内、外减震层粘接更可靠,减震效果最好。
在柄2的后端部分开设有定位孔12,内减震层9通过定位件8定位在柄2的后端部分上,图中所示是用螺栓穿在内减震层和定位孔内并与螺母连接,由此将内减震层9定位在柄2上;
进一步的,内减震层9和外减震层10通过分设在其上的凸筋13、11嵌合在一起;
且在把手6的前端设有固定在柄2上的定位块3,其后端设置有穿设在柄2上的定位销5,外减震层10与该定位块3、定位销5结合在一起。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是将本发明的减震手柄应用在榔头上形成减震榔头的另一种结构,该减震榔头是将本发明的结构与头部1装配在一起形成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直接制成最终产品如减震榔头、减震斧头等;也可以仅仅是减震手柄本身,由使用者完成减震手柄与各类锤击工具的头部结合实现各自的使用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手柄,可以按下述方法制得:
A、在形成把手6的柄2的后端部分的前端的定位块3先用硬质塑料通过注塑成型,然后将定位块3套制在该部位,与柄形成平滑过渡,并用螺钉7予以固定;
B、先注塑形成内减震层9,然后将内减震层9套到形成把手6的柄2的后端部分;
C、用定位件8穿过定位孔12对内减震层9进行定位,防止产品在使用时整个把手6从与内减震层9脱开,增加把手6和内减震层9之间的连接强度;。
D、在把手6的尾部安装定位销5,从模具工艺要求的角度看,定位销5和定位块3一起作用,保证在注塑外减震层10时有利于产品的定位,避免注塑外减震层时挤压内减震层而产生“溢料”、“飞边”等缺陷。
E、将包含有定位块3、内减震层9、定位销5、定位件8和螺钉7的柄2一起作为嵌件放入模具内注塑外减震层10。从而令外减震层10与内减震层9通过凸筋13、11结合在一起,根据手感的需要,通过模具的结构,可以在外减震层上形成便于握持增强手感的花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构思,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如上述的B、C步骤,可以用下述方法替代:将整个产品当成嵌件放入模具,在形成把手的柄的后端部分通过注塑形成内减震层,内减震层位于柄两侧的部分通过定位孔连为一体,可以保证将内减震层约束在柄上,通过模具上的结构在内减震层9上形成凸筋13。显然的,还可以将这种方法与上述B、C步骤结合实施。由此形成的产品即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的结构有所区别,在此不予赘述。
上述结构的减震手柄不仅可以用在锤子、榔头、斧头等工具上,还可以用在其他一些需要减震的锤击工具上达到减震的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至少为一层,即内减震层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外减震层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Claims (9)

1、减震手柄,其特征是在柄(2)上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材质软于所述柄的内减震层(9)和外减震层(10)形成把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减震层(9)的材质软于外减震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减震层(9)由定位件(8)定位在柄(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柄(2)上设有定位孔(12),所述的定位件(8)穿设在该定位孔(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减震层(9)直接注塑在柄(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柄(2)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内减震层位于所述柄两侧的部分通过该定位孔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减震层(9)和外减震层(10)通过分设在其上的凸筋(13、11)嵌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把手(2)的前端设有固定在柄上的定位块(3),其后端设置有穿设在柄上的定位销(5),所述的外减震层(10)与该定位块(3)、定位销(5)结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减震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减震层和外减震层至少为一层。
CNA2008100596014A 2008-01-28 2008-01-28 减震手柄 Pending CN101396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96014A CN101396824A (zh) 2008-01-28 2008-01-28 减震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96014A CN101396824A (zh) 2008-01-28 2008-01-28 减震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824A true CN101396824A (zh) 2009-04-01

Family

ID=4051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596014A Pending CN101396824A (zh) 2008-01-28 2008-01-28 减震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682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943A (zh) * 2010-12-17 2012-07-11 李积回 防震刀具
CN103442857A (zh) * 2011-03-24 2013-12-11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用于手工工具的手柄保护件
CN103481253A (zh) * 2012-06-07 2014-01-01 王大应 挖掘工具的手柄
CN10811561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和锤击工具
WO2018209573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手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58074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手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26214A (zh) * 2019-06-25 2020-12-2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工具手柄吸震层的纳米复合聚氨酯复合材料、工具手柄及其制造方法
TWI827267B (zh) * 2022-09-19 2023-12-21 施瑞源 具有緩衝效果的手工具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943A (zh) * 2010-12-17 2012-07-11 李积回 防震刀具
CN103442857A (zh) * 2011-03-24 2013-12-11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用于手工工具的手柄保护件
US10213932B2 (en) 2011-03-24 2019-02-26 Husqvarna Ab Handle protector for a hand tool
CN103481253A (zh) * 2012-06-07 2014-01-01 王大应 挖掘工具的手柄
CN10811561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和锤击工具
WO2018209573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手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58074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手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58074B (zh) * 2017-05-16 2022-03-2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手持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26214A (zh) * 2019-06-25 2020-12-2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工具手柄吸震层的纳米复合聚氨酯复合材料、工具手柄及其制造方法
TWI827267B (zh) * 2022-09-19 2023-12-21 施瑞源 具有緩衝效果的手工具
EP4338893A1 (en) * 2022-09-19 2024-03-20 Jui-Yuan Shih Hand tool with a buffering effec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824A (zh) 减震手柄
JP4616394B2 (ja) グ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US20080096687A1 (en) Golf Club Head
US6370986B1 (en) Impact cushioning tool handle
CN109985362A (zh) 高尔夫球杆头
EP1894681B1 (en) A Manually Operable Impact Tool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Manually Operable Impact Tool
JP2009520609A5 (zh)
JP2009153964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を有す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341716A (en) Plastic-clad wooden drumstick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2302845B (zh) 一种棒球球棒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1982000265A1 (en) Swingable impact tool
US20070049403A1 (en) Golf club head
CA2552678A1 (en) Golfclub head with dual durometer face insert
US10464198B1 (en) Hammer with lightweight handle
JP2010264589A (ja) 軽量ハンドグ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82520A (ja) 衝撃緩衝部材、自動車用内装部材および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US8981194B2 (en) Drumstick
US20040116217A1 (en) Lacrosse stick handle with a reinforcing insert
US6406388B1 (en) Game racquet with slide on, cushioned handle
US7985908B1 (en) Practice drum pad assembly and rim therefor
US6248032B1 (en) Governed performance aluminum shell bat
WO2007012843A1 (en) Cricket bat
JP4825186B2 (ja) 新体操用こん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300085A1 (en) Striking implement with anti-shock grip
WO2007129717A1 (ja) ボーリングピ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01